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3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4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5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

6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7 汉语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8 Hemingway’s I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9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10 比较研究中美商务谈判中决策过程的异同

11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

13 经典英文电影台词的文体分析

14 广告语篇中的预设分析

15 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老人与海》主人公人物分析

16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17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8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19 分析奥利弗退斯特悲剧生活的原因

20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

21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

22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23 论政治演说中平行结构的应用

24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25 近年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简析

26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

27 PPT课件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28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29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30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31 Comparative Study of Love-Tragedy Between Romeo and Juliet and The Butterfly Lovers

32 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the Novel A Tale of Two Cities

33 中医英译的现实情况研究

34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

35 广告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研究

36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37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

38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9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

40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

41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

42 浅析《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自由

43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44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45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46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

47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

48 On China English as A Localized Variety of Englis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LT

49 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51 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52 苔丝悲剧的原因与托马斯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

53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

54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55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56 中英道歉语及应答差异

57 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

58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5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60 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61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62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63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64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

65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

66 从英汉习语的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67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

68 广告的翻译

69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70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71 《红楼梦》中座次表达的英译比较

72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

73 中美企业文化的对比

74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75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76 A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ot Cyber Word—“Geili”

77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

78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79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

80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81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82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83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4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85 《洛丽塔》主题与艺术技巧之探析

86 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

87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婚姻的选择

88 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及汉译策略

89 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例

90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

91 An Analysis of Dick Diver’s Tragedy in Tender Is the Night Based on Adler’s Individual Psychology

92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93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

94 中式英语特点及发展趋势

95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96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97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98 《觉醒》中的爱与死亡

99 怎样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

100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

101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

102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103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

104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105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

106 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

107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108 寻找真正的自我

109 论象征主义在《喜福会》中的体现

110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111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11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

113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114 以赫索格为代表的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出路

115 The Services of Selfless Love---A Thematic Study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116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17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

118 《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

119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

120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121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122 “金玉良缘” 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

123 从认知视角谈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124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125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126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127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

128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12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130 解析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幽默讽刺艺术

131 论英语谚语翻译

132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133 The Charm of Female Independence in Jane Eyre

134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35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136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137 性格趋向对英语口语习得的影响

138 《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

139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

140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141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

142 中英颜色词及象征意义

143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开题报告+论)

14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145

146 美国战争电影的人性和文化透视--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147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14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149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150 中西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礼貌的语义差别

151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

152 济慈六大颂诗的意象

153 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

154 打破沉默——接骨师之女中“沉默”主题的解读

155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

156 专有名词普通化

157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旅游英语翻译

158 从电影作品分析英语外来口音的现象

159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160 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161 圣经的女性意识

162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词语的翻译

163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

164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

165 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互译

166 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

167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168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169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

170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171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

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

172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

173 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

174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

175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

176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177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178 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文电影幽默语的翻译

179 从《简爱》看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180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

181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182 论个人主义对美国英雄电影的影响

183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184 从养老模式看中美文化异同

185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186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

187 广告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188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

18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190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191 论《爱玛》中的反讽

192 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193 文体学视觉下的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表现

194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

195 《蝴蝶梦》中的哥特式元素

196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

197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

198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

199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200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如何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如何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探讨了几种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或兼并使用,翻译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完美的翻译作品——既充分体现原文的风格、内涵又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学翻译源语目的语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常用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合作、文化交融或跨文化交际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尽量减少文化差异的四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文学体裁和文化差异 翻译实践是与翻译作品的文体紧紧相联的。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只有在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特征且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下,译者才能创造出真实体现“源语”本身风格的翻译作品。作品语言风格的不同就意味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就科技体裁的文章而言,其所承载的文化因素较少。在这类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准确如实地将“源语”信息内容转化成“目的语”远远比对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要重要得多。相反,在文学体裁的作品中,如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化就成为翻译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忽略了文化因素,译作就成了没血没肉的、只是由词汇和句子堆积起来的躯壳。在读者眼里,失去了文化的译作也是没有灵魂的作品。因此,优秀的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处理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文化差异。 翻译之前,认真研究文学作品的体裁和语言特征是处理文化差异的一个关键。译者应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采用增加、注解、替代等不同方法尽量减少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 法 "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模式审美观 论文摘要: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习俗、思维和宗教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译者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Nida说“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历史衍变的产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法的不同。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译者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1 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成。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成语和历史典故。如“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智慧的象征。但西方人未必知道他。若直译为“Three cobbles equal Zhuge Liang.”译文读者就会很迷惑,因此,应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英语中的“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相对应。 西方也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如Achilles’ heel、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翻译时应注意。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Hawkes 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这就把刘姥姥的宗教错认为是基督教了。杨宪益的翻译“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则更为贴切,更符合刘姥姥的信仰。 1.3 习俗差异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中国人见面寒暄多问“你到哪儿去?”“你干什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 meal? 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另外,两个中国人见面聚会互相介绍时,通常会说“久仰大名”。如果机械地译成I have heard very much about you. 英美人会感到纳闷,他们的习惯说法是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六、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差异 英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它是一种以个人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英美文化又被称为“我文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里,权力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个体。而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人际交往很注意自我与谈话对象的关系。中国文化又被称为“我们文化”、“集体主义文化”。例如,中国人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仁义值千金”等,这都说明中国人常把自己和所谓自家人视为一体并希望能够在自身以外找到安全之所。而英语谚语中却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 hemselves”(天助自助者),“self is our centre”(自我是我们的核心),“life is a battle”(生活就是战斗),这些英语谚语都在告诫人们:只有靠自己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和安全感。 小结: 关于翻译这一大课题,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是很多的,上文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的阐述也是比较粗略。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具体情况千变万化,处理起来也无定规可循。因此只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才可以在翻译时做到让翻译保留其译作风格,让译文更原滋原味。作为构筑文化交流桥梁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做到既尊重别国文化,也尊重本国文化,使译文尽可能达意、传神,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2]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钟书能,《英汉翻译技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广告翻译策略1.

2007年12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摘要:广告翻译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在坚持一般性翻译原则时,应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同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使翻译的广告具有推销能力、记忆价值、注意价值和可读性。 关键词:广告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商品流通更加频繁,有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因此,商品的广告宣传在对外贸易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广告翻译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为广告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它不是简单的语言互换,它可以冲击产品输入国消费者固有的传统文化心理,影响其购买决策,从而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的销量。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必须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灵活的翻译策略,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 一、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的翻译 广告语言的跨文化研究揭示了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文化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语 言既可以表达文化模式、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文化的世界观”。(Brow nd,1980语言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中西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广告文化属亚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随着世 界经济的发展,经济、 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增多,世界正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广告文化的融合也在所难免。

1.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 价值通过“ 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 2.不同的心理结构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具体表 现为大统一观念:重权威、 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而西方人的心理结 构较复杂松散,“ 人本”、“认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中经常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以致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1.文化差异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 广告中的商品介绍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商品的介绍,应当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象,抓住其本质,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例如:中国的“金丝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_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朱耀先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ung Shih imita tes Hsi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译者没有交待清楚。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 as an ug 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 ay)(杨宪益译)。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又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读者的心中是当然的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人,与“臭皮匠”有何联系,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很难传递句子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只有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原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故该句可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 bined equal Chukeh Lia ng the m aster mind”. 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诗词中有两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中的“舜尧”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两位贤明帝王,为人民所爱戴,代表圣贤。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容易懂,但对于英美读者来说,若采取音译,会使他们莫明其妙,因此必须增译注释。即使那样,仍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显得累赘,同时也使诗句失去了“诗气”。亚瑟·古柏在翻译该诗句时干脆用Sag e-Kings代替,将其妙译为:“Spring winds mov e willow w ands,in tens of millions:Six hundred million w e sha ll all be Sag e-Kings!”这样翻译既简单明了,音韵铿锵,又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翻译方法。据说,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作了很多说明 7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英美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

英美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 一、“化”而不等值的文化差异翻译办法 文化的不同导致翻译之中,在不同的文化中寻找相近的对等语,这是翻译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因而很多的翻译家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语际意义的转换”,其实对于翻译来说,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阶段而翻译的最高阶段应该是“信达雅”背后的“化”,因为对任何一种文学来说,不可否认的都存有着一个“化”的功能,都是真善美的传递,所以翻译的实质应该是将“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观点最早由钱钟书先生提出来,他在《林纾的翻译》中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但是他同时也指出,“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导致的,诚如上文所分析的,翻译是可能的,但是等值的翻译则反而会导致其原意的流逝,从而影响到最后意义的表现,因而必须要借助于“化”来实施,从而完成翻译的意义。 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来说,不能实行全部的等值翻译,但是也不能实行全部的“化”,因而林纾在翻译史上来说,他仅仅打开了一扇大门,而没有真正的做到全面的将文学作品中的不同因素表现出来,其最终削弱了异国风情本身所应该具有的魅力。 (一)求同存异大而化之作者认为英美文学翻译中的差异,因为文化的不同,必须求同存异,所谓的同是意思的表达必须是真实而准确的,而所谓的异,则是异域风情的不可缺乏,因而较为准确的处理办法应该就是求同存异,大而化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传递出不同文化的精髓。求同所要求的是,将原著所应有的语义以相对应的语言尽可能地表达出来,存异则应该在实行翻译的基础上,将意义完整地表达之后,保留相对应的原语中的文化个性,从而使得异域的风情体现出来,鲁迅以前在《且介亭杂文》中这样谈及翻译,“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怡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时何地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本文从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英汉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要将某一民族的语言及文化传播和扩散到异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借助翻译。因此,文化、语言同翻译三者之间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英汉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在地域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使得英语和汉语在应用中出现很多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顺从及崇拜,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认知活动,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为先整体后局部。汉语承受细节上的模糊,取得整体上的清晰。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的,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西方人认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思维时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即分异型思维,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例如: (一)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2)聪明用功,3)成绩优异,4)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5)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6)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倘若完全按原文的句法特征将其译成英文,可能是: (二)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2)Bright and diligent,3)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4)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5)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6)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请看张培基先生的译文: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when, where, who,that, an等表示关联词将其与主句衔接起来.这也是汉语语法隐含性(covertness)的一种表现。而英语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体现了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二.价值观念的不同 西方人空间对抗感很强,特别注重个人空间,也称“个人隐私”(privacy).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涉。所以,英美人的话题常从无伤大雅、公开性的天气谈起,年龄、收入、体重等都是很敏感的“privacy”。在个人隐私方面,中国人的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引起cultural shock。 这种不同还表现在对待其它事物方面,比如在中国人眼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都带有褒义色彩,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sodocs.net/doc/179098426.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归化;异化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这就是说源语信息的再现应是翻译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其次考虑译语中选择最适当的对等语。 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罗马帝国,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行国际贸易。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自翻译《圣经》起,将近2000年来,欧洲的翻译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由各自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而形成的。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所以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是这种差异也包含着相似性,也并不排除完全重合的情况,否则翻译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说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正因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最初的翻译者就把两者基本等同起来,比如,中国龙取蛇身,而dragon在西方其实就是大蛇serpent,这是其一;其二,两者均为虚幻神化之物。然而究其文化根源,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两者在本质上实乃截然不同。因此,在翻译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时。我们就必须慎之又慎,在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法中寻求最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所谓归化,即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而异化,也就是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甚至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转换方法。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语言又是与文化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时间观念、日常谈话、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来描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影响 在语际转换中,翻译是我们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是一种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认识。 英汉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信仰差异 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基督教文化,才能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 在宗教词汇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对应的词汇,但它们所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却不同。例如,“龙”与“dragon”虽然本义相同,但其引申义和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则大相径庭。在我国文化中,“龙”象征着“神圣、高贵吉祥”。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而英语中的

“dragon”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象征着“怪物、魔鬼、凶残”。因此,如果在翻译时遇到此类词汇就应该要注意,尽量避免造成误解。 二、历史文化差异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对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地壳变迁、民族迁徙、民族的征服与同化和民族之间的战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四百多年,英语习语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一入乡随俗;be appropriate, legible. 6.4.3-core line, set the set into the direction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Terminal installed, when a Terminal row of vertical installation, on the line number (Word) should be arranged horizontally, from left to right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一一伟业非一日之功;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等都是这段历史文化的影子,如果对历史文化不熟悉,在翻译中就会遇到很多困惑。 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是不同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常会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难题。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例如《史记》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外国人根本不知道项庄和沛公是什么人,当然也就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而如果借用英语成语,译成“to have an axe to grind”,不仅能使外国人了解这一成语的意思,其中内含的“别有用心”也就表达出来了。三、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地区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的东西很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既受到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又反过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田德蓓 内容提要:文学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蕴意。不同的生存环境、文化习俗、历史背景、思维模式、生活习性、宗教信仰以及心理联想等都有可能导致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处理得好坏往往是翻译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文学翻译 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而又纷繁复杂的系统。其内涵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具有相当的稳固性,进而形成一个民族的传统力量和民族性格,对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是由不同民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等决定的。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都具有普遍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特殊的个性。这种特殊的个性就是各民族文化产生差异的客观依据。 文化差异,尤其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因此,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一定的困难。语言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的镜象折射,它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实。文化差异在以语言为表达工具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它并非体现在作品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上,而是体现在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之中。这种隐含意义“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朱光潜语),难以从字典中直接找到。因此,文学翻译中的最大困难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蕴意。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移,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因为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文化的特质和需求影响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而翻译活动反过来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发生了交流的两种文化。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译者不仅要熟悉不同语言的差异,还要熟悉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从研究文化差异入手去研究语言差异,便可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全部信息。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表现诸多,现就突出的几种阐述如下。 1.生存环境或地域的不同所导致的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的隔离、生存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比喻也不尽相同。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比如:中国地处东半球,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属季风气候。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春天的风”,它给中华大地送来温暖、使万物复苏,是希望与力量的象征,所以中国人特别喜欢东风,而“西风”在汉语中则表示秋风,是凄凉、萧条的代名词,故中国素有“西风凛冽”与“东风送暖”之说。英国地处西半球,位于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西风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恰似中国的东风。西风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所以英国人喜欢西风,常用西

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doc

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当前商务英语的翻译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更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传递,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一定的文化中才有含义.所以要求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必须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并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找到契合点,做到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等值.本文通过阐述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跨文化性以及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并给出一些化解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希望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一、商务英语翻译概述 商务英语作为基于国际商务的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英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商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其基本语法、句式和词汇与英语相同,但它同时又是国际商务贸易类的应用英语,它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和内容,有着与一般英语不同的特点。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必须充分掌握商务英语的特点,才能做到保证翻译的顺畅。 商务英语翻译主要应用于正式的商务交流场合,因此,用语和格式的正式规范是其首要特征。商务英语的各种文体一般都比较正式,用语往往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通过规范的用语保证准确的传达商务信息。商务英语的句式结构往往比日常用语更为复杂,行文多采用标准规范的格式,尤其是在合同等商务文件中。例如,在合同文件中我们经常看到依照本合同相关规定,它有着较为固定的翻译as provided herein 。 商务英语的翻译往往也根据文本有着固定的格式和套路,通过固定的用语保证商务交流的正式性。如,我们在对询盘进行回复时,开头多用We are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inquiry about our 表示对对方关于某货物的询盘礼貌地表示已收到;而在结尾时往往用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order. 表示对对方询盘的高兴和期望收到对方的订单。

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作为语言内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并制约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决定语言的指称内容与 形式;(3)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 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 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09)文化对语际交流的影响可见一斑。汉英民族在 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社会制度、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手,企图以归化和异化策略来寻求其间的语义文化对等翻译。 二、汉英文化差异 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 环境与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一) 地理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给该地区的文化打下烙印。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英国是岛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民族创造出的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象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 make water; all at sea等就囊括其中。相反, 中华民族祖居亚洲大陆,其文化自然也难免受其影响。上文所说的“挥金如土”就是一例。 另外还有“面如土色”、“土眉土眼”、“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不胜枚举。至于气候不同招致的 文化差异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单就“东风”“西风”之说来看,两种文化就大相径庭。雪莱 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Charles Dickens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说“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然而汉语中的“东风”却战胜了“西风”,是春风,是温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