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6.4来自地球的力

6.4来自地球的力

6.4来自地球的力
6.4来自地球的力

1

课题名: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年 度:2016——2017学年下学期 授课班级:八年级(1)(2)班 授 课 人: 韩敏

工作单位:芜湖市城南实验中学

课题名:来自地球的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现象,让学生认识到重力的存在(从生活到物理),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得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且比值等于9.8N/kg”的结论并而由G/m=g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的公式。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个例题对他进行巩固。课文紧接着介绍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这一方面是用以照应和复习力的三要素,一方面又是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重力的概念及方向有所了解,教学重点应放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了解重力方向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关系的过程

2.尝试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实践,在实践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对重心只作一般了解。

五、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探究,、自主、探究、合作。课件、视频展台

六、教具准备

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铅笔、学生文具盒里的用具等

七、教学过程

(导学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学习目标】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经历探究“重力大小”的过程;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3.激情参与,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重力的方向。 难点: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先静心阅读教材111页—115页,知道重力的三要素,掌握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要求。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用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预习案并熟记他们。 【预习案】 【知识准备】 1.物体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 是,符号为:,此外还有、等单位,换算关系为: 1Kg = g,1t = Kg 2.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材助读】 一、重力的产生 活动1:观察右侧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本111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 列问题。 1.重力 是受到 的力,它是由于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对 地球的吸引力能叫重力吗?为什么? 注意: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P111-P113,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简称。 2.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3.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g或G=;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9.8N/Kg,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2: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两组或多组同时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 活动3: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观察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该实验表明:重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是的位置关系。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活动4:阅读教材P114回答: (1)重心是。 (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在。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熟透了的苹果 会自动落下 抛出的物体会 落回地面 水从高处 落下形成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习题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1课时重力及其大小 01知识管理 1.重力 产生原因:由于________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施力物体:__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 说明: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 2.重力大小 测量: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简称________. 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________,表示质量为________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 公式:________或________. 02基础题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对于g=9.8 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A.质量是1 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 N B.1 kg=9.8 N C.在地球上,质量是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 N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河池中考)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4.下列哪个物体的重力最接近10 N() A.一只小白兔B.两个鸡蛋 C.一张报纸D.一枚一元硬币 5.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 g,那么当g取10 N/kg时,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A.50 N B.5 N C.0.5 N D.0.05 N 6.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A.手对球的推力 B.重力 C.不受力 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7.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N ,砝码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8 (1)将上表空格处补充完整;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中档题 9.假如没有重力,以下现象中不可能的是() A .物体将会失去质量 B .水将不会向低处流 C .空气中将飘浮着许多杂物 D .无法进行精彩的篮球比赛 10.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3 kg ,要测量该苹果的重力,图中最适合的器材是() 11.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若甲重40 N ,g 取10 N/kg ,那么乙的质量为() A .6 N B .60 N C .6 kg D .60 kg 12.月球对其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 6,若一个身着装备的 航天员达到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约150 N ,则这位宇航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约为() A .150 kg B .15 kg C .900 kg D .90 kg 13.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较高.体积为8×10-18 m 3 的PM2.5颗粒,其密度 为1.2 kg/m 3 ,所受的重力是________N .(g 取10 N/kg) 14.(湖州中考)如图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千克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牛,质量是________千克.(g 取10 N/kg) 15.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使用的实验器材除了钩码,还需要____________;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沪科版物理八年《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根据课本P88~P89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完成学生实验(测质量为50g、100g和150g的钩码的重力):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测出的三次重力值和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将学生测得的值展示在屏幕上。由于弹簧秤不十分精确以及测量中不可避免的误差,计算出的比值不会正好等于9.8N/kg。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测量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值不准确的原因。学生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数据,后讨论“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课件展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用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9.8N/kg,那么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如下表达式。 =g 或 G=mg 问:g=9.8N/kg读作什么?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例题 ] 见课本P89“例题”。学生自读,教师解析。 3. 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一:用手悬挂拴着重物的细线,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二:将手中的静物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重力的方向。 课件展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学生阅读课本P90图5-22,了解重垂线的应用。 课件展示: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工作的。 教师讲解利用重垂线判断水平工作面是否水平和挂在墙的画是否竖直的方法。 教师:重垂线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能举出一些重垂线应用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重力的作用点是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把刻度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教师:刻度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课件展示: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教师: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学生阅读课本P90图5-23以及配文。 课件展示: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教师: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怎样确定。 实验演示:将一汤勺平衡地稳定在手指上。 结论:汤勺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汤勺的重心。 学生阅读课本P91“信息窗”,了解提高稳度的诀窍。 学生通过阅读,说出“提高稳度的诀窍”。 课件展示:提高稳度的诀窍是:增大支面,降低重心。 四. 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价 教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来自地球的力 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 ◆教材分析 从教材章节安排来看,本节内容是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的第4节内容。在前三节中,学生先后认识了力的基本知识,知道了用图像描述力的方法,学会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已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本节将学习的重力,也是学生将系统认识的第一种力。本节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物体竖直下落现象引起思考,让学生认识到重力的存在,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的理念。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的公式,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个例题对它进行巩固。紧接着介绍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这样的安排既照应和复习力的三要素,又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能利用公式G=mg计算出重力的大小及解决相关问题; 3.能描述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通过物理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运用公式G=mg进行重力的相关计算;

2.理解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弹簧测力计、50g 钩码6个、铁架台一个、重锤线、水平仪、刻度尺、钢笔、平衡鸟等。 一、问题引入: 1.复习回顾: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测量工具。 学生回答: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设计意图】为学习本节新课重力的测量和重力的三要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2.情景展示: 教师利用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知道水从高处向低处流、衣服上的水滴降落地面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体现由生活走进物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力的产生原因。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重力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11第一自然段和“信息窗”的内容。 【教师活动】提问:“通过阅读,你知到了什么是重力了吗?” 【学生活动】回答:“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 力。” 【教师活动】提问:“刚才我们看见的粉笔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 重力的作用。那么,原来静止在树上的苹果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吗?” 【学生活动】 试着拿起书桌上现有的不同物体,感受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并交流感受。 课件展示: 1.重力是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的力,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6.4 来自地球的力(习题课)

第五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二) 知识要点: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 约9.8 N/kg 。 用“g ” 表示,g = 9.8 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在地球上,.....1 kg ...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9.8 N ....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 =mg 或g m 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寻找物体重心的两种方法是悬挂法和支撑法....... 。 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重力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 、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 、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 、在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成反比 D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上抛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B 、在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 C 、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受重力不断增大 D 、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B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C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D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5、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500 N 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 B 、一只鸡蛋 C 、一个铅球 D 、一只蚂蚁 6、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进行的是( ) A 、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 B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 、用刻度尺测长度 D 、用电子手表测时间 7、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来自地球的力》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了解重力的方向及铅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心及重心的应用; (4)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会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 (2)阅读人类航空发展简史; (3)查阅世界各地的重力加速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并思考图象法的应用; (2)在查阅世界各地重力加速度数值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定义各物理量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心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水受重力而往低处流》。 播放视频《苹果受到重力而下落》。 教师活动:描述视频中的具体过程,引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 新课讲解 一、重力 教师活动:讲解重力的概念。 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G表示重力。 二、重力的大小 教师活动:通过生活中的拎起不同质量的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的直观经验引出探究重力的大小的演示实验。 发现问题:拎起不同质量的物体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和假设: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所受的重力。 进行实验:(1)分别测量1个、2个、3个……6个钩码所受的重力; (2)绘制G-m图象。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

10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 三级主题: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会测量重力的大小。会用示意图描述重力。 (二)教材分析 《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内容,教材安排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三个部分内容,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其中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是重点。 重力是三种常见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之一,本节课是“力”的延伸,力的三要素的巩固应用,也是后续学习浮沉条件、重力势能的基础,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参考范文1) 2、学生的知识经验 生活中学生对重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定性地了解了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同时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但感性认识往往是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认为重力方向垂直向下等),要使感性上升为理性,零散变为系统,需要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重力初步概念。 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它们的应用。 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会根据重力的公式G=mg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一些重力现象的分析,学会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⑵在“物重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在“物重与质量关系”的探究中,学会用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道理;在探究中养成交流、合作、分享的习惯;体验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重点及确定依据: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会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力的大小是其“三要素”的核心。 难点及突破策略: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学生受生活经验影响,容易把“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混淆,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来解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教师启发引导、多媒体的直观显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6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课后练习(解析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一、单选题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D.降低物体的重心,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2.重30N的物体可能是() A.一本物理课本 B.一只公鸡 C.一辆轿车 D.一支铅笔 3.今年春节期间,社交平台纷纷发起了“立扫帚”的挑战赛。如图所示是一把扫帚静止立在地面上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扫帚所受重力的大小为10N B.扫帚所受重力的作用点为O点 C.扫帚所受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D.扫帚没有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 4.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N的是() A.一枚大头针 B.两个鸡蛋 C.一头大象 D.一张书桌 5.足球运动员将球踢飞,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不计空气阻力)() A.地球 B.足球 C.运动员 D.守门员 6.下列物体有一个受到的重力约为2N,这个物体是() A.一颗图钉 B.一本书 C.一张桌子 D.一把椅子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D.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

二、多选题 8.下列实验不能在太空舱中失重环境下进行的是() A.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D.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9.小杰骑自行车沿斜面向下匀速直线骑行。其车把上挂了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骑行过程中悬绳保持竖直。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子和杯中水整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绳正下方 B.杯子所受重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下 C.杯子对水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D.杯中水面一定水平 10.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1.在没有空气,引力只有地球1/6的月球上能够发生的现象是() A.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B.用吸管从玻璃杯中不断吸起饮料 C.人可以跳的比在地球上更高 D.用图示的托盘秤称量物体,其示数跟在地球上用此托盘秤称量同一物体的示数相比变小 三、填空题 1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2kg,它所受重力是______N.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块岩石重60N,拿回地球上,岩石的质量是______kg.(g取10N/kg) 13.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利用______来确定竖直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原理。 14.有一个半径为R、材质均匀厚度为d的大圆盘上再黏上一个半径为1/2R,材质均匀厚度为d的小圆盘,如图所示,此时整体重心离大圆盘圆心的距离是______。

《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沪科版.doc

6.4来自地球的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g=9.8N/Kg和它的物理意义;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及其应用。(重点) 2、经历探究“重力大小”的过程;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难点) 知识链接: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教学过程 一、重力的产生 活动1:观察下列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考产生这并思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熟透了的苹果会自动落下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水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 填一填:阅读111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6-19,可知重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到的力,它是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 。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大小 活动2:实验探究: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课本112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 ,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单位,换算关系为:lKg = ___________________ g It = _________________ Kg 2.观察你身边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和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 、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 实验过程:分别把1只、2只、3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在下表中: 钩码数质量m(Kg)物重G (N)物重跟质量的比g(N/Kg) 10.05 20.10 30.15 40.2 填一填: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或(;= ;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 g=9.8N/Kg,其物 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活动3: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来自地球的力同步练习

6.4 来自地球的力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重力 1.下列物体中,可以忽略地球引力影响的是() A.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 B.天空中的多多白云 C.渐渐飘向天空中的氢气球 D.飞入太空的“神州十号”宇宙飞船 2.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A.举哑铃 B.在跑步机上跑步 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引体向上 3.小明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他能踢出“香蕉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有关,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作用。 知识点2 重力的大小 4.重力为20N的物体可能是() A.一个鸡蛋 B.一支钢笔 C.一头牛 D.一只鸡 5.下列物体的重力或质量估测正确的是() A.一只母鸡的重力大约是150N B.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6.根据下图,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g=_____N/kg。 知识点3 重力的方向 7.体育课中,被推出的铅球落地后沿水平地面向前滚动(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铅球所受重力的方向的是() 8.如图所示,所受重力大小为G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4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9.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直铜棒,它的重心在它的,水平放置、竖直放置或倾斜放置时它的重心位置(选填“改变”或“不变”),如果把铜棒变成弧形,它的重心(选填“改变”或“不变”)。 10.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垂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充分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的这一原理;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起来,这是因为它的______的缘故。 综合训练 11.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 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 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 1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 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 C.弹簧被拉伸时产生的力是弹力,钢丝绳悬挂重物的力不是弹力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13.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14.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休引力的1/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kg的宁航员,在月球上() A.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的质量约为地球表面附近的1/6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 A.一个普通鸡蛋的重力约为0.5N B.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C.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为43cm D.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0m/s 2 . 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发现”A厅“运动之律”展区的“空中自行车”,如果想顺利的骑车通过钢丝,下面的配重是关键,当配重的位置位于整体的重心下方时,一旦车发生倾斜,整体的重力便会拉动车回到竖直位置,如图所示情境中与它的原理相同的是() A.甲:连通器中的液体液面相平B.乙:用力敲鼓,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 C.丙: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D.丁:不倒翁被推倒会回到竖直位置 3 . 耳鼻喉科医生头上带的反光镜是 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不能确定 4 . 铅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品,对于一支新的普通木制铅笔,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它的重力是1N B.它的体积是1dm3 C.它的长度是18cm D.它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是1.25×104Pa 5 . 如图所示,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在我国领土上空自动对接成功,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二号”。则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航天员的宇航服从地面升空的过程中质量减少 B.航天员在“天宫二号”内不受重力作用 C.航天员通过超声波向地面发回信息 D.对接成功后,“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是相对静止的 6 . 估测是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小芳同学对自己身边的一些物理量进行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A.手电简中的电流约为20A B.夏天空调在使用时设置的温度一般为37℃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 D.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在课桌上做功约为50J 7 .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小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关于小汽车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车上配备安全气囊,是为了防止惯性力对人体造成伤害 B.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强,保证舒适性和安全性 C.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D.汽车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给有关部件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部件间的摩擦 8 .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重力G B.木块对斜面的压力F D.家庭电路中,电灯和插座的安裝C.力 F2的力臂l2

初中物理4.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课件试题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难点 (1)实验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2)重力的方向。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弹簧测力计、若干个钩码。 演示实验:重垂线、汤匙、木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 2.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以下三种不同情况木球运动: 1.把一只木球举到一定高度放手让其自由下落。 2.把一只木球斜面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滚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 师:以上三种木球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是落向地面。 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生:这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很善于观察、思考。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种来自地球的力。 板书: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三、新课内容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1重力,图6—19的配文。 生:阅读。 师:通过以上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生乙: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 生丙: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成熟的苹果会竖直下落。 师:大家阅读很认真,而且抓住了要点,讲得很好。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门。希望以后下落的桔子、梨子打在你们的

头上,你们也能产生灵感,再打开一个个科学迷宫。 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重力的认识也一样,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信息窗”。 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师:对,地球是否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根据是什么? 生:根据物体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球也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 师:有疑问吗? 生:地球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力,怎么不会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师:因为墙球的质量很大,受到的力很小,所以感觉不到地球向地面上的物体方向运动。 板书: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1.重力的大小 师:重力是一种力,则重力也应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如何确定?下面,我们先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如何测定? 生: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定。 师:正确。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大小? 生:把物体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师:基本正确,请大家注意: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要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时,指针示数稳定,才能读出示数。否则,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指针示数不稳定,无法读出示数的。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P112“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猜想:钩码的质量越大,那么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否也越大? 生:钩码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也越大。 师:怎么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生:实验。 师:现在大家基本上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知道任何猜想是要用实验验证。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 生:桌面上有6只质量为50g的钩码,第1次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只钩码,测出它的重力大小,然后逐个增加,分别出2只钩码,3只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并填在课本P112表格中,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你设计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大家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师:下面请各小组交流实验数据,看看哪些数据是相似的,哪些数据表现出异常,为什么会这样? 生:讨论、交流。 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的结论是什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教案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参赛选手:孙媛指导老师:粟新华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五章《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的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探究“重力大小”的实验过程通过比较两物理量而引出其他常数或物理量的方法。 2、重力的方向。 [难点] 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二、【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二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一章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等,要熟悉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更有助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

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懂得g=Kg和它的物理意义;能熟练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培养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趣味实验及生活现象体验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物重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验数据列表,尝试用图线处理实验数据,概括出结论;运用G=mg进行简单计算。以探研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分组实验概括出结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会他们自己探究想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社会价值,并能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看待某一问题。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教法:根据本节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并通过趣味实验、插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案(沪科版初二) (5)

课题来自地球的力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2〕明白g=9.8N/kg及其物理意义 〔3〕明白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 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信息共享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 学习适应 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的明白得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备注 课件引课提出咨询题:什么缘故 苹果和其他物体失去支 撑后落向地面,而不是 向上运动? 演示实验—斜抛小石块 咨询:〔1〕小石块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受到什么力的作用?那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2〕由石块下落时的运动方向,你能判定出石块受力的方向吗?启发学生观看并摸索咨询题 引出重力概念 由概念分析重力三要素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演示重垂线 作用点:重心 大小: 给出质量概念得到重力概念摸索 练习各物体受重力的方向 把握质量概念单位,明白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探究质量和重力的关系 可发觉: G/m=g g=9.8N/k g g的物理意义 不同地点的g值不同利用重力公式进行运算 介绍物体的重心,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 演示:规那么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和不规那么物体重心 规那么物体的重心为几何重心 找不规那么物体的重心的方法用弹簧秤测量各物体的重力 明白得公式,应用公式做练习,运算要求、求、解、答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教案(沪科版初二) (5)

八年级物理全册 6.4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

6.4来自地球的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准备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重力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圆周运动,说说你的感受. [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 [师]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来自地球的力》习题

《来自地球的力》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的,重力的施物体是_________,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地面附近的物体也给地球一个_________力. 2.电灯悬挂在电线下端,电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其中电灯受到 _________和 _________的作用,则上述两个力的施物体分别是 _________和 _________.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_________,用字母_________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 4.重力的大小用_________来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_________,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可以写作_________,其比值约等于_________,在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以取_________. 5.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3,则它们受到的得重力之比是 _________,这是因为物体受到的 _________跟 _________成正比. 6.质量是10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是___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则它的质量是_________ kg.(g取10N/kg) 7.甲、乙两个铁球的质量之比为3:2,甲球60N,则乙球重 _________N. 8.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___. 9.人们常在细线下挂一个重锤,可以做成_________,建筑工人可以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_________,它是利用了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10.质量为5kg的铅球,被运动员推出去后在空中飞行,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铅球受_________力的作用,其大小为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上,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对于g=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 B.1kg=9.8N C.在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 D.受力为9.8N的物体其质量一定是1kg 12.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最接近0.5N的是() A.一只鸡蛋B.一个中学生C.一个铅球D.一只蚂蚁

4130.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4来自地球的力教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能利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找几位同学分别进行踢毽子、托球、倒水活动。下面请同学们看几个录像片段(课件2:树叶飘落、高山流水、羽毛球运动、下雨。) 教师: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重力 教师:重力概念 (二)重力的大小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教师: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大家看(苹果下落)下落的苹果受什么力呢?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教师:咱们前面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大家还记得吗? 师:那么,重力有大小吗?在生活中,你是如何感受到重力是有大小的? (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物体放置在竖直放置的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