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庆简介

重庆简介

重庆简介
重庆简介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

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重庆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成为古代区域性的军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历千载而不衰,从容吐纳万物,化育生机。近代一百多年来,重庆又经历了因商而兴、内迁而盛、改革腾飞的发展道路,从一个古代军事要隘,发展成为开放的、连接我国中西部的战略枢纽;从古代的区域商贸中心,发展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从十九世纪的单一型转口贸易城市,成长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现代工商业城市;从位居四川盆地东部的港口城市,发展成为立足中国内陆、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辖市。重庆在我国西部地区的迅速崛起,不论是过去的辉煌历程还是今天的日新月异,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世人所关注凝眸。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历史又一次把重庆推上了新的起跑线。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开发,为重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开辟了重庆发展的新天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揭开了重庆加快发展的新篇章。今天的重庆在地理、人文和社会环境上,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的磁场,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引力,正日益凸显其气度恢宏、激情飞扬的魅力!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

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

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

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比较优势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五大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

——基础设施功能完备。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正着力壮大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67所高等院校,89万多科技人员。

——市场潜力巨大。重庆人口众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城镇工矿搬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抓住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重庆将按照建设"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对外窗口和经济辐射作用,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

综合实力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胡锦涛

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145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172.33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66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53.9:37.9。按常住人口计算,重庆市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83元,比上年增长12.4%。2012年重庆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970.17亿元,增长1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民生财政支出160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2.6%。

重庆是一个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2012年重庆市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3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3%,比全国高6.3个百分点。工业实现利润608亿元,增长10.4%。工业投资3064亿元,增长2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2%,增长13.5%。

工业实际利用外资41.8亿美元。规模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78亿元,增长80.3%。万元GDP能耗下降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度电产出提高到26.5元,工业节能对全市节能贡献率超过90%;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1.6%,保持全国领先。国际离岸云计算园区正式获得工信部认可,并列为国家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2012年,重庆市外商直接投资新批项目248个,实际使用外资105.33亿美元,位居中西部地区前茅。第二产业吸收外商实际投资比重达到49.15%,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吸收外商实际投资比重首次突破40%,达到46.7%。2012年末,世界500强入驻重庆总数量达到225家,在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2012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532亿美元,其中出口385.7亿美元,进口146.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2%、94.5%和56.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76、86.6和51.8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和出口增幅位居全国第二,进口增幅位居全国第四。全年进出口总额排全国第11位,中西部第2位,分别较去年提升6位和5位;出口总额连续6个月进入全国10强,排全国第10位,中西部第1位,分别较上年提升3位和2位;进口总额排全国15位,位居中西部第3位,分别较上年提升5位和6位。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资源极具开发潜力。2012年重庆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402.03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农业增加值940.01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种植业628.39亿元,增长5.1%;畜牧业232.18亿元,增长3.4%;林业31.76亿元,增长9.9%;渔业35.09亿元,增长20.0%。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383元,同比增长13.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89.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综合单产335.9公斤/亩,增长1.0 %。全年粮食总产量1138.5万吨,比上年增长1.0%,连续五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农民合作社达到16000个,农民参合率达37.2%。全年畜禽产品、地产水产品抽检全部合格,蔬菜抽检合格率97.6%。

重庆两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2012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61.2亿元,增长16%,增速比全国快1.7个百分点,仅次于西藏列全

国第二位;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2148.3亿元,增长21.5%;商业增加值增长11%,历史性突破千亿元,达到103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拉动GDP 增长1个百分点;商贸行业实现税收入库额256.6亿元,占总入库额比重15.3%;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370万人。在限额以上企业中,全市已有百亿企业8家,50亿企业8家。全市百亿商圈达7个。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框架初步形成。2012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2945万人,户籍总人口3343.44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86‰,比上年上升0.9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86‰,比上年上升0.1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0‰,比上年上升0.83个千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1,比上年下降0.5。全市城镇化率为56.98%,比上年上升1.96个百分点。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12万所,在校学生规模606.71万人。其中:高校67所,89万人;普通高中262所,65.97万人;中职227所,49.2万人;普通初中969所,108.73万人;普通小学4810所,194.32万人;幼儿园4401所,89.26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75%;义务教育人学率99.8%,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率7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94%,中职学生实现全部免交学费;在渝高校招生27.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全年教育总投入655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0%。

重庆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邮电通信畅达180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大中城市之间开展了商包直投、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等业务和国家邮件互换业务。2012年末,重庆市电话用户达2645.4万户,同比增长11.5%。移动电话2069.6万户,其中3G用户441.8万户,同比增长80.8%。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128.3万户;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686.1万户。宽带接入端口565.4万个,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达到164万户,互联网出台带宽增至1.14T。

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驃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庭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渝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以后,巴渝舞不断演变,其分支为僚人的“羽人舞”、江南的“盾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以及川东的“踢踏舞”。

春秋战国时代,巴族的民歌也相当有名,它不但流行于巴境,而且在楚国也脍炙人口。《昭明文选》就有关于巴山调广为民间传唱的记载:“客有歌于郡中者,其下始于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这时说的郡,指的就是楚国的都城,即现在湖北江陵。巴山调在楚国尚有千人和唱的壮观景象,在巴国本地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山歌的巴山调,亦称竹枝词,经民众创作和传唱,文人受其影响而纷纷效仿。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曾仿民歌作《竹枝词》九首,其中,“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以天气的晴、雨巧妙隐喻男女恋情而为广大民众所喜爱。自刘禹锡之后,竹枝词开始成为一种富有民歌味的诗体形式,保存在我国历代诗词集中,足见巴山调对我国文学创作的重大影响。

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

长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弯弯曲曲穿行在巴山丛中。自古至今的重庆人,在歌吟爱情生活时,往往离不开对水的咏叹。比如,江边的渔夫追情妹,就借水起兴来传情:“小河涨水大河清,打渔船儿向上拼;打不到鱼儿不收网,缠不上妹儿不收心。”山里小伙想试探情妹对自己是否忠诚,也不忘随时向江水发出深情的叩问:“隔山喊妹山在应,隔河喊妹水应声。为啥山应你不应,流水有声你无声?”这些民谣都真实而深刻地讴歌了长江两岸民众纯朴清新的劳动和爱情生活。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

旧社会船工们的生活是极其艰辛的,他们就用悲愤而苍凉的声声号子来倾诉自己的不幸:

脚蹬石头手爬沙,

八根纤绳肩上拉。

打霜落雪天下雨,

一年四季滩头爬。

周身骨头拉散架,

爬岩翻坡眼睛花。

拉船的人如牛马,

不够吃来难养家。

凶滩恶水船打烂,

船工淹死喂鱼虾。

丢下父母妻儿女,

受饥挨饿泪如麻……

除了倾诉自己的苦难,旧时代那些天性乐观豪爽的船工们,也用号子来歌吟长江两岸的社会风貌和自然山水,随着江船的移动,船工们看见什么,使即兴抒发。有首流传十分广泛的船工号子,对依山傍水而建的重庆城门加以歌吟:

长江上水码头要数重庆,

开九门闭八门十七道门。

朝天门大码头迎客接圣,

千厮门花包子雪白如银,

临江门卖木材树料齐整,

通远门锣鼓响抬埋死人,

南纪门菜蓝子涌出涌进,

金紫门对着那府台衙门,

储奇门卖药材供人医病,

太平门卖的是海味山珍,

东水门有一口四方古井,

对着那真武山鱼跳龙门。

号子话语不多,却把古重庆的城门建筑及风土人情活脱脱地描述出来。

历史终于启开了新的一页,新社会的江上船只大多实现了机械化和半电气化的操作。即使这样,在特殊情况下,某些工种仍离不开人们的艰苦劳作,那悠远喷亮的江上号子,仍时时荡漾在重庆以下的千里江面上。老船工蔡德元就曾唱过

这样一首歌颂新生活的号子:

嘿呀,嘿呀,嘿嘿!

说长江(哟)道长江(哟),

长江两岸(哪)好风光。

烟囱林立马达响(哟),

瓜果如蜜稻麦香,

江船只只穿梭样(哟),

多装快跑日夜忙(哟)……

这位船工的江上号子把新时代船工的弄潮风采传神地表达了出来,1987年7月,法国阿维尼翁艺术节组织“世界大河相会在塞罗纳河”的民间艺术交流活动,会议主办者通过我国文化部特邀蔡德元等人去会上演唱。当他们将万千长江船工用血和汗凝成的呼亮歌声洒向舞台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念和民歌手都惊呆了。他们个个都凝神屏息地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去阅读一个古老而年轻民族的历史,阅读长江曾经发生过的种种悲欢离合。国际友人用“江河音乐”的称谓来赞美蔡德元等人演出的船工号子,说它完完全全“体现了中国对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视”。

重庆的山歌民谣中各种类型的劳动号子丰富多彩,打石头有“石工号子”,抬滑竿的有“报路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讲故事),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独特的巴渝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英才不断涌现,文化佳作业绩辉煌,文化艺术空前活跃。

巴国·巴人·巴文化

据考古发掘,巴文化发端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性古人类是“巫山人”。结束于距今4000多年前,即新石器时代末叶。约4000多年前,巴人先

民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创造了灿烂的巴文

化。

一、巴国

1.巴国的形成时期:商周之际。

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四川省

东部一带地方”。川东地区在夏朝(距今4100年~3600年)称“巴方”,在商朝(公元前16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中)称为“巴奠(甸)”。巴奠(甸)向商朝年年纳贡,岁岁服役。后来巴人不甘商朝的压迫,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终于打败商纣王,西周建立。西周(公元前11纪中~公元前771年)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氏被封为子国,首领为巴子,因而叫巴子国,通常简称巴国。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春秋时有所扩展。战国初期迫于楚的势力,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

2.巴国的发展时期: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巴国竭力扩张其势力范围,东渡汉水,与邓国相争,又同楚国缔结军事联盟,扫荡江汉小国,北进中原。

3.巴国的鼎盛时期:春秋末叶至战国晚期。

在此期间,巴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青铜器钟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制作水平也日臻成熟,地方特征鲜明突出。巴国文字和符号广泛流行,都城已发展成为地域性的经济增长中心和多种产业的生长点,具有组织地区商业贸易的经济功能。

4.巴国的灭亡时期:公元前316年。

公元前316年,巴国为秦国所灭,巴王被虏。秦国在江州(巴县西)筑城,设置巴都,把巴地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巴国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的战国中期,约有800年历史。

二、巴人

巴人,古巴族人的简称,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传说周朝以前居住在今甘肃南部,后迁到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以廪(音lǐn)君为首领,本有巴、樊、瞫(音shěn)、相、郑五姓。秦灭巴以后,巴人的一支迁至今鄂东,东汉时称江夏蛮,西晋、南北朝时称五水蛮;另一支迁至今湘西,构成武陵蛮的一部分。留在四川境内的,部分叫板楯(音shǔn)蛮,南北朝时因大量迁移,大都先后与汉族同化。賨(音cónɡ)人,板楯蛮的别称,是川东土著民族之一,其中心在今四川渠县一带,系古代巴人的一支。板楯蛮这个名称,来源于賨人善用一种本质楯为武器,賨的名称则由于板楯蛮“岁出賨钱”的缘故。板楯蛮有七姓,以卢(或作罗)、朴(或作胡)、沓(音dá。或作昝)、鄂、度(或

作杜)、夕、龚等七个姓氏组成的酋帮,叫賨国。板楯蛮古时居住在嘉陵江和渠江两岸,北及汉中东部,东及长江三峡,遍及整个川东地区,是川东巴国各族中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

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极其乐观。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强大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对川东地区,特别是大巴山一带(包括宣汉)经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至清朝,川东地区历史上曾有五次移民迁入。由于战争、瘟疫和天灾等原因,川东地区历史上曾出现过饥荒无人、尸横遍野、群虎白日出游、賨人几乎灭绝的惨景。为填补战争死亡、瘟疫死亡、天灾死亡形成的空缺,秦朝、西晋、北宋、元末明初、清朝曾五次移民入川。这五次移民迁入,既促进了川东地区土著居民与汉民族的同化,同时又加快了川东地区的开发步伐。三、巴文化

1.巴文化内涵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

2.巴文化的演变

战国以前的巴文化,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两部分。巴国文化是一种方国

文明,巴地文化则是一种地缘文化。

(1)巴国文化:商代晚期和西周时代,主要以

汉水上游为基本地域依托;春秋时代,巴国文

化有所扩展,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战

国初,巴国举国南迁至长江干流,先后在清江、

川峡之间至川东立国。这几个地方,留下了巴

国文化的大量遗迹。

(2)巴地文化:包括川东、长江三峡和鄂西南

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考古学上称之为早期巴文

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末叶,这些文化在当

地发展演变,盛衰兴替已达一二千年之久。

(3)完整意义的巴文化:战国初,巴国溯江进入川东,始将青铜文化与当地的土著新石器文化融合起来,也将巴国文化与巴地文化融合起来。这才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巴文化。

3.巴文化的主要代表

(1)“巴渝舞”

“巴渝舞”,是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

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产生于巴地。巴渝舞来源于商末巴师伐纣时的“前歌后舞”。巴渝舞特点: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武舞、战舞类型。“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龙战而弱起”,“退若激,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由此可见巴渝舞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汉初,巴渝舞被刘邦移入宫中,成为宫廷乐舞,既供宫中观赏,也成为接待各国使节贵宾的乐舞,还成为王朝祭祀乐舞,天子丧礼乐舞。那时巴渝舞几乎成了国家乐舞。三国曹魏时巴渝舞更名为“昭武舞”,西晋时将“昭武舞”易名为“宣

武舞”。唐时,巴渝舞仍为宫廷乐舞之一,唐以后,巴渝

舞便从宫廷乐舞中消失了。尽管如此,在民间,巴渝舞

遗风犹存,川东巴人后裔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

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草锣鼓、花

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翻山铰子等都和巴渝舞曲密不可分。

(2)“巴乡清”

古代巴人的酒,以“巴乡清”著称于世。《水经·江水注》记载:“江水又迳鱼腹县(今奉节)之故陵……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此酒名贵,饮誉遐迩,以致秦昭王与板楯蛮订立盟约时,以此为质。清酒

酿造时间长,冬酿夏熟,色清味重,

为酒中上品。巴人善酿清酒,表明

其酿酒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3)巴人风情

巴人有古朴凝重的民风,历来

崇尚勇武。他们住干栏式房屋,楼上居人,楼下养畜,傍水而居;死后大多采取船棺葬、悬棺葬、幽岩葬、岩穴葬、土坑葬。賨人善织,家家户户能自己织布,衣物等所需布匹均能自给自足,“賨布”就是賨人织的麻布,秦灭巴后,令板楯蛮以交纳賨布代替户赋,由此賨布名传海内。

(4)巴人神话

巴人自然神话有:“比翼齐飞”、“巴蛇吞象”、“白虎神话”。巴人英雄神话有:“廪君传奇”。巴人神女传奇有:“巫山神女”、“盐水神女”。

根据考古发掘,巴文化代表还包含巴人诗作、巴国符号文字和青铜文化等内容。由于秦朝大规模的“焚书坑儒”,加之战乱、灾荒和历史年代久远等,其史料逐渐绝迹,巴文化已埋藏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融化在大巴山人民的民俗文化里。对巴文化的更深层次研究,有待依赖考古新发现。

介绍重庆的导游词

介绍重庆的导游词 重庆,简称巴或渝,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绍重庆的导游词,以供参考。 介绍重庆的导游词篇一: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我是你们的导游。 首先,我带大家去参观解放碑。解放碑是重庆的标志。解放碑虽然面积不广,但是它是重庆最繁华的地方:商品琳琅满目、小吃样样俱全、楼房高耸入云……至于人呢,大街上、商场里、书店里、广场上、小吃屋里……到处都是人,成千上万、人山人海,走路也是摩肩接踵。若你站在“摩天大楼”向下望:无论是人还是车,都像是小蚂蚁!但还是川流不息…… 逛了繁华的解放碑,我们再去看看朝天门。朝天门是两江交汇的地方,两江是指——嘉陵江和长江,一座大城市里有两江交汇的地方是特别稀少的哟!黄、蓝色的江水交汇在一起,可真壮观啊!在江上架着一座座雄伟的大桥,因此,重庆也好称桥都。 重庆的夜景是公认的,比上海和香港还要漂亮!你可以登高俯瞰两江夜景,也可以游江观夜景。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登上著名的“一

棵树”观景台,或者乘坐重庆著名的满江红游船,环游重庆市区,都别有一番风味……夜幕中的重庆,江中点点灯光,犹如闪烁的星星掉在水里,亦真亦幻! 重庆,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重庆的山、重庆的火锅、重庆的人,重庆的美女等等,来了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介绍重庆的导游词篇二:欢迎来到重庆旅游。 今天我们能为大家服务,感到十分高兴和非常荣幸。我们的责任是是安排和照顾好大家载重庆的吃、住、行、游、购、娱,努力维护好大家共同利益。希望大家的此次旅行愉快和顺利。 另外,为了保证大家安全,按照重庆市旅游局的规定,驾驶员开车期间不使用手机,他的手机由我暂时保管。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有什么不对之处和服务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敬请大家指出,我们一定会改进,同时也欢迎大家投诉。 重庆给游客第一印象和最深印象是什么呢?到过重庆的都会这样回答:重庆的山、重庆的水、重庆的城、重庆的夜、重庆的火锅、重庆的美女等等。不错,这都是重庆最有代表性的,但这还不是重庆的全部。 重庆是中国内陆的特大城市,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我们这座城市,自然地理独特,人文地理鲜明。到这里

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08-06-24 基金项目:重庆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CS TC,2007CE902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070803)资助。 作者简介:梁振民(1981 ),男,内蒙古赤峰人(回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研究。 重庆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梁振民,冯维波,陈国建,董国仓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 摘要:采用实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质量较差、城乡二元结构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逐层分级,完善重庆市的城镇体系;完善制度,逐步消除二元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关 键 词: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质量;对策;重庆市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24(2008)11-0078-04 城市化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代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进步的程度[1],因此提高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对现实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重庆市作为西部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同时面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等现象,减少农民、走城市化道路不失为一条良策。目前国内学者对重庆市的城市化模式和进程中的问题研究比较多[2-5],但是都以理论和综述方式进行,专门从基础定量的角度研究重庆市城市化水平的文章还很少。该文运用定量分析对重庆城市化水平速度、城镇结构体系、重庆市城市化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最后从多角度勾画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重庆的城市化实现健康、和谐、有序发展,重庆市城市化进程提速上档、缩小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市化质量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1 重庆市城市化规模分析 1.1 重庆城市化水平体现出 起点低、进程快 的特点。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城市化水平。本文选用的是重庆市城镇(市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重庆市城市化率。重庆市到2006年城市化率为46.7%,按美国地理学家R.M.Northam (1979年)研究,城市化进程呈 S 型曲线发展[6]。根据城市化 S 型曲线,把城市化进程划分为3个阶 段,重庆市在2006年城市化水平为46.7%,按上述阶段划 分方法,重庆城市化水平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消失。2006年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15名,在西部12省区直辖市中排名第2名。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仅为29.5%,城市人口为848.21万人。与全国同期水平低一个百分点。到2006年重庆的城市化率46.7%,城市人口为1311.0万人,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43.9%(见表1)。增幅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在1996年至2006年期间,重庆城市化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尤其是2000年到2006年,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每年增长幅度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均增长速度快0.2个百分点。 1.2 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的不合理。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到2006年重庆市仅有一个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其中主城区人口368.48万),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仅有万州(48.65万)和涪陵(3 2.22万)两区,其余县城的规模普遍偏小,秀山、武隆、城口、巫溪4个县城的规模才达到5万人。重庆中等城市数量少,且大城市更少,而区县较多,没有形成完善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合理的城市体系,目前大城市还是个断层,缺乏中等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同时主城区与第二级城市万州之间的首位度达到了7.5,特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这一断层,使得重庆市主城区好像一座孤城,没有缓冲的卫星城,阻碍了各级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虽然重庆主城区所承担 第22卷 第11期Vol.22 No.11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C 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08年11月Nov.2008

重庆市市情介绍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_投资_潜力、发展_潜力和_竞争力_的城市。 2.重庆简称_渝_,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重庆雨季集中在_夏秋_,也有“雾都”之称。 4.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_分配不均_,主要降水量集中在_4_月至_9_月。 5.古代重庆名为_巴_。 6.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_渝州__改为_恭州_。 7.重庆市树为_黄桷树_,市花为_川茶花_。 8.重庆共_40__个区县(自治县、市)。 9.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__江城_扬名。 10.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_三中心_、_两枢纽_和_一基地_。 11、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__资源配置市场化_、__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代化_和_城市管理规范化_。 12、_1949_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 13.__1949_年_12_月_11_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4.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_内陆城市_、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_经济中心城市。15._富民兴渝_、_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__是重庆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目标。 16.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貌组合差异大,在地貌构成上,最典型的特征是__山多河多__。17.重庆在民族结构上,全市有__51__个少数民族。 18.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除_长江__及其主要支流_嘉陵江_、_乌江_之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__10__条,流域面积在30到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36条。 19.重庆季节变化的特点是:一是冬__暖__,二是春_早__,三是夏_热__,四是秋_迟__。20.重庆位于北半球_副热带_内陆地区,属于__中亚热带湿润季风__气候。 21.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 22.重庆主城区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建筑集中,消耗能源多,人均绿地少,形成了城市的特殊气候:一是__城市热岛_;二是__城市干岛__;三是_城市气候中的降雨__;四是雾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年均50天左右),但其化学成分复杂,污染物质增多,对人的危害增大,其水平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23.建设“枢纽重庆”,近五年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完成“_8小时重庆_”通达工程和“__半小时主城__”畅通工程,奠定沟通东西、联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地位。 24.直辖以来,重庆市把_旅游业__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使全该产业呈现出“快速扩张,持续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5.重庆的经济发展呈现很强的__地域分布_特点,即存在_都市发达经济圈_、__渝西经济走廊__和__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__三大板块,各板块发展差异较大。 26.百万移民__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涉及的最大的社会重组与经济重建工程。27.1994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正式动工。三峡工程坝址在__湖北宜昌__。 28.三峡水库是一个__峡谷型_水库,水库面积__1084_平方千米,平均水面宽度约1.1千米,水库蓄水175米时,回水末端在重庆__江津市_。据1991年9月至1992年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按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三峡工程淹没涉及现重庆市__16_个区、县(自治县、市)。 29.今后15年,新重庆肩负着四大任务:__百万移民___、消除贫困、发展经济、___保护环境__。30.重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是:保护__国土环境__、保护资源的持久利用、保护生态平衡,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意识和行动指南,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到205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示范区和_现代大都市__。 31.重庆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是:__权力机关__,行使职权;依法行政,严格执法;__公正司法_,保障改革;政协职能,充分发挥;__基层民主_,继续加强; __党委领导_,统揽全局。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一、规划策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 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四、城市功能布局 (一)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以及都市区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重钢搬迁为契机,提升大渡口的城市功能,分担杨家坪城市副中心的部分职能。 北部片区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7月7日九龙坡政府便一口气推出34宗近7000亩土地 【重庆市政府网】本文网址:https://www.sodocs.net/doc/179782486.html,/today/news/417076.htm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79782486.html,/experience05/experience05090922035_all.htm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2009年07月31日来源:网络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发展战略)重庆发展概况最全版

(发展战略)重庆发展概况

重庆发展概况 地理交通 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壹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畅通重庆”启动,加快重庆的交通运输。 重庆拥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和达万铁路。另仍有铁路支线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和万南铁路(万盛至南川)。在建宜万铁路、襄渝铁路复线、兰渝铁路、渝利铁路、遂渝二线、南涪铁路。成渝城际铁路、渝万铁路(城际铁路)、渝黔新线也即将动工。另外仍有规划中的渝郑、渝昆、渝鲁,重庆-西安客运专线、重庆-长沙客运专线。 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和326国道。 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从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至2009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机场高速公路、长万高速公路、渝涪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南渝高速、渝武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綦万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重庆绕城高速公路、江合高速公路、渝万高速公路、邻垫高速(邻水至垫江)忠垫高速(垫江到忠县)及重庆内环快速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万南高速公路、万宜高速公路。国家最新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中有

五条经过重庆,分别是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成都、包头至茂名、重庆至昆明、兰州至海口。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轮船能够直达重庆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省的宜宾。较小轮船沿嘉陵江北上,轮船可至合川,潼南,南充等城市。经长江到涪陵入乌江,向南能通航到贵州境内。 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俩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第三座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正在建设。 自然环境 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 均在35度之上。极端气温最高43℃,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总体规划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2014-01-13 访问量:7356 为了适应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至2050年,我市将建成18条轨道交通线路,构成轨道交通“环+放射”网络结构线网。届时,轨道交通总长约820公里,其中主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约780公里,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约0.69km/k㎡。轨道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为45%,占公交出行比例为60%。 重庆轨道交通“十七线一环”线网布局和规模为: 1号线:朝天门~两路口~沙坪坝~璧山,长约44公里; 2号线:较场口~杨家坪~大渡口~鱼洞,长约31公里; 3号线:鱼洞~南坪~观音桥~重庆北站~江北机场~空港保税区,长约66公里; 4号线:新牌坊~重庆北站~唐家沱~复盛~龙兴,长约50公里; 5号线:悦来~园博园~人和~冉家坝~石桥铺~重庆西站~跳蹬,长约48公里; 5号线支线:歇台子~杨家坪~李家沱~跳蹬~中梁山~西彭~江津,长约55公里;

6号线:茶园~解放碑~红旗河沟~冉家坝~礼嘉~蔡家~北碚,长约56公里; 6号线支线:礼嘉~水土,长约26公里; 7号线:北碚~歇马~西永~白市驿~九龙工业园~双福工业园,长约58公里; 8号线:鱼嘴~广阳岛~茶园~界石,长约51公里; 9号线:沙坪坝~红岩村~观音桥~江北城~回兴~两路,长约36公里; 10号线:兰花路~南坪~曾家岩~重庆北站~江北机场~悦来~王家庄,长约45公里; 11号线:弹子石~唐家沱~石坪,长约15公里; 12号线:鹿角~李家沱~重钢~大渡口~巴国城~重庆西站~白市驿,长约27公里,远景预留延伸至金凤的线路走廊; 13号线:大学城~西永~蔡家~国博中心,长约39公里; 14号线:水土~木耳~龙兴,长约39公里; 15号线:双碑~礼嘉~龙兴,长约44公里; 16号线:蔡家~水土,长约15公里;

最新最全的重庆市情介绍[1]1

重庆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重庆面积8.24万Km2,人口3200万。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重庆排名西部第一。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18个省市唯一的直辖市。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做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明确了重庆的13个黄金定位。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 一、重庆是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支点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东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东深圳引领珠三角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带动长三角地区,天津滨海新区推进了环渤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外资所承载的技术、管理及人才等竞争要素,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及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为中外投资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在东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比东部慢1个百分点,总量差由10年前的3万亿扩大到11万亿,人均GDP由6430元扩大到1.8万元,工业化水平约为东部的1/4,贫困人口占全国60%,基本养老保险仅占东部1/2。尤其是对外开放的差距。中国东部进出口约占全国90%,中西部仅占约5%;实际引进外资东部约占90%,中西部约占5%。中国西部12省占国土面积71.4%,人口占30%,市场广阔,实际外资仅占全国3%左右。 温总理曾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西部地区和三农问题。西部怎样才能以开放倒逼改革,引外资刺激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向东向西双向开放,以破解不断扩大的东西和城乡差距。回答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于是,中央选择重庆担当战略支点,承担起这种责任重大的历史使命。 二、重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重庆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人口3200万,大致与北京、上海及天津三个直辖市人口的总和相当。面积8.24万Km2,是三市面积总和的2.4倍,是台湾的2.5倍。重庆1891年成为中国最早内陆对外开放口岸,1992年成为沿江开放城市,1997年成为直辖市,2007年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曾在重庆主政西南。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及少数民族区为一体,将会破解中央关切的东西、城乡、贫富三大差距不断扩大的难题,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平衡可持续科学发展。 (一)重庆是中国西部交通物流中心 重庆位居中国大陆版图中心,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城市。重庆二环八射一日交通圈辐射周边10多个大中城市和6亿多人口。高速公路里程达2000亿公里,密度每百万平方公里达2.46公里,列西部第一。重庆正在打造“一江两翼三洋”的出海通道大战略。一江即重庆东接上海,可经240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通达太平洋。两翼即向北700km接西安,由兰州通过欧亚大陆桥与中亚各国相接,经渝兰铁路—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鹿特丹港通达大西洋,重庆到欧洲将比沿海省时24天。向西南可通过1300公里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经贵州、广西与沿海地区相联,由渝黔铁路—昆明—缅甸—印度洋,进入中东地区和东盟各国。重庆1200公里接广东到港澳,可延伸CEPA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庆港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港口,现全国60%货运通过长江水道。三峡蓄水175米后,万吨级船队常年可达重庆,水港年吞吐量将由现在的1000万吨达到2000万吨以上。扩建后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运输能力将达到7500万人次/年。目前,法国CMA、新加坡APL、日本大阪三井商船、韩国现代、台湾长荣等均已在渝开展业务以及设立物流配送中心。 (二)重庆是中国西部加工制造中心

重庆城市化发展进程及未来展望

XX城市化发展进程及未来展望 [摘要] XX设市以后,近年来,城市化步伐加快,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对于XX城市化的进程,我们是有目共睹的,究竟这个新兴的都市发展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以及对于这个十分有前景的都市我们应该寄予怎么样的期望,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思考。 [关键词] 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人口迁移发展展望 1、XX城市化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XX的城市化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息息相关。新型工业化是指国家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再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征。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二者的发展在理论上具有密切联系,其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作用 新型工业化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求和动力。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市化落后局面;采取多途径发展方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把握国际化发展趋势,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这样,才能使城市化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节约。新型业化道路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益,特别是资源的低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

城市化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市是第二、三产业的载体,聚集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多种经济活动,直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是工业生产的基地。通过整合城市内部的各种创新体系,增强综合实力,能够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城市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强力支撑。 城市化为新型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撑。城市是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相比于工业,服务业对非农产业有更强的带动效应,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配套合理的经济、人力结构。 在XX,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初期能够相互促进,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不再明显,当二者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再次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显著于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拉动作用。城市化进程不足,成为制约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的主要因素,探索合理有效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2、XX城市化发展与人口迁移 自1937 年7 月7 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 我国许多地方相继成为沦陷区, 内迁成为保存中国抗战力量唯一而正确的选择。抗战时期的被迫内迁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然而对于迁入地而言却并非是不幸的。大量的人口迁移为XX城市的近代化发展提供了契机, 给XX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民政府1942 年对XX抗战以来的巨变这样描述道: 数年前, 城区之一隅,道路狭隘, 房屋简陋, 犹遗有古城市之残迹。自抗战军兴, 国府西迁, XX一埠, 成为全国政治、文化及工商业之中心。XX设市以后, 虽市政建设和城市经济均有一定发展。但总体而言, 抗战前的XX, 城镇化水平较低, 而且城市发展水平不高。后来抗战时期XX成为陪都, 使

重庆市介绍(中英对照)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一个由一座特大城市(重庆主城区),和六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其他25 个区县共同形成的一个组团式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汽车名城,中国摩托车之都,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历史悠久,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Chongqing is one of the four municipalities of the PRC, one of China's five major cities, a GROUP URBAN made from a large city (Chongqing Downtown),and six regional central city that population of over one million, and 25 other counties.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enter, inland export processing base and first area of expanding the opening , an important modern manufacturing base in China,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demonstration areas, the State high-tech industrial base, China's auto city, capital of motorcycles of China,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shipping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 in Southwest China,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s and countries, urban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 China's most well-being city. Long history, one of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he State Council announced. The world map hanging in the halls of the United Nations, marked only the names of four cities in China, one of which is Chongqing. 中文名称:重庆市面积:82,402. 95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Chungking/Municipality of f Chongqing 方言:重庆话 行政区类别:中央直辖市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 电话区号:023 火车站:重庆站,重庆北站 邮政区码:400000-409900 港口:重庆、万州两个枢纽港口,涪陵、江津、奉节、合川、彭水5 个重要港口,其他县城及城镇中小港口为基础的层次分明的港口群。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东部简称:渝、巴 Chinese Name: Chongqing Area: 82,402.95 square kilometers Foreign Name: Chungking / Municipality of f Chongqing Dialect: Chongqing Language Administrative Categories: the central municipality Climate Conditions: Humid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Location: Southwest China Airport: Chongqing Jiangbei International Airport, Wanzhou Wuqiao Airport, Qianjiang Zhoubai Airport Phone Area Code: 023 Station: Chongqing Station, Chongqing North Station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5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5篇 重庆,一座你梦想的城市 悬挂在 __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 重庆,内陆开放高地。依山而建、两江环抱。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之西南、长江上游,主城为三面环水的半岛, 山形水胜,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山环水绕楼接天的景观,与郁郁葱葱的山地森林构成一幅立体城市画卷,托举出一个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具有独特影响力的、世界唯一的大型山地森林城市。 若比人口总量,重庆可称世界第三大城市。重庆的总人口计算分 为城市核心区与都会区全区,其中若以都会区全区计算,达3257万人,仅次于东京和墨西哥城。 重庆古称江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 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 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

重庆之魅力,在文化和精神,它是城市的“根与魂”。巴渝文化从远古走来,诞生过无比辉煌的文明。这是一座英雄之城,抗战文化曾经照亮和影响世界的方向和进程。这是一座记忆之城,一曲《红梅赞》唱响全中国,红岩精神见证了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这是一座移民之城,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留下千古绝唱的诗篇,移民文化的江纳百川、兼容百川,让世界感受到重庆城市的智慧、胆识和魄力。 重庆之魅力,在重庆力量迸发的城市巨变。国家五大中心城市战略地位凸显,“五个重庆”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西部金融中心崛起,内陆开放高地显现出强有力的聚变效应。 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全国独有的一市两个“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今天的重庆,吹响了全面发力的号角,日益彰显其气度恢宏、激情飞扬的魄力。 重庆之魅力,在不断进取的重庆人,在其强烈的使命和责任。大山大水造就了三千万巴渝儿女豪壮勇迈的性格。他们热情,对城市饱含深情和自信;他们勤奋,为把8万多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建设成最宜居的城市,正奉献着汗水和智慧??他们的城市梦想就是重庆的强大底气:大开放、大发展、大繁荣,重庆建成和谐的家园。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重庆市地理--城市空间布局 (2007-08-14 14:41:54) 标签: 分类:专业资料汇总-规划建筑 学习公社 重庆市地理 城市 空间布局 我国城市空间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城市与整个区域的空间组织关系,主要指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有区域城镇体系的城市化水平、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等,即传统的“一化三结构”研究;另一部分是将城市作为一个面,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内部土地利用、CBD、郊区化、城市边缘区、城市形态结构眼花以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等。 (一)重庆市的城镇体系从重庆陪都10年来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在1946年4月,在《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2.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3.98版总规 规划继续沿用“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在主城(大于过去的母城)内规划了渝中、大杨石等12个组团。提出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多级中心的结构体系,设立观音桥、南坪、沙坪坝和大杨石四个城市副中心,强调每个组团应完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规划突破了中梁山和铜锣山两山屏障,在主城外围地区规划了鱼嘴等11个组团,作为与主城密切联系的独立新城,是主城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展。 4.2005-2020年版总规 在重庆市历次总体规划中,“多中心、组团式”是一贯坚持并得到高度评价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策略。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结构,既顺应了重庆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特征,又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形态。这种城市形态是城市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统一,它将特大城市分解为一系列较为独立,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组团,大部分人的日常活动都能在组团内完成,同时通过增设城市副中心,减小城市规模扩张后对城市中心的压力。 从上面的四个发展历程可以知道:重庆卫星城――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多中心组团式,目前重庆的发展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为主。 (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建设以重庆都市圈为核心,万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南川、长寿、开县为地区中心城市的“一心多极网络式”现代化城镇体系。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到2020年,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现代化城镇群。 城市化道路

重庆各区简介

1、万州区: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万州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和渝东北中心城市! 万州区是原四川省万县市的所在地,辖3区8县,重庆 直辖后,改名为万州区,原万县市天城区,龙宝区,五 桥区合并成立重庆市万州区,万州区总人口171.7万,在重庆40个区县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区面积53平方 公里,城区人口68万,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 动态移民26.3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 区的四分之一,在库区区县中移民任务最重。 2、涪陵区:涪陵区是重庆第二大工业城市和第三大城市,涪陵区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多葬于此而得名,全区人民正在朝着五个涪陵建设既港城涪陵,工业涪陵,安商涪陵,人文涪陵和宜居涪陵,把涪陵建成国家山水园林城市! 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 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 乡”。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 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113万,主城区常住人口53万。是重庆第三大 城市,和第二大工业城市。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 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 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 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 得名。2000多年前,巴围存此设郡,秦、汉、晋时设 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 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 两区一市三县,l998年重庆直辖后改设涪陵区。地形 地貌:以低山浅丘为主。 3、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中心城区。她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3.71平方公里,人口逾66万,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不夜城”;她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区共荣获各类全国性荣誉称号93个,其中属重庆市唯一的荣誉称号11个。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政治中心。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常 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委员会和驻军领导机关均驻 在此。渝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强区。2005年,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241亿元,商贸销售总额达到580.2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