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作业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作业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选择题

1.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一物两体”的命题,认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的命题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②没有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也就停息了

③揭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观点④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强调,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这表明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④量变对于事物发展全过程来说更为重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长篇小说是包罗万象的庞大文体,里面有羊羔也有小鸟,有狮子也有鳄鱼,你不能因为狮子吃了羊羔或鳄鱼吞了小鸟就说他们不悲悯。只有羊羔或小鸟的世界不成世界,只有好人的小说不是小说。莫言对世界的描述说明()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②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之重。其实人生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减法哲学。减法哲学告诉我们: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表明

①“加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下“减法”转化

②要调控好“加法”和“减法”的度,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③“减法”作为关键部分,其功能关系人生整体的轻松和自在

④“加法”与“减法”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都能让人生更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下列诗句与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C.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6.习近平在2014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指出,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这一主题告诉我们

A.矛盾双方的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B.要正确处理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7.2015年3月21日,我国首次使用生物航油进行载客的商业飞行顺利完成。这一次飞行使用的生物航油以餐饮废油作为生产原料,也就是以我们通常说的“地沟油”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黑心餐馆把“地沟油”送进我们的胃,自主研发的中国科技却用它驱动飞机。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创新意识是矛盾双方转化的决定因素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④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9.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A. 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10.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按今天的常识,应为“物先虫生,而后腐也”。譬如一块肉,先有微生物入侵,使这块肉腐烂,而后生蛆虫。古人不知道微观世界还有虫,也就无从知道肉腐烂的道理,只看到肉腐烂以后生出蛆虫。从哲学上看,“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这启示我们

A.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B.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C.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11.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而引起种种非议。这表明

①矛盾存在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③山寨产品的优缺点构成了矛盾的基本属性④矛盾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2.漫画《经验的选择》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揭露矛盾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3.微信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交流更方便了,除了聊天还可以分享知识、快乐,得到帮助、温暖,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但微信诈骗、泄露隐私、滥发虚假信息等现象的出现,使人们对微信只能“微微相信”,无法建立真正的信任,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让微信真正成为拉近心灵距离的桥梁。14.2015年12月18—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与“需求”是经济生活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狭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因素或力量。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供给侧”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它主要由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四大要素构成。“需求侧”通常由投资、消费、出口等“三驾马车”构成。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没有供给,需

求就无法满足;需求可以催生供给,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5 DCAAC 6-10 BDCAA 11-12CC

13.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2分)微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既因沟通方便等优点可拉近距离,也因不良现象的出现而影响人们的信任。(2分)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分)微信利弊共存,应正确使用微信来分享知识、快乐,增进交流、加深友谊,进行真诚的心灵交流,抵制利用微信伤害感情、破坏信任的不良行为。(3分)

14.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经济生活中的“供给”与“需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分)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供给”与“需求”是经济生活中的两个方面: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3分)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供给”与“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需求可以催生供给,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3分)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