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何真平乱

何真平乱

何真平乱
何真平乱

《何真平乱》

至正间,广东王成、陈仲玉作乱。东莞人何真请于行省,举义兵,擒仲玉以献。成筑砦自守,围之,久不下。真募人能缚成者,予钱十千,于是成奴缚之以出,真笑谓成曰:“公奈何养虎为害?”成惭谢。奴求赏,真如数与之。使人具汤镬,驾诸转轮车上。成惧,谓将烹己。真乃缚奴于上。促烹之;使数人鸣鼓推车,号于众曰:“四境有奴缚主者,视此!”人服其赏罚有章,岭表悉归心焉。

元顺帝至正年间,广东人王成和陈仲玉起兵谋反。东莞人何真时任广东行省右丞,向行省请命,自己组建义兵,抓住了陈仲玉献给朝廷。而王成却在险要之处建寨自守,何真围攻了很久都难以攻破。于是,何真悬赏一万钱捉拿王成,王成的家奴贪图小利,绑了主人来求赏,何真笑着对王成说:“你怎么养虎为患啊?”王成为此甚感惭愧。他的家奴请求赏钱,何真如数给了他,却又派人准备汤锅,并把汤锅架在转轮车上。王成很恐慌,以为何真要烹杀自己。但没想到何真却把那家奴绑起来放在汤锅上,催促部下将他煮了;又叫几个人敲鼓推车在大街上,当众宣布:“境内有家奴敢出卖主人的,以后都依照这种办法处理!”大家佩服他赏罚分明,岭南地区的人于是开始从内心里归顺朝廷。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不下下:下来

B.予钱十千予:给

C.成惭谢谢:谢谢D使人具汤镬具:用具。

2.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东莞人何其请于行省举义兵擒仲玉以献

A.东莞人何真/请于行省举义兵/擒仲玉以献

B.东莞人何真请于行省/举义兵/擒仲玉以献

C.东莞人何真/请于行省/举义兵擒仲玉以献

D.东莞人何真请于行省/举义兵擒仲玉/以献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分析不符文意的一项是(

A.何真想抓住谋反的人献给朝廷。

B.王成的家奴贪图小利出卖了主人。

C.何真没给家奴赏钱还杀了他。

D.大家对何真的做法很是认同。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成奴缚之以出,真笑谓成曰“公奈何养虎为害?”

②人服其赏罚有章,岭表悉归心焉。

何真平乱

1.B( “下”为“攻下”之意,“谢”为“认错”之意;,,具”为“准备”之意)

2.B

3.C(给了赏钱再杀了他)

4.

于是王成的家奴绑了王成出城求赏,何真笑着对王成说“你为什么养虎为患啊?”

大家佩服他赏罚有章法,岭外的人都从内心里归顺朝廷了。

《老军校料敌》

宝元元年,党项围延州七日,邻于危者数矣。范侍郎雍为帅,忧形于色。有老军校出,自言曰:“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虏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万万无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测,某甘斩首。”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赏拔,言知兵善料敌者首称之。或谓之曰:“汝敢肆妄言,万一不验,须伏法。”校笑曰:“君未之思也。若城果陷,何暇杀我邪!聊欲安众心耳。

宝元元年,党项军队围困延州七天,多次濒于危急。侍郎范雍担任延州主帅,忧虑万分。有一个老军校出来,自称说:“我是边地人,遭遇围城多次,那时有和今天很相似的形势。胡虏之人不善于攻城,最后攻占失败。今日之事绝对没有危险,我可以承担责任。如果有不测之事,我甘愿被斩首。”范雍赞赏他的话能激励人心,也因此稍微安定。战事平息后,这个军校大受奖赏提拔,说他是知晓军事善于预测敌情的首推人选。有人问他道:“你竟敢随意乱说,万一不应验,你要伏法被斩的。”军校笑着说:“你没有想过这件事。倘若城果然被攻陷,哪有时间来杀我呢!我姑且用这些话安定人心而已。”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子危者数矣数:几次B.虏人不善攻善:善于

C.卒不能拔卒:死D.或谓之日或:有的人。

2.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某过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

A.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

B.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

C.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

D.某边人遭围城/者数次/其势有近于今日者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分析不符文意的一项是( )

A.党项围攻延安七日,延安差点到了被攻破的地步。

B.范雍为了缓解危局,就激励士兵奋勇杀敌突城而出。

C.老军校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担保敌人不能攻下城池。

D.老军校的话最终变成现实,被称赞善于判断敌情。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嘉其言壮人心,亦为之小安。

②若城果陷,何暇杀我耶?聊欲安众心耳。

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何以理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燕国国王喜好细小巧妙(的玩意),(有个)卫国人说:“(我)可以在荆棘的刺尖上刻母猴

子.”燕国国王很赏识他,按五乘地的收成那样的俸禄养着他.国王说:“我看看你在荆棘刺尖上刻的母猴.”那人说:“当国王的想看它,必需半年不进后宫,不喝酒吃肉,雨停日出的时候,在半明半暗的地方看,这样才可能看见荆棘刺尖上的母猴子.”燕国国王于是就养着那个卫国人,(却又)不能观看他的母猴子.

有个郑国台下(地名)的铁匠对燕国国王说:“我是做刀具的,所有细微的东西都肯定要用刀具切削它,被切削的东西肯定要比刀刃大.实际荆棘的刺尖上容不下刀锋,(刀锋)无法在荆棘刺尖上刻削,国王你请看看他的刀具,可不可以刻(那母猴子)就清楚了.”国王说:“好.”(于是)对那个卫国人说:“你做荆棘刺尖上的母猴,用什么工具做啊?”答:“用刀.”国王说:“我想看看那刀.”那人说:“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因此便逃跑了.

1.C( “卒”为“最终”之意)

2.C

3.B( 文中未见激励士兵突城)

4 ①范雍赞赏他的话鼓舞人心,(大家的心)也因此略为安定。

如果城真的被攻陷,哪有什么功夫杀我呢?(那番话)暂且安慰大家的心罢了。

《冶者识伪》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好微巧好:喜欢。B.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为:成为。

C.燕王说之说:同“悦”,高兴D.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乃:才。

2.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A.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B.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C.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D.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分析不符文意的一项是( )

A.卫人哄骗燕王说他可以在酸枣的刺尖上雕刻出母猴。

B.燕王用优厚的俸禄供养雕刻母猴的卫人。

C.燕王要看沐猴需满足卫人提出的非常不容易达到的条件。

D.卫人花言巧语得到燕王信任,燕王无法识破他的骗局。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②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1.B( “为”为“做”之意)

2.A

3.D(燕王在铁匠的提醒下最终识破了卫人的骗局。)

4.①所有微小的东西都必定用刻刀雕刻而成,而所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卫人说“请让我到住的地方去拿刻刀。”于是逃跑了。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一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组词释义 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并且很多本身就是由文言词增加一字得来的。这就是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很多文言词的依据。 例1: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政事通畅,人民和乐…… 二、照录或更换 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用名词,翻译时照录即可;原文中引用的诗文在翻译句子时也以直录为佳;一些基本词古今意义一样,更无须翻译。 例2: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做郡守。 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翻译:所以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而有的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或语意已经发生了变化;或现在虽然偶尔还在使用,可已经比较生涩了。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把它们更换成现代汉语里相应的词语。 例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翻译: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跑掉。 三、增补与删除 文言文里有很多省略句,而且省略的内容往往多而灵活。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根据上下文酌情增补。 例5: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左传·曹刿论战》)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 例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四、合译与分译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例8: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五、调换顺序 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9: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 例10: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六、直译与意译 直译力求逐字翻译,字字落实;意译则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直译准确而简洁,意译灵活而流畅。翻译时应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例11: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

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另一种情况是指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有以下4种情况: (1)省主语。例《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在“具答之”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在“便要还家”之前省略了“村人”,翻译时要增补进去。 (2)省略介词或介词宾语。 例:“放之山下”(《黔之驴》)的意思是“把它放到山下”,可见原句中省略了“于”(应为“放之于山下”),“于”译为“到”。再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句中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可译为‘此”,“这”,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省略动词的宾语。例如上文提到的“便要还家”一句,动词“要”同“邀”,其后省 略了宾语“渔人”。 (4)省略动词谓语。如《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省略了“呈”,即为“极天 云呈一线异色”,可译为“呈现”。总之,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实完整。6.“调”,即调整,文言文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词序不同的,翻译时要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调”就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变”,就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您。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与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与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她就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 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 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 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 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思维导图及讲解)精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观句式、辨用法

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而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执左道惑众谋不轨者,事觉逮捕,诖误甚众,诸僚佐莫敢言。昉独别白出数百人,实才之,进幕职。 (节选自《元史·张昉传》,有删改) 译文: 答案:有用歪门邪道蛊惑人心图谋不轨的乡里人,事情败露后被捕,牵连的人很多,各位幕僚没有人敢说话。(采分点:“乡人有执左道惑

众谋不轨者”定语后置,“事觉逮捕”被动句,“诖误”,大意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落实。 宗越,南阳叶人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节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 注: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译文: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译文: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实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有生活无着落的问题,所以,“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准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能够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能够不译;有的助词仅仅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仅仅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仅仅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2017文言文翻译技巧

2017文言文翻译技巧 本文是关于2017文言文翻译技巧,感谢您的阅读! 从来家长老师都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勤快的好学生。但我们会发现,其实真正学得好的,往往是那些会“偷懒”的学生。大家知道文言文翻译技巧吗?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

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最后,考生们还应注意,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文言文翻译技巧了吧!感谢大家对我们网站的支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课外文言文翻译技巧

考点2——解释实虚词 实词虚词中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课内学过,学会迁移 2.依据前后文推断 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 二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 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 考点3——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原则 信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 雅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文,如实原文的写作风格。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具体方法: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例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应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披荆斩棘”、“气象万千”、“千钧一发”等等,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妻子”和“绝境”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不能套用今义去理解。 三、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主谓倒装)

高考文言文翻译攻略

高考文言文翻译攻略-中学语文论文 高考文言文翻译攻略 郭志勇 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在全国新课标卷中占分值10分,是区分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重点题型。备受师生的重视。怎样把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好,保证该题得高考呢?基本方法有两种:直译、意译。现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如下: 一、直译 就是对文言文的句子做到逐字逐句的一一对应的翻译。在高考考查题型中绝大部分的画线要求翻译的句子重点考的是直译。直译可以做到字字落实,不遗漏给分点。直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留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词,一般是做主语和宾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书名、官名、年号、季节、事物名称等。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四年”是数量词,“春”是季节名称,“滕子京”是人名,“巴陵”是地名。因为古今同义保留下来就可以。 2.换 有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古代这个词这么解释,到今天是另外的解释,在翻译时应该按照古义来翻译,那么就需要替换成今天的合适的词语。主要体现在古今异义和古代礼俗用词上。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是古今异义词,今天翻译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殊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3.省 文言文中有的虚词在句子里的意义是只有语法意义,不能翻译出来或者无法将其翻译出来。这时译文中就省去了。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字在这里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翻译时就要省去。 4.补 补主要针对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来说的。文言文的省略情况特别多,翻译时如果不补出来,按照今天的语法来讲就不通顺或者变成了病句。因此补充出必要的省略部分是必须的。 如: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翻译:(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这里“则曰”前面,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要补充出来。 5.调 文言文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这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按现代语序应该是“主+谓+宾”的顺序,该句省略了主语,只有谓语和宾语,但是用“之”字将宾语提前了,成了“宾语+谓语”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 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 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 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 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 一、录 “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文言文翻译技巧

中国古文译英要准确理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mantic Nuances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and Modern Chinese Is the Ke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who adopts the method that translation theories must come from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presents his points that one should not comprehend the meaning of ancient Chinese wor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aning of modern Chinese words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uances between the meaning of ancient Chinese words and the meaning of modern Chinese words when one renders the ancient Chinese writings into English. The solution to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meaning of ancient Chinese words and of the modern Chinese ones is to grasp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of ancient times, especially their primary meanings. Key words: meaning of ancient Chinese words; big difference, slight difference; primary meaning 近年来, 随着对外交流的飞速发展, 古汉语英译工作同样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一大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己经译成了英语, 有的古文还有英语重译本, 令人十分欣慰。但是, 当你坐下来仔细阅读这些英译集本, 包括国内一些著名英译集本时, 你会发现现在所出版的一些中国古文英译本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翻译中国古文时如何正确理解原文的词义,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笔者想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期共同提高中国古文译英的质量。 古文翻译的准确性, 最难的是对原文的理解。例如: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被人翻译为: "如果我们想学会阅读, 而不是驱散无知, 我们学到的较少, 放弃的较多, 这不是聪明的。(If we want to learn to read but not to dispel ignorance, we are learning lesser and giving up the greater, which is hardly intelligent." (1))。" 它既把 "句读之不知 (小孩不懂得文句), 惑之不解(自己有了疑难问题不去解决。)", "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到注意学习, 大的方面却放弃) 误译了, 又把 "或师焉 (有的 (不知句读的) 从师, 或不焉(有的人 (不解惑的) 不从师" 漏译了。这种对原文误解、不解并非少数, 令人担忧。正如有的翻译大家所说, 不懂原文, 即使文笔畅达, 行文优雅, 也不能算是翻译。要理解原文, 难。 英译中国古文时, 要理解古文又难在什么地方呢? 汉语言从古至今, 绝大多数词汇的意义已经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 正是这种变化造成了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困难。难处既然在此, 我们翻译中国古文时, 就要在理解上注意古今词义显著不同的词, 特别是要注意古今词义只有细微差别的词。弄懂古今词义差别的方法是要了解词的古义, 特别是它的本义。这是理解中国古文, 进而翻译好中国古文的有效途径。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修订稿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 巧讲解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技巧

怎样学好语文文言文翻译?很多同学都不是很清楚,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技巧

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技巧 怎样学好语文文言文翻译很多同学都不是很清楚,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下面结合例句简介文言文翻译常用的十种技巧: 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2.删: 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3.补: 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4.换: 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5.调: 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8.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