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第6章辞格与翻译

6.1 复习笔记

修辞格从翻译的角度可以划分为3类:可译;难译;不能译。对任何一种修辞格都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尽一切可能把原文的修辞美传达给译文读者。对修辞格中可译、难译和不能译这3类,应该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原文中音、形、意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

一、直译法

直译法要求,对可译的辞格,尽可能直译。属于可译范围的汉英修辞格,一般都是英汉互通的,要在语义上做文章。对这类修辞格应该尽可能采取直译。

1. 明喻;暗喻;拟人;夸张

(1)明喻(Simile)

明喻,就是明显地打比方,在本体和喻体之间都出现显而易见的喻词。如:汉语里的“像”“好像”“比如”“仿佛”“好比”“像……一样”“如……一般”等等;英语里的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等。在翻译时,可利用其共同特点,用译文中相应的喻词来译原文里本体之间的喻词。

(2)暗喻(Metaphor)

汉语的暗喻和英语的暗喻都不露比喻的痕迹,把甲直接说成“是”乙或“变成了”乙,常用的喻词在汉语里有“是”“变成”“变为”“成为”“成了”“当作”等,英语里常用“be”作喻词,也用become, turn into等词语。暗喻在翻译中一般也可采取直译。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3)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无生命之物或有生命之物当作人来描写,并把它写得既有人的动作又有人的思想感情,在汉语和英语里均是如此。一般采用直译的方法,使译文同原文一样生动形象。

(4)夸张(Hyperbole)

夸张,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有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某一方面,从而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翻译中采取直译能把原文中语言的感染力带到译文里。

2. 讳饰;转喻;省略;折绕

(1)讳饰(Euphemism)

讳饰就是用委婉的词句来回避令人不愉快的词句,这种修辞方式在汉语和英语里都有。因此,对这一辞格完全可用直译。

(2)转喻(Metonymy)

转喻内容丰富,有的借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标志来代指人或事物,有的借与人或事物有关的工具或材料代指人或事物,有的借与人或事物有关的所属或所在代指人或事物,等等。一般说来,我们可对这一辞格采用直译法。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不同的习惯表达方法,这一辞格有时采用意译更为合适。

(3)省略(Ellipsis)

省略作为一种修辞格经常出现在口语体和非正式文体中,其修辞效果为简洁、明快。汉语和英语里都有省略这一修辞方式,在其运用上也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可以采取直译。英语里还有一种省略形式叫asyndeton,即连词省略,也可用直译方法,省略译文中的连词。

(4)折绕(Periphrasis)

折绕就是有话不直说,却故意绕个弯子,用迂回曲折的话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方式。一般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采用直译的方法来翻译这类辞格。

3. 移就;呼告;递升;递降;反语

(1)移就(Hypallage)

把本来用以修饰人的形容词移属于同人有关的抽象物或具体物,这种貌似错误、实为妙用的修辞格叫做“移就”。它通过词语巧妙的“移植”,来取得常规搭配所无法得到的效果。这一辞格在汉英两种语言里都有,一般都能直译。

(2)呼告(Apostrophe)

呼告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对本来不在身边的人或物直接进行呼唤,并与之对起话来。呼告分呼人和呼物。呼告完全可以采取直译。

(3)递升(Climax)

把事物按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等次序说下去,这种修辞手法叫递升。递升往往都是可以直译的。

(4)递降(Bathos;Anti-climax)

把事物按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远到近、由难到易、由深到浅等次序说下去,这种修辞手法叫递降。汉语里的递降一般是一种“渐降”,即楼梯式的逐渐下降,而英语里的bathos却常常是一种“突降”,即令读者措手不及的突然下降,能产生幽默的效果。这一辞格完全可直译。

(5)反语(Irony)

使用同本意完全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明显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从而使本意更加突出,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语。对这一辞格采用直译能保留原文嘲弄的修辞效果。

4. 跳脱;排比;设问;反问;谲辞

(1)跳脱(Aposiopesis)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使听者或读者自己去领悟言外之意,这种修辞方式称跳脱。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跳脱有着共伺的特点,可以采取直译。

(2)排比(Parallelism;Parataxis)

为了达到一定的渲染效果,连着使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词组,汉语里叫排比,英语里称parallelism。排比要求3项或3项以上,字数不限,允许出现同形词语。英语里另有一种排比格,称parataxis,特点是分句或短语之间不使用连接词,而是用逗号或分号,但它在结构上可以是3项或3项以上,也可以是两项。排比、parallelism和parataxis都是可以直译的。

(3)设问(Question and Answer)

所谓设问,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达到加强语气、引人注意的修辞效果。这一辞格英汉互通,是可以直译的。

(4)反问(Rhetoric Question)

为了加强语气,有意向读者或听者从反面提出不答自明、答在其中的问题,叫做反问,英语里称rhetoric question。这一修辞格英汉相同,可以直译。

(5)谲辞(White Lie)

用来掩饰真情的假话叫做谲辞,英语里称white lie。使用此辞格时,汉语和英语都是在句意上做文章,因此都可以用直译法来进行翻译。

二、意译法

意译法要求,对难译的辞格,尽可能加工。汉英两种语言里,有不少修辞格利用了各自语言的特点,要把它们译成另一种语言就相当困难。但是,译文当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修辞方式,只要认真地作些加工,这类辞格难译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1. 拟声;对偶;断取;脚韵

(1)拟声(0nomatopoeia)

把人、动物或自然物所发出的声音如实地加以描摹,这种修辞方法称为拟声,汉英皆有,但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汉语里,一般都采用直接摹写声音的拟声词。在英语里,一些动词和名词本身就具备了拟声的特点,融音与义为一体,引起音与音之间的联想。因此,在翻译时,不得不考虑这些差异,适当地进行加工。

(2)对偶(Antithesis)

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这种非常讲究形式的翻译确实很难翻译,也有不少对偶是不能译的。

(3)断取

使用一个词语时,只取这个词语中的一字或一词或一部分的意义,通过连接上下文来表达意思,这个词语的其他部分,只起搭配作用,毫不表义,可以不管它,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断取。英语里无此辞格。在英译时,一定不能直译,需采取意译的方法。

(4)脚韵(Rhyme)

汉语和英语里都有脚韵这一辞格,经常出现在习语和诗句里。

2. 析数;同字;双关;顶真

(1)析数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数字相乘或相加,把一个大数拆成若干小数来说,这种语意含蓄的修辞方式叫做析数。英语里无此固定的修辞格,但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尤其是在较古的文体中。这一辞格的汉译英和英译汉在难度上都比较大,很难直译。有一些析数实例是可以直译好的,这一方面取决于翻译技巧,另一方面取决于原文的文体和析数格在译文里的适应性。

《实用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笔记及习题(辞格与翻译)【圣才出品】

(2)同字

在使用几个词组时,故意在每个词组里安排同一个字,这便是同字格。几个词组里,在汉语里能出现同一个字,而在英语里很难在同样这几个词组里安排同字格。

(3)双关(Pun)

利用语言中的一词两义、一语两义或两词同音的现象,表达双重意义,表面上说甲,实际上说乙,言此意彼,或两义都要,这就是双关。汉语里某一个词或句能一语双关,把它译成英语时,很难把一语双关的效果译出来,常常需要“二语双关”的手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英文里的一语双关也难以译成中文。要把双关语翻译好,即使是采用“二语双关”的译法,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还有不少双关语,就连“二语双关”的译法也无法处理。

(4)顶真(Anadiplosis)

第一句结尾的字或词与第二句开头的字或词相同,这就是汉语的顶真格,英语里称anadiplosis。

3. 统括;列锦;拈连;精警

(1)统括

统括就是把几个类似的词语中相同的字提取出来,并加上相应的数字,以达到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效果。这个修辞格的确是非常难译的。几个词语中,中文里能提取出相同的字,英文里就不一定行,对此必须进行补救,以挽回语言差异所带来的损失。

(2)列锦

以名词或用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写景抒情,这样的修辞句式叫做列锦,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此修辞方法,但英语里无此修辞名称。

(3)拈连(Zeugma)

下载文档原格式(PDF原格式,共51页)
相关文档
  • 翻译硕士翻译课程笔记

  • 日汉翻译教程

  • 新编日汉翻译教程

  • 英汉翻译笔记整理

  • 现代日汉翻译教程

  • 超全面英汉翻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