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中国近代以来大军事家22人点评

从灿若星河的近现代军事家中精心遴选22位加以点评。这些人,虽其政治立场、道德品行不尽相同,然就其军事成就来说,均可称之为中国近现代顶尖军事家和世界级军事家。更可贵者,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救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正义战争中成就伟业、建立功勋的。其中所列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军事家,业绩尤为骄人,堪与世界一流军事家媲美。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湘军缔造者、最高统帅。以进士从戎而成一代军事统帅和晚清军事近代化奠基者之一。1853年,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鉴于八旗、绿营已腐败不堪,地方团练又不可恃,遂仿明代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编练一支新的地方武装——湘军。其建军秘诀是网罗有“忠义血性”的书生为将,招募朴拙诚实能吃苦的山民为兵,按将必亲选、兵必自招、层层节制的原则进行编组,以营为战术单位,每营500人。在此基础上,加以“勤练精训”,灌输“忠信”、“仁礼”思想,并引进西洋军事技术,终使湘军成为超越八旗、绿营的劲旅,成为打败太平军的主力军。鼎盛时期,湘军达12万余人。作战指导上,以“稳慎徐图”、“谋定后发”为基本原则;以总揽全局、审势审力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以稳定后方、保障粮运为克敌制胜之必备条件。其人学问深厚,见识高远,文武兼擅,并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均曾得其提携,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之祖师级人物和超一流儒将。其人生道路与思想学问对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影响甚大。

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湘军统帅。进士出身,经历与曾国藩极似。善治军,亦善作战。治军首重选将,认为将领得人,兵少可战;军无良将,终归于败。而良将必智勇兼备,有智无勇,有勇无智,均非良将。重水师、马队建设,认为马队可以一当五,水师可以一当十。用兵主张水陆结合、步骑协同,每战必留强大预备队,以为应变之兵。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善用围城打援战法,主张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主,得土地、城池次之。这一杰出思想后被毛泽东继承吸收,用于同蒋介石的较量,卓有成效。后人蔡锷将曾、胡二人之治军作战思想合编为《曾胡治兵语录》,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军事著作,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湘军统帅。早年曾为私塾先生,后入湘军而成为统帅之一。年轻时即自称“亮白”,以诸葛亮自居,后又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委实有些自夸。然其人的确才学杰出,视野远大,颇具战略眼光,主张“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反对放弃新疆只重海防,力主海防、塞防并重。作战重视战前准备、战略构划、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用兵善区分轻重缓急,胆大心细,决心坚定,力避冒险深入,主张“宁肯缓进,断不轻退”。一生战功卓著,收复新疆一战堪称经典之役、代表之作。时人评曰:“历古以来,书生戎马,而兵锋所指,东极于海,西尽天山,纵横轶荡,未有如宗棠者也。”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由湘军起家而为淮军创始者、最高统帅。选将不重出身,唯才是用,善以功名利禄激励士气;但治军欠严,军纪甚坏。在同辈中,见识出众,事功突出,为梁启超所推崇。倡导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创办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较早提出持久战思想,

主张以持久战对日本速战求成之诡计。然其作战指导思想消极保守,甲午战争中令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招致该舰队全军覆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综观其人,魄力与曾国藩相当,学问、修养则逊之。与沙俄订立卖国密约,并收受巨贿,为其一生最大之污点。

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太平军统帅。出身雇农,文化不高而才智出众。以士兵位跻统帅,作战经验丰富,且善于团结友军,协和诸将。用兵稳健多谋,注重策略。1857年天京内讧之后,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李与陈玉成同掌军令,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主帅,受封为忠王。其得意之作为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全歼湘军李续宾部的三河之战。在与湘军的交战中,互有胜负。然短于攻坚,不善硬仗。1861年春,领兵30万开抵武昌外围而骤然东撤,不救安庆,为其一生最大失策。1863年12月,苏州失守,浙江告急,天京危殆。李秀成向天王建议“让城别走”,遭拒绝,遂困守天京。天京陷落后,李被俘,终被处死。

袁世凯河南项城人,北洋军创始者、最高统帅。其军事业绩主要不在作战,而在建军。早年投淮军,派驻朝鲜期间初显军事才能。因清军在甲午战争的惨败而痛感整肃军政、改革军制之必要。1895年开始在天津小站以西法练兵,仿照德国陆军模式创建新式陆军,定名为新建陆军,后改称武卫右军。1901年袁氏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武卫右军为基础编练北洋常备军,至1905年北洋常备军达6镇(相当于师)7万余人。袁氏由此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拥兵自重,权倾朝野。北洋军系由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组成的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诸兵种合成军队,战斗力超越湘、淮两军。此为袁世凯军事上最大之功业,袁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主要奠基者,堪称中国军队近代化之父。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军制模式,多由北洋军沿袭而来。袁氏为人处世老谋深算,手段阴毒,野心极大。1915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复辟帝制,遗臭万年。

蔡锷湖南邵阳人,护国军统帅、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为梁启超之得意门生,才华卓绝。曾与蒋百里一起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绩优异。在军队与国防建设方面有卓越主张,如:军队应编成野战军、守备军、补充军、国民军和特种队,以便于平时、战时遂行不同任务;义务兵役制必须实行征之能来,来之能教,教之能归,归之能安,临战即至的“五要件”;军事训练应做到人与器、兵与兵、军与军、军与国的四个一致等等。针对英法列强觊觎我西南地区,曾主持制订《五省边防计划》。对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用兵思想推崇备至,曾编辑《曾胡治兵语录》。其人风流倜傥,而思想进步,爱国心极强。袁世凯称帝后,毅然起兵反袁,以近战和迂回包围战术屡胜北洋军。病逝时年仅34岁,为时人所惜。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北洋军直系统帅,追赠陆军一级上将。秀才出身,早年因纠纷杀人,被迫离家从戎,逐级晋升为直系首领。其人多谋善断,用兵大胆果决,尤善用夜战奇袭战术打击敌方枢要,以较少兵力速战速决。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采用侧翼迂回战术,大败皖军。1922年又在直奉战争中适时捕捉战机,击败奉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冯玉祥倒戈而惨败,后一度东

山再起,终为北伐军所败。思想守旧,个性刚强,重气节活动守,一生奉行“三不主义”:不入租界、不占地盘、不攒钱。抗战爆发后,严拒日本诱降,克保晚节。1939年,因牙疾经日本医生施行手术后暴卒。

蒋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军事教育家,特级上将。早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曾任黄埔军校校长。靠军事起家,故极重军权,喜着戎装。个性甚顽强,一生屡仆屡起,从不轻易言败。军队建设上,眼光开阔,强调精神建军,重视军官培养,注意吸收外国先进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发展空、海军和机械化部队,开中国军队现代化先河;战争指导上,主张军事与政治手段并用,对弱敌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对强敌实行持久消耗战略,重视战略后方建设;战役指挥上,动辄赴第一线,好越级指挥,随意插手,时常导致混乱,效果甚差。观其一生,政治能力较军事能力为强,军队建设较战争指导为强,战略指导较战役指挥为强。

蒋百里浙江海宁人,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窗蔡锷分别以第一、第二名毕业,获天皇颁授军刀。此成绩引起日本同学嫉视和校方不安,从此将留学生与日本学生分堂就读。后赴德国实习军事。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和陆军大学代理校长,桃李遍天下。在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国防战略方面,均有卓越见识。抗战爆发前,曾预测中日大战不可避免,两军将在湖南一线形成僵持;抗战爆发后,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所言均一一被战争进程所印证。一生著作宏富,代表作为《国防论》。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西北军统帅,陆军一级上将。早年投淮军、北洋军当兵,逐级晋升。后另立门户,自成一路诸侯。其人身躯高大,声若宏钟,豪爽激昂,质朴诙谐。治军极严,重军纪,爱百姓。长于练兵,以传统武术和军体活动施之于训练,所部官兵体格强壮,善搏杀能吃苦,战斗力不在中央军黄埔系之下。弱在不善用兵,中原大战中因用兵过于谨慎而错失生擒蒋介石之战机。所部西北军一度发展至40万,叱咤风云,睥睨一时;但因家长作风过甚,动辄喝斥罚跪,为部将所惧所厌,从而埋下解体之祸根。爱国心极强,力主抗战,为国民党内最坚定之抗日派。旧部张自忠、吉鸿昌、孙连仲、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均为抗日名将,对抗战贡献甚巨。与蒋介石为结拜兄弟,是国民党内少有的敢于当面批评斥责蒋介石之人。解放战争后期与蒋决裂。1948年由苏联归国参加新政协会议,途中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事故原因至今不明。

李宗仁广西临桂人,桂军最高统帅,陆军一级上将。曾受系统军事教育,早年由护国军、粤桂边防军基层军官迅速崛起而自成气候,尔后联络黄绍竑、白崇禧等,先后击败旧桂系陆荣廷部和滇军唐继尧部,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所部桂军战斗力颇强,曾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建功。其人头脑敏捷,处事乐观,个性平易,善用人,善团结友军。用兵灵活,不拘一格,善以不同作战形式结合运用,尤以迂回包围战术见长。得意之作为北伐之龙潭大捷和抗日之台儿庄大捷。轻估困难、言大而夸为其缺点。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回族,桂军统帅,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早年由桂军连长起任,逐级晋升,终成新桂系首领之一,与李宗仁并

称李、白。治军、练兵、作战均有所长。曾提出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深得李宗仁赞同,巩固了广西势力地盘。主张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场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活动场、战场于一体。用兵重运筹,讲韬略,素有“小诸葛”之称。抗战期间,颇为重视游击战之作用,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代表之作为北伐之龙潭大捷和抗战之昆仑关大捷,后者为抗日战争首次攻坚作战的胜利。

薛岳广东乐昌人,国民革命军战区司令官,陆军一级上将。肄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早年由粤军起家,后在蒋介石麾下晋升至高级将领。曾率部尾追长征之红军,由湘而黔,而滇,而川,以追击路程最长而获蒋介石表彰。抗日战争中,曾亲历淞沪、武汉、长沙、豫湘桂等重大会战,功勋卓著。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用兵以逐次抗击、诱敌深入、侧翼包抄为特色。代表作为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者一战歼灭日军15万人,为中国抗日战争少有之大捷。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最高统帅,军事战略家。早年书生闹革命,后被蒋介石屠刀逼上井冈山,开始军事生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最终打跑蒋介石,自己坐江山。其人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胆识超群,气魄盖世,乃中国历史上数百年一遇之人物,堪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肩。平生以“老子不信邪”自许,敢向“蒋匪”、“美帝”、“苏修”叫板。每逢重大历史关头,常冒极大之风险,顶巨大之压力,谋惊天动地之计,出力挽狂澜之策。所创“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大精深,纯系中国气派之军事理论。用兵之秘诀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指挥风格与蒋介石相反,擅长运筹帷幄,极少亲赴前线。综观毛泽东一生,涉猎甚广,成就非凡,功高盖世,而军事成就为其功业中最过硬和最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部分。自称得意之笔为四渡赤水,代表性军事著作《论持久战》入选人类十大军事名著。

朱德四川仪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元帅。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其人和蔼宽厚,德高望重。对红军创建和早期军事斗争贡献甚大,誉称“红军之父”,地位与毛泽东相埒,故有“朱毛红军”之说。富有游击战争经验,与毛泽东共同提出游击战“十六字诀”。在军事战略上卓有建树。后期军事作用每况愈下,决策圈内难觅踪影,几近一象征性人物。有人据此认为其不懂军事、不会打仗,实为误解。公平而论,朱为中共军事领域阅历极丰之内行人物,在政治、经济领域亦有卓越见识;后期参与军事决策和战役指挥较少,乃其他因素使然。代表性军事著作为《论解放区战场》。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元帅。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出身贫苦,为人刚正,胆识超群,勇冠三军。用兵能攻善守而犹擅攻击,善打硬仗、恶仗、险仗。遇事举重若轻,有雷霆万钧之势,为毛泽东最倚重的将领之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将帅中,战功居首,无出其右者。红军时期所创之红五军、红三军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与红一军团同为红军之绝对主力。克长沙一役,创红军攻克省会城市之先河,震动海内。如今人民解放军王牌部队第三十八军之主体即由该部发展而来。抗战时期,屹立太行,

鏖兵华北,堪称中共抗日第一将,被日酋冈村宁次视为“生平未遇之强硬对手”。解放战争时期转战西北,以少胜多,说明其谋略亦有超人之处,堪称智勇兼备的帅才。抗美援朝战争,横刀立马,力挽狂澜,使麦克阿瑟成为手下败将,足证其可与世界任何名将匹敌。难怪斯大林赞曰:“彭德怀是当代天才军事家。”毛泽东所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一诗,实为对彭德怀形神兼备的写照。

林彪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毕业于黄埔四期,后在毛泽东麾下逐级晋升至军团长、野战军司令员,与彭德怀同为毛泽东最器重之将领。其人沉默寡言,城府甚深。用兵深思熟虑,细致周密,谋定后动,胜算甚大。抗战初期,因被晋军士兵误伤,转赴苏联治疗,未能发挥更大作用。善作经验总结,每战过后均留有作战详报和检讨,解放战争时期之“一点两面”、“四组一队”、“四快一慢”等一系列战术原则,均出自其手。得意之作为平型关大捷和辽沈战役。与彭德怀相比,谋稍过之,勇则不及,有时因思虑过重而迟疑不决,如:辽沈战役时在攻打锦州问题上瞻前顾后,举棋不定,险些贻误战机;抗美援朝,毛泽东本欲以林挂帅出征,然其称病不出,实有怯战之嫌。

刘伯承重庆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早年留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乃人民解放军一流儒将,苏联军事理论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对游击战术、运动战术和司令部建设理论有深入研究,著述甚丰。在战略上亦有成就,抗战时期曾提出“敌进我进”方针。处事风格与彭德怀相反,举轻若重,带兵用兵均细致缜密。作战重谋略,讲技巧,善用伏击战术和运动战术,善以较少消耗取得较大战果。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等伏击战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为其代表之作。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毕业于黄埔一期,为红四方面军代表性人物。善调教部队,凡经其调教之部队,必大有起色。治军重作风与特长培养,所部有善进攻者、善防守者、善夜袭者、善追击者,各有特色,用其所长。用兵强调“狠、硬、快、猛、活”,善攻击,善打运动战役,战绩颇大。代表之作为鄂豫皖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进攻战役和川陕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及临汾攻坚战。其成就多在红军时期,此后因身体与其他种种原因,参与战事较少。

粟裕湖南会同人,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就读师范学校。足智多谋,头脑清晰,兼通战略、战役、战术,是不可多得的儒将,战争问题上少有之明白人。解放战争时期曾多次向中央提出极富创建的战略性建议,招招灵验,其中最重要者为淮海战役设想。用兵深思熟虑,视野开阔,极善集中兵力和调动敌人,屡战屡胜,战果巨大。惟因资历稍浅而指挥不便,否则其军事成就必更为辉煌。代表之作为抗日战争之韦岗战斗,解放战争之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所著《粟裕战争回忆录》为同类作品中上乘之作。

左权湖南醴陵人,红军、八路军高级将领。与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毕业,并曾留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正规战与游击战方面均有丰富理论积累与实

战经验,智深勇沉,文武兼备,德才俱佳,是彭德怀抗战时期之第一助手,极得彭之赏识。在司令部建设与参谋理论方面卓有建树。曾指挥黄崖洞战斗,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和华北游击战争。可惜因受托派冤案牵累和牺牲过早而未及施展更大抱负。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如健在,当授大将军衔。

三国名将排行榜

01 1.吕布---字奉先,英俊洒脱、傲慢自负,持长剑,跨宝马,征战四方,天下无敌,时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位列三国英雄榜之首。 2.赵云---字子龙,忠心贯日,一身虎胆:神飞枪,盖世无双,青虹剑,所向披靡,后人称其为常胜将军,位列三国英雄榜次席。 3.典韦---相貌威猛,胆量惊天,力大无穷:乾坤双戟三战吕奉先,毫不畏惧,列三国英雄榜第三位。 4.关羽---字云长,汉寿亭侯,蜀国五虎上将之首,相貌堂堂,武功卓绝:忠义贯日月,威名震华夏,列三国英雄榜第四位。 5.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刚烈过人,枪法绝伦:力战曹将,无人能敌,人称“锦衣马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五位。 6.张飞---字益德,持丈八蛇矛,乘踏雪乌雅:武功超群,豪爽而霸气,列三国英雄榜第六位。 7.许褚---字仲康,统领曹操虎卫军:憨厚勇猛,武功高超,人称”虎痴“,是继典韦死后得曹军中的一位猛将,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七位。 8.黄忠---字汉升,蜀国五虎将:坚毅、勇猛、自信;金刀斩名将,强弓射顽敌,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八位。 9.孙策---字伯符,俊朗英明,聪慧旷达;枪法精妙,骁勇善战,人称小霸王,开辟疆土,叱咤风云创立东吴一代江山,是文武全才的统帅,当列三国英雄榜第九位 10.庞德---字令明,先为凉州名将,后入驻曹营,性情火爆,爱增分明,臂力惊人,锯齿飞镰刀斩将无数,令人胆寒,当列三国英雄榜第十位。 11.甘宁---字兴霸,豪爽、狭义,霸气,武功高超,射术精妙。早年浪迹江湖为帮主,威震扬子江,人称锦帆贼,后投奔孙权,百骑敢劫曹营。不愧为孙权时期江东第一猛将,其位列三国英雄传的第十一位 附: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 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中国近代史人物点评

中国近代史人物点评——李汉俊 李汉俊(1890~1927),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名书诗,又名人杰,号汉俊、湖北潜江人。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主要从事著述和翻译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2月即代理上海党支书记,并主编《新青年》。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回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1923年参与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领导工作,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脱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党部青年部长。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1927年底被军阀胡宗铎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遇害,年仅37岁。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少年时期李汉俊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李汉俊聪慧过人,勤于学习,并萌生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他6岁进私塾念书,有过目成诵的聪慧。小小年纪,就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娴于辞令辩才。李汉俊年幼时曾听

他父亲给他讲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农民起义的故事,他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历史知识。20世纪之初,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四方列强大肆侵略,华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李汉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萌生了拯救国家民族的念头。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倡导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是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求学,留日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原著,并用以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说:李汉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1918年回国后他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翻译和撰写工作,创办《劳动界》,他参加编辑的《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共产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最重要刊物,影响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在内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建党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他和陈独秀等又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

美国评选世界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一的竟是他

美国评选世界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一的竟是他美国杂志评选古今十大军事家中国一人入选 NO.10.【霍雷肖·纳尔逊】,英国海军司令,以其在拿破仑战争,特别是特拉法加战役中展现的领导才能闻名。对英国而言,特拉法加战役是决定性的一战,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霍雷肖·纳尔逊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被认为是史上"最有感召力"的军事领袖之一,并且被评为最受尊敬的英国将领。 霍雷肖·纳尔逊 NO.9.【托马斯·乔纳森】·“石墙”杰克逊被认为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最受尊敬、最有能力的指挥官。1862年的“河谷会战”使他名声大震。但是不幸的是,杰克逊却被自己的部队不慎击中身亡,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军史学家经常将杰克逊评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天赋的战术指挥者”之一。 托马斯·乔纳森 NO.8.【朱可夫】,苏联军事将领。二战期间,他领导红军战胜轴心国的侵略。此后,他的军队深入到东欧大部分地区,最终占领了德国首都柏林。 朱可夫 NO.7【狮心王理查】,英格兰国王,1189-1199年间在位。理查将他毕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四处征战、扩张疆域上。他控制了法国大部分领土,还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沿途占领了西西里,并攻克了塞浦路斯。 页 NO.6.【乔治·巴顿】,通常被尊称为巴顿将军,在二战中率领美国军队赢得了在北非战场、法国战场、西西里岛和德国本土艰苦战役的胜利。一战中,巴顿曾担任部署在法国的新坦克军团的高级指挥官。 NO.5.【拿破仑一世】,在法国大革命中是一位将领,后来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官。同时,拿破仑还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

NO.4.【汉尼拔】,迦太基军事将领和战略家,常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富建树的指挥官之一。汉尼拔的卓越领导使当时的迦太基超越了马其顿、叙拉古和塞琉西帝国。汉尼拔是最知名的迦太基将领,他一生中取得的诸多胜利中包括第二次布匿战争,当时他在自己的军队中使用了战象。 NO.3.【裘力斯·凯撒】,权倾一时的古罗马军事和政治领袖。他执政时期,依靠其影响力和权力大大扩展了统治的疆域。凯撒被认为是世界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换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NO.2.【亚历山大大帝】,也称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6到公元前323年期间在位。"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大帝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领袖。到他逝世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征服了当时希腊人眼中的世界的绝大部分。 NO.1.【毛泽东】,中国军事家和政治家。毛泽东在中国备受尊敬,被认为是一名伟大的革命家和战略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 2 万多箱鸦片现货,于 1839 年 6 月 3 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其禁烟所选用的是最简单、最粗暴,也是最不要动脑子的专制政府一贯使用的愚蠢方法,其所用的主要手段则是对付本国当惯了亡国奴的民众一用即见效的暴力手段。他在对付后面有英帝国撑腰的鸦片贩子时所选择的政策措施,更是毫无技术含量和外交智慧可言。当他把自己制定的“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禁烟措施付诸实施之后,其给国家招来战祸的结局也就被历史性地注定了。 林则徐最终历史定位:林则徐乃是标准的忠臣和清官,他青正廉明、公正无私、事必躬亲、忠君爱民。林则徐从庶吉士开始他的宦途,终身勤劳王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两袖清风著称。宦游几十年,历任各地方面大员,但退休之后却两袖清风。全面看他的一生,林则徐禁烟,治水,平乱,建设边疆,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其私人的节操,则为海内外公推。在平息云贵汉回纠纷时,林则徐坚持:“只分良莠,不分汉回”,那又是极难可贵的民族平等胸襟。在东河治理水利,他极精明干练,调查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 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第四位是邓小平。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黄公略虽然牺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补的,所以排在前7位之后。 林彪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曾任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的朱德、彭德怀,只不过林彪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最后了。不过,他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客观评价,同时也说明中央军委对他评价的历史公正性。

18个中华女英雄

中华女英雄 目录 妇好(杰出的女政治家、女军事家) (2) 花木兰(代父从军巾帼英雄) (3) 吕母(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4) 迟昭平(秦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 (5) 冼夫人(杰出的政治领袖) (6) 平阳昭公主(南征北战、威振关中的巾帼英雄) (7) 梁红玉(南宋抗金女英雄) (8) 唐赛儿(明朝农民起义领袖) (9) 秦良玉(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明朝末年女性军事统帅) (10) 冯婉贞(抵抗外来侵略民族英雄) (11) 荀灌(智勇双全女英雄) (12) 王昭君(美的化身,和平的使者,民族团结的象征) (13) 樊梨花(中国古代女英雄) (14) 秋瑾(中国近代史上的女英雄) (15) 赵一曼(东北抗日英雄) (16) 江竹筠(著名革命女烈士) (17) 刘胡兰(少年女杰) (18) 刘洋(中国首位升空女航天员) (19)

妇好(杰出的女政治家、女军事家)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司母辛大方鼎即是她的用器。 返回首页

花木兰(代父从军巾帼英雄) 花木兰,生卒年代不详,生活在北魏太武帝(408—452)年间,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代父从军,并屡立战功,是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 关于她的生平事迹,目前民间主要存在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多次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汉国(429)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第二种说法是:隋恭帝义宁(617—619)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 返回首页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 价林则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排名)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排名) 俗话说乱世造英雄,只有在乱世中才会涌现出一批批英勇善战的军事将领,他们勇猛无敌,各地征伐而没有多少败绩。那么作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乱世时期那么又出现了那些名将,他们又如何排名呢排名第十:慕容恪慕容恪(321年—367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太宰,总览大权,却毫无私心,平定内乱,勤于吏治,辅佐幼主,尽心尽责,成为前燕支柱。而在其死后,前燕迅速衰落。去世后谥号为“桓”。他在攻打高句丽是就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破敌军使得高句丽不敢踏入燕国一步,最终由他攻下高句丽。在燕魏大战中更是打败冉闵奠定了他的军事地位,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战,最后返回朝野辅助幼主。历史的评价梁军:“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变强的一段时间。他历事三主,在慕容皝与慕容儁在位时,率军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辅佐幼主慕容暐七年间,前燕政治空前稳定,所以他在燕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慕容儁死后,东晋认为有机可乘,桓温则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在其死后,前秦、

东晋先后攻打前燕,前燕也迅速灭亡,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慕容恪对于前燕的重要性。”排名第九:斛律光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可以说斛律光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能兵善战他北周的仪同王敬俊、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柱国庸国公可叱雄等可惜的是他由于战功彪炳最后遭奸臣陷害被灭满门虽然最后北周武帝 指着诏书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跑到邺城来”历史上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排名第八:高敖曹高敖曹(491年—538年),名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高敖曹善用马槊,勇猛无敌,被时人誉为项羽再世。元象元年(538年),高敖曹因轻敌败于宇文泰,全军覆没,单骑逃至河阳,被追兵所杀,时年四十八岁。追赠侍中、太师、大司马,谥号忠武。他虽然年少时横行乡里,但当他入朝为官之后他的一生效忠多个君主但是是从效忠 高欢之后才开始崭露头角。高欢拥立安定王元朗为帝,高敖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袁世凯 (班级:140604 学号:3114001723 姓名:余志豪) 关于对袁世凯的评价,早在建国前就有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问世,此书一出,便奠定了袁氏的历史定位问题,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袁氏的脸谱逐渐固定成了一个极其反动和违背民心的政客和暴君的形象。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史话》中提到“袁世凯生前死后至今的一个世纪中,是一个一直受人唾骂的人物。他出卖维新志士,资产阶级维新派骂他;他在山东镇压义和团,农民及下层劳动人民骂他;他逼宣统退位满蒙贵族骂他,骂他是奸雄,是曹操一类的人物,要和他拼命,甚至要干掉他;他残杀国民党人,扼杀民主制度,国民党人骂他;他背叛民国,帝制自为,更遭到全国人民的痛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续骂他,认为是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著的一个封建军事集团,他上继曾国藩、李鸿章等出卖国家和反人民的罪恶事业,又替蒋介石政权提供了军事独裁的可耻榜样。”[③]如此的骂声一片,袁氏可谓是死后难安也。 傅德华在《台湾袁世凯研究概述》也提到这个问题,“仅从上列部分专著的书名及论文的篇名用词,如:…袁氏窃国?、…一代枭雄?、…中国近代史上翻云覆雨的政治人物?、…民国叛徒?、…现代化的保守人物?等,不难发现台湾学术界对袁世凯的一生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④] 台湾学界如此,大陆的各种出版物中也是一样的基调,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口头上,袁氏的名声也是很臭的,拿本人为例,别人动辄骂我的时候总是会带上“你个袁大头”之类的话,我听了也很有点不快之感。 从侯宜杰在《袁世凯评传》的一些叙述中,我们看到袁氏的一生是怎样被描述的,书中的内容提要,“独夫民贼袁世凯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本书引用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对袁氏反动的一生作了全面的叙述,深刻的分析,科学的评论,淋漓尽致地显露了袁世凯的卑鄙行径、阴谋诡计、狡诈性格。”[⑤]可见袁氏在人们所能见到的读物中是什么样子的,他就是一个刻在模子里的反动的人物。侯先生在写作的时候很明显的是“史从论出”,而非“论从史出”,带着对袁氏的固有的印象来写作和搜集材料的,带有严重的主观色彩和意识形态的某种影子。字里行间显示出对袁氏的不屑和蔑视,如“袁世凯结束了浪荡公子的生活,踏入仕途,作为清政府一个及其普通的小爪牙,开始了自己的反革命生涯。”[⑥]从其用词,浪荡、小爪牙、反革命等词汇,这些都是充满定性的文本表达。又如在描述袁氏在落榜后的言行时,“他又羞又愤,赌气把 过去所做的试问付之一炬,大言不馋的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⑦]而在同样的引述这段话时,在03年张华腾的《袁世凯与近代名流》中却是平平淡淡,没有所谓“大言不馋”等字眼。其实早在他的那本《袁世凯一生》中,也是这种笔调,这种语气。在差不多的同时代的一些历史教科书中,对袁氏的描述也是褒多于贬。在一本编著的《中国革命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革命党人的退让,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⑧]即使在我读书的时候,见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袁氏的评价也是一味的否定,认为袁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没有丝毫的肯定的赞语。这种脸谱化的形象的形成,和国共两党对袁氏的认识有着直接联系,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对袁世凯的定位都是一个反动的人物,所以两岸的出版物和教科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反袁旗帜,骂声一片,下层民众接受的教育,面对文本的种种叙述,对袁氏的认识也只能是一个反面角色,一个独夫民贼,窃国大盗。 学界逐渐改变的袁世凯形象 随着90年代的到来,海峡两岸的学者的文章和著述中的袁氏的正面论述开始出现。“台湾学者中有刘凤翰的《清末袁世凯治兵之道——现代军事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1995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请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文章写道: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徐京跃)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他们是: 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邓小平(1904~1997):中央军委主席。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刘伯承(1892~1986):中央军委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元帅。 贺龙(1896~1969):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陈毅(1901~1972):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罗荣桓(1902~1963):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元帅。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析

一.试以具体事例,谈谈评析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遵循时代背景评析历史人物 任何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总是时代的产儿,总是和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联系的。因此,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出现、评价其历史地位时,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评价,更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面是应该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在弄清当时的社会发展向人们提出了什么样的亟待解决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评价。如对李鸿章,人们诟病最多的是他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和外交上的妥协退让,因此被冠以“镇压农民起义的侩子手”和“卖国贼”的名号。但就第一个称号而言,在当时,作为一个浸淫于儒家经典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忠孝是他们的必修课,忠君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大节,因此当农民起义爆发时,他们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去镇压。不仅李鸿章这样,连我们敬为英雄的岳飞、林则徐一样也镇压过农民起义。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镇压农民起义就是正确的,我们应当理解,这是封建社会时期,地主阶级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体现出的一个共性,不是李鸿章的个人品性决定的。 2.阶级原则 一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天赋,而且和这些个人所拥有的权力、所处的地位有直接关系。历史证明,谁处在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地位,只要想有所作为——不管是好是坏——都可以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当时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处在特殊位置上的个别人物,在他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在造就他的社会关系所允许的限度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历史的面貌,给历史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人们在创造历史时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也要受历史条件、阶级关系的制约。历史上的斗争最终是由阶级利益的冲突引起的,个人从事历史活动的动机最终是由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因而历史人物不能对一切事件负责任。例如,朱元璋刚开始起义反元时,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的利益,但是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就发生了转变,开始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他的评价也应分时期进行。 3.防止以偏概全,坚持客观原则 对历史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个复杂的结合体,都有他的功与过,我们应当克服英雄史观或是全盘否定的观点。 如对于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们不追究他的道德责任,但他延缓了腐朽的清朝统治,不自觉地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对于他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因以肯定为多。尽管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对后世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也有引导和借鉴作用。在外交上,与同时代人相比,他的外交才能无疑是杰出的,但他过分相信“以夷制夷”的策略,殊不知帝国主义都是一丘之貉,最终导致甲午战争准备不足,战场节节失利。失利以后,他又凭借着自己的外交才能,在谈判桌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利益,从这个角度说,他是爱国的,而不是卖国贼。4.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问题 要注意动机与效果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有时是不一致的,不能简单的根据主观动机的好坏对一个人表示肯定或否定,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客

世界前100位军事家

世界前100位军事家 1 乔治·华盛顿 2 拿破仑一世 3 亚历山大大帝 4 成吉思汗 5 朱利叶斯·恺撒大帝 6 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 7 弗朗西斯哥·皮萨罗 8 查理曼(查理曼大帝) 9 赫尔南多·柯台斯 10 居鲁士大帝 11 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 12 西蒙·玻利瓦尔 13 征服者威廉 14 阿道夫·希特勒 15 匈奴王阿蒂拉 16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 17 彼得大帝 18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 19 奥利弗·克伦威尔 20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21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22 阿瑟·韦尔兹利(第一任惠灵顿公爵) 23 孙子 24 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伯爵 25 跛子帖木儿 26 安东万·亨利·约米尼 27 萨伏伊·欧根 28 费尔南德兹·冈萨洛·德·哥杜巴 29 塞巴斯提·勒·普瑞斯崔·德·沃帮 30 汉尼拔 31 约翰·丘吉尔(马尔伯勒公爵) 32 温菲尔德·斯科特 33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 34 西辟奥·阿弗里卡纳斯 35 霍拉肖·纳尔逊 36 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 37 享利.德·拉·土尔·奥弗涅·德·杜伦尼 38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39 赫尔穆特·卡尔·伯恩哈德‘冯·毛奇 40 武元甲 41 约翰·约瑟夫·潘兴 42 莫里斯(拿骚) 43 圣女贞德 44 艾伦·弗朗西斯·布鲁克(艾伦布鲁克) 45 让·巴普蒂斯特·瓦克特·德·格里伯瓦尔 46 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 47 拉尔夫·艾伯克龙比 48 毛泽东 49 H·罗曼·施瓦茨科普夫 50 亚历山大·瓦西里维奇·苏沃洛夫 51 路易斯·亚历山大·贝蒂埃 52 何塞·德·圣马丁 53 朱塞佩·加里波第 54 伊万·斯泰帕诺维奇·科涅夫 55 苏莱曼一世 56 科林·坎贝尔 57 山姆·休斯顿 58 理查一世(狮心王) 59 沙卡 60 罗伯特·爱德华·李 61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62 哥伯哈德·勒勃莱切特·冯·布吕歇尔 63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64 卡尔·古斯塔夫·冯·曼纳海姆 65 H.H.阿诺德 66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 67 约翰·阿巴斯诺特·费希尔 68 东乡平八郎 69 摩西·达扬 70 盖奥尔吉·康斯坦蒂诺维奇·朱可夫 71 费迪南·福煦 72 爱德华一世 73 塞利姆一世 74 朱里奥·杜黑 75 每因兹·古德里安 76 林彪 77 山本五十六 78 啥罗德·鲁珀特·亚历山大 79 埃尔文·隆美尔 80 雷纳德·托尔斯滕森 81 萨达姆·侯赛因 82 菲德尔·卡斯特罗 83 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纳 84 铁托 85 卡尔·邓尼茨 86 金日成 87 戴维·格拉斯哥·法拉格特 88 加内特·约瑟夫·沃尔斯利 89 蒋介石 90 弗雷德里克·斯莱格赫·罗伯茨 91 萨拉丁 92 乔治·杜威 93 路易二世·德·波旁(孔代亲王) 94 库特·斯图登特 95 乔治·S.巴顿 96 米切尔·内伊 97 查理十二世 98 托马斯·考克瑞恩 99 约翰·切尔科拉斯·冯·蒂利 100 埃德蒙·亨利·H.艾伦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思考 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手段之一。信息化时代对历史人物认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模式的片面性启示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对近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互动式、问题式以及专题式教学法是创新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路径。 标签:历史人物评价;原则;创新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一门重要课程,既承担着让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规律的功能,又具有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自2007年《纲要》作为高校新确立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走进大学课堂以后,其叙述历史事实的功能被高校教师作为重点加以教授,而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则往往停留在表面的倡导,甚至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这种教学现状与“两课”设立初衷是不相符合的。如何破解这种困局,使得《纲要》课程教学的历史事实表述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相互融合,彼此支撑俨然已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之进行客观而有效的评价对于阐明任何历史事实都是至关重要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鉴,可以知荣辱”[1]。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原则,对《纲要》课程中所涉及的近现代中国100余年间近280个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评价,能够有效地将历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结合起来,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基础之上,合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 一、重申《纲要》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缘由 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形式多样的现代传媒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知识的丰富途径,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学影视作品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方式,这种历史认识的大环境无疑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观。一方面,网络化和电子化的信息介质以其便捷性和丰富性对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一些以吸引观众为目的的历史剧抛出“戏说”、“秘史”等诸多噱头,对历史人物做出偏误甚至是歪曲的解读和演绎,误导了大学生对历史人物认识的价值取向和认知偏向[2]。这些历史文学影视作品歪曲历史事实,玩弄历史人物的严峻现实警示我们,必须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部分教师对《纲要》教学目标的认知上存在偏差。据笔者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学者依然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教学模式上,认为该课程就是要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熟知历史事实,为此他们千方百计地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则昏昏然应付了事,更不用说其能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了。《纲要》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极端是教师远离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 摘要: 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人物简介: 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朝廷命其处理“天津教案”。曾国藩深知当时中国远非西方列强对手,因此主张对外让步。发布《谕天津士民》的告示,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诫其勿再起事端,随后释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绅民的不满。 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平民张汶祥刺杀于总督府后,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前往南京审理该案。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在南京两江总督府病逝。朝廷追赠太傅,谥文正。【3】 三件事: 一、买书(知识改变命运)

中国的三个半军事家

20世纪中国的三个半军事家 人们常说中国在20世纪有三个半军事家,意谓四个人也。这四个人是哪四个?其说不一。 版本一:蒋百里、林彪、刘伯承、白崇禧。蒋百里,书生一个,但是绝无南朝陈庆之那样的书生本领。上日本军校,成绩突出,当保定军校校长,给国民党培养了一批军事庸才,空谈军事理论,虽历任北洋、国民党军事要职,没有称得上的战绩,故没必要采信也。 版本二:毛泽东、白崇禧、刘伯承、林彪。毛泽东若仅称之为军事家,不足称其一生功业,而且20世纪举世界范围谁能与其并称“军事家”?故若说中国有一个军事家,或世界有一个军事家,毛泽东当之无愧,但若与另外两个半并称,还不如不算。 版本三:刘伯承、林彪、白崇禧、粟裕。刘伯承若称为军事家,有点不能服人。为何?刘伯承年轻时称雄川中,打仗英勇,但是那时候他不过是为军阀混战而战,且胜绩无多,倒是丧师失地。加入中共后,南昌起义后即遁迹他乡,后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正规打仗方法,进入中央苏区,与李德斗争不失正气,但是未闻反围剿中有何韬略良方。长征中,立场坚定,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统战工作优良。但在飞夺泸定桥的行军中,于相对优越条件下,落后于王开湘、杨成武的林彪一军团小部队,未达成战略目的。抗战八年,指挥129师,虽为八路军三巨头之一,战绩不仅落后于陈光、罗荣桓,且与聂荣臻、吕正操相比亦逊色,较之新四军粟裕、黄克诚、彭雪枫、高敬亭、罗炳辉肯定瞠乎其后。仅比贺龙强一些。解放战争的序幕上党战役,是其最辉煌的一战,打羊山集也有英雄豪气。但是跃进大别山之后,虽有重武器尽失的客观原因,但除高山铺之战以外,精彩实在太少。淮海战役,抢占宿县尚称敏捷,但是围住黄维、胡琏之后,迟迟不能消灭,还需粟裕派出陈士榘带五个纵队最后消灭18军。刘伯承最令人不服气的是,挺进大别山出现问题,诿过于华野陈唐兵团,渡江战役又依赖于东野程子华兵团牵制白崇禧,颐指气使之态,有失长者风度。进军西南,主要是部下陈赓帮助其取得决定性胜利。余先父曾为其多年部下,尝忆其军事理论教导颇多,但作战魄力、战法确不如华野粟裕将军。 版本四:林彪、彭德怀、白崇禧、粟裕。人选基本对头,但粟裕算是半个不大对劲。国民党“五大主力”都是谁消灭的?74师,47年5月就被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消灭在孟良崮,这时候东北的林彪面对新一军、新六军还不敢直接撄其锋,到了48年10月,林彪才把新一军、新六军解决掉。淮海战役,粟裕名义上只打了围歼黄伯韬7兵团,围歼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集团两仗,但是南下阻击李延年、刘汝明,顺手消灭孙良诚,彻底歼灭黄维12兵团,都是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52万国民党军被消灭,至少45万是粟裕华野部队的功绩。“五大主力”灭其三,蒋介石的四个嫡系除掉三个(新一军不能完全算蒋的嫡系),粟裕实在是居功至伟!华野(第三野战军)三年作战,除了南麻一战失利损失较大以外,其他凡是粟裕指挥的战役、战斗,不仅胜利很大,而且用兵出神入化。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解放军战将,最懂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大战区指挥员,非粟裕莫属!之后的渡江战役、郎广大围歼、解放上海、南京、杭州、舟山群岛作战,无一不是粟裕军事才能的体现。华野最惨痛的败仗,金门之战,其责任主要是叶飞的轻敌思想所致,这一仗根本没经过粟裕的审批。 版本五:林彪、彭德怀、粟裕、白崇禧。把白崇禧算作半个,也不太容易接受,毕竟在统一广西、北伐、蒋桂战争、围剿红军、八年抗战、特别是台儿庄战役、大别山坚持抗战过程中,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孙中山 人物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主要成就: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历史评价: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和将士作战。因此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