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当代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人的

阅读能力的发生发展在学校教育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期间,其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教育工作

者都在阅读教学研究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中小学阅读

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 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材料不

够丰富,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学生天然阅

读兴趣丧失等问题严重存在,农村小学生的的阅读问题特别是

课外阅读尤其突出。

二、解决问题方案

作为一个从事教学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我曾对农村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是相当贫乏的。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不会读、不想读。

拿起书来,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有着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媒体

更是让我们的学生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

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

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龙桥街道中心校五、六年级 6 个班( 每个班各选取10 个同学的同学) 作抽样调查。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

1、阅读速度测试: 让学生阅读同一篇故事五分钟,然后

分发问卷让他们记下各自阅读的字数,算出平均每分钟阅读的

字数。

2、选择题。

(1) 你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吗?(2) 你觉得课外阅读对自己

的哪些方面帮助更大?(3) 你有多少课外阅读时间?(4) 你的

课外读物来自哪儿?(5) 你经常或喜欢阅读哪些课外书籍?(6) 阅读后,你还做了哪些事情?(7) 你怎样评价老师对你在

课外阅读方面的指导、帮助?(8) 家长对你的课外阅读支持、

关心吗?

3、请列出你读过的十本课外书的书名,并用100 字左右

写出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反思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

并喜欢看课外书; 老师、家长大部分能对其进行指导帮助,给

予支持关心; 但课外阅读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不能保证,没有

较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是不

争的事实。如何落实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结合我的实践与探

索谈谈我的看法:

1、广泛地作好宣传,提高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对课外阅

读的认识。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树立

起大语文教育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

域里。让我们的语文教育走出封闭的课堂,单一的教材,走入

更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的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中长大、成才。著

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

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

2、作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并积

极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方面,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

养来激发引导学生,这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使

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另一方面,

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去挖掘。古今中外又多

少佳篇妙文流传于世,教师的价值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中

美的存在。

3、学生应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或利用晨会课,让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

籍,或交换书籍阅读; 每天下午到校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读书,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

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

听众”,形成良好的学风,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四、课内外有机结合,激发学生探究性阅读,给学

生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

氛围

(一)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与课文内容有

关的阅读材料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因斯坦

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课

堂教学中可以从质疑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

地去获取新知识,是寻求“扩读”的有效途径。如教学《蛇与

庄稼》第一自然段,向学生质疑问难:“书上说‘洪水淹死了蛇,却没淹死田鼠’,田鼠会游泳、爬树,蛇也会游泳、爬树,为什

么蛇却被淹死了?”这一质疑引起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

求知欲,把课内教学有机地延伸到课外,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

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扩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了探究知识的执着精神。(二)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

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又有利于教师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 教师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学完《鲁滨孙漂流记》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

原著;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甚至《格林童话》等孩子喜爱的名著; 教学《草船借箭》前,

可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教师若能持之以恒向学生推

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就会读有兴趣、

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外阅读资料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向他们介绍童话、小说、

故事、寓言、诗歌、科学小品等各类读物。另外,听广播也可

看作是一种" 阅读",一种用耳朵完成的阅读。听新闻,听朗诵,听广播剧等,都是用眼睛阅读的补充。

五、做好检查工作

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也可以通过比赛、交流的方式进行

读书心得、读书卡片制作。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迈向学业成功的阶梯。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本文主要以我们中心小学的学生实际情况为研究主线,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培养等方面的论述,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习惯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措施,多创设激励性的环境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 园 https://www.sodocs.net/doc/188525285.html,]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极为重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小组之间可以买不同的必读书目,利用读书时间相互交换阅读,充分节省资源。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例如我们学校规定每天下午课外活动为读书时间,所有老师不得占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 3、老师参与,做学生的好榜样。在学生读书时,教师也要读书,一些关于教育的书籍,管理学生的书籍,和学生一起认真读书,这在学生心中能够调动起孩子极大地读书欲望。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授人以渔”,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1)、精读法。我们的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急于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情节和内容,很少有人关心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谈不上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和质量.目前许多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提高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很优越的阅读条件:大街小巷随处都有书店;学校图书室的存书数量多,种类全;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电脑和电子书,想怎么阅读都可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然而优越条件下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很不理想,阅读兴趣不高,阅读习惯不好,阅读能力欠缺。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做准备的,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阅读,及时肯定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书籍和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针对这些现状,应该做好课外阅读工作。学生的课外阅读,究竟该往何处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究竟该怎样引导?就语文教师来说,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先回到语文教育的目的上来思考。在这里我想借用《中国教育报》记者建平先生的话来说明,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不仅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文字语言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冶情操,健全心理。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也应做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种心理倾向,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没有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阅读势必流于应付或猎奇。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必须首先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书的兴趣,学生才会去读。 1、通过名人名言激发阅读兴趣 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格言就已深入人心。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也举不胜举,比如匡凿壁借光王融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对于这些名人读书故事,我们可以利用“每日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鲁迅、大作家老舍、巴金、冰心等等来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

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效增强阅读能力,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2、通过文学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在中学阶段,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批中外名著,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载体。图书馆可以完成规定的教学容外,介绍一些关于原著全文容历史地位作者相关作品的文字使学生产生阅读原文和其他作品的强烈欲望。 3、通过活动体验激发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路上的探索者,同时更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针对学生这种心理,图书馆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收集素材,确定刊名,撰文画图,设计版图;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腾起不断努力的希望,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加强课外阅读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要注意采取适当的阅读方法。培根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则须咀嚼消化。”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书,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很多:扩大法、默读、朗读、跳读、审美欣赏法,辨证求证法等等。在这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学习或写作上的某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但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扩大知识兴趣 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还能提升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中学生阅读兴趣亦有直接兴趣和间 接兴趣之分。他们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能够使阅读兴趣持久下去,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首先要做好: 一、学校图书馆应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现在的课程结构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组成。除了必修课以外,选修课有知识类(实用知识和理论知识)、技能课(家电、电脑)和体、艺类(体育活动和艺术教育)以 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多种类型。活动课也将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图书馆要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学习资料,要按上述教学内容和要求,添置各类课外读物供师生阅读。 二、搞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水平 中学时期是人生里程的关键阶段。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其年龄、身体、性格、思想、学识等各方面都经历着跨度较大的变化。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内打下坚实的基础,也需要从课外获得广博知识。其主要是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类作品。为此就要开辟学生 阅览室,让他们在良好的场所阅读图书、报刊资料,逐渐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 三、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准确选择课外读物,而中学生的辨别是非的水平正 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在当前浩如烟海“良莠”并存的课外读物中,我们根据需要选择 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的书,课内学习相关的读物,谈理想、 人生、思想品德修养、介绍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著作,也要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反映 时代风貌的文章,如《人民文学》《少年文艺》《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与鉴赏》《阅读与写作》等刊物中的优秀文章。还要适当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的传记《名人传记》《名人录》和一些介绍新知识、新科学、新成果的科普文章、科学小品《科学世界》《求知与探索》《飞碟探索》等,以扩大 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实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眼馋手痒,使他们理解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书世界。从而 激发他们的读书欲望和兴趣,使他们逐渐接近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 种书籍,加深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而有细致的工作。在培养阅读兴趣过程中,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是多样的,还需要多下点功夫。作为一名中学图书馆工作者,为了 提升教育质量,让更多师生得到更多的好书,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课外阅读兴趣,以开拓 他们的视野,培养合格的人才,要做到这个点,就要努力做好为读者服务的本职工作,使 课外阅读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能力;兴趣;词汇量;独立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原始动力。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必须博学多才,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使课堂充满情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另外,语文的教学要注重渲染文章的意境,魅力。使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品味语言独特的美。千万不可脱离文章整体,只是枯燥的讲解主、谓、宾、定、状、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单单是语文老师的事,他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生物老师讲到蝴蝶时,告诉同学们《昆虫记》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记载。我想这本书一定会成为学生争相传阅的新宠。巧借课文激趣,当讲到《草船借箭》时,老师不妨告诉学生,要想详细了解故事原委,可以读一下《三国演义》。 二、词汇量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我感觉到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基础。阅读教学应从小学一年级抓起,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主学习并有所获。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小红军倔强性格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到小红军的可爱,他们体会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是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我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课上得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中央教科所课堂教学研究的一文也指出:阅读升华人格情操,触及心灵自省,是最有效的教育——自我教育的益友;对儿童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的陶冶来说,阅读是最重要的。因此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特别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更是离不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就此谈一下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几 点认识和做法: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 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 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 和愉悦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一、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 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 课外,由课内带动课外阅读。如学了《蟋蟀的住宅》,教师可这样引导:“小 小的蟋蟀竟然能这样吃苦耐劳,建筑自己的住宅。其实,在自然界中,各种各样 的动物都有他们独特的生存本领,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的小动物吗?请你去看一看 本文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他向人们介绍了400多种昆虫 和小动物的习性。”然后教师再简要介绍法布尔自学成才的故事,这时,学生的 阅读热情往往非常高涨,完成课后的写作练习(观察一种小动物,写出小动物的 特点)也就比较轻松了。这样的契机在小语课文中是很多的,如学完《草船借箭》, 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了《狱中联欢》可以向学生介绍《红岩》,学 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一定非常希望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学习了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 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电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1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要从孩子们的心理入手,从选择课外读物,营造读书氛围,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正文: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多方面主客观的影响,比如说阅读兴趣不够,选择课外读物不恰当,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 我国现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由此可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对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和同年级的老师一起共同研究,从一年级带班起就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作为首要工作,三年来我们积累了一起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定向选择读物,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QQ群中公布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上个学年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佐贺的超级阿嬷》、《狼王梦》、《草房子》、《爱的教育》、《窗前的小豆豆》等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丑小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安徒

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呢(1)

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呢? (一)家长首先得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身示范,给孩子以积极的引领。 (美)吉姆·崔利斯是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他在研究关于家庭阅读的时候,选取了30名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也相似的工人阶层的男孩子作为他的研究对象。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他们长大后命运如此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差异在于他们童年时代与阅读方面的经历有关。 15名教授中,12人有听父母给他们读书后讲故事的习惯;15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样的经历。 15名教授中,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名教授中,13人父亲或母亲经常阅读报刊杂志;15名工人中,只有5人父母亲经常阅读。 15名教授中,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美国总统布什的母亲也极力鼓舞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她说:“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有时我也让他们读给我听。我的一些孩子直到很大后,还保持着与我共同读书的习惯。当他们放假或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会轮流地读一本名著。有时,还会就精彩的部分进行讨论。

孩子喜欢模仿,而且模仿的对象往往是大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从树立良好的榜样开始。父母读书多的家庭,孩子也爱读书,这几乎成了规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自然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本身喜欢阅读,闲暇时一卷在手,陶醉其中,孩子便耳濡目染,油然对书本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假如自己守在电视机旁而下令孩子去看书,或者难得摸上几回书,则会造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如何能让孩子产生阅读的想法呢? 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不寂寞,不爱读书的人一辈子不知所措。 二、家长配合老师完成督促孩子阅读的任务。我要求孩子天天阅读课外书,家长在语文大本或家庭作业本上天天要签字,写清孩子在家里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包括阅读的书目、阅读的故事名字、阅读的时间、阅读的自主性等,我们班李雅琪、李冠志、田家旺、孙艳茹、邱禹涵等许多家长总是每天将以上这些项目写的很具体,而且不厌其烦,同时还经常在大本上写下鼓励、赞美孩子的语言! 可别小瞧家长的签字,教师根据家长的签字可以了解到同学们阅读的进度、表现、兴趣,在评价时便及时、具体、真实,有针对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其认可与赞许是其如其分恰如其时的,感受到当之无愧!增加一份自豪感成功感! 三、教师针对家长的签字情况天天进行统计并在班里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狠狠地大张旗鼓地表扬自觉读书的学生、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读书有进步的学生、阅读时间长的学生、主动背诵经典诗文的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我们查阅的各项资料显示,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民族文化熏陶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 (2)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4)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大约145万字的阅读量。众多数据说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举措。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有效的途径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概念界定与解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谭宝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谭宝芳 发表时间:2014-04-29T14:22:37.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4期供稿作者:谭宝芳 [导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 谭宝芳山东省青岛平度市郑州路小学266700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的确,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也可以说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1.精心创设情境,培养阅读兴趣。教师可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学生在细细的听、看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会被老师美的情感、语调和生动的画面所陶醉了。孩子们其实是很善于模仿的,老师的范读无形中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这时他们也显得跃跃欲试了,这时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学生反复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充分发挥想象,培养阅读兴趣。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涵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从“有尽”的“言” 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接着编下去,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 了。 3.组织课堂游戏,培养阅读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中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地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4.开展课间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内外阅读。 二、指导方法,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章节,教师可以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多写、多记录。 5.写读书笔记。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平时多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创设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进行课外阅读。 1.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多借阅课外读物,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2.办好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的活动过程。我们只有在日积月累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关键字]:课外阅读现状兴趣方法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 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了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它既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丰富、规范语言,在广收博采中汲取养份;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得到陶冶,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见,课外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大语文教育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原因 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2、没有时间读。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4-05-04T10:11:48.4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5期供稿作者:薛玲[导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薛玲甘肃省民乐县永固学区734508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学生广泛阅读,能从读的实践中掌握读的能力,认识中华文化的广博,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学生阅读这么多的书籍,仅凭教师的要求是不够的。小学生经过一定的识字能力训练以后,已经具备了欣赏初级文学作品的能力,但许多学生却不愿意读书。由于兴趣是最好的动机,因此要使学生从根本上喜欢课外阅读,教师除了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创设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校可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教室的后边,要有一个充满童趣的图书柜。走进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可设奖激发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由专人管理做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如果常在班上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浓。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自选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自由地选择书籍阅读是阅读兴趣形成的基础。许多教师总是把自己挑选的文章强行推荐给学生,而对那些不符合他们要求的书籍一律采取拒绝的态度,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限制读书范围等于束缚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挫伤了他们读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阅读的初始阶段,让他们拥有选择阅读内容的充分自由,对他们的学习大有好处。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自主意识,自我选择总是会无怨无悔地完成,学生自己选择了内容,就会认真地去读完。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教师是否就可以袖手旁观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总体上加以引导,如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召开专门的读书讨论会,公开讨论阅读的好处、选择书籍的标准,让学生说说选择某一类书作为阅读内容的理由,教师不必加以评价,让学生满足于自己的自主欲望。 三、时间充足,培养阅读兴趣。 从道理上讲,只有保证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才可能喜欢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尽管人们听别人讲过也看过怎样驾驶汽车,但若没有大量的驾车训练,就不可能成为司机。同理,我们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没有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不知道读书的好处,也就不可能会读书、热爱读书。 学校或班级可以制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中午和下午都可以安排。在这段时间内,班级里所有的成员都要读书,教师也不例外,教师不能利用这段时间批改作业、与别人谈话或做其它事情。阅读时间的安排和课程学习的安排同等重要,要让学生领悟出教师很重视读书,体现出读书的重要性。 除了教师给学生安排阅读时间外,还要教会学生从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读书,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包括小说、故事、连环画等等。 四、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如: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科技征文比赛等等。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五、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同行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2019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文

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治情操、造就品格。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标准中说道:“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课外阅读应该从一年级开始抓起,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想读书、想识字的愿望,激发读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首先应该创设读书的大环境:1、不断不断更新班内的图书角的图书,利用午读时间进行阅读。2、是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 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要让学生背诵的古诗,自己首先能够倒背如流;3、常读书给学生听。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少,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而且,让他们读书很容易疲倦,因此应该提倡教师读书给学生听,这样做,不仅可以延续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去阅读。 二、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