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马枢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马枢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马枢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马枢元

发表时间:2014-11-12T10:54:57.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12月总第192期供稿作者:马枢元

[导读]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体会

马枢元甘肃省武威第八中学733000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应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呢?

一、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通过讲授,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径直地获取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上。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观察、思考、分析,也不能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现行的学案导学法教学改革,根据课前教师设计并发放给学生的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要求,在学习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提出可供参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能够被接纳的、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效果明显。

二、引导学生由“要我说话”变为“我要说话”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提高学习技能、发展健全人格,而讨论式教学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事先对课堂讨论进行安排,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讨论题目、问题涉及范围、准备发言提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做好讨论准备,上课时根据学生座位的安排组成小组自行讨论,提出问题,相互解答。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思考、解答。最后教师作简短归纳,并提出思考题让学生练习,以巩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向学生问些“为什么”、“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既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又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堂负担,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使之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围绕学习重点,变“灌输式教学”为“带着问题参与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精心设疑,变“灌输式”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上课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导学案上事先设计好的学习重点提出若干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使之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在学生初步掌握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讲话、敢于争辩。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较差、性格内向、课堂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在他们回答时教师要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回答得好”、“虽然不够全面,但进步很大,以后更加努力”、“这个问题难度很大,你能答出主要内容,这很好”、“你还没有分析出来,继续思考,争取下次能回答正确”等,消除他们的怯场心理和自卑心理,树立起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要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启迪思维,变“抽象语言”为“形象图标”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那遥远的过去,学生是非常陌生的,无法直接感知。除通过教师的语言感知外,有效的办法是教师通过自制图标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增强学习兴趣。可通过直观教具,如年表、历史地图、各类图标等。如我们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可让学生绘制我国沿海城市分布图,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上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按照自己绘制的城市分布图,讲述出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城市,这样很形象、很直观地反映出通商口岸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长江到内陆的延伸趋势。还有一些简单地形图,教师可以当堂把轮廓画在黑板上或者白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标出一些重要的位置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增强想象力和对历史概念的兴趣。如学习“隋朝大运河”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运河的大体形象结构图,让学生用彩色粉笔标出涿郡、洛阳、余杭三处的地理位置,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运河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参与,形象地理解并形成了“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的概念。因此,直观教具是教学中有力的辅助工具,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制图、制表等学习活动中去,教学效果会更佳。

把课堂还给学生13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记得一位数学教育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此我深有同感。学生的“参与”是使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用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并没有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去参与,不能以教案构思代替学生思维。现代的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肯定不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象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是行动,而不能只是口号。 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依据教师的信息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呢? 1)问题的设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就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跃跃欲试地冲向知识的海洋。 2)方法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在学生的思路出现受阻时,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3)过渡的节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停顿时间,我们记为“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他的思路。 处理好“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诚然延长“第一等待时”的时间,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第二等待时”的时长则需灵活多变,要长短不一,象对于“判断性”和“描述性”的问题,第二等待时肯定要短,如果是“论证性”的问题,在第二等待时过去后,我们则注重期待,多总结结论形成的思维过程。对因一些非智力因素而形成正确结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发表时间:2016-10-28T16:46:51.1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0月总第206期作者:钱虎王满槐[导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甘肃省古浪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733100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转变理念,转变角色,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自主学习,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主动权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每个教育者深思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我还给学生主动权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语文老师首先要“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双赢?唯一的选择就是老师要痛下决心,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想方设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储备。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 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不可或缺。语文学习不能只是简单地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左右,不能只为完成自己的学业,不能只为眼前的考试,不能只为迎合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要树立终生需要语文的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我要学”而非“要我学”,进而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渴望萌生,需求产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十分必要。 三、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其实就是指兴趣问题。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课外读书是社会实践活动所提供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样,久而久之,便积淀丰厚了学生的精神底蕴。农村孩子的课外学习渠道不宽泛、阅读面不广制约着学生的语文学习。针对这一现状,我就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所获得的信息,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搜集同学们所订阅的报刊杂志上的美文,主动挤出时间去阅读一些名篇名著,并坚持不懈地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日记、周记等。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定期抽查定期总结,并且每周在班上开设两节美文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文在班上交流并做点评。欣赏课不流于形式,要求每个同学都参加,每个同学都准备美文。期中期末班上做两次成果展示,集中展示大家的读书笔记、报刊剪贴、周记等,对于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或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获得老师的一本书或一份刊物。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主动关注社会、广泛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信任学生,大胆开放课堂,让学生有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老师往往循规蹈矩,教学设计面面俱到,学生只能按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去思考问题,不越“雷池”半步。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阻止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开放语言课堂就是要淡化老师面面俱到的切香肠似的分析,优化课堂的知识结构和时间分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质疑解难解读文本。语文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自学的程度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可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手中资料、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要真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习惯和方法尤其重要。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在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学法指导不可缺少,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读书法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利于理解书本内容和增强记忆力。当然,我们不能迷信某些方法,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优化语文教学的关键,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和谐发展。教学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要让学生明白,未来要生存,未来要发展,必须具有长期的学习意识。只有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创造更大的财富。而我们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把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首先要有意识,慢慢就会有行动,只要想事情总会有办法的。相信只要你和我都有这样的意识,不久我们将会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 字 导读: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徐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5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

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 一、真诚,发自内心 这应该是教师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虚情假意,数行应付,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师形象,淡化师生关系,一时应付却后患无穷,以诚相待,以心交人,真诚地评价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眼中有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始终抱有期望 众人皆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对期望有了绝对善意的期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论,教师的积极期望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将老师的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三,紧扣教材不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阅读,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多元反映,但学生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教师在价值观的导向上无所作为是不可取的,教师既要给学生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行点评引导。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战争的分析,需要站在多个角度,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评价。所以说,在历史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同时也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求真、求实中快乐地学习。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学生只是背诵传承知识为学会并能创造知识,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开放的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自学”、“议论”和“引导”这三个基本环节。 “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自觉 地“看”、“问”、“记”、“议”。“议论”是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共同的学习要求,关系融洽,气氛和谐,充分交流个体之间的信息。“引导”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等,让学生自己学会、会学。 二、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们提出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灵活地交替运用“三结合”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自学、议论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当学生出差错时,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的补充完整,没有想好的可以再想,不清楚的可以举手再问,存在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争论和自由发表意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为;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给予热情的鼓励,教师不能把讲清教材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要改变把教学过程看作执行教学过程的错误观念和做法,真正确立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的教学观念。 三、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师应该变教案为学案,使教师成为一位教学顾问、参加者。为了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做到: 1、要有活的教案。首先要备整体,从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结构上处理好本节课的位置。其次是备学生,基本把握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能满足好、中、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要。再次要备可能。对学生可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怎样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所有老师都在努力去探索的教学艺术。怎样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一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普遍存在课堂空间上,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和记,甚至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学得不如忘得快,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是这样来安排课程的教与学的: 1、多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引经据典或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展创意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去思考。 2、多运用比较法,排比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情境法,欣赏法等等有效的理论结合实际生活,实物或是图例范画,多种方法有比较的学习可以加深印象,有效提高理解力接受力。 3、多运用绘图的方式,演示或练习直观教学,既提高动手能力又提高审美能力,鉴赏水平,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氛围不够灵活生动,多数教师的活动只是局限在讲台上,即便走到学生中间亦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在教室这个活动空间里,学生仍大多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空间。我的课堂是这样来做的: 1、课堂期间,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自由组合,必要时可下位组成圆桌会

议形式共同设计构思。 2、小组推荐亦可自我推荐,在黑板上展示个人设计构思思想。这样多是外向和平时基础较好的同学。 3、为避免以上2的问题,老师点名让同学畅所欲言发表意见见解或是创意构思。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是让优秀的学生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让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可以充分锻炼不同性格学生的应场,解题能力。 (三)当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老师讲完课多是让学生自己练习,没有举一反三的考察学生对本次课的把握: 1、教师在和学生互动学习和巡视辅导时要做到全面掌握,掌握全体学生是否大多数对已学习的知识点是否已经理解、掌握? 2、对本堂课的知识点理解掌握的情况和应用的熟练程度程度怎样? 3、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本课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本次课应具有的技法、技巧? 4、本次课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做好以上几点,以便做到真正的全盘掌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更好的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创新创意没有落到实处 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永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的创新拓展。鉴于如此我的教学是这样的: 1、提出一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构思,老师适当引导绝不固郅思想,天马行空任遨游。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江西省永丰县君埠中学吴雪华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然而,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仍然有许多教师放不开手脚,仍然扮演着课堂的主角,没能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如何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师必须及时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教育观念的改革就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正确地引导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呢?首先,教师要改变权威“统治者”的形象,自觉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其次,教师要树立“课堂属于学生”的这种意识,及时转变角色,把学生真正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再次,老师在课堂中要勇于将主动权转让给学生,要大胆放开手脚,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 二、转变教学模式 由于多年来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短时间内跳不出旧有模式的束缚。孰不知,这种陈旧的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教师必须大胆放手、大胆创新,彻底转变教学模式。时下,很多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个学校许多老师也在轰轰烈烈地探讨适合自己的模式教学。我认为用三

环六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确目标——自主探究——交流质疑——接受点拨——反思提升——运用自检的 过程,这一过程正好是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中,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及合作交流尤为重要,合作交流把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将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思想。这样,老师就将课堂的主体角色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高效。 三、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 以前的教学课堂,教师在45分钟全是主角,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动口、动手、动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存在弊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大胆放手,把充足的时间交给学生,少讲精练。我认为,自主学习时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阅读教学时给学生留足感悟的时间;合作探究时给学生留足质疑探讨的时间。 四、搭建展示平台,释放学生情感。 首先,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学生展示消除顾虑和紧张感,让学生敢说。其次,教师创设情境,多种形式训练,让学生有话说,使展示异样纷呈。可以让学生展示朗读、背诵、讲解、小品、辩论、话剧、演讲、画画、书法等,不拘一格……这样,文本中个性解读在展示中生成了,质疑习惯在展示中养成了。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1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徐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5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

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 一、真诚,发自内心 这应该是教师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虚情假意,数行应付,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师形象,淡化师生关系,一时应付却后患无穷,以诚相待,以心交人,真诚地评价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眼中有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始终抱有期望 众人皆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对期望有了绝对善意的期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论,教师的积极期望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将老师的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三,紧扣教材不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阅读,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多元反映,但学生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教师在价值观的导向上无所作为是不可取的,教师既要给学生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行点评引导。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战争的分析,需要站在多个角度,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评价。所以说,在历史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同时也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发表时间:2017-01-10T15:05:29.6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官平 [导读] 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常州路小学266700 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或弱化,不是个别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模仿、记忆,满足于听懂老师的讲解,没有机会或没有兴趣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状,素质教育将只是一句口号,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得最好。如果我们不先去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良好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首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分数单位时,讲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有一次化回来一个西瓜,孙悟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1/9、1/7、1/5和1/3四份,四个人每人一份,怎么分?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得多,所以我吃1/9,师父1/7,沙师弟吃1/5,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1/3吧。听八戒说完,三个人都笑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一个小小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学生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迅速进入“角色”。 再如教学用“尝试与列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是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的: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生:喜欢。师:你为什么喜欢吃巧克力呢?生1:巧克力口感好。生2:吃巧克力可以补充能量。……师:老师也喜欢吃巧克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买巧克力中的数学问题。生:一种巧克力有4块装和6块装两种不同的包装,王阿姨要买50块巧克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以与学生讨论是否爱吃巧克力引出题目,虽然简单,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要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动作思维开始、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既顺应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使学生真正回到主体地位上,又能丰富他们的感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教学“7的加减法”时,我让每一个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7颗小石子,每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把准备的一个小盒子放在课桌上。然后:由一个同学当主持人,把自己的7颗小石子放到盒子里几颗,剩下的放到盒子外面。其他同学,根据盒子外的数目,算出盒子里的数目,记录下算式,并且用加法验证。大家轮流做主持人,要主持的跟别人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减法的实际意义、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有些同学甚至课后自动玩起了“8的加减法、9的加减法”。 再如:在教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先准备用硬纸壳剪出大小不同的几个圆,再分给每组同学,然后让同学想办法算出圆的周长,要求每个小组同学都动脑想办法、动手合作。这时,有的小组用线绳沿圆周长绕一周后,再放在直尺上,量出圆周长。有的小组在直尺上将圆滚动一周量出周长。这时我又引导学生量一下圆的直径,看看圆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动脑学生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我便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从而得出求圆周长的公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会把被动变为主动,也会探究更多的新知识。 三、合作探究,多向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重视自主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也使他们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四、激疑启思,自主探索 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先传完“道”授完“业”后,再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教师在进行解答。这种教学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参与学生学习的权力,学生没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从疑问出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既获取知识,又学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一定会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论文: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中心小学何远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既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挖掘出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落到了实处,让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发生了根本转变。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师生关系的定位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过去老师主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开掘与培养,让学生在学生中掌握、认识和发现知识,并在深入地探究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养成敢于尝试、追根问底的科学精神,而学生自主与合作意识,也不会因为我们探究的逐渐深入而淡化。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只要走进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教师仍然“扮演”课堂的主角,学生依然是听众,是观众,最多也只是当一当教师的配角。 现在还有许多教师停留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状态。教师怕学生不懂,讲得多,问得碎,怕学生“乱”,不敢放手,处处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一旦出差错,不等学生把话说完就立即打断,予以纠正。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讲几句完整的话,没有独立思考解决几个问题。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一些旁观,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射阳县初级中学王瑞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参与改革的实验者之一,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与改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下面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一、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一)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例如我所教的初三数学,复习时知识点较多,以前每堂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学生在下做笔记,一节课讲30多分钟,然后让学生做课堂检测,甚至有时候满堂灌。 (二)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几乎每堂课,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 (三)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长久以来,并很可能在某些环境中持续下去,不少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自己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或进行冷处理,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 (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尊严,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思想尊严。在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毫无人格的尊严和思想的尊严,教师只把他们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而不是活生生与教师平等的人,教师往往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性格。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我们采用上述一些传统的方法教学,教师花费较大的气力却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往往一个题型经过高三三轮复习做十几遍仍然不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 二、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谈谈你对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谈谈你对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 高效课堂主张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备课、课堂流程的设计、问题和时间的预设、课上精讲和点播等方面。只有高效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习习惯培养,使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成为学习主人。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掌控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时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2、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最大限度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当性,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体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是无从谈起。 4、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实际,只有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好的课堂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 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王克梅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偶然,我在本真教育的公众号里看到徐洁老师出新书了,正当我想着如何得到一本签名本的时候,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一本,真是心想事就成。 徐洁老师是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真教育研究发起人和倡导者,是一位勇敢的课堂探索者,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推动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9 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 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在既平凡又繁琐的生活的每一天,是学生生命的每一天,更是我们生命的每一天。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师精巧的预设。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学习《四季》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说话,创作成诗。于是,我先让学生读全诗,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朗读后,明确了: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第三、四小节是什么怎么样地说。然后出示了桃花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训练,在师生的共同思考中,一节小诗应运而生:桃花朵

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然后我又引领观察图片和想象,学生就创作了这样的一节小诗:蜜蜂嗡嗡,他开心地说:"我是春天。"就这样,一幅图片,两种不同的语言训练就大功告成。最后,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的微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创作了很多成功的小诗,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如:邢恪伟的《四季》——树苗青青,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太阳大大,他对大地说:"我是夏天。"∕苹果圆圆,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北风大嘴巴一鼓,他自豪地说:"我就是冬天。"如:邢曼舒的《四季》——燕子喃喃,他对池塘说:"我是春天。"∕大雨哗哗,他对庄稼说:"我是夏天。"∕树叶沙沙,他飞舞着说:"我是秋天。"∕雪花张开翅膀,他温柔地说:"我就是冬天。"再如:高传杰的《四季》——柳絮飘飘,他对花儿说:"我是春天。"∕知了声声,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果实累累,他对秋叶说:"我是秋天。"∕白雪皑皑,他对大地说:"我就是冬天。"再如:《四季》——桃花红红,她对蜜蜂说:"我是春天。"∕小溪潺潺,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果实累累,他对枫叶说:"我是秋天。"∕雪花飘飘,她对梅花说:"我就是冬天。"……于是,和学生一起徜徉课堂的我,深深懂得了: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课堂引领生命,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教育的理想。 深度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素养,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是我的实践,更是我的理想。如在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的实践中,学习《大还是小》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孩子

论文 《把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孩子》 眭梦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

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需要记叙下来。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正如《大纲》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 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2.在记叙过程时,要把重要的场面、中心话语写具体生动。教学时,揭示以上规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按以上两点自学,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只用了一堂课,使学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又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接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