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摘要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2007年1月1日,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使财务报表结构发生了变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被纳入了利润表。在现行公司治理中,公司业绩普遍被用来作为管理层努力程度和管理能力的代理变量,公允价值引入后成为了企业业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划分标准和交易时机的选择与管理层的努力程度息息相关,这为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的管理人员进行利润操纵从而提高自身薪酬提供了可乘之机。

高管薪酬契约一直被视为是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合理的薪酬契约机制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可获得的信息有效衡量高管的努力程度,更好的激励高管努力工作,最大化的实现股东利益。新会计准则已实施了五年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引起管理人员的关注,那么,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本文将尝试从薪酬机制的角度考察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后果,希望能为高管薪酬契约的设计提供一些数据参考。

从我国金融市场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集中于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一方面持有金融工具有利于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尤其是以交易为目的的金融工具,其产生收益的风险明显高于企业其他的利润,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对金融工具的投资盈亏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现有的薪酬契约机制有没有有效约束高管的投机行为?因投资高风险金融工具而造成的亏空高管是否要受到薪酬上的惩罚?

本文以我国2007年—2008年持有公允价值变动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分组进行检验,以分析这两类公允价值变动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主要研究结论有: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显著相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比较注重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努力程度的衡量;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企业的真实性盈余对高管薪酬的

影响要强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相比,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和高管薪酬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以上结论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契约并没有充分利用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存在“功能锁定”的问题,即上市公司主要参考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没有过多的关注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这可能源于我国重视利润表而轻视资产负债表的监管思路。该结论也间接说明高管可能出于自身利益会操纵金融资产的分类,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仍有待完善。

关键词:

公允价值;资本公积;高管薪酬

Abstract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rrelation between Profit and Loss from Fair Value Changes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fair value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in jan.1 has made great structural changes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China. Changes in fair value gains and losses and asset impairment losses are included in the income statement. Exis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company performance is generally used as a proxy variable of the management effort and abilit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e fair valu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its division of standards and transaction timing with the managemen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ffort and manipul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own salary to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for profit as the main managers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will focus more on financial instruments such as stocks, bond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 On the one hand, hold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will help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idle assets,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risk. Especially those financial instruments for trading purposes, the revenue risk they will generate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ofits of other profits of the enterprise. As the senior managers responsible for investment gains and losses Should assume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Then whether the existing salary contract mechanism has effective constraint on executives’ speculation? Should the executives pay the penalties for the deficit caused by investment in high-risk financial instruments?

Based on a sample of the changes of fair value i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7 to 2008, this essay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adopt a group division test on the changes in fair values and changes in fair value included in capital surplus, to find out whether these two types of changes in fair value have differences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changes in fair values recognized in the income statement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executive’s payment,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the executives’ level of effort.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urplus net of changes in fair values on the impact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changes in fair values. Compared with the profit and loss from fair value chang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fit and loss from fair value changes included in capital surplus and executive 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we can see that the payment contract of executives in listed companies has no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hanges in fair value information, there exist a "function lock", that’s to say listed companies mainly refer to the profit and loss of fair value which Included in the profit statement, but less concerned about changes in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balance sheet at fair value, which may resulted from China's regulatory thinking of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come statement but despise the idea of balance sheet regulation. This conclusion also indicate indirectly that executives may manipul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for their own interest,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as yet to be improved.

Keywords:

fair value, capital surplus, executive compensation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3)

1.3研究方法与内容 (4)

1.4论文创新点 (6)

第2章 文献综述 (8)

2.1有关公允价值的文献综述 (8)

2.2有关高管薪酬文献综述 (11)

2.3有关金融资产分类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15)

2.4公允价值与高管薪酬相关性文献综述 (16)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9)

3.1理论分析 (19)

3.2研究假设 (22)

第4章 研究设计 (25)

4.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5)

4.2变量设计与说明 (26)

4.3理论模型的构建 (29)

4.4分析方法与工具 (29)

第5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30)

5.1描述性统计分析 (30)

5.2相关系数分析 (34)

5.3回归分析 (38)

5.4稳健性检验 (43)

第6章 研究结论 (46)

6.1主要结论 (46)

6.2政策建议 (47)

6.3研究局限 (48)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5)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其固有的可验证性、易取得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一直主导着传统的会计模式,但是经济环境的改变和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上世纪发生在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中,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因其没能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做出迅速反应而备受指责,而具有决策相关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国际会计界也陆续将研究焦点转移到了公允价值的应用上。此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一系列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新准则,财务会计目标也随之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但是之后发生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将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歪曲了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应停止使用;但是会计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本身并没有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反思对公允价值相关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极力捍卫公允价值会计的地位。虽然各界对公允价值争论不断,但是不可否认,公允价值因其相关性在国际金融工具会计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化的商业语言。

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的问题上一直比较谨慎,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用后弃”、“禁而又用”。1997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首次被引入会计准则,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和会计环境,2001年及以后的相关会计准则再次重申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主导地位,回避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随着我国会计环境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也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2月15日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保留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在17项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中广泛的采用了公允价值进行计量,2007年的定期报告中开始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相关信息。按照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相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以公允价

值进行计量,但是分别列示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只有在出售时才转入当期损益。对这种规定有些学者提出疑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实质上是未实现的收益,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损益一并计入年度利润,不能使实现的收益与未实现的收益加以区分,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计入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利润表,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收益。2009年6月1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提出“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将原来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进入利润表,使企业收益情况得以更全面的反映。上述情况为学术界研究公允价值变动相关课题提供了诸多素材,其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会影响高层管理者的薪酬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一部分学者的关注,中国平安高管的天价年薪事件更是激发了研究者的兴趣。

2008年3月19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公布了2007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2007年的年薪为6616.1万元,另外还有两位高管年薪数额也超过了4000万元。年报公布后,在引起社会轩然大波的同时也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质疑。但是,也有评论认为,简单的对高管薪酬在数额上做对比没有参考价值,高管对公司发展做出的贡献和为股东新创造的价值才是评判高管薪酬高低的有力证据。那么,中国平安高管高报酬是否与其为股东创造的真实财富成正比,这样的薪酬体制是否公平合理,是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呢?通过查阅中国平安2007年年度报告,发现该公司税前收益为174.83亿元,而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就高达68.85亿元,占税前收益的比例达到了39.38%,通俗地讲,该公司每一元钱的税前收益中,就有约0.4元是由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而这部分盈余是不稳定的,会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浮动,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风险大,同时因其是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具有虚拟性,所以并没有真实的现金流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平安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事实说明,68.85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并不是为股东创造出的真实财富,管理者的薪酬提前透支了股东的未来财富,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中国平安的现象是否只是个案呢?统计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现,1554家公司中有380家收益中包含着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说明中国平安的事例很具有代表性。

综上所述,研究公允价值的引入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与高管薪酬的关系,考察新会计准则开始执行以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制定发生了何种作用?董事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是否对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给与了区别对待?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盈余和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高管薪酬契约中是否占据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这一研究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对改进财务报表披露、进一步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有关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论战。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业绩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和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无法在企业投资活动增多和持有金融工具复杂化的情况下正确全面地反映高管的努力;但是作为新增利润项目的公允价值,成为了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呈现历史成本计量下无法反映的利得和损失。

从契约论的角度,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契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体现其服务目标的价值,而决策相关性一直是会计信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西方学者对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估值有用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成为研究重点,并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研究方法,而从公允价值契约有用性角度进行的研究甚少。另一方面,高管薪酬激励的研究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高管薪酬契约一直被视为是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代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合理的薪酬契约机制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可获得的信息有效衡量高管的努力程度,更好的激励高管努力工作,最大化的实现股东利益。研究焦点一般集中于四大方面:高管薪酬的决定因素;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高管薪酬与股东财富之间的关系;高管薪酬的形式。2006年在新会计准则修订颁布的形势下,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契约行为的影响引起少数学者的关注。对于我国会计学者而言,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试图从薪酬

契约的角度出发,考察公允价值计量实施后产生的经济后果和管理层有没有操纵公允价值相关信息,希望为评估新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1.2.2 现实意义

2007年新会计准则正式开始实施,公允价值的再次引入也引起了各界对其前所未有的关注。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波及全球,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很多企业相继出现经营困境,一部分企业甚至要依靠政府救济,但是另一方面,管理层天价薪酬不断被爆出,高管薪酬逆势上涨的现象不断上演,迫使监管机构不得不发布“限薪令”强行介入本属于企业权利所指的薪酬。我国新会计准则已实施了五年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引起管理人员的关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利润项目的一部分,在上市公司中被使用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对公司股东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尝试从薪酬机制的角度考察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后果,对这两者关系的研究能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公允价值计量发挥的作用,对薪酬契约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包括文献阅读、数据收集和整理、统计分析。

(1)文献阅读研究法。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对前人在高管薪酬和公允价值计量领域的研究成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能够即时跟踪相关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动态,这也为本文的理论分析部分打下了基础。

(2)数据整理和收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巨潮官方网站,在选择相关变量时,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变量并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进行了仔细筛选,结合实证研究方法中的可行性要求,最后确定了进行检验的变量。

(3)统计分析法。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和高管薪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简要描述、分析了两者的现状;其次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和真实性盈余为解释变量,借助

SPSS软件对样本公司的高管薪酬与上述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分析。

1.3.2 研究内容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及意义、研究目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分别对公允价值计量、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金融资产分类的影响因素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与高管薪酬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发现对公允价值与高管薪酬之间关系的研究有限,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第三部分为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本文首先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公允价值计量与高管薪酬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代理问题的出现促使了薪酬契约的产生,但是实践中薪酬契约的设计具有不完全性,主要是参考衡量企业业绩的会计信息。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使传统历史成本计量下的企业业绩发生了变化,同时为管理层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委托人在对高管进行激励时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的关系。本文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针对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探讨样本和相关变量指标的选择问题,确定变量数据来源,最后根据研究内容构建实证分析模型;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及分析。根据实证分析模型依次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变量相关系数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最后一部分为研究结论。根据前一章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本文结论,并阐述了本文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

1.3.3 研究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2007年1月1日,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开始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变动

损益成为了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允价值的变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直

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由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引起;一部分

为通过资本公积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主要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

动引起。国内外的现有研究,都没有对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问题做出有效的解答,而且国内有限的关于公允价值变动与高管薪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偏重对利润表中公允价值信息的研究,缺乏对资产负债表中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没有完整讨论这两类公允价值变动对高管薪酬影响的差异,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2.1 有关公允价值的文献综述

2.1.1 历史成本计量与高管行为变化的矛盾

当前在对高管薪酬契约的研究中,会计业绩通常被用来作为薪酬业绩的度量标准,这是因为会计业绩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高管努力的程度。但是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会计利润,可能正在逐步偏离这个重要的条件。

作为传统会计计量中最基本的计量方法,历史成本计量应用范围广泛。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它能客观的发挥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的作用,真实地描绘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为其本身具有可靠性、数据易获取、操作简单和可验证性的特点,从而一度成为高管契约中的衡量标准,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出高管的努力。但是当不稳定的经济因素出现时,如通货膨胀,资产的价格会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升高,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同程度的偏离现行价值,由此而反映的会计信息就会缺乏可靠性。正如Day (2000)所说,在当今变化多端的市场中,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资产现在的价值究竟是多少。从企业资产流量的角度来看,历史成本在计算损益时,收入和成本费用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按照现行市价计算,而后者是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这就势必会导致利润虚增,虚利实分现象的产生,使其描述出的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在盈利方面履行情况的真实性受到冲击,不能忠实的反映出高管的努力。

Friender和Subrahmanyam(2007)在文章中提到,美国税务总局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经理人薪酬总额在1980—1995年间大约增加了2000亿,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后其增幅达到了182%;但是相比较而言,同期的公司利润增长率仅为127%。这组数据说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与会计利润的相关性正在遭受破坏。

对于上述状况有多种解释,Hermalin(2005)认为这种情况是加强公司治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报酬增长是作为高管被解雇风险加大的一种补偿。实际上,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业绩的契约有效性也将受到影响。

Demski(1994)认为,当有较稳定较客观的业绩度量标准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应加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反之,如果业绩度量标准存在较大误差,或者一种业绩度量标准的确立需要较高成本时,企业应考虑适当降低激励程度甚至提供固定工资合同。而一旦使用固定工资合同,就说明业绩度量标准将不再具备契约有用性。

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以来都以实行历史成本计量为核心,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环境发展呈现多样化,历史成本计价模式已经不再能准确体现企业契约的要求。

陆宇建、张继袖和刘国艳(2007)在分析公允价值会计产生背景时认为,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和经济的虚拟化对历史成本会计构成了威胁,在此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得到削弱。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报表已不是投资者和经营者参考的最佳选择,因为持续的通货膨胀会扭曲企业经营的真实业绩。

夏成才和邵天营(2007)在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影响因素时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历史成本会计不能适应不稳定的经营环境。历史成本计量下,只能依照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市场价格确定报告金额,难以应付市场价格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

葛家澍和徐跃(2006)认为,历史成本计量所反映的只是一个企业投入与消耗的成本,不能反映企业新创造和增加的价值,不能信任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预期,报表使用者也就无法获知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1.2 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的研究

历史成本计量在面对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变化时的严重失真,致使人们开始呼吁一种既能反映现在也能反映未来价格变动的新的计量模式。可以说,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促进了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是对历史成本计量存在缺陷的一种重要改进,因为公允价值能将企业财务报表上的资产和负债用他们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衡量,从而更准确的反映企业财富的现实价值,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能在利润表中及时确认持有的利得和损失。从这个方面来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能加强会计业绩与高管努力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另一方面,公允价值也可能诱发高管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Barth(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能将未来体现在今天的财务报表中,而且该计量模式会计信息相关性更强,能为经济决策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他通过研究对不确定性较

高资产的计量,发现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业绩更加及时的反映高管的行为后果,从而促进了会计业绩和高管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与此同时,Stephen(2007)却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从概念上看,公允价值计量加强了财务报告质量;实际上,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和利润表都暗含了一定程度的风险价值,这种风险价值并没有体现在公允价值的概念中,从这个方面来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会导致财务报告质量的下降。

Khurana和Kim(2003)对银行业贷款公允价值估计进行了检验,发现其与银行管理层决策之间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证实了银行管理层操纵公允价值估计的可能性,并且预测了这种操纵行为的程度。

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更宽阔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而不同的会计政策的使用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纳入,成为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也将对公司股东及其利益相关者带来重要的影响,公允价值对会计业绩及企业薪酬契约的影响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刘浩和孙峥(2008)从公允价值的理论渊源出发,以执行新准则的上市公司确认辞退补偿为研究对象,探索公允价值在中国特色的契约环境中加以运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会受到不同薪酬契约的影响,假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公司利润指标的一部分时,股票投资就会受到经理人的青睐并会将持有利得及时入账。

毛志宏等(2006)探索了2007年1月1日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上市公司投资业务的相关业绩是否因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发生了变化,分析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能够使企业的投资价值更加真实、客观的体现出来。

俞宏亮、武晓红(2009)以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允价值对该类企业运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公允价值会不同程度的受到企业管理层的人为操纵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其次,管理层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的决策会影响企业业绩;第三,资产公允价值的高估或低估都将影响企业的绩效。

孟惊雷(2010)分析了公允价值不同的计量阶段,即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对企业业绩可能造成的影响。

邵毅平、张健(2010)对2007—2008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

认为宏观经济指标对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传导效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业绩变动具有扩大效应。

2007年开始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被纳入新会计准则并被应用,但是公允价值会受到市场成熟程度、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也颇受研究学者的争议。利润的大幅波动是否是受到公允价值科目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会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公允价值又是否能提高决策有用性等等,这些问题一时引起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从研究成果来看,公允价值的引入确实带来了很多积极方面,能更加及时客观的表现企业的价值;但是同时也会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可乘之机。

2.2 有关高管薪酬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促使委托代理问题成为管理学界经久不衰的话题,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作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环节,高管薪酬激励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焦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2.1 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为了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委托人通常会将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作为其薪酬的参考标准,但是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往往难以直接观测,委托人需要寻找一个容易直接观测到的指标来衡量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企业的业绩就成了反映高管努力的替代变量。也就是说,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应该具有敏感性。

最早进行薪酬业绩关联性研究的Taussings和Baker(1925)发现企业经理报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很小。由于结果出乎意料,他们呼吁其他学者进行更多研究来寻求可以衡量管理者报酬的变量。

Jensen 和Murphy(1990)是最早对管理层激励进行实证研究的学者,他们发现股东财富每上涨1000美元,CEO的薪酬只有3.125美元的小幅增加,其中底薪和奖金的变动更小,仅增加了0.22美元。同时发现小企业的薪酬激励效果比大企业更加显著,股东财富每发生1000美元的变动,大企业的高管薪酬变动1.85美元,而小企业的高管薪酬则有8.05美元

结转本月各损益类账户是指把各损益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本月各损益类账户是指把各损益类账户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余额结为0。损益类账户都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营业、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支出等等(和损益表内容一样)。 -)首先?什么是损益类账户 企业损益类科目是指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它具体包括: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付、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损益类科目余额,应当在期末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另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属于损益类科目,但是,由于其核算的是以前年度的损益调整,而不是当年的损益。因此,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该科目余额,在期末不能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应当结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期末余额为零。 企业损益类科目是指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科目,它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付、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1、一般损益类的会计科目,月末都要结转。结转分录: (1)结转各项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期间费用的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3)成本支出的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 (4)税金的结转 借:本年利润考试大伴你成长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2、结转都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帐;同时,结转的记账凭证要与本月记账凭证一起,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帐。

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

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安康会计咨询网上公布相关新准则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等内容总结如下: 笔者分四个部分举例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会计处理、正常情况下的理解以及跨会计期间的会计处理,最后加以总结。本文中正常情况是指不存在跨会计期间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会计处理原则 按新准则应用指南之规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科目的用法如下: 1、本科目核算内容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此外还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记入当期损益的利得与损失(指南中同时指出可以另设6102“套期损益”科目单独进行核算)。 2、本科目明细核算 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明细核算。 3、主要账务处理之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二、会计案例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理解 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理解上述关于此科目的会计核算。 正常情况下的业务处理举例。 例1:假设某企业2007年10月1日在证券市场上购入某挂牌上市债券2万份,每份价格110元。该债券距到期日还有两年,而企业准备于近期出售而非长期持有至到期。当年12月31日,该债券收盘价格为115元/份。2007年12月31日,企业以每份118元的价格全部出售该债券。在不考虑相关税费的情况下,该企业应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假设该企业没有其他业务发生): 1、2007年10月1日购买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200000 贷:银行存款2200000 2、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调整债券账面价值20000×(115-110)=100000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 此分录的处理表明,因公允价值上涨,而调整增加其账面价值,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明细账公允价值变动。 3、出售该债券 取得出售价款=20000×118=2360000元

[财会考试]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财会考试]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The profit and losses on the changes in fair value;Profit and Loss from Fair Value Changes) 什么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其历史成本。 因此,在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便存在一种“暂时性差异”,只有在实际处置后,该差异才会转回。

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情况,具体分为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投资者能了解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是多少及其占企业全部收益的比重,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决策。另外,原制度下有些特殊业务产生的收益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但未通过利润表反映,如资产评估增值和债务重组利得等,会出现一些绕过收益表而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方面的问题,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失去了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使利润表全面反映了这种收益,也提供了一种协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新发布的38项会计具体准则中有17项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影响范围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有必要在

公允价值损益科目包括哪些 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公允价值损益科目包括哪些如何进行账务 处理 解说: ⑴本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也在本科目核算. ⑵本科目可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明细核算. 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②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本科

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③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等科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⑷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案例: [例1]甲公司xx年至xx年发生如下与股票投资有关的业务,企业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和核算. (1)xx年4月1日,用银行存款购入A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股票8 000股,每股买入价为10元,其中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500元. (2)xx年4月18日,收到A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3)xx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每股市价下跌至9元. (4)xx年4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派发元. (5)xx年4月30日,收到派发的现金股利. (6)xx年12月31日,A公司的股票市价为7元.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76 000 应收股利 4 000 投资收益500 贷:银行存款80500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纳税申报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纳税申报 (1)会税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 金融资产——①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持有至到期投资;③贷款和应收款项;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负债——①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交易性和指定金融负债);②其他金融负债 会计: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估值日按照当日投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即上一估值日投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定;计入损益; 处置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税收: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不得扣除。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 (2)实务举例 例:7月5日每股12元购股20万股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另付税费1.1万元, 9月30日股票下跌为每股11元,10月26日以13元出售18万股,支付相关税费1万元,12月31日该股票余2万股,每股公允价值为14元。 ①购入业务

会计处理:7月5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40万元 投资收益 1.1万元 贷:银行存款241.1万元 税务处理:相关税费1.1万元不得扣除,计税基础241.1万元 ②9月30股票下跌 会计处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20×11-240=-20(万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万元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万元 税务处理: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20万元,不确认损失。 ③10月26日出售18万股 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233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8万元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16万元 投资收益35万元 借:投资收益18万元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8万元 税务处理: 转让财产所得=转让财产收入-计税成本-税费=234-241.1×18/20-1=16.01(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The profit and losses on the changes in fair value;Profit and Loss from Fair Value Changes) 什么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其历史成本。 因此,在上市公司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便存在一种“暂时性差异”,只有在实际处置后,该差异才会转回。 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金融工具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都要计入该项目,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 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收益情况,具体分为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投资者能了解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是多少及其占企业全部收益的比重,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决策。另外,原制度下有些特殊业务产生的收益计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但未通过利润表反映,如资产评估增值和债务重组利得等,会出现一些绕过收益表而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方面的问题,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失去了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列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使利润表全面反映了这种收益,也提供了一种协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新发布的38项会计具体准则中有17项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影响范围之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有必要在利润表中单独予以列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有效套期关系中套期工具或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可以单独设置“6102 套期损益”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研究 姓名:崔海伟 专业:产业经济学 学号:3114142004

1.相关理论 高管薪酬构成 高管薪酬是指公司向高层管理者支付的,作为其服务对价的现金和非现金等形式的酬劳。高管薪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和股权激励。还有当高管因公司所有权更换或公司被接管而停职时,为其提供工资和福利的“金色降落伞”计划。其中股权激励部分主要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权业绩股票和延期支付等。 高管薪酬起源 高管薪酬是基于代理理论产生的,根据科斯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由于所有者和高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得所有者和高管之间的契约成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契约。但是由于双方合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践中却引发了代理成本问题,而薪酬契约又是契约机制的最重要的一种,是能够解决代理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并且现代企业理论认为,最优的高管契约应当把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经理报酬对企业业绩的敏感性。 2.高管薪酬决定因素 公司特征 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易成本,规模越大则市场交易费用越低,获得规模经济的可能性也越大,拥有更强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份额,从而也相应的具有更高的支付能力,同时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运作的范围越大,对管理层的能力要求也越高,因而管理层期望的报酬水平也越高。

成长性 一般来说,高成长性的公司由于其拥有先进的技术、知识产权、特许经营等因素,其产品或服务在所处的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从而使企业能够保持暂时的垄断地位,因此高成长性的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从而也就有能力为高管提供较高水平的薪酬。 公司战略 与专业化的企业相比,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需要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在更大的空间与时间内将企业的资源与战略进行匹配,需要处理更多的信息与业务,因而其管理难度及复杂性要远远高于专业化经营的企业。这就要求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高管能够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等,相应的企业要为高管的这些付出提供相符的薪酬水平。 公司治理结构 高管持股 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作为高管的两种激励方式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董事会会增加高管的持股份额,减少薪酬比例;从而使高管更关注于公司的长远利益。 股权集中度 虽然每个股东在客观上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当股权非常分散时,每个小股东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对高管行为进行监控和制约,都希望其他人去做这件事而自己享受最终的利益,希望从别的股东的努力中不劳而获,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形同虚设,企业高管独揽大权为个人而不是企业谋取利益。

浅谈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概要

2011.07 129 2011年07月 摘要:某上市公司有三个大股东和众多小股东。高管薪酬由董事会决定。其由两部分构成:基本工资、年终奖金。年报高管薪酬披露部分,只有总数。 关键词:决策机制;短期薪酬;权益薪酬;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0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129-01 浅谈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文/王荣 经管空间一、引言 某上市公司有三个大股东和众多小股东。高管薪酬由董 事会决定。其由两部分构成:基本工资、年终奖金。年报高 管薪酬披露部分,只有总数。 高管薪酬问题说到底是公司治理问题。上市公司具有五 大基本法律特征:法律人格;有限责任;股份自由转让;董 事会结构下的授权经营管理;以及投资者所有权。董事会结 构下的授权经营管理便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集中体现。 董事会都是由股东选举产生,在形式上已与股东分离。公司

的经营权转移到由董事会选举的经理层。这种分离避免了董事会向股东会报告,批准的繁琐程序,以降低决策成本。平常人通常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为一定的行为,而不是 从他人或公共利益出发。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便不能保证高管与股东,公司的利益始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任何理论能够保证每位高管都是道德上的圣贤,而不是平常人。当高管与股东、公司发生利益冲突时,股东是被代理人,高管是代理人。高管与股东的目标可能会存在差异,股东的目标是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而高管更重视如何巩固自己当前的地位。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该公司的高管薪酬存在自我定薪、激励机制不合理、披露内容简单等问题。这不仅有损小股东的利益,也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决策机制 高管总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己为自 己确定薪酬。毕竟,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监督机制是不可少的。该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有一名总裁,却没有执行董事规避制度,且没有独立董事参加,更没有第三方参与。为了形成良好的决策形成机制,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强化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的职能,使薪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也是新利润表上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列依据。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现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计税时,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处置时,所取得的价款在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才计入处置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其历史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也在本科目核算。 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有效套期关系中套期工具或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可以单独设置“6102 套期损益”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98230396.html,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作者:王海盈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35期 [摘要]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竞争又是其管理者之间的竞争。因此,构建一套好的薪酬制度将会有利于对高管们的约束和激励,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乃至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已有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 一、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法律规范的限制 公司薪酬政策必须与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相适应,当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时。为了抑制高管的 过高薪酬,有些地方政府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高管薪酬问题进行了规制。由于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将会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们的薪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限制作用。 2.股权结构的影响 公司产生初期,往往是大股东担任公司的经理人员。随着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越来越多。为了避免所有股东参与管理而导致混乱,许多公司开始聘请职业经营管理人员,这些经理人拥有企业的执行管理权,而股东们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经营者选择权和重大决策权。然而,在持股分散的公司,对小股东而言,由于监督是有成本的,监督所带来的实惠远远不能偿付他们为监督付出的代价。所以分散的小股东没有监督高管人员行为和决策的意愿,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就落到了公司高管手中。因此,在缺乏监管的 情况下,高管的薪酬就会高,反之高管薪酬就会低。这也就意味着与集中持股的公司高管薪酬相比分散持股公司高管薪酬要低.这也就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权集中度呈负相关. 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制度不合理。根据《公司法》规定,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是要求公司建立一套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的内部制衡机制,股东大会是公司治理的最高权力机关,股东大会下设平行的董事会与监事会,董事会专事经营管理,监事会专事监督董事和经理的行为。《公司法》确立的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在催生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在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关系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2.6上旬□·78 ·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关系研究 【摘要】“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两个重要的损益类科目,其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者的内涵、性质、用途及账务处理之间的差异,本文对其做一个比较。 【关键词】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影响陈立斌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350300)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较大幅度地修改了原来的会计科目并增加了不少新的科目,其中就包括损益类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科目。该科目和同为损益类科目的“投资收益”有很大的区别,但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二者的理解和把握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同出一门:二者均属于损益类科目 首先我们来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企业会计准则——— 应用指南》里规定的会计科目610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明确指出,该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主要用来核算下列有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本文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进行探讨。1.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则做相反的会计处理。期末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无余额。 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因为其期末时应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当中,所以是一个典型的损益类科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都运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直接而客观地反映了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动,保持“随行就市”,避免了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偏离,从而极大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可靠。在这种观念下,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企业的资产更能说明企业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更能体现该项资产变动对企业损益即利润的影响。 我们还应注意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很容易混淆的一个科目“公允价值变动”。从上面的叙述可以得知,“公允价值变动”同时属于资产和负债两种性质的科目且为二级明细科目。该科目是设置在相应资产和相应负债底下的明细科目。若是资产性质时,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 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变动”,则增加记入借方,减少记入贷方;若是出现在“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其增加记入贷方,减少记入借方。不管是出现在资产中还是出现在负债中,期末都很可能有余额。 2.出售、处置时的账务处理。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借记“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科目,借或贷记“投资收益”(差额)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当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当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例:A 公司在2009年1月6日以每股1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股票10万股,另外支付1万元的交易费用。A 公司将该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9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市价涨至16元/股;2009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15元/股;2010年1月19日A 公司将股票以每股18元予以全部出售。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2009年1月6日购进乙公司股票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投资收益1;贷:银行存款101。 2009年6月30日确认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贷:本年利润600。 2009年12月31日确认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2010年1月19日出售该股票:借:银行存款18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公允价值变动500,投资收益300。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贷:投资收益500。期末时,借:本年利润5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借:投资收益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 摘要: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的经营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上市公司的薪酬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薪酬管理制度,首先,本文将先阐述高管人员的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根基。其次将描述我国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现状是描述问题的关键。然后,将会对我国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文章将试图对我国这种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后三个个部分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关键词:薪酬管理高管人员上市公司 一、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研究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的报酬的支付水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博弈过程。 一是人力资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采取两种形式,即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物质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人力资本。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等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收入明显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也必然影响薪酬收入 二是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高管人员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私人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是股东所不能掌握,至少是不完全掌握的。此时,委托人不可能使用强制合同来迫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而只能通过激励合同使代理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它能把有些外在约束变为内在控制,变他律为自律。事实上,控制与激励在实践中也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控制与激励相互配合就会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如果缺乏利益制衡,大多数人将会缺乏积极性。所以,只要利益制衡力度还不够,就必须有权力制衡和责任约束,否则将会存在普遍的不负责任。鉴于此,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除了激励机制外,还要有控制机制,两者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管理的现状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高管薪酬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不仅可以激发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股东和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而且可以帮助高管人员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一)高管薪酬继续增长 无论是从年薪总额来看,还是从持股市值来看;无论是从绝对值来看,还是从平均值来看,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2011年年报已披露完毕。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2010年全部上市公司年度总报酬额达84.43亿元,比2009年的61.42亿元有所增加。年薪最高者和最低者相差数千倍,且部分公司高管的薪酬并未与公司业绩挂钩。 广发证券高管薪酬总额拔头筹 从公司给高管薪酬的总额数据来看,根据统计显示,广发证券(000776.SZ)以高管年度总报酬额7209.33万元位列榜首,民生银行(600016.SH)和中国平安(601318.SH)则分别以6828.57万元和6820.27万元紧随其后。包括中国平安、万科A(000002.SZ)、中信银行(601998.SH)、华锐风电(601558.SH)等8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年度总报酬额超过4000万元。 而排名靠后的为*ST丹化(000498.SZ)、*ST当代(000673.SZ)、ST金泰(600385.SH),高管年度总报酬额仅为9.36万元、11.16万元和14.8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平安的高管年度总报酬额仅排在第三,但其前三名高管的薪酬之和却排名第一。2010年高管薪酬前十名数据显示,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张子欣1067.18万元,成为去年“最赚钱”的高管。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987.34万元、刚卸任的广发证券董事长王志伟869.86万元,位列第二、三名。 此外,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以858万元位居第四名,深发展A(000001.SZ)董事长肖遂宁、广发证券总经理李建勇、紫金矿业(601899.SH)董事长陈景河、万科A董事长王石、华远地产(600743.SH)董事长任志强、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紧随其后,均超过700万元。 而相比之下,如意集团(000626.SZ)的董事长秦兆平以及几位董事,从公司领取的年薪仅有2500元,显示出上市公司高管们的待遇也是“天上人间”。 从行业来看,无论是高管个人薪酬排名还是从高管薪酬总额的排名看,金融行业仍然占据前列位置。此外,能源、工业、医疗保健及消费行业的薪酬总额情况也均排名靠前。 业绩薪酬脱节 有分析师在专题报告中认为,部分公司高管的薪酬并未与公司业绩挂钩,在股东分红“颗粒无收”的情况下,高管的薪酬却大幅增加。这种“高管拿高薪,股东低分红”的情况,无疑让身为“老板”的广大股民难以接受。尽管不少公司的高管薪酬考核体系都会提到按公司业绩拟定薪酬分配,但从目前年报披露的情况看,一些公司的高管薪酬已经与公司经营业绩“无太大联系”。 如京东方A(000725.SZ),2010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20亿元,可是高管薪酬却达到1049万元,而2009年京东方A实现了4968万元的净利润,公司高管的薪酬总额为768万元。又如振华重工(600320.SH),2010年度公司净利润为-6.9亿元,2009年为8.4亿元。而2010年度公司高管薪酬为1990万元,较之2009年的1983.77万元反而上升。 2010年高管年薪:

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区别 购买价格为1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万 贷:银行存款1万 上涨到1.5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0.5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5万 交易价格为1.6万 借:银行存款1.6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1万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0.5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1万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6万 贷:投资收益0.6万 亏损则做相反的记录。 假如2014年7月1日购买A股票,总价格为1万,9月30日涨到1.5万,分录为 (1)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0.5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5万, 如果你计入到资产负债表中,此是的账面价值为1.5万,下次再做分录就要以此为依据。 假如2014年12月30日涨到1.6万,分录为 (2)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0.1万(此时的账面价值减去9月30日账面价值)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1万,如果此时出售,就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作分录 (2)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6万 贷:投资收益0.6万 正是因为公允价值是随着时间在发生不断变动。所以就会形成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从而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点上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而这一差额可能会导致利得或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是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导致的损失或是收益。 它们的关系是资产在不同时点上的公允价值,引起资产在两时点内的价值变动,即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这数额,导致财务状况上的“损”或是“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就是某项资产在两个不同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形成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从而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点上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而这一差额可能会导致利得或损益。 还有: 公允价值变动,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这个是针对资产而言的。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对当期损益的影响。这个是针对当期损益而言的。

如果是跨年度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在当年结转至本年利润怎么结转呢

如果是跨年度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已在当年结转至本年利润怎么结转呢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中,跨年度的,2009年买入10万,年末公允价值变动+2万,2010年处置时20万2011-4-9 16:48 那么我的理解是,该企业2009年盈利2万,2010年盈利8万?若是按会计书上说的那样的话,我感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使2009年利润增加2万,它又使2010年增加10万的话,不就重记了吗?而且若是向您之前回答的那样,计进去,又拿出来,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合理啊?求指点。呵呵 问题补充: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期末余额已为零,还怎么转出啊?呵呵 2011-4-10 15:11 满意回答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理解方法是正确的,怀疑也是必要的,而这个处理正是会计初学者难以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因的。 我们从直观上看,我们是10万元买入的,到卖出时是20万元卖出的,那么一定是总获利是20-10=10万元的,这个肯定是正确的,

而会计上为了核算期间的损益的,就必须要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到利润中去的,这就会使得利润额在2009年末会增加2万元的。但是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个没有真实实现收益的“虚”收益,只是在期间末反映了资产潜在的获利能力而已,真正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2万元并没有真正的实现(没有落袋为安),所以公允价值变动时,会计上的处理会是: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期末结转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贷:本年利润 2 2010年出售时,我们是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出售价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的,这个投资收益,才是真实的反映企业实现了的真实收益的,而这时的投资收益就是账面价值与出售价之间的差额,即为20-12=8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 -公允价值变动2 投资收益8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明明很直观的就看出来赚了10万元

2017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大比拼

2017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大比拼 今年4月底,上市公司2017年度报告落下帷幕。据Wind资讯统计,共有347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其高管薪酬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从行业来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高管年度报酬均值超过1000万元,遥遥领先;从公司层面看,最高者泛海控股(000046.SZ)年度薪酬总额为1.26亿元,最低者SST前锋(600733.SH)仅为47.66万元;从具体高管薪酬看,方大特钢(600507.SH)董事钟崇武以年薪4036.71万元位居榜首,共有14位高管的薪酬超过1000万元。>;>;高管薪酬行业差距大,金融和房地产业最高,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速最快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做过相关梳理,按照证监会划分的18个常用行业,2016年这18个行业的高管薪酬均值为709.66万元,而2017年这18个行业的高管薪酬均值为755.01万元,同比增速6.39%。不过,高管薪酬增速略低于我国2017年GDP增速6.9%,也低于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0%。 从具体行业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位居前两名,分别为2316.01万元、1287.68万元,教育业以443.93万元排在末位。如果以这18个行业的高管薪酬均值755.01万元为基准,那么仅有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高于?@个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教育业等其他15个行业则比该水平低,由此可见,多数行业是“被”平均的对象。 不过,从具体行业高管薪酬的增速看,若以这18个行业的高管薪酬均值增速6.39%为基准,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教育业位居前两名,增速分别为 43.42%、25.02%。金融业增速则处于末尾,仅为1.33%。房地产业增速为 10.37%,增速处于中等水平。 至于金融业高管薪酬增速缓慢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与该行业整体收入水平本身就很高有关以外,或与近几年国家的金融整顿有很大关系。 Wind资讯数据显示,金融业的上市公司有81家,五矿资本 (600390.SH)、中信证券(600030.SH)等46家公司高管薪酬总额实现了正增

举例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出售时结转金额的确认与所得税的结转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转出金额的确认-举例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下面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举例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在2008年1月1日以每股1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另外支付1万元的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8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市价涨至15元/股,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14元/股,2009年1月15日甲公司将股票以每股18元予以全部出售。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1.2008年1月1日,购进乙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 000 000 投资收益1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10 000 2.2008年6月30日,确认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000 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000 贷:本年利润 5 000 000 3.2008年12月31日,确认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 000 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1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4.2009年1月15日,出售该股票: 借:银行存款18 0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4 000 000 投资收益 4 000 000 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4 000 000 处置时,通过投资收益计算所得税。即不参与计算所得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调增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正确理解与运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工作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研究此问题的文献不少。对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提出种种质疑,但都没有从会计准则的立法理念上理解“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处理的实质。为此,本文就新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解读,以期能对贯彻实施新准则有所帮助。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下面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举例说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 甲公司在2008年1月1日以每股1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另外支付1万元的交易费用。甲公司将该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08年6月30日,该股票的市价涨至15元/股,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14元/股,2009年1月15日甲公司将股票以每股18元予以全部出售。若 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1.2008年1月1日,购进乙公司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 000 000 投资收益1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10 000 2.2008年6月30日,确认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 0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000 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 000 000 贷:本年利润 5 000 000 3.2008年12月31日,确认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 0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 000 000 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1 000 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