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生儿正常与病态现象的识别

新生儿正常与病态现象的识别

新生儿正常与病态现象的识别
新生儿正常与病态现象的识别

新生儿正常与病态现象的识别

新生儿出生时可出现某些有别于成人的特殊表现,可能是病态,也有可能

不是真正有病。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器官,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故一旦患病,症状不明显,或仅有不吃、不哭、不闹、嗜睡,也无发热,常误

认为小宝宝很乖,新生儿的病情进展及变化快,可在短期内迅速恶化死亡。故

新生儿正常与异常的识别很重要。

一、似“病态”而非病

一些情况是新生儿的某些特殊表现,是儿科的特色,盲目处理会造成真正的病态。

1、“板牙”、“螳螂子”:

不少新生儿口腔上腭正中线附近有一颗或数颗粟粒大小的白色颗粒,为上

皮细胞堆积、角化而成,称“硬腭小结”或“包氏小结(珠)”,俗你“板牙”,其非病态,不影响吃奶及以后的出牙,一般经2~3周或几月自行消退、脱落。同样,

在牙龈跟部见有米粒大小的颗粒,称“马牙”。也可在齿龈粘膜下产生,为粘液

腺肿胀潴留所致。新生儿出现的咬奶头、拒奶、哭闹时应查明其它原因,不要

认为是板牙、马牙所致,而采取“挑”、“割”、“擦”处理,易延误病情,且会新

生儿及口腔粘膜娇嫩,损伤后引起出血或细菌感染而发生口腔炎,甚致发展成

严重的败血症。

新生儿口腔两侧峡部各有一块隆起的软组织,是峡粘膜下的脂肪垫,有利

于吸吮动作,俗称“螳螂子”不要误认为病理性肿胀而影响吸乳。采用“挑”、“割”、“擦”处理,同样会引起败血症,且为农村新生儿败血症首要原因之一。

2、乳房肿大、分泌乳液:

部分女婴或男婴在生后2~3天可出现乳房肿胀,并有少量黄色乳液分泌。

这为生前受母体激素(生乳素)影响所致。一般生后10天最明显,2~3周后渐消退,乃生理现象,不必惊慌,不要作处理,以免影响日后的泌乳。按摩,挤压

会损伤皮肤引起感染。一旦肿胀的乳房出现红、肿,说明有感染,应给适量抗

生素或切开引流。

3、女婴阴道出血和分泌粘液:

有少数女婴生后3~5天有少量血样分泌物或白色粘液从阴道排出。其为阴

道分泌物,由母体激素(雌激素)传授引起,称“假月经”、“白带”。一般1~2天后

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也为特殊生理现象。一般出血量少,仅沾染尿布,也

无其它部位出血,可用清水清洗外阴。

4、尿红或排尿时啼哭: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应有小便排出。有的生后2~5天在排尿时啼哭,且尿

布染成红色一片。是由于尿少,尿酸盐潴留在肾内形成尿酸梗塞引起,随吮乳

量及吮水量增加,尿量增多,尿酸盐全部溶解尿中而消失,婴儿也就能安静入睡。

5、“色素斑”、“粟粒疹”:

色素斑多于新生儿的臀部、尾骶部和背部。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压之

不退色的灰兰色“色素斑”又称“胎记”。是皮肤深层堆积了色素细胞所致。随年

龄增长,色泽转淡,约5~6岁才可能消失,无需治疗。

粟粒疹是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在前额、面颊、鼻尖等处,出现的较多呈黄白

色的小颗粒。一般生后数周可自行消失,不要挑、割,以防感染。

6、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由于出生后的排尿、排胎粪,通过皮肤、肺排出水分及进食

水少等多方面因素,体重可略有下降,正常情况下不超过9%。生后7~10天左右,随奶量增加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体重可恢复致出生时体重。如下降超过10%以上或恢复较慢,考虑为非生理性,应寻找原因。

7、胎位畸形:

胎儿在宫内,受子宫范围限制,躯干、四肢不能舒展,只能背弓屈膝,且

多数为倒立。故初生时,新生儿的手脚屈曲,小腿有些向内弯曲,呈“WM”。

这为正常现象。随生长发育会自然恢复,无需捆绑,但注意与“抑脚—足外翻”、“脚下垂—足内翻”相鉴别。若刺激活动后即恢复正常,称新生儿胎位性假性畸

形足,一般3~4月后渐恢复,无后遗症,若不能恢复应外科处理。

8、溢乳(回奶):

由于新生儿的胃与成人不同,位置呈横位 (成人为相对直立),容量小,胃

底部发育不全,入口处贲门发育不完善,关闭不全,而出口幽门口发育相对成熟,因此胃为“敞开口的瓶子”,在吸乳过程中,空气易咽入胃腔,如喂奶过多、过快、吸入空气,或喂后换尿布或摇动过多、或牛奶过热、过冷均会产生溢乳。溢乳时一般无不适感,也不影响生长发育。但若溶易溢乳,在喂后应取右侧卧位,或将床头抬高。若不见好转,且溢乳时有痛苦,且量多有奶块、体重下降,应查找原因。

二、是“病态”也可非病态

1、黄疸:

黄疸是胆红素在血液及组织中积聚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在新生儿期有许多

因素引起,可为生理性,也可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是由于胎儿离开母体,外界

供氧增多无需较多红细胞摄氧、携氧,而使红细胞破坏增多,从而使胆红素产

生增多,加上新生儿的肝脏清除功能(摄取、转化、排泄)低下等综合因素使胆

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而产生。其特点:一般生后2~3天产生,4~5天达高峰,一

般不超过2周。并有一定的胆红素测定值佐证。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应综

合分析,确定原因。

2、浮肿:

新生儿肾脏发育不成熟,肾功能差、排泄过剩的水钠能力低下,生3~5天

易出现水肿,常发生于手脚、小腿、眼窝处,一般2~3天后随肾功能完善而消失。如伴有体温不升、不吃、不哭、皮肤发凉并在硬肿,或呈明显可凹性应查

找原因。

3、呕吐:

为常见症状,生理者为溢乳。若吐奶前有痛苦、烦躁、量多且冲力大,即

为病态,多见于喂养不当、肠胃功能紊乱、羊水吸入,或消化道畸形等,任何

系统的疾病均可引起消化道的症状。

4、头部肿块:

由于生产时产道受压,刚出生的2~3天内常有头颅变形:①产瘤:一般恢

复良好②头颅血肿:常位于头顶一侧,有波动、吸收慢,切忌穿刺,一般2~3

周或数月吸收,需注意合并颅内出血。

5、脐疝:

由于婴儿腹壁脐环发育不良,部分可自行愈合,若3岁仍未愈合者可考虑

外科手术治疗。

6、口疮:

由于口腔粘膜受霉菌感染所致,可影响吸奶,应予处理,但需与吸奶后的“奶花”相别。

7、斜颈:

部分由于睡姿不好造成假性斜颈,改变体位后可自行纠正。病态性者,多

见于产伤或其它因素引起的胸锁乳突肌血肿所致,需及时处理。

8、哭闹不安:

哭闹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寻求帮助的一种方式,正常儿一天哭闹

几次,有利于体格发育,可增加肺活量,为锻炼的好机会,特别对于胸廓的发

育大有益处,并非病态。生理性哭闹多数哭声洪亮有力,边哭边四肢动,多见

于饥饿、口渴、尿布湿、解大、小便、遇冷、热等,解除因素后会自行停止。

若哭闹两眼发呆、尖叫、哭声低或无力,或在触及身体某处部位发生,则多见

于病态,应找出原因。有人报道:在9869健康新生儿哭声特点中,10例猝死

者生前最重要的哭声变化是第一声高频率,这种哭声一出现,猝死发生率危险

增加7倍。

三、一旦出现肯定是病态

1、发热或体温不升: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成熟,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过高、过低、喂水不足,疾病时均可引起发热或体温不升。发热是人们最敏感的,也最易引起注意和重视。发热是感染的一种表现,其高低与疾病轻重并非成正比,但体温过高或超

高(>40.5度)会影响多种生理功能。而体温不升同样有意义,有时比发热更加可怕。某些家长对发热比较紧张,退热心切,给予不合理或过量的退热可产生各

种并发症,一般予物理降温为主。在夏季,生后3~4天的新生儿,因喂水不足

而产生脱水热,体温可达39~40度,皮肤红,而一般情况尚可,应增加饮水,

适当降温。严重者可出现捂热综合症。

2、呼吸异常:

新生儿的呼吸可出现快慢不均、深浅不一,但皮肤颜色及心率正常为生理

现象;若呼吸费力,不规则、暂停、青紫、心率减慢,鼻翼煽动、三凹征,四

肢肌张力低下等应及时诊治。

3、呻呤:

为疾病危重之征,为新生儿求救信号,持续呻呤提示病情严重,应立即处置。

4、苍白:

常为缺血缺氧所致,但营养不良也是原因之一。

5、不吃、不哭:

为疾病早期表象,虽无特异性,但提示患儿有病,多数为感染所致。应明

确原因。

6、、口吐泡沫:

为肺部炎症的主要症状,肺部炎症,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成人以咳嗽为主,而新生儿咳嗽反射不完善,以呼吸增快,气流加速代偿,呼气时气流经气管,

将气道内分泌物吹成许多小泡从口中吐出而产生。

7、青紫:

分局部与全身,局部者多由于出生时爱压,或寒冷、外周血管收缩所致。

适当处会消失。若青紫持续,常提示缺血,如右向左分流先心、严重感染或中

枢性疾病。

8、惊厥:

属新生儿急重症,其表现多种,有别于小儿,很少有全身抽搐,常表现为

两眼凝视、震颤、眨眼,有的可出现面肌抽动,口部反复咀嚼或吸吮。有的为

呼吸不规则、暂停伴皮肤青紫,少数一侧肢体或全身抽动或四肢呈强直。引起

抽搐原因很多,包括:感染、代谢、内分泌、遗传,涉及各个系统。一旦出现

尽快明确并处理。

总之,正常与异常新生儿的识别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并非易事,应善于察

言观色,这样可减少误诊及不必要的惊慌。

新生儿早期疾病识别

新生儿早期疾病识别 新生儿脐带异常 ? 胎儿出生后,医生将脐带结扎,新生儿和母体正式“脱离关系”,成为独立的人。但是, 残留在新生儿身上的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的伤口,有丰富的血液,是病原菌生长的好地方,如果处理不当,病菌就会趁机而入,引起全身感染,导致发生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做好脐带护理工作,是护理新生儿的重要内容之一。 ? 新生宝宝每天都要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爽,免受尿便污染,并用75%的酒精棉棍擦拭脐根部。脐带脱落后,脐凹处可能会产生分泌物,或表面湿润,这是正常现象。但仍需用酒精消毒,或涂2%龙胆紫,以保证干燥。使用龙胆紫的弊端是会掩盖脐部症状,且 现有说法是龙胆紫可致癌,故不主张使用。如果脐部结痂,应去除痂皮,彻底清洁底部。? 1、小肚脐异常信号 ?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出生两周内脱落。但是,宝宝的脐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诊治。 ? 脐部流水或有脓性分泌物。脐轮皮肤红肿或去除脐窝痂后有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有 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还需用抗生素治疗,应去医院检查。若有发热、精神弱、吃奶差者,还应警惕有无败血症,需紧急处理,绝不能耽误。 ? 2、脐肉芽肿 ? 脐带脱落后,如果脐根部的创面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会在局部形成小 的肉芽组织:表面湿润,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均可以治愈。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手术切除。 ? 3、脐茸 ? 脐带脱落后,创面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像黏膜样的肿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称脐茸。脐茸与肉芽肿不同,它是肠黏膜组织,为胚胎时期卵黄管的残留物。脐茸的治疗方法与肉芽肿相同。 ? 4、脐瘘 ? 脐带脱落后,脐正中有黏膜样物,中心有孔,有肠内物流出,并带有臭味,周围皮肤发 生糜烂。此为胚胎时卵黄管与脐部相通,卵黄管未闭合残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疗。

育儿知识: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 溢乳 新生儿溢乳是常见现象。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入口处的喷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喷门返流回食道,结果奶汁就溢入口内,并从小嘴里流出来了。另外,新生儿消化道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乳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会随着宝宝生长发育慢慢好起来的,孩子也不难受,也不痛苦。溢乳后只要宝宝仍然是精神饱满,生长发育也正常,就不用担心。 预防溢乳的方法: 1、喂奶前给宝宝换好尿布,喂奶后不管有没有尿湿,都不要再换了,以免由于活动而导致溢奶。 2、喂奶后竖着抱宝宝,轻轻给宝宝拍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

3、如果奶水较冲,妈妈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房,以控制奶水流出速度,免得宝宝吃得太急。 4、要让宝宝含住乳晕,以免吸入空气。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吸没有奶水的空乳头。 5、用奶瓶喂奶,要让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打嗝 新生儿吃的急或吃进了空气,就会持续打嗝,宝宝很不舒服。抑制打嗝的办法是:用手指击弹宝宝足底,令其啼哭数声,哭声停止后,打嗝也就随之停止。如果没有停止,可重复上述方法。有些妈妈给宝宝喂温水或继续喂点奶也可抑制宝宝打嗝。 打嗝的预防方法小宝宝打嗝重在预防,父母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小儿在啼哭气郁之时不宜进食,吃奶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体位; 2、吃母乳的新生儿,如母乳很充足,进食时,应避免使乳汁流得过快;

3、人工喂养的小儿,进食时也要避免急、快、冰、烫,吸吮时要少吞慢咽; 4、新生儿在打嗝时可用玩具引逗或放些轻柔的音乐以转移其情致,减少打嗝的频率。 黄疸 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释放过多,引起皮肤、巩膜甚至手足心发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足月儿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暂性黄疸发生率为5 0%左右,早产儿暂时性黄疸发生率在80%左右,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新生儿暂时性黄疸不表现为任何异常。因此不需要治疗,可适当喂葡萄糖水。但对暂时性黄疸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要注意监测,尤其是早产儿,更要注意。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数坐月子的家庭,室内光线都比较暗,常挂有颜色的窗帘,这很容易忽视新生儿皮肤黄疸。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在自然光线下,查看孩子的皮肤颜色。 抖动 新生儿会出现下颌或肢体抖动的现象,新手妈妈常常认为这是“抽风”,新生儿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的刺激容易出现泛化反应。当新生儿听到外来的声响时,往往是全身抖动,四肢伸开成拥抱状,这就是对刺激的泛化反应。新生儿打颤多属于新生儿抖动,属一种生理现象,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抖动可分为病理性与生理性的两方面。其中生理性主要指在天气冷热变化、噪声、光线等外界的刺激下,容易造成大脑功能泛化出现抖动。病理性为出生后如有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60%~70%。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的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他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和脑损伤的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的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和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的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的能力。 应注意的几种异常的运动模式 4月龄是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运动模式: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的伸肌是否出现异常的紧张,头部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和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的伸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的髋关节的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诊断手段是观察小儿是否出现踝关节的背屈运动,否则就是需要治疗的对象。

婴儿常见生理现象

臀红 收藏目录[显示] 臀红的原因 臀红的宝宝主要是因为屁屁长时间浸泡在尿液中导致的,新生儿尿便次数多,所以臀红现象也比较普遍。 便后不用清水冲洗臀部,尿布透气性能差,会加重臀红。 臀红的危害 臀红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皮下,严重的会引起肛周脓肿,排便困难。 臀红的预防和处理 ?宝宝大便后,及时用清水冲洗臀部,使用透气性能好的尿布,不能铺塑料布,掌握孩子排便规律,及时更换尿布。 ?一旦发现臀红,每次为宝宝冲洗臀部后,用鞣酸软膏或护臀霜涂抹,这样臀部就不易被尿液浸泡。不要使用婴儿粉。 头发稀黄 收藏目录[显示] 宝宝出生的时候发黑亮浓密,可慢慢地,头发变稀黄了,爸爸妈妈便会担心宝宝是不是营养不良或是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头发稀黄的原因

和营养有关 ?和妈妈孕期营养有关 如果妈妈在孕期黑芝麻、核桃、蔬菜、水果吃的少,就会影响宝宝的发质。 ?和宝宝出生后营养有关 如果生后营养不足,头发会变得稀疏发黄,缺乏光泽,缺锌、缺钙也会使发质变差。 但是,现在的孩子,真正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发质差的很少见。 和遗传有关 发质的好坏,除了与营养有关外,还与遗传有关,也与对头发的护理有关。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发质很差的,也可能会遗传给婴儿,即使出生时头发很黑,也可能会慢慢变黄。 闹觉 收藏宝宝到了2、3个月的时候,也会给爸爸妈妈带来许多烦恼。有的宝宝白天要抱着才能睡好,只要一放到床上,睡不安稳或是大哭起来,妈妈抱一抱又睡着了。这样让妈妈会感觉很辛苦,这也是妈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培养好的习惯 宝宝出现闹觉的现象或许不是宝宝的错,而是父母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当宝宝闹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抱与不抱 不要让孩子一直哭 当孩子闹觉大哭的时候,有的父母就觉得要任由孩子哭,等孩子哭类了就不哭了。如果孩子一哭就抱起会惯坏孩子的,将来孩子很难独立。但其实这样做是不好的,宝宝在哭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没有哪个宝宝不喜欢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 如果宝宝哭得厉害,父母要想想是不是宝宝需要帮助,如果父母不能积极回应的话,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使孩子失去安全感,长大了对人缺乏信任,感到孤独,抑郁寡欢。 给宝宝自己的空间 有的父母一味地迁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哭,但有时候宝宝也需要再父母面前自然的感情流露。再小的孩子有自己是空间。 如果宝宝在睡觉中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皱一下眉头、做一个怪相,妈妈就马上去抱或去拍,这就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如果妈妈不去马上碰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就不会这样烦躁易醒了。可能孩子本来就没有醒,妈妈一碰反倒醒了。妈妈恰恰就认为没有及时把孩子抱起来或拍一拍,孩子才醒了。这就是认识上的问题。 你了解宝宝吗 当你看到以下宝宝睡眠特点,就会对宝宝的某些睡眠问题感到释然了。 1. 宝宝常常醒来,饿了,尿了,不舒服了,睡够了,要光亮了等等都会醒来。 2.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较短,小宝宝不可能一觉睡很长时间。

新生儿15种异常状况不是病

新生儿15种异常状况不是病 想无微不至照顾新生宝宝的同时,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即使是健康的宝宝,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况会让爸爸妈妈担心害怕,下面介绍15种非疾病的新生儿异常状况,让新手爸妈们更了解宝宝的生理机制。 肢体蜷曲 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蜷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状态。 注意:除非宝宝的大脑或神经发育有问题,否则只要等神经系统的控制逐渐由粗动作进展到细致动作后,这些状态都会自然矫正。 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注意: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也不用让宝宝动辄服用感冒药。 体重减轻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往往会减轻,这是因为宝宝的进食量还没有形成规律,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代谢及由皮肤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造成体重在出生后前3~4天会减轻。减轻的量可能多达出生时体重的10%,不过随着宝宝渐渐地适应,到了第8、9天这些丢失的体重就会补回来。 注意:若10天后仍未恢复的话,就应该就医另寻原因。 惊跳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会有抽动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做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均匀、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打嗝

儿科急危重症的识别.doc

儿科急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流程 儿童篇 一、危重病人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及处理流程 体温异常:患儿体温持续升高达39度以上或高热不退,或退而复升或四肢厥冷,均为异常情况。 脉搏异常:心率过快过慢。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呼吸异常: 1、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转为深快,再逐渐转为浅慢,并有短暂停顿,像潮水涨落不断反复。说明病人呼吸中枢已趋衰竭。 2、点头呼吸:病人呼吸时,头随着上下移动,并处于昏迷状态,是病人临终的信号。 3、病人连续抽吸两次,说明呼吸中枢已经衰竭。 4、病人呼吸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片刻又开始呼吸,几度反复,预示呼吸即将完全停止。 5、呼吸时只见下颌活动,预报病人濒临死亡。 6、叹息呼吸:病人在急促呼吸之中时而叹息一次,是呼吸中枢告竭的信号。 7、鼾声呼吸:病人在呼吸中,不时发出不同于正常人打鼾的阵阵粗大鼾声,是死亡的警报。 血压异常:

患儿血压升高或降低→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通知医生→按医嘱应用降压药物→评估用药效果→作好记录。2岁以上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收缩压×2/3;1岁以内收缩压70-100mmhg,舒张压50-70mmhg;1-2岁收缩压80-112mmhg,舒张压50-80mmhg 处理流程: 1、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建立静脉通道。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5、病情观察:(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6、时评估用药效果,并记录。 7、病情未改善及时转重症监护室治疗。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高危新生儿的识别与处理 一、出生后的初始检查与分类 【初始检查】 1、评估呼吸系统(婴儿必须保持安静); 2、听呼吸音、数呼吸频率:是30~60次/分?如果呼吸加快重新计数; 3、观察吸气时胸部有无吸气性内陷; 4、观察运动:是否正常且对称? 5、观察先露部:是否有肿胀或挫伤? 6、观察腹部苍白否; 7、观察有无畸形; 8、感觉语音是否正常? 9、感觉体温:如果过凉或过热,测量体温; 10、给新生儿称重,确定与胎龄的关系; 11、婴儿一般情况:外貌、性别、发质、营养、神志、反应、肌张力、活动情况、肛门、外生殖器等。 【检查重点】 1、Apgar评分:对有呼吸、循环抑制表现者立即进行复苏。 5项评分相加的满分为10分,总分8~10分为基本正常,4~7分为轻中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用吸引球或导管插入鼻孔或弹拍足底。 窒息时各项指标的消失顺序依次为:颜色、呼吸、肌张力、反射、心率。 复苏时各项指标的恢复顺序依次为:心率、反射、颜色、呼吸、肌张力。 2、判断羊水:有羊水粪染,无论程度均在婴儿呼吸之前吸净鼻、口、咽部,必要时婴儿无活力进行气管内吸引。 3、失血、休克表现:紧急复苏循环。 4、周围循环灌注情况判断:有无心律异常、苍白、青灰、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分类】 1、按胎龄分: 足月儿(full term infant):37周<出生时胎龄<42周(260天~293天); 早产儿(preterm infant):出生时胎龄≤37周(≤259天); 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出生时胎龄≥42周(≥294天)。 2、按出生体重分: 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克≤出生体重≤3999克。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新生儿为高危人群,因自身特点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病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她人群,其死亡高峰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即生后2周内,可达95%左右。 死亡原因: 新生儿窒息与并发症(33、5%),呼吸系统疾病(21、8%),感染(14、2%),严重先天畸形(11、3%),产伤(6、3%),硬肿症(5、8%),以上六类疾病与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93%。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1、哭声变化 哭就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的哭:饿、口渴、尿布湿、环境温度不适宜。突然的短促的尖声哭叫(脑性尖叫)、阵发性哭叫伴面色苍白、持续哭吵且无法安慰、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均提示病情严重。有以下可能:HIE、颅内出血、化脑、败血症等。 2、喂奶困难 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或拒奶,呛奶。有以下可能:早产儿(胎龄≤34周)、感染、颅脑疾患、消化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 3、发热或体温不升 发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5、5℃。常表示有严重感染、硬肿症等可能。 4、嗜睡或不易唤醒 意识状态正常: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 嗜睡:容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醒状态 浅昏迷:嗜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 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任何反应 5、皮肤青紫 生理性青紫,一般情况好,反应好 病理性青紫:中心性与周围性 中心性青紫原因有:心肺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周围性青紫原因有:局部受压所致、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 6、惊厥 要判断就是否为惊厥,首先应排除新生儿生理性的颤抖及非惊厥性的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与婴幼儿、年长儿表现不同,以局灶性、轻微型发作多见,而典型的强直性、阵挛性发作较少见惊厥的类型 A 轻微型 B 强直型 C 多灶性阵挛型 D 限局性阵挛型 E 全身性肌阵挛型 对惊厥记录的注意点 1)惊厥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2)能否自行缓解 3)就是否伴有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的改变等 引起惊厥的原因 窒息后引起的HIE、产伤性颅内出血、化脑、宫内感染、代谢异常、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等。 7、呼吸异常 正常呼吸时不费劲,40次/分,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均,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等现象也属正常。安静时呼吸≥60次/分或≤30次/分,有三凹征/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抽泣性呼吸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皮肤青紫,均提示呼吸异常,应及时处理。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

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

2014年产科六病区二季度陪人座谈会底稿 新生儿常见的一些生理现象 新手爸妈由于没有经验,宝宝诞生后总要忙得手慌脚乱,宝宝稍有异常就很紧张。其实有些宝宝的“异常”是特殊的生理现象,父母可不必太过担心,比如黄疸、体重下降、马牙、乳腺肿大、假月经、红斑和粟粒疹等。 当宝宝一有些异常时,家长们总是非常焦虑,但宝宝的这些异常中,有些却不属于病理状态,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您了解过吗?那么,宝宝有哪些常见的特殊生理现象呢? 发热及体温不升 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决定了新生儿既怕冷也怕热。因为,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血管丰富,汗膘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所以,新生儿的保暖功能和出汗散热功能都很差,体温不稳定。尤其是早产儿、小胎龄儿、窒息儿及所有高危新生儿。如果保暖不够,新生儿会表现为嘴周围及四肢发青、不吃奶及体温不升,测体温常在35℃以下,甚至出现硬肿症、代谢失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相反,如果过分捂,新生儿由于散热功能差,容易发热,甚至高热抽风。因此,对新生儿既要注意保暖,又不能过分捂。 脱水热和生理性体重下降 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后突然发热,甚至体温高达38℃~39℃,持续数小时至1~2天。 发热期间,小儿一般状况良好,个别情况下,热度高,持续时间长,且有烦躁、口渴、不安、尿少等症状,则要输液或给镇静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没有感染,不要用抗生素。要打开包被,洗温水澡,喂些白开水,就会自然退热。这种现象叫做“新生儿脱水热”。新生儿期不能使用退热药,更不能越发热越捂,否则会致小儿高热惊厥。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粘膜和眼球的巩膜发黄。最初限于面部,4~5天黄疸程度达高峰,可达躯干四肢近端,7—10天开始减轻并逐渐消退。在黄疸出现的同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佳,吃奶香,且大便呈黄色,这种现象叫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对新生儿健康无损害,无需特殊治疗。如发现黄疸出现得过早、发

警惕新生儿的异常表现!

警惕新生儿的异常表现! 新生儿的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全身免疫功能差,极易患病,精心护理是预防新生儿疾病、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首都安太妇产医院专家提醒父母们,宝宝出现以下问题需要注意了: 1. 下巴抖动:新生儿出现下巴不自主的抖动,不伴其它症状,属正常生理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警示: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免由于小儿受冷而出现下巴抖动。 2.呼吸不规律:新生儿的呼吸不但浅表,而且也无规律,有快慢不均现象。这主要是新生儿肋间肌软弱、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所以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胸式呼吸软弱且浅,新生儿每次呼气与吸气量均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所以呼吸较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这属生理现象。警示:若有面色发紫及其它症状出现,应及时就诊。 3. 体重减轻: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往往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生后不能立即进食或进食量少,再加上每天排出大小便,呼吸和皮肤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使体内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10天内即可恢复。警示:如10天后仍未恢复,应寻找原因。 4. 肢体卷曲:胎儿在宫内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曲起的姿势。出生后仍暂时保持着原有的胎儿体形,大约到满月后消失。双足内翻三个月后就会正常,所以小儿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四肢呈屈曲状态,这些表现都属正常现象,它与胎儿生前在子宫内的位置有关。 5. 打喷嚏: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症状。新生儿鼻腔内血运丰富、鼻腔狭小、鼻脸短,有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绒毛、尘埃等均可刺激鼻粘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妈妈不必担心,注意保暖就是了,且莫动辄服感冒yao。 6. 女婴阴道出血:女婴于生后一周左右阴道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或粘液属正常现象。这是由于胎儿在体内受母体雌激素水平作用,出生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使子宫及阴道上皮组织脱落,医学上称为“假月经”,属正常生理现象。 7. 溢奶:新生儿的胃是“横躺”的。食道与胃连接处的贲门以及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另外,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也尚未完善,关闭不严,容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尤其是喂奶后立即换尿布,哭闹或多动时更会发生溢奶现象。有时用奶瓶喂乳汁或水时,由于其奶瓶的乳头没有被完全充满,致使小儿吸入空气,造成胃体膨胀而引起溢奶。警示:溢奶不同于吐奶,吐奶量较多,像喷出来一样,是一种病态,应去看医生,溢奶是生理现象,注意喂奶技巧,喂后轻轻抱起小儿,头部靠在母亲肩上,用手拍其背部2-3分钟,待听到打嗝声再放到床上。喂奶后勿换尿布,不要让小儿哭闹,取右侧位可使溢奶减少。 8. 乳房增大:母亲怀孕后,体内孕激素、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直到分娩前达到高峰。这些激素能促进母体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受到影响。因此有的新生儿会出现乳房增大。出生后来自母体的激素消失,增大的乳房也就渐渐消失了。因此父母切忌紧张,更不应挤乳头,以免发生感染。 9. 马牙:新生儿齿龈边缘或在上腭中线附近常会有乳白色的颗粒,乍看起来像长出牙,俗称“板牙”或“马牙”,这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一般经两周左右可自行吸收或脱落,不必治疗。更不能用针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损伤粘膜,引起感染。容易养育的婴儿,则母亲会安心地去接触婴儿,而婴儿也能安定健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容

高危儿早期筛查主要内 容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定义:在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称为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60%~70%。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健服务。 引起新生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高危因素 妊娠期 围生期 生后一月 自然界三态分布规律 世间万物,包括物、人、事,皆有三种基本状态,即“三态分布规律”。两个极端之间总存在中间状态。 好坏 健康疾病 心理健康心理疾病 高危儿的三分态 高危儿属于健康群体范畴,脑损伤是疾病。在这两者之间存在过渡人群,他们在发育上有些障碍,如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但尚不符合脑损伤(如智力低下或脑性瘫痪)诊断标准,经过早期医学干预,大部分预后良好,这些小儿处于健康和脑损伤的中间状态,我们将其称之为“发育临界儿”。 高危儿早期筛查 家庭监测 脑神经筛查 应注意的异常运动模式 2月内较难发现异常的运动模式,因此应注意观察: ①有无追视和凝视; ②有无瞬目反射; ③有否吸吮食指或拇指的动作; ④手接触物品时有无抓握; ⑤有无在俯卧位正中线上头瞬间抬起的能力。 应注意的几种异常的运动模式 4月龄是小儿运动发育的重要时期,较容易发现运动发育迟滞和异常运动模式:①将婴儿从仰卧位向坐位拉起时,臀部的伸肌是否出现异常的紧张,头部是否后垂; ②俯卧位上头不能持续抬离桌面90°; ③坐位上头是否前后摇摆,不能保持中间位; ④扶持立位上,下肢不能负荷部分体重; 注意:4月龄尖足支持现象,同时躯干和下肢出现明显左右对称型的伸展状态;出现由于将体重负荷于下肢而导致的髋关节的内旋、内收现象。这些都是发育过程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常见得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一)“xQ螳螂嘴” 在口腔上腭中线与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得小颗粒,就是由上皮 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白然消退。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得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二)乳腺肿大及泌乳 部分男女新生儿于生后4-7天出现乳腺肿大,如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勿挤压,以免感染。就是由于来白母体雌性激素中断所致。 (三)阴道出血及分泌物(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周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也就是由于来白母体得雌激素中断所致。 口腔xx指导 根据儿童得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睡觉得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 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2-16个月时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吃甜食得频率,预防齿禺病得发生;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得固体食物;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培养规律性得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与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牙齿萌出后,家长应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

小儿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小儿危重症早期识别 小儿疾病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尤其各种急重症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及时有效地救治危重患儿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关键,而早期识别小儿可能存在或发展的危重征象是及时救治的前提。下面就告知各位家长如何做到小儿常见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一、危重症患儿与一般患儿的识别 1、一般危险症状:不能喝水或吃奶;频繁呕吐;嗜睡或精神差;有过惊厥或正在惊厥 2、一般体征: ㈠体温:应注意体温升降的方式、发热的程度、发热的类型及发热伴随症状,休克或极度衰弱患儿体温常有下降,体温过高41℃以上或过低35℃以下,都提示病情严重。 (1)是否过高或过低 (2)四肢是否温暖 (3)体温维持情况 ㈡皮肤: (1)是否红润或苍白、青紫、发花 (2)是否有出血点、有无瘀斑、黄疸、水肿或皮疹等 (3)是否有压疮 ㈢意识状态: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获得的疾病皆能引起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兴奋、恐惧、不安、焦虑、抑郁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根据其程度分:清醒、嗜睡、意识模糊、瞻望、昏睡、浅昏迷、深昏迷。 二、各系统症状判断: 1、呼吸系统: (1)呼吸频率、节律是否规则 (2)呼吸是否费力、有无吸气时凹陷,鼻扇、有无呻吟、点头状呼吸等,呼吸音是否有罗音 (3)痰量、颜色、性质 2、心血管系统: (1)心率及心律 (2)心音,是否有杂音 (3)血压、脉压差 (4)四肢循环情况(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 3、神经、运动系统: (1)前囟是否饱满或凹陷 (2)瞳孔反应 (3)四肢肌张力高或低 (4)对刺激的反应,是否剧烈头痛 (5)哭声是否尖直或微弱 (6)是否有抽搐(全身或局部) 4、胃肠道: (1)是否有腹胀或肠形 (2)是否排便,担保是否带脓血,是否有异味 (3)是否有胃肠减压,减压液量、颜色、性质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护理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一、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也要注意通风。 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二、睡眠习惯和睡姿 1、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2、白天不要让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3、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4、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干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5、婴儿哭闹时,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

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6、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三、哄睡技巧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四、新生儿的体温: 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五、新生儿大小便: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应排墨绿色的胎便,3-4天排完,若24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应检查有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一)“马牙”和“螳螂嘴” 在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二)乳腺肿大及泌乳 部分男女新生儿于生后4-7天出现乳腺肿大,如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勿挤压,以免感染。是由于来自母体雌性激素中断所致。 (三)阴道出血及分泌物(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周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也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2-16个月时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吃甜食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牙齿萌出后,家长应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次。当多

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家长应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当儿童学会含漱后,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 耳及听力保健知识指导 (1)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家长应主动告知医生,如果必须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

新生儿26种生理现象

新生儿26个生理现象 先锋头 胎儿经过产道娩出时因头部受压引起头颅软组织内血液循环受阻而致的变形。因为胎头大于产道,在产道扩张过程中胎头受软组织的压迫,静脉回流受阻,水分外渗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即先锋头或称产瘤。初产妇由于产道较紧,故第一胎头位娩出的新生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先锋头。头顶较长带橄榄形,指压有凹陷痕,水肿可随侧睡方向而改变。一般生后2~3天就被吸收,个别要6~7天才消退,用不到治疗。 胎脂 妊娠5个月左右的胎儿皮脂腺能分泌脂性物质——胎脂,以保护皮肤免受羊水浸软。一般在早产的体表最多,足月儿次之,过期产儿最少。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当皱褶处的胎脂酸时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故对液下、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乳白色粘稠胎脂要用消毒纱布蘸油或撒粉揩去,部分胎脂能被皮肤吸收。 胎记 这是皮肤深层有色素细胞积聚所致。多数位于骶尾部呈不规则形的浅青色,压之不褪色,边缘清晰。一般在学龄期前即自行消退毋须处理。胎粪 胎儿在母体羊膜囊中有吞咽羊水动作。由消化道内的羊水内容物包括角化上皮细胞、胎毛、胎脂等,和羊腺分泌物、胆汁等混合成墨绿色

的胎粪,此粪便质粘稠、无臭味,一般在出生后1~3天排空,个别可长达1周以上。随着吃奶逐渐增加和胎粪的排空,大便的颜色即由墨绿色转为棕,然后再逐步转为黄色。 拥抱反射 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医生检查时用于托住新生儿后头部稍向上抬高后、突然落下头部,新生儿双手张开、上肢外展及前臂出屈曲伴哭叫。胎龄28周时双上肢伸直外展有哭叫,37周时有前臂屈曲。生后6个月前该反射应消失。 过敏红斑 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小时侯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约一周左右自愈,毋需特殊治疗。 粟粒疹 这也是较常见的皮肤疹象。粟粒疹最多见于新生儿的鼻尖,其他像面部和躯干上偶尔也会看到,但往往比鼻尖上的大。粟粒疹主要是皮脂腺分泌不畅,形成黄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假使是小脓疱,周围有红晕)。毋需治疗,以后会自然消失。 "马牙"和彭氏珠 我国民间所称的"马牙"或称"板牙"是新生儿牙龈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所致的上皮珠,它呈浅黄白色的丘状隆起,大小如芝麻。人们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