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建议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建议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建议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建议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建议

溧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一.各题难度系数:

说明:上述数据为抽样统计的数据,仅供参考!

二.具体题目分析:

第4题: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关于面对称的两点间的距离;

【试题评价】中档题,是两个知识点的融合,特别是对于将来选文科的学生来说有点难;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审题错误将题目看成了写对称点坐标;

错误原因2:没有用坐标公式仅仅看了一下点A到平面xOy的距离没有乘以2,导致错误;

错误原因3:对空间直角坐标系内关于坐标平面和坐标轴的对称问题没有懂(其实可以类比初中平面上的对称问题解决).

第8题:有图,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试题评价】高档题,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对于图形的归纳比较少见(这里是一个分形的图形);其二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学生还没有更深入的接触到(本题比较恰当的位置是第12-13题)。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对图形表述的恐惧,看到分形图形(愈来愈复杂),首先在心里上有很多同学就败了; 错误原因2:对数值的归纳能力不是很强,看到前两个就得到了,没有检验第三个,殊不知错的; 错误原因3:对通项公式的表述错误,比较标准的表示是()n a f n (关于n 的等式),有同学只写了一个表达式而已,导致扣分.

第9题: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选正确的命题)

【试题评价】中档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基本定理熟悉程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审题不清,没有看到题目的条件“不同直线”和“不重合的三个平面”; 错误原因2:对定理不熟悉,导致没有判断的标准,胡乱了事;

错误原因3:解题方法不当,对于这种判断位置关系的问题,要使用好所在空间与手边的实物,寻找实例进行说明,不能“空对空”.

第13题:棱长为1或2的非正四面体的体积可能值;(只要填一个) 【试题评价】高档题,本题是一个较为开放的题(是一个陈题了),自己构造自己求解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位置比较恰当.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学生对构造一个四面体(只给出棱长),学生很难想出来,导致没法下手;

错误原因2.对常规的几何体的熟练程度还不够,本题很明显可以构造出一个正三棱锥,正三棱锥的体积是常见的问题,学生不能转化;

错误原因3.学生分类能力不强,本题的多种情况其实是一种分类,比如我们对棱长为1的边的条数进行分类:0、1、2、3、4、5、6,判断对应的是不是能构成,若能构成是不是满足条件就可以了;

第14题:本质是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试题评价】中高档题,本题考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考有关函数对称性的数值问题;但更为简单的是利用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但此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初中和高中对没有明确的学习过); 错误原因1:字母较多,眼花缭乱,学生比较怕;

错误原因2:对题目的本质不能认识清楚,总是想求出四个值,这个基本是不可能的;

第15题:不等式,函数定义域与集合关系;

【试题评价】简单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数函数定义域,集合的表示和已知集合的关系求解参数范围.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对A集合的求解中遗忘等号导致错误,对B集合的求解中错误的加了等号导致错误;

错误原因2.集合的表示方法遗忘,导致不会正确的用集合语言来表示导致扣分;

错误原因3.不等式求解中没有按正确求解程序,比如A中两根之外了,B中不等式方向反了;

错误原因4.集合关系求参数中端点值的考虑不充分;(有的没有解题过程)

【教学建议】

进一步规范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解体步骤;

第16题:

【试题评价】简单题,主要考查直线垂直关系、求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运算不过关,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后化为一般式方程过程中,因计算造成的错误不在少数;错误原因2:求圆方程时不能选用恰当的方法,用设标准方程的方法但又把点坐标带入求解,导致方程组解不出来或解错;

错误原因3:解题过程学生对规范的要求较低,不设出圆的方程、不交代相关量关系、直接来处方程(组)甚至直接写出结果导致失分.

【教学建议】

1.加强基本的运算训练,减少运算失分;

2.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解题的规范要求,这种规范要在平时加强要求后在考试中才能有好的表现;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特别要加强对基本题的题型特征和对应方法的总结和分析.

第17题:

【试题评价】中档题,主要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与证明.(题目中边长为4是多余条件)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学生对推理模式的推理过程不规范,擅自改变;

错误原因2.第一问中,有些同学通过平行四边形证明线面平行,另有通过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舍近求远,浪费时间;

错误原因3.第二小问中,推理模式中条件交代不清,甚至跳步骤;

错误原因4.平面几何中的证明方法不恰当或不完整,导致失分.

【教学建议】

1.立体几何初步教学一定要从新授课时强调推理模式的规范性,最好选用课本上的推出符号;2.立足平行、垂直的相关判断与证明,对探索性问题、折叠问题作必要的引申.

第18题:

【试题评价】中档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不能根据条件灵活选用正余弦定理优化解题;

错误原因2.三角化简不过关,解题不够规范,推理不严密;

错误原因3.特殊角三角函数值不能对应;

【教学建议】

1.重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规范教学:书写过程的正确性、规范性与严密性.

第19题:

【试题评价】中档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对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不明确,特别是对从“第二项起”的重视程度不够;

错误原因2.错位相减法的运算过程错误较多;

【教学建议】

1.增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中的一些特殊的字眼;

2.加强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第20题:

【试题评价】高档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数学模型,换元法,函数单调性和函数最值.

【错误原因】

错误原因1.不会选择合理的途径建立三角形面积的函数模型;

错误原因2.不会根据条件确定k的取值范围;

错误原因3.建立函数模型后,找不到求函数最大值的方法;

错误原因4.误用基本不等式(题目要求求最大值,学生求的是最小值);

错误原因5.直接给出函数单调性的结论,没有证明.【教学建议】

知识的不断巩固,不时滚动,相关联知识的复习.

试论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近三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陈夏明 近三年的数学试卷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遵照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从题型设置、考察知识的范围和运算量,书写量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好多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是课本题的变形和创新.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数学试题“来源于课本”的命题原则,同时,也注重了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综合,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试题的原则。 200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与往年对比,总体保持平稳,个别做了修改,修改后更加适合中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从大纲来看,高考主干知识八大块:1.函数;2.数列;3.平面向量;4.不等式(解与证);5.解析几何;6.立体几何;7.概率与统计。仍为考查的重点,其中函数是最核心的主干知识. 考试要求有变化: 今年数学大纲总体保持平稳,并在平稳过渡中求试题创新,试题难度更加适合中学教学实际和现代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加大文理卷的差异,力求文理学生成绩平衡,文科试题“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应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相同”。 试题难度没有太大变化,但思维量进一步加大,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不回避重点知识的考查。函数、数列、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

识仍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稳定性,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命题. 针对高考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 1.注重专题训练,找准薄弱环节 2.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重视高考模拟试题的训练 4.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5.重视易错问题和常用结论的归纳总结 6.心理状态的调整与优化 (1)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我建以审题与解题的关系要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解题要规范,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所以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这非常重要,在平时训练时要严格训练. (3)快与准的关系: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 (4)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特别不要“小题大做”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未心能拿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而且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 因此,我建议答题应遵循: 三先三后: 1.先易后难 2.先高(分)后低(分) 3.先同后异。

汇总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教学案例 我所带的是高二(2)班,她是个庞大的班级,有56名学生。 在第一周上课的几天里,我渐渐的发现一名“怪”学生——张勇明。这名学生坐在教室正中间第二排的位置上。这样的位置是老师能看到的最佳位置,就在老师眼皮底下。上课时,其他这种位置的同学慑于被老师盯上,一般都规规矩矩的坐着,认认真真的听课,而这位同学却不然,他好象一点也不怕被我盯上。 上课时,先是看着黑板听一会儿,然后就弯下腰半趴在课桌上什么也不看,懒懒的样子,不知道在干什么。下课后我走到他跟前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他笑着摇摇头说没有。 课后(2)班主任周老师告诉我,其实那个学生的数学基础挺扎实的,只是有些懒不能长久坚持下去,应该多注意多关照一下。 在以后的上课中,我在提问其他同学问题的时候,也有意无意的去提问他。课后,走到他跟前问他有没有不清楚的问题。 渐渐的在以后的课堂上,这位同学半趴在课桌上的次数少了,当讲到关键处时,我也能看到他在集中精力听。而且我还发现他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提前预习书本内容,提前做课后练习及习题。有一次我讲四种命题的关系,下课后我走到张勇明跟前,看到他已经把下一节充分必要条件的练习题做过啦,而且准确无误。 中段考试成绩出来了,张勇明的数学考了75分(满分150分),全班第一名。其中有一道数学大题难度较大,我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过,可是只有张勇明一个学生作对,其他做对的同学寥寥无几。 由此,我体会到:由于(2)班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而高中阶段新内容新知识的接受又需要以前所学内容做铺垫,而以前的知识又没真正掌握,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以致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多数同学听的蒙蒙胧胧似懂非懂。 针对这种现象,我要求同学做到:(1)把以前的数学课本从家里找到带到教室来,放在课桌上有意识的经常翻一翻。这样有些没记住的公式或不熟悉的公理定理就能记住了。(2)同学们作课堂笔记的时候,对于涉及到的旧知识内容如果不了解,那么也要做笔记。这样易于查漏补缺,新旧内容一起巩固并掌握。(3)当天事情当天做。每天上完新课后,若有不懂的问题争取当天解决,或者问我或者问同学。(4)经常复习巩固。 高二(班)路玉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数学)

出题人:孔鑫辉 审核人:罗娟梅 曾巧志 满分:150分 2009-07-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经过圆:C 22(1)(2)4x y ++-=的圆心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为 ( ) A 、30x y -+= B 、30x y --= C 、10x y +-= D 、30x y ++= 2、半径为1cm ,中心角为150o 的弧长为( ) A 、cm 32 B 、cm 32π C 、cm 65 D 、cm 6 5π 3、已知△ABC 中,12tan 5A =- ,则cos A =( ) A 、1213 B 、 513 C 、513- D 、 1213 - 4、两个圆0222:221=-+++y x y x C 与0124:222=+--+y x y x C 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切 B 、内切 C 、相交 D 、外离 5、函数1)4(cos 22--=π x y 是 (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2 π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6、已知向量()2,1a =,10a b ?=,||52a b +=,则||b =( ) A 、5 B 、10 C 、5 D 、 25 7、已知21tan = α,52)tan(=-αβ,那么)2tan(αβ-的值为( ) A 、43- B 、121- C 、 89- D 、 9 7 8、已知圆1C :2(1)x ++2(1)y -=1,圆2C 与圆1C 关于直线10x y --=对称,则圆2C 的方程为( ) A 、2(2)x ++2(2)y -=1 B 、2(2)x -+2 (2)y +=1 C 、2(2)x ++2(2)y +=1 D 、2(2)x -+2(2)y -=1 9、已知函数()3cos (0)f x x x ωωω=+>,()y f x =的图像与直线2y =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f x 的单调递增区 间是( )A 、5[,],1212 k k k Z ππππ-+∈ B 、511[,],1212k k k Z ππππ++∈C 、[,],36k k k Z ππππ-+∈ D 、2[,],63 k k k Z ππππ++∈10、设向量a ,b 满足:||3a =,||4b =,0a b ?=,以a ,b , a b -的模为边长构成三角形,则它的边与半径为1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 )A 、3 B 、4 C 、5 D 、6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 一 数 学 一、选择题( 5*12=60分) 1. 若U={1,2,3,4},M={1,2}, N={2,3}, 则C U (M ∪N)= ( ) (A){1,2,3} (B) {4} (C) {1,3,4} (D) {2} 2、下列根式中,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正确的是 ( ) A .12 ()(0)x x =-> B 13 (0)y y =< C .34 0)x x -=> D .130)x x -=≠ 3.函数( )2log 1y x =+ ( ) (A )()0,2 (B )[]0,2 (C )()1,2- (D )(]1,2- 4、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各面上的对角线与正方体的对角线AC1垂直的条数是 ( ) A、4条 B、6条 C、10条 D、12条 5.一个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斜二侧直观图是等腰直角 三角形'' ' A B O ,若'' 1O B =,那么原?ABO 的面积是( A .1 2 B .2 C D . 6、若A(-2,3),B(3,-2),C( 2 1 ,m)三点共线,则m的值为( ) A、 21 B、2 1 - C、-2 D、2 7、以A(1,3)和B(-5,1)为端点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是 ( ) A、3x-y+8=0 B、3x+y+4=0 C、2x-y-6=0 D、3x+y+8=0 8、方程02 2 =++-+m y x y x 表示一个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m B 、m < 2 C 、 m < 21 D 、2 1 ≤m 9、圆1622=+y x 上的点到直线03=--y x 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

高一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王文兰 一、试卷分析 1.试题范围: 试题内容覆盖了必修三第一、二、三章的全部内容,和必修四的1.1至1.4的内容。做到试题内容、内容比例、题型比例符合标准的要求;不出超纲题、偏题、怪题。以确保内容有效度。 2.试题的难易程度符合1:2:7的比例,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将优秀的学生区分出来。具体说,试题的平均分控制在75~85分之间。 3.题量和试卷分量适当。试题量控制在22题(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6道)。试题份量以优秀水平的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从容地完成试题作答为宜。试题的排列顺序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使学生尽可能发挥水平。 二、学生答卷分析 从学生答卷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晰。 2、学生做题时粗心大意,马虎大意。审题不严,对错看不清。不按要求答题,轻易落笔。 3、答题语言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欠佳. 4、平时练习不够。 三、后半学期的具体措施 针对考试中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强化所学重点知识的识记。抓差生,端正态度,提高兴趣,加强督查。一方面,着力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加强督促,使学生更主动的去识记。 2、重视随堂的练习,夯实基础

在课堂中、以及课后,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练习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典型性。 3、注重章节测试 每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5、精选习题,规范答题 6、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高中数学案例: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

智慧火花的碰撞 —— 对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为最终目的,而是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的得失与感受,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业务水平。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回答,作出正确、合理的赞赏评价语等,这些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候语言不当,有时候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是练习层次不够,没有梯度性,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应该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往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教与学活动过程中的互动,能激起更多的智慧火花,学生的一些想法与思路,超越教师有限的考虑范围之内,而却是这种想法与思路,又是最容易让他们自己理解的! 在最近的一次习题课中就发生了这样的碰撞: 案例: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90a =,则121217n n a a a a a a -++???+=++???+,类比上述结论,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81b =,则可得等式 。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应该这个等式是什么? (学生陷入思考之中,没一会儿功夫,就有学生跃跃欲试了,当然大部分学生还在紧张地思考与运算着,稍等片刻,请学生站起来说说他们的结果) 生1:应该是121215n n b b b b b b -++???+=++???+ 生2:不对,应该是121215n n b b b b b b -???=???g g g g g g (这时,大部分学生对生2的答案表示支持,对生1的支持率也是有的。) 教师:好,现在我们来比较刚才的两个答案,分析一下,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呢? 首先我们看一看,刚才两位同学提出的两个等式,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右边的最后一项都是一样的,那大家是怎么想到右边的最后一项的下标是15n -呢? 生3:(激动地站了起来)老师,在已知的式子中找规律呀! 教师:(进一步追问)什么规律呀? 生3:已知9a ,后面就加到17n a -,可以发现17291=?-,所以由已知8,b 最后一项就 是15n b -,因为15271=?- 教师:很好,大家都理解了吗? (学生都点头示意)

山东省青岛市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09年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向量(4,2)a =,则下列选项中与a 共线的一个向量为 A .(1,2) B .(1,4) C .24(,)33- D .21(,)33 2.在等差数列{}n a 中,131315120,a a a a +++=则8a 的值为 A .60 B .30 C .20 D .15 3.已知直线1l :02=--y ax 和直线2l :01)2(=+-+y x a 互相垂直,则实数a 的值 为 A .1- B .0 C .1 D .2 4.函数4 (1)1 y x x x =+ >-的最小值为 A .2 B .3 C .4 D .5 5.已知直线l 过点2)-和(0,1),则直线l 的倾斜角大小为 A .150 B .120 C .60 D . 30 6.圆1C :012 2 =-+y x 和圆2C :04242 2 =-+-+y x y x 的位置关系是

高一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期中试卷分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一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王文兰 一、试卷分析 1.试题范围: 试题内容覆盖了必修三第一、二、三章的全部内容,和必修四的1.1至1.4的内容。做到试题内容、内容比例、题型比例符合标准的要求;不出超纲题、偏题、怪题。以确保内容有效度。 2.试题的难易程度符合1:2:7的比例,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将优秀的学生区分出来。具体说,试题的平均分控制在75~85分之间。 3.题量和试卷分量适当。试题量控制在22题(选择题12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6道)。试题份量以优秀水平的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从容地完成试题作答为宜。试题的排列顺序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使学生尽可能发挥水平。 二、学生答卷分析 从学生答卷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基本概念不是很清晰。 2、学生做题时粗心大意,马虎大意。审题不严,对错看不清。不按要求答题,轻易落笔。 3、答题语言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欠佳. 4、平时练习不够。 三、后半学期的具体措施

针对考试中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强化所学重点知识的识记。抓差生,端正态度,提高兴趣,加强督查。一方面,着力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加强督促,使学生更主动的去识记。 2、重视随堂的练习,夯实基础 在课堂中、以及课后,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练习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典型性。 3、注重章节测试 每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5、精选习题,规范答题 6、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数学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数学) 150分满分:审核人:罗娟梅曾巧志出题人:孔鑫辉 2009-07-07 50分)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一、选择题(本题共10224?2)?(x?1)?(y:C的直线方程为()的圆心且斜率为1、经过圆10?3?1?0x?yx3?0?y?3?0x?y?x?y? D、B、、、CA o、半径为1cm,中心角为150)的弧长为(2??5225cmcmcmcm、、B、A、D C 663312??tanA?cosA△中,3、已知,则)ABC(5512512?? D、 B、C、A、 1313131322220?y?1?4x?2:Cx?y?2x?2y?2?0C:x?y4、两个圆)与的位置关系是(21、外离D C、相交A、外切B、内切 ?21?cos(x?)y?2)是5、函数(4??的偶函数BA、最小正周期为、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 ??、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C、最小正周期为D的奇函数 22??10??ba|b|?25?a|?b|2,1a?()6、已知向量,则,, 551025、CA、、DB、 12????????tan)tan()?tan(2的值为(,那么,7、已知)259731???D、B、C、A、981245.u.c.o.m w.w.w..s.22CCCC1)y?(x?1)(0?y?1x?的方程为(=1,圆8、已知圆与圆:关于直线)+ 对称,则圆221122222)(y?2)?x(?2)(y?2)(x=1 A、+ + B、=1 22222)(y?2)(x?2)((x?2)y?=1 =1 C、D、++?)xf(2y?的单调递增区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的图像与直线、已知函数则9,???0)(?xcos?(fx)?3sinx)y?f(x )(间是????1155 、B A、????Z],?,kk[k??Z],kk[???,k12121212????2 D、C、 ????Z[k??,k],k[??,kZ?],k?k3636baa?b?0?baba4b|?3a||?|1的圆的公,,,,10、设向量满足:,,以的模为边长构成三角形,则它的边与半径为w.w.w.k.s.5 ) ( 共点个数最多为 5364 D 、、、A B C 、

2017-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的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推荐)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数学备课组逯丽萍这次数学考试范围是必修一,特点是:符号多,概念多,内容多。而且比较抽象,与初中的数学明显不一样,很多学生比较不适应。从考试成绩可以看出总体上还是偏难。绝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由于进度比较紧张,考前没有很充足的时间来讲评练习,再加上对学生的估计不是很准确,学生很多没有去复习,诸多因素导致这次数学成绩比较不理想。 在试卷中主要问题是学生对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础不扎实,审题不认真,解题不规范,选择题,填空题易做但也易错,解答题 17、1)答题不规范3),个别同学粗心,题目抄错;4)运算能力不过关 解决方法:1)注意规范解题,多参考课本例题; 2)学会好的解题方法并学以致用 3)勤练基本功 19.属典型题型,有固定的解题模式 问题1)对此类题型掌握混乱,思路不清晰 2)分类标准不明确 3)语言表达不简练明了 4)结果没明确标出,数学语言应用不当 解决办法:1)上课注意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2)课后注意反思整理,真正学会 3)加强练习达到举一反三 4)经常复习,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18题1).部分学生不明确证明题是要有严谨的步骤, 2).学生在用作差法证明过程中化简不彻底,没有都化为因式形式,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指出各个因式的正负,学生基本功还待加强。 3).在求最值的时候只是简单的代入端点求出端点值,并没有严格说明其在区间上具有两个单调性。说明学生数学表达能力还要不断的完善。思维不严密。 4).部分学生出现极其简单的计算错误!计算能力还要提高。

解决办法: 1).引领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表达方式书写过程,注重数学步骤的严谨。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学生应试能力和心态还需要不断的锤炼。 22.题1)经验不足,不能直达问题本质 2)基本概念理解不是很透彻,应用起来也不是得心应手 3)细节容易遗漏,思路不够严密 解决方法:(1)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学会问题的划归和转化,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3)加强基本运算能力和细心严谨的态度。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主要为,1)上课听懂了但不能学以致用,有的甚至听不懂。 2)对待学习没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做题想当然,思维不严密。 3)缺少解题后的反思与整理,对一些典型问题不能得心应手 4)有些同学不注意复习,只是写了总结但并不去看。 5)计算能力薄弱,有待提高 6)解答题的过程书写不规范 应对策略: 1)上课讲课至少一道大题要注意书写规范起到示范作用 2)指导学生写总结和题型整理,督促学生勤练基本功。 3)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反思,对本课、本单元或本章节涉及到的知识,有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达到要求没有,这些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5)重视“ 三基” ,要落在实处,要通过解题,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时补

高一数学单调性教学案例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2012级数学专业15-16-1学期中学学科教学案例分析 年级:_ __ 2012级 学号:___2012012823____ 姓名:_ ___ 王宇 日期: 2015年10月30日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案例分析 一.内容介绍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函数的单调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A版》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函数单调性的实质是对函数运动趋势的研究,它既是函数的基本特征之一,又为后面基本初等函数的研究提供了一般方法,为研究不等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是从观察具体图像入手,定量分析数值关系,最终抽象出形式化定义的基本研究方法入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的思想方法,反映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思维方式,这对培养学生以图识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学生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了较为粗略的认识,即主要根据观察图像得出结论。本节课中函数增减性的定义,是运用数学符号将自然语言的描述提升到形式化的定义,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在引入定义时,要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来进行,以增强直观性,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对于 定义,要注意对区间上所取两点x 1,x 2 的“任意性”的理解,多给学生操作和思考的 时间和空间。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含义,了解增函数、减函数以及单调区间等概念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定义证明和验证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和步骤,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图形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三 .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形成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形式化定义。 2 .教学难点 在形成增(减)函数概念的过程中,从图像升降的直观认识过渡到函数增减的数学符号语言表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 调性。 四 .教学基本流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右图是某地PM2.5浓度变化图,观 察函数图像,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 像的升降变化,说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认识 引入新课,让学生对函数单调性产生感 性认识,为引出单调性的定义打好基础,有利于定义的自然生成,也揭示了单调性最

【典型题】高一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典型题】高一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 A .5 B .7 C .9 D .11 2.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 A . 203 B . 72 C . 165 D . 158 3.已知扇形的周长是12,面积是8,则扇形的中心角的弧度数是( ) A .1 B .4 C .1或4 D .2或4 4.若,则( ) A . B . C . D . 5.在ABC ?中,2AB =2AC =,E 是边BC 的中点.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且满足222OA OB OC ==u u u v u u u v v ,则·AE AO u u u v u u u v 的值为( ) A . 1 2 B .1 C . 22 D . 32 6.已知{}n a 的前n 项和2 41n S n n =-+,则1210a a a +++=L ( ) A .68 B .67 C .61 D .60 7.在ABC V 中,已知,2,60a x b B ===o ,如果ABC V 有两组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432? ?? , B .432??? ?, C .432???? , D .43? ?? 8.已知01a b <<<,则下列不等式不成立...的是 A .1 1()()2 2 a b > B .ln ln a b > C . 11a b > D . 11ln ln a b >

9.设函数()sin()cos()f x x x ω?ω?=+-+0,||2πω??? >< ?? ?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 x f x -=()(),则( ) A .()f x 在0,2π? ? ?? ? 上单调递增 B .()f x 在,22ππ?? - ???上单调递减 C .()f x 在0, 2π?? ?? ? 上单调递减 D .()f x 在,22ππ?? - ??? 上单调递增 10.已知二项式12(*)n x n N x ? ?-∈ ?? ?的展开式中第2项与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之比是2︰ 5,则3x 的系数为( ) A .14 B .14- C .240 D .240- 11.将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 2+y 2+2x -4y =0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 ) A .-3或7 B .-2或8 C .0或10 D .1或11 12.如图,在△ABC 中, 13AN NC =u u u v u u u v ,P 是BN 上的一点,若29 AP m AB AC ??→??→??→ =+,则实数m 的值为( ) A . B . C . 1 9 D . 二、填空题 13.某工厂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产量分别为200,400,300,100件,为检验产品的质量,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以上所有的产品中抽取60件进行检验,则应从丙种型号的产品中抽取________ 件. 14.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DD 、DC 上靠近点D 的三等分点,则异面直线EF 与11A C 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

最新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 计算sin105°=() A. ?√ 6?√24 B. √ 6?√24 C. ?√ 6+√24 D. √6+√2 4 【答案】D 【解析】解:sin105°=sin(90°+15°)=cos15°=cos(45°?30°)=(cos45°cos30°+sin45°sin30°)= √6+√2 4 .故选:D .利用105°=90°+15°,15°=45°?30°化简三角函数使之成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然后求之.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基础题. 2. 已知扇形面积为3π 8,半径是1,则扇形的圆心角是() A. 3π 16B. 3π8 C. 3π4 D. 3π2 【答案】C 【解析】解:因为扇形面积为3π 8,半径是1,所以扇形的弧长为: 3π 4 ,所以扇形的圆心角为:3π 4.故选:C .直接利用扇形面积公式,求出扇形的弧长,然后求出扇形的圆心角.本题是基础题,考查扇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圆心角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常考题型. 3. 函数y =sin(2x +φ)(0≤φ≤π)是R 上的偶函数,则φ的值是() A. 0B. π 4C. π 2D. π 【答案】C

【解析】解:函数y=sin(2x+φ)是R上的偶函数,就是x=0时函数取得最值,所以f(0)=±1即sinφ=±1所以φ=kπ+1 2 π(k∈ Z),当且仅当取k=0时,得φ=1 2 π,符合0≤φ≤π故选:C.根据函数y=sin(2x+φ)的图象特征,若它是偶函数,只需要x=0时,函数能取得最值.本题考查了正弦型函数的奇偶性,正弦函数的最值,是基础题. 4.把?19π 4 表示成2kπ+θ(k∈Z)的形式,且使θ∈(0,2π),则θ的值为() A. 3π 4B. 5π 4 C. π 4 D. 7π 4 【答案】B 【解析】解:∵?19π 4=?24π+5π 4 =?6π+5π 4 ,∴θ的值为5π 4 .故选: B.由?19π 4=?24π+5π 4 =?6π+5π 4 得答案.本题考查终边相同角的 概念,是基础题. 5.已知正方形ABCD,E是DC的中点,且AB????? =a?,AD?????? =b,??? 则 BE ????? =() A. b? +1 2a?B. b? ?1 2 a?C. a?+1 2 b? D. a??1 2 b? 【答案】B 【解析】解:BE????? =BC????? +CE????? =b? +CD????? 2=b? +?a? 2 =b? ?1 2 a?,故选: B.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E????? =BC????? +CE????? =b? +CD????? 2=b? +?a? 2 , 从而得到选项.本题考查两个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以及相等的向量,属于基础题. 6.若A(3,?6),B(?5,2),C(6,y)三点共线,则y=() A. 13 B. ?13 C. 9 D. ?9

高三数学文科试卷分析

高三数学文科试卷分析 庄德春 一、试题分析: 这次试卷题的难易设计从试卷卷面可以看出,各个题的难易普遍比较平和,本次试卷,能以大纲为本,以教材为基准,基本覆盖了平时所学的知识点,试卷不仅有基础题,也有一定的灵活性的题目,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试卷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1题到6题,运算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考查,7到12题,且难度也不大,在出题方面应该是一份很成功的试卷。对高三后期复习起到指导作用。 二、考试情况: 选择题 第1题,学生对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掌握不好。 第2题,对命题的否定形式掌握挺好,但是本质掌握不透彻。 第4题,对于函数零点的判断依据记不住。 第5题,三角函数图像平移问题,X的系数忘了提出来。 第9题,对于相性规划,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的掌握。 第11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够,导数运算理解能力差。 第12题,这个题得分率很低,反应出学生对周期函数的理解力还待有很大提高。 填空题 第14题,这个题失分,反映出学生对最基本的不等式理解不

够。 第16题,学生对于解三角形,以及二倍角公式掌握不熟练,正,余弦定理掌握不牢。 解答题 第17题,第一问是直接套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公式,第二问是用裂相相消法求和,理解力差,计算差。总体得分还可以。 第18题,考查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学生得分率不高,答题情况一般,主要是公式不熟练。 第19到第20题,几乎没怎么得分,一个是能力不行,再就是没有时间做。 三、存在问题: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一些易得分的题也出现失分现象,对所学知识不能熟练运用,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灵活,造成容易的失分难的攻不下的两难状况。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差。 四、改进意见: 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一些学生的复习方法不对,加强教会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可以把相似的和有关联的一些题总结在一起,也可以把知识点相同或做题方法相同的题总结在一块,这样便于复习,也省时,还有效果。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培养,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识别数学符号、阅读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高一数学案例分析反思.doc

高一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高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案例分析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 一) 第一,对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是前提。《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 经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其创 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 式”教学,由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识和能力并重。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和主动思考,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能够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从而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二,对教师作用和学生地位的变化进行反思是关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 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 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而这种合作交流的平台就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师 还应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走入学生之中, 组织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包括认真观察、注意倾听、认真交流等,根据获取的信息,教师应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

掌握情况。如,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 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有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多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 第三,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是切入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发展学生逻辑 思维能力,而《课程标准》则提出了“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 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新式的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观的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 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四,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是核心。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注入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很少有师生互动的环节,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等等的试验。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工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 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一般而言,每节数学课都要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计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已知A={第一象限角},B={锐角},C={小于90°的角},那么A 、B 、C 关系是( ) A .B=A ∩C B .B ∪C=C C .A C D .A=B=C 2.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为P(4,-3),则sin α=( ) A . 4 5 B . 35 C .-45 D .-35 3.已知平面向量a →=(1,2),b →=(1,-1)则向量13a →-4 3b → =( ) A .(-2,-1) B .(-2,1) C .(-1,0) D .(-1,2) 4.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 ) A .(0,0)a =r ,(2,3)b =r B .(1,0)a =-r ,(2,0)b =-r C .(3,6)a =r ,(2,3)b =r D .(1,2)a =-r ,(2,4)b =-r 5.化简 1-sin 2160° 的结果是( ) A .cos 160° B . ±|cos 160°| C .±cos 160° D .﹣cos 160° 6.下列各式中,值为 1 2 的是( ) A .sin 15°cos 15° B .cos 2 π 12 -sin 2 π12 C .tan 22.5° 1-tan 222.5° D .12+12cos π 6 7.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a →+3b → |=( ) A. 3 B. 10 C.4 D.13 8.如图所示,该曲线对应的函数是( )

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的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7.设()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2 2,则()1f 等于 ( ) A .-3 B .-1 C .1 D .3

(完整版)高中数学试卷分析

青海湟川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整体结构及难度分布合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包括基本运算)和数学基本思想,对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 的一些通性通法。试题力求创新。有一些新题,这些题目,虽然素材大都源于教材,但并不 是对教材的原题照搬,而是通过提炼、综合、改编新创为另一个全新的题目出现,使考生感到似曾相似但又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考才能解答。 二、答卷分析 通过本次阅卷的探讨和本人对试卷的分析,学生在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 1、客观题本次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着重加强对分析分问题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知识综合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客观题得分较低,导致总分低。 2. 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 基础知识不扎实,以选择题第4题为例.第4题是一道考察诱导公式的问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再一个诱导公式。但是出错率还是较高。再以17题为例,17题是一道考察集合的子集的基础题,但考生在试卷中暴露的问题是:对子集概念,尤其是对空集这个特殊的集合的理解和应用很不到位,忘记考虑空集这一集合,导致出错率很高。 3. 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书写不规范,计算能力欠佳 审题不到位在的第21题表现的较为明显。这是一道函数模型应用,由于审题不到位致 使函数模型搞错、在(Ⅰ)问中学生出现结果重复与遗漏的现象严重导致后面全错,还有不会应用数学语言,表达五花八门。在考生的试卷中,因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等原因导致 的书写不规范问题很多。而且由于计算量较大,很多学生答不完题,导致心慌意乱,失去信 心。 4. 心态不好,应变能力较弱. 考试本身的巨大压力,考生信心不足,造成考生情绪紧张,缺乏冷静,不能灵活应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培养.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新课程高考的考查重点,所以,后期的复课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训练,打好基础."基础知识"一定要在"准确"上下功夫, "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在"熟练"上下功夫.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的原则.训练时要舍得在基础题上花时间.对于基础题,要求学生勤动笔,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眼会心不会、心会手不会.平时训练中,淡化解题 技巧.要学生掌握通性、通法,一定要加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注重思维能力 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观念,素养和能力,要配合新课改,采取适 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就是平时教学中以课本和 考纲、考试说明为本,以新课程高考题为资料,弄清高考要考什么,要教给学生什么.以及 怎样才能教好的问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自己教学中要有反思,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