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表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申报评审表

学科门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2005年12月印制

填表须知

1、学科门类请按照《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通知》的要求填写。

2、成果类型分为:著作类、论文类和研究咨询报告三类。

3、所属二级、三级学科: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2年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准确填写。

4、最高获奖记录:写明奖励单位、奖励名称、奖励等级和颁奖时间,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5、成果社会反映:写明是否被译成他种文字、再版或多次印刷;是否有刊物(全文)转载;是否有其它的相关评价等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6、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成果引用应写明应用书名或刊期、次数;应用成果被采纳应写明采纳单位和被采纳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7、申报单位:教育部直属院校以学校为单位;其他部委所属院校以所属部委的主管司局为单位;省属院校以省为单位。

8、本表一式8份,用A4纸打印。

注:本表可加页。

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9-2010学年度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理解中,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为了在新的年中能更上一层楼,现将2009-2010学年成绩分析如下: 一、教学工作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 我校2009-2010学年度中考和小学毕业班考试成绩居全县中下游水平,从“两率一分”来看,我校优秀学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科问题日益突出,从全县各校对照情况来看:我校初中部的理科是弱科,政治、英语,小学部的语文、科学、品德学科的整体水平急待提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工作上进心不强 一些同志工作实绩平平,主观不努力,却一味的找客观,只怨学生基础差,家长不配合,教学条件不好,生活福利不高等,未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姿态和标准去要求自己,不去想方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来搞教学。 (2)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不多。 部分教师不读书、不看报,不注重积累和总结,不想请教老教师,对教学不甚了解,几年讲的是总是一个话题,教学思想僵化,上课采用一字教学法,文科是“背”,理科是“做”,没有学法指导,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典型的活人教死书。 (3)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4)班级管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浓厚 3、今后工作打算: 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一)规范教师个人备课行为 1、教师必须在每学期开学两天内制定完成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系统、重点、难点;②具体的教学目的要求;③课时分配和教学进度; 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重大的教学活动安排等基本内容。 2、每位教师所授的所有科目都必须提供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包括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反思。 3、教师的备课进度应比实际授课进度提前1—2节。 4、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杜绝教师不备课上课或抄袭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二)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结项审核要点 一、一般项目结项形式审核要点 1.报送的论文、著作类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标注“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字样(含题名、项目号); 2.结项成果的复印件须按要求复印齐全; 3.所有项目研究成果须在项目研究期间内完成; 4.项目结项《审批书》及其他材料中要求加盖单位公章的,须经学校社科管理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 二、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通用免鉴定条件:著作已正式出版;或获得省部级及其以上成果奖励;或提出的理论观点、对策建议等被省部级及其以上党政领导机关采纳(以正式文件为准);或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不宜公开,且质量已得到有关部门认可。 鉴定结项的项目须有3位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同行专家出具的《专家鉴定意见表》,其中至少2位专家不得是项目承担单位人员。《专家鉴定意见表》须专家本人签字,同时盖专家所在单位(院系、科研处或者学校)的红章。 1.成果形式为著作的项目:重点项目著作(负责人为第一作者)必须正式出版,规划、青年、自筹项目书稿若完成须鉴定结项。 2.成果形式为论文的项目:重点项目发表论文2(含)篇以上,其中

负责人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北大核心期刊至少发表论文1篇的须鉴定结项(若为CSSCI来源期刊的免鉴定);规划、青年、自筹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CN论文1(含)篇以上的须鉴定结项(若为北大核心期刊及以上的免鉴定)。 3.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项目,要求研究报告不少于1万字,检测查重率符合要求(低于30%,二次查重须附权威部门出具的查重结果且盖红章),且有实际应用部门采纳证明。采纳证明单位包括高等学校(非本校,不含院系和校行政部门)、地厅级以上行政部门或大中型企业。以研究报告结项的重点项目须有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CN论文1篇。 三、一般项目上报材料形式要求 1. 科研管理部门提交《结项汇总统计表》1份。 2.《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项审批书》2份; 3. 结项附件材料“合订本”及证明材料原件各一套,“合订本”装订顺序为:申请评审书,论文、著作、成果奖励复印件或研究报告打印稿及采纳证明,专家鉴定意见表(免鉴定不需),重大事项变更申请表(无变更不需)。 备注:二次查重须附权威部门出具的查重结果且盖红章指的是教育部授权的查新工作站,河南省内目前知道的授权的查新工作站有: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云南高校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任务,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吉林省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 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机构、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职责,为政府提供专业客观、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计划自2015年开始启动,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首批计划遴选10个左右高校智库进行支持。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吉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省属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支撑党委政府决策的咨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咨政服务平台。

社科人文类课题

关于申报2011年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1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院部: 山东省社科规划办于2011年 10月10日至10月17日受理2011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报,现将我校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我校申报限额为12项,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推荐。学校集中受理时间为10月8日,请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个人材料不受理。材料报送至四方校区图书科技楼1503室或黄岛校区1号办公楼370室。 二、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情况统计表电子版、审查合格的《活页》和《申请书》(各一式7份)、自筹经费研究项目经费来源证明书。项目申报情况统计表内容依次为:项目类别(重点、一般、青年和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学科分类(一级学科)、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主管单位、成果形式、完成时间、申请经费、联系电话等。山东商业服务业发展研究、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及莒国历史与莒文化研究专项分别单独提交申报情况统计表电子版。 三、按省社科规划办文件要求,承担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中央各部委、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尚未完成的,不能作为负责人申报新的项目。 四、未尽事宜,详见附件。 附件:1、关于做好2011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2011年度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申报推荐指标分配表 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 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设计论证》活页 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自筹经费)研究项目经费来源证明 科技处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关于申报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的通知 各位老师: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已经开始(详见附件)。因为学校要先进行材料的网上审核,再经过教育厅报到教育部,所以学校要做预留时间,请各位老师9月27日前完成网上提交,各学院在9月28日上午将纸质材料送至四方科技楼1510。 联系人:岳丽宏,电话:85071133,86876959。 附件1:关于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2: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的通知 科技处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关于申报2012年度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 2012年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已经开始申报,请准备申报的老师认真阅读申报指南,严格按照申报指南进行申请。 一、申报范围: 1.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3.关键技术攻关计划项目 二、申报方式 1.本次申报采取网上申请的方式,已注册申请人请使用原帐户和密码登录,未注册申请人须登录市科技局网站(https://www.sodocs.net/doc/199795497.html,)或青岛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网站

北京邮电大学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2003年度 教育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各个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支撑点,无论是现代工业还是农业以及服务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和高科技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国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校是以通信、信息专业为优势和特色的理工科院校,在当今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更应担负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通信、信息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历史重任。我校一直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校广大师生经受了2003年夏天“非典”的严峻考验,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教学改革、教学评估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积极开展专业建设 2003年我校设置的本科专业有28个。近几年我校本科专业外延发展很快,适应了扩招的需要,同时专业结构得到优化,“多科性”明显加强。我校根据教育部2001年5号文《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文件精神,在专业建设中提出了如下思路: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各专业的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室等教学基本建设,充实办学条件,切实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加入WTO和科技发展新形势需要,改造提升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类传统专业;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专业;发展和扶持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业;强化电子信息类优势专业,突出专业特色,把我校优势和特色专业建成一流专业;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探索“理工融合”教育模式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推动专业布局调整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结构。因此,经过对社会需求的广泛调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我校在2003年申报了4个新专业: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工程、会计学、物流工程。 专业建设需要学校的政策支持,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要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采取措施建设好学科专业学术队伍;二是要在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按照“校院两级管理、院为基础”的原则,学院今后要制订专业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学校每年应在经费预算中把当年学校新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确保新建专业的质量及其健康发展。专业建设还要强调学科基础,要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办专业。 同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我校于2003年修订了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基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我校总体定位与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校院级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估,在总结我校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及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了《北京邮电大学2003年修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学校组织对原有本科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全面修订。2003培养计划的修订,在1999年制订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强调了修订培养计划要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文件精神,坚持“质量至上”,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体现专业建设改革趋势;贯彻“理工融合”、“文理渗透”的教育理念,体现北京邮电大学“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发展个性,讲究综合,提高素质”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主要课程要安排课程设计或大型作业,加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了各专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兼顾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003年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后,各专业培养计划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2003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总体设计合理,培养计划中课内课程的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分比例为6:3:1;理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为7.5:2.5;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为7:3,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2学分,课外培养16学分,课内、课外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以汉语拼音为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哈尔滨师范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 财贸研究(安徽财经大学) 长白学刊(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北亚论坛(吉林大学) 东疆学刊(延边大学)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华东政法大学)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广东商学院学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国际商务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湖南商学院学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华东经济管理(安徽行政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经济管理与研究(首都经贸大学) 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 理论探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旅游科学(上海师范大学)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高校智库建设心得体会

高校智库建设心得体会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两大战略举措,为高校智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和繁荣局面。广大高校智库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决策能力,必须依托高校学科和人才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核心优势,在研究方向、人才体系、智库产品、机制创新、协作平台等方面找准着力点,真正激发智库活力和创造力。 高校智库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关键在于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优势。高校智库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立足于凝练研究方向、强化专业领域,紧紧围绕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需要,以专业研究和特色优势带动精准服务决策需求,切忌贪大求全,追求表面功夫,变成“花架子”机构。 以国家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单位中的高校智库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流学科优势,聚焦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核心研究领域,带动全校层面咨政研究的资源集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秉承历史发展,聚焦新结构经济学、宏观经济研究、对外经贸关系等重要议题,成为经济领域的高水平综合研究智库;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立足中国国情,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类学科优势,主攻国情与国策研究,具备了深入的核心专业影响;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聚焦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问题研究,在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话语研究方

面产生了世界影响;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在国际法领域有近四十年的积淀,围绕国际法治与中国主权安全、国际经济新秩序、全球治理等方面深耕细作;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将学科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在港澳治理和粤港澳合作发展等领域打造出鲜明专业优势。 国家高端智库的发展经验表明,高校学科基础是高校智库的天然优势,也是中国智库的一大特点,只有将这种天然优势转化为智库的专业研究优势,才能真正体现“新型”要求,办出“特色”风格,不仅保持专业发展,还能反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人才体系既是高校智库区别于其他类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智库保持长久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基础。高校学科建设有学科带头人,智库建设也应有首席专家。首席专家的作用一方面是把握研究方向、管控成果质量、保障供需匹配,是智库产出体系的第一负责人;另一方面,作为人才体系的灵魂人物,带动团队研究和任务协作,也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不少高校智库在人才体系建设上都取得了积极的经验。比如,以平台化建设为特点的高校智库整合学校的人才资源,通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长聘与短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平台优势,使各类型专家在智库平台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空间;很多专业化的高校智库由首席专家牵头,完善高级研究

(完整word)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说明 一、定位与适用对象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简称《指南》),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人员关于学术规范的共同约定,同时也是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的指导性用书。 《指南》适用于在我国高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教师与学生。 二、目的和任务 《指南》的目的是为学术创新、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提供基本规范的指引。 《指南》的任务是介绍、说明和解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基本伦理、纪律和法律约束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 三、编写思路 《指南》以引导与劝诫为原则,注重操作与实践,在尊重学科差异的基础上,阐释学术研究规范的共同性问题。 就学术伦理而言,《指南》依据学术界已有的共识,着重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者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和应具备的基本职业操守,促使研究者提高修养、加强自律。 就纪律和法律约束而言,《指南》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着重阐释其中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并针对现实情况预先说明违法和违规行为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与不良影响,引起学者的戒惧心,增强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就技术规范而言,《指南》依据学术界的共识和惯例,着重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基本技术标准和规则。 四、框架结构 《指南》正文共八节,第一节说明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阐述学术伦理,第三节至第七节以学术研究的环节为纲,介绍和解释相关的学术规范,第八节着重介绍了学术资源获得与权益自我保护的知识。正文之后附有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

1 基本概念 1.1人文社会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术研究指在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指引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求知,以获得新的知识、理论以及对新知识、新理论应用的行为。更概括地说,它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也就是学术共同体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它来源于实践,指导人类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它的成果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学科是以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以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及其所沉淀的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领域。社会科学是以外在于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的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由于“人”与“社会”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尽管在理论上可以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区别开来,而在实际中,不可能对它们做出本质上的分别。所谓的社会现象,主要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而脱离社会的人是没有的,人文学科必然具有社会性,因而在实际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讨论。 人文学科,例如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社会科学,例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有其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这些学科不仅要寻求普遍的、共同的规律,也要研究偶然性和特殊性,有些学科还要特别关注个性;它 们既是事实科学又是价值科学,是客观和主观、真理和价值、事实和规律相汇通、相统一的科学。 1.2学术共同体 学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通常以学科与领域来划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学科领域会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从而延伸出新学科。 学术共同体是有共同价值追求和利益取向的学术研究群体,是一个以民主的、合作的方式探索真理、自我纠错的群体,也是以诚信为基础、以自律与他律为保障的科学活动群体。 学术共同体包含不同学科的学者群体。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作者,通常被称为某一或某些学科的学者、专家或专业人员。 1.3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是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自觉遵守。 学术规范是为了防范学术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失误与偏差,为学术研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环境,保障和推动学术研究持续、文明、健康的发展,增强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保障学术共同体的和谐。 1.4学术伦理 学术伦理是指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 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1.5学风 学风是学术风气的简称,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学风不正指以下现象:学术研究中片面追求数量和速度、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作风和理论脱离实际的作风;在学术批评中互相吹捧或互相攻汗的庸俗作风。这些风气不仅表现为个体行为,而且整体性地存在于某些单位、领域和时段,成为社会不正之风的一部分。端正学风、开展学风建设是学术共同体的重要任务。 1.6学术失范 学术失范指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如:数据核实不足、文献引用出处注释不全等,其动机与情节较学术不端行为为轻。 1.7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行为也称不正当的研究行为,指学术共同体成员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例如;(l)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4)伪造注释;(5)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违反正当程序或者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8)对学术批评者进行压制、打击或者报复等。 1.8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是一种极端的学术不端行为,指学术权力的行使者滥用学术权力的行为。例如;利用学术权力不正当获取名利,不正当地获取学术资源、侵占或剥夺他人的学术资源,对学术批评者进行压制、打击或者报复。 2 学术伦理 2.1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基本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源于人类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实证的传统。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不懈地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科学精神体现为严谨填密的方法。每一个论断都必须经过严密的

职业技术学校2019年度学校教育质量报告

昆明医药职业技术学校 2019年度学校教育质量报告 嵩明县教育体育局: 2019年,我校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嵩明县教育体育局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及《云南省教育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文件的有关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嵩明发展、服务社会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我校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一个“学有所得、学有所能、学有所用、学有所依”的职业教育环境。现将我校2019年度教育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1、学校概况 昆明医药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昆明市教育局批准,云南省教育局厅备案具有开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院校升学辅导及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提升为一体的中职院校。学校占地面积约60亩,资产总值为159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903万元。 学校以“责任、合作、质量、服务、感恩”为校园核心价值,;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团结、务实、创新、包容”为校风,以“求真、务实、互助、共赢”为学风。坚持以“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办学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学生情况

2019学年招生人数为0人,2019年春季在校生人数为377人,2019年秋季在校生人数为280人,2019年毕业生人数为0人,生源主要来自红河、临沧、昭通等市县,也有部分省外学生,学生巩固率为:87.4%。 3、教师队伍 依据办学发展需要,学校加强新教师引进与兼职教师聘请,不断充实完善教师队伍。注重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新教师公开课、老教师展示课、外请优秀教师到校授课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我校教师从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专兼比例协调,职称、学历、职业资格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①规模与构成 学校现有教职工65人,教师总数 55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专业教师30人,特聘(外聘)教师 15人,生师比为4:1。 ②专任教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 人,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其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7%。 4、设施设备 学校学年新增教学设备:电子钢琴、婴儿模型设施等。 其他设备:显微镜、手术器械、婴儿称、心肺复苏模拟人等。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开设有生化实验室、制药实验室、药物陈列室、解剖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室。并且逐年增加设备。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智库是依托于高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从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学科研究的非营利性组织与机构。在国家加强思想库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因其独特的人才、信息、学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应成为思想库建设重要渠道。基于此,本文从高校智库的发展历程出发,结合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社会现状,总结了我国思想库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而为高校如何开展智库建设提供相关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智库;人才优势;智库联盟;路径选择 Abstract Universities think tank is relying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diplomatic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universities or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the university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bject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building think tank. Based on thi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niversity think tank, combining social status Intelligence Service of Local Universities, thought summed up the general inventory of the problems and then provide the path to choose how Colleges and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llege think tank; personnel; Intelligence Alliance; path selection 引言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2)(最新整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2029期末试题 及答案(试卷号:207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2)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 ) A.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B.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C.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D.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 A. 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4.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中,其主流至今仍是( ) A.存在主义哲学B.现象学C.分析哲学D.解释学5.世界哲学的三大发源地是( ) A.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巴比伦B.古巴比伦、中国和古希腊C.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D.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希腊6.中国当代文艺研究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正以( )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A.客体论B.价值论C.方法论D.主体论7.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首创的,对整个心理学带来了很大冲击。 A.冯特B.弗洛伊德C.格式塔D.华生8.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 A.新闻传播学B.人类学C.历史学D.社会学9.创立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民主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 A.夸美纽斯B.培根C.昆体良D.赫尔巴特10.( )是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 办法(2006年修订)》的通知 教社科[200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各重点研究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我部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2001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2006年修订稿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 教育部 二○○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2006年修订) 目录 一、总则 二、管理体制 三、人员管理 四、项目管理 五、人才培养 六、成果管理 七、学术交流 八、经费管理 九、科研设施与图书资料、网络建设 十、档案管理 十一、报告制度 十二、检查评估 十三、附则 一、总则 为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科学管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是科研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聚集和培养优

秀学术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研究的新型科研组织,在产出创新成果,形成学术交流开放平台,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高校要在巩固前期成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高、注重内涵发展,加大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力度,使重点研究基地成为“211”、“985”工程平台建设的核心和支撑,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建设标准: (一)科学研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产出创新性的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建立知识创新机制,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二)人才培养: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为社会各界提供以知识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其成为全国相同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通过参与制订全国性研究发展规划,举办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建立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和专业化的信息网络等措施,协调本研究领域的全国性学术活动,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成为本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全国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提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编制参考提纲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包括校名、办学性质、校园面积、资产、图书总量、专业设置等情况。 1.2 学生情况。包括招生规模(招生数量)、在校生规模(总人数)、毕业生规模(毕业人数与毕业率)、学生结构、巩固率、培训规模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3教师队伍。包括教师总人数、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比例、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名师工作室的建立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4设施设备。包括实习实训的设备种类、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生均纸质图书、设备使用率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状况(团员、党员的人数)、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就业率、技能大赛获奖等。 2.2在校体验。包括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等。 2.3资助情况。包括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校外基金与爱心人士资助等。 2.4就业质量。包括学生的总体就业率、分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数据,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2.5职业发展。包括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淘汰专业数与新增专业数等。 3.2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教材选用、校企合作与工学 2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4〕1号)精神,进一步提升云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服务政府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推动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省教育厅决定启动实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云南的战略需求,聚焦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高层次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增强云南高校在国家或区域发展中的贡献度。 二、建设目标和定位 新型智库依托高校各方面高层次人才集中、各学科协同创新思想集聚及对国情和世界理解视域广阔等丰厚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发挥各类研究院(所)、中心和基地的功能作用,以人才建设为中心,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智库在战略研究上彰显“云南意识”,在社会引领上凸现“云南情怀”,在政策建言上形成“云

南方案”。高校新型智库是对人文社科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相辅相成。到2020年,结合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善总体布局,提升人文社科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建成30个左右的高校新型智库,通过持续不断的建设,实现以下目标: (一)建成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云南风格的高校新型智库,使之成为改革发展决策的建言者、社会舆论和民意的引导者,成为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思想库和创新源。 (二)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平台国际化进程,打造云南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三)建立健全支撑党委政府决策的咨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之成为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咨政服务平台。 (四)建成高端应用型人才集聚的高地。通过建立以服务国家或区域发展为导向、以实质贡献为标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优秀人才参与决策咨询的能力和活力,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集聚,打造高校一流人才集聚的高地。 三、申报和遴选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提纲》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提 纲》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编制参考提纲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包括校名、办学性质、校园面积、资产、图书总量、专业设置等情况。 1.2学生情况。包括招生规模(招生数量)、在校生规模(总人数)、毕业生规模(毕业人数与毕业率)、学生结构、巩固率、培训规模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3教师队伍。包括教师总人数、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兼职教师比例、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名师工作室的建立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4设施设备。包括实习实训的设备种类、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生均纸质图书、设备使用率等数据,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1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状况(团员、党员的人数)、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就业率、技能大赛获奖等。

2.2在校体验。包括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等。 2.3资助情况。包括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校外基金与爱心人士资助等。 2.4就业质量。包括学生的总体就业率、分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等数据,升入高等教育比例及与上一年度相比的变化情况。 2.5职业发展。包括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淘汰专业数与新增专业数等。 3.2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各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教材选用、校企合作与工学2结合、国际合作等情况。 3.3教师培养培训。包括教师培养培训情况(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培训的次数及效果)。 3.4规范管理情况。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信息化管理水平、学生自主管理等。

XXX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XXX 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2018) 1.3教师队伍 XXX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校现有教职工264人,其中专任教师1 有112人,生师比2为11.06:1。 1.师资队伍总体结构 学校专业教师数占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4.46%,远高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占比4达到57.14%,高于标准。本学年教师总体结构变化情况见表1-3。 表1-3 师资队伍总体结构 2.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专任教师112人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以上的教师4人,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3.57%;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104人,占92.86%;专科学历的教师有4人,占3.57%。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见图1-2。 图1-2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图 1 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包括正式签约聘用的非在编的全职教师。 2 生师比:是指某学年内每位专任教师平均所教的学生数。生师比=在校生总数/专任教师总数。 3 双师型教师:指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能力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 4 “双师型”教师比例:指学校“双师型”(具备教师资格和行业能力资格)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 3.57% 92.86% 3.57%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3.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41人,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6.61%;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46人,占41.07%;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23人,占20.54%;未定职级2人,占1.79%。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合理,见图1-3。 图1-3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单位:人) 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学校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年龄结构见表1-4。 表1-4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