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标准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标准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标准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标准

****公司标准

QB/****

水处理剂超滤膜酸性清洗液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滤膜酸性清洗剂产品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藏和安全要求。

2 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贮存图示标志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和制品的制备

GB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澄清透明液体。

3.2 超滤膜膜清洗剂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项目

指标

溶解度

完全溶于水68℉/20℃

比重

1.04-1.12

凝固点

32℉(0℃)

pH <

2.0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制剂在没有注明其他规定时,均按照GB601、GB603的规定制备。

4.1 溶解度的测定

4.1.1 方法提要

溶解度是药品的一种物理性质,指供试品(液体或固体)一定量,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在25℃±2℃时,按现行版中国药典凡例溶解度试验法测定,溶质完全溶解,即称为该供试品的溶解度。

4.1.2试剂和材料

4.2.2.1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药品。

4.2.2.2 蒸馏水。

4.1.3 仪器和设备

4.1.3.1 天平感量10mg或0.1g。

4.1.3. 2 刻度吸管或量筒规格1ml、10ml或100ml。

4.1.3.3秒表。

4.1.4步骤分析

4.1.4.1 准确量取液体供试品10mL(准确度为±2%),加入90mL蒸馏水。

4.1.4.2 在25℃±2℃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30分钟观察溶解情况,如看不见溶质颗粒或液滴时,即认为已完全溶解。

4.2 比重的测定

4.2.1方法提要

4.2.2仪器和设备

4.2.2.1 比重瓶:25ml或50ml(带温度计塞)

4.2.2.2 电热恒温水浴锅

4.2.2.3 吸管:25ml

4.2.2.4 烧杯、试剂瓶、电吹风等

4.2.3 试剂和材料

4.2.3.1乙醇、乙醚

4.2.3.2无二氧化碳之蒸馏水

4.2.3.3滤纸等

4.2.4测定步骤

4.2.4.1 洗瓶:用洗涤液、自来水、蒸馏水彻底洗干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并把瓶内外吹干。

4.2.4.2 称瓶重:安好瓶子塞和瓶帽,称量空瓶重,为G1(瓶重应减去瓶内空气重量,1cm3的干燥空气重量在标况下为0.001293g≈0.0013g)。

4.2.4.3 称量附温比重瓶和水的总重: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沿瓶口内壁注入比重瓶,插入带温度计瓶塞(加塞后瓶内不得有气泡存在)。将比重瓶置于20℃恒温水浴中,待瓶内水温达到20±0.2℃时并稳定20~30min。取出比重瓶,同时读取温度t2,用滤纸吸去溢出侧管的水,立即盖上所附瓶帽,揩干瓶外部,称量得附温比重瓶和水之共重为G3。

4.2.4.4 称量附温比重定瓶和试样的总重:吸取澄清试样,按测定瓶和水重法注入瓶内。加塞,用滤纸醮乙醚揩净外部,置于20℃恒温水浴中,约30min后取出,同时记录温度t1,揩净排水管溢出的试样和瓶外部,盖上瓶帽,称量得附温比重瓶和样品之共重G2 。

4.2.4.5 计算:W1-(W0 -W空气)

Dt2t1= ---------

W2 -(W0- W空气)

式中:W0 -- 为比重瓶加空气重,g;

W空气-- 25mL为0.0325g(50mL为0.065g);

W1 -- 为油加瓶重,g;

W2 -- 为水加瓶重,g。

D420= [Dt2t1 + 0.00064×(t1 - 20)]Dt2

式中:t1 -- 试样温度,℃;

t2 -- 水温度,℃;

Dt2t1--试样温度t1、水温度t2时测定的比重;

0.00064--油脂在10-30℃之间每差1℃时的膨胀系数(平均值)。

双试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2%,求其平均数,即为测定结果。

4.3 凝固点测定

4.3.1方法提要

固体溶剂与溶液成平衡时的温度称为溶液的凝固点。通常测凝固点的方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溶液逐渐冷却成过冷溶液,然后使溶液凝固。当固体生成时放出的凝固热使固体温度回升。当达到热平衡时,温度不再变化。凝固点测定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进行凝固点的测定。

4.3.2试剂和材料

4.3.2.1 超滤膜膜酸性清洗剂

4.3.3仪器和设备

4.3.3.1凝固点测定仪

4.3.4分析步骤

4.3.4.1 插上电源插头

4.3.4.2 打开电源开关,凝固点测定仪开始工作。显示屏显示初始状态:D:定时时间的设置,单位:S △T:温差显示值(相对于采零时的温度差)T:实时温度显示值

4.3.4.3 打开窗口开关,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放入冰槽传感器差插孔中,并在冰槽中加入碎冰和自来水(体积不宜超过"样品初测观察"点),调节冰水浴温度为0~2℃(冰水浴槽的冰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不停搅拌,搅拌速度一致,同时不断添加碎冰,使冰水浴的温度保持基本不变),当冰水浴温度恒定时,按"采零"键(整个实验过程中都不需要按此键),△T值等于0,为防止实验过程中按"采零"键,可以通过"锁定"键锁定。样品凝固点测定:

1、准确移取25ml样品放入干净烘干的凝固点测定管中,将温度传感器探头插入橡胶塞中,然后将橡胶塞塞入凝固点测定管中(温度传感器探头不宜插入太深,以探头离测定管底部5mm为佳,深度可通过传感器上的橡皮套调节位置)。

2、粗测:将凝固点测定管插入冰槽左端,搅拌测定管中搅拌器,观察"△T"显示值,直至"△T"显示值趋于稳定。取出凝固点测定管,擦干管外冰水,插入空气套管中,连同空气套管插入冰水浴中,观察"△T",发现温度继续下降,继而回升,当温度回升到一定值时趋于稳定,此温度即为样品粗测凝固点。

3、精确测定:取出凝固点测定管,用手捂住试管,使试管中固体完全融化,再将测定管直接插入左侧冰水浴中,不断搅拌使样品冷却,当温度降至高于样品凝固点粗测温度0.2℃时,迅速取出测定管,擦干放入右侧空气套管中,停止搅拌。注意观察"△T"温差测定值,会发现温度继续下降,降至近似凝固点时并不停止,而是继续下降,当"△T"温差测定值显示低于粗测凝固点0.2℃时,加速测定管中搅拌,"△T"测定值继续下降然后才回升,当升至一定温度时"△T"趋于稳定。此温度为样品凝固点。平行测定三次,取平均值。溶液凝固点测定:取出测定管,使管中样品融解,加入事先用压片机压好的重0.2~0.3g的萘片,待萘片完全溶解后,按上述方法测定溶液的凝固点,即先粗测后精测。注意:精测时当"△T"温差测定值显示低于粗测凝固点0.2℃时,加速搅拌,"△T"测定值继续下降然后才回升,当升至最高温度后,由于有固体不断析出,溶液浓度增大,温度会继续下降。同样平行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4.4pH测定

4.4.1方法提要

酸度计简称pH计,由电极和电计两部分组成。使用中若能够合理维护电极、按要求配制标准缓冲液和正确操作电计,可大大减小pH示值误差,从而提高化学实验、医学检验数据准确性。

4.4.2试剂和材料

4.4.2.1超滤膜膜酸性清洗剂

4.4.3仪器和设备

4.4.3.1pH酸度计

4.4.4分析步骤

4.4.4.1开机

(1)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

(2)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接通后,预热30分钟。

4.4.4.2标定

仪器使用前,先要标定。一般来说,仪器在连续使用时,每天要标定一次。

(1)在测量电极插座处拔下短路插头;

(2)在测量电极插座处插上复合电极;

(3)把"选择"旋钮调到pH挡;

(4)调节"温度"旋钮,使旋钮红线对准溶液温度值;

(5)把"斜率"调节旋钮顺时针旋到底(即调到100%位置);

(6)把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中;

(7)调节"定位"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读数与该缓冲溶液的pH值相一致(如pH=6.86);(8)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再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调节"斜率"旋钮到4.00pH;清洗和擦干电极。

(9)重复(6)~(8)的动作,直至显示的数据重现时稳定在标准溶液pH值的数值上,允许变化范围为±0.01pH。

注意:经标定的仪器"定位"调节旋钮及"斜率"调节旋钮不应再有变动。标定的标准缓冲溶液第一次用pH=6.86的溶液,第二次应接近被测溶液的值,如被测溶液为酸性时,缓冲溶液应选pH=4.00;如被测溶液为碱性时,则选pH=9.18的缓冲溶液。

一般情况下,在24小时内仪器不需要再标定。

4.4.4.3测量待测溶液的pH值

经标定过的仪器,即可用来测量被测溶液,被测溶液与标定溶液温度相同与否,测量步骤也有所不同。

(1)被测溶液与定位溶液温度相同时,测量步骤如下:

①"定位"调节旋钮不变;

②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头部,用滤纸吸干;

③把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搅拌溶液,使溶液均匀,在显示屏上读出溶液pH值。

④测量结束后,将电极泡在3mol·L-1 KCl溶液中,或及时套上保护套,套内装少量3mol·L-1 KCl溶液以保护电极球泡的湿润。

(2)被测溶液和定位溶液温度不同时,测量步骤如下:

①"定位"调节旋钮不变;

②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头部,用滤纸吸干;

③用温度计测出被测溶液的温度值;

④调节"温度"调节旋钮,使红线对准被测溶液的温度值;

⑤把电极插入被测溶液内,搅拌溶液,使溶液均匀后,读出该溶液的pH值。

5.检验规则

5.1 超滤膜酸性清洗剂应由生产厂质量监督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出厂的产品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5.2 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收到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其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5.3产品按批检验,每批产品质量不超过5t。

5.4 每批产品应附有产品质量书,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等级、生产日期、批号、净重和本标准编号。

5.5 取样时,应先充分搅匀,然后用玻璃管或聚乙烯塑料管插入桶中深度三分之二处取样。每桶取样不得少于100mL。

5.6采用GB 1250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

6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6.1 超滤膜膜清洗剂用聚乙烯桶包装,每桶净重25kg。

6.2包装桶上应由牢固清晰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规格、等级、生产日期、批号、净重、商标和本标准编号。并涂刷符合GB191规定的"向上"标志,其极限温度为0℃。

6.3本产品应于室温下贮存,保持通风,防止曝晒,贮存期一年。

6.4本产品适用于常规运输方式运输。

膜的分类

膜的分类 环境与资源学院08级3班 周子雄史小辉 赵丽芳呼吉乐 (一)膜的定义 所谓的膜,是指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它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 近年来,膜分离过程已逐渐成为化学工业、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医药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分离过程。已经工业化的有微孔过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和气体分离等,渗透汽化也在最近几年中速成了工业规模的装置。膜分离与反应结合的过程,各种膜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发展较快。其他非分离膜过程,如控制释放技术,医用人造膜和膜传感器等种类也不少,有的发展速度将超过膜分离过程。 (二)膜的特性 ◆不管膜多薄, 它一定有两个界面。这两个界面分别与两侧的流体相接触 ◆膜传质有选择性,它可以使流体相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其它物质透过。 (三)膜的分类方法 膜种类和功能繁多,分类方法有多种,大致可按膜的材料、结构、形状、分离机理、分离过

3.1 按材料分类 无机膜和有机膜 (1) 有机膜 渗透汽化有机膜电镜图 ◆按IUPAC 制定的标准·,多孔无机膜按孔 径范围可分为三大类, 目前已经工业化的 ◆目前,实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有:纤维素酯类、聚砜类、聚酰胺类及其他材料。从品种来说,已有成百种以上的膜被制备出来,其中约40多种已被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以日本为例,纤维素酯类膜占53%,聚砜膜占%,聚酰胺膜占%,其他材料的膜占2%,可见纤维素酯类材料在膜材料中占主要地位。 、按结构分类:对称膜(微孔膜、均质膜)、非对称膜、 复合膜 (1) 对称膜 膜的化学结构、物理结构在各个方向上是一致的,在所有方向上的孔隙率都相似,亦称各向同性膜(isotropic membrane)。对称膜虽是各向同性的,但由于膜结构中对称元素的存在,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如中空纤维的径向各向异性膜,其他构型的横向各向异性膜和双皮层中空纤维膜都是对称膜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1) (1)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则酸性A>B’如: 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 则酸性:H2CO3>H3BO3>HCO3- 由R-O-H模型来判据: 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由电子效应来比较: 羧酸酸性强弱跟烃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常用诱导效应来加以解释。且有Cl3CCOOH>CHCl2COOH>CH2ClCOOH>CH3COOH 碱的碱性强弱的比较 总原则:根据碱的电离常数的大小:碱的电离常数越大,该碱的碱性越强。 推论:金属阳离子的水解常数越大,由该金属原子在该价态组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弱。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该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水处理超滤膜的形态结构及分类阐述

水处理超滤膜的形态 结构及分类阐述 超滤技术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透过性能,达到分离水中离子、分子以及某种微粒为目的的膜分离技术。水处理超滤膜的孔径范围大致在0.005~1微米之间,填补了微滤和纳滤之间空隙。 国内外学者提出超滤过程实际上同时存在三方面的情形: 1.溶质在膜表面以及微孔壁内产生吸附。 2.溶质的粒径大小与膜孔径相仿,溶质在孔中停留,引起堵塞。 3.溶质的粒径大于膜孔径,溶质在膜表面被机械截留,实现筛分。 超滤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终端过滤和错流过滤。对浊度较低、水质较好的原水,一般采用终端过滤,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工艺的能耗;对于浊度较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水,就采用错流过滤,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污染物累积在膜的表面,造成膜的污染,降低过滤性能。 超滤膜的形态结构和种类 超滤膜的横截面具有不对称结构。它一般是由一层厚度<1微米,起到筛分作用的致密层和一层厚度较大(通常为125微米)、具有海绵状或指状多孔结构的支撑层组成。目前,已经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常

用的膜组件主要有:管式、板框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等几种。中空纤维膜又有内压膜(致密层在内)、外压膜(致密层在外)和双向膜(内外都有致密层)三种结构。总的来说,还是存在膜品种少、膜孔径分布较宽和性能不稳定等缺陷。 超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 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范围一般为5000~10000ODalton,天然水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低于该范围,导致超滤膜对其拦截效果很差。事实上,天然水中这一类的低分子溶解性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往往较大。 超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不同情况下差异很大。有学者用切割分子量为10万Dalton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对20种不同的原水进行过滤,TOC平均去除率为18%,UV25的平均去除率为28%。同样为去除水中的TOC,Laine等人用终端过滤的方式处理地表水,超滤膜对TOC的去除率在42%左右。 所以,寻找合适的方式尽可能地减少这种差异,提高超滤膜的处理效率是关键。从膜方面着手,就是寻找新的膜材料或者对膜进行改性;从处理工艺方面着手,就是寻找合适的处理工艺与超滤膜相组合,从而达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预处理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常见酸性食物、硷性食物一览表

常见酸性食物、硷性食物一览表 蔬菜类干豆酸菜腌菜绿色豆荚绿色豆仔西红柿竹荀绿色青菜黄瓜芹菜菠菜土豆萝卜南瓜茄子 水果桃梅杏李橘橙柠檬山揸等所有酸味水果及其制品苹果香蕉 肉类猪肉鸡肉及其内脏与制品牛肉鱼 饮料果子汁橘子水等酸味饮料各种洒类醋酸奶乳酪鲜牛奶咖啡红茶碳酸水 点心山楂糕等酸味点心巧克力糖果类等甜食蛋糕含硷面食面条咸味苏打饼干面包 常用药物维生素b1 维生素c以及多种维生素制品消食片乳酸菌等助消化药苏打片(粉)治疗胃病的药 我们又可以从量化标准中分析出,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坚果仁类的杏仁等属于碱性食物,而肉食类、鱼类、粮食、油脂、白糖、 啤酒、以及坚果仁类中的花生、榛子等都是酸性食物。 由此看来,所谓酸性和碱性食物,并非由口感或味觉来识别,主要是看食物被机体吸收氧化后所蕴含的化学元素来作为鉴别的依据。大凡含氮、硫、磷等非金属元素较多的则为酸性食品,而含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较多的乃是碱性食品。并非味道酸的就是酸性食品,比如醋是酸的,柑、梅、杏等水果也是酸的,但它们非但不是酸性食品,恰恰相反,却是典型的碱性食品。又如粮食、糖果、糕点、鱼、猪肉及其他动物肉类等,则不是碱性食品,全都属于酸性食品。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食物的酸碱性的简单分类:

酸性食品:除牛奶以外的动物性食品,如粮食、糖果、糕点、鱼、猪肉及其他动物肉类等。 碱性食品:除了五谷杂粮外的植物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制品;在动物性食品中,只有奶类和动物血属碱性食品,其他都属酸性 食品。 中性食品:油、盐、咖啡、茶等 1.强酸性食品:蛋黄、乳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2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如果是质子理论。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 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 CI>S>P>C>Si 则酸性:HCIO4>HSQ>HPQ>HCG>HSiO3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 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在书 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酸性HCIQ4>HCIQ>HCIQ>HCI0 (氧化性HCIO>HCIQ>HCIQ>HCIO4) H 2S8HSQ, HNQHNQ, HPQ>HPQ>HPQ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 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I > H 2S。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I>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 HCI>HF>HS H2SO^> JhP04 >HF>Cli,CCK)H > >lijS> ? H2SiOj SO J H>>HCOOH> COOH> CH A COOH>H2CO J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盐A +酸B' 则酸性A>B '如: CO+2HO+NaB2=H3BO+NaHCO HBO+NaCONaBG+NaHC&HzO,

超滤膜市场调研及技术介绍

超滤膜市场调研及技术介绍 目录 一、世界膜技术回顾 (1) 二、国内超滤膜技术市场前景乐观 (5) 2.1国内超滤膜技术市场目前现状分析 (8) 2.2我国超滤膜技术市场应用与发展前景 (10) 三、技术篇 (11) 3.1、预处理系统 (11) 2、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12) 3、启动 (13) 4、运行 (14) 5、超滤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16) 6、中空纤维超滤膜的污染及清洗再生技术 (17) 7超滤膜污染的主要成因 (19) 8影响超滤过程稳定运行的因素分析 (20) (一)超滤透过通量 (20) (二)膜的寿命 (22) (三)膜的清洗和消毒 (22) 9超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3) 四、业界声音 (26)

超滤膜与微滤膜的市场分析和预测 (26) 据中国膜工业协会分析预测,2010年,我国膜市场需求将达200亿元,而且还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随着膜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膜分离技术已成为水处理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超滤膜也逐步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废水回用等多个领域,在国内市场开始迅速增长。虽然相对于反渗透膜强大的市场占有率,目前超滤膜还没有形成较大的占据局面,但是在近两三年来,超滤膜开始快速增长,进入发展关键期。那么目前国内超滤膜技术现状如何?市场发展究竟受制于哪些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将来关注中国超滤膜市场的发展。 一、世界膜技术回顾 世界膜工业在2003年经历了公司的重组、裁员,甚至清算关闭和收购合并等许多挑战性的重大事件,然而大多数膜公司依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相对于通用工业分离业务的投资力度不大(这一点在美国尤其明显)的现状,在包括饮用水处理、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半导体制造、血液透析等关键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如废水再生、MBR相关污水处理和基于膜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等,投

反渗透膜的分类

反渗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芳香族聚酰胺膜。表面微孔的直径一般在0.5~10nm之间,透过性的大小与膜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有的高分子材料对盐的排斥性好,而水的透过速度并不好。有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结构具有较多亲水基团,因而水的透过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一种满意的反渗透膜应具有适当的渗透量或脱盐率。反渗透膜应具有以下特征: (1)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 (2)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 (3)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 (4)能耐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 (5)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 (6)制膜原料来源容易,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反渗透膜的结构,有非对称膜和均相膜两类。当前使用的加仑膜材料主要为醋酸酸纤维素和芳香聚酰胺类。其组件有中空纤维式、卷式、板框式和管式。可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等化工单元操作,主要用于纯水制备和水处理行业中。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要了解反渗透法除盐原理,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浓度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和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个过程也称为自然渗透。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试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由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这就是反渗透除盐原理。目前,反渗透膜如以其膜材料化学组成来分,主要有纤维素膜和非纤维素膜两大类。如按膜材料的物理结构来分,大致可分为非对称膜和复合膜等。在纤维素类膜中最广泛使用的是醋酸纤维素膜(简称CA膜)。该膜总厚度约为100μm,全表皮层的厚度约为0.25μm,表皮层中布满微孔,孔径约5一10埃,故可以滤除极细的粒子,而多孔支撑层中的孔径很大,约有几千埃,故该种不对称结构的膜又称为非对称膜。在反渗透操作中,醋酸纤维素膜只有表皮层与高压原水接触才能达到预期的脱盐效果,决不能倒置。非纤维素类膜以芳香聚酷胺为主要品种,其他还有聚呢喀酰胺膜,疆苯骈味哩膜,聚砜酰胺膜,聚四氟乙烯接枝膜,聚乙烯亚胺膜等等。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酰胺复合膜,是由一层聚酯无纺织物作支持层,由于聚酯无纺织物非常不规则并且太疏松,不适合作为盐屏障层的底层,因而将微孔工程塑料聚砜浇铸在无纺织物表面上。聚枫层表面的孔控制在大约150埃。屏障层采用高交联度的芳香聚酰胺,厚度大约在2000埃。高交联度芳香聚酷胺由苯三酰氯和苯二胺聚合而成。由于这种膜是由三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故称为复合膜。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 较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 4>H 2SO 4>H 3PO 4>H 2CO 3>H 2SiO 3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 4>HClO 3>HClO 2>HClO ,H 2SO 4>H 2SO 3,HNO 3>HNO 2,H 3PO 4>H 3PO 3>H 3PO 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 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 则酸性 A>B’如: CO 2+2H 2O+NaBO 2=H 3BO 3+NaHCO 3,H 3BO 3+Na 2CO 3=NaBO 2+NaHCO 3+H 2O , 则酸性:H 2CO 3>H 3BO 3>HCO 3- 由R-O-H 模型来判据: R 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 的酸性越强,R 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 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 、Mg(OH)2、Al(OH)3、H 2SiO 3、H 3PO4、H 2SO 4、HClO 4。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由电子效应来比较: 羧酸酸性强弱跟烃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常用诱导效应来加以解释。且有Cl 3CCOOH>CHCl 2COOH>CH 2ClCOOH>CH 3COOH

分离膜的分类

气体分离膜的分类 成员:陈永涛,忽浩然,苗玉淇, 张岩磊,李龙飞

?气体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以压力差为驱动 力的分离过程,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 分分压差的驱动下,不同气体分子透过膜 的速率不同,渗透速率快的气体在渗透侧富集,而渗透速率慢的气体则在原料侧富集。 ?气体膜分离正是利用分子的渗透速率差 使不同气体在膜两侧富集实现分离的。

分类 ?一:按照其化学组成 ?二:按膜组件分 ?三:按气体膜分离的机理分?四:按气体分离膜的应用分

按照其化学组成,气体分离膜材料可分为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1.高分子材料 在气体分离膜领域,早期使用的膜材料主要有聚砜、纤维素类聚合物、聚碳酸酯等。上述材料的最大缺点是或具有高渗透性、低选择性或具有低渗透性、高选择性,使得以这些材料开发的气体分离器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特别是在制备高纯气体方面,受到变压吸附和深冷技术的有力挑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拓宽气体分离膜技术的应用范围,发挥其节能优势,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开发兼具高透气性和高选择性、耐高温、耐化学介质的新型气体分离膜材料,聚酰亚胺、含硅聚合物、聚苯胺等就是近年开发的新型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材料。

2.无机材料 相对于有机高分子膜,无机材料由于其独特的 物理和化学性能,具有耐高温、结构稳定、孔径均一、化学稳定性好、抗微生物腐蚀能力强等优点。它在涉及高温和有腐蚀性的分离过程中的应用方面具有有机高分子膜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无机膜的不足之处在于: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大约是相同膜面积高分子膜的10倍;无机材料脆性大,弹性小,需要特殊的形状和支撑系统;膜的成型加工及膜组件的安装、密封(尤其是在高温下)比较困难。

超滤膜技术

超滤膜 中文名称:超滤膜英文名称:ultrafiltration membrane;hyperfiltration membrane 定义:膜状的超滤材料。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超滤膜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工业化。 简介 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血液处理、废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中草药的浓缩提纯。超滤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筛选功能必将得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产品结构 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工业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超滤膜过滤 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工艺特点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可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逆渗透膜过滤三类。它们的区分是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逆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分离膜,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广泛用于如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环境工程等。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得酸性强弱得比较 首先要瞧您就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就是电离理论。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如果就是质子理论。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 含氧酸得酸性强弱得判据: 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得非金属性越强,与氧得结合能力就越强,于就是与氢之间得键得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b5E2RGbCAP ①不同元素得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得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 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 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p1EanqFDPw ②同种元素得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得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与高氯酸。在书写方程式得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得强氧化性。DXDiTa9E3d 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RTCrpUDGiT 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得水溶液)酸性强弱得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得无氧酸就是同周期中最强得,例如HCl > H2S。5PCzVD7HxA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得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得酸性弱于盐酸得酸性。jLBHrnAILg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得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 则酸性A>B’如: CO2+2H2O+NaBO2=H3BO3+NaHCO3, 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xHAQX74J0X 则酸性:H2CO3>H3BO3>HCO3- 由R-O-H模型来判据: R元素得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得酸性越强,R元素得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得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得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 H3PO4、H2SO4、HClO4。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LDAYtRyKfE

膜结构的三种分类

常州泽拉膜结构厂-常州景观棚,常州停车棚,膜结构雨棚,常州膜结构 膜结构的三种分类 膜结构建筑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与充满前途的建筑形式。它打破了纯直线建筑风格的模式,以其独有的优美曲面造型,简洁、明快、刚与柔、力与美的完美组合,呈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给建筑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膜结构的分类有很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种:骨架式膜结构 骨架式膜结构是以钢构或是集成材构成的屋顶骨架,在其上方张拉膜材的构造形式,下部支撑结构安定性高,因为屋顶造型比较单纯,开口部不容易受限制,而且经济效益高,所以它广泛的适用于任何大,小规模的空间。 第二种:张拉式膜结构 张拉式膜结构以膜材、钢索及支柱构成,利用钢索与支柱在膜材中导入张力以达到安定的效果。除了可以实践而且还具有创意,除了具有创新且美观的造型外,也是最能展现膜结构精神的构造形式。大型跨距空间也多采用了以钢索与压缩材构成钢索网来支撑上部膜材的形式。因此施工精度要求高,结构性能强,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造价略高于骨架式膜结构。 第三种:充气式膜结构 充气式膜结构是将膜材固定于屋顶结构周边,利用送风系统让室内气压上升到一定压力后,使屋顶内外产生压力差,以抵抗外力,因为利用了气压来支撑,及钢索作为辅助材,无需任何梁,柱支撑,可以得到更大的空间,施工快捷,经济效益高,但是需要维持进行24小时送风机运转,在持续运行以及机器维护费用的成本上都是比较高。 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国大人多,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要建造更多更大的体育、休闲、展览、航空港、机库等大空间和超大空间建筑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这种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过许多发达国家。这是我国空间膜结构领域面临的巨大机遇。

膜处理技术标准

膜处理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分离膜行业发展较晚,出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较少,其中膜与膜组件标准有21项,与膜产品相关的装置标准有24项,全部为推荐性标准,除5项为国家标准外,其他均为行业标准,主要是海洋行业标准,为27项。 标准作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起着肯定已有成果、引导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相关标准的制定对促进膜产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引导膜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推动膜技术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膜产品技术指标 膜产品的相关性能指标繁多,主要有分离透过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三大类,其中分离透过性能包括:产水量、水通量、纯水透过率、截留分子质量(切割分子质量)、截留率、脱盐率、回收率、最大孔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孔隙率、气密性及完整性等;膜物理性能有:结构性能(外观、膜面积、膜厚、膜丝内外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爆破强度、弯曲强度、柔润指数、断裂伸长率)、电性能(荷电性、Zeta电位)、亲水性(接触角)及耐热性(最高操作温度)等;膜化学性能有:化学稳定性(化学相容性)、耐氧化性(短时余氯耐受限度、过氧化氢耐受限度)、耐酸碱性(运行及清洗pH范围)及耐污染性能等。 膜分离透过性能反映了滤膜的适用范围,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反映了滤膜的使用条件。膜分离透过性能是膜产品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相关研究和测试方法较多,也是现有膜产品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膜物理和化学性能指标除结构性能外,相关标准还是空白。 膜与膜组件标准分析 膜产品按膜分离过程分类为微滤(MF)膜、超滤(UF)膜、纳滤(NF)膜、反渗透(RO)膜及离子交换膜等;按膜组件型式分类可分为平板膜、卷式膜、中空纤维膜(柱式、帘式)及管式膜、碟管式膜等。 通用标准 通用标准包括《膜分离技术术语》(GB/T20103—2006)和《膜组件及装置型号命名》(GB/T20502—2006)。其中GB/T20103—2006标准界定了膜分离领域包括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分离膜及离子交换膜的常用术语,对膜分离

反光膜常用分类

反光膜常用分类 B/T 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旧规范名为《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在2013年6月1日正式实施。对每天画标志标线的所谓交通工程师来说,变化最大的,就是反光膜的分类方法由“按级别分类”改为了“按类型分类”。 一、先看一下旧规范(GB/T 18833-2002)中是如何“分级“的: 1反光膜的分类 1.1 反光膜按其不同的逆反射原理,可分为玻璃珠型和微棱镜型两类。 1.2 反光膜按其不同的结构,可分为棱镜埋入型、密封胶囊型和微棱镜型三类。 1.3反光膜按其不同的你反射性能,可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反光膜为微棱镜型反光膜;二级反光膜为密封胶囊型反光膜,通常称高强级反光膜;三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超工程级反光膜;四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工程级反光膜;五级反光膜为透镜埋入型反光膜,通常称经济级反光膜。 二、再来看一下新规范(GB/T 18833-2012)中是如何“分类“的: 2 分类 2.1 反光膜按其逆反射原理,可分为玻璃珠型和微棱镜型。 2.2 反光膜按其光度性能、结构和用途,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a)Ⅰ类——通常为棱镜埋入式玻璃珠型结构,称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7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b)Ⅱ类——通常为透镜埋入式玻璃珠型结构,称超工程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c)Ⅲ类——通常为密封胶囊式玻璃珠型结构,称高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d)Ⅳ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超强级反光膜,使用寿命一般为10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廓标; e)Ⅴ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称大角度反光膜,使用寿命为10年,可用于永久性交通标志、作业区设施和轮廓标; f)Ⅵ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有金属镀层,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可用于轮廓标和交通柱,无金属镀层时也可用于作业区设施和字符较少的交通标志; g)Ⅶ类——通常为微棱镜型结构,柔性材质,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可用于临时性交通标志和作业区设施。 不难看出,新规范在分类上分的更细,给出的信息更多(比如使用年限,适用范围),这在做工程设计时会让工程师有更多的针对性。但是,该如何使用呢? GB 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各级道路标志使用反光膜的等级范围:三、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的标志应采用一级~三级反光膜,在曲线段或其他危险路段应采用二级以上反光膜。城市次干路及以下等级道路的标志应采用四级及以上的反光膜。 规范更新了,那改用哪一类反光膜呢?不妨把新旧规范的分类放到一起进行一下对比: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 如果是电离理论。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 如果是质子理论。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 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如非金属性Cl>S>P>C>Si 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 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 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 H2S。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 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如酸性:HCl>HF>H2S 由反应方向判据: 酸A+盐B→盐A’+酸B’则酸性 A>B’如: 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 则酸性:H2CO3>H3BO3>HCO3- 由R-O-H模型来判据: 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自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由电子效应来比较: 羧酸酸性强弱跟烃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相互影响常用诱导效应(诱导效应

超滤膜行业资料全参数表

同行超滤膜信息采集 一、超滤行业膜组件及运行参数表 1.1 立升超滤膜参数表 项目LH3-0450-V LH3-0650-V LH3-1060-V -10型-08型-10型-08型 组件基本参数 组件外形尺寸Φ143×1358 Φ187×1398.5 Φ277×1713.5 超滤膜丝数量2400 3050 3940 7600 11000 有效膜面积(㎡)8 10 11 33 40 纯水流量(m3/H)≥2.5 ≥5 ≥15 设计产水量(m3/H)0.5-1 0.8-2.0 3-5 SDI <1 <1 <1 产水浊度<0.1NTU <0.1NTU <0.1NTU 内径/外径0.85/1.5 1.0/1.66 0.85/1.5 1.0/1.66 0.85/1.5 截留分子量(道尔顿)80000 膜组件结构形式内压式 膜材质PVC 封胶材料环氧树脂 外壳材质不锈钢PVC PVC 运行参数 最大进水压力0.3MPa 最大跨膜压差0.15MPa(建议运行透膜压力---0.04-0.08MPa) 抗余氯能力200ppm连续 耐H2O2能力200ppm连续 最大进水浊度200NTU 工作温度5-40℃ PH值范围2-12 操作模式全流或错流 运行程序正常过滤(30min)---顺冲(10-30s)---反洗(60s)---等压正冲(10-30s) ---定期的化学清洗---正常过滤 反洗及正冲 反洗流量(m3/H) 2-3倍设计产水流量 反洗压力(MPa)0.06-0.12MPa 反洗时间(s)20-180s

反洗周期(min)20-60min 顺冲流量(m3/H) 1.5-2倍设计产水流量 顺冲时间(s)10-30s 化学清洗 运行基本参数1、判定条件:跨膜压差0.1-0.12MPa。2、1-2倍的产水流量。 药剂及浓度1、2%柠檬酸(PH=2);2、0.5%的NaOH/200ppmNaClO(PH为12-5)1.2 山东招金膜天超滤膜参数表 聚砜组件共性参数及运行参数 项目内压式膜外压式膜 进水要求总溶解性固体含量<5%;颗粒直径<100μm 产水浊度≤0.2NTU ≤0.2NTU 膜材质聚砜聚砜 截留分子量10000和67000 6000和20000 膜丝尺寸 1.0/1.5 0.2/0.4 耐受PH 1-14 1-14 最高运行温度45℃45℃ 进水浊度<50NTU —— 聚砜材质设计参数 设计产水通量60-100L/㎡H 根据实验确定 设计最大压力0.3MPa 0.3MPa 设计透膜压差(TMP)0.02-0.15MPa 操作形式错流过滤或死端过滤错流过滤 反洗压力0.1-0.15MPa —— 反洗流量 1.5-2倍的产水流量—— 反洗时间30-60秒/次—— 化学清洗频率反洗水通量<初始的70%或者TMP 高于0.03MPa —— 化学清洗时间10-30分钟20-60分钟 消毒剂20-100ppm次氯酸钠20-100ppm次氯酸钠 PVDF组件共性参数及运行参数 参数UF3OB160 UF3OA200 纤维内外径0.7/1.2 设计水通量60-120L/㎡H 有效膜面积30 60 最大跨膜压差0.15Mpa 运行方式全流或错流 气洗流量(m3/H)3-6 4-8

(膜的定义与分类)

膜的定义与分类 尽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应用的商品膜种类繁多,以及具体的分离机理和使用方法千差万别,但他们具有共同的特性,即选择透过性。因此膜的一般定义是:膜是分离两相和作为选择性传递物质的屏障。它可与一种或两种相邻的流体相之间构成不连续区间并影响流体中各组分的透过速度。 膜的分类 1. 按膜结构分 液膜:按制膜材料形态来分类的一种,即以液态物质为分离介质形成的膜,亦叫液相膜或液膜。这种膜可以把两种气相,气液两相或两相不互溶的液体进行分隔和促进分离,如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 固膜:按制膜材料形态来分类的一种以固态物质为分离介质制成的膜,亦叫固相膜或固

体膜。 对称膜:一般指膜的各部分具有相同的特性,其孔结构不随深度而变化的膜。膜的厚度范围为10~200um。 非对称膜: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一层为致密分离层,其厚度通常为0.1~0.5um另一层或多层(如无机膜)为支撑层(其厚度为5~10um)。 2. 按化学组成分类 不同的膜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亲和性能,对于不同的分离体系,利用不同材料制备的分离膜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机膜: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渗透膜。这类膜的优点是容易加工成型,成本低。其缺点是在高温,高压和有强吸附组分下,性能不稳定。 无机膜:以无机材料为分离介质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渗透膜,如金属膜、合金膜、陶瓷膜、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膜、分子筛复合膜、沸石膜和玻璃膜等,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和分离效率高等特点,可用于气体分离等。 纤维素类是应用最早,也是应用最多的膜材,它主要用于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透析膜中,在气体分离膜和渗透蒸发中也有应用。由于在较高温度、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膜易水解,此外易被许多微生物分解,所以纤维素膜的耐久性较差。 金属膜:以金属材料,如钯、银为介质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渗透膜。可利用其对氢的溶解机理制备超纯氢和进行加氢或脱氢膜反应。

微滤膜的种类

混合纤维酯微孔滤膜;硝酸纤维素滤膜;聚偏氟乙烯滤膜;醋酸纤维素滤膜;再生纤维素滤膜;聚酰胺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以及聚氯乙烯滤膜等。 微滤技术常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使用的高纯水等的进一步过滤。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 -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微滤技术的特点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膜的孔径大约0.1~10μm,其操作压力在0.01-0.2MPa 左右。微滤过程操作分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方式。在死端过滤时,溶剂和小于膜孔的溶质粒子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大于膜孔的溶质粒子被截留,通常堆积在膜面上。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越来越多,膜的渗透性将下降,这时必须停下来清洗膜表面或更换膜。错流过滤是在压力推动下料液平行于膜面流动,把膜面上的滞留物带走,从而使膜污染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微滤膜分离技术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 -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 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与国外水平相比,常规微滤膜的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折叠式滤芯在许多场合替代了进口产品,但在错流式微滤膜和组器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国外,这就抑制了微滤技术在较高浊度水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微滤的简介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常见酸的酸性

过氧化氢pka=11.62,比磷酸氢根离子酸性稍强,比水(pka=16)酸性强,比碳酸氢根离子酸性稍弱,比其他常见酸都弱得多 名称化学式解离常数,pka 醋酸HAc 1.76×1O-5 4.75 碳酸H2CO3 K1=4.3O×lO-7 6.37 K2=5.61×1O-11 1O.25 草酸H2C2O4 K1=5.9O×lO-2 1.23 K2=6.4O×lO-5 4.19 亚硝酸HNO2 4.6×1O-4 (285.5K) 3.37 磷酸H3PO4 K1=7.52×lO-3 2.12 K2=6.23×1O-8 7.21 K3=2.2×lO-13 (291K) 12.67 亚硫酸H2SO3 K1=1.54×lO-2 (291K) 1.81 K2=1.O2×lO-7 6.91 硫酸H2SO4 K2=l.2O×lO-2 1.92 硫化氢H2S K1=9.l×lO-8 (291K) 7.O4 K2=l.l×1O-12 11.96 氢氰酸HCN 4.93×1O-1O 9.31 铬酸H2CrO4 K1=1.8×lO-1 O.74 K2=3.2O×1O-7 6.49 *硼酸H3BO3 5.8×1O-1O 9.24 氢氟酸HF 3.53×1O-4 3.45 过氧化氢H2O2 2.4×1O-12 11.62 次氯酸HClO 2.95×1O-5 (291K) 4.53 次溴酸HBrO 2.O6×1O-9 8.69 次碘酸HIO 2.3×1O-11 1O.64 碘酸HIO3 1.69×1O-1 O.77 砷酸H3AsO4 K1=5.62×lO-3 (291K) 2.25 K2=l.7O×lO-7 6.77 K3=3.95×1O-12 11.4O 亚砷酸HAsO2 6×1O-1O 9.22

这几种常见的酸的酸性强弱应该为

这几种常见的酸的酸性强弱应该为: H2SO3>HF>H2CO3>H2S>HSO3->HCLO>HCN>H3BO3>C6H5OH>HCO3->HS- 中学常见物质颜色分类归纳 中学化学中有许多出现颜色的地方,特别是在一些推断题中,物质的颜色和一些反应的颜色变化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而具体物质的颜色却成了解题的死结,为了方便同学记忆、查找物质颜色,本文把一些常见常用的物质、反应颜色分类归纳总结如下: 黑色:AG2S 、AG2O 、C粉、CUO 、CUS 、CU2S 、FE3O4、FEO 、FES 、MNO2、PBS、石油等。 紫黑色:O3(固态) 、I2、KMNO4 灰黑色:石墨、晶体硅 灰色:AS 、FE3C 、SE、SN 银灰色:GE 白色:AGCL 、AGOH 、AL(OH)3、 AL2O3、BACO3、BASO4、CACO3、CASO3、无水CUSO4、FE(OH)2、FE(略带灰色) 、KCLO3、 KCL 、K2SO4、MGO、MG(OH)2、MGCO3、 NH4HCO3、 NH4NO3、 (NH4)2SO4、NA2O、 NAOH、NA2CO3、NAHCO3、 P2O5、 P4(白磷)、 ZNSO4、C6H12O6(葡萄 糖)、 (C6H10O5)N(淀粉)、 (C6H10O5)N(纤维素)、三溴苯酚等。 银白色:K、 NA、 MG、 AL、 SN 、SB 、BI 、TE 、TI 、HG 、LI 、RB、 CS(略带金色)等。 青白色:ZN 蓝白色:PB 红色:[FESCN]2+(血红色) 、CU2O(砖红色) 红棕色:P(红磷)、NO2、FE2O3 紫红色:CU 、MNO4- 红褐色:FE(OH)3、碘酒(褐色) 深红棕色:BR2 黄色:AGI 、P4(黄磷) 、AU 、AG3PO4、FES2、AL2S3、K2CRO4 淡黄色:NA2O2 、AGBR 、TNT 、S、PCL5、混有NO2的浓HNO3、混有FE3+的浓HCL、溶有NO2 的硝基苯 灰黄色:MG3N2 棕黄色:FECL3、CUCL2 橙色:溴水、K2CR2O7溶液 绿色:CU(OH)2CO3、 CR2O3 浅绿色:FE2+、FESO4·7H2O 黄绿色:CL2 浅黄绿色:氯水、F2 蓝色:CUSO4·5H2O 、CU(OH)2、CU2+的稀溶液 淡蓝色:O3(气体) 深蓝色:O3(液态) 常见与CU有关的颜色: CU紫红色; CU2O红色; CUO黑色;CUF2白色; CUCL2黄棕色; CUBR2棕黑色; CUI白色; CU(OH)2淡蓝色; CU2S黑色;CUS黑色; CUSO4·5H2O蓝色;无水CUSO4白色; 含CU2+溶液:浓度很浓显黄绿色,浓度浓显绿色,浓度稀显蓝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