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适当设置“悬念”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适当设置“悬念”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适当设置“悬念”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适当设置“悬念”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适当设置“悬念”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论文的导入新课时、教材过渡时、课堂小结时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吸引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办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论文中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下面,笔者就教学论文实践中如何设置“悬念”,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论文效率作简要介绍。

一、导入新课——要有“悬念”

通常学生在经过课间激烈的活动后,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45分钟教学论文效率的重要五一节,而且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也取决于能否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时设置“悬念”,就成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诱因。

如:在学习《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这一节时,我讲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东征、西征使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有资料明证: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身亡,八年中从未迈出过宫城一步,只有一次是坐64人抬的大轿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请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又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这一节时,我讲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之后人民解放军又有什么新的举措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在学习抗美援朝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歌词,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然后教师再利用一技之长,边走边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将学生带回到历史当中。这样的悬念设置,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教师的魅力,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在自然状态中顺利地迁移到教学中来,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二、教材过渡——设置“悬念”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河北易县中学周永亮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每一节课的45 分钟都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前提,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和适当的探究学习”为基本策略,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捉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这种以课堂为本、民主开放的教学机制,必将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面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谈谈实施新课标以来的心得体会。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教师要明确备课意义,端正备课思想。为了提高历史课堂质量,教师应全面的、动态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控制、调整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功夫花在走上讲台之前,不上无预备的课,从认真备课入手,抓预备课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践证实,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不知要凝聚教师多少心血和聪明。 其次,教师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案来考虑如何备课。备课实际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对学生培养的设计,所以教师要在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过程的前提下来考虑如何备课。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重难点和知识的纵横联系,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在备课时,教师还要能蹲下来,站在学生的高度,设身处地的按学生的思路进行思考,估计学生可能碰到的困难,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借以激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再次,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更不是超人,历史新教材、新体例的推行,许多新知识、新问题都不是靠以往的经验所能解决的,不少现代化工具教师还不会使用,许多新兴的领域教师也未必熟悉,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提前备课,对课堂流程变化要有充分的熟悉,并能预备好预案,从而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本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学习爱好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探求真理、提高能力的内在动力。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为乐之者”,布鲁纳也曾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论文)冉丽芳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目标规定“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总的来说,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包括:多媒体投影系统,多媒体交互式功能系统、信息网络与控制中枢系统及与之相适应的平台与教学课件。它是一种把超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使人们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即可以使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的表现教学内容;又可以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面对的问题。 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历史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有着特殊优势。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历史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泗阳县城厢中学陈军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让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是学校与教师发展的根本上来。其次是按加强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建立教育质量的目标与责任体系,形成学校—年级组—班级—班主任。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双向目标责任体系,根据实际确定质量目标。与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其三要建立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其四要建立教育质量的奖罚机制。教育质量高的教师在评职、评先、评优按优先考虑。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将推行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并把这“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形成规范化教学管理的重大举措,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1)、备课要“深”。即: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2)、上课要“实”。即: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作业要“精”。即: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 (4)、教学要“活”。即: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5)、手段要“新”。即: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突出“新”字。 (6)、反馈考试要“勤”。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7)、考核要“严”。即: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严把考核、考勤关。 (8)、批改辅导要“细”。即:所有学科作业或笔记类,都要详批、详改,班主任要建立后进生辅导记录,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9)、检查评价要“公”。即:公平公正地检验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指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之我见 单位:蓟县尤古庄镇西塔庄中学 姓名:王迎利 学科:中学历史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之我见 内容提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躁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人们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地位。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进而实现信息化教学。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成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飞速发展、积极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机械,教学内容往往会脱离现实生活环境,枯躁乏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人们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基础薄弱学校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浅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所以,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近年来,我校生源质量明显落后于兄弟学校,高考升学考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勇敢面对。我们要探索出如何在生源质量差的情况下,找出自己在教学上存有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对于差生来说学习提不起兴趣,作为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赏鉴;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讲述经济世界化存有的问题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先出示卫星拍摄的《夜色下的地球》,美洲、欧洲一

片光明,非洲大陆一片黑暗,学生自然得出经济世界化下贫富差别拉大的结论。再出示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的图片,学生自然得出经济世界化下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大的结论……这些众多的元素,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体现,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 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对学生实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这个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实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愿望、动机的源泉--就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美的感受。"可见崇高的、美的形象对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培养的重要。历史教材中,从"匈奴未灭,何以家还"的霍去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苦、艰辛和磨难,为中国人民留下的惊天动地的不朽诗篇,……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的品质、智慧和思想,对培养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人民之利益"而学习的高尚学习动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城南小 学刘美蓉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在此,针对以往做法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以前,我们有这么一个观念,老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学生都必须听我的,我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不准有其它怨言。结果,学生成了机械的接收器,缺乏情感,缺少动力。我认为,教师的陈旧观念要改得彻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总之,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只不过是点拨者,起到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我们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接受知识、探索知识的过程,不要把个人因素强加给学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变教学观念。 1、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

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中间的合作者角色。不仅是身体走下来,还要把心带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2、从“精讲多练”转变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几年来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教学 方法。从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度来看,仅仅精讲多练还是不够的。“精讲”不能是教师一个人讲,“多练”不能是机械反复训练。以“精讲”而言,应提倡“归纳法”讲课,让学生从观察、比较、分析中得出结论,比教师一个人讲要好。以“多练”而言,要提倡从学生的状态来决定学生的练,要比单纯反复操练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索,和教师一起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交流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黄文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助推器。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用微笑亲近学生。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益当然会大大提高! 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 3、创设情境,以趣取胜。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以初中历史为例,我在进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学时,为了突破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宋东京的市坊制度,向

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东京的家里。晚上你饿了,想去隔壁的餐馆吃点宵夜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共识——不行,在专门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决。又比如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跟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跟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错误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校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a8219370.html,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 作者:高文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02期 摘要:知识、能力、创新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能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能力与创新必须建立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历史教学;网络环境;知能整合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逐渐盛行,促使教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成为可能。历史学科其特性在于内容丰富,涉猎领域广泛,而网络资源的丰富快捷和多样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思维方式,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我尝试着针对《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一堂教学课,对现代教学作了一些探究。本节课改变了以往的计算机演示教学内容的方法,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具体表现在: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干巴巴的历史概念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本课开始,我没有去讲太多的知识,而是用当时热播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视频作为开场,学生看完之后不仅对本课知识有了大致了解,而且通过看教材对郑和下西洋这一问题的要点及答案都能整理出来。学生不仅会思考问题,还能根据所看内容发现问题并且主动解决问题。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历史的含义本身非常丰富,而传统历史教学却淡化了历史的多重意义,使历史课变成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或说教。网络教学极大地克服了历史教学上的这一缺陷,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看书思考阶段,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海上航行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应该事先做哪些准备呢?这一问题一提出,立刻把学生的思绪放飞到了茫茫的大海上,学生各显神通,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我又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顿时领悟到郑和的伟大、我国航海技术的进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情感渗透

初一历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六条建议

六年级历史教学措施 1.建议做好预习: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有针对性地看 书预习,在预习中要求学生读、划、批、写,并把自己不会的内容重点标注出来,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建议学会听课:听课要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多动脑,能听出 老师讲解的重点 3、建议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路,做好课堂笔记 4.建议学会合作:学会和同学间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5、建议学会复习:复习要放在课后,根据课堂笔记快速复习 6、建议多读与历史有关的书籍,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历史教学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少,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有时找不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4、教师性格缺陷:温和有耐心,但心太软,不严厉,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要求太宽容,导致个别班级课堂秩序不够好。 5、教师课件制作费时费力,但文字和幅数过多(超过20张),不简

练,学生活动仅限于看、听、背,游戏、活动少,学生不耐烦。 6、教师讲解内容理论性强,有时说话较生硬,缺少轻松、幽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7、教师被旧的教学模式所束缚,不敢创新,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大胆放手。 8、学生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认真,尤其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二、具体改进措施: 1、提高兴趣。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补了教材的空缺、增加内容的连贯性。 2、联系时事。今天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可以在今天找到历史的影子,比如,香港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后来的瓜分狂潮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把日本侵略台湾、“大陆政策”与今天台湾问题结合起来。总之,我们可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到历史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3、学法指导。学生对近代史中频繁的战争的分析能力不够,不理解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条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战争这一类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从中找到相同之处。比如,我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我把甲午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伊战争放在一起比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尽量在课堂上少讲,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学,这样,老师角的轻松学生学的省心。 第二: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教参和课标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教学几年来,感觉自己的知识好像越来越少,能给学生的也不多,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教师要竖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在上课的某一个发问,不是你看了几本本学科的教科书里能给你的。我们的某些奇妙的教学设计的诞生,不是你看课本所得到的,我们也绝对不可能从某个所谓名师那里学到什么对你非常管用的“教学技巧”,所有这一切都是靠你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第三:要有一种洗课的意识。课前的洗课,如同洗菜、洗衣服,去掉不需要的东西,使课堂不臃肿,提高课堂的效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等,都值得我们好好的研究和思考。 第四:要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第五,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学行为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聂幼犁教授认为:“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 教学就其效果判断,总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所以,“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主导着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有效性在实践上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就是学生是主体主动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无论怎样美好的教学设想在学生冷漠或厌烦的情绪中都将难以实现。兴趣需要培养。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学成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教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缺一不可! 首先备课是基础 备课首先必须吃透教材,这是传道授业的第一步。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讲得出来,才能讲的学生心服口服,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记住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吃透教材就得先通读教材,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注意到不同版本的联系。然后是深入教材,拓宽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应该想什么,怎样解决他们在想的与应该想的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深刻性、完整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其次是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

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再者是必须建立建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养成一种良好的班风,有完整的班级制度,使学生在有秩有序、健康、优美、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对待好学生要求采取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做到快、稳、准确率高,提倡广读课外读物,扩展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谈自身学习心得,使好的学习模式让大家共勉,也解决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提高慢的现象。 提高中等学生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他们属于一拉就上来,一放松就下去的一部分,鼓励、盯住、不放松是关键,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在

浅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浅谈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三中学林碧中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但我 们仍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还存在诸多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新课改开启了当今历史教学改革的崭新篇章,这既是充满希望的,又是富于挑战性的。新时期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式教学手段结合历史教学的自身特点,正越来越密切地融合到历史课程教学当中,前所未有地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有哪些,最后针对目前实际历史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缺陷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找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整合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便利,还在教育事业上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历史所讲述的是关于人类社会过去的事情,学习历史的目的是通晓过去,启发未来,它具有时间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讲授历史课程的时候,不宜天马行空地添加过多的渲染色彩。怎样才能既保证历史的客观性和严肃性的同时,又可以生动、明晰地把各种繁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条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满怀热情地主动投入到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对于此,新课标中就明确提到“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帮助人们实现了这个愿望。所谓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就是指:以历史教学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结合历史教学的自身特点,大力地提倡并发展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键在于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来进行历史课程的学习。这种整合并不只是各种数字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各个部分经过优化、重构,有机结合起来,以整体层面的效果为判断依据,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包括哪些含义 1、多媒体资源与认知过程的整合 多媒体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易于取得。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加入一些图片,声音,视频以及flash动画等元素,更能帮助学生从视听感等多角度快速准确地理解所描述的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过去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由于知识体系抽象,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很容易主观臆断而产生的一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偏差。现在多媒体的介入使得历史知识更为形象化、具体化,相比于单纯的文字描述,图像信息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长久地储存在脑海当中。在播放多媒体资料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把握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停顿,对课程当中的重点疑难点进行扩展性的讲解或概括性的总结,还要注意保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完全消化本环节的知识再开展下一环节的学习。比如在讲授《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时,通过数字和影像资料直观地展示出当时的抗战局势,为学生建立起一个认知的环

初中历史课堂改革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途径和方法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o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教授《唐朝的对外交往》一章“晁衡与鉴真”时,我就选用了李白的《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短短几句,不但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展示了中日两国人民真挚友好的感情。而关于鉴真东渡,学生在小学学过,我就首先启发学生回忆,然后作生动的描述,这样人物呼之欲出,形象感人,亲切自然,同时又寓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2、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五四运动》一节中讲到“和会不顾中国是战胜国,拒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概述: 学科:历史 年级:七年级 课时: 1 课时 学习内容:通过对故宫和长城的了解,感悟到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 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2. 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 识 过程与方法: 1. 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认识到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准、和谐。 2.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了解故宫和长城,感悟到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 3. 阅读课文内容,利用相关资料,认识到北京城的布局“匀称而明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2. 通过学习长城,能感受到先民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上凝聚等精神的象征。 3.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 多媒体教室 2. 视频 3. 音频 4. 下载的图片 5. 教材 6. 学生自己准备的材料:幻灯片、声像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 一、〔情境导入〕创设一个虚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先播放一段教师提前制作好的CAI 课件(展示故宫、长城部分景点声像)然后教师宣布:本班决定在国庆节期间到北京参观故宫、长城等著名旅游景点,这样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及时提出本课要研究的主题:为什么说故宫和长城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 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1》将学生异质分组,并指导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1》以小组互相展示课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故宫、长城各景点的图片(可制成幻灯片),门票、邮票等材料,和文字资料,简单介绍、相互交流、评价。 《2》小组交流后,教师指定几名学生当导游,对本组收集到的有关景点进行讲解,并展示图片。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对学生的虚拟导游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2》: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故宫建筑的色彩、材质、尺度等去思考。 1. 为什么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采用红墙黄瓦,它有什么象征意 义?

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19-01-09T11:50:28.9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9期作者:陶宏洲[导读] 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四川省成都高新三岔镇兴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641418 摘要:历史反映了整个国家或民族在时间长河里的经历与兴衰荣辱,学习历史是现代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素养。本文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 初中历史谈古论今,从人类起源到近现代史,跨越了中华民族经历的历史长河。历史不仅是作为一门初中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但是,现今的教学,不少地方还存在着很多“应试”色彩,对学科本身不够重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们应该积极探索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于教学质量角度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师生对历史课堂不够重视。现如今,在素质教育下,寻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当今仍然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对于一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来说,升学率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不在中考范围内的历史学科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学校层面在安排这门课的时候也会减小它的上课量,一般情况下一周一节或两节就可以了。但是再观其他学科会发现,每天都有安排,这足以看出学校层面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 教师对历史课堂不够重视,这里的教师不仅仅是指历史老师,也包括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学校层面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历史老师在上课时也会很容易走偏,不重视历史课堂,有些地区的学校甚至在期末考或者课文上不完的时候把历史课用来上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而历史则在临考试前背诵一下就好。这是一种连环效应,从上到下逐步影响,因为学校层面和老师的不重视,正在学习历史的学生们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受,觉得历史不重要,了解个大概就好。在这种教育下,甚至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了解甚少。 2.部分学校过度看重学习成绩。尽管我国的教育正在一步步改革,教学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也在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学校管理人员对于教学的管理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教育部门对教育方面的改革还是以学生成绩为主,无论是对学校的考核、老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考核,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第一参考点,作为重要的考核方式。这就使得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学生都是把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忽略掉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 3.教学方式较为古板老套。历史课如果上得好就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如果上得不好就是在听催眠曲。老师的上课方式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性质,还有很多老师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因为历史是固定不变的,是“死”的,所以,在他们看来,想要有一个好成绩,背就对了,全部都背会,那就没有什么影响了。也正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记忆的压力越来越大,离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越来越远。 二、提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育教学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要想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门学科,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让学生对它感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这门课听起来不那么枯燥。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1)老师讲解幽默。这就需要老师有很好的学科知识功底和语言功底,还得有一定的幽默细胞。(2)借助外界教具。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可以借助观看影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影片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样一来,这节课不仅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方法要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历史课程标准和对未来公民历史素养的基本要求的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有所改善,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未来的市场不被淘汰。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把“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贯彻到底。历史科目内容繁多,难易不一,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要求不同。譬如,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收集不同难度的资料供学生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掌握难一点的知识,而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一点的学生让其了解就好。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相信不少教育者都知道,并且也在付诸行动。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现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视掉活动课,而恰恰是这种类型的课,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更深的意义。 总之,初中是学生初步接触历史,不要磨灭了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提升本身的学科素养,改善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培养新一代青年而奋斗。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舞台(这个舞台还可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状态,并全面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一、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滞后 中学政治课教材可说是届届都是新版本、新内容。可是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在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的政策法规在不断出台;受教材编写的时间和篇幅局限,内容不完整、不全面,有些已失去典型性和时代性,照本宣科缺乏说服力;有些内容已在中小学和其他学科中重复讲述,学生厌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等等。 2.内容太过于抽象 政治课教学没有数学的严密逻辑,也没有语文的优雅动人,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虽然说打开这扇大门,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可以容纳下大到中美关系、印巴问题甚至奥运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等。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 3.课堂效率较低 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

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政治,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 1.教师要具备教育理论和能力 教育理论和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行。主要体现在关于教与学的知识、学生评价的知识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如果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那么会极大程度地降低他们在政治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及能力。 2.教师要具备文化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更新教学模式。高中政治教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具备更加广博的文化知识,为高中政治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重要的保障。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的途径,重要的是“读书”,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不只是看时下出版的专著或文章,而包括已经成为历史的经典性教育文本。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3.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