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诗三首.短歌行学案教师版

诗三首.短歌行学案教师版

诗三首.短歌行学案教师版
诗三首.短歌行学案教师版

《汉魏晋诗三首》学案第二课时《短歌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全诗,掌握文本中的古汉语知识。

2.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3.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

【学习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学习难点】学习诗中运用典故表达感情的技巧;把握诗歌的慷慨悲凉的风格。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讲解

【知识链接】——课前准备

1.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即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2.作者介绍:

曹操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极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召集当时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 唱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自学设计】——课前预习

1.重点字词

譬如(Pì)衿(jīn )呦呦(yōu )鼓瑟( sè)吹笙(shēng )度(dù)掇(duō)契(qì)阔谈 (yàn )吐哺(bǔ)陌(mò)匝(zā)

2.重点字词释义:

当(对着)几何(多少)杜康(酒)衿(衣领)苹(艾蒿)匝(周)

契阔(久别重逢) (宴)乌鹊(乌鸦)哺(食物)归心(人心归服)

3.利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弄懂诗文大意。

译文: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划分课文层次,问题探究。

(一)诵读指导(见《诗经》两首学案)

1.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慷慨悲壮

2.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是“忧”。(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诗文层次。

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第二层: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忧思难解第四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三)文本解读,合作探究:

1.研习诗歌第一节:①“忧思难忘”之“忧”,从何来?面对“忧思难忘”之“忧”,如何解忧?(画出相对应的原文,概括回答。)人生几何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

②如何理解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思想感情(消极或积极)?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的主要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假如诗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种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实现时产生的烦恼中一种积极的情感。

2. 研习诗歌第二、三节:①“忧从中来”之“忧”从何来?(贤才难得)

②诗人在诗中提到了那些事物间接地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先引《子衿》,写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后引《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③.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请列举实例说明。(比兴和用典)

3. 研习诗歌第四节:①作为三国时期的“超世之杰”、文武全才,曹操需要贤才做什么呢?(天下归心——忧——功业未就)

②结合全诗,如何才能解诗人之“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招贤)【学习小结】学生自我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加横线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A、譬如(pì)慷慨(kǎi)青衿(jīn)

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

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

D、沉吟(yín)拾掇(duō)呦呦(āo)

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3、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1)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用“杜康”来指代酒__。用“朝露”来比喻 ____人生短暂__。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_。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课文,完成练习训练。

【布置预习】预习《归园田居》,完成学案。

【拓展延伸】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

知识链接——历史中的观点:

(1)《武帝纪》: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兵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2)许绍(唐初功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酒之关系》)(4)易中天: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请你结合《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我的观点:

【学习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 《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短歌行导学案(优秀导学案)

《短歌行》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韵。 2、品味语言,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 3、揣摩诗歌情感,感受诗人的志向与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揣摩诗人的情感。 三、【资料补充】 1、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有“短歌微吟不能长”,傅玄《艳歌行》有“咄来长歌续短歌”,一般都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2、背景补充 史实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文学背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3、曹操其人 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他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有《魏武帝集》传世。 曹操形象的不同内涵:文学、民间、历史上的不同形象 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精品】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秋兴八首(其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 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 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 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 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 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 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 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 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 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 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 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 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 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 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 十分典型的律诗。 三、背景介绍 《秋兴八首·其一》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又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四起唐王朝难以复兴。此时,老友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依靠,遂沿江 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时年已经5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情寂寞、 抑郁。《秋兴八首·其一》融合了夔州萧条的秋色、凄凉的秋声、诗人暮年多病的苦况和关 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四、疏通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 解释重点字词并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最好翻译成为现代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短歌行》随堂练习

……………………………………………………………最新资料推荐………………………………………………… 《短歌行》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 慷慨(kǎi) 青衿(jīn) B、笙箫(shēng) 阡陌(mò)契合(qiè) C、周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 D、沉吟(yín) 拾掇(duō)呦呦(āo) 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3、默写填空 (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 "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5、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就诗歌的主题、表达技巧两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简要赏析 生年不满百 《古诗十九首》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参考答案】 1、A2、A 3、(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1)、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1 / 1

短歌行学案(符春盈)

《短歌行》学案(2010.10) 主备人:符春盈审批: 一、【文学常识】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二、【路径点拨】 (一)整体感知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词或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1.思考:通读全诗,请找出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并划出相关诗句。 2.曹操在诗中如何抒发这种情绪? : (二)艺术手法鉴赏 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⑶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4.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5.思考讨论(二选一) (1)谈谈曹操在本诗中流露的对人生的情感态度,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2)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6.拓展阅读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20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桓,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作此歌。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三国演义》 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53岁的曹操年岁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实现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饱受苦闷煎熬,但并不灰心丧气,仍以一统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以建功立业。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感叹时光易逝,去日苦多,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 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5:第7课 诗三首《归园田居》(含答案)

诗三首《归园田居》 学习目标 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 1、感受田园风光构成的优美意境。 2、理解作者归田园前的心境,感受诗人的隐士情怀。 学习难点: 1、感受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他幼年时,家道已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期,由于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而且,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

高一语文《诗三首》学习要点 《短歌行》

《诗三首》学习要点《短歌行》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诗歌的主旨是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曹操深得《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精髓,将慷慨悲凉之情,贯于纯正质朴的语言之中。或借古以讽,化而用之,或托物遣兴,古为今用。诗歌意境深远而优美,风格别致而多姿,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二、诗歌简析: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

《短歌行》学案(教师用)

《短歌行》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曹操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知人论世) 2、能抓住诗眼,读懂诗歌的感情。 3、能鉴赏诗中的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 4、背诵并默写全诗。 【自主学习】 1.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譬(pì)如子衿(jīn )呦呦(yōu )鹿鸣鼓瑟吹笙(shēng )何时可掇(duō)阡(qiān )陌(mò)契(qì)阔谈讌(yàn ) 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 词义辨识(重点解释加点字): 几何 ..:多少。 去日苦多 ....:(可悲的是)失去的日子太多了。 慨当以慷 ....:即“慷慨”,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当以,没有实义。 何以解忧 ....:倒装句,“以何解忧”,用什么来解除忧愁呢。 青青子.衿: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本文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忧从中.来:忧愁从这里来的。 乌鹊南.飞:乌鹊向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绕树三匝 ..:绕着树废了三圈。三,概数。 山不厌.高:山不会满足于它的高度。厌,满足。 3、知识链接: (1)、“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分为短歌,长歌,因音节节奏长短区分。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4、资料补充: (1)、曹操其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

《短歌行》学案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学习诗歌中所运用的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情境体验、合作交流及教师点拨这一学习过程,学会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深层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师通过对诗歌的深层解读,学习曹操在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抱负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学习魏晋诗歌的用典比兴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大家先一起来听段诗歌朗诵。听完朗诵以后,哪位同学能跟大家说说你对刚刚这首诗歌的了解呢?看来大家对曹操很熟悉啊,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这首《短歌行》。 (二)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忧”的基调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在学生朗读诗歌之前该让学生明确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体味诗歌忧的感情基调。 (三)赏析诗歌语句,解读诗歌意象

《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年级:高2013级班科目:语文主备人:张白杨审稿:备课组 课题:《诗三首》课型:研读鉴赏课课时:3课时姓名 《诗三首》导学案 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预习案 一、知识积累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2、历史上的曹操形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的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曹操: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文学的领袖 曹操在文学上又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在诗歌方面,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大

《短歌行》《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导学案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教案2 汉魏晋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2、学生能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体会情景交融、分析诗歌语言特征等。 3、品位《迢迢牵牛星》中的爱情美,《短歌行》中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迢迢牵牛星 【导入语】 在前一课《孔》中,我们感受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哀怨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妇孺皆知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请一个同学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一个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在“乞巧节”这一天,未婚的姑娘们要在庭院里摆上茶品水果拜祭七姐,并且要举行缝纫比赛活动,还要唱“乞巧歌”。乞巧,就是向七姐乞求灵巧、智慧的意思,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其实,纪念牛郎织女的方式是很多的,除了用节日活动的方式外,还有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来赞美他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迢迢牵牛星》,看看作者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古诗十九首》介绍】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首诗选自于哪里呢?﹙《古诗十九首》﹚那么,《古诗十九首》是谁写的呢?写了哪些内容呢?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从思想内容上可分为游子诗和思妇诗。游子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思妇诗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的写照。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疏通字词、翻译】﹙见课本﹚ 【赏析】 诗句描写内 容赏析

《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用)

《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特点,初步把握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自学 一、知识积累 1、《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代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2、历史上的曹操形象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的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的认识曹操,更好地去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述志令》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三国志(注)》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A政治家(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呈递,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文学的领袖 曹操在文学上又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在诗歌方面,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他的诗风刚健古直、气韵雄浑、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 3、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理解《归园田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

必修二 诗三首 情景默写

必修二《诗三首》情景默写题 (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 (2)《归园田居》中作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生活时间长的句子 是,。 (3)《归园田居》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4)《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6)《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8)《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9)《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10)《短歌行》中“,。? ”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1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12)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13)曹操在《短歌行》中“,。_ ,”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14)曹操《短歌行》中“,! ,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15)《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四句诗是:_ 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6)《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17)《短歌行》表现诗人希望广泛收揽人才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的句子是:,。, 。 (18)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19)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20)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1)《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 (2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学案1

《古诗三首》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2.认识本课生字。 rónɡ yàn yuān yānɡ 融燕鸳鸯 3.解释下列词语。 迟日: 泥融: 鸳鸯: 二、合作探究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说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 2.朗读《绝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三、拓展练习 1.课下搜集杜甫所写的绝句,然后拿到班上来,与大家分享! 2.自选作业。 (1)画:画一幅画,画出春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自主预习 1.知识链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2.认识本课生字。 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 惠崇豚芦芽 3. 解释下列词语。 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二、合作探究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然后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 第三课时

短歌行比赛学案

短歌行 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 编号:_____ 【学习目标】 1.2.3.积累文学资料,生成写作素材。 【自主预习】 一、走近作者 曹操(德,和文学家。是举”以令诸侯”。内兴文学”,操集》。 二.写作背景 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持槊歌此《短歌行》互动探究(合作、探究、展示) 一、读。《短歌行》诗眼是什么,围绕诗眼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相关链接 (1)酒与情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的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2)意识到人生短暂时及时行乐,还是积极进取?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补充注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嗣音:传音讯。你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牵挂的心。即使我不去找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 (4)补充注释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孝顺,仁爱,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呕心沥血。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归政成王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短歌行》思想内容: 二、品。探究诗歌《短歌行》的艺术手法 《短歌行》就是一首“求贤歌”,艺术感染力很强,请找出其中有哪些艺术手法,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温故知新】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通感,是由视觉转向听觉。化静为动,月光与树影本来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这就将景物写活了,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我的分析:三、悟。结合所学诗歌,总结曹操诗歌的特点 相关链接 龟虽寿[东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⑦但:仅,只。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⑨永:长久。 ⑩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11.永年:长寿. 【译文】神龟虽然长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品评】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

《诗三首》导学案完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7课诗三首导学案 编制人:汪春华审核人:审批人: 教学课时建议:2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曹操、陶渊明及其诗文,提高鉴赏诗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理解《短歌行》中 熔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和用典贴切的特点,体会《归园田居》的白描手法和平中见奇、淡中有味的语言特点。 3、激情投入,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珍惜时光,积极上进。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了解五言诗的地位,从整体上 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和结构艺术。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预习案】 I、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1、《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是民歌体文人诗,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 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们。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 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3、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是东晋大诗人,浔 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的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在诗中描述了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往往含有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与不肯与之合作的精神,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和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二、 了解背景 1、《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不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归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2、《短歌行》:面对连年战乱,统一大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曹操忧愁幽思,苦闷煎熬,决 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以求建功立业。 3、《归田园居(其一)》:这首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的第二年,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公元 405 年,他担任彭泽县令才八十来天,一日郡遣督邮到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离职回乡。从此他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终身不仕。 三、文体知识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四、 整体感识 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抓住关键的情感词句,迅速把握各首诗歌的主旨。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