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食品毒理学试题范文精选

食品毒理学试题范文精选

食品毒理学试题范文精选
食品毒理学试题范文精选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1、靶器官

2、基因突变

3、阈剂量

4、危险性

5、II相反应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是慢性毒性有。

2、T-2毒素的主要危害是。

3、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来源于菌,其主要危害

是。

4、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有毒物质是。

5、氯丙醇对人的主要危害是。

6、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来源于。

7、慢性镉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是。

8、慢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是。

三、判断题(每个1分,共计10分)

()1、链霉素可以引起前庭神经损害,导致眩晕。

()2、与成人相比慢性铅中毒对婴幼儿的危害更大一些。

()3、幼鼠对黄曲霉毒素十分敏感,因此可以用鼠单位来评价其毒性的大小。()4、腌制食品中的最主要危害来自于食盐,它可以导致高血压。

()5、慢性砷中毒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系统上,出现运动失调、意识丧失。()6、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引起肝功能和遗传毒性。

()7、绿皮马铃薯中的生物碱主要是龙葵毒素。

()8、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异硫酸氰酯是致甲状腺肿物质。

()9、N-亚硝胺急性中毒可以引起人体皮肤损伤、导致氯痤疮。

()10、河豚毒素包括坏死毒素和呕吐毒素。

四、简答题

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

2、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哪几个反应? 你能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吗?6分

答:

3、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

4、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答:

5、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

答:

6、化学毒物的致突变类型有哪些?

答:

7、抗生素残留对人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

8、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

答:

五、综合题

1、食品中的多环芳烃的来源与主要毒性作用有哪些?

答:

2、蘑菇毒素主要有哪些?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是如何发生的?答:

食品毒理学第1阶段测试题1b

一、单项选择题 1、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2、()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3、水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吸收。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肌肉 4、除了()和乙酰化结合外,其它Ⅱ相反应显著增加毒物的水溶性,促进其排泄。 A、氨基化 B、葡糖醛酸结合 C、硫酸结合 D、甲基化 5、化学物的同分异构体之间的毒性不同,一般来说,() A、邻位>间位>对位 B、对位>邻位>间位 C、间位>对位>邻位 D、对位>间位>邻位 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A、致突变毒性 B、生殖毒性 C、免疫毒性 D、亚慢性毒性 8、胺类化合物按其毒性大小一次为:() A、叔胺>伯胺>仲胺 B、仲胺>叔胺>伯胺 C、伯胺>仲胺>叔胺 D、仲胺>伯胺>叔胺 9、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还原和水解反应。 A、氧化 B、加成 C、氢化 D、脱氢 10、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 A、生物转化 B、消除 C、生物转运 D、代谢 二、多项选择题 1、危险度也称为危险性或风险度,可分为()。 A、间接危险度 B、归因危险度 C、相对危险度 D、直接危险度 2、一般情况下,剂量-反应曲线包括的类型有()。 A、直线型 B、抛物线型 C、S型曲线 D、“全或无”反应 3、毒理学研究中常用来反映毒作用重点的观察指标可以分为()。 A、特异指标 B、形态学指标 C、组织学指标 D、死亡指标 4、肾脏对外源化学物的的排泄机理包括()。 A、肾小球滤过 B、肾小球简单扩散 C、肾小管主动转运 D、肾小管重吸收 5、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下列可用于描述安全限值的有()。 A、每日允许摄入量 B、最高容许浓度 C、阈限值 D、参考剂量

中级食品检验工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中级食品检验工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职业技能鉴定试卷 1、试卷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二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分人 1. 我国电力的标准频率是( )Hz。 (A)220 (B)110 (C)60 (D)50 2. 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甘汞电极的( )。 (A)电极电位不随溶液PH值变化 (B)通过的电极电流始终相同 (C)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 (D)电极电位始终在变 3. 俗称氯仿的化合物分子式为( )。 (B)CHCl 43 (A)CH (C)CHCl (D)CHCl 223 4. 原子是由( )和电子所构成的。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质子、中子和正电荷 5. 可检查淀粉部分发生水解的试剂是( )。

(A)碘水溶液 (B)碘化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硝酸银溶液、碘水溶液 6. 当用标准碱溶液滴定氨基酸时(酚酞为指示剂),常在氨基酸中加入( )。 (A)乙醇 (B)甲醛 (C)甲醇 (D)丙酮 7. 下列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是( )。 (A)加入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B)在BaSO 沉淀中加入KNO 43 (C)在CaCO沉淀中加入盐酸 24 +(D)在AgCl沉淀中加入H 8. 强电解质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 )。 (A)强电解质是导体 (B)水能导电 (C)强电解质水溶液有正负离子 (D)强电解质水溶液有自由电子 9. 下面的( )项为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推荐标注内容。 (A)产品标准号 (B)批号 (C)配料表 (D)保质期或保存期 10. 下列试剂在薄层色谱法测苯甲酸含量过程中未采用的是( )。 (A)乙醚 (B)氯化钠 (C)无水亚硫酸钠 (D)无水乙醇 11. 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 (A)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B)13662是产品代号 (C)92是标准发布年号 (D)13662是标准顺序号 12. 双二硫腙光度法测Pb,选用波长为( )。 (A)510nm (B)440nm (C)660nm (D)540nm 13. 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溶液的( )不发生显著改变。 (A)PK酸 值 (B)浓度 (C)缓冲容 (D)pH值 14. 食品卫生检验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为使接种室达到无菌状态,一般采用()方法是正确的。 (A)30W紫外线灯开启1h 后关灯操作 (B)30W紫外线灯开启隔夜,关灯操作 (C)在紫外线灯开启下操作 (D)开启紫外线灯1h后关灯在酒精灯下操作 15. 在检验肠道细菌时应将培养物置()培养。

毒理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毒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第一章: A型题(1×30) 1.关于半数致死剂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半数致死剂量是一个统计学数值,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半数致死剂量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半数致死剂量越大,表示毒物毒性越弱 D.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时,必须注明染毒时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3个月 B.亚慢性毒性试验应连续染毒3周 C.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2周 D.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3、发生慢性中毒的基本条件是毒物的( D ) A.剂量 B.作用时间 C.毒性 D.蓄积作用 4、下列哪一项效应属于量效应(B ) A. 尿中δ-ALA的含量 B. 中度铅中毒 C. 动物死亡 D. 持续性肌肉松弛 E. 正常细胞发生恶变 6、.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__B____。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7、急性毒作用带为___D____。 A.半数致死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C.最小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D.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8、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__D____。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9、__A____是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A.动物试验 B.化学分析 C.流行病学调查 D.微生物试验系统 10、.MLD指的是___C____。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1、.LOAEL指的是__B_____。也称最低毒作用量(LTD)、最小作用剂量(MED)、阈剂量(TD) A.慢性阈剂量 B.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C.最大耐受量 D.最大无作用剂量 12、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B.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大部分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的最低剂量 D.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一半死亡所需的最高剂量 13、( D )是检查受试外源化学物能否通过妊娠母体引起胚胎毒性或后代畸形的动物试验。A、雌性生殖毒性试验B、急性毒性试验C、致突变试验D、致畸试验 14、毒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研究( B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毒作用)及其机制。 A、内源化学物 B、外源化学物 C、内分泌物质 D、体内代谢物 15、( C )表示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A、剂量-反应关系 B、剂量-量反应关系 C、剂量-质反应关系 D、剂量-效应关系 16、理论上,毒性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终毒物在其作用部位的( C )和持续时间。 A、溶解度 B、存在方式 C、浓度 D、作用方式 17、一般毒性作用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急性毒性、( D )和慢性毒性。A、致突变毒性B、生殖毒性C、免疫毒性D、亚慢性毒性 18、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9、.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21、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2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实验范文

?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毒理学评价与食品安全性 ?2010/1/3 16:55:37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色香味,对于食品原料乃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加工工艺的改善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极为积极的作用。由于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成为食品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对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的评价是正确认识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 一.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FAO/WHO在1962年所提出的食品添加剂的国际定义为:“国际食品标准计划中的食品添加剂,是指其本身通常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作为通常食品的典型成分使用的物质,所以,不论有无营养价值,在食品的制造、加工、调制、处理、装填、包装、运输或保管的过程中,出于技术目的(包括调味、着色、赋香等)而有意识地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或其副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食品的一部分,或给食品的性质以影响,或者可以充分造成预结果。它们不包括污染物质或者是为了维持或改善食品营养价值的物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因此,营养强化剂显然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润滑、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二.食品添加剂分类 根据GB12493-19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规定,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和其它共21类。 因食品用香料品种太多单独列出,见GB/T 14156-19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分类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香料共22类,并以附录

食品毒理学203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定? 答: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只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离子钙又分为细胞内Ca2+和细胞外Ca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较低 (10-8?107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103mol/L),内外浓度相差103?10倍。 在细胞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Ca+仅为 107moL/L,而细胞外液Ca+则达10'3moL/L。当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第一信使传递信息,则细胞内游离Ca2+迅速增多可达10-5mol/L,此后再降低至107mol/L,完成信息传递循环。故将Ca2f称为体内第二信使。Ca2+浓度的这种稳态状的变化过程称为细胞钙稳态。 2、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物因素、机体因素、化学物与机 体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化学物的联合作用 3、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 毒物进入人体内,经过一定时间不均匀地分布于某些器官,呈现蓄积状态, 有些重金属毒物可长期贮存于骨、肝、肾、脑等等组织中,但并不出现毒性,当毒物的吸收停止后,已蓄积的部分则开始排出,持续时间很长,血液酸碱度的改变,可影响毒物的蓄积,当人的健康状况低下时如患病、过劳、饮酒、情绪波动时,毒物可变为可溶性的状态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和急性发作,这种现象在长期 停止接触毒物后,偶尔发生。还有机能蓄积:当毒物侵入人体后,即排出或转化,但其毒性作用是积累的,以后当少量毒物不断进入人体,毒作用将继续加深,到

定程度却出现严重和中毒现象,此时毒物在体内已无蓄积,如过敏性物质的生 漆、青霉素、致癌物质的煤烟、砷等等。 4、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 胆通过 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那些? 答:⑴致甲状腺肿物 ⑶蚕豆病毒素 ⑸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⑼天然诱变剂 6、化学物的一般作用机制有那些? 毒理学对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的阐述, 在整体器官(系统)水平上,是关于 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肝脏、肾脏、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及皮 肤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是关于干扰细胞内酶系功能、抑 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破坏细胞的亚微结构;在分子水平上,是对生物膜的化学 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引起细胞钙稳态失调、氧化损伤生物大分子、与蛋 白质或核酸共价结合。导致相应的机能障碍、结构改变和物质代谢异常,表现一 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由整体器官向亚细胞、分子水平纵向研究.并将这 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全面说明外源化⑵生氰糖苷 ⑷山黧豆中毒 ⑹消化酶抑制剂 ⑺生物碱糖苷 ⑻血管活性胺 ⑽蘑菇毒素

食品检验工题库答案版汇总

食品检验工题库+答案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 1、我国电力的标准频率是( D )Hz。 A、220 B、110 C、 60 D、50 2、标准是对( D )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A、单一 B、复杂性 C、综合性 D、重复性 3、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严格任何( B )入口或接触伤口,不能用( B )代替餐具。 A、食品,烧杯 B、药品,玻璃仪器 C、药品,烧杯 D、食品,玻璃仪器 4、若样品中脂肪含量超过10%,需用( C )提取3次。 A、酒精 B、丙酮 C、石油醚 D、CCl 4 5、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B )。 A、0.1ml B、0.01ml C、1ml D、0.02ml 6、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B、13662是产品代号 C、92是标准发布年号 D、13662是标准顺序号 7、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甘汞电极的( A )。 A、电极电位不随溶液PH值变化 B、通过的电极电流始终相同 C、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 D、电极电位始终在变 8、俗称氯仿的化合物分子式为( B )。 A、CH 4B、CHCl 3 C、CH 2 Cl 2 D、 CH 3 Cl 9、可检查淀粉部分发生水解的试剂是( D )。 A、碘水溶液 B、碘化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硝酸银溶液、碘水溶液 10、仪器中的光源基本功能是( C ) A、发光 B、发热 C、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 D、无很大的作用 11、预包装商品是销售前预先用包装材料或者包装容器将商品包装好,并有预先确定的( C )的商品。 A、使用方法; B、产品的性质; C、量值(或者数量) D、内容物种类 12、标注净含量为50g<Q n≤200g的产品净含量标注字符高度不得低于( B )m m A、2 B、3 C、 4 D、6 13、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是( B )。 A、固定时间 B、死时间 C、保留时

食品毒理学第3阶段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海洋鱼类腐败变质后将产生一定数量的(),该物质为强生物活性物质,摄入后使机体发生中毒。 A、精胺 B、腐胺 C、尸胺 D、组胺 2、研究表明,外源凝集素摄入后与()结合,减少了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从而 造成动物营养素缺乏和生长迟缓。 A、胃表皮细胞 B、肠道上皮细胞 C、肝细胞 D、肝小体 3、龙葵碱糖苷有较强的毒性,主要通过抑制()的活性引起中毒反应。 A、磷酸酯酶 B、胆碱酯酶 C、胆碱过氧化物酶 D、脂肪酶 4、()是黄曲霉毒素的最终致癌物。 A、黄曲霉毒素B1-8,9-环氧化物 B、黄曲霉毒素B1-8,9-二醇 C、黄曲霉素 D、黄曲霉胺 5、对于黄曲霉毒素而言,较为有效的化学去毒方法是使用()。 A、过氧化氢 B、臭氧 C、氯气 D、氨水 6、()是在有机氯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作为微量不纯物而生成的非商业性目的的副产品。 A、多环芳烃 B、多氯联苯 C、苯并[a]芘 D、二噁英 7、一般而言,()和相继的磷酸三脂酶水解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主要的代谢途径。 A、氧化 B、还原 C、加成 D、氢化 8、抗氧化剂不仅可以防止由()引发的油脂酸败,亦可消除由人体产生的内源性活性氧自由基。 A、羟基自由基 B、超氧自由基 C、过氧化氢 D、氧化物 9、风险性评价的进行首先要确定食品中可能有哪些危害成分或不安全因素,即()。 A、危害确定 B、危害鉴定 C、接触量评估 D、风险鉴定 10、从理论上讲,任何外源基因的转入都可能导致遗传工程体产生不可预知的或意外的变化,其中包括()。 A、多向效应 B、协同效应 C、单向效应 D、双向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雪卡中毒主要影响人类的()。 A、胃肠道 B、神经系统 C、血液系统 D、内分泌系统 2、下列属于血管活性胺的是:()。

食品检验工试题库附答案

食品检验检疫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 1、我国电力的标准频率是( D )Hz。 A、220 B、110 C、60 D、50 2、标准是对(D )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A、单一 B、复杂性 C、综合性 D、重复性 3、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严格任何(B )入口或接触伤口,不能用(B )代替餐具。 A、食品,烧杯 B、药品,玻璃仪器 C、药品,烧杯 D、食品,玻璃仪器 4、若样品中脂肪含量超过10%,需用( C )提取3次。 A、酒精 B、丙酮 C、石油醚 D、CCl4 5、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B )。 A、0.1ml B、0.01ml C、1ml D、0.02ml 6、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GB/T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B、13662是产品代号 C、92是标准发布年号 D、13662是标准顺序号 7、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甘汞电极的( A )。 A、电极电位不随溶液PH值变化 B、通过的电极电流始终相同

C、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 D、电极电位始终在变 8、俗称氯仿的化合物分子式为( B )。 1 / 24 A、CH4 B、CHCl3 C、CH2Cl2 D、CH3Cl 9、可检查淀粉部分发生水解的试剂是( D )。 A、碘水溶液 B、碘化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硝酸银溶液、碘水溶液 0、仪器中的光源基本功能是(C) A、发光 B、发热 C、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 D、无很大的作用 1、预包装商品是销售前预先用包装材料或者包装容器将商品包装好,并有预先确定的(C )的商品。 A、使用方法; B、产品的性质; C、量值(或者数量) D、内容物种类 2、标注净含量为<Qn≤的产品净含量标注字符高度不得低于(B )mm A、2 B、3 C、4 D、6 3、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是(B )。 A、固定时间 B、死时间 C、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最新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食品毒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损害作用:指使机体的正常生长形态、生长发育过程收到严重影响,寿命缩短,功能容量或 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降低,维持稳态能力下降,对某些其他环境因素不利的影响的易感性增高的作用。 非损害作用:指不引起机体机能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某种生理功能容量的降低,也不引起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的作用。 2.毒效应谱:毒效应的性质与强度的变化构成的谱图。 3.靶器官: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可以直接发挥毒性作用的器官或组织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4.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 化学物。 5.基因突变:一个或几个DNA碱基对的改变。 6.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包 括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致畸胎)、改变遗传密码(致突变)或引发癌症(致癌)的能力等。 7.阈剂量:即最小有作用剂量。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种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 触,是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8.毒作用:又称毒效应,是外源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9.毒作用带:指阈剂量作用下限与致死剂量上限之间的距离,它是一种根据毒性和毒性作用特 点综合评价外来化合物危险性的常用指标。包括急性中毒作用带、慢性毒作用带。 10.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特定外源化合物的总量。 11.变异:物种的个体和各代之间出现的种种不同程度的差异。 12.Ⅰ相反应:指机体内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13.Ⅱ相反应:又称为结合作用,是毒物原有的功能基因或由Ⅰ相反应引入的功能基因与内源性 辅因子反应。 14.突变: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变异。 15.半数致死剂量(LD50):指能引起一个群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16.危险性:表示外源化学物质对人群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 17.安全性:指化学毒物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18.吸收:外源化学毒物经机体接触部位进入循环的过程。 19.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机体内经过多种酶催化的代谢转化。它是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 要环节,是机体维持稳定的主要机制。 生物转运: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二、简答 1、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2、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 答:进入血液的外源化学物在某些器官组织蓄积而浓度较高。如果外源化学物对这些器官组织未显示明显的毒作用,该器官组织称为贮存库。 具体贮存方式有:1)与血浆蛋白结合作为贮存库;2)肝和肾作为贮存库; 3)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4)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3、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除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除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4、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化的意义是什么? 答:一方面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使其水溶性增加并加速其排泄,可以降低对机体损害,未经

食品毒理学复习题

判断: 1.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中的外源化学物。外源性化学物质都是有毒的. 2. 所有的物质包括食用蛋白都可能是毒物. 3. 体内试验多用于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筛选/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 4. 归因危险度为0.1表示接触组发生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是非接触组的10倍. 5. 什么叫实质等同原则? 1.蛇毒不是药物,是毒物。 2.毒物按其毒性作用分为、、、、等五类。 3.吸收系数是和之比。 4.什么叫生物半减期? 5.毒物对不同的生物或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的原因? 6.毒性作用分为、、、、 、等六类。 7.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变慢是一种损害作用。 8.镉中毒会导致尿中β2-微球蛋白的出现,β2-微球蛋白是一种接触性标记。 9.什么叫毒效应谱? 10.生物学标志物包括、、。 11.质反应用于表示引起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 12.什么叫ADI和RfD? 1.外源化学物主要通过、、吸收。 2.什么叫首过效应? 3.有机酸(碱)主要在哪里被吸收?为什么? 4.胭脂红通过转运方式进入小肠小皮细胞。 5.气体进入肺泡后以转运方式进入血液。 6.影响气溶胶吸收的重要因素是和。 7.脂水分配系数低的外源化学物易经皮肤吸收。 8.什么叫贮存库?贮存库具有什么意义? 9.人体的贮存库主要有哪几种?

10.影响外源化学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和。 11.胎盘屏障不能阻止脂溶性高的外源化学物质透过。 12.排泄有哪几种途径? 13.尿的pH一般低于血浆pH,这种pH的分配利于(酸/碱)排泄。 1.什么叫生物转化? 2.通过生物转化,外源化学毒物的毒性降低。 3.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4.生物转化的对象是非营养物质. 5.I相反应包括、、. 6.经过代谢活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可分为、、、。 7.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又称或。此酶系由、、三部分组成。 8.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功能包括、、三种,其主要功能是。 9.简述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催化机制。 10.写出P-450催化氧化的总反应式。 11.P-450催化哪几种类型的氧化反应? 12.微粒体含黄素单加氧酶与P-450催化反应的不同之处是。 13.简述FMO的催化机制。 14.通过乙醛脱氢酶作用,乙醛氧化成。 15.哺乳动物体内还原酶在中的活性较高,因为它是一个相对的环境。 16.还原作用包括哪几类,产物分别是什么? 17.在体内,能被水解的键包括、、三种。 18.II相反应中,哪些是解毒反应,哪些是代谢活化反应?各种反应的反应供体是什么?

食品检验工高级试题库及答案精编版

食品检验工高级试题库 及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食品检验工(高级)试题库 知识要求试题 一、判断题(是画√,非画×) 1.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时可直接配制而不用标定。() 2.一个样品经过10次以上的测试,可以去掉一个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求平均值() 3.由于仪器设备缺陷,操作者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及环境等的影响均可引起系统误差。() 4.滴定管读数时,应双手持管,保持与地面垂直。() 5.用已知准确含量的标准样品代替试样,按照样品的分析步骤和条件进行分 析的试验叫做对照试验()6.称取某样品进行分析,最后分析结果报告为(质量分数)是合理的() 7.为了使滴定分析时产生的误差小于%,滴定时标准溶液的用量应大于20mL。() 8.将HCI标准溶液装人滴定管前,没有用该HCI标准溶液荡洗,对分析结果不会产生影响。() 9.标定Na 2S 2 3 溶液最常用的基准物是K 2 Cr 2 7。 () 标准溶液通常采用标定法配制。() 1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通常用直接配制法配制。() 12.用Na 2C 2 4 基准物标定KmnO 4 溶液时,应将溶液加热至75~85℃后,再进行滴 定。() 13.所有物质的标准溶液都可以用直接法配制。() 14.用基准物质标定溶液浓度时,为了减少系统误差,一般要选用摩尔质量较小的基准物质() 15.用标准溶液标定溶液浓度时,为了减少系统误差,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不能小于20mL() 16.已标定过的KmnO 4 标准溶液应贮存于白色磨口瓶中。() 标准溶液应储存于橡胶塞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中。在瓶口还应设有碱-石灰干燥 管,以防放出溶液时吸入CO 2 。() 的计算结果应表示为。() 19.在多次平行测定样品时,若发现某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计算时就应将此数据立即舍去。() 20.记录原始数据时,要想修改错误数字,应在原数字上画一条横线表示消除,并由修改人签注。() 21.检验报告单可以由进修及代培人员填写但必须有指导人员或室负责人的同意和签字,检验结果才能生效。() 2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一种良好的定性定量尹分析方法。() 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24.沙门氏菌的形态特征是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芽袍无荚膜,多数有动力,周生鞭毛。() 25.志贺氏菌的形态特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抱、无荚膜、无鞭毛、运动、有菌毛。()

食品毒理学考点试题答案

(4)、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毒理学食品施。四、简答题 4、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答:(1)、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答:mg/kg体重计)小于或等于人群的可能摄入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 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2)、在50~100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2、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议。 1)、气温、气湿和气压答:((3)、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季节和昼夜节律(2(4)、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3 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 答:(1)致甲状腺肿物(2)生氰糖苷、动物笼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笼的)4((3)蚕豆病毒素和山黧豆(4)外源凝集素草和其它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和过敏原 毒物的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5()(5)消化酶抑制剂(6)生物碱糖苷 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7)血管活性胺(8)天然诱变剂 3、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6、简述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 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1)答:、答:化学物生物转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同,以初步估计该化学LD50量水平,即定出时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减毒灭活作用(2分)又具有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增毒和代谢活化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可能是化学物本身,更主要的是其活性中间产物或其代作用方式和特、(2)阐明一种化学物的相对毒性、谢产物(1分),由于代谢转化连续性、系统性、复找出其剂量—效应和剂量—反殊毒性表现,杂性,因此评价其毒理作用时必须了解其代谢过程、应关系。代谢产物,才能全面评价化学物的毒作用,否则仅在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3)某一时点、仅对化学物本身去研究和评价其毒作用,研究受试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途径,分)1就可能得出错误或片面的结论(及动力学变化。. 五、综合题源的影响,充分权衡利弊,作出合理的评价,提出禁用、限用或安全接触和使用的条件以及1、安全性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预防对策的建议,为政府管理部门的最后决策提供科)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答:(1学依据。 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将毒理学知识应用于卫生科2、有A、B、C三种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如下,试比较下列三种化学物的毒性的大小?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能以模式化对待,必须根据受试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物A、B的LD相同,50均小于C的LD相同,说明A、B毒性大于C(1分)。化学物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外现50A的斜率要大于B斜率(1分),较小剂量B化学物有的相关资料,讲求实效地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即可导致死亡,但达到一定的剂量时,A化学物的剂量的轻微变化,即可使死亡率迅速上升;而B与C的(2)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斜率相同,说明两种化学物的致死模式一致,只是剂毒理学试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是实现国际量有差别。总体说明A﹥B﹥C。 规范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的基础。化学四、简答题 物安全性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取于毒理学实验的科学1.什么是细胞内钙稳态?性,它决定了对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如何进行毒理学科学的测试与研究,要求有答:细胞内的钙有结合钙和离子钙两种形式。只严格规范的规定与评价标准。这些规范有离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离子钙又分为细胞内2+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钙浓度CaCa和细胞外与基准必须既符合毒理科学的原理,又是良好的毒理-8-7mol/L),细胞外浓度较高~较低(1010与卫生科学研究实践的总结。因此毒理-334 10~mol/L),内外浓度相差10(10倍。在细胞2+仅为Ca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游离的学评价中各项试验方法力求标准化、规范化,并应有-72+-3moL/L。则达1010当细胞处moL/L,而细胞外液Ca 质量控制。现行有代表性的实验设计与2+Ca于兴奋状态,第一

中级食品检验工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试卷 中级食品检验工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试卷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 1. 我国电力的标准频率是(D )Hz。 (A)220 (B)110 (C)60 (D)50 2. 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甘汞电极的( A)。 (A)电极电位不随溶液PH值变化 (B)通过的电极电流始终相同 (C)电极电位随溶液PH值变化 (D)电极电位始终在变 3. 俗称氯仿的化合物分子式为( B)。 (A)CH4 (B)CHCl3 (C)CH2Cl2 (D)CH3Cl 4. 原子是由(A )和电子所构成的。

(C)中子 (D)质子、中子和正电荷 5. 可检查淀粉部分发生水解的试剂是(D )。 (A)碘水溶液 (B)碘化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硝酸银溶液、碘水溶液 6. 当用标准碱溶液滴定氨基酸时(酚酞为指示剂),常在氨基酸中加入(B )。 (A)乙醇 (B)甲醛 (C)甲醇 (D)丙酮 7. 下列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是(D )。 (A)加入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 (B)在BaSO4沉淀中加入KNO3 (C)在CaC2O4沉淀中加入盐酸 (D)在AgCl沉淀中加入H+ 8. 强电解质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C )。 (A)强电解质是导体 (B)水能导电 (C)强电解质水溶液有正负离子 (D)强电解质水溶液有自由电子 9. 下面的(B )项为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推荐标注内容。 (A)产品标准号 (B)批号 (C)配料表 (D)保质期或保存期 10. 下列试剂在薄层色谱法测苯甲酸含量过程中未采用的是(C )。 (A)乙醚 (B)氯化钠 (C)无水亚硫酸钠 (D)无水乙醇 11. 下面对GB/T 13662-92代号解释不正确的是( B)。

(完整版)食品检验工(中级)试题精选(3)

一、判断题(共计15分,每小题1.5分,正确的在()内打“∨”,不正确的在()内打“×”)。 1、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进行检验评价的方法。() 2、可溶性的游离态单糖和低聚糖总称糖类,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3、普通酸度计通电后可立即开始测量。() 4、消毒就是消除有毒的化学物质。() 5、有机磷农药检测主要用气相色谱法,重金属检测用分光光度法检测() 6、食品中水分检测最准确的方法是重量法() 7、QS认证主要关心农产品市场准入,它涉及到所有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 8、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是致病菌() 9、测定牛乳中灰分含量时,坩埚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量之差不大于2mg。() 10、721型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灯亮时就一定有单色光。() 二、选择题(共计30分,每小题2分,每题有四个答案,请将你认为其中唯一的一个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内。 1、食品生物污染主要是()及其毒素的病毒的污染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生物 2、GAP代表良好()规范。 A.农业 B.操作 C.卫生 D.技术 3. ( )属于易挥发液体样品。 A.发烟硫酸 B.工业硫酸 C.硫酸溶液 D.水 4.我国现行的统一试剂规定等级和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优级纯G.R. B.分析纯 C.R. C.化学纯B.R. D.医用级C.R. 5.碳水化合物是由(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统称为糖类。 (1) 氮、氢、氧。(2)碳、氢、氮。(3) 碳、氢、氧。 6.显微镜使用完毕后,油镜介质可用( )擦净。 A.纱布 B.绸布 C.擦镜纸 D.吸水纸 7.能准确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A.试剂瓶 B.刻度烧杯 C.吸量管 D.量筒 8.滴定分析可分为以下四类,正确的是( )。 A.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称量法、络合滴定法 B.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称量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C.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D.酸碱滴定法、称量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9. 大肠菌群的生物学特性是( )。 A.发酵乳糖、产酸、不产气 B.不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C.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D.发酵乳糖、不产酸、不产气 10.测定菌落总数时采用的培养基是( ). A.EMB琼脂 B.营养琼脂 C.B-P琼脂,; D.三糖铁琼脂 11.烧开水是一种( )措施。 A.防腐 B.消毒 C.灭菌 D.致死 12. 紫外灯照射是( )措施。 A.防腐 B.消毒 C.灭菌 D.以上都错

食品毒理学试题答案

四、简答题 1、毒物是怎样被排泄出体外的? 答:毒物及其代谢产物从机体排出的主要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和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排出。其次,可随各种分泌液如汗液、乳汁和唾液排出。 2、影响毒物毒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1)、气温、气湿和气压 (2)、季节和昼夜节律 (3)、生物节律即生物钟是生命进化过程中长期历史形成的基本特征,包括季节和昼夜节律。 (4)、动物笼的形式、每笼装的动物数、垫笼的草和其它因素也能影响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 (5)、毒物的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 3、急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答:(1)、确定受试物使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水平,即定出LD50,以初步估计该化学物对人类毒害的危险性。 (2)、阐明一种化学物的相对毒性、作用方式和特殊毒性表现,找出其剂量—效应和剂 量—反应关系。 (3)、确定机体在环境中接触的受试物侵入机体的途径,研究受试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 化过程及动力学变化。 (4)、研究受试物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治疗措施。

4、如何对慢性毒性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 答:(1)、慢性毒性试验所得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以mg/kg体重计)小于或等于人群的可能摄入量的50倍者,表示毒性较强,应予以放弃。 (2)、在50~100倍之间者,需相关专家共同评议。 (3)、大于或等于100倍者,则可考虑允许使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 (4)、慢性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越小,卫生标准要求越严格。 5、食品中的植物性毒素主要有哪些? 答:(1)致甲状腺肿物(2)生氰糖苷 (3)蚕豆病毒素和山黧豆(4)外源凝集素和过敏原 (5)消化酶抑制剂(6)生物碱糖苷 (7)血管活性胺(8)天然诱变剂 6、简述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 答:化学物生物转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具有两重性,既具有减毒灭活作用(2分)又具有增毒和代谢活化作用。一种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可能是化学物本身,更主要的是其活性中间产物或其代谢产物(1分),由于代谢转化连续性、系统性、复杂性,因此评价其毒理作用时必须了解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才能全面评价化学物的毒作用,否则仅在某一时点、仅对化学物本身去研究和评价其毒作用,就可能得出错误或片面的结论(1分) 五、综合题 1、安全性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 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化学物质安全性评价将毒理学知识应用于卫生科学,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不能以模式化对待,必须根据受试化学物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的相关资料,讲求实效地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 (2) 试验方法的标准化

食品检验工中级理论知识思考题-答案版

食品检验工中级理论知识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 中。)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 中。) 1.乳糖胆盐发酵液配制时,高压灭菌温度是()。 A、160℃ B、121℃ C、100℃ D、115℃ 2.伊红美蓝琼脂成分不包括()。 A、碳酸氢钠 B、磷酸氢二钾 C、伊红 D、美蓝 3.三糖铁琼脂成分不包括(A)。 A、盐酸 B、硫代硫酸钠 C、蒸馏水 D、酚红 4.缓冲蛋白胨水需要高压灭菌温度是()。 A、160℃ B、115℃ C、100℃ D、121℃5.Baird-Parker氏培养基成分不包括()。 A、氯化钠 B、氯化锂 C、琼脂 D、蒸馏水 6.血琼脂平板接种后的培养温度是()。 A、65℃ B、55℃ C、45℃ D、35℃ 7.较常用的菌种保藏法是()。 A、接种植物 B、土壤掩埋 C、血平板保藏 D、液氮超低温保藏 8.下列哪项对于菌落总数的稀释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菌落总数的稀释过程中,用1 毫升未灭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毫升,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毫升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得到的是1:100的稀释液 B、菌落总数的稀释过程中,用1 毫升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毫升,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毫升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得到的是1:100的稀释液 C、菌落总数的稀释过程中,用1 毫升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毫升,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毫升稀释液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得到的是1:10的稀释液 D、菌落总数的稀释过程中,用1 毫升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0样品匀液1 毫升,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毫升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混匀后得到的是1:1000的稀释液 9.菌落总数10-1稀释度的结果为0、0,10-2稀释度的结果为0、0,10-3稀释度的结果为0、0,则其结果为( )。 A、<1 B、<100 C、<1000 D、<10 10.下列选项中对于大肠菌群检验程序叙述正确的是()。 A、检样稀释——乳糖发酵试验——证实试验——报告 B、检样稀释——分离培养——证实试验——报告 C、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证实试验——报告 D、检样稀释——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证实试验——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对于菌落总数测定中选取正确的菌落范围是()。 A、1~150 cfu B、10~150 cfu C、30~300 cfu D、10~300 cfu 12.下列选项中对于大肠菌群计数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每个稀释度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报告每100毫升(g)大肠菌群的MPN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