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个园楹联全编

个园楹联全编

个园楹联全编
个园楹联全编

个园楹联全编

中国园林艺术是集萃式的综合艺术。在园林中,建筑是重要的基础艺术,体现着园林的物质性的审美功能;而建筑的题名、匾额、对联等语言艺术形态,则在园林美的精神性构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不但以竹石置景和豪宅建筑取胜,而且在题联艺术方面更是多有精华,妙不可言。令众多游园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应广大游客观光品味的要求,现由扬州当代女作家金子,对个园楹联作了精心赏析,汇为全编,以慰客情。

〔个园大门〕

春夏秋冬,山光意趣;

风情雨露,竹影多姿。

此为个园北大门联。上联写叠石四季山,四时光景各异,幻化意趣无穷;下联写园中竹风情万种,清翠欲滴,婆娑多姿。全联立意落笔,淡定冲和,于写物状景中不着痕迹地概括揭示了个园以竹、石称盛的景观特色。

撰者潘慕如为扬州当代诗人,书者王冬龄为中国当代书法家。

〔竹里馆〕

为重凌霜节,

能虚应物心。

竹西佳处是扬州古称,也是个园一景,竹林深处有一亭,取王维诗意曰“竹里馆”。种竹、品竹、爱竹、敬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竹不仅形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化身。这副楹联出自唐代诗人蒋涣的咏竹诗,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写出了竹注重修炼不畏严寒的气节和善于涵养虚心待人的美德。以竹喩人,借竹言志。体现了个园主人用竹置景造境的良苦用心。

〔映碧水榭〕

暗水流花径;

清风满竹林。

一泓碧水沁润着花间小径,四面清风穿拂着满院竹林。映碧水榭廊柱间这幅楹联,画龙点睛般激活了人们对水榭周围环境的审美关照,将大家的视觉、嗅觉、听觉、感觉一起调动了起来。这时你会发现,自己仿佛来到了李白诗中“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洞天是人间”的世外仙境。

撰书者二石道人为扬州当代书法家。

〔映碧水榭中堂〕

静坐不虚兰室趣;

清游自带竹林风。

室内兰花吐芳,歇心静坐别有幽情雅趣;户外竹林清幽,小径闲游但觉衣带当风。人与兰、人与竹在这间名为茶室的建筑里相通、相惜,合而为一,呈现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美妙化境。让人读来口角噙香,清凉盈怀。

撰书者阮衍云为清代大学者阮元后裔、扬州当代书法家。

〔步芳亭〕

径稳千重石;

园开四季花。

石砌小径可步,四季花开吐芳。步芳亭上这幅楹联紧扣“步芳”二字立意谋篇,一动一静,工稳贴切,与亭子厚重端庄的建筑风格浑然如一。

撰书者朱福桂为扬州当代诗人、书法家。

〔壶天自春〕

淮左古名都,记十里珠帘二分明月;

园林今胜地,看千竿寒翠四面烟岚。

此联出自扬州当代著名女书画家、诗人李圣和之手。上联追摹历史,连用“十里珠帘”、“二分明月”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将古扬州的繁华淋漓再现;下联状写当前,不忘紧扣个园竹景观特色,只用“千竿寒竹”、“四面烟岚”,把新扬州的风物尽收囊中。楹联境界阔大、气势磅礴,意象优美、对仗工稳,与抱山楼的建筑风格及其坐镇全园的统领地位十分吻合。

〔抱山楼〕

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万峰峦脚底青。

最高远的莫过于天上的星斗,与星星相比人是渺小的,但你登上了抱山楼,就会有三两颗天上星斗飘落到你胸前来;最伟岸的莫过于崇山峻岭,与山峰相比人是微不足道的。可站在抱山楼上,十万大山就臣服在你的脚底下了。如没有张狂的个性、奇异的想像和恣肆的才情,是很难达到这种人天合一之境的,所以抱山楼上这幅楹联,只能出自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之手。

〔抱山楼〕

峭壁削成开画障;

玉峰晴色上朱阑。

此联与板桥联在同一座抱山楼上,板桥挥洒的是空灵缥缈的意中之境,此联则落笔在描摹眼前景、现实境。鬼斧天工的叠石秋山就像腾空打开的巨型画幅,但见峰峦苍翠掩映亭台楼阁,蓝天白云环护着朱红栏杆。说到底,叠石之法原本是作画之法,个园四季山,每一座都可以当作画来观赏。

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张华父书旧联。

〔鹤亭〕

立如依岸雪;

飞似向池泉。

鹤亭立于夏山之上,下临悬崖峭壁、飞瀑流泉。此联借无生命之鹤亭,写有生命之真鹤。以意象鲜明的比喻,状出了鹤之最优美的两种情态,静如依岸白雪,动似飞泉入池,可谓尽

得鹤之精要。一栖一舞之间,鹤亭有了生命,山水有了灵性。

撰书者卞雪松为扬州当代诗人、书法家。

〔宜雨轩〕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

旧雨适至,新雨初来。

宜雨轩坐落于个园心腹之地,四面通透,为主人延宾待客之所。这幅十六字楹联,勾勒出了一幅风雅无限、宾主尽欢的个园雅集图。“朝宜调琴,暮宜鼓瑟”字面看是说这里既适合弹琴又适合吹笙,其实是赞誉主人有风雅待客之道,典出《诗经·小雅》“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旧雨适至,新雨初来”表面写坐在轩里感受自然界的阴晴光景,其实是用杜甫典故,雨,指朋友,说的是老朋友刚到,新朋友又来了,络绎不绝。再往更深一层理解,还有赞美主人德行美好、所以交谊广远的意思。

撰者李亚如为扬州当代诗人、书画家。书者费新我为中国著名当代书法家。

〔宜雨轩〕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宜雨轩内这幅草书联,是当代草圣林散之撰书。与门外柱抱柱上那幅情辞有点耳张扬的联语相比,此联所推崇赞叹的却是别一种登峰造极的隐逸境界。意思是说,真正的隐士,远离红尘,不留痕迹在人世间,即便是在深山最深处,他也不会是孤独的,因为有山中花草和他相伴。品草圣其联其书,可领略到一种洗尽尘染的仙风道韵。

〔透风漏月〕(轩内)

虚竹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月喻天怀。

“透风漏月”为个园中又一赏景花厅,面冬山而筑,环境清冷幽境。上联写厅外虚竹与厅内幽兰同气相应,营造出一种极静的气息氛围;下联写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沐浴着四时微风、晴空明月,感悟着宇宙的真理,享受着自然的关怀。

扬州当代书法家蒋永义书《兰亭序》集句。

〔清漪亭〕

何处箫声,醉倚春风弄明月;

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这幅楹联将清漪亭的环境之美和功能之妙摹写得精细入微,引人入胜。清漪亭位于抱山楼前水池东边,四围湖山环抱,绿荫萦绕。下临清风徐来,荡起几痕浅淡波影,上有多情老树,舒展枝干浓荫呵护,此情此景,人在亭中浴风赏月,听着远处传来的幽咽箫声,自然如痴如醉,不知今夕何夕!

撰书者魏之祯为扬州当代书法家。

〔觅句廊〕

月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觅句廊,顾名思义,是苦苦寻觅诗句的地方。清代大诗人袁枚这两句诗,用作觅句廊楹联最为贴切。因为它们也是偶然觅得。有一天,袁枚家侍弄花木的雇工跑来向他报喜说:

老爷,梅树已经一身花啦。这句话给了诗人以灵感,于是吟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佳句。上句写月光下的竹林是看不清枝干的,只有伸展出来的一片片竹叶被月光照亮,宛如成千上万的“个”字;下句写梅花喜欢严寒,越是霜重雪浓,越是能够孕育出一树繁花来。不过,从雇工的一句话到传世佳联,最终靠得毕竟还是袁枚深厚的学养和精湛的造诣。

〔住秋阁〕(阁门)

秋从夏雨声中入;

春在寒梅蕊上寻。

“住秋阁”位于秋山南峰,面西而建。阁名住秋,表达的是想要留住季节的愿望,而板桥这幅楹联,便用更为优美形象的意境,强调了同一惜时主题。当人们还在炎夏磅礴的暴雨中忘情乘凉时,泠泠的秋意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哗哗雨声中;当严冬的梅花在大雪的滋养下正开得淋漓酣畅时,它颤巍巍的花蕊间已经接收到了点点暖春的消息?郑板桥撰书的这幅联语启发我们不仅要以敏感之心观花赏景,更要以敏感之心珍惜时光和生命。

〔住秋阁〕(南柱)

安得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却疑尘世外,别有一山川。

扬州当代学者、书画家孙龙父为住秋阁状写的这幅楹联,对住秋阁的恋世热情似乎大不以为然,其抒发的是一份遗世高蹈的幽情闲趣。时光的流转,季节的更替,对于已经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素心人来说,不再有任何关注与计较的意义,他们所看重和希望的,是如何才能找到三两知己,聚在这里快乐地消磨掉每一个晨夕,以便不辜负这有如世外仙源般的山川胜境。

〔丛书楼〕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丛书楼在秋山最南端,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这幅联借兰、竹、山、水当前景物,阐述读书治学的道理。上联告诫人们读书学习先要让自己像兰竹一样清气、虚怀,心气清净才能进入书中境界,胸怀谦虚有利于吸收知识学问;下联鼓励人们读书学习不必拘泥,要像山水一样坚持自己的学术个性,水好动,山好静,水有情,山有趣。见仁见智,一样可以获得最高成就。

上海当代书法家周志高书旧联。

〔东轴清美堂〕

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清美堂为黄家日常待客与议事之所。这幅楹联便有着家族规训以及对外标榜的意义。上联写一个家族能够世代相传,没有别的良方,全在于好好种地读书这两件事;下联写家族

富裕之后最好的打算,就是始终坚持节俭和勤劳的美德。这种“耕读传家,勤俭为本”思想,也是贯穿中国家族文化始终的精神主干。

此为旧联。

〔东轴清美堂〕

竹宜著雨松宜雪;

花可参禅酒可仙。

与堂外敦厚严禁的训诫联不同,清美堂内屏门上这幅也含教义在内的对联,则显得洒脱亲和。上联“竹宜著雨松宜雪”,看似写景,实为写意:竹经风雨始觉葱翠雨滴,松凌霜雪更见郁郁青青;下联“花可参禅酒可仙”看似写事,实为说理:花能让人迷乱也可供人参禅,酒能叫人沉醉也能助人成仙。可见,你经历了什么、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持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

撰书者汪士慎为清代扬州著名诗人、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东轴中径〕

家余风月四时乐;

大羹有味是读书。

此联悬挂在东路二进的堂屋内柱上。所以更像是主人写给自己看的抒怀联。意思是家有园林美景可供四时游乐,最上乘的美味佳肴就是读书。言外之意是人生拥有这些就应该觉得满足了。

此为旧联。

〔东轴中径〕

饮量岂止于醉;

雅怀乃游乎仙。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饮酒而至于醉,是受到鼓励和赞叹的雅事豪情。此联专写一个酒字。醉而不止,豪气接天,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撰书者金农为清代扬州著名诗人、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中轴汉学堂

三千余年上下古;

一十七家文字奇。

汉学堂是黄府的正堂主厅,也是黄家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有意思的是,这幅厅堂的楹联文字,所彰显的不是高踞盐商总商之位达四十年之久的黄氏家族的权势与财富,而是一个道地书香门第才有的文化形象。“三千多年上下古”,说的是中国历史悠久浩瀚、源远流长;“一十七家文字奇”,泛指有众多形诸于文字的优秀典籍。黄氏诸子个个文质彬彬学有所成,更有毕生精研汉学著述等身、名垂青史者。这与其力行耕读、崇尚文化的门风家教密切相关。

此为旧联。

中轴汉学堂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汉学堂中堂联为扬州当代书家熊百之书郑板桥旧联。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可以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就象儿孙一样讨喜。此联原为板桥的自画像,以生动风趣的笔

触,传神刻划了一介书生甘苦自尝的简单生活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被用来挂在汉学堂内,便有了更多的含义,为黄氏耕读传家、好学重教的文化内涵注入了鲜活成分。

〔中轴中径〕

漫研竹露裁唐句;

细嚼梅花读晋书。

“和着竹上的露水磨墨批点唐诗,细品梅花的清香静心研读古书。”中路中进是古书辑佚大家黄奭夫妇居所。这副文理高雅、情辞优美、对仗精工的对联,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学者夫妇高古博雅的书卷气、超凡脱俗的审美素养以及孜孜圪圪的治学生涯。读之,令人爱不能舍。

扬州当代书法家蒋永义书旧联。

〔中轴后径〕

云中辩江树;

花里听鸣禽。

中路后进是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所。这副主人亲书的集句联,意思是喜欢从远处缥缈的云雾中辨别江边树木的种类,听花丛里的鸟叫声判断是什么鸟在啼鸣。读此联,一种悠闲自得、陶然忘机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主人热爱自然、与世无争的冲和心境和散淡人生

〔西轴清颂堂〕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这是一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旧联,它糅合了传统耕读文化与佛家果报思想,总结家族成败兴衰的经验,提出了家族存续中“读书与积善”的核心命题,因此成为中国家族的经典规训。位于西路首进的清颂堂,为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在这样一个包括祖宗灵位在内的家族全体成员聚会的肃穆场所,悬挂这副楹联,可谓作用重大、意义深长。

扬州当代书法家李昌集书旧联。

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

景以境出情由境发 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 “scenery out of Artistic Conception,Emotion from Scenery”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from Classical Plaque and Couplets Jiangnan Region 摘要: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 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题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审美内涵 中国古典是集建筑、园林、文学、书法、绘画等多门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艺术更是涉及文学、哲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类艺术领域,直接记录了造园的一些历史,反映了园中景点设立的文学渊源,有效地深化了人们对古典园林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江南古典园林为例,探讨匾额楹联于情景交融中的美学内涵。 1匾额楹联的构造艺术 江南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按照阮仪三先生在《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一书中对“江南”地理位置的界定,它主要指“长江下游、环太湖和钱塘江两岸”的大片地区。境内的主要城市有“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松江、扬州、泰州、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等”。自古以来,这一地区造园活动一直很活跃,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园林精品。江南古典苏州园林素重匾额题名和楹联的设置,仅苏州一地其古典园林中“厅堂景点名称共有252处;匾额总计238块;楹联150副;砖额72块”【1】。这些匾额楹联既表现出与北方皇家园林、南方岭南园林相同的共性,又充分显示了其独特的个性,情调优雅,意境深远,直接体现园主或设计者浪漫的艺术想象和高雅的文化修养。这是“造园家赖以传神的点睛之笔”,成为园林空间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如《红楼梦》中就有“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凭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的论述,由此可见匾额楹联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江南古典园林的匾额楹联大多出自于历代文人学者,又由著名书法家书写镌刻而成,因此不仅属于文学类作品,也是珍贵的书法作品。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是皇家园林、寺庙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匾额与楹联是在其造园意匠中需要着重考虑的。从美学角度看,制作精良的匾额与楹联因其大小、材质、形状等的丰富变化,本身就为古典园林景致增色不少。匾额最早多为实用功能,赋予建筑一个名称,以说明建筑的用途,起到标志作用,常置于建筑上较为醒目的地方故与“额”字涵义相连。楹联最早则多为表达人们的

对联艺术

浅谈对联艺术(文师华编) 一、对联的形式和要求 对联与对偶相同之处是:都要求词性相同或接近、平仄相对、句法一致。不同之处是:对偶受诗的约束,一般是五字或七字;对联字数上不受限制,少到一字、三字,多到几百字,平仄也比诗自由。有位先生喜欢喝酒,一喝酒就撒酒风。有一天,他出对子让弟子对。 先生:雨。催花雨。园中阵阵催花雨。 弟子:风。撒酒风。席上常常撒酒风。 云南昆明市大观楼长联,长达180字,为清代诗人孙髯(rán)翁所作。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道观长联,共394字。四川江津的一副对联长达1612字,为钟云舫所作,是目前所见的最长的对联。 对联形式上有哪些特点和要求呢? (一)词性相同或接近,结构一致。如: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中,以“万”对“四”属于数字对数字,“家”对“海”属于名词对名词,“腾”“庆”两个动词相对,“笑”“新”是动词、形容词相对,“语”“春”又是名词相对。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以助词相对的联句,如某名士自挽联: 无虑无忧,老夫去矣; 克勤克俭,小子勉之。 联尾“矣”“之”两个助词相对,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古人作联,将实字即现代所说的名词分成十几个小类,如天文、地理、时令、植物、人事等等,要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人事对人事……;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 (二)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到达整齐的建筑美,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在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 1.汉语的音韵和节奏 汉字四声有新四声和旧四声。现代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人们把阴平、阳平划归平声;把上声、去声划归仄声,这就是平、仄之区别。古汉语四声为平、上、

联律通则及解读

联律通则及解读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联律通则》及解读 联律通则《联律通则》是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规定。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联律通则制订者中国楹联学会作用楹联创作、评审、鉴赏之格律依据 中国楹联学会引言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基本规则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

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第二章传统对格 第七条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中国著名名胜古迹对联集

中国著名名胜古迹对联集(一) 杭州西湖赵孟俯题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映湖光 武昌黄鹤楼何绍基题 我从千里而来,看江上梅花,已开到红羊劫后 谁云一去不返,听楼中玉笛,又吹起黄鹤高飞 此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长沙天心阁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心头无限事,齐上眉梢 天心数点梅花,能降冰雪 阁外一峰云麓,长郁风雷 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滕王阁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湖南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何子贞撰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杭州岳飞墓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姓秦之人题岳王墓前秦桧跪像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 郭沫若书蒲松龄“聊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四川新都宝光寺正殿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郭沫若书杜甫草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江西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庐山简寂观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只得五千妙论出自先师 九江烟水亭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宫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缥渺江波 山海关孟姜女庙 秦始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孟姜女未亡也,千秋石片铭贞 海水朝(潮),朝朝(音召)朝(潮),朝(音召)朝(潮)朝(音召)落 浮云长(涨),长长(音常)长(涨),长(音常)长(涨)长(音常)消 北京陶然亭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 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北京颐和园养云轩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福州鼓山 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 地出灵泉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史上最经典对联

史上最经典对联 哪些对联是史上最经典的对联呢,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史上最经典对联,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上最经典对联1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下联:流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下联: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上联:一经飞红雨;下联:千林散绿荫。 上联:山静水流开画景;下联:鸢飞鱼跃悟天机。 上联:五车诗胆;下联:八斗才雄。 上联: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下联: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上联:问青牛何人骑去;下联:有黄鹤自天飞来。 上联: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下联: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上联:古今奇观属岩壑;下联:往来名士尽风流。 上联:云影波光天上下;下联:松涛竹韵水中央。 史上最经典对联2 上联:雨过林霏清石气;下联:秋将山翠入诗心。 上联:留此湖山,得此佳趣;下联:召以佳景,假以文

章。 上联:掬水月在手;下联:弄花香满衣。 上联:风旌不动真乘义;下联:月印常圆了悟因。 上联:开张天岸马;下联:奇逸人中龙。 上联: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下联: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 上联:笔底江山助磅礴;下联:楼前风月自春秋。(来自张广楠苏东坡读书的台联) 上联:铁石梅花气概;下联:山川香草风流。 上联: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上联:月光千里白;下联:秋色一天青。 上联:几点梅花归笛孔;下联:一湾流水入琴心。 上联:开轩敫朗月;下联:对弈趁清风。 上联:偶呼明月问千古;下联:临对青山思故人。 上联:睡至二三更时,下联: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上联:天上何曾有山水;下联:人间岂不是神仙。 上联:提笔四顾天地窄;下联:长啸一声山月高。 上联:瑞气降寰宇;下联:兰香遍大千。 上联:云水风度;下联:松柏气节。 上联:荡思八荒;下联:游神万古。

对联基础知识--词、词性和结构

对联基础知识--词、词性和结构 对联的两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基础要素)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声律要素)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语法要素),也就是词、词性和结构在对联中的应用。 这是对联格律的语法要素,而且是对联格律最关键的要素。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对联的核心要素。因为在网络上有2种门派,一是沿袭旧的词性分类,即古代的分类。一种是按照现在新的也就是现代汉语词性分类。我倾向于后者,因为根据《楹联通则》第五条规定:原则上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所以我们还是以了解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等有关的知识为基础。这是需要相当的汉语词学基础。而且由于中国的词汇词性在具体的句子里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应该是形容词,但在这句里却是动词,而且成了诗眼,很生动。所以这第三个要素知识性很强。 一、词性相当 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具体说来,就是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要对仗得好,就必须要明确以下几点,或者说具有以下的常识。一、现代汉语词性分类:首先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1、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2、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二、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也称联合)、偏正、动宾(也称述宾)、动补(也称述补)。各类词组举例: 主谓结构:前边词素或词如同主语,后边词素或词如同谓语;前者是被陈述的对象,后者是陈述的对象。如 : 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水流、虎啸、胆怯、年轻、春风得意、鸟兽飞腾等。并列结构:一般是由同义(包括近义)或反义的词素或词所构成。如: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土地、学习、攻击、贫穷、美丽、天地、恩怨、兴亡、难易、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沉浮高低等。 偏正结构:前一个词素或词修饰后一个词素或词。前是偏义,后是正义。前也叫修饰词、后也叫中心词。如:铁路、春风、晴空、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大江、佛门、疾弛等。动宾结构:又称支配式。前后词素或词组间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前者如动词谓语,后者如宾语。如:司令、革命、联系实际、治国、恨谁等等。 动补:又称补充式。一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比较而言,也叫前正后偏式前后词素或词间有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经常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对联的常用术语释义大全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

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的汉字,与许多国家的拼音文字大不相同,它在音、义上的特点,具有易于工整对偶的天然优势。对偶语句,比参差不齐的语句容易念读记忆,人们审美心理又趋向对称、均衡、稳定。所以,我国的谣谚、诗文、典籍中,很早就不断出现对偶句。如: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 致虚极,安静笃。〔《老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辅周那么国必强,辅隙那么国必弱。〔《孙子·谋攻》〕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涉江》〕 以上,都具有对偶的特征。 汉代的赋,为铺陈其事,更重视对偶句的运用。进入六朝,逐步精雕细刻,后期又介入音韵的要求,对偶已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序》: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词性、句式结构、平仄声,对仗工整。只不过那时对仗出句尾字多是平声,对句尾字多是仄声,与后来对联尾字平仄相反。 东汉末年,孔融将其诗中一联单独写出,悬挂于客室: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宅室联。 南朝梁刘孝绰罢官后,自题其门: 闭门罢庆吊; 高卧谢公卿。 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门联。 在文学上骈偶文演进,日益精工,开始出现对联的时候,民间的桃符也在演进。敦煌遗书S0610卷明确记载,唐开元十一年〔623年〕八月,刘丘子书写有岁朝和立春日的十余副对联,如: 福延新日; 庆寿无疆。 宝鸡能辟恶; 瑞燕解呈祥。 又注明“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这应当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春联。 唐代由于律诗的成熟和盛行,文人中联句对句的流行,不可避免地使对联也成熟起来。唐代中期,门联已较普遍。文人与民俗相结合,所以五代时期,春联的质量已高,后蜀主孟昶写出了那副有名的春节门联: 新年纳馀庆; 嘉节号长春。 在后蜀担任过兵部尚书的王瑶为孟昶御花园的百花潭题了一副对联,成了我国最早的胜迹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 数重花外见楼台。

《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

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經典七言春聯 1.財運亨通全家樂事業有成滿堂春橫批:吉星高照 2.萬象更新迎百福一帆風順納千祥橫批:喜迎新春 3.占天時地利人和取五湖四海財寶橫批:萬象更新 4.花開富貴重重喜運轉乾坤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四季財源順時來橫批:吉星高照 6.東成西就全家福南通北達廣生財橫批:大展宏圖 7.春至百花香滿地時來萬事喜盈門橫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財源廣進 9.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 10.和順一門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吉星高照 11.一門天賜平安福四海人同富貴春橫批:喜迎新春 12.財發如春多得意福來似海正逢時橫批:萬象更新 13.恭喜發財財到手迎春接福福滿堂橫批:歡度春節 14.平安富貴財源進如意吉祥事業興橫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梅花一枝報三春橫批:萬事如意 16.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氣盈門 17.榮華富貴盈門喜福壽康寧滿戶春橫批:喜氣盈門 18.門迎曉日財源廣戶納春風吉慶多橫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橫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風順全家福萬事如意滿門春橫批:喜氣盈門 21.開門迎春春滿院抬頭見喜喜事多橫批:辭舊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歡度春節 23.八方財寶進門庭四面貴人相照應橫批:大展宏圖 24.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南西北財橫批:五福臨門 25.年年順景財源進歲歲平安福壽臨橫批:大展宏圖 26.春回大地春光好福降人間福祿多橫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間人增壽喜臨門第門生輝橫批:新春大吉 28.辭舊歲家業興旺迎新年百福呈祥橫批:新春大吉 29.福來小院四季樂春到門戶闔家歡橫批:喜氣盈門 30.和氣盈門迎瑞氣春光滿眼映文光橫批:喜氣盈門 31.一家歡笑春風暖四季平安淑景新橫批:辭舊迎春 3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鴻福步步登高橫批:新春大吉 33.富貴雙全人如意財喜兩旺家和睦橫批:萬事如意 34.闔家歡樂迎富貴滿堂歡喜永平安橫批:萬事如意 35.春風得意財源廣平安富貴家業興橫批:前程似錦 36.天賜寶地財源廣地助富門吉祥家橫批:五福臨門 37.迎春迎喜迎富貴接財接福接平安橫批:心想事成 38.風水寶地千財旺天順人和萬事興橫批:五福臨門 39.迎新春前程似錦賀佳節事業輝煌橫批:辭舊迎春 40.人興財旺鴻福長家和事順好運來橫批:心想事成 41.福門家業騰雲起寶地財源乘風來橫批:萬事如意 42.占地利生意興隆得天時財源廣進橫批:四季興隆 43.通天生意騰雲起遍地商機鴻運來橫批:財源廣進

大观园的楹联匾额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匾额和楹联,别具魅力 衡芜苑 匾额:蘅芷清芬 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简析:这幅对联上联赞薛宝钗诗才,下联述其性情:“吟成豆蔻才犹艳”是多层意思编织到一起。“豆蔻”既是指十三、十四岁女子的妙龄,指人,又是指杜牧的《赠别》诗:“婚聘袅袅十三徐,豆蔻梢头二月初”之句,指诗。连起来即是说,人似诗一样美好,诗像人一样才情满满。下联有两层意思的跳跃,花似人之香睡,人似花般的梦酣。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 “梦亦香”,足见其镇定、淡然。这种淡然从衡芜苑的气氛,到其匾联,皆是如此。 潇湘馆 匾额:有凤来仪 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简析:上联说宝鼎已经不再煮茶了,但室内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言棋局已罢,但手指却感到一丝凉意。这其实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处于室内,却感到竹影摇曳,因室外的翠竹之绿,误以为室内茶烟尚绿;因室外的竹荫生凉,而感觉室内主人指之犹凉。这是视觉形象与触觉感知的融合。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幅楹联就把潇湘馆内的主要植物竹子深深印在人们的心中了。 怡红院 匾额:怡红快绿 简析:怡红快绿是题贾宝玉住所怡红院的匾额。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聚 会的场所。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红”、“绿”看似是在说色彩,实则还是写植物。“红”暗寓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 沁芳亭 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简析: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三篙:指水的深度。一脉:指溪流。上联写波光澄碧,似是借来了岸柳的翠绿;下联道水质芬芳,好似这一脉之水,分隔了两岸的花香。对联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水。柳绕堤离不开水,这是借“绕堤”、“隔岸”反衬溪水;“三篙”乃是从水上之景写到水下之深,这是借“三篙”、“一脉”反衬水深和溪形。曹雪芹把水色、水质与四周的环境和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了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画面。 翠嶂

联律通则(楹联通则)(修订稿)

《楹联通则》(修订稿) 编辑发布:中国楹联学会(2008-9-22) 编者按:《联律通则(试行)》自2007年6月1日公布以来,得到各级楹联学会及广大联友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会在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联律通则》又作了认真的修改。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决定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联律通则》(修订稿) 《联律通则》(修订稿),是对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凝聚着我国楹联人的聪明才智。他的制定和实施,是近年来楹联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楹联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楹联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生机。在楹联创作、评审、鉴赏的实践中,必须坚持联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希望广大联友继续关注《联律通则》(修订稿),使其不断充实和完善。 联律通则(修订稿) 中国楹联学会 引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 (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 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 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基本规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 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 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对联解释

对联解释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意思是什么?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满地绿茵茵的春草,一树树粉红粉红的杏花。形象地展现春光的明媚,表达了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理坑《云溪不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不二首》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是什么意思?春天重回大地,大自然山青水秀,充满生机。在明媚春光地照耀下,祖国到处呈现出百业兴盛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祝愿,期待着祖国经济的腾飞。 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的意思是什么?家里人勤劳,就能过上好生活,家人和睦相处,就会感受非常幸福。 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的意思梅花开了,带来了烂漫美好的春天。爆竹声声,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5.“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是什么意思?春天来了,柳树披上绿衣,散开秀发,粉红的桃花也要盛开来迎接又一个暖春。 6.满招损,谦受益.释义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能够得到益处。告诫人们要养成谦虚的美德,杜绝骄傲。出处《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古今贤文·真理篇》 7.“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句是"满招损,谦得益".后又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由欧阳修引用.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谦,谦虚;受,受到;益,好处、益处。《尚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讲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亦作:“满招损,谦受益。”明·沈采《千金记·延访》:“满招损,谦受益。”用于劝不人不要骄傲自大。 8.求大同,存小异。解释: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致。示例:海峡两岸要统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近义词:求同存异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宾语;指不因个不分歧而阻碍要紧方面的求得一致。 9.有过之无不及。拼音:yǒu gu zhī ,wú bù jí。解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用法复句式:作宾语;用于人、事物的比较。例子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格言·刻稿娶小》:“刻一册稿,娶一个小,则甬东风气,较明末~。”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10.前怕狼,后怕虎。解释: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1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怀。此联为明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专门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12.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13.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纳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能够讲明,相同的艺术手段,能够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14.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岭行宫新联。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合作的万松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纳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15.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亲小孩袁寒云的老师.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讲东家待我专门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

一代硕师联林巨擘俞樾楹联艺术初探

一代硕师,联林巨擘——俞樾楹联艺术初探一代硕师,联林巨擘——俞樾楹联艺术初探 一代硕师,名当在嘉定、高邮而上,方冀耄期集庆,齐算乔松,何因梦兆嗟叱,读两平议遗书,朴学销沉同堕泪; 卅年私淑,愧末列赵商、张逸之班,况复父执凋零,半悲宿草,今又神归化鹤,拈三大帙手墨,余生孤露更吞声。 俞樾为清末一位大学问家,撰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文疑义举例》、曲园杂纂》、《俞楼杂纂》、《茶香室丛钞》、《曲园自述诗》及《右台仙馆笔记》、《老圆》、《骊山传》、《梓童传》、《七侠五义》(改编本)等学术著作。所作笔记,搜罗宏富,为学术史、文学史提供不少参考资料。所撰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达250卷。能诗善联,《清史·俞樾传》评曰:“所作诗温和典雅”。楹联则公认为大家巨擘,作品极为丰富,自编成八卷,皆收入他的《春在堂文集》。 俞樾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的门生。两人所走的道路却大相庭

经。李鸿章一心从政,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俞樾却埋头文字,“学究天人际,名垂宇宙间。”曾国藩评价他的两位高足,曾坦率地说,他不喜欢象李鸿章那样醉心于爬官,但也不愿意象俞曲园那样专攻学术。但俞樾倒是自得其乐,他的著名自挽联云: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俞樾的楹联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创作联,共六卷。即《春在堂楹联录存》五卷,《春在堂挽言》一卷。另一类是集联,共有8种。《春秋人地名对》,载入《春在堂全本》之《曲园杂纂》,另有七种集碑字联书,未收入《春在堂全集》,而是收入清雷《娱萱室小品》,简介如下: 1.《峄山碑集字联》,原碑为小篆。全书收联99副,自五言至十七言不等。 2.《校官碑集字联》,原碑为汉隶。全书收联100副,自五言至十二言不等,以七言最多,占70副。

北京大观园导游词3篇

北京大观园导游词3篇 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宣武区南菜园(市区西南隅护城河畔)。下面是北京大观园的导游词,欢迎欣赏。 北京大观园导游词一: 北京大观园是1984年为了拍摄电视剧红楼梦而建成的,是京城一处极赋特色的古典园林,在占地13公顷的范围内,40多处亭台楼阁、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系、繁花名木、鹤鸣鹿啼,宛若人间心境。大观园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为元妃省亲修的别墅,元春看了后作诗形容:"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始建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园内主要景点有怡红院、沁芳亭桥、潇湘馆、衡芜院、紫菱洲、蓼风轩、秋爽斋、稻香村、栊翠庵、芦雪庵、藕香榭、暖香坞等景点。 栊翠庵位于大观园东部大主山脉向南延伸处,沿山坡由怡红院往北不远。妙玉自西门外牟尼庵迁居大观园后,在此修行。贾母初宴大观园时曾在此品茶,刘姥姥从这里出去转了两个弯迷了路,误入怡红院;宝玉往卢雪庵赴诗会时经过此处,闻得"寒香拂鼻"。"栊翠庵"是园中唯一的庙宇景区。院内有禅堂、净室等,花木繁盛,冬天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北屋佛殿,东屋禅房,龛烟青青,炉香袅袅,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场所。庵中白雪红梅,冷中有热,正符合主人身在佛门,心向红尘的性格。 稻香村是贾宝玉的寡妇嫂子李纨的住处,宝玉题对额时,取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诗意,以杏帘在望题酒幌,又欲以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诗句之意,命为"稻香村",但被贾政一声喝断没了下文。元春归省时,先赐名浣葛山庄,后见黛玉替宝玉作的《杏帘在望》一诗中有十里稻花香句,复改为稻香村。此处辟处一隅,一派村舍田园风光,院里建筑无一彩绘,村舍清寒,屋内纸窗木榻,陈设简朴。"富贵之气一洗皆尽",合于李纨"槁木死灰"的心境。李纹、李琦来贾府投亲在此居处。诗号"稻香老农"的李纨即在这里吟诗"课子"。 暖香坞在大观园西部,紧邻水池中央的藕香榭。往南穿过东西有穿云度月石匾夹道的过街楼门即至。秋爽斋在其南,这里是有大观园小画家之称的四小姐惜春的住处。

楹联通则

《楹联通则》(修订稿) 《联律通则》(修订稿),是对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凝聚着我国楹联人的聪明才智。他的制定和实施,是近年来楹联学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楹联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楹联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生机。在楹联创作、评审、鉴赏的实践中,必须坚持联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们希望广大联友继续关注《联律通则》(修订稿),使其不断充实和完善。联律通则(修订稿) 引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定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基本规则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 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传统对格 第七条对于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 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