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1 概述

到此为止,我们的模型都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容易证明,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其平均成本不变。这种技术特点是不存在固定成本。但是,二战之后,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固定成本(研发成本)在总成本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规模报酬递增取代了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在规模报酬递增技术的行业中,双倍的投入获取的是超过双倍的产出。我们举例子说明。

假设世界上只有美英两个国家,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最初两国都生产10件这种产品,那么全世界需要花30个小时来生产20个单位的该产品。但如果该产品只由一国来生产,则只需要25个小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在贸易前都生产两种产品,那么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可以使得两国都能消费更多的产品。事实上,正如后面我们要证明的:国际贸易还增加了可供消费的商品种类。

6.2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我们首先区分两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和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

具有规模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所提出的“行业地区”现象——即无法用自然资源来解释的行业的地理集中。现在有关外部规模经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半导体工业区。

Marshall认为有三个原因促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

一.专业化供应商

许多行业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然而单个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但行业的地区集中完全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这反过来使得该行业中厂商能够容易获得一些关键的设备和服务。例如洪城大市场及其托运车队。

二.劳动市场共享

厂商的集中能够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一般来说,厂商可以较少面临失业问题,而工人的失业风险也很小。

三.知识外溢。

在高度创新行业中,知识的作用非常明显。知识的传播有一种重要途径:个人之间信息与构想的非正式交流。当一种行业集中分布在一个相当小的地区时,这种知识的非正式扩散非常有效。

【例】假设第一个在中关村开业的电脑销售公司只有一间铺面,每天出售一台电脑。设在北京郊区的电脑生产基地不得不专程开一辆车将这台电脑送到中关村,收取100元。也就是说,每台电脑的运输成本为100元。如果该公司增加了铺面扩大了规模,每天能够出售10台电脑,此时电脑生产基地仍然只需用一辆车将这10台电脑运送到中关村,那么每台电脑的运输成本就只有10元,由此产生的平均成本下降就是内部规模经济。

另一方面,如果现在有10家电脑公司聚集在中关村,每家公司每天出售1台电脑(也就是企业规模没有扩大但行业规模扩大了),这些公司共同雇佣一辆车运送电脑,每个公司为此只需要支付10元就够了。

因此,外部规模经济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内,只有内部规模经济行业一般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我们很难在同一个模型中处理这两种不同状态的规模经济。我们从一个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型入手。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复习一下不完全竞争的经济理论。

6.3 不完全竞争理论 6.3.1 垄断

设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Q A B P =-?; 则边际收益曲线为2MR A Q B P Q B =-=-; 该垄断者的总成本曲线为C F c Q =+?; 则平均成本曲线为AC F c =+;

如果5F =,1c =,这恰好反映了前面表中的情况。 厂商最优化必定使得MC MR =。

6.3.2 垄断竞争

一个取得高额利润的厂商自然会吸引竞争者,因此完全垄断的企业是罕见的。通常,具备内部规模经济的特征的产业结构是寡头垄断。但对于寡头垄断,我们的理论并不完善,因为寡头垄断中厂商的价格决策是策略性的。在这里,我们只考虑一种相对容易分析的情况:垄断竞争。对于垄断竞争模型,我们有几个关键性的假设:

(1) 每个厂商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这些差异产品之间高度替代但不完全替代。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

差异化产品。

(2) 行业是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保证了该行业每个厂商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

(3)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他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价格的影响。

假设某厂商的需求Q 与整个行业需求量S 正相关,而与行业中厂商个数n 反相关,与价格差P P -正相关(其中,

P 为其他厂商平均价格)。那么,该厂商需求函数:

()1Q S b P P n ??

=?-?-????

其中,0b >为转换系数,它表示单位价格差引起的市场份额减少。这里假设总销售量S 不受平均价格P 的影响,虽然不尽合理,但简化了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市场是如何均衡的。 1. 厂商数和平均成本

因为我们假设所有厂商相同,那么均衡时他们制定的价格相同,即均衡时有:

S Q n

=

代入其平均成本曲线,得到

F AC n c S

=?

+ 这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行业中厂商越多,平均成本越高,这是因为厂商越多,单个厂商的产量就越少,由于规模经济,那么平均成本越高。 2.厂商数与价格

我们将该典型厂商的需求函数写成

S Q S b P S b P n ??

=+??-?? ???

其斜率为S b ?,则边际收益函数为:

()MR P Q S b =-?

利润最大化厂商使得

)MR P Q S b MC c =-?==,

因此

()P c Q S b =+?

均衡时有S

Q n

=

,代入得到 )1P c n b =+?

这说明厂商数越多,该厂商定价越低。 3.均衡的厂商数

如图,我们用向下倾斜的曲线PP 表示:行业中的厂商越多,各厂商的产品定价越低;我们用向上倾斜的曲线CC 表示:行业中厂商越多,各厂商成本越高。 在垄断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时必有AC P =,MC MR =。那么,PP 与

CC 这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长期衡

点。这个模型确定了长期均衡时市场上的厂商数量

.

6.3.3 垄断竞争模型的局限性

相比垄断竞争而言,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更为普遍。在这里,必须考虑到各寡头之间的策略性行为。例如,厂商之间可能勾结将价格控制在某个较高水平(这在美国为非法);或者,某个厂商可能掠夺性定价以将对手排斥在行业之外。寡头行为的复杂性使得该分析变得非常棘手,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寡头模型。垄断竞争模型避免了以上问题,成为了新贸易理论中市场结构的一个非常富有吸引力的假设。

6.4 垄断竞争和贸易 6.4.1 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

国际贸易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市场,该世界市场当然比任何单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大。这使得一国从事单一商品的生产平均成本更低。各国也因此解脱出来,可以在一个比贸易前要窄的范围内从事某些产品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同时,通过从别国购买自己不生产的产品来扩大消费者可获取的商品种类。因此,即使国与国间没有技术差别,贸易仍为互利性生产提供了机会。

为了将上面的思想形式化,我们继续来探讨前面的垄断竞争均衡模型。 我们看CC 曲线。它由下式推出:

F AC n c S

=?

+ 如果市场规模扩大,S 增加,那么CC 曲线下移。这表明了,在厂商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市场规模扩大将使得各厂

商平均成本下降。

同时,市场规模扩大(S 增加)对PP 曲线无影响。

我们看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CC 曲线顺时针旋转,厂商数n 增加,同时价格(平均成本)降低,这表明单个厂商的生产也增加了。

如果我们将一家厂商模型化为一种差异化产品,那么厂商数增加,也就是产品种类增加了。

【例】假设只有两个国家,本国汽车年销售量为900000辆,外国汽车年销售量为1600,000辆。如果130000b =,

750000000F =,5000c =。

那么,对于任一代表性厂商,7500000005000C Q =+?,

7500000005000AC =+

对于本国的代表性厂商,它所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190000030000MR P Q P Q ?

?=-?=- ???

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意味着MR MC c ==,且AC P =,那么得到:

10000

150000

P Q =??

=?,那么6n = 同理,我们可以求得外国的代表性厂商产量为200000辆,价格为8750,共有8家厂商。 现在假设允许国际贸易,则我们同样可以求得,在市场均衡时,共有10家代表性厂商,每家厂商产量为250000

辆,市场价格为8000。这样一来,整个市场的只需要更少的厂商就可以满足需求,每家厂商生产扩大,但价格更低。

6.4.2 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

前面我们只考虑了一种产品的情况,因此它只是一种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内部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式问题。下面我们来看这个问题。

假设世界经济由本国和外国组成,各国拥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本国为资本充裕国;假设只有两个行业:制造品和粮食,其中制造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里与前面章节中的区别在于:我们假设制造业不是一个生产单一产品的行业,而是一个由数家厂商组成的生产多种产品的垄断竞争行业。

我们先看制造业不是垄断竞争行业的情况:

那么这个贸易模式就是要素禀赋理论所预测的那样:本国出口制造品而进口粮食。

现在回到制造业为垄断竞争行业的情况。我们可以预料到,本国仍是制造品的净出口国和粮食的进口国。但是,由于外国制造业产品与本国制造业产品不尽相同,因此本国在出口制造品的同时也会进口一些进口品。

我们不妨认为垄断竞争模型中的世界贸易由两部分组成,这样,在制造业内部就存在双向贸易:制造品与制造品之间的交换,这是一种行业内贸易;而制造品与粮食之间的贸易则是行业间贸易。

说明:(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

(2)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

(3)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例如,在我们前面的例子中,究竟是哪一国生产哪一种差异化产品,我们的模型无法作出回答。在这里,历史因素或偶然事件决定了贸易模式的细节。

(4)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之间的相似性。若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非常相似,那么行业间贸易会很少,而行业内贸易占据统治地位;如果两国资本-劳动比率截然不同,则国际贸易更容易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6.4.3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大约1/4的世界贸易由产业内部贸易构成。

一般认为,行业内贸易所得比行业间贸易所得要更大:一国能从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消费者也能以更低的价格从更广泛的产品中进行选择。

另外,行业内贸易发生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因此它所造成的收入分配问题并不严重;即使对收入分配有影响,由于贸易所得巨大,每个人仍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各国贸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行业内贸易的发展。由于行业内贸易所引起收入分配问题并不严重,因此它产生的社会政治问题也比人们预期的要少得多。

6.5 倾销

上面论述的是不完全竞争(内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所得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论述它对国际贸易中价格差别的影响:一国厂商的出口产品的定价低于和国内销售产品的价格。这就是所谓的倾销(dumping)。

倾销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一国厂商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实行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1)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也就是该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价格制定权;(2)各市场需求弹性不等;(3)市场分割,即不同市场间不可能套利,或套利成本足够巨大。

由于运输成本和保护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国际市场不可能完全一体化,所以本国厂商通常在国内市场占有的份额比其在国际市场要大,或者说,该厂商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弹性。我们用下图说明:

左边表示国外市场,右边表示国内市场,那么在边际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决策使得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外市场价格。

虽然没有充分的经济证据证明倾销的确有害,但在国际贸易中,倾销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美国的贸易法禁止外国公司在美国市场倾销,一旦发现有倾销行为就立刻征收惩罚性关税。

上面的分析给我们一个直觉:倾销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假设国内与国外分别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垄断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当然它们也制定完全相同的价格。这样,它们之间似乎不应该有贸易。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各厂商都有进占对方市场的动力,并以高于边际成本但低于国内价格的售价销售其产品。

如果两个厂商都这么做,那么就会产生同种产品的双向贸易,这就是所谓的“相互倾销”(mutual dumping)。这个概念最先由James Brander(1981)提出。

从社会的角度看,相互倾销是一种资源浪费,至少浪费了运输费用。但是,相互倾销使得市场的垄断性降低而竞争性增强,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福利。因此,相互倾销的社会福利影响是不确定的。

6.6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6.6.1 外部经济与贸易所得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表明:行业规模大的国家比行业规模小的国家在该行业中更有效率,换言之,外国规模经济可引起国家产业水平上的规模收益递增。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这意味着,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每个产品的相对成本逐渐下降。当该国专业化生产一种产品的时候,该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那么,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应该是凸向原点的。

假设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完全相同;只有两种产品:计算机和照相机,这两种产品都具有外部规模经济。

贸易前两国均衡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贸易后假设美国生产计算机,日本生产照相机,两国预算约束线都是图中的直线,两国均在一个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

6.6.2 外部经济与贸易模式

为什么恰好是美国生产电脑,日本生产照相机?

这可能完全由偶然或历史因素决定。例如,瑞士的钟表业在历史上曾经具有比较优势,由于这种“先行者优势”,瑞士的钟表始终在世界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对于贸易模式如何确立我们的理论无所贡献,但我们的理论却可以用来分析这样一个论断:一旦贸易模式确立,它将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说,外部规模经济可能导致一国被锁定在某种专业化生产模式之中,即使别的国家存在更廉价的技术,也是如此。

AC所示;现在泰国如上图,假设世界手表需求曲线如图中D曲线所示,瑞士生产手表的平均成本曲线为

Swiss

AC,这将改变世界消费者福利,因为它降低了价格而且增加了产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手表,其平均成本曲线为

Thai

量。但是,在泰国的生产规模较小的时候,它愿意提供的价格要高于瑞士手表的价格,这时候它无法与瑞士手表产业相竞争。瑞士继续保持其手表生产的主导地位。

6.6.3 外部经济与社会福利

基于外部经济的贸易对于国家福利的影响比基于比较优势或内部规模经济的贸易对福利的影响要模糊得多。当然,外部经济集中生产可能使得整个世界经济受益;但另一方面,谁也无法保证哪个国家应该生产带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以外部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有可能使一国福利水平比没有贸易时下降。下面我们将论述这一点。

假设瑞士的手表工业垄断了整个世界市场,泰国对手表的需求曲线如图,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泰国没有贸易而被迫自己生产手表,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

因此,如果泰国不生产而从瑞士进口手表,这种贸易其实是一种福利恶化型的贸易。这样一来,泰国会有积极性去保护它潜在的手表工业不受外来竞争的冲击。事实上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一条论据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含义与特征: 1.含义: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市场结构。 2.特征: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即有很大的替代性。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垄断竞争形成的基本条件。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3)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如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一样)。当个别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两种情况: (1)当一个厂商降低自己产品价格,该行业中其它与之竞争的厂商并不随之改变价格时,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的变动,那么该厂商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2)如果其它厂商随之该厂商降价,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很难吸引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这时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直。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由于改行业的厂商数目众多,有可能其他厂商不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通过不断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直到满足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就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所以,在短期均衡实现过程中,垄断竞争市场如同完全垄断市场一样,也会出现有超额利润、收支相抵、亏损三种情况。

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6.1 概述 到此为止,我们的模型都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容易证明,规模报酬不变的技术其平均成本不变。这种技术特点是不存在固定成本。但是,二战之后,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固定成本(研发成本)在总成本之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规模报酬递增取代了规模报酬不变的特征。在规模报酬递增技术的行业中,双倍的投入获取的是超过双倍的产出。我们举例子说明。 假设世界上只有美英两个国家,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最初两国都生产10件这种产品,那么全世界需要花30个小时来生产20个单位的该产品。但如果该产品只由一国来生产,则只需要25个小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两国在贸易前都生产两种产品,那么专业化生产并进行贸易可以使得两国都能消费更多的产品。事实上,正如后面我们要证明的:国际贸易还增加了可供消费的商品种类。 6.2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我们首先区分两种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和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 具有规模内部规模经济的一般都为大企业、大公司,多集中于设计、管理、销售成本较高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如汽车、飞机、钢铁、电脑软件行业等。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其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所提出的“行业地区”现象——即无法用自然资源来解释的行业的地理集中。现在有关外部规模经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半导体工业区。 Marshall认为有三个原因促成了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 一.专业化供应商 许多行业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配套服务,然而单个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但行业的地区集中完全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这反过来使得该行业中厂商能够容易获得一些关键的设备和服务。例如洪城大市场及其托运车队。 二.劳动市场共享 厂商的集中能够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一般来说,厂商可以较少面临失业问题,而工人的失业风险也很小。 三.知识外溢。

第六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六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主观需求曲线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E d,客观需求曲线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E D,则两个需求弹性的大小关系是()。 A. E d>E D B.E d = E D C. E d<E D D. 无法确定 2.垄断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产品的销售价格()。 A. 大于短期总成本 B. 等于短期总成本 C. 小于短期总成本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3.垄断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厂商的获利情况是()。 A. 亏损 B. 获得正常利润 C. 获得超额利润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4.垄断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有()。 A. 产品质量竞争 B. 价格与产量决策 C. 产品广告竞争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5.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的区别是()。 A. 在寡头市场中没有竞争 B.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C. 在寡头市场中,厂商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 A. 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有差别 B. 是独特无二的 C. 是互补的 D. 以上都不对 7.在斯威齐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需求价格弹性情况是()。 A. 左右两边弹性一样大 B. 左边弹性大于右边弹性 C. 右边弹性大于左边弹性 D. 以上都不对 8.在斯威齐模型中,拐折的需求曲线意味着收益曲线是()。 A. 水平的 B. 垂直的 C. 向上倾斜的 D. 间断的 9.卡特尔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确定产量水平()。 A. 使每个厂商达到供求平衡 B. 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 使卡特尔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 以上都不对 10.卡特尔的解体将引起()。 A. 价格下降,产量下降 B. 价格下降,产量上升 C. 价格上升,产量下降 D. 价格上升,产量上升 11.以下哪一种不是寡头垄断厂商的勾结方式()。 A. 卡特尔 B. 支配型价格领导 C. 晴雨表型价格领导 D. 托拉斯 12.与完全竞争相比,完全垄断会降低经济效率的原因是()。 A.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B.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的产生与本质 一般而言,规模经济包含如下内容:(1)生产的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就会减少。(2)交易的规模经济。集中的大规模交易比分次的小规模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3)专业化分工效益。长期的大批量生产交易,将使分工更加细化、专业化,从而提高效率。 1、规模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简要回顾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初思想。斯密把分工看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大原因,最著名的例子“制针”的分工。他认为分工又受制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量。斯密认为“大制造业”与“小制造业”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严格讲,规模经济只有在机器大工业时代才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作坊式经济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生产规模,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规模经济。工业革命使机器操作系统代替了手工操作系统,从而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后果和技术后果。 工业革命后,约翰.穆勒(1848)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他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厂商越大,分工也就愈细”,“即便扩大生产规模不会导致进一步的分工”,当生产达到一定规模时,每个工人的工作更为饱满,这也会有很好的经济效果1。穆勒分析了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原因:一般说来,业务开支并不与业务量成比例地增加;大规模的生产需要配置昂贵机器的生产工艺;用大生产体制代替小生产体制所节省的很大—部分劳动,是资本家自己的劳动2。 1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155页 2同上,157-159页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比规模经济性。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optimalscale以下简称mos)”。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 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 企业规模经济 随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

(竞争策略)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竞争策略)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第7章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7.1 考点难点归纳 7.1.1 提纲挈领 条件 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 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短期均衡:MR=SMC 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长期均衡:MR=SMC=LMC 差别定价:一级、二级、三级 边际成本定价法:P=MC 平均成本定价法:P=AC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双重定价法:类似价格歧视 资本回报率管制 条件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市场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 短期均衡:MR=SMC 长期均衡:MR=LMC=SMC,AR=LAC=SAC 7.1.2 内容提要 一、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

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以减少销售量来抬高价格,以增加销售量来降低价格。 2.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与需求曲线d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第二,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之所以MR<AR,是因为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均量。第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下降。因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的MR值都是相应的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值为正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即TR曲线上升;当MR为负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R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 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R曲线达到极大值。如图7.1所示。 图7.1 完全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如果当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d为直线型时,MR曲线也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d曲线和MR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相等的;MR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d 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一半。这一特征见图7.1。 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关系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七章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基本含义与特征: 1.含义:垄断竞争市场是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垄断的市场结构。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市场结构。 2.特征: (1)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厂商,每个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2)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即有很大的替代性。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垄断竞争形成的基本条件。产品的差别包括产量本身的差别和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正是由于这种差别是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的垄断成为可能,但产品替代性又促使在市场上同类产量之间激烈竞争。 (3)从长期来看,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自由的。 二、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提供的产

品有一定的差异,厂商可以对其产品实施垄断,厂商具有影响产品价格的能力,因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的下方(如同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一样)。当个别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可能有两种情况: (1)当一个厂商降低自己产品价格,该行业中其它与之竞争的厂商并不随之改变价格时,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大幅度的变动,那么该厂商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2)如果其它厂商随之该厂商降价,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很难吸引其他消费者的需求,这时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其需求曲线比较陡直。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垄断竞争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调整只能限于可变投入,因而厂商面对成本的是短期成本。由于改行业的厂商数目众多,有可能其他厂商不参与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该厂商通过不断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直到满足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原则,就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早期关于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主要论点 1. 斯密的剩余出路说 斯密的贸易理论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绝对利益说”,另一个是“剩余出路说”(vent for surplus)。前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点,后者则隐含着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 斯密的剩余出路说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增加了国民财富。 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斯密写道,对外贸易可以“给国内消费不了的那一部分劳动成果开拓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这就可以鼓励它们去改进劳动生产力,竭力增加它们的年产物,从而增加社会的真实财富与收入”。[1]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所需要的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不仅通过扩大生产使国民财富增加,而且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 马歇尔的规模经济论 马歇尔(A. 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1938)中,明确提出“规模经济”概念。马歇尔把分工及生产专业化与规模经济联系起来。马歇尔指出了大规模生产的好处,认为报酬递增是由于企业扩大其不动产而获得了种种新的大规模生产经济,从而在相对低廉的成本上增加了产量,同时他系统论证了大规模生产对工业的意义。他把组织作为除资本、劳动、土地之外的第四要素,发现随着生产集中会产生平均成本递减的利益,产业组织因而有追求规模扩大的动机。他说:“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但最后一项与其他两项相比,正在迅速失去重要性”。[2]换言之,经济规模主要是生产规模,核心内容是技术设备的经济规模。这一思想,后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谈论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 依此,马歇尔把规模经济归结为两类,即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他写道:“我们可把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在经济,后者为内在经济。”[3]显然,马歇尔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划分规模经济的种类的,所谓“外在”和“内在”都是相对于企业而言的。 马歇尔虽然提出了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这一对概念,但他把论述的重点放在内在经济。至于外在规模经济,马歇尔并没有对这一概念给出系统而明确的界定和阐释。马歇尔把内在经济的形成机理描述为:如果厂商的成本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且是可逆转的(reversible),那么随着产量的增加,将导致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趋于下降;随着产量的减少,平均成本又会回复到原有水平(亦即是可逆转的)。这种产量的增加所带来的成本节省而产生的经济效率,他称为厂商的内在经济或内在规模经济。将马歇尔的内部规模经济的观点与国际贸易联系起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第19页。 [2]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91页。 [3]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79-280页。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复习题 1.答:垄断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以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不大,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如果一个厂商推出了新型、改进型的产品,会使得该市场上每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内平移,导致每个企业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减少。 2.因为在垄断市场中,产品之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因而对某个品牌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大,所以厂商的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形状。而市场需求曲线表示的是消费者对某个生产集团所生产的一类产品的总的需求状况,这类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必须的,替代品很少甚至没有,其需求曲线显然小于消费者对此类产品中不同品牌产品的需求弹性,因此市场需求曲线要较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陡峭。 由于生产集团内部某个厂商存在着利润,新的厂商就会被吸引进来。当他们推出竞争性品牌时,在市场需求规模不变的条件下,这个厂商将会损失一部分市场分额,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向内平移,直至利润消失为止。 3.支持的观点:你在家乐福和沃尔玛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各种麦片,比如黑牛提包高钙营养麦片、金味全味即溶麦片、皇室麦片、皇室营养麦片、雀剿营养麦片、雀剿中老年麦片、雅什利营养麦片……在麦片这种产品上生产了如此多的派品,占用了很多经济资源,表明这个行业中,生产能力过剩了。 反对的观点:消费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消费者有权从广泛的商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而品牌多样性也有助于刺激需求。 4.在古诺均衡中,每个寡头的产量都是在给定它的竞争对手的产量时它所能实现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有理由相信,在古诺模型中,在均衡点上,各寡头对于自己的产量的预期是正确的),此时,双方都处在了给定竞争对手的条件下,自己所能做的最好的行为。所以双方都没有改变其产量的冲动。 寡头双方都面临着“囚徒困境”,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冒先降低产量的风险。因此,如果不串通,双方都很难将产量调整到串通是的均衡水平。 5.在斯塔克博格模型中,先决定产量将是一种策略优势。因为在宣布了产量之后,不管竞争对手怎么做,它都将把你的产量视为给定,并给自己制定一个较低的产量水平,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当然,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将“争取平等”看的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规模经济是从生产的平均成本角度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1)两者的联系 两者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两者的共同成因包括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2)两者的区别 除了共同成因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具有各自特有的成因。规模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②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的经济性;③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而范围经济的特有成因包括:①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多种功能;②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③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④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答: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如图2-1所示,令判定系数FC=AC/MC,则有:

(1)当FC>1时,产量小于Q1,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下方,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2)当FC<1时,产量大于Q2,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MC曲线在AC曲线上方,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3)当FC=1时,产量大于Q1小于Q2,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MC曲线与AC曲线重合,规模收益不变,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案例。 答: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令TC(Q x,Q 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单位的产品X和Q y单位的产品Y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表示为:TC(Q x,Q y)<TC(Q x,0)+TC(0,Q y)。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X和产品Y比一个企业生产产品X、另一个企业生产产品Y所花

竞争策略-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 竞争市场 第7章 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7.1 考点难点归纳 7.1.1 提纲挈领 条件 需求曲线: 右下方倾斜 TR MR P AR ,,1= 收益曲线 )11(d e P MR -= 完全垄断市场 短期均衡:MR=SMC 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长期均衡:MR=SMC=LMC 差别定价:一级、二级、三级 边际成本定价法:P =MC 平均成本定价法:P =AC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双重定价法:类似价格歧视 资本回报率管制 条件 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市场 d 需求曲线与D 需求曲线 短期均衡:MR =SMC 长期均衡:MR =LMC=SMC ,AR =LAC=SAC 7.1.2 内容提要 一、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以减少销售量来抬高价格,以增加销售量来降低价格。 2.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厂商的平均收益AR 曲线与需求曲线d 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第二,厂商的边际收益MR 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 曲线的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之所以MR <AR ,是因为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

《管理经济学(二)》-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竞争策略)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第十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参考书:《经济学解说》[英]下册 胡代光等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 59.80 前面我们讨论了市场结构中的两种极端情况——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 在完全竞争模式中,我们假定有大量的生产相同产品并且对价格没有影响的厂商:他们是价格接受者。 在完全垄断模型中,我们假定厂商是整个市场上某一产品的惟一销售者:厂商是价格制定者。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显然还存在一些市场状况。事实上,市场经济的绝大部分是由既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的厂商组成。毕竟,大多数厂商对价格都有一定的控制权,即,单个厂商不会面对一条无穷大弹性(水平)的需求曲线,但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完全垄断者。 在本章,我们要看两个位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一个是垄断竞争,这里每个卖者都有少量的市场权力但与大量的销售极为类似产品的其他卖者之间存在竞争;还有一个是寡头,寡头有少量的竞争者和相当大的市场权力。 一、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在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学家对前面提出的两种完全相反的极端的市场结构模型日益达到不满。许多行业既不适应完全竞争模式也不适应完全垄断模式;两种模式似乎都不能提供很精确的预测。 理论和经验的研究开始发展一些中间地带。一个独立发展的垄断竞争模式产生了。在美国,爱德华、张伯伦于1933年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同一年,英国的琼·罗宾逊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以下讨论基于他们的研究。 1. 垄断竞争的特点:表10-1 ①由于存在行业进出的自由,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类似于完全竞争。 ②有许多小的买者 ③产品略有差异,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其它企业的相当接近的替代品——产品差异并不是根本性的,但却是别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每个企业在市场上都具有一种有限的垄断势力。两种特点结合:既垄断又竞争。 ④存在广告 下面是垄断竞争行业的内涵: ①小的市场份额。由于有如此多的厂商,所以每个厂商只拥有整个市场的比较小的份额。因此,每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只有很小的控制力量。 ②合谋是困难的。由于有如此多的厂商,所以让他们全体聚集起来进行合谋,即,确定完全垄断价格(和产出),是很困难的。操纵价格在垄断竞争行业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③独立。由于有如此多的厂商,所以每个厂商都独立于其它厂商之外进行行动。即,没有哪个厂商试图去考虑其它所有竞争对手的反应——在如此多竞争者条件下这也是不可能的。竞争对手产出和价格的反应大都被忽略了,或者说,单个企业的行为不会被其它企业所注意。 完全竞争 无穷多竞争者 少量 竞争 寡头 大量的竞争者 相当大的权力 垄断竞争 少量的权力 完全垄断 无限大的市场权力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垄断 关于厂商的数目:相当多 大量的厂商 相当多的厂商 唯一的厂商

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第七章 完全 垄断 市场 与垄断 竞争 市场 第7章 完全垄断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 7.1 考点难点归纳 7.1.1 提纲挈领 条件 需求曲线: 右下方倾斜 TR MR P AR ,,1= 收益曲线 )11(d e P MR -= 完全垄断市场 短期均衡:MR=SMC 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长期均衡:MR=SMC=LMC 差别定价:一级、二级、三级 边际成本定价法:P =MC 平均成本定价法:P =AC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双重定价法:类似价格歧视

资本回报率管制 条件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市场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 短期均衡:MR=SMC 长期均衡:MR=LMC=SMC,AR=LAC=SAC 7.1.2 内容提要 一、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以减少销售量来抬高价格,以增加销售量来降低价格。 2.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与需求曲线d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第二,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之所以MR<AR,是因为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均量。第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上升,达到最高点以后再下降。因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的MR值都是相应的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值为正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即TR曲线上升;当MR为负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R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R曲线达到极大值。如图7.1所示。

规模经济VS范围经济

简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含义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1、含义 (1)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一般认为,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而导致的经济。或者说,当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下降时,则企业实行了规模经济。因此,规模经济是描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成本下降特征的一个指标。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如果企业的平均成本(Average Cost)随产出增加而下降时,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一定小于平均成本。此时,我们称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简单来讲,即如果MCAC则是规模不经济;如果MC=AC则是不变规模报酬。关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我们可以参考下图: (2)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或者说,当两种产品一起生产(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便宜时,就有范围经济。如果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能够降低单位成本,则存在着规模经济;如果随着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或提供的服务多样化,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则存在着范围经济。一般地,我们用平均成本函数的下降来定义规模经济,而用相对总成本的节约来定义范围经济。也就是说,如果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生产多种产品与分离成两个或更多的企业进行生产时,整体生产的总成本低于分离生产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 2、区别与联系 (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 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的多样化,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从而导致各项活动费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内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范围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3)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同行业企业的增加,多个同行企业共享当地的辅助性生产、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劳动力供给与培训所带来的成本的节约。 外部范围经济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外部经济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引起成本的节约。 总之,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①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其生产过程可能不存在规模经济,但是却可能获得范围经济; ②一个工厂用较大规模只生产某一种产品可能会产生规模经济,但是却不可能获得范围经济;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案例分析 垄断和油源供应 有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油价又涨啦,钱包又瘪下去一块。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闹个啥?油价涨了,对他也没好处,还带着坑了咱。现在挣点儿钱容易吗?”面对3月31日再次被调高的汽油价格,的士司机老宋无奈地摇摇头。 然而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不具名专家指出,由于中国成品油流通体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在国内被人为放大了,这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若不及早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瓶颈。” 这位专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环节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销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价机制两方面,有集团通过垄断油源供应和政府给予的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把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了操控油价、获取暴利的目的。 两大巨头把持下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巨头以旗下的5万余座加油站占据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市场被数量众多的社会加油站和数量不多的外资公司加油站(以下称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所掌握。市场看起来实现了比较充分竞争,但是这一表象掩盖的却是中石化、中石油对市场的垄断。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邓郁松先生介绍,国家出于对能源开发的保护,基本上将国内所有的石油开采和炼制能力都纳入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 两大集团垄断了国内全部的炼油能力后,形成了对成品油供应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垄断)。虽然每年尚有数量不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但进口的成品油却是以燃料油为主,汽油每年的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 该年报显示,中国石化2003年国内成品油总销量达7592万吨,较2002年的7009万吨提高了8.3%。其中,零售量3885万吨,较上年的3473万吨提高1..9%;批发数量却从上年的2273万吨下降到2174万吨,同比下降了4.4%。

请阐述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

请阐述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 典型的垄断竞争厂商的销售可定义为下式: X = S×[1/n - b×( P - Po )], 其中X为垄断竞争厂商的销售额,S是产业内总销售,n是垄断竞争厂商数目,P 是我们要分析的厂商的定价,Po是其他厂商的平均定价,b为一微小参数,它测定每一厂商市场份额对其索价的敏感性。 为了简便而不受干扰的考察典型的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我们假设各厂商的成本函数和需求函数是相同的,由此,我们必须将焦点对准n和Po及其对贸易的影响。 由于厂商行为相同,因而在均衡时其要价亦相同,故X=S/n,即各厂商只得到行业销售的一个份额。厂商平均成本与厂商数目的关 系表现为下式(其中AC为平均成本,MC为边际成本, F为固定成本): AC=F/X+MC=n×F/S+MC 即:部门内厂商数目越多,厂商平均成本越高。 厂商数目和价格的关系: P=MC+1/( b×n ) 即,部门内厂商数目越多,则厂商索价越低。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数目由供需决定: 如图6.7.1,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C表明行业 内厂商数目越多,则厂商平均成本越高;反之,则越低。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P表明行业内厂商数目越多,则单个厂商的定价越低;反之,则越高。CC与PP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的厂商数目ne和均衡的价格Pe及成本ACe。n1和n3表示的厂商数目都将导致市场的均衡。 市场扩大的效果 图6.7.1中的CC曲线由方程AC = n×F/S+MC定 义,由该方程得知市场扩大导致行业总销量S扩大, 由此在任何厂商数目下都将降低平均成本。同时PP曲 线由方程P=MC+1/( b×n )定义,它反应不出市场 规模扩大对厂商价格的影响。但通过图6.7.2可以考 察出市场规模扩大对厂商数目和厂商价格的影响。 如图6.7.2,市场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厂商的成本 曲线(由CC变为C1C1),在PP曲线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下,降低了厂商的定价(由Pe降为P1),增加了厂商 的数目(由n e增为n1),从而增加了商品种类。 显然,任何人都通过市场一体化而改善了:消费者获得了更低的商品价格和更宽的选择,生产者的销量(规模)增加了。各国必定从事产业内国际贸易以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的定义: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1、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2、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范围经济 - 表现公式 指由于产品种类的扩大而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范围经济产生于多种产品生产、而不是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企业采用联合生产的方式可以通过使多种产品共同分享设备或其他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营销计划或统一的经营管理获得成本方面的好处。例如:某企业生产X、Y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使用同样的生产设备与其他要素投入。X、Y两商品的产品转换曲线如图5-6所示。 图中凹的产品转换曲线表明了范围经济。曲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要低于连线之上的曲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即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 测度范围经济的公式如下: ) ( ) ( ) ( ) ( Y X C Y X C Y C X C SC ++ - + =

《经济学原理》第十七章垄断竞争

第十七章垄断竞争 在本章中你将—— 分析出售有差别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比较垄断竞争下和完全竞争下的结果 考虑垄断竞争市场结果的合意性 考察对广告效应的争论 考察对品牌作用的争论 你漫步进入一家书店购买一本假期读的书。在书架上你发现了一本约翰·格里沙姆(John Gisham)的神秘小说,一本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惊险小说,和一本丹尼尔·斯蒂尔(Danielle Steel)的言情小说,一本迪尼斯·罗德曼(Dennis Rodman)的自传,和许多其他可选择的书。当你挑选出一本并要买下时,你是在参与哪一种市场? 一方面,书的市场看来是极富竞争性的。当你观察书店的书架时,你发现了许多吸引你的作者和书籍。这个市场上的买者都有可供选择的成千上万种竞争的产品。而且,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写作和出版一本书而进入这个行业,所以经营书并不十分有利。对每一位高收入的小说家来说,总有数以百计的人在争夺这一地位。 另一方面,书的市场看来极有垄断性。因为每本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出版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选择所收取的价格。这个市场上的卖者是价格决定者,而不是价格接受者。而且实际上,书的价格大大超过了边际成本。例如,一本典型的精装本小说的价格是25美元左右,而多印一本小说的成本低于5美元。

在本章中,我们考察有某些竞争特点又有某些垄断特点的市场。这种市场结构被称为垄断竞争。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描述了有以下特征的市场: ◎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体。 ◎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因此,每个企业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没有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因此,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 略微想一下就可以列出一系列有这些特征的市场:书籍、CD、电影、电脑游戏、餐馆、钢琴课、点心、家具等等。 垄断竞争和寡头一样,也是介于竞争和垄断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但寡头和垄断竞争是完全不同的。寡头不同于第十四章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因为这个市场上只有几个卖者。卖者数量少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大可能,而且,使企业之间的战略相关性极为重要。与此相比,在垄断竞争之下,有许多卖者,其中每一个卖者与市场相比都很小。垄断竞争市场不同于完全竞争理想状态,是因为每个卖者都提供略有不同的产品。 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为了理解垄断竞争市场,我们首先考虑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决策。然后我们考虑当企业进入和退出一个行业时长期中发生的情况。接着我们比较垄断竞争下的均衡与我们在第十四章中考察的完全竞争下的均衡。最后,我们考虑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垄断竞争的结果是不是合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