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绿僵菌菌株JF_813的抗逆性

绿僵菌菌株JF_813的抗逆性

绿僵菌菌株JF_813的抗逆性
绿僵菌菌株JF_813的抗逆性

江苏农业学报(J iangsu J.of Agr .Sci .),2009,25(5):1007~1009绿僵菌菌株JF 2813的抗逆性

黄 志

1,2

, 梁昌聪1, 杨腊英1, 刘 磊

1,2

, 黄生精2, 黄俊生

1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2.海南大学,海南儋州571737)

收稿日期:200920521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48B02);农业部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项目(2007G B23260410)

作者简介:黄 志(19832),男,广西玉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微生物农药。(Tel )0898223300209;(E 2mail )hz1983@

https://www.sodocs.net/doc/1b8145119.html,

通讯作者:黄俊生,(Tel )0898223300187;(E 2mail )h888111@https://www.sodocs.net/doc/1b8145119.html,

摘要: 通过测定菌落生长速度和孢子萌发率对绿僵菌菌株JF 2813抗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F 2813有较强的抗逆性,在pH 值4~9范围内的PP DA 培养基(添加1%蛋白胨的P DA 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其最适pH 值为8;在NaCl 浓度为0105~0125mol/L 条件下,NaCl 对菌株JF 2813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浓度越大促进越明显,该菌株有较强的耐盐能力;高温条件及紫外光对绿僵菌菌株JF 2813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绿僵菌;抗逆性;菌落;生长速度;萌发率

中图分类号: Q949.3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440(2009)0521007203

Stress Resist ance of M eta rh izium sp .Stra i n JF 2813

HUANG Zhi 1,2

, L I A NG Chang 2cong 1

, Y ANG La 2ying 1

, L I U Lei 1,2

, HUANG Sheng 2jin 2

, HUANG Jun 2sheng

1

(1.Institute of Environm ent and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 m 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D anzhou 571737,China;2.Hainan U niversity,

D anzhou 571737,China )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stress resistance of M etarhizium s p.strain JF 2813by measuring col ony gr owth

rate and s pore ger m inati on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strain JF 2813could gr ow on PP DA mediu m (P DA mediu m sup 2p le mented with 1%pep t one )with pH range of 4t o 9and the most suitable pH was 8.NaCl at a concentrati on of 0105~0125mol/L in the substrate could increase the gr owth significantly and the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ain was able t o endure saline .H igh temperature and UV lihgt inhibited the conidial ger m inati on of the stain JF 2813.

Key words: M etarhizium s p.;stress resistance;col ony;gr owth rate;ger m inati on rate

绿僵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菌目丛梗霉科绿僵菌属,能寄生昆虫8目30科,共200余种[122]

,是当今虫生真菌研究的主要对象,不仅寄主范围广,致病力

强、效果好,对人、畜、作物无毒害[3]

,而且具有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 )推荐为环保产品推广应用

[425]

在生防实践中,一种新的微生物被引入新环境

时,会受到诸如酸碱度、盐浓度、温度、紫外线和其他

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可能是生物制剂防效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绿僵菌菌株抗不良条件的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对绿僵菌菌株JF 2813的耐酸碱性、耐盐性、耐高温性及抗紫外性进行测定,以了解菌株的抗逆能力,为绿僵菌的大田防效试验提供理论与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绿僵菌(M etarh izium s p.)高毒力菌株JF 2813。1.2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PP DA 培养基:添加1%蛋白胨的P DA 培养基。

水琼脂培养基:琼脂10g,煮至溶解,加水定容至1000m l,分装灭菌。分生孢子悬液:用011%吐

温-80将分生孢子制成悬浮液,28℃振荡30m in,

7

001

显微镜观察,血球计数板计数,将分生孢子浓度调整到1m l106个。

由于绿僵菌JF2813在培养的过程中孢子较易弹射而影响观察,因此,用于生长速度测定的平板试验均采用孢子悬浮液接种,即用微量移液器将孢子悬浮液滴于培养平板表面中央,每点20μl,各处理均置于28℃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

1.3 菌落生长速度测定

从菌落形成开始,每天观察1次并记录,沿菌落2个相互垂直方向测量其直径,取平均值,每菌株3个重复,观察到12d,计算菌落日平均生长速度(mm/d)。根据处理和对照的菌落生长速度计算相对抑制率,相对抑制率=[(对照菌落生长速度-处理菌落生长速度)/对照菌落生长速度]×100%。1.4 耐酸碱性测定

用无菌的稀盐酸溶液和10%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将PP DA培养基pH值调节成4、5、6、7、8、9共6个梯度,灭菌后倒平板、接种、培养和观察,每处理重复3次。

1.5 耐盐性测定

把无菌的5mol/L NaCl溶液加到无菌的PP DA 培养基中,配成含NaCl终浓度为0105mol/L、0110 mol/L、0115mol/L、0120mol/L、0125mol/L的培养基,再倒平板、接种、培养和观察,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添加NaCl的PP DA培养基培养的绿僵菌JF2 813作为对照菌株。

1.6 高温耐受性测定

将孢子悬浮液用微量移液器移取115m l到210 m l容积的小离心管中,分别置于35℃、40℃和45℃的恒温水浴锅中水浴,各温度条件下分别处理15 m in、30m in、60m in、120m in、240m in。充分混合后移取20μl分生孢子悬浮液均匀涂布于水琼脂片上,在28℃培养箱中培养20h后计算孢子萌发率。以无水浴处理的孢子悬浮液为对照,在显微镜下计数,形成芽管或菌丝计为萌发,统计孢子萌发率,每处理重复3次。

1.7 紫外线耐受性测定

取011m l浓度为1m l106个绿僵菌JF2813分生孢子悬浮液滴于载玻片上,置于30W紫外灯下方40c m处分别照射5m in、10m in、15m in、20m in、30m in、60m in、120m in、240m in。照射后用微量移液器移取20μl分生孢子悬浮液均匀涂布于水琼脂片上,在28℃培养箱中培养20h后,测定孢子萌发率。比较不同照射时间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未经照射的孢子悬浮液为对照。

2 结果

2.1 绿僵菌JF2813在不同pH值PP DA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结果(表1)表明,绿僵菌JF2813在pH值为4~9的PP DA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说明JF2813能耐一定程度酸碱,在偏碱(pH810)的PP DA平板上生长最好,与pH410处理的差异极显著;在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差,pH值为4的PP DA平板上生长速度只有0140mm/d。

表1 JF2813在不同pH值PPDA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速度

Table1 The colony growth ra te of JF2813isol a te on PPDA m ed i2 u m w ith d i fferen t pH

pH值菌落生长速度(mm/d)

4 0140±0105bA

5 0145±0107abA

6 0143±0105abA

7 0144±0105abA

8 0148±0103a A

9 0147±0106a A

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101)和显著(P<0105)水平。

2.2 绿僵菌JF2813的耐盐性

试验结果(表2)显示,在PP DA培养基中的NaCl 浓度小于0125mol/L条件下,菌株JF2813的生长不但不受抑制,反而受到促进,菌落生长速率随着NaCl 浓度增加而逐步提高,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

表2 JF2813在不同盐浓度PP DA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速度

Table2 The colony growth ra te of JF2813isol a te on PPDA m ed i2 u m w ith d i fferen t s a li n ity

NaCl浓度

(mol/L)

菌落生长速度

(mm/d)

相对抑制率

(%)

01050155±0101c B-1914

01100157±0104bc AB-2318

01150158±0102bc AB-2515

01200160±0106abAB-2917

01250161±0101a A-3414

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101)和显著(P<0105)水平。

2.3 绿僵菌JF2813对高温的耐受性

将菌株JF2813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处理不同的时间,试验结果(表3)显示,在35℃、40℃、

8001江苏农业学报 2009年第25卷第5期

45℃条件下,处理15~240m in后,绿僵菌JF2813萌发率与对照差异显著,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萌发率逐渐下降。在相同的处理时间内,温度越高,萌发率越低。在45℃条件下处理2h后萌发率仅为317%。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35℃、40℃、45℃条件下绿僵菌JF2813的L T

50

(致死率为50%时的处理

时间)分别为13911m in、3314m in、1318m in。L T

5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表3 高温处理后的绿僵菌JF2813分生孢子萌发率

Table3 Con i d i a l germ i n a ti on ra te of JF2813isol a tes exposed to h i gh te m pera tures

处理时间(m in)

温度(℃)

354045

 孢子萌发率(%)

 1570100±0120bB64160±2130bB59120±1193bB 3070100±1137bB54120±2102dC24120±2181cC 6070160±1114bB19120±1171dD16150±2136dD 12062150±1130cC16100±2116de D4170±0195eE 24024130±1172dD14140±1100eD3170±0152eE 0(CK)76100±2137a A76100±2137aA76100±2137a A 同列中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101)、显著(P<0105)水平。

2.4 绿僵菌JF2813对紫外线的耐受性

结果(表4)表明,紫外线对绿僵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菌株JF2813在紫外线照射5m in后,孢子萌发率下降了66%,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孢子失活,照射120m in后孢子则全部失活。可见紫外线对绿僵菌孢子有较强的杀伤力,并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加强。

表4 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率

Table4 Con i d i a l ger m i n a ti on ra te of JF2813isol a tes exposed to UV li hgt

处理时间(m in)孢子萌发率(%)

53410

101119

15610

20311

30213

60118

1200

2400

0(CK)7318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菌株JF2813生长最适pH为8,可以耐受较大范围的酸碱度。而田间土壤中的pH值为415~815,因此,绿僵菌菌株JF2813可以适应大多数不同酸碱度的土壤类型。一般盐碱地的NaCl质量百分含量约为0112mol/L,本试验中PP DA培养基中NaCl质量百分含量范围为0105~0125mol/L,说明盐碱地条件对菌株JF2813的生长无不利影响,并具有一定促进生长的作用。绿僵菌孢子对高温敏感,高温处理在短时间内就能使孢子萌发率明显下降,因此保存及施药过程中要注意高温的影响。紫外线对绿僵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于自然条件下阳光中有对绿僵菌孢子萌发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紫外线,因此田间防治时应考虑到晴天阳光直射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喷洒时宜选在傍晚时分或喷洒在叶片背面,减少紫外线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T ULLOCH M.The genus M etarhizium[J].Trans B rit Mycol Soc,

1976,66:4072411.

[2] 孙家宝,邓 勋,宋小双.金龟子绿僵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毒力

测定[J].中国林副特产,2007,88(3):17219.

[3] 蒲蛰龙,李增智.昆虫真菌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95297.

[4] 李文华,张永军,王中康.虫生真菌穿透昆虫表皮相关理化因

子的研究[C]//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昆虫与环境中国

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732479.

[5] BATE MA R.The devel opment of a mycoinsecticide f or the contr ol

of l ocusts and grasshoppers[J].Outl ook on Agriculture,1997,26

(1):13218.

9001

黄 志等:绿僵菌菌株JF2813的抗逆性

生物农药

我国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现状及前景 谭衡1,刘春来2,刘照清1,李坤1 (1.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长沙410005;2.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随着农药工业的发展,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必然。本文简述了生物农药的特点和种类,综述了我国生物农药开发应用的现状、生物农药开发应用的前景,分析了生物农药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生物农药;研发现状;发展前景;问题;建议 中国农药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的大国。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生产、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长期施用化学农药,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害虫的抗病性普遍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从而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农林牧产品,并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和应用生物农药势在必行。 到底什么是生物农药呢?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农药主要是指从可以用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开发利用细菌、病毒、真菌、线虫及拮抗微生物等来控制病虫草害的制剂。现在生物农药的概念已扩展,是指可以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并且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的选择性强、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生产原料广泛,杀虫效果稳定持久,对人无害,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绿色农药。 1.生物农药的特点及其种类 1.1生物农药的特点 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生物农药的毒性通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毒性低;第二,生物农药选择性强,它们只对目的病虫和与其紧密相关的少数有机体发生作用,而对人类、鸟类、其它昆虫和哺乳动物无害;第三,低残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农药即能发挥高效能作用,而且它常常能迅速分解,从总体上避免了又传统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第四,不易产生抗药性;第五,作为病虫综合防治项目IPMP(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programs)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极大降低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不影响作物产量。 1.2生物农药的种类 1.2.1生物源农药包括直接利用生物体本身或从中提取出有效成分配制农药,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源农药的除虫菊素、苦参碱、鱼藤酮等杀虫剂,芸薹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源农药如斑螯素用于杀虫等;微生物源农药如苏云惊杆菌(Bt)等。 1.2.2生物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标准,也必须符合这类化合物的性能要求。其一是该类杀虫剂品种必须显示出对耙标生物直接毒杀不同的作用方式(如生长调节,觅偶干扰)。其二是生物化学农药必须是天然存在的,或者如果它是由人工合成,则在化学结构上必须与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完全相同。这里“完全相同”,意指合成化合物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必须与天然存在的模式化合物分子结构一样。生物化学农药按照一般生物机制可分为4类,化学信息素、激素、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酶制剂。

生物农药作业

1.论述如何研究开发一种新的真菌杀虫剂?(15) 答:在已发现的昆虫病原菌中,真菌约占60% 。已知有800多种真菌能寄生在昆虫和螨类体内,导致它们发病而死亡。主要的杀虫真菌分属于虫霉属、曲霉属、白僵菌属、绿僵菌属和拟青霉菌属中,其中以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的应用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研究之前,首先了解开展病原真菌资源的收集、毒力菌株筛选、生产工艺研究、剂型化工艺、杀虫侵染机理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进行毒力菌株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详细论述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对这段话的展开,如何资源收集,如何筛选…………,你下面论述的主要是在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内容)。 1 昆虫病原真菌与侵染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建立真菌转录激活技术,克隆与杀虫真菌孢子萌发相关的基因,研究和确定所克隆的基因在侵染中的作用于功能。 2 利用生物技术对药用植物进行改造与重组菌株的筛选与获得。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真菌技术,将克隆得到的反诘昆虫外壳的蛋白酶和几丁酶基因导入白僵菌。筛选对蚜虫等刺吸式害虫防治效果明显提高的重组菌株。 3 杀虫真菌基因化学诱导调控系统的建立。经历以蜕皮激素为诱导物的调控系统,首先把具有分解昆虫外壳功能的蛋白酶与几丁质酶基因置于该系统下,以提高菌株侵染力与安全性。 4 高效杀虫真菌助剂的筛选。筛选能在较低湿度与不同温度下促进杀虫真菌孢子萌发与侵染、提高杀虫真菌货架寿命的辅助剂。为杀虫真菌的侵染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并增加真菌源农药的渗透能力和延展能力, 充分发挥其药效。 2论述如何研究开发一种新微生物产物农药?(15)(重点论述种新微生物产物农药从无到有的开发过程,例如活性微生物是如何得到的?得到活性微生物后再如何进行下步的研究?) 答:微生物产物农药指以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所谓次生代谢物质,其来源和性质与基础代谢产物如核酸、蛋白质等有所不同,是复杂的分支代谢途径的最后产物,大多数不直接参与维持产生者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有关的原始生化过程。研究开发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开发天然产物农药新品种。即在确定药效后,对产生杀虫、杀菌或除草活性物质的生物进行良种选育、大量繁殖、提取有效成分、制剂加工等直接的工业化商品开发,形成天然产物农药品种,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和生态效益。如农用抗菌素井冈霉素,在明确了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的开发价值后,选育优良菌种,进行工业发酵,提取井冈霉素,加工成水剂或可溶性粉剂。 二是有效成分及其类似化合物的半合成改造。微生物产生的活性次生代谢物,如活性较低,光稳定性差,或对哺乳动物毒性大等原因而无法将其直接开发成天然产物农药品种,则可将这些活性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经结构修饰人工半合成,筛选出性能优异,具有商业意义的新农药。 三是作为创制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模型,即在研究天然产物农药过程中,发现新的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活性的化合物,以其化学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模型,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研究,筛选出性能比天然活性物质更好的新农药,创造重大的商业价值。(通过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农药已经不属于生物农药的范畴) 3目前植物源杀菌剂研究中有哪些新进展?(10) 答:我国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 其中很多具有杀虫或抑菌活性成分,且主要集中在菊科、豆科、伞形科、虎耳草科、瑞香科、大戟科、禾本科、石榴科、蓼科、马钱科、桑科等十几个科。近年来, 西

【CN109673342A】一种绿僵菌防治黄野螟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38199.7 (22)申请日 2019.02.25 (71)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 南农业大学 (72)发明人 王偲 黄志嘉 唐丽萍 梁仕萍  靳正雅 孙朝辉 温秀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77 代理人 冯建基 孙进华 (51)Int.Cl. A01G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绿僵菌防治黄野螟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绿僵菌防治黄野 螟的方法,该方法为绿僵菌在防治黄野螟幼虫化 蛹和/或羽化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的绿僵菌能 够杀死黄野螟幼虫以及降低黄野螟的成虫羽化 率,能够对黄野螟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而且该 应用杀虫效果显著、经济环保,不会对环境生态 以及土城乡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09673342 A 2019.04.26 C N 109673342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673342 A 1.一种绿僵菌在防治黄野螟幼虫化蛹和/或羽化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 3.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化蛹和/或羽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黄野螟化蛹期,在种植土沉香的地表土壤中均匀添加绿僵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为金龟子绿僵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在地表土壤中的添加含量为1×107个/g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在地表土壤中的添加含量为5×107个/g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土壤厚度为3c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土壤厚度为3cm。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的添加方式为通过将绿僵菌溶解于蒸馏水,再将绿僵菌溶液均匀喷洒于地表土壤表面,然后将地表土壤进行旋耕混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溶液中绿僵菌浓度为(0.2-5)×109个/ml。 2

白僵菌及其应用

白僵菌及其应用 张芷若植保检疫2班 201330650225 摘要:白僵菌(Beauveria)是一类寄主范围广、致病性与适应性很强的昆虫病原真菌,已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很好。对6个白僵菌属种的形态特征予以概述,并简要介绍它的致病性。 关键词: 研究进程生物学性状优点致病性应用前景 正文: 一?白僵菌的研究进程 白僵菌属Beauveria Vuill.是全球分布的最常见的土壤虫生真菌Rehner & Buckley 2003,包含有球孢白僵菌 B.bassiana (Bals.-Criv.) Vuill.和布氏白僵菌 B.brongniartii (Sacc.) Petch 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前者是研制真菌杀虫剂最多的虫生真菌?据最新的较翔实的统计(Faria & Wraight2007),除我国外,世界上先后有 171 种真菌杀虫剂产品问世,其中以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产品最多,皆达 58 种之多,各占产品种类总数的33.9%?而根据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ICAMA2008),2008年我国有11种真菌杀虫剂登记,其中6 种是球孢白僵菌产品?自 MacLeod(1954)将 8个近似种组合进 B.bassiana,4个近似种组合进 B. tenella (Sacc.)Siemaszko ( 1972 年被 de Hoog 组合进B.brongniartii)以来,尽管有人一直怀疑这种广义分种的界限(St. Leger et al. 1992;Shin et al. 1995;Jaronski & Goettel 1997),但直到本世纪开始以后才得到愈来多的分子证据,证明这两个广义种是由形态相似?具有地方性区域谱系的一些隐含种组成的复合种(species complex) (Rehner & Buckley2005; Rehner et al. 2011) ?然而,在 MacLeod (1954)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除本世纪以来的一些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外,他研究采用的都是广义球孢白僵菌和广义布氏白僵菌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引进菌物研究以来,尤其是 90 年代初Kosir et al.(1991)对球孢白僵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以及Rakotonirainy et al.(1991)对 rRNA 进行测序以来,这种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虫生真菌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时代,各领域的研究进展都令人瞩目?[1] 二?白僵菌的生物学性状 白僵菌属半知菌亚门( Deteromycotina)?丝孢纲( Hyphomycetes)?丝孢目( Hyphomyce-tales)?丛梗孢科( Moniliaceac)?白僵菌属( Beau-veria) ,是一种虫生真菌, 寄主范围极广,已记载的包括 15目?149 科的700余种昆虫及蜱螨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研究进展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基金项目:唐山市重点实验室课题(04360701B-4) 收稿日期:2006-01-13 作者简介:李春香(1968-)女,河北乐亭人,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理学硕士。 - 4 -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研究进展 李春香1,安彦杰1,2,张淑红1 (1.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2.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综述了绿僵菌对农林害虫防治进展,并初步讨论影响其防效的因素。 关键词:绿僵菌;农林害虫;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004-03 绿僵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虫生真菌,用它制成的生物制剂可防治200多种害虫,且效果良好。此项技术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国际上生物技术开发的热点,受到世界科技领域的高度重视[1-3]。 1 绿僵菌防治农林害虫的应用概况 绿僵菌属[Metarhizium (Metsch)Sorokin]是虫生真菌的主要类群之一,是最早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广,Veen 曾记载过8目42科204种寄主[4],杀虫效果明显。利用绿僵菌来防治农林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逾百年,自1879年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首次在奥国塞金龟(Anisopliuaustriacu )分离出绿僵菌(Metarhiziumamisopliae )后,1882年德国开始用于防治白蚁,上世纪80年代巴西成功生产出绿僵菌产品用于防治甘蔗上的沫蝉,澳大利亚则用绿僵菌防治牧草害虫取得较大进展,在非洲用黄绿绿僵菌防治蝗虫的试验初步成功,对绿僵菌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5]。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先后用绿僵菌防治白蚁,农作物地下金龟子曾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在林业上,用于防治天牛和茶毛虫[6],其校正死亡率亦达70.0%以上[7]。 绿僵菌致病力强、效果好、不污染环境,对人、畜、作物无毒害。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虫生真菌之一,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8]。 2 对14类重要农林害虫的防治作用 2.1 金龟子 长期以来,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金龟子防治,造成残毒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绿僵菌是一种防治土栖害虫如东北大黑鳃金龟的重要微生物防治剂,如将绿僵菌与倍硫磷混用,则不但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还可加速绿僵菌感染致死幼虫的进程,有明显的增效作用[9]。陈祝安等[10]发现绿僵菌对暗黑金龟幼龄蛴螬致病力非常强。黄基荣等[11]证实,绿僵菌对金龟子幼虫防治效果与虫种及施菌方法均有关系。 2.2 蝗虫 绿僵菌作为生物杀虫剂,既能迅速控制高密度蝗虫种群,又可实现长期控制蝗虫种群密度在经济受害水平以下。Bateman [12]报道,田间运用绿僵菌防治蝗虫灭效可达90%以上,Price [13]等用绿僵菌防治褐蝗(Locutanapardalina ),每公顷2×1012个绿僵菌孢子,3w 后田间笼罩效果达98%。 新疆、内蒙等地应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油剂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的防效较好。 2.3 马尾松毛虫 1985年,李增智等用绿僵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感染试验,证明它对马尾松毛虫具有毒力。宋漳等报道,与白僵菌相比,绿僵菌具有较强的耐高温和耐旱特性;且绿僵菌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效果显著优于白僵菌。 2.4 小菜蛾 在台湾省,绿僵菌被应用于田间防治小菜蛾已取得初步进展。马骏等证实绿僵菌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赵俊生等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对小菜蛾的杀虫率为74.48%。王音等研究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的病征及组织病理变化,并证实体壁是绿僵菌侵入小菜蛾的主要途径,消化道是绿僵菌入侵的次要途径。 2.5 蜚蠊 德国小蠊对外界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危害大。张刚应等研究证明以绿僵菌制剂制成的灭蟑螂盒灭蠊效果明显,且至少3个月使小蠊的生活力减退率维持在80%以上。钟伟等以美洲大蠊为材料,采用非致病性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为供试菌,较系统研究了人工接种绿僵菌后蜚蠊细胞的免疫反应。发现金龟子绿僵菌的分生孢子不能在美洲大蠊体内繁殖,但较高浓度的孢子仍能导致蜚蠊较高的死亡率。 2.6 鞭角华扁叶蜂 肖育贵等[7]林间试验表明,生物制剂可以继续感染未死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植物激活蛋白_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发布:蛋白农药网相关资料浏览/评论:381/0 日期:2010年8月9日 我国生物农药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节能、环保、保护资源)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成为各国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公司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们已研制出一系列选择性强、效能高、无污染的生物农药。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生物杀虫剂销售额1990年为1 500万美元,而到2000年已达6亿美元左右。 l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分析 1.1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占世界总量的44%。欧洲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0%,亚洲占13%,大洋洲占11%,拉美洲和加勒比湾占9%,非洲占3%。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扶持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良好试验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及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研究单位。在生物农药的资源筛选评价、遗传工程、发酵工程、产后加工和工程化示范验证方面已经自成体系,拥有大约400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步伐逐年加快,至2001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品种达80个,占已注册品种总数的13.7%;产品694个,占已注册产品的7.2%,年产量近10万t制剂。至2004年我国已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140个,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已注册产品的8%;年产量12~13万t制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2600万hm2次,每年新研制成

园林常用杀虫剂介绍杀虫剂种类和使用规范注意事项

园林常用杀虫剂介绍 一、杀虫剂概论 1、杀虫剂的种类 按作用方式: 胃毒剂只对咀嚼式口器害虫起作用,如敌杀死,敌百虫 触杀剂接触后渗入虫体或腐蚀蜡质层或堵塞气门使之中毒死亡,如辛硫磷 内吸剂植物吸收,害虫吸食汁液进入虫体毒杀死亡,如乐果 熏蒸剂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汽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如溴甲烷 驱避剂使昆虫忌避远离药剂所在处 拒食剂害虫接触后出现厌食拒食,如印楝素 不育剂破坏生殖功能,失去繁殖能力,如喜树碱 按毒理作用: 神经毒剂干扰破坏昆虫神经生理生化过程导致中毒死亡,如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 呼吸毒剂作用于昆虫气门气管影响气体运输使其窒息死亡,或抑制呼吸酶中毒死亡,如鱼藤酮 消化毒剂作用于消化系统,破坏肠或影响消化酶使其致死,如苏云金杆菌 特异性杀虫剂可引起害虫生理上的反常反映,如驱避剂,拒食剂等按来源和化学成分:

无机杀虫剂矿物性杀虫剂,药效一般较低,如氟硅酸钠 化学合成杀虫剂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杀虫剂,如有机磷类 生物源杀虫剂生物本身或代谢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分植物源、微生物源、外激素、昆虫生长调节类杀虫剂等,如生物 碱、白僵菌、阿维菌素等 按化学成分和化学结构: 有机氯类杀虫剂含有氯元素的有机杀虫剂,如六六六等,已禁止使用 有机磷类杀虫剂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杀虫剂,杀虫广谱,如辛硫磷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多数品种速效性好,持效期短,对天敌安全。 如灭多威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广谱毒性低,残留低,多数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易产生抗药性如溴氰菊酯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属于神经毒剂,如杀虫单 杂环类杀虫剂高效广谱作用机制独特,如吡虫啉、噻虫嗪等 其它杀虫剂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等 2、杀虫剂的剂型 乳油:由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按比例经过溶化、混合制成的透明单相油状液混合物。加水稀释后可自行乳化,变成不透明的乳 状液,具有防效高,用途广等特点。 粉剂:由农药原药和填料按一定比例经机械粉碎而制成的粉状物。可直接使用,我国粉剂粉粒细度要求95%能通过200号筛目,水

绿僵菌特点及使用方法

绿僵菌是一种昆虫专性寄生菌,对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200多种害虫有寄生性,可用于防治农、林和卫生等多种害虫。 绿僵菌是生物农药,不会产生类似化学农药的副作用,对目标害虫作用专一,不杀伤自然界中的害虫天敌,对人畜无害,同时还具有不污染环境、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其真菌形态接近青霉素,菌落绒毛状或棉絮状,最初白色,产生孢子时呈绿色。制剂为孢子浓缩经吸附剂吸收后制成,其外观颜色因吸附剂种类不同而异,含水率小于5%,分生孢子萌发率90%以上。 绿僵菌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中一种有广阔前途的微生物制剂。 绿僵菌有金龟绿僵菌和黄绿绿僵菌等变种,生产上主要用金龟绿僵菌来防治害虫。一般情况下只要害虫10%左右的个体感染病后,便可控制整个群体。 与白僵菌相比,绿僵菌的分生孢子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耐旱性,在高温和低湿条件下,绿僵菌作用效果优于白僵菌。绿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在25~32℃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在温度高于40℃和低于7-8℃时,分生孢子不萌发。绿僵菌对湿度要求严格,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93%以上,98%-100%为最适。其油剂在空气相对湿度达35%时,即可感染蝗虫死亡。 绿僵菌寄主范围广,主要用于防治飞蝗、地下害虫、蛀干害虫、桃小食心虫、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等。 (1)蝗虫:对飞蝗、土蝗、稻蝗、竹蝗等多种蝗虫有效。尤其对滩涂、非耕地的飞蝗,亩用100亿孢子/克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喷雾,或亩用100亿孢子/毫升油悬浮剂250~500毫升,或60亿孢子/毫升油悬浮剂200~250毫升,用植物油稀释2~4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飞机喷雾时有效喷幅可达150米。 也可将相同用量的菌剂喷洒在2~2.5千克饵剂上,拌匀后田间撒施。一般于蝗蝻3龄盛期施药,由于该药速效性差,着药后3~7天蝗蝻表现出食欲减退,取食困难,行动迟缓等中毒症状,7~10天集中大量死亡。由于速效性差,不宜在蝗虫大发生的年份或地区使用。 (2)蛴螬:防治蛴螬包括东北大黑鳃金龟子、暗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的多种幼虫,可在花生、大豆等中耕时,采用菌土或菌肥方式

白僵菌与绿僵菌介绍

白僵菌与绿僵菌介绍 白僵菌与绿僵菌介绍白僵菌 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白僵菌分类: 常见白僵菌共有三种:球孢白僵菌、小球孢白僵菌、卵孢白僵菌。球孢、小球孢、卵孢三种白僵病菌,其不同发育阶段,虽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区别是:球孢和小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虽都为球形或卵形(约各50%),均生于对称成直角的茸状产孢细胞顶端,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支聚成集团。所不同的是前者孢子大,一般2.5—3.0微米,菌落呈平绒状,在明胶培养基本逐渐从白色变到乳白色,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培养的底部无色或淡黄色。后者孢子较小,一般为2-2.5微米,菌落白色至乳白色初为疏茸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乳粉状的孢子层,不使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斜面变色,但在清淅明交培养基上呈粉红色,颜色

很不显著,而且10天后便消失。卵孢白僵菌不同于前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其分生孢子大多是亚园形或椭圆形,而且分生孢子开差较大,一般为2.0-6.0×1.5-4微米,生于产孢细胞顶端新延伸的“乙”形丝形器上,菌落表面高低不同,白色,初为茸毛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粉状,在明胶培养基的底部呈深红色至桑色,某些菌丝命名马铃薯培养基呈不同程度浅紫色至红色。 目前在农业部登记的白僵菌有两种: 一、白僵菌(beauveria)名称又为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是生物源杀虫剂。原药外观为乳白色粉末,制剂外观为乳黄色粉状物。 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植物源杀虫剂。本产品主要通过触杀作用,可以穿透昆虫体壁,在昆虫体内增殖,进而致死目标害虫。外观为土灰色条状。 所谓白僵虫就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落在昆虫体上,在高温条件下,即可发芽直接侵入昆虫体内,以昆虫体内的血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作为营养,大量增殖,以后菌丝穿出体表,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从而使害虫呈白色僵死状,称为白僵虫。 白僵菌需要有适宜的温湿度(24~28℃,相对湿度90%左右,土壤含水量5%以上)才能使害虫致病。害虫感染白僵菌死亡的速度缓慢,经4~6天后才死亡。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

常见杀虫剂的类别和特点.docx

现在市场上各种杀虫剂种类繁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异丙威、螺虫乙酯、虱螨脲、丁醚脲、苦参碱、藜芦碱等等,有的我自己都是第一次听说。但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以划分成几大类,每一类中的药剂都有相似的特点,这样更便于记忆和理解、使用这些杀虫剂。 常见杀虫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方式、靶标位点、中毒表现等 类别及其发展简史代表作用方式作用位点(靶标) 1、熏蒸:药剂从害 有机磷类:1932 年科虫体壁上的气门进 学家发现了有机磷化入; 合物的生物活性, 1942、触杀:通过体壁、 1 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口器、体壁(节间乙酰胆碱酯酶:吸附昆虫体内神经合成有机磷神经毒剂敌敌畏、毒死蜱、膜)、足(跗节)、元释放的乙酰胆碱酯酶,使传导昆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丙溴磷、三唑磷、触角和翅;虫神经冲动的乙酰胆碱无法水解,昆虫的毒性, 1944 年辛硫磷、氧乐果、 3、胃毒:咀嚼式口在突触处大量积累,从而干扰神经德国人 Schrader 合成杀扑磷等器取食植物组织时冲动的正常传导,诱发神经毒素,了第一个内吸性有机进入到昆虫肠胃中;导致昆虫死亡。 磷杀虫剂 OMPA和 TE4、内吸:药剂被植 PP,1944 年合成了代物吸收后,害虫取食 号 E605 的对硫磷。植物汁液时进入虫 体内; 氨基甲酸酯类: 1925灭多威、异丙威、 1、触杀; 和有机磷类相似 年科学家发现毒扁豆仲丁威、涕灭威、 2、胃毒; 茚虫威则是钠离子通道抑制剂 中的毒素,毒扁豆碱,克百威、丁硫克3、内吸; 中毒 备注 表现 1、人畜中毒,应先行催吐, 立即静脉注射或口服阿托品, 再送医救治; 兴奋、 2、药效和温度成正相关; 抽搐 3、不同种类间毒性、作用 方式相差较大; 4、敏感作物较多; 5、大多为广谱杀虫剂。 1、人畜中毒后送医前救 治同上方法,和有机磷类相似; 2、药效对温度反应不敏感;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1、生物农药得定义 1982 年 9 月 1 日发布得《农药登记规定实施细则》称生物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害或调节植物生长得微生物及植物来源得农药。《农药管理条例》与《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尚未给对于通常意义上得生物农药,我们从产品来源、利用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可以清晰地瞧出各类生物农药之间得相互关系。 2、生物农药得分类 2、1按产品来源分类 2、1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例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用来开发生物农药得微生物类群很多,涉及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大类群。 2、12植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即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得农药,例如印楝素、苦参碱。 2、13动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动物资源开发得生物农药,例如平腹小蜂、松毛虫赤眼蜂、斑蝥素与低聚糖素等。 2、2按利用形式分类、 2、21活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生物活体制成得生物农药,包括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类活体型生物农药。 2、22抗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对生物内含物或生物代谢产物制成得生物农药 2、23载体型生物农药 即转基因生物

3.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3、1微生物农药得类型与品种 3、11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 农药——杀菌剂 目前用来开发成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得微生物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等三大类群。已经获准登记得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逾 18 种,其中真菌杀菌剂逾 6种、细菌杀菌剂逾 12 种。 3、111真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已经获准登记得逾 6 种,它们就是寡雄腐霉菌、哈茨木霉菌、木霉菌、噬菌核霉、盾壳霉 ZS-1SB、小盾壳霉 GMCC8325。 3、112放线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放线菌在农药领域中应用最多得就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但主要就是利用其代谢产物(多种农用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而不就是其活体。也可利用放线菌对病原微生物得颉颃作用制成活体抗生菌制剂应用,例如我国开发得“5406”抗生菌为

综述:生物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生物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综述了我国生物农药研发概况,介绍了生物农药的概念,重点阐述了生物农药的分类及应用,分析了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现状,并对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农药;现代农业;应用;前景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in modern agriculture 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in China were reviewed. Concept and categories of biological pesticides we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was analyzed. 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pesticide developing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situation .. The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nese biological pesticides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biological pesticides;modern agricul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s 生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是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并可以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线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环境安全、原料来源广泛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1】,已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等逐步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之后,各国对生物农药的发展更加重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物农药将成为今后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生物农药与传统农药 1.1 传统农药 传统化学农药一般毒性较高,活性较低,使用量较大,对环境影响较大;而且一般采用乳油、可湿性粉剂等传统剂型,具有采用大量芳烃溶剂和粉尘大等不足,对环境及施用人员影响大;传统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的农药残留问题还会造成其毒性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对各级生物造成危害。 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除引起人畜的直接中毒死亡外,还由于它在土壤和作物上的残留,对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造成污染,尤其给后代的生存、健康带来危险。使用高效、广谱的化学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消灭了大量有益天敌,使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害虫再生猖獗,使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此外,化学合成剧毒农药在粮食、瓜果、蔬菜及牧草表面的残留量多、滞留时间长、不易分解,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doc资料

一、名词解释(大概念、大类概念、构成、特殊结构、作用方式等) 1.微生物农药 2. 农用抗生素 3. VIP蛋白 4. 包涵体 5. 重寄生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最、第一等字眼;防治对象、专性、来源、毒素、机理、不同分类、可开发为。。。,已应用等字眼;有效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指标,特殊结构、致病过程、实际生产方法、等) 1. 以下哪一种微生物为专性寄生昆虫病原菌()。 A. 绿僵菌 B. 金龟子芽孢杆菌 C. 枯草芽孢杆菌 D. 苏云金芽孢杆菌 2. ()具有抗植物根结线虫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A. 穿刺巴斯德氏柄菌 B. 肉毒梭菌 C. 嗜酸乳杆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3. 绿僵菌的主要防治对象为()。 A. 蚜虫 B. 蜡蚧 C. 鳞翅目幼虫 D. 线虫 4. 鲁保一号是用于防治()的微生物源药剂。 A. 害虫 B. 病原菌 C. 杂草 D. 鼠害 5. ()是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毒病具有特效。 A. 井冈霉素 B. 农抗120 C. 中生霉素 D. 宁南霉素

6. ()可以产生剧烈的细菌外毒素,此毒素是目前草原农田广泛应用的生物杀鼠剂。 A. 肉毒梭菌 B. 穿刺巴氏柄菌 C. 恶臭假单胞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7. 以下农用抗生素可用于杀螨剂的是()。 A. 莫西菌素 B. 华光霉素 C. 武夷霉素 D. 波拉霉素 8. 除了()以外,以下均为DNA杀虫病毒。 A. 核型多角体病毒 B. 颗粒体病毒 C. 昆虫痘病毒 D. 质型多角体病毒 9. 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 A. 杆状病毒科 B. 长尾噬菌体科 C. 丝状病毒科 D. 壬酸 10. 双丙氨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其有效杀草成分为()。 A. L-草铵膦 B. 芦竹碱 C. 纤精酮 D. 拮抗关系 11. 病毒制剂毒力生物测定方法有活体生物测定、离体生物测定和空斑测定法,其中活体生物测定法检测病毒毒力常用指标为()。 A. LD50 B. TCID50 C. LC50 D. EC50 12. 苏云金素对昆虫的毒性是由于其对害虫()具有抑制作用。 A. RNA合成 B. 蛋白质合成 C. DNA合成 D. 几丁质合成 13. 第一个登记注册的病毒杀虫剂是()。 A. 棉铃虫NPV杀虫剂 B. 茶小卷叶蛾NPV杀虫剂 C. 小菜蛾GV杀虫剂 D.甘蓝夜蛾NPV杀虫剂

昆虫病原真菌致病寄主的机制和基因工程改良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项目(2001AA21405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80001)。 裴 炎:男,1948年生,博导,教授。E-mail:. 收稿日期:2002-10-11接受日期:2002-12-2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03,11(3):221~226 ·专家论坛· 昆虫病原真菌致病寄主的机制和基因工程改良* 裴 炎方卫国 张永军 (西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716) 摘要:随着大量施用化学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真菌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存在击倒昆虫时间较长、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等缺点,昆虫病原真菌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弄清昆虫病原真菌致病寄主过程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理,找出控制毒力的主效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提高菌株毒力,创造出更适合市场需要的真菌杀虫剂。文章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包括侵染寄主过程中附着胞的形成、降解昆虫体壁的分子机理和昆虫病原真菌的毒素等。同时,还介绍了昆虫病原真菌的遗传转化方法和基因工程改良的一些新进展。 关键词: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机理;菌株改良;基因工程 Mechanism of Fungal Pathogenesis in Insect and Strain Improvement by Gene Engineering Pei Yan Fang Weiguo Zhang Yongju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of widely polluted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synthetic chemical insecticide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ycoinsecticide have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However,there are some barriers to exploit entomopathogenic fungi further because of their poor performance in field.In order to widen the acceptance of mycoinsecticide products in market,the molecular biology basis of fungal pathogenesis in insect should be elucidated to identify important virulent genes,which could be then used to improve the strain performance by genetic engineering.In this paper,molecular basis of appresorium formation,cuticle degrading and the role of toxins in fungal pathogenesis in insect were introduced.Meanwhile,the gene transferring methods and its usage in strain improvement of entomopathogenic fungi were also summarized. entomopathogenic fungi;entomopathogenicity;strain improvement;genetic engineering 随着大量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和害虫抗药性提高等问题日益突出,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1]。昆虫病原真菌是自然界中昆虫种群数量得以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2]。与其它生防微生 物相比,昆虫病原真菌具有主动侵染、 寄主不易产生抗性和可观的扩散效果等特点,因此,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生物防治工具而倍受关注。目前,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原真菌涉及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an )和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的数百个种,其中球孢白僵菌 ()、金龟子绿僵菌 ()等10余种应用较广,并有了商业产品[3]。 虽然昆虫病原真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击倒时间长和防效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为充分挖掘昆虫病原真菌的应用潜力,必须阐明它们致病昆虫的分子机制[4]。近年来,昆虫病原真菌特别是金龟子绿僵菌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利用基因工程等手段对昆虫病原真菌进行改造,获得安全、高效的真菌杀虫菌剂,已成为可能。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昆虫病原真菌致病分子机理和基因工程改良的重要进展和前景。 1昆虫病原真菌侵染的分子机理

罗伯茨绿僵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注释分析

罗伯茨绿僵菌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及注释分析线粒体基因组因为快速进化、严格遵守母系遗传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到遗传结构与系统分类的生物学研究,是研究真菌系统进化与遗传关系的有效工具。作为昆虫病原真菌中已有普遍应用的绿僵菌属真菌(Metarhizium),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尚不完整。 为了进一步完善绿僵菌属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深入昆虫病原真菌遗传与进化的研究,本论文选取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ARSEF 2575,采用PDA固体培养基培养、CTAB法提取总DNA,经高通量测序、PCR扩增、Sanger测序成功组装其线粒体基因组并进行注释分析,结合在NCBI上已有的麦角菌科真菌的相关数据,开展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比较,对17种肉座菌目真菌的14个常见的线粒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结果如下:罗伯茨绿僵菌ARSEF 2575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24945 bp,包含14个常见蛋白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5个转运RNA基因,蛋白编码基因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与已经报道的麦角菌科真菌基本一致。 此外,同多数真菌相似,罗伯茨绿僵菌线粒体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基因、tRNA 基因以及核糖体RNA基因均有明显的A+T偏好性。通过分析其蛋白编码基因密码子的3位碱基的组成,发现在密码子中,位于第1位点的A、T含量相差较小,而在第2位点的T含量明显比A多出一倍之多,第3位点的A含量是三个位点中最高的,A+T总占比达到83.4%。 在14个蛋白编码基因均以ATG起始并以TAA结束,并没有发现其他起始或终止密码子。在罗伯茨绿僵菌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以及丝氨酸,四者共占线粒体基因氨基酸总量的42.93%。

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昆虫病原真菌主要是依靠酶解作用和附着胞、穿透钉等侵染结构产生的机械压力侵入寄主体内。战胜寄主的免疫系统后,在寄主血腔内痛过消耗寄主营养生长、破坏寄主组织结构、产生毒素等致病或杀死寄主后,从寄主体内长出、在虫体的表面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下一轮侵染。 1、体表附着 昆虫病原真菌感染昆虫的第一步是分生孢子能够附着在昆虫体表上。在体表的附着有两种情况:首先是非特异性附着,主要是分生孢子与昆虫体壁通过疏水作用的被动附着,但附着力较弱;其次是真菌的分生孢子在孢外分泌的蛋白酶类,使得分生孢子特异性的牢固地附着在昆虫体壁上。此外,Wang等研究发现基因MAD1及MAD2编码与绿僵菌孢子附着相关的粘着蛋白:其中MAD1基因缺失后,分生孢子对寄主体表的附着能力显著下降并影响了孢子的萌发及菌丝生长发育;同时绿僵菌的MAD2,参与控制孢子与植物根际的附着能力。(Wang C,St Leger RJ.The MAD1 adhesin of Metarhizium anisopliae links adhesion with blastospore production and virulence to insects,and the MAD2 adhesin enables attachment to plants[J].Eukaryot Cell,2007,6(5):808-816.) 2、穿透寄主体壁 1)分生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成功的附着在昆虫体壁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开始萌发。萌发所需要达到的条件是需要较高的湿度,例如在昆虫的口器、节间、气孔等部位的高湿度可促进孢子的萌发。其次昆虫体壁上的一些信号物质可以刺激孢子的萌发(Gillespie J P,Bailey A M,Cobb B and Vilcinskas A.A Fungi as elicitor of insect immune response[J].Arch Insect Biochem Physiol,2000,44:49-68)。此外,分生孢子还必须能够克服昆虫体壁上的抑菌物质。 2)附着胞的形成:附着胞最早是在植物病原真菌中发现的,当真菌侵染植物时形成的一个芽管末端外涌形成的相对膨大的特异性器官—称之为附着胞。与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相似,昆虫病原真菌在穿透昆虫体壁时也会形成附着胞,并依靠其产生的机械压力和分泌的水解酶的作用穿透昆虫体壁。此外,虫生真菌附着胞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寄主信号或环境因子的诱导。研究表明:第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