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PPP模式的城镇水环境治理研究

基于PPP模式的城镇水环境治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b8153453.html,

基于PPP模式的城镇水环境治理研究

作者:高海全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12期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地方政府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发挥主导作

用,不仅涉及技术、管理问题,更是经济问题。在日益严峻的环保要求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双重压力下,PPP模式成为时下最佳的解决模式之一。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水污染治理的投融资结构,运用PPP理论,以海南省澄迈县为例,对PPP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引申

出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当前还需要深入和完善PPP模式,规范发展新阶段的PPP模式将更加强调以运营为中心,以绩效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地方政府风险分担合作共赢。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区域经济;投融资模式;PPP模式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使得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水污染亦日趋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依靠市场化手段为地方政府解决水污染治理的投融问题,已是公认的大势所趋。

一、水污染治理投融资现状

数据显示,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中国重大环境问题。2016年全国地表水监测点32.2%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严重污染的占8.6%,地下水中较差及以上占60.1%,其中极差级占

14.7%;海水的水质也不容乐观,有57.3%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严重的占13.2%。

资料显示,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的水资源质量,46.5%的河长受到污染,水质标准只达到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质为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正从东部西部发展,从直流向干流眼神,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区域向流域扩散。

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而资金缺乏又成为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的瓶颈。“全面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从经济学原理看,污水处理是准公共物品里公共属性较强的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外部性、环境效益显著;经处理后的污水可再生利用,具有资源性;产品与付费者、受益者分割,公众无法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判断,服务的好坏依赖政府监管。这些特性都决定了政府应该在污水处理领域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投入机制资金来源单一,没有清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投资权益关系,水处理设施、污染治理等过多的依赖各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而其主要来源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财政拨款和征收的污水处理费等。水治理属于长效工程,专家预测,到2020 年,治理城市水污染中的黑臭问题需要4万亿~5万亿资金,大部分地级市需要100亿-300亿元,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明显不足。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城市及工业企业环境监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和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达到一定的英文水平,较熟练地运用、处理本专业的中英文资料。 2)掌握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具有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 4)掌握本专业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5)具有对水、大气、固体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6)具有对城镇和工矿企业的给排水和“三废”排放的监测、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对“三废”所造成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的基本知识与初步能力。 7)具有开展环境工程工作的初步能力。 8)掌握环境保护法规和有关标准,具有一定的执法和管理能力。

2、知识和能力结构表(含技能考核指标) 职业能力能力要素课程设置考证考级 要求 基本素质1、懂得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会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 3、具良好的身体素质; 4、具有基本的数据处理、 信息收集与处理及自学 能力。 毛泽东思想概 论、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形 势与政策、就业 指导与职业道 德教育、高等数 学、体育 国家体育 锻炼标准 达标测试 合格 外语及计算机运用能力1、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 力; 2、具有熟练运用、处理 一般性英语技术资料的 能力; 3、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 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 能力。 实用英语、计算 机应用基础 江苏省应 用能力考 试A级 全国计算 机等级考 试一级B 化学分析能力1、具有化学分析的基础 理论和实验方法; 2、具有化学分析的基本 技能。 基础化学、分析 化学 监测与评价能力1、具有对水、大气、固 体和噪声污染进行调查、 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的 能力 2、具有对城镇和工矿企 业的“三废”排放的监测、 评价的能力; 3、对本专业常用分析仪 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环境化学、环境 监测、仪器分 析、环境影响评 价、室内空气污 染检测与治理 化学检验 工中级工 考核 环境治理能力1、具有对城镇和工矿企 业的“三废”所造成污染 的预防和治理的基本知 识与能力 2、具有工程制图与读图 能力; 环境微生物、水 /大气污染控制 技术、固体废弃 物处理与处置、 化工设备、化工 仪表及自动化、 环境工程CAD、 环境专业综合 废水处理 工考核 (选)

环境治理技术标汇总

莱芜市莱城区2013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1-4 标段施工招标 技术标标书 正本 投标人:(盖单位章)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 2014 年 3 月 18 日

一、工程工期及工程质量标准 1、工期: 90 日历天 2、工程质量标准:合格工程

二、施工组织方案 1、管道工程 1.1、安装应遵循的规范及标准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252-9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1.2、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原规范、规程、标准要求,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编制专业施工技术方案,进行详尽的技术交底。 做好设计院设计图纸,依据随机技术文件提供的各种管道的材料参数及运行技术参数,对已确定的设计图纸及拟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核实,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要求。 根据各种管道的材质及工作介质的不同,确定满足要求的焊接方法,及管材、管件、阀件的脱脂方法。 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及施工进度要求,安排好劳力、吊装设备、特殊焊接设备及其它设备的使用计划、外协加工成品及半成品的进场计划,保证连续施工的要求。

1.3、主要施工方法 管道安装应与土建及其它专业密切配合,对有关的建筑结构、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沟槽垫层及土方工程等质量,应按设计和相关的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管道安装。与管道连接的设备找正调平和,固定完毕。 必须在管道安装前完成的有关工序如清洗、脱脂、内部防腐等已进行完毕并验收合格。 管材、管件及阀门等已按设计要求检验合格,且具备有关的技术证件并核对无误,内部已清理干净。不存杂物。 管道的坡度、坡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法兰、焊缝及其它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检修,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和管架上。 埋地管道安装时,如遇地下水或积水,应采取排水措施。 管道穿越道路埋深不足800mm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套管。 与设备连接的管道,安装前必须将内部清理干净,如需采用气割、电焊作业,不应在与设备连接后进行,管道与设备连接后,不应产生因管道安装造成设备承受其它外力。 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以外的附加栽荷。 管道经试压、吹扫合格后,应对管道与设备的接口进行复位检查。 1.4、管道安装程序: 放线→座标及标高测量→沟槽开挖→管沟砌筑·各种井体

从发展视角看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从发展视角看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2020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明了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制定了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路径,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了新阶段。 回顾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根植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并随着生态环境管理实践不断完善和深化。 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基础的建立阶段。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将环境治理体系确立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八大基础性支柱之一,明确了环境治理体系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在联系。环境治理体系构建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突出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进行了明确,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至此,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框架基本形成。 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的改革阶段。随着环境质量的持续好转,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

窗口期。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内涵以及重点改革方向进行了揭示,提出包括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法治体系能力保障体系社会行动体系在内的“五大体系”结构框架,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完善阶段。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环境治理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结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2020年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领域,提出建立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这“七大体系”从行为主体管理机制实施保障等方面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将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中不断深化。 历经五年的发展,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为基础,以生态环境管理重点工作为中心,在治理目标管理手段工作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第一,“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建设目标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第二,将行为主体和管理机制分开阐述,内在逻辑更加清晰;第三,突出领导责任体系,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工作机制财政支出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制,各级政府责任落实更加具体;第四,强调市场手段和信用手段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考试人员: 提交日期:2017-01-18 考试用时:4分钟59秒 考试得分:100.0 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20 正确率:10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10题多选题:共5题,正确5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 我国在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的机构体系。(分值:4.0/得分:4.0) A.两层两级 B.两层三级 C.两层四级 D.两层六级 2 监管、服务等属于()。(分值:4.0/得分:4.0) A.治理结构体系 B.治理功能体系 C.治理制度体系 D.治理运行体系 3 政府和市场职能错位包括用()手段管理完全可以纳入市场交易的商业性资源资产。 (分值:4.0/得分:4.0) A.法制手段 B.经济手段

C.政治手段 D.行政审批手段 4 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特别是要把()引入环保法律。(分值:4.0/得分:4.0) A.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B.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 C.流通者责任延伸制度 D.监管者责任延伸制度 5 大量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因此要在园区推进()。(分值:4.0/得分:4.0) A.生态工业学 B.工业生态学 C.生态经济学 D.经济生态学 6 ()即公私合作模式。(分值:4.0/得分:4.0) A.TTT模式 B.TPT模式 C.PPP模式 D.PPT模式 7 g ood governance 叫做()。(分值:4.0/得分:4.0)

A.管制 B.法制 C.法治 D.善治 8 我国的法律具有()等特点。(分值:4.0/得分:4.0) A.程序法多,实体法少 B.程序法多,实体法多 C.程序法少,实体法少 D.程序法少,实体法多 9 综合经济部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现 象。(分值:4.0/得分:4.0) A.依法打架 B.合作共赢 C.相互监督 D.多元共治 10 生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分值:4.0/得分:4.0) A.三大部门板块 B.四大部门板块 C.五大部门板块

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科 2016年3月 环境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 目录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教育类型与学历层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培养目标......................................................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职业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人才培养规格..................................................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职业素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主要接续专业..................................................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课程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公共基础课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专业技能课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十、教学时间安排..................................................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基本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二、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一)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设计1、环境污染治理体系的建立。良好的环境污染治理体系必须具备的要素:完善的法律结构、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竞争的市场和高效的政府,这些要素需要按照效力、公平、效率和弹性原则进行配置。通过在政府、媒体、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安排,包括合作机制、参与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实现要素在不同的治理主体间的合理配置和运行,并渗入市场调节和政府监管两种治理模式的共同作用,从而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效。2、环境污染治理决策的制定。环境污染治理决策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决策要考虑不同区域的利益代表,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尤其是弱势群体,真正体现多样性和代表性的原则。3、环境污染治理手段的确定。在治理手段上,要综合采用政府管制与市场交易两种制度;技术、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此外,政府要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平台,建立公开有效的信息接收和传递、发布渠道,广泛接纳社会各界的有益建议,接受来自群众和企业的监督。 (二)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对策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国家应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通过生产环节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的目的,完成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2、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收费”制度。污染者付费,是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的重要基础条件。应合理确定污染治理的收费标准,逐步达到补偿合理成本略有盈利的水平,以实现“谁污染、谁治理”制度向“谁治理、谁收费”制度的转变,并通过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领域。3、广泛发挥各种群体在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作用。环境污染治理中,每个群体都是生力军,如非政府组织,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靠政府的统一管理无法实现的信息传播与资源动员活动,对某些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和治理政策的持续关注使其能够整合相当的人力、物力进行自发的监督、研究和联合治理行动。我们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励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包括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在政策、资金和信息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随 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反过来影响经济建设。想要实 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环境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得到进一 步健全,为实现更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深入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解决各种 问题。 关键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我国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发展,生态文明受到的重视程度也呈现出逐 渐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开展,更是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体系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主要地位,让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得到充分展现,还为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建设、促进我国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想要实 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本 文主要分析了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策略。 一、生态文明建设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众所周知,自然界是一个庞大复杂且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人类只是这个系 统很小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只是考虑人们自身的利益,无 限制地开发自然,最终也会危害到人们自身。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人们过分沉迷 于对自然界取得的胜利,自然界也会对每一次胜利对人们展开报复[2]。从人类发 展历史来看,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对大自然是敬畏的,在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尝 试着去征服自然,在生态文明时期,人们开始尊重自然,理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类想要尊重自然,就必须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开 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也要以自然规律为基础,把自身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尽量不给大自然造成影响和破坏[3]。同时,人类也要承认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就像习主席说过的,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生态 环境,它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失去了就不复存在。而辩证统一是人类与社 会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人类对自然界的行为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为此,人类不能毫无节制地开发大自然,必须要尊重自然,有计划地开发利用,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新世纪到来后,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大自然和人类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生 态文明建设变得更加重要,党的十七大要求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党的十 八大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理念。此后,我国通过战略谋划、法律保证等多种手段 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其中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基本 国策就是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做好对大自然的保护工作。总书记多次强调,保 护生态环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对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不能手软。十八届三 中全会要求尽快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通过,使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健全,而十九大的召开要求加快促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美丽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二、推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策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傲 人的成就,但是仍旧有一些复杂的生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如资源短缺、生态系 统退化等,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还未得到巩固。因此,对于当前情况必须要

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格林资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武汉格林环保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配套的专业环境工程团队,秉着崇高的环保责任和义务长期维护提供免费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是湖北省工业废水运营管理行业中的品牌。18年来公司设计并施工了上百个交钥匙式的污水处理工程。 开发信息资源,释放数字红利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信息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与无序滥用的现象并存。 《纲要》要求加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重点信息资源国家统筹规划和分类管理,增强关键信息资源掌控能力。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和共

享应用机制。创新部门业务系统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业务应用与数据管理分离。统筹规划建设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此外,还要建立信息资源基本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信息资产权益保护制度,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形成重点信息资源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强采集管理和标准制定,提高信息资源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同时要求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数据开放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实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监测信息化工程 《纲要》明确要求,着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 另外,《纲要》还提出要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监测信息化工程,逐步实现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全时监测,提高区域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能力。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网上交易。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修复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纲要》提出要创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开展国家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整合自然生态空间数据,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和供应时序。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全程、全覆盖动态监管,提高用途管制能力。探索建立废弃物信息管理和交易体系,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一、废水治理技术 (一)废水的物理处理 1.均衡和调节 2.沉淀法 沉淀法:沉淀法也称澄清法,它是利用废水中悬浮物 比重比水大,可惜借助重力作用产生下沉的原理而达 到固液分离摸底的一种处理方法。 3.隔油 废水中油的状态: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 4.隔滤法 根据悬浮物颗粒的大小和性质,可以选用格栅、筛网、 滤布、粒状滤料及微孔管等过滤介质。 5.磁力分离 磁力分离是利用磁场力截留和分离废水中污染物的方 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磁性及非磁性悬浮物和重金 属离子,同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油类物质和生活污 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二)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1.化学混凝法 混凝法的优点:设备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管理 简单。

缺点:要不断的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运行费用较高。 混凝处理工艺的操作过程:药剂的制备、投加、混凝、 絮凝、沉淀分离。 2.中和法 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的中和处理,都是中和反应。 3.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转化为不溶解的或无毒的新物质,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4.化学沉淀法 利用某些化学物质为沉淀剂,使其与废水中的某些可 溶性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 废水中沉淀处理的水处理的方法。该法多用于去除废 水中重金属离子及含硫、氰、氟、砷的有毒化合物。 5.电解法 主要适用于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含油废水的脱色。 6.高级氧化技术 (三)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 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吸附剂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把废水中的可溶性有 机物或无机物吸附到它的表面而除去,对废水中的细 菌、病毒等微生物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内容与方法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要求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深化企业主体作用,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2,坚持多方共治。明晰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类主体权责,畅通参与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环境治理的良好格局。 3,坚持市场导向。完善经济政策,健全市场机制,规范环境治理市场行为,强化环境治理诚信建设,促进行业自律。 4,坚持依法治理。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加快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 三,主要目标。 1,到2025年,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2,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内容与方法 1,健全环境治理管理责任体系 1)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 3)开展目标评价考核。着眼环境质量改善,合理设定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 4)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例行督察,加强专项督察,严格督察整改。进一步完善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工作模式,强化监督帮扶,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2,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 1)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加快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按照新老有别、平稳过渡原则,妥善处理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的关系。 2)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 从源头防治污染,优化原料投入,依法依规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加强全过程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3)提高治污能力和水平。 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接受社会监督。重点排污企业要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坚决杜绝治理效果和监测数据造假。 4)公开环境治理信息。 排污企业应通过企业网站等途径依法公开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执行标准以及污染防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重点总结

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分为自然源和人工源两类其中人工源 按污染源形成的原因: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点源、线源、面源 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按污染源的运动形式:固定源、移动源 按污染源的排放空间:地面源、高架源 主要大气污染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烟雾、悬浮微粒 3、除尘器的分类:重力除尘、惯性除尘、旋风除尘、布袋除尘、湿式除尘、静电除尘 4、气态污染物的治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生物净化法、膜分离法 5、总悬浮颗粒物(TSP):空气动力学直径≦100μm的颗粒物。它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直径小于10μm的粒子。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使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 粉尘的比表面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粉尘所具有的表面积,单位是㎝2/㎝3或㎝2/g。其值越大,说明粉尘的粒径越小。 粉尘的比电阻:是指电流通过面积为1㎝2,厚度为1㎝的粉尘层时所具有的电阻值,单位为Ω·㎝ 6、表示除尘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六项: 含尘气体处理量;除尘效率;压力损失;设备投资及运行管理费;占地面积或占用空间体积;设备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7、重力沉降室的除尘原理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 8、重力沉降室的分类层数:单层沉降室多层沉降室 气体流动方向:水平气流沉降室竖直气流沉降室 内部有无挡板:有挡板沉降室无挡板沉降室 8、重力沉降室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气流在沉降室内的停留时间在t时间内粒子的沉降距离 9、提高沉降室效率的主要途径:降低沉降室内气流速度u0增加沉降室长度L 降低沉降室高度H 颗粒形状干扰沉降器壁效应 10、重力沉降室优缺点优点结构简单投资少压力损失小(一般为50~130Pa)维修管理容易 可处理高温烟气缺点体积大效率低(40%-70%) 仅作为高效除尘器的预除尘装置,除去较大和较重的粒子(40-50μm以上) 11、惯性除尘的原理沉降室内设置各种形式的挡板,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借助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 惯性除尘器的优缺点优点:①除尘器的体积小,占地面积小②没有活动部件,可用于高温及高浓度粉尘场合,可直接安装在风道上③对颗粒(20~30μm以上)的分离效率比重力除尘器大为提高,一般净化密度和粒径较大的金属或矿物性粉尘 缺点:①磨损严重,影响其性能②净化效率不高,50-70%,一般只用于多级除尘中的一级除尘 12、旋风除尘器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10μm以上的颗粒物。 13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 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 气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外涡旋 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 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内涡旋 气流运动包括切向、轴向和径向: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 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环境治理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总结报告

《环保监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无锡行知科技学校 一、中国环保问题现状: 我国的烟尘SO2和NO X的排放量高居世界各国前列,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江河湖泊水的污染严重超标,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仅统计我国2010年大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就约占GDP的10%左右。 针对日益严峻的状况,2011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2011)42号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分环境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重大环保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估考核部分。 其中进一步提出: 1、加强科技支撑 提升环境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夯实环境基准、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完善环境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风险防范等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推进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建设。组织实施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力研发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氮氧化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控制技术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农业污染治理等技术。大力推动脱硫脱硝一体化、除磷脱氮一体化以及脱除重金属等综合控制技术研发。强化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 2、发展环保产业 围绕重点工程需求,强化政策驱动,大力推动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和示范一批新型环保材料、药剂和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动跨行业、跨企业循环利用联合体建设。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烟气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

心得体会: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最新)

心得体会: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最新) 生态环境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体制与制度问题。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统一污染防治监管职责,可以通过释放制度红利,在降低监管成本与难度的同时,提高质量与效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并从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5方面做出具体部署。可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对其进行改革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对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问题在

某种程度上也是体制与制度问题,叠床架屋、九龙治水的制度体系难以应对愈加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统一污染防治监管职责,可以通过释放制度红利,在降低监管成本与难度的同时,提高质量与效率。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有利于解决环境资源的产权不明晰、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等问题。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有利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消除不同部门“依法打架”的弊病。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保障体系,有利于满足生态环境部门在科技、物质、人才等方面的履职需要,确保能力同任务相匹配。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可以为各类环境社会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参与平台和机制,有利于保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才能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化解环境社会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监管、经济政策、法治、能力保障和社会行动5个子体系既相互支撑,又相对独立,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方面,监管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法治体系、能力保障体系和社会行动体系间相互支撑、协同增效,共同构成完整严密的制度体系。例如,环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卷名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考试人员:修志[亳州市修志] 提交日期:2017-01-06 考试用时:7分钟21秒考试得分:100.0 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20 正确率:10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10题多选题:共5题,正确5题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 ()即公私合作模式。(分值:4.0/得分:4.0) A.TTT模式 B.TPT模式 C.PPP模式 D.PPT模式 2 我国的法律具有()等特点。(分值:4.0/得分:4.0) A.程序法多,实体法少 B.程序法多,实体法多 C.程序法少,实体法少 D.程序法少,实体法多 3 大量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因此要在园区推进()。(分值:4.0/得分:4.0) A.生态工业学 B.工业生态学

C.生态经济学 D.经济生态学 4 综合经济部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现象。(分值:4.0/得分:4.0) A.依法打架 B.合作共赢 C.相互监督 D.多元共治 5 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特别是要把()引入环保法律。(分值:4.0/得分:4.0) A.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B.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 C.流通者责任延伸制度 D.监管者责任延伸制度 6 生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分值:4.0/得分:4.0) A.三大部门板块 B.四大部门板块 C.五大部门板块 D.六大部门板块 7 我国在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的机构体系。(分值:4.0/得分:4.0)

A.两层两级 B.两层三级 C.两层四级 D.两层六级 8 监管、服务等属于()。(分值:4.0/得分:4.0) A.治理结构体系 B.治理功能体系 C.治理制度体系 D.治理运行体系 9 政府和市场职能错位包括用()手段管理完全可以纳入市场交易的商业性资源资产。 (分值:4.0/得分:4.0) A.法制手段 B.经济手段 C.政治手段 D.行政审批手段 10 g ood governance 叫做()。(分值:4.0/得分:4.0) A.管制 B.法制 C.法治

农业环境治理体系构建

[摘要]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其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当前农业环境治理存在着法制不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利用率偏低、资金投入不足、政府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法律政策、资金投入、农业技术及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业环境治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构建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水平的迅猛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尤其是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陈锡文较早就深刻指出,当前农业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加强农业环境治理对于推进全面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1.1农村水体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突出 “70年代淘米洗菜,90年代水质变坏,到了现在鱼虾绝代”是当前农村水体和水源污染的真实写照。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农业传统生产方式导致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得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二是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向农村地区大量转移,无序排放导致农村水体遭到严重破坏;三是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粪便、污物等废弃物直接或只经过简单处理排入水体加剧了水体污染;四是农民生活和生产习惯不良所致,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废弃物直接倾倒于河道或其它水体之中,用过的化肥袋和农药瓶随手扔入水体或在水体中洗刷。 1.2山林受到污染破坏,土地荒化严重 一些农村地区长期过度砍伐,对山林保护不善,滥采乱挖的状况屡禁不止。例如,违规将山林平整为耕地,山林承包者为养殖而对林木乱砍滥伐,违背科学的矿产开采以及工厂、房屋和道路建设等,这些行为对山林和山体破坏极为严重,农村山林面积日益减小,土地趋向荒化,对农村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另外,由于城乡之间扭曲的环境定价机制,农村资源环境相对廉价,环境监管相对薄弱,促使一些不法分子将城市垃圾和污染物转移到农村地区一些山体中倾倒,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3耕地土壤酸化板结,地力持续下降 造成耕地土壤酸化板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塑料地膜所引起的。据有关研究显示,施用的化肥只有大约1/3能够被农作物吸收,而余下的则进入大气和滞留于土壤中。到目前为止,不科学、不合理的化肥施用方式已经陷于一种“化肥过量施用→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加大化肥施用量→地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当前剧毒农药的施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禁止,而塑料薄膜的普遍使用和缺乏有效的回收技术也是造成耕地污染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环境治理法制不健全 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已颁布的有关条例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此外,在《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渔业法》等法规中也有相关规定。尽管涉及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很多,但这些法律基本不涉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或者只是点到为止,法律条文不细化,针对性不强,缺乏法律强制力,再加上执法不力,致使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不佳。 2.2农业化学投入品利用率偏低

环境治理技术方案知识讲解

1.概述 淄博铁鹰钢铁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隶属于山东金岭铁矿,目前,公司建有320m3高炉两座,年产生铁70万吨;36m2带式烧结机两台,年产烧结矿100万吨;另外建有一条年产50万吨的链箅机—回转窑生产线,在此工程项目投产时,环保设施也同时投入生产。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环保设备性能的不断升级和各种除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铁鹰钢铁有限公司为深度治理环境,进一步提高环保设备的效率,降低烟尘排放浓度,拟对铁鹰公司原燃料系统进行深度治理、改造,确保达标排放。 本方案就是依据以上宗旨编制而成的。 2.改造原则 2.1采用成熟稳定、技术可靠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2控制水平要求先进、经济、实用、稳妥可靠,以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 2.3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保、工业卫生、安全、消防、节约能源等有关规范与规定,注意环境保护,强化“三废”治理; 2.4总图布置尽量做到顺畅、紧凑、合理; 2.5在满足工艺生产、环保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减少占地。 3. 改造内容 3.1 原料皮带运输系统改造 3.2 两台烧结机的机头除尘器改造 3.3 球团除尘器改造

3.4 烧结机机尾电除尘升级改造 3.5 烧结返矿皮带改造 3.6 球团除尘器清灰运输系统改造 3.7 高炉槽上、槽下除尘改造 3.8 生产车间的封闭 3.9 居民区附近场地整理 3.10 噪音治理 4.改造方案 4.1原料皮带运输系统改造 4.1.1改造前的状况 由于公司的原料货场位于金岭铁矿选矿厂东侧,距离生产现场1000米左右,公司日需原料约4500吨,均采用汽车运输,由于运输道路经过铁山小区东北侧居民楼附近,因此产生的噪音和二次扬尘对该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附图一 4.1.2 改造方案 为了彻底根治运输产生的噪音和粉尘问题,公司建设原料皮带运输系统。该系统东起原料货场,以地下隧道的形式穿越选矿厂西侧公路及铁山小区东北侧居民楼附近路段(既图示1号、2号皮带廊及3号皮带廊大部分),其余部分为地面钢结构皮带通廊,(3号钢结构皮带廊采用隔音密闭材料)直至原料配料仓和高炉焦炭上料仓。

2020年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2〕6号)精神,结合辽宁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 (一)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环境治理工作负总体责任,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全面加强对环境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市、区)委、市县(市、区)政府承担抓落实具体责任,统筹做好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省直部门定期将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交办各市,并做好跟踪督办、服务指导。 (二)明确财政支出责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研究制定生态环境领域省与市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除全省性、重点区域流域、跨市域等环境治理重大事务外,主要由市县(市、区)财政承担环境治理支出责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在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县(市、区)收入划分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统筹考虑市县(市、区)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 (三)开展目标评价考核。将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推进落实。每年通报各市上年度生态环境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完成情况。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建立辽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四)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定工作规划和规范,依法依规开展例行督察及“回头看”、专项督察、派驻监察。完善督办预警、验收销号、约谈问责等制度流程,健全督察整改推进机制。开展省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大审计结果运用,形成监督合力。严格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按规定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压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二、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 (五)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22年依法完成所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实现固定污染源全覆盖。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体系,健全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有效衔接排污许可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环境监测、排污权交易、信用评价、环境保护税等制度,全面落实企业责任,对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 (六)推动生产服务绿色化。完善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体系,以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制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对“双超、双有”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建立重点品种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