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信工程发展史

通信工程发展史

2) 部分通信企业对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反馈意见
通信工程
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点排序如下:计算机应用、线性代数、英语、通信原理、C语言、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程控原理、印制电路设计、运放设计、……

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如下:数学、英语、物理、两课、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被通信产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如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局域网、语音信号处理、VHDL、……

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学生最缺乏的知识如下:仪器使用、射频电路知识、运营系统的认识、协作能力、独立设计能力、通信服务的评估知识、……

(3) 根据对部分通信企业界的问卷调查,被通信企业界认可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和基本要求

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能力 设计研究 管理经营 开发制造 工程实践
计算机应用能力 ? ? ? ?
模拟电路设计能力 ? ? ? ?
电路识别能力 ? ? ? ?
仪器使用能力 ? ? ? ?
外语能力 ? ? ? ?
IC设计能力 ? ?
测量技术 ? ? ? ?
组织与协同能力 ? ?
射频处理能力 ? ? ? ?
EDA能力 ? ?
个性 ?
网络工程能力 ? ? ? ?
系统综合能力 ? ? ?
软件平台使用能力 ?
编程能力 ? ? ?
数据分析能力 ? ? ?

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基础知识 设计研究 管理经营 开发制造 工程实践
通信原理 ? ? ? ?
通信网基础 ? ? ? ?
信号与系统 ? ? ? ?
数字信号处理 ? ?
DSP ? ?
网络管理优化 ? ?
单片机/MCU ? ? ? ?
网络设备 ? ?
电磁场与波 ? ?
VHDL ? ?
专业课程 ? ?
5~15年我国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1. 通信产业需求分析
在"十五"期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我国的宏观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在"十一五"期间,这种发展势头仍将继续保持下去。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为通信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次,由于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商机,尤其是高增长领域,如移动通信等领域打破垄断经营和行业控制,给通信产业的制造、生产、运营和服务都注入了动力。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很多市场机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各行各业纷纷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如中国移动将实行西部省份资金补贴政策,通过注资减债和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西部地区通信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目前,由中国移动扶持的西部所有省份的通信企业均已

实现了盈利。此外,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电信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专家预期通信产业的市场消费需求规模在近3年内仍将保持8%~14%的增长。
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可以相信,随着"十五"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以及"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始制定,通信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通信产业是我国发展最快、最活跃,并已参与了国际竞争的产业。要提高我国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例如,业界急需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能承担关键基础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的优秀技术人才;熟悉WTO规则及国际法律事务的管理人才;以高级技术工人为主的一线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等。从对近期人才市场职业需求行情的观察来看,在京、沪、粤三地人才的总需求中,网络人才占55%,其中仅广东IT专业人才就需要25万名以上。这些人才的来源,一是通过企业内部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二是引进人才。两者均需要高校的支撑。
根据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发布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在2002年四个季度的统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招聘数一直在名列前10位,而求职数量从未进入前10位。在2003年四个季度的统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招聘数也在前10位,而求职数量第一次进入了前10位。可以预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基本平衡。但一些专家指出:目前,通信行业的许多基本建设已经完成,出现行业结构调整,加上近几年通信工程专业招生数的急剧增加,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一方面局部人才供大于求,而另一些方面人才又匮乏的情况。
通信技术属高科技,其产业属"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先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面对21世纪的通信技术革命,以及通信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不仅近几年各重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约95%以上,而且在未来两三年,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会好于工科专业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通信技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状况良好。
我国现有600~700家大、中、小型通信企业,还有一批国防研究所、大企业的研发中心、部队及与通信相关的企业等。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多用途,各就各位,发挥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及企业的现代化,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的需求会明显增加,

而且将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硕士毕业生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由于通信技术的高新、密集和渗透,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技术创新、市场的激烈竞争,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迫切需要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和营销人员。
一些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由于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大。据人事部统计分析表明:2004年1月至7月,用人单位在被统计的人才市场发布的用人需求为238.10万个,其中排名前10位的包括通信工程专业。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2004年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共有16个专业在紧缺范围内,非京籍本科生属于这16个专业的可以优先进京,在这16个紧缺专业中通信工程名列第五。
未来5~10年,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信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在通信产业发展过程中有部分行业已从高速发展期进入稳定期,如信息家电、程控交换、PSTN、移动手机制造等;部分行业从泡沫经济中回归正常,如网络经济等;部分行业从发展缓慢到高速发展,如通信IC、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等;部分行业从新生或不受重视到高度重视和发展,如IT产品维修、保障,IT产品配套产业和元器件产业等;部分行业受到重视但发展缓慢,如核心IC设计、自主知识产品的原创设计等。目前,通信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将影响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基础。
(2)高校扩建通信工程专业的不确定性,近10年通信产业的人才需求看好,网络经济的过度渲染,使得许多原来没有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校,选在都纷纷开始开设相关专业,造成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许多高校在该专业的办学思路、培养模式、市场定位、办学特色上模糊不清,造成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身建设和发展的不确定性。
(3)人才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性,通信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类型的,但是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学院培养模式太雷同、太单一,造成以研究/设计人才培养为定位的学校过多,形成通信人才需求不平衡。同时,各学校条件不同,与业界沟通不畅,造成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和人才供需的不确定性。
另外,教育部加强了高校办学定位、办学环境、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这势必影响部分高校在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4)通信企业体制改革、运营机制改革的不确定性。目前,不论是通信运营、通信制造,还是通信研究和通信服务,国家都在推行进一步的改革,通信企业体制改革、运营机制改革,势必带来通信人才需求的

变化。这好比西部大开发,带来西部区域的人才需求乃至全国人才需求的变化一样。
(5)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国际竞争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也会带来通信人才的需求变化。
五、我国通信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为我国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上规模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从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发展,支持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通信业都负有历史的重任,这要求通信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必须本着发展的眼光进行改革和建设。当前,通信业的发展正进入新时期,中国网络在新技术采用方面已走到世界前列,中国的移动电话数量已超过固定电话,宽带接入用户多于窄带,互联网业务量已取代电话成为主流,IP电话超过了固定加移动的通话量,移动电话将会成为主要的上网工具。同时,国家对新一代网络研究的重点投入,3G实验网运行和发放3G牌照,光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终端得到大力发展,开拓了通信产业的发展空间,以通信SOC和通信IC、通信计算机、通信软件等为代表的通信IT也呈现出新的活力,正在高速发展。
但是,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从事高水平创新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战略,领衔科学家的质量和数量、创新价值观、创新文化、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制度,以及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竟争力等方面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教育模式、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改革的问题。
通信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首先,企业规模、盈利水平及盈利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很大距离。总体来说,我国电子产业的组织结构与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十分突出,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造企业集团,体制上条块分割,企业规模小。2001年1-9月,我国整个通信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累计约692亿美元,还不到2000年摩托罗拉公司(376亿美元)和朗讯公司(338亿美元)两家美国公司销售收入的总和。其次,通信技术创新体制尚未形成,我国通信产业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通信技术自主化程度较低。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在大多数企业内部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根据国家科技部对4181项信息技术科研成果转化的调查,转化效益超过75万元的仅占10%,而没有转化的竟达58%。
我国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结果调查
转化效益

(万元) 0 0~5 5~25 25~75 75~100 100~750 750以上
所占比例(%) 58 11.9 12.6 7.6 5.6 2.7 1.7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P.186)
在人才和技术积累上,外企通信制造业优势明显,在产品质量与稳定性上,国内企业一时难以与之匹敌。国外企业在技术与基础技术方面的投入较大,并用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一些企业还储备了下一代技术;而我国通信产业的核心技术专利很少,仅以移动通信专利申请数量列前10名的公司情况为例,我国企业总体实力仍不足以和国外移动通信巨头相比。
2001年中外企业移动通信技术专利比较
名次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件) 公司名称 专利数量(件)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373
2 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4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333
3 英业达集团(上海) 13 爱立信公司 245
4 黄金富 10 诺基亚 242
5 北京邮电大学 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190
6 英业达集团(南京) 8 朗讯科技公司 181
7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8 美国艾利森公司 140
8 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 8 西门子公司 134
9 清华大学 7 摩托罗拉公司 125
10 北京信威 5 阿尔卡特公司 100
(资料来源:《2002—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P.388)
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管理概念落后,造成了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通信制造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多,产品的国产化程度低,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分低,只引进生产线进行组装或加工,造成通信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低,没有发挥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的特点。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比如移动通信制造业,国内企业资源未能较好的进行统一协调,盲目扩大产能和重复建设,仅2001—2003年就有27个中大型企业参与进来,到2003年底,国内手机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8亿部。移动通信制造业总体呈现产能大于市场需求的状况。此外,关键元器件跟不上整机厂的需求,配套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目前,国内企业只能为整机提供低端的技术和工艺要求不高的产品。我国的手机产业,很大部分仍以CKD、SKD为主,大多数产品将手机采用国外设计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其核心芯片(基带、射频芯片)更是绝大多数从国外采购。
在制约我国通信产业的诸多不利因素中,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自主知识产权少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究其根源,这与我国通信工程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高、中、低档通信工程技术人才比例失调,呈现明显的“两头尖”的现象。一方面,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技术带头人严重短缺;另一方面,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也严重匮乏。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具有占领科技和市场前沿的能力,能够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团队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先天不足;生产第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匮乏,同时缺乏对一线工人的职业培训,使得许多通信企业整体技术素质差。此外,从事通信IT行业,即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交叉行业,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软件及系统工程设计、通信计算与通信计算通信工程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必须结合当前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通信产业人才结构,抓住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方向,合理利用我国教育资源,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才市场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视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现代通信、各种媒体处理、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通信工程是一门知识密集、发展和更新十分迅速,而且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的技术科学。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实用性强、服务面广。主要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熟练掌握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信息系统、网络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实验测试技能,了解有关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与光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信息领域从事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精神与工程素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2. 构建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如前所述,通信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促使我国众多院校纷纷设置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但是,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模糊,造成了通信技术人才资源结构矛盾突出。所以,应提倡各高校结合自身条件和特色,在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发展和建设通信工程专业。
构建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将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放在一起进行规划和发展;二是在本科的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中结合通信产业的特点,进

行分层次、多模式、多规格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结合产业需要,通信工程人才培养规格可以在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程技能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
从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角度来规划分层次教育:专科教育中通信工程专业应该是以职业型模式为主,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进行应用研究型模式的尝试。专科教育在保证学生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前提下,以通识教育为主,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本科教育也是以通识教育、结合专业学习为主,但是应该强调理论基础知识的完备性,强调工程素养,以培养通信领域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的应用研究型和理论研究型创新人才为目的;研究生教育将以培养通信领域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的理论研究型和基础研究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的,教育模式应以基础研究型、理论研究型、科技开发型为主。
对于高等教育主体──本科教育,目前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177所高校也应该合理分工,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合理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可以在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工程技能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一些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完善的实践条件、齐备的办学环境和雄厚的师资队伍的高校,可以采取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信领域与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的研究性与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一些具有良好的办学环境和较好的师资队伍的高校,具有一定的学科支撑和工程实践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通识与专业并重的教育方式,以培养适合通信领域与信息系统领域,具有基础厚、口径宽的复合型人才为主;其他一些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较好的师资队伍的高校,由于在学科支撑或综合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可以采取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为主,具有一定的专业方向的通信与信息系3. 制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1) 制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原则
通信工程专业应该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夯实基础,加强理论,强化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科的发展方向。所以,应该根据“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培养工程素养、总体优化”的原则,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通信工程专业发展规范,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 素质结构要求
① 政治思想素质 具

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立场等;
② 文化素质 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
③ 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能承受较为艰苦的工作环境的能力;
④ 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
2) 能力结构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能力:
① 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外语阅读和听说的能力及撰写论文的能力;
② 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能力;
③ 基本电路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④ 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⑤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
3) 知识结构要求
学生除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外,还应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分析与处理基础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基本知识、通信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与能力;同时,学生还应掌握计算机、外语、文献检索等工具的应用能力;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趋势的能力。
根据上述要求,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学生思想与管理方面须进行较大幅度地改革,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外语基础,掌握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同时,在充分的科学实践、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注重学生人文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能够在通信领域和信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工程应用和管理工作,或攻读研究生学位,为地方高等教育和科研开发部门培养教师和科研工作者。
(2) 制定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
尽管从1998年以来,教育部多次规范本科专业,提出了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但各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还是千差万别。当前,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下列几类:一类是以原邮电部部属学校为代表,以电信专业延伸发展而来的;另一类是以教育部和其他部属院校中以无线电技术专业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类是以教育部和其他部属院校中以计算机通信专业发展而来的。电信专业延伸发展而来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强调交换、传输、移动通信和网络运营;无线电技术专业发展而来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强调信息处理和传输、各种通信技术和系统;计算机通信专业发展而来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强调计算机网络、交换、传输和网络工程。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知识缺陷。深入研究和发展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是通信工程专业发展与建设的一个重要

课题。
制定该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该专业知识点的需要和特点,反映该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两大部分。为了突出各学校特色,在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部分中均应包含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理论课程体系部分,其核心课程应该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和素质课,如两课、英语、物理、数学、人文素质等;②学科基础课,如微机原理、电路理论基础(或者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或者信号分析与处理)、电磁场(或者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③学科主干课,如通信原理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输与网络基础、光网基础等。
在实践课程体系部分,其核心实践应该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和素质课实践;②学科基础实验,如电工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微机实验、基本语言实验等;③综合实验,如EDA实验、DSP实验、通信工程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以及实习等。
选修课程体系部分允许各个学校根据学科特色和办学方向,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和实验,进行分层次人才培养。根据前面对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下列专业方向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下一代网络技术:下一代网络(NGN)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业务承载网和业务网相互分离,网络结构是分层的,各层之间具有开放的标准接口,传输网是高带宽的光传输网,网络是可维护、可运营并且是赢利的多业务网络,支持广泛的移动性。与此相关的知识和基础课程有:TCP/IP,传输和路由技术等。
光通信技术:以高速光传输、宽带光接入、节点光交换和自动交换光网络等技术为核心,并面向IP互联网的光波技术已构成今天光纤通信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高速光传输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高速和宽带传输问题;通过研究宽带光接入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多业务高效接入问题;通过研究光交换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中节点业务的交换问题;通过研究自动交换光联网技术,以解决未来互联网在光层上的动态组网问题。与此相关的知识和基础课程有:光纤通信、光网络基础等。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面向Beyond 3G或4G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技术。尽管为高速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设计的第三移动通信系统(3G)在通信容量与质量上已较第二代移动通信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其核心技术未能发生革命性变革,无法解决利用有限的无线频率资源,提供广泛覆盖且速率达100Mbps以上宽带移动多媒

体的突出矛盾。国家“十五”重点投入的Beyond 3G或4G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成果,在概念和技术上寻求创新与突破,从而使无线通信的频谱效率、容量和速率有十倍甚至百倍的提高。与此相关的知识和基础课程有: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等。
4.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对于一流的工科大学,“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工程实践”是坚持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加强基础理论,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扩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法宝。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要表现在工程素养上。即除了要进行扎实的理论学习外,还要有完整的实验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正如前面讨论过的,在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验教学包括基本实验:如物理实验、电工实验、电路实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自动控制等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实验效能,对学科建设和素质培养应该实行“开放式”,即实验室的时间、设备全面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所培养的人才与科技发展及社会经济接轨。
除基本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引入 “设计性”、“综合性”的概念,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这种做法的益处已被大家所公认。国内各类大学多年来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实验教育改革与创造性、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改革。同时,逐步完善了实验体系,从原来的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到系统实验、职业培训等,成为多方位的实验培训体系。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把SDH(2.5G以上)骨干网、2G甚至3G实验网、光通信网、WLAN、分组交换等大型系统级实验引入本科教学;一些职能部门会同业界的知名企业,以及一些有实力和特色的高校开展通信技术科技制作、研发和创业竞赛,所有这些都促进了通信工程专业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重视知识能力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事业心、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些学校通过课程体系、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渠道,对学生进行适应性、发展性和成熟性培养,即从自我认知到组织、交际、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从个人成长到融入团队建设等,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应该为所有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

学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