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6、教学设计《将相和》_

6、教学设计《将相和》_

6、教学设计《将相和》_
6、教学设计《将相和》_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在同学们以前读过的书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人吗?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导入: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史记》,认识两个人物。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7个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将相和》,追忆战国时期精彩的历史片段,领略将相之间的一段佳话吧。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将相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两遍,思考将相和分别指什么?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试着概括一下。

1、词语认读:自读、指生读、领读、同位互读、齐读

2、指导书写“荆”

3、汇报交流:将、相、和分别指谁?将相和里面共有几个小故事?

三、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了,是这样的吗?

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那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会耍嘴皮子呢,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2、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1)默读第一个小故事,找找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蔺相如有能耐。汇报交流

问题预设:

A、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深谋远虑、智慧过人)你能用蔺相如的语气读吗?

B、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机智、智慧过人)

C、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蔺相如怎么说的-------理直气壮地说。

--------你能理直气壮地读一读吗?

--------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再读。

--------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D、他又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蔺相如有什么能耐?(足智多谋、机智勇敢)

总结学习方法:通过对蔺相如语言、动作、神态的分析、朗读我们知道了蔺相如有能耐,靠的不只是一张嘴。

3、自学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用上刚才的学习方法

问题预设:(1)、在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中你能看出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2)、廉颇和蔺相如谁更重要?

4、体会廉颇的人物形象。

5、体会“和”的含义--------同心协力。

四、情感升华

将相之和让强大的秦王都感到畏惧,这就是和的力量。出示抗洪、抗震、北京奥运会图片,联系实际感受和的正能量。家和万事兴,国和则国强,这就是和的力量。

五、推荐阅读

《史记》、《西游记》、《三国演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