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关系.

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

【答案】物体的振动响度振幅空气能量

【解析】

【详解】

图甲:装置演示的是,当音叉发声时,小球会被弹开,所以能探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音叉响度越大,即振幅越大时,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所以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因为两音叉并没有接触,中间隔着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是声波传递的能量对乒乓球做了功,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④猜想假设⑤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B C A D F 80 1.02 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的频率,进行分析比较③④②①⑤控制变量法.

【解析】

(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 B. C;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故选A. D. F;

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80和1.02;(2)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3)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4) 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A、B. C;A、D. F(或H、J);80;1.02;

(2)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3)控制变量法.

点睛:本题需要用好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3.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1)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_____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____变小

(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____改变.

【答案】振动响度 Hz 音调音色

【解析】

【分析】

【详解】

(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

(2)如图a所示,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如图b所示,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即两次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尺子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从a到b,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3)如图c到图d,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仪器测得c图实验声音为1.3×102,d图实验声音为1.2×102,两个数据的单位是Hz,即声音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音调,所以可知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4)如图c到图f,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产生的声音波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波形的细微变化,决定的是声音的音色,所以可知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色改变.

4.在学习《声的世界》时,有几个相关的实验

(1)如图 1 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选填“转换”或“归纳”或“控制变量”法)

(2)如图 2 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答案】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转换响度音调

【解析】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探究声音的振动时,通过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属转换法的运用;

(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详解】

(1)图1中,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在实验中,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转换法;

(2)图2中,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5.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更大的幅度。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____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换法振幅BC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

(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C选项符合题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点睛】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__________;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完全相同像与物的大小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

(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

[4]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

(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

(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7.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活动中,小华猜想光斑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和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她找来平行光源和图a所示的四种打好孔的卡片。

(1)小华在四种卡片中选择了卡片甲。她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让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卡片上,调节卡片甲与光屏距离,透过孔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个与卡片甲三角形孔相同的光斑;再用另一张卡片覆盖在甲上,如图b,自右侧无孔处开始,向左缓缓推动乙;起初,观察到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______,光斑大小________;过一会儿,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圆形的光斑,继续缓缓推动卡片乙使透过平行光的三角形孔变小,则光屏上的光斑形状________,光斑大小________。

【答案】在改变孔的大小过程中,孔的形状保持不变不变变小不变不变

【解析】

【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的思路,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2)小孔较大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小孔较小时,通过孔形成的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详解】

(1)a图中卡片甲是三角形,从右侧拦住部分仍是三角形,形状不变,故A符合要求;乙、丙、丁三图中随着卡片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2)在卡片到地面(孔到光屏)的距离一定时,当孔较大时,在地面上形成的是孔的像,与影子形成相同,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为小孔成像现象,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向左缓缓推动乙;起初,观察到光屏上的光斑形状不变,光斑变小;孔较小时,光屏上出现光源的像,继续缓缓推动卡片乙使透过平行光的三角形孔变小,则光屏上的光斑形状不变,光斑大小不变。

8.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

(1)如图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

θ选填“大于”“等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_____现象,此时入射角______角(

于”或“小于”);

(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_____,若BC间距离为2cm,则水

cm选填“>”“=”或“<”);

面高度的变化量h△______2(

(3)如图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内.

【答案】折射小于增加>平行于DE②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水槽中未加水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A点;当水槽中加水时,光点下移到B点位置,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角Q;

(2)[3]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所以要使B处的光点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

[4]若BC间距离为2cm,因为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光斑移动的竖直高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高度,故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cm;

(3)[5]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射出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次减小,一次增大,最终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即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平行于DE;

[6]且因为第一次折射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激光笔应该与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②内.

【点睛】

重点是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记清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

9.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 M 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长方形硬白纸板,F可绕接缝 ON 转动。

(1)组装器材时,应将纸板与平面镜之间保持______。

(2)为了显示光路,应使光束_____ 射向平面镜。

(3)请你为小梦设计一个在纸板上记录光的传播径迹的方法:______。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测得一组数据后,为得到普遍规律,接下来应____,可以得到两角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5)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答案】垂直贴着E板先使光束贴着E板入射,在E纸板上做出入射光线,保持E板不动,反复折转右半部分F板,直到F板上也出现一条反射光线为止,再做出反射光线

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同一平面内

【解析】

【详解】

(1)[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应将纸板与平面镜保持垂直;

(2)[2]为了显示光路,应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

(3)[3]先使光束贴着E板入射,在纸板上作出入射光线,保持E板不动,反复折转右半部分F板,直到F板上也出现一条反射光线为止,再作出反射光线;

(4)[4][5]测出两角后,为得到普遍规律,接下来应多次实验测量,可得出两角关系,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6][7]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后,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0.小华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他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但他发现观察到A的像“重影”很明显,而影响到确定A的像的位置,你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将此玻璃板更换为____________(选填“茶色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如图2所示将棋子放在竖立的玻璃板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

近,则经过2s后棋子与像的距离为______m.若将玻璃板放置成与水平面成45°角,将会在物体位置观察到像在物像连线的方向上以_______cm/s的向物体靠近(结果可带根号).(3)某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回家途中,站在离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0.5米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同学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

A.随着门逐渐打开,门后的像会逐渐远离她本人

B.随着门逐渐打开,在两侧门中会各成一半像,且分别向左右移动

C.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到她的距离为1米

【答案】薄玻璃板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时成像,所以A的像“重影”是由于玻璃板太厚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换用厚度较小的玻璃板.

(2) [2]根据v=s

t

可得2s棋子移动的距离:

s=vt=5cm/s×2s=10cm,

棋子此时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40cm?10cm=30cm,

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cm,所以,经过2s后棋子与像的距离为:

30cm+30cm=60cm=0.6m;

[3]已知棋子沿桌面以5 cm/s的速度向着平面镜处移动,由几何知识可知,棋子沿垂直于镜

面方向运动的速度 cm/s;

因为棋子向平面镜运动的速度等于平面镜中棋子的虚像向平面镜运动的速度,因此平面镜

中棋子的虚像向棋子靠拢的速度的大小是 cm/s;

(3)[4]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故A错误;

B.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完整的像,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玻璃门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人在安全门外0.5米,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成的像到安全门的距离也是0.5米,所以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到她的距离为1米,故D正确.

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且杯口有大量的“白气”形成,表明水在沸腾。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杯口的“白气”是_______(选填“液态”或“气态”);

(3)如图所示,是小明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的水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面上的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仔细观察图像还发现:加热5min后到水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得慢一些,水温升得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水蒸气液态 99 小于水与空气的温差大,散热快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实验装置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2]杯内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虽然水中溶解了一些其它气体,但在水沸腾时,这些气体基本上都逸出了。

[3]杯口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所以是液态。

(3)[4][5]由实验图象知,水的沸点是99℃,则此时水面上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6]开始加热时,水与空气温度相近,水吸热的热量向外散失少,而随着水的温度升高,与空气温度相差越大,则向外散失的热量就越多,那么水升温会变慢,即是水与空气的温差越大,散热越快。

12.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除了装置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______(填A或B)。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

t=_______℃,直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水的沸点为________℃。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秒表 A 94 98 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实验中,还需要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需秒表;

[2]由于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果先固定B铁圈的位置,再固定A的位置,酒精灯的火焰位置可能不合适,所以需要先固定A铁圈。

(2)[3][4]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9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表格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3)[5]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6]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点睛】

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在进行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同时考查了水沸腾图象的画法及沸点的概念。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

A.30% B.40% C.60% D.90%

(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

(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 B 图略 120 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解析】

(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5--30℃,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选择和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3)根据表格,描出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图略,

(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

(5)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因为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 D (2). B (3). 图略 (4). 120 (5). 升高 (6).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14.小明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小明将装有该固体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2)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在第15min内该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______

【答案】受热均匀8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体受热均匀。

(2)[2]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3]由图象知,在第15min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态。

(3)[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受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5._______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123456789

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

(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

中任意一条_______。

【答案】蒸发 b a 内部 表面 7 吸热 水的沸点是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3]图a 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图b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然后消失。

(1)[4][5]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6]从记录数据看出,第7min 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 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7]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8]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98℃时开始沸腾,那么水的沸点是98℃。

四、初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

(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_____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 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倒立缩小的实 照相机 变大 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 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2)[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35u cm =,20v cm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4]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

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

(4)[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时,应该向左移动光屏

______cm(等于10,小于10 ,大于10),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步骤3中如果不移动光屏也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上一个适当______(凸透镜,凹透镜),也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10.0放大投影仪大于10凹透镜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焦距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由图甲得,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刻度尺的读数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2)[2][3]由乙图得此时物距在意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这样的原理成像。

(3)[4]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时,成缩小的实像,像位于60cm~70cm间,所以应该向左移动光屏大于10cm,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5]步骤3中如果不移动光屏也可以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上一个适当的凹透镜也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因为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能使像重新呈现在光屏上。

1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u=______cm,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______,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______。【答案】30 C 照相机凹透镜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在50cm刻度处,蜡烛在20cm刻度处,则物距

u=50cm-20cm=30cm

[2][3]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烛焰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C,生活中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即相对于没加透镜之前像距变大了,说明成像光线被扩散了,所以加的透镜为凹透镜。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

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物距u(厘

米)

像高L像(厘

米)

像距与物距之

比(厘米)

像距与物距

之比

(/v u)

物距与像距之

和(/

u v)

(厘米)

160.012.00.600.2072.0 250.012.50.750.2562.5 330.015.0 1.500.5045.0 418.022.5 3.75 1.2540.5 516.026.7 5.00 1.6742.7

6 14.0 35.0 7.50 2.50 49.0

①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 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 像与/v 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 ?与相距变化量v ?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b )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L 像、u v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答案】像距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同一发光体的像高L 像和/v u 成正比 同一发光体经同一凸透镜折射后,当u v ?>?时,成缩小的实像 当像高小于物高时,u v +随着u 的减小而减小;当像高大于物高时,u v +随着u 的减小而增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1]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物距逐渐减小而像距逐渐增大.

②[2]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像高L 像和

v u

的比值恒定为3.

③(a )[3]实验2序号与1序号相比,10.0u cm ?=,0.5v cm ?=,实验3序号与2序号相比,20.0u cm ?=, 2.5v cm ?=,像高均小于物高.

(b )[4]观察实验序号1至3可得,像高L 像小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u v +也逐渐减小;观察实验序号4至6可得,像高L 像大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u v +反而逐渐增大.

【点睛】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归纳与总结.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逐一分析实验数据,在分析表格中数据时,要注意分析物距的变化、像距的变化及成像特点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像距与物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20.小林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_______。 (2)如图a 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

(3)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若仍使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央,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则光屏应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一支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 间的距离为L 0,如图b 所示,则该透镜两倍焦距2f _______ L (选填“>”“<”或“ ="),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 、B 之间的距离s =______ (L 0、L 表示)。

【答案】使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缩小; 向上; <; 02L

L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使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便于观察;

(2)[2] 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因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3] 蜡烛燃烧变短时,所成的像移到了光屏中心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光屏应向上移动。

(4)[4] 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2v f > , u v L 所以2f L

[5] 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L 0,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0L L -,所以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 、B 之间的距离s =02L L

五、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21.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和,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辆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和的平均速度大小.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两辆车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

在相同时间内,汽车和汽车,谁运动的路程要长?

【来源】人教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试题【答案】汽车的平均速度小于汽车的平均速度.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汽车的运动路程要长.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汽车A的四组数据分别是(1s,0.1m)、(2s,0.2m)、(3s,0.3m)、(4s,0.4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汽车B的四组数据分别是(0.5s,0.2m)、(1s,0.4m)、(2s,0.8m)、(3s,1.2m),在图象中做出这四个点,

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图象如下:

汽车A的平均速度:,

汽车B的平均速度:

所以汽车A的平均速度比B的小.

(2)因为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都为一定值,所以两辆汽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当时;当时, ,由此可以知道,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的运动路程要长.

答: (1) 由数据可知汽车A比汽车B平均速度小 (2)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B运动的路程要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 A.nm B.μm C.mm 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cm,cm,cm,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cm B.cm

C.cm D.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 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18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s内的平均速度是

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1、如图所示,从斜面底端被弹簧弹出的木块在沿光滑斜面上滑的过程中受到(不计空气阻 力)()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推力 C、重力、摩擦力、冲力 D、重力、摩擦力、推力 2、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将处于容器底部的物块缓慢上提。在物块从开始上提到离开 水面的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块底部离容器底部的高h的关系的是() 3、用手握住酒瓶,使其瓶口朝上竖直静止在手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大于酒瓶的重力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4、小欣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静止时水面相平 B.锅铲柄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刀刃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D.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5、如图所示的薄壁容器,底面积为100厘米2,装了重25牛的水后,水面距容器底部20厘米,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分别为() A.25牛、2.5×103帕,B.25牛、2.5帕 C.2×105牛、2×103帕D.20牛、2×103帕 6、在靠近桌面边沿的地方放一枚硬币,在硬币前架一个约2 cm高的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

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能跳过栏杆,这是因为( ) A.硬币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压强大 B.硬币后面的压强比前面的压强大 C.硬币后面的压力比前面的压力大 D.硬币下方的空气密度比上方的大 7、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试比较A 、B 、C 、D 四点液体的压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A 、P P P P A B C D <<= B 、P P P P A B C D <=> C 、P P P P A B C D <<< D 、P P P P A B C D >>> 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9、用手握住酱油瓶,瓶子没有下滑,是因为 ( ) A.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B.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酱油瓶的重力平衡 C.手对酱油瓶的压力和手对酱油瓶的摩擦力平衡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对 10.首次测出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在图中,A 、B 是一个连通器的两个上端开口,当用一个管子沿B 开口吹气时,A 开口一端的液面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1、寒冷的冬天,在茶杯中倒上大半杯开水后拧紧杯盖,往往过一会儿后就发现杯盖很难打开,这是由于杯内大量水蒸气发生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内外气体压力差 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进而增大了盖与杯之间摩擦力原因. 12.当马拉着载有1000kg 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 ,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 ,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 13、吊车以2m/s 的速度将重物1×105 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 若钢索改为以3m/s 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 14、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2所示的玻璃管,在A 、B 、C 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 处,压强较小的是 处(选填“ A”“B”或“C”)。 如图3所示,是喷雾器的原理示意图,当空气从小孔迅速流出,小孔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 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里液面上方的空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口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40分) 1.铅球落到泥土地面时,变为静止,铅球因受到地面的作用力 改变了;地面陷下一个坑地面因受到铅球的作用力 改变了。这个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2.用手向上提水桶,手对水桶有力的作用。其中 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同时手会感到水桶向下拉手,这里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溜旱冰时,用力推墙,人反而被墙推开,这说明 也受到了 的作用力。此 时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是 物体,墙是 物体,此现象说明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该弹簧测力计 (选 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 ,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5.一块冰重100N,它的质量是 kg,把它熔化成水质量是 kg,把它带到月球上去,其质量 为 kg 。(g 取10N/kg) 6.质量为1.5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重为29.4N 的物体,其质量为 kg 。 7.小敏在超市购物时,用15N 的水平力推着一辆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 小敏撤去推力,小车因为具有 会保持运动状态而继续运动,则小车随后的运动状态是 8.行驶的火车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运动,说明火车正在 行驶,若小包突然右摆,说明火车正在向 转弯。 9.飞机向某灾区投放救援物资时,必须提前投掷,这是因为物资具有 若在目标的正上方投掷,则会落在目标的 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10.狗用200N 的水平拉力拉总重为5000N 的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向西前进,速度为1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 N,方向是 若在雪橇上再装些货物,则摩擦力将 若雪橇以2m/s 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该定律具体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 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12. 将一只质量为20g 、密度为0.5×103kg/m 3的实心球放在足够大的容器内,往容器里加水,球静止后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g 取10N/kg) 13. 一个物体体积是0.5dm 3,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N 。 14. 重500N 的物体,在10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5m/s 的速度匀速运动10s 。在这这个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J,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W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5、以下关于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 、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16、下列物体重力约为1N 的是( ) A 、一枚大头针 B 、两个鸡蛋 C 、一头奶牛 D 、一个篮球 17、下列事例中所利用的原理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 ) A.用塑料管吸饮料 B.用抽水机抽水 C.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D.钢笔吸墨水 18、如图所示,一个未装满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瓶底受到水的压力为F1;倒立放置时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瓶盖受到水的压力为F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F2 B.p1>P2,F1p2,F1>F2 19、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椅子上加个软垫 B.书包带做得较宽 C.图钉针头做得很尖 D.建房时先筑地基 20、如图所示,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 )(g 取10Nkg) A.9×102Pa B.1.2×103Pa C.9×104Pa D.1.2×103Pa 21、 下列情景中,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 A.在水中游泳的人

八年级物理2013学年度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2013学年度单元测试卷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将答案填入最上方的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下列物理现象中: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右图透镜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3、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B.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4、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 ,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已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如果将该透镜的下半部分遮盖住,则光屏上的像将() A.像的下半部消失了B.像的上半部消失了 C.像仍完整但变暗了D.像变小了 6、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7、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 8、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 A.小于10cm B.等于lOcm C.大于20cm D.在l0cm与20cm之间9、以下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0、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八年级下册物理测试卷

八年级下册物理测试卷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用手捏着一支粉笔静止于空中,现将手松开,假设在手松开的同时,粉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 A.粉笔将静止于原来位置 B.粉笔将加速落向地面 C.粉笔将匀速落向地面D.粉笔将减速落向地面 2、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害 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伤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3、如图情境中,最下面的棋子被尺快速打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后,仍受到尺的作用 B.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C.上面的棋子将落在正下方,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上面的棋子将落在正下方,是由于惯性且受到重力的作用 4、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如图所示,当你手握饮料罐时,手和罐都在空中静止,且罐底所在平面是水平的,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C.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D.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6、属于平衡力的是() A . B. C . D .7、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动摩擦力的方法是 A.增大压力B.减小速度 8、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小王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F1、F2、F3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F3 B.F1<F2<F3 9、磁悬浮列车行驶时依靠安装速行驶,列车能高速行驶的原A.减小了重力 B.减C.依靠了列车的惯性 D.减10、下列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小A.乒乓球拍上粘贴橡胶 B.矿C.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 二、填空题(每空 11、如图所示,重为5N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N,方向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12、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的水面出现如图(b )所示的速”或“匀速”)运动,做出13、如图所示,在溜冰场上甲明.两人不能马上停下来1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后”)的方向倾倒;若有甲机均前额受伤,则甲、乙两车1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状态或状态.16、如图所示,人手握住质量增大握力时杯子所受摩擦力将17、骑自行车远足,因其节能车的一部分结构图,用力刹车即停下来,是由于自行车具有18、如图所示,小华用不计重上匀速前进,则物块受到的滑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时,物块大”、“变小”、“不变”)19、小明用200N的力拉着一个的摩擦力为N;如的力.(取g=10N/kg) 20、汽车的轮胎上和鞋底上都到摩擦力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模拟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100分钟 一.选择题(2分×20=40分) 1、下列所示力的现象中,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B.手拉橡皮筋的力 C.月亮对地球的力 D.大象对跷跷板的力 2、1N的力大约等于() A.拿起一支钢笔所用的力 B.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C.提起一个书包所用的力 D.拉动一辆人力车所用的力 3、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受到的力一样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受到的力大 4、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C.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5、如图是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玩具“不倒翁”摆动过程的示意图,O点是“不倒翁”的重心将“不倒翁”扳到位置1后释放,“不倒翁”向右摆动,经过竖直位置2到达另一侧最大摆角的位置3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倒翁”在位置3时,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只有在位置2,“不倒翁”受到的重力方向才是竖直向下 C.“不倒翁”之所以不倒是因为重心很低 D.“不倒翁”从位置2到位置3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6、一根长8cm的弹簧,当所受拉力8N时,长度变为12cm,当长度变为14cm时所受拉力是() A.10N B.12N C.14N D.20N 7、若不计空气的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球在空气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前锋队员 B.足球 C.守门员 D.地球 8、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m=G/g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C.g=G/m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 D.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物体质量产生的 9、已知月球上的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6,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月球,测得方便面的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C.天平示数为100/6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 N D.天平示数为100/6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 N 10、对于摩擦力,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相互挤压,且接触面不光滑,它们之间一定产生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11、摩擦力的大小与下列条件无关的是()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 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______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生频率f 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成______(正/反)比.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关反比例水花四溅振幅减小,响度减小

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含有答案的)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测量器材中不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 A.钢卷尺 B.米尺 C.天平 D.软尺 2.测量某一物件长度时,记录了以下四个数据,其中肯定记录错误的数据是 ( ) A.25.82cm B.25.81cm C.25.18cm D.25.83cm 3.下图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c m 0 1 2 1角 c m 3 4 5 1角c m 0 1 2 1角 c m 0 1 2 1角 A B C D 4.常用的长度单位按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的是( ) A.dm 、cm 、mm 、μm、m B.cm 、dm 、mm 、μm、m C.μm、mm 、cm 、dm 、m D.m 、dm 、cm 、mm 、μm 5.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3m 的是( ) A.兵乓球的直径 B.拳头的宽度 C.黑板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6.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下列哪个数据是可能的( ) A.24cm B.24.1cm C.24.12cm D.24.122cm 7.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是由错误造成的,因此可以避免 8.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边哪一项要求不是必须的 ( ) A.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B.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左边缘

C.将刻度尺放正 D.使刻度贴近被测物体 9.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1.8m=1.8×1000=1800mm B.1.8m=1.8m×1000=1800mm C.1.8m=1.8m×1000mm=1800mm D.1.8m=1.8×1000mm=1800mm 10.在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中比较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厘米的15米皮卷尺 B.分度值是1毫米的米尺 C.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1.5米钢卷尺 D.分度值是0.1毫米的游标卡尺 11.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A.某原子的半径 B.一枚硬币的厚度 C.一根铅笔芯的直径 D.地球的半径 12.要测量1元纸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元纸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分别多次测量1元纸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张1元纸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100张1元纸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0,求出一个1张1元纸币的厚度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3.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________________; 一本物理课本长3_________; 一场足球赛约90________赛完; 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所用时间是约9.72________. 14.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交流合作、评估。 15.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若一个原子的直径是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2007年2月28日,从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的5806次列车遭遇特大沙尘暴,列车从第1节车厢到第11节车厢相继被吹翻.看了这个报道后,某研究小组为探索沙尘暴的威力,进行了模拟研究.如图为测定沙尘暴风力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是一段水平放置的长为L 的光滑均匀电阻丝,电阻丝阻值较大,一质量和电阻都不计的细长金属丝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悬挂球P,无风时细金属丝竖直,恰与电阻丝在B点接触,有风时细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细金属丝与电阻丝始终保持良好的导电接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此装置分析中,知道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水平风力大小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空气密度为1.3kg/m3,沙的密度为2.5×103kg/m3.他们对决定金属球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 ①在含沙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速,记录不同风速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风速(m/s)5101520 电压表示数(V)0.6 2.4 5.49.6 ②在风速大小相同条件下,改变风中空气的含沙量,记录不同含沙量下电压表的示数如下: 含沙量(kg/m3) 1.1 2.2 3.3 4.4 电压表示数(V) 2.3 3.5 4.6 5.8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试推导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风力大小的关系式?(设比例系数为k) (2)若(1)中的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0.5,已知:车厢的高度为3m,车厢的长度为 25m,车厢质量为50t,铁轨间距为1.5m,1m3沙尘暴中含沙尘2.7kg,请根据(1)中的关系式计算当时的风速至少为多大? 【来源】2009年江西省上饶县二中九年级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模拟试题(三) 【答案】(1)p=kρv2,ρ为含有沙尘的空气密度;(2)41m/s 【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套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而用手指拨动绷紧的橡皮筋____(会、不会)发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橡皮筋蹦再紧一些,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则听到的声音的______会更高,这说明物体振动的______越高,_____越高. 2、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______传声的,敲击鱼缸会发现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也能传声。可见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3、利用声波可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4、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大;“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_____好;“脆如银铃”表明声音的_____高;“男低音”是指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 5、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____________。 6、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7、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8、声呐是人们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制成的。监测与控制________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在敲响大古钟时,同学们发现,停止撞击大钟,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已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高声音的音调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加快声音的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频率不同 D、振幅不同 4、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5、将一石子抛入水中,若距击水处相同距离的水中、空中、岸边分别有一条鱼、一只小鸟、一个人,则最先听到击水声的是:() A、鱼 B、小鸟 C、人 D、无法确定 6、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 A、增强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改善声音的音色 7、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请勿高声喧哗” D、“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8、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的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模仿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七章力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体中物重最接近1N的是:() A.一袋方便面B.一张学生课桌C.一枚大头针D.一块砖 2.下列测量工具中,能够直接称量物体重力的是:() A.天平B.弹簧秤C.杆秤D.磅秤 3.小慧用手推小车,使车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 A.地球和小车B.地面和小车C.小慧和小车D.小车和小慧 4.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力大B.飞机受到的力大 C.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5.如图7.1-1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A.秒表的重力B.秒表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D.弹簧对秒表的拉力 6.如图7.1-2所示的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7.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与受力面积有关 8.如图7.1-3所示,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9.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歪斜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不得与外壳有摩擦D.拉力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10.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B.力可以离开物体独立存在 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11.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可采用的是:() A.举哑铃B.在跑步机上跑步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引体向上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图甲: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关系. 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 【答案】物体的振动响度振幅空气能量 【解析】 【详解】 图甲:装置演示的是,当音叉发声时,小球会被弹开,所以能探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音叉响度越大,即振幅越大时,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所以还能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因为两音叉并没有接触,中间隔着空气,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是声波传递的能量对乒乓球做了功,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_________.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④猜想假设⑤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 B C A D F 80 1.02 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的频率,进行分析比较③④②①⑤控制变量法. 【解析】 (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 B. C;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故选A. D. F; 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80和1.02;(2)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3)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4) 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A、B. C;A、D. F(或H、J);80;1.02; (2)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3)控制变量法. 点睛:本题需要用好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3.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

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题(总汇)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单元测试题(总汇) 第七章力 一、填空题 1、力是一个对另一个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而存在。 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物体,另一个叫物体。 2、一个苹果或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一名普通的中 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 3、力的做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改变物体的②改变物体 的。 扩展: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下来,也可以使静止的物体 起来,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等。 4、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 5、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建筑工人常用它来检查 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6、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桌面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 物体是.同时这本书对桌面产生,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 体是______。 7、人拉弹簧,拉力使弹簧变形了,即发生了__,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设球来去的速度大小不变,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______,即改变足球的_____ ________. 8、如图所示,图(ABC)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图(D)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 手对弹簧的拉力人对跳板的压力手对弓的拉力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9、在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中,G代表、m代表、 ABCD .

g=,读作,它表示 10、一座限重为5×10 4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___kg.(g=10N/kg)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https://www.sodocs.net/doc/1c7758751.html,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4、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A.重力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C.手对铅球的推力D.不受 任何力 5、关于弹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6、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踢球时,摩擦阻力使地上滚动的球越来越慢 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 继续飞行 C.顶球时,头顶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D.接球时,手对球的力使球由运动 变为静止 8.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力》测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在图5所指出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 A .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 .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 .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 A .汽车起动 B .汽车拐弯 C .汽车减速上坡 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B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D .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5.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 .不断改变 B .始终不变 C .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 D .无法确定 6.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 ) A .一定吸引地球 B .不一定吸引地球 C .一定不吸引地球 D .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 7.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 、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 、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D 、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8.农民在清除黄豆与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 A 、砂粒比黄豆的密度大 图5 人对跳板的压力 手对弓的拉力 手对弹簧的拉力 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A B C D

八年级物理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测试卷 姓名:班级: (考试时间40分钟,做选择题和填空题100分;有能力的学生可完成附加题作图题和计算题2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道选择题3分,共48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牛顿 B. 瓦特 C. 焦耳 D. 帕斯卡 2.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 船时,人和自已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 明了() A.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 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发改变的是 A. 汽车起动() B. 汽车拐弯 C. 汽车减速上坡 D.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4.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手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5. 急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外力如果突然间全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立即停下来 B. 慢慢停下 来 C. 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起来. 其中,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B.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量范围的力 8.小球沿着斜面向下滚动时,小球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A.垂直斜面向下 B. 沿着斜面向下 B.C. 重力方向不定 D. 竖直向下 9. 对于g=9.8 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 N B. 1 kg=9.8 N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卷) 说明: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工具:①钢丝钳;②镊子;③扳手;④扫帚;⑤钓鱼竿;⑥瓶盖起子,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2.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 ) A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3.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B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C 、浮力的大小等于容器中液体受到的重力 D 、浮力的大小等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力 4.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 、物体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 、运动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用剪刀剪叠得较厚的纸片时,用剪刀的尖部不易剪断,而用中部就容易些,这是因为 ( ) A 、增大了动力 B 、减小了阻力 C 、减小了阻力臂 D 、增大了动力臂 6.在家庭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浴室地面上应铺上带有凸凹花纹的地砖 B 、人沐浴时穿的拖鞋鞋底带有凸凹花纹 C 、脚底下放一条毛巾 D 、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 7.关于滑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B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如图所示的杠杆,O 为支点,B 点挂一重物G , 在A 点分别施力F 1、F 2、F 3,使杠杆平衡,这三个 力中最小的是 ( ) A 、F 1 B 、F 2 C 、F 3 D 、无法确定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