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考力学实验汇总

高考力学实验汇总

高考力学实验汇总
高考力学实验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

3.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原理与方法: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的交流电压,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压。

2.通过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之差相等,则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通过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

求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

4.通过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公式法:,图像法:

实验的关键点、思考题即考点:

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为什么?

2.小车所挂钩码数应该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过少,或者加速度太

小而使各段位移差异太小。

3.要区分打点时间间隔和计数点时间间隔。电源频率是50时,“每5个自然点取一个

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是多大?

4.当电源频率低于50时,若仍按50打点计算,算出的速度比真实速度大还是小?算

出的加速度比真实值大还是小?

练习题: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s。

(2)图8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0.02(2分);(2)0.64(2分);6.4(2分)

A O 刻度尺

实验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2. 练习用列表法、图像法处理数据

实验器材:

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

实验步骤: 1. 如图所示,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自然长度L 0。

2. 在弹簧的下端挂质量为m 1的钩码,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L 1,

求出弹簧的伸长量x 110。

3. 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为,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求出每次弹簧

的伸长量0。

4. 以弹力F ()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用描点

法作图,得出弹力F 随弹簧伸长量x 变化的图线。

实验关键点:

1. 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 测量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进行。

3. 描点画图线时,一定要让尽量多的点在直线上,并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线

两侧。

4. 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稍微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出的点尽可能稀疏,这样作出

的图线精准。

思考题即考点:

1. 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 测量弹簧长度时,直尺的零刻度未对齐弹簧上端的固定点,对实验结论有无影响?

3. 弹力与弹簧伸长量函数图像的截距与斜率分别表示什么?

4. 如果所挂钩码质量不清楚,只知道钩码的质量相同,还能进行探究吗?如何做?

5. 刻度尺的正确度数是本实验的考点之一。

6. 本实验可以做图像,也可以做图像,或图像,各图像是什么样的?斜率和截距表示

什么?

7. 用数据描点作图的能力

8. 根据图像求斜率的基本能力

练习题:

1.(5分)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弹簧伸长关系”的

实验,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竖直悬挂的弹簧长

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

码,同时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伸长

量。在处理测量数据时,他将所有测得的弹簧

伸长量x 与相应的弹簧的弹力F (F 的大小等于

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的各组数据逐点标注在

图8所示的坐标纸上。

(1)请你在图8中画出此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

量的关系图线。

(2)(通过做出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图线可知,弹簧的弹力F )和弹簧伸长量x 之

间的关系是: 。

答案:(5分)(1)如图所示(2分);

(2)成正比关系(3分)(答出“”或其他形式正比函数的得3分;答出“一次函数关系”或“线性关系”的得2分)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用两个力F1和F2一起将一端固定的橡皮条拉伸到某点O,再用一个力F,将此橡皮条拉伸到相同的位置O点,则F,为F1和F2的合力。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将F,、F1和F2图示出来,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将F1和F2的合力F图示出来,比较的F,和F的大小和方向,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实验步骤:

1.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水平的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

点到达某一位置O。

4.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

白纸上按照比例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

定则画出F的方向并测量计算出其大小。(这是通过理论求出的合力。)

5.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倒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

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照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图示出这个拉力F,。(这

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合力。)

6.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7.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和F的大小

和方向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实验关键点:

1.选取弹簧测力计时,应将无零误差的两个弹簧测力计自由端钩住沿水平方向拉伸,

看两个读数是否相同,选择两个读数相同的测力计。

2.测力计示数尽量大一些,减小读数误差。

3.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

4.画力的合成图时,选定标度要合适,尽可能使图画得大一些,减小作图误差。

思考题即考点:

1.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为什么?(只有使F

与F1和F2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才可以说F是F1和F2的合力。所以,拉至同一点

是为了保证作用效果相同。)

2.为什么要用同一标度画出各力的图示?

3.本实验哪个力是理论上的合力,哪个力是测定的合力?

练习题: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

实验情况如图8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和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是为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是力F1

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

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选填“变”或“不变”)

2.如图甲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

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

的主要步骤是: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

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

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

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

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

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

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再用笔

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

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

的方向。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2)这位同学在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所示的a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

是。

(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力的图示,其中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3.图8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图。

(1)请将下面实验的主要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

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

位置标记为O点,并记录两个拉力的大小及方向;

③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筋、细绳套、三角板及贴有白纸的

方木板等器材,进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图3所示是该

同学依据实验记录作图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橡皮筋在白纸上的固定点,

O点是此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伸到的位置。关于此

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需记录拉力的大小

B.拉力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图3中F′表示理论的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并作出多个平行四边形,但每个四边形中

的O点位置不一定相同

答案:(1)F;F′(3分) (2)不变(2分)

答案:(5分)

(1)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2分)说明:只要能表达出效果相同的含义即可给分。

(2)O、a两点太近,误差大(2分)(3)F (1分)答案:(1)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及方向(1分)

(2)使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效果相同(2分)

答案: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验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小桶内的砂的质量,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

小车对应的加速度,作出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出小车的对应加

速度,作出加速度与质量倒数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天平、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小桶的质量M,,并做记录。

2.把木板、小车、纸带、打点计时器安装好。

3.在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

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把砝码的质量m,桶中砂的质量m,记录

下来。

5.把细线系在小桶上,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出纸带,关闭电

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标明m,的值。

6.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重复步骤4,5.

7.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值。

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砂和桶的总重力(M,,)g,根据实

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的相应的点并作图线。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

明物体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9.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

验,做好记录。求出每条纸带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用横坐标表示车

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在坐标平面上根据实验结果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

若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作用力不变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实验关键点:

1.砂和小桶的总质量不要超过小车和砝码质量的十分之一,保证小车所受合外力近似

等于桶与砂的总重力。

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接纸带并接通电源。

3.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对称的分布在直

线两侧,个别偏离很大的点应舍去。

思考题即考点:

1.为何要平衡摩擦力?

2.为何要保证小桶和砂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若果不满足这个条件,

得到的图线是什么样的?

练习题:

1、某同学用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

二定律,请回答下列有关此实验的问题: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9中所示的实验

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填代号)。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10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0.02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x2=13.59,则在打下点迹B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10乙所示的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

2、在验证“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时,给出如下器材:

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如图10所示),小车一个,计时器一

个,刻度尺一把。

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斜面底端

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刻度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x。

③用刻度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

④改变斜面的倾角,保持A1与A2之间的距离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数据

h、t。

⑤以h为纵坐标,12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若在此实验中,如能得到一条过坐标系原点的直线,则可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说明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摩擦力影响,用已知量和测得量符号表示)(1)设小车所受的重力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

(2)请你写出物体从斜面上释放高度h与下滑时间t的关系式。

答案:(7分)(1)C (1分)

(2)0.680 (1分); 1.61 (2分)

(3)平衡摩擦力过度(1分)

砂和小砂桶的总质量m不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2分)

答案:7分(1)或g(2分),或m(2分)(2)(3分)

实验五: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目的:

1.学习描绘曲线运动轨迹的方法。

2.测定平抛小球的初速度。

实验器材:

斜槽轨道、支架、木板、刻度尺、卡槽、金属球、复写纸、白纸、铅笔、图钉、铅锤。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复写纸、白纸钉在竖直的木板上。

2.在紧靠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斜槽末端调节水平。

3.确定小球飞出时的初始位置O,过O点用重锤线确定竖直坐标轴。

4.把卡槽固定在某一水平位置,使小球从某一固定点滚下,落在卡槽上挤压白纸留下

印记。

5.调节卡槽位置,重复上一步骤。

6.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竖直向下为y轴,水平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平滑曲

线穿过白纸上的印记,描绘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7.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的坐标(x,y),计算小球的初速度,多取几点分别

计算初速度,再求平均值。计算初速度的公式:。

思考题即考点:

1.如何检测轨道末端是否水平?

2.如何保证小球每次从槽口飞出的速度是相同的?

3.确定轨迹上点的坐标后,求初速度的依据是什么?

4.如何通过频闪照相获得的运动图求小球的初速度?

练习题:

1、某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在已经判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后,再来用图9甲所示实验装置研究水平方向的运动。他先调整斜槽轨道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甲图中未画出方格)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 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轴与重垂线重合,轴水平。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抛出。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并在方格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方格纸上的点迹连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9乙所示。已知方格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

(1)请你写出判断小球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的方法(可依据轨迹图说明):

(2)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3)小球竖直下落距离y与水平运动距离x的关系式为y=。

答案:(6分)

(1)在轨迹上取坐标为(3L,L)、(6L,4L)、(9L,9L)的三点,分别记为A、B、C点,其纵坐标y1: y2: y3=1:4:9,由于已研究得出小球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可知从抛出到A点所用时间t1与从A点到B点所用时间t2、从B点到C点所用时间t3相等,这三点的横坐标之间的距离也相等,说明了在相等时间内水平位移相等,即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分)

说明:用其他方法,正确的也给分。

(2)(2分)

(3)y=x2(2分)

实验六: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目的:

1.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2.理解在不能计算出功的量值的情况下,研究功与动能变化关系的设计思路。

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砝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学生电源、相同的橡皮筋5条、导线。

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纸带连接在小车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在长木板的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3.将一根橡皮筋按图示所示方式连接在小车上,调整小车位置,在弹性限度许可的情

况下尽量使橡皮筋的形变大点,并记下小车所在位置。

4.接通打点计时器,等打点平稳后释放小车,打完后关闭打点计时器开关。在纸带上

表明所对应橡皮筋条数。

5.测出打点均匀部分的点间距,求出这一过程的速度,就是小车的最大速度。

6.改变橡皮筋的条数,重复上述3-5步骤。(橡皮筋要并联)

7.比较速度的平方与橡皮筋条数之比是否为恒量。

实验关键点:

1.平衡摩擦力时一定要装上纸带。

2.应该选择小车匀速运动过程的速度(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

3.为避免打点太少,使用小车的质量应该在200g左右,或适当增加砝码。

练习题:

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V。

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2、3、W2、W3……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木板打点计时器

纸带小车

橡皮筋

答案:

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只有重力做功,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如果满足等式,则说明物体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的和守恒,即机械能守恒。

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一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打出纸带如图所示,计算瞬时速度的方法是:。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导线、纸带、重锤、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连接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

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2.接通电源、松开纸带、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纸带,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3.重复几次,得到3条打点较好的纸带。

4.挑选点迹清晰的纸带一条,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点依次标上1,2,3,…,用

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

5.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计算公式:。

6.计算各点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增加量,进行比较。

实验关键点、思考题即考点: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限位孔在竖直方向,以减小摩擦阻力。

2.尽量选用前两个点的间距接近2的纸带。为什么?如果不满足,还能验证吗?

3.本实验的重锤,密度大一些好,为什么?

4.以v2/2位纵轴,h为横轴,绘出的直线是什么样时能说明机械能时守恒的?图线的

斜率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5.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有什么特点?

练习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200g 的重锤拖着纸带由静止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在纸带上选取三个相邻计数点A、B和C,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0s,O为重锤开始下落时记录的点,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8所示,长度单位是,当地重力加速度g为9.802。

(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重锤下落的速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从打下计数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减小量Δ,重锤动能增加量Δ(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均正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Δ通常略大于Δ,这是由于实验存在系统误差,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

(1)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共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 计算出瞬时速度v;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

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计算出高度h;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2)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在打出的纸带上选取连续打出的五个点A、B、C、D、E,如图10所示。测出A点距离起始点O的距离为s0,A、C两点间的距离为s1,C、E两点间的距离为s2,根据前述条件,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即验证了物体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而在实际的实验结果中,往往会出现物体的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2.91; …(1分)(2) 0.856J, …(1分)0.847J; …(1分)(3)重锤下落时受到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阻力作用,重锤机械能减小。(说出空气阻力及其他原因,只要合理就得分)…………(1分)

答案:(1)D(2分)

(2)(2分)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做功(2分)

实验八: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发生正碰,若碰撞前m1运动,m2静止,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m1v11v1,2v2,。

若能测出m1、m2及v1、v1,和v2,,代入上式,就可以验证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

m1、m2用天平测出。让小球在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水平速度等于水平位移与运动时间的比值,运动时间相同,所以它们的水平位移比值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比值,v1、v1,和v2,可以用小球碰撞前后运动的水平距离代替。

验证的表达式就是:m112。(判断各个落点是哪个小球的落

点。)

实验器材:

天平、刻度尺、碰撞试验器、两个直径相等质量不同的小

球、重锤、复写纸、白纸、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质量m1和m2。

2.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水平(将小球置于轨道

平直部分各处时,小球不滚动就说明末端水平)。

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上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5.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

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球不碰时的落地点P。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入射小球从上述同一高度滚下,它们发生正碰

后均落到地面,重复10次,找到入射小球落地点M和被碰小球落地点N。

7.过O、N在纸上作一直线。

8.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代入表达式m112看是否成立。

实验关键点、思考题即考点:

1.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怎样判断槽口是否水平?

2.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为什么?

3.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为什么?

4.m1必须大于m2,为什么?

5.为什么要两个小球直径相等?

练习题:

1.如图9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一个质量为

m1的钢球A多次从斜槽轨道上端紧靠固定挡板处由静止释放,

这个钢球经过斜槽轨道后由水平轨道飞出,在地面上落点的平均

位置为P点。然后在水平轨道末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2的胶木球

B(A、B两球的半径相等),将A球仍然多次从斜槽轨道的同一位

置由静止释放,和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分别落到地面上,

根据两球落在地面的痕迹确定两球各自的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分

别为M点和N点。水平轨道末端重锤线指向地面的O点,测得

=s1,=s2,=s3。重力加速度为g。

(1)若测量出水平轨道到地面的高度为h,碰前的瞬间A球的速度v1=。

(2)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当m1、m2、s1、s2、s3满足关系式时,就表明通过该实验验证了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2.(5分)某同学用图9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两球

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是斜槽,是水平槽,

斜槽与水平槽之间平滑连接。实验时先使球从斜槽上某一固

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

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球放

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位置,让球仍从原位置由静止开始

滚下,和球碰撞后,、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

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在记录纸上,最终确定、和

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图中点是水平槽末端在记录

纸上的竖直投影点。

(1)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A.秒表B.天平C.毫米刻度尺D.打点计时器(及电源和纸带)

E.圆规F.弹簧测力计G.游标卡尺

(2)测得㎝,㎝,㎝,已知本实验中的数据相当好地验

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则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质量与之比。(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8分)两位同学用如图11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

(2)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

图11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

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和。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

(3)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

了改装:如图12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

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

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

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

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

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

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

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

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

式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

守恒。

答案:(1)…………(1分),(2)m1s2=m1s12s3…………(3分)。

答案:(1)(3分)说明:没有E扣1分。(2)4.3(2分)(得4.27不给分)答案:(8分)(1)(2分)

(2)···(2分);(2分)

(3)(2分)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大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仪器:磁铁、小铁块;细线、钩码(学生用) 教师操作:磁铁吸引铁块。 学生操作: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实验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测量力的仪器 实验仪器:弹簧秤(2只) 弹簧秤: (1)构造和原理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F拉=F弹=kx,故弹簧秤的刻度是均 匀的,构造如图。 (2)保养 ①测力计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还要估读一位。 ⑥一次测量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弹性疲乏,损坏弹簧秤。 教师操作:两只弹簧秤钩在一起拉伸,可检验弹簧秤是否已损坏。 3、力的图示 实验仪器:刻度尺、圆规 4、重力的产生及方向 实验仪器:小球、重锤、斜面 教师操作: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 教师操作: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 实验结论: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力的作用,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 有吸引的作用。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挂起静止时,线的方向。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斜面是否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而不是垂直物体表面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实验仪器:弹簧秤、钩码(100g×3只) 教师操作:将质量为100g的3只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受到 的重力为多少牛,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做出相应计算。 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始终是9.8N/kg。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力学实验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复习力学实验题 一.实验题(共17小题) 1.(2016?天津)某同学利用图1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②他实验时将打点机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016?高港区校级学业考试)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再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若实验时用到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选填“水平”或“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通电源的同时要立刻释放重物 B、选取纸带时要选取第1个点与第2个点之间的距离接近4mm且清晰的纸带 C、释放重物之前要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D、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3)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天平 B、秒表 C、米尺. 3.(2017春?涞水县校级月考)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2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 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

2013高考物理 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14 力学实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四、力学实验 1.(2013高考浙江理综第21题)如图所示,装置甲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a、b、c……均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纸带①和②上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①v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中(填选项)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纸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纸带○1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答案:(1) ○1 2.10cm,或② 2.40cm。 (2)1.13m/s,1.25m/s。小于 (3)C 解析:(1)选择纸带○1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10cm,选择纸带②读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2.40cm。

(2)选择纸带○1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4.52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4.52 20.02? × 10-2m/s=1.13m/s。 选择纸带②读出c、e两点间的距离为5.00cm。求出c、e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 5.00 20.02? × 10-2m/s=1.25m/s。 (3)分析纸带上的点距离可以看出,纸带○1做匀加速运动,纸带②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所以带○1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选项C正确。 2.(18分) (1)(2013高考福建理综第19(1)题)(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 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甲):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填选项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 ②图乙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A、B、C计数 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的 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①C②0.653 解析:①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要去掉细线另一端的钩码。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选项AB错误。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选项C正确。 ②打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18.59-5.53 20.10 ? ×10-2m/s=0.653m/s。 3.(13分) (1)(2013高考山东理综第21(1)题)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__________(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________mm。

近三年高考力学实验

(2014全国卷一)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2015)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 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m)。 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 _____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 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m (kg ) 1.80 1.75 1.85 1.75 1.90 (4) 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N ;小车通过最 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 2 ,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016全国卷一)某同学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Hz 、30Hz 和40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 )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 )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2)已测得1s =8.89cm ,2s =9.50cm ,3s =10.10cm ;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2s ,试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Hz 。 (2017全国卷一)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 )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 )记录了学科.网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高考力学实验训练题

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如图(a)为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如图,单位是cm,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以下措施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来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3)当M与m的关系满足 _时,才可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4)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_的图象.(5) 如图(a),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2、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a﹣F图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倾角(填“偏大”或“偏小”). (2)该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进行实验,实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拉力砝码和盘的总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便于探究、减小误差,应使小车质量M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m满足的条件. (3)某同学得到如图(c)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s=s DG﹣s AD= cm.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加速度a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总-专题7:力学实验

2012-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分类汇总 专题7:力学实验 1. (2017新课标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 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 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 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 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 水滴 )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 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 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 大小为_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 2位有效数字) 2. (2017新课标Ⅱ)(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 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 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 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 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 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 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 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 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 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 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 则v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v= 。 (2)由图(c)可求得,vA=cm/s,a= 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2017新课标Ⅲ卷6分)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 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 大小为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 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 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 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 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N和F2=5.6 N。

高考力学实验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 3.学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原理与方法: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计时仪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的交流电压,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压。 2.通过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之差相等,则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通过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 求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 4.通过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公式法:,图像法: 实验的关键点、思考题即考点: 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为什么? 2.小车所挂钩码数应该适当,避免加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过少,或者加速度太 小而使各段位移差异太小。 3.要区分打点时间间隔和计数点时间间隔。电源频率是50时,“每5个自然点取一个 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是多大? 4.当电源频率低于50时,若仍按50打点计算,算出的速度比真实速度大还是小?算 出的加速度比真实值大还是小? 练习题: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s。 (2)图8为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1、2、3、4为依次选中的计数点(各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在打出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0.02(2分);(2)0.64(2分);6.4(2分)

高考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一、实验题 1.某同学利用图(a )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细绳跨过固定的轻质滑轮,两端分别挂质量为m 1=0.20kg 、m 2=0.10kg 的槽码1和2。用手托住m 1,让细绳伸直系统保持静止后释放m 1,测得m 2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 。以m 1和m 2系统为研究对象,计算并比较从静止至m 2到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 p 与动能的增加量△E k ,就可以验证m 1和m 2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回答下列问题:(取g =9.8m/s 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用游标卡尺测m 2的厚(高),示数如图(b ),则d =___________cm ; (2)若t =13.7ms ,则m 2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________m/s ; (3)测得释放前m 2与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 =0.50m ,则△E p =___________J ;△E k =___________J ; (4)本次实验的相对误差p k p 100%E E E δ?-?=?=?___________。 2.利用图(a )所示装置研究某弹簧的长度随弹力变化的关系并测定其劲度系数。一组同学将弹簧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刻度尺竖直固定在弹簧旁,并使刻度尺的“0”刻度与弹簧上端的固定点对齐。通过改变其下端悬挂的钩码个数改变弹簧的弹力F ,记录弹簧下端对应的刻度L ,作出L —F 图像如图(b )所示,则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 ; (2)另一组同学在实验中刻度尺的“0”刻度在弹簧固定点的上方,你认为这对测量结果有没有影响______(填“有”或“没有”),理由是_________。

2020届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实验》专题专练

力学实验 1.(2019·长沙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2019·郑州模拟)如图甲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现有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物、天平.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 A.刻度尺B.0~6 V直流电源 C.秒表D.0~6 V交流电源 (2)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根据纸带计算出打下D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采用重物下落的方法,根据公式1 2 mv2=mgh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力学实验教学案

专题八力学实验考情分析 201520162017 力学实验T11:探究小磁铁在铜管 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 用的运动规律 T1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 T10:探究恒力做功与物 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命题解读 本专题有五个实验,分别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探究动能定理”为2017年江苏考纲新增实验。从三年命题情况看,命题特点为: (1)注重基础。如各种器材的特性、使用等,一般穿插在综合问题中命题。 (2)提倡创新。如以考纲中的几个实验原理为立足点,合理创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突出选拔功能。 整体难度偏难,命题指数★★★★★,复习目标是达B冲A。 1.(2017·江苏清江中学模拟)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F1(4个格长)和F2已于图中作出了他们的图示,O点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图中每格长度代表1 N。 图1 (1)用作图法作出合力F的图示; (2)合力方向与F1的夹角为________; (3)保持O点位置不变,F1方向也不变,让F1、F2夹角由90°逐渐增大,则F1大小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1)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与F1和F2共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F,标上箭头,具体如图甲所示。

(2)合力方向与F 1的夹角为tan θ=F2F1=34 ,即θ=37°。 (3)因为合力不变,F 1的方向不变,当F 1、F 2的夹角增大时,如图乙所示,可知F 1增大。 答案 (1)如解析图所示 (2)37° (3)增大 2.(2017·江苏七校联考)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2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 =50 Hz 的交流电源。 4(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图2 (2)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___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 6=65.00 cm ,d 3=19.00 cm ,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 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 (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5T =0.1 s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d5-d310T =(d5-d3)f 10 。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可得 a =xDG -xAD (3×5T)2=(d6-d3)-d3(3×0.1)2 =3.00 m/s 2。 (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 Hz ,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 知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有答案)

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2017、04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 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它们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 (1)图22⑴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 mm 。 (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 P E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5a 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 处装有图b 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 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 =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 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则物块通过B 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 (用字母d 、t 表示); (3)测得A 、B 两处的高度差为H 、水平距离L .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10甲所示,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 01234 01234 5 45 50 45 可动刻度固 定 刻 度 固定刻度

高考试题汇编(力学实验1)

历年高考试题汇编(力学实验1) 一、共点力的合成 1.(00年上海)用右图所示装置做“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力矩盘上各同心圆的间距相等。 (1)在用细线悬挂钩码前,以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 (A)判断力矩盘是否处在竖直平面。 (B)判断横杆MN是否严格保持水平。 (C)判断力矩盘与转轴间的摩擦是否足够小。 (D)判断力矩盘的重心是否位于盘中心。[ ] (2)在A、B、C三点分别用细线悬挂钩码后,力矩盘平衡,如图所示,已知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1牛,则此时弹簧秤示数为牛。 (3)现同时撤去B、C两处的钩码,而改用一根细线悬挂5牛的钩码,为使力矩盘仍然保持原平衡状态,且弹簧秤示数不变,试在图中用直线画出该细线 在力矩盘上的悬挂位置。 [(1)A,C,D (2)4 (3)见右图] 2.(03年上海)如图所示,在“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 件实验中,调节力矩盘使其平衡,弹簧秤的读数为 N, 此时力矩盘除受到钩码作用力F1、F2、F3和弹簧拉力F4外,主 要还受力和力的作用,如果每个钩码的 质量均为0.1kg,盘上各圆的半径分别是0.05m、0.10m、0.15m、 0.20m(取g=10m/s2),则F2的力矩是 N·m。有 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发现顺时针力矩之和与逆时针力矩之和存在较大差距。检查发现读数和计算均无差错,请指出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可能原因,并提出简单的检验方法(如例所示,

二、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 1.(01年全国春)已知打点计时器接的交流电源频率是f,用它记录一个匀变速运动小车的位移,打出的一条纸带和已选好的计数点0,1、2、3、4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S12,3与4两点间的距离为S34,由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______ [f2(S34-S12)/32] 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01年全国)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所示.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如图所示.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 Z,利用纸带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 (1)4.00/s2 (3分,3.90-4.10/s2之间都正确) (2)小车质量m;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及这两点的高度差h。 (1分,有错就不给分) 2.(03年江苏)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重物相连,木块右侧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重物牵引下,木块在木板上向左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图2给出了重物落地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点,试根据给出的数据,求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要求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不计纸带与木块间的拉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0.3] 四、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95年全国)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厘米.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 .(取g=9.8米/秒2) [2 0.70米/秒]

2018年高考物理力学实验

(2018·全国卷I)22. 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 3.775 (2). 53.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胡克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教材上游标卡尺的使用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知识的能力。学科@网 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 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 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N=0.980N,弹簧伸长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根据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53.7N/m。 【点睛】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一是游标卡尺读数误差,或单位搞错导致错写成37.70;二是把重力加速度按照习惯用g=10m/s2代入计算导致错误;三是考虑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劲度系数耽误时间。

2016-2019全国卷1,2,3高考理综力学实验习题仅题目

力学高考题 16年1卷 9.(5 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 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Hz、30Hz 和40Hz,打 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 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 f 和图(b)中给出的 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 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2)已测得s1=8.89cm,s2=9.5cm,s3=10.10cm;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9.80m/s2,试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 1%.由此推算出f 为Hz .

16年2卷 9.(6 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 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 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入代表 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 和L 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 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M 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 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m/s .比较两纸带可知,(填“ M”或 “ 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汇总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纲解读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2.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 3.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 4.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3.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 规律方法总结 1. 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处理的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 =x 6-x 33T 2?a =a 1+a 2+a 33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 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 =aT 2,因为T 是恒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a 也为恒量,所以Δx 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力学实验

力学实验 1.【2017·新课标Ⅰ卷】(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 )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 )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 )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 )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 )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 【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 )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302s s 453 t ?==,所以A 点位置的速度为:0.1170.133m/s 0.19m/s 2A v t +==?,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24512()()6()x x x x a t +-+=?,解得a =0.037 m/s 2。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名师点睛】注意相邻水滴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46滴水有45个间隔;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有效数字的要求。 2.【2017·新课标Ⅲ卷】(6分)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 轴,纵轴为y 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 )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 )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 固定在y 轴上的B 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 位于y 轴上的A 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 端沿y 轴从A 点拉至坐标原点O ,此时拉力F 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 )所示,F 的大小为_______N 。

专题16 力学实验(1)(第02期)-2019年高三物理二模、三模试题分项解析(解析版)

专题16 力学实验(1) 2019年高三二模、三模物理试题分项解析(II ) 1.(2019广东省广州市下学期一模)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 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结果如图乙所示,读得d = ________mm ; ② 用刻度尺测量A 点到光电门所在位置B 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 ; ③ 滑块从A 点静止释放(已知砝码落地前挡光片已通过光电门); ④ 读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 ; ⑤ 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滑块每次都从A 点静止释放,测量相应的x 值并读出t 值。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以x 为横坐标, 21 t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中作出x t -2 1图线如图丙所示,求得该图线的斜率k =____________m -1·s -2;由此进一步求得滑块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m·s -2。(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①6.60; (2) 2.40×104(2.28×104~2.52×104 均正确);0.523(0.497~0.549均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利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及 其相关知识点。 【解题思路】(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挡光片的宽度d=6mm+12×0.05mm=6.60mm 。 (2)该图线的斜率k = 2.0-1.00.70-0.28×104 m -1·s -2=2.40×104m -1·s -2;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d/t ,由v 2=2ax 可得21t =22a d x ,由k =22a d 可求得滑块的加速度a=0.523m·s -2 。 2.(6分)(2019全国高考猜题卷6)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友 的质量均为m =0.1kg ,取g=10m/s 2 ),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 加i (下标i 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 减i ,绳下端坐标的平均值X i =(X 加i +X 减i )/2的数据如下表: m /x )s 10(1 2-42?t 0.3 0.4 0.5 0.6 0.7 1.0 1.21.41.6 1.8 2.0 图丙 图乙0 1 2 30 20 cm 光电门 砝码挡光片 d 滑块 气垫导轨 计时器 0.00B 滑轮 A 图甲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32 力学实验(一)(解析版)

2020年5月全国名校联考最新高考模拟试题分项汇编(第一期) 力学实验(一) 1、(2020·湖北省七市教科研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某同学用弹簧OC和弹簧测力计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量及方向不变的条件下: (1)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为90°,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____N;(图乙中所示) (2)若弹簧测力计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测力计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增大弹簧测力计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___ 、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 3.50(3.48-3.52)(2). 变小(3). 变大 【解析】 (1)[1]由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N,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是3.50N; (2)[2][3]若弹簧秤a、b间夹角小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可知弹簧秤a的示数变小,b的示数变大。

2、(2020·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小华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出了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个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中_____。 (填写序号)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小红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了小车运动的v一t图象: 第一,先把纸带每隔0.1s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 第二、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坐标轴,标出时间; 第三,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一t图象。

2017年高考物理真题 16 力学实验

专题16 力学试验 1.(2017全国卷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 )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 )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 )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 )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 )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 解析:(1)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邻水滴(时间间隔相同)的位置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由题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其滴水的时间间隔为30s 2=s 46-13 T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小车运动到题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0.117+0.133m/s 019 m/s 2 .A v T =≈ .由Δx =aT 2和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220150011701330100m/s 0037 m/s 4(..)(..) (.)a T -+-=≈ . 2.(2017全国卷Ⅱ)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