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目录讲解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目录讲解

第1课春天

教学内容:

聆听《杜鹃圆舞曲》,聆听《春晓》,表演《春晓》、《布谷》,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杜鹃圆舞曲》。

2、演唱《春晓》。

教学过程:

1、完整聆听全曲,问: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完整地聆听歌曲《春晓》。

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4、听歌曲《春晓》分小组编创动作。

5、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布谷》、《小雨沙沙》。

教学过程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

让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录音,分小组拉手:

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

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第三段反之,

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4、课后小结。

第2课放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牧童短笛》、《牧童》,唱《牧童谣》、《放牛歌》,感受

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

其演奏方法和姿势。

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

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1、表演《牧童谣》;

2、认识三角铁、双响筒;

3、聆听《牧童短笛》、《牧童》;表演《放牛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歌曲《牧童短笛》和《牧童》。

教学过程: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短笛》。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的牧童到哪里

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4、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

曲。

5、随着音乐录音轻轻地敲击双响筒。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牧童谣》和《放牛歌》。

教学过程:

1、学唱《牧童谣》。

(!)启发学生看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学唱《放牛歌》。

(1)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2、小结。

第3课手拉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雁群飞》、《数鸭

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

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内容

1、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表演《雁群飞》;

3、编创与活动;

4、聆听《鸭子拌嘴》;

5、表演《数鸭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学唱《雁群飞》、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完整地聆听全曲《让我们手拉手》。

问: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自编动作表演。

二、学唱《雁群飞》。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

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

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

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歌儿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

曲。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鸭子拌嘴》,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鸭子拌嘴》。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

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鸭子的叫,哪里表现老鸭叫?

3、想象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对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

的。

二、学唱表演《数鸭子》、编创与活动。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

3、编创与活动。

三、课堂小结。

第4课长鼻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2。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1、欣赏管弦乐《小象》、《大象》。

2、学唱歌曲《小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象》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象吗?说说对象的了解。

2、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3、听听乐曲《小象》。

4、你感到乐曲使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5、再听乐曲,学学叫声,模仿表演。

二、欣赏《大象》

1、初听: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2、再听: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学歌曲《小象》

1、听听录音的范唱。

2、学唱歌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可爱的小象》,学会两拍子的打拍。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学歌曲

1、唱歌谱

齐唱——比赛唱——指名唱

2、跟录音唱歌词

3、轻唱

4、多种形式比赛唱

5、演一演

三、编创活动

分小组编创歌词:选其他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两只小象》,学习三拍子的打拍。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二、练唱《小象》

三、学习《大象》

1、学唱歌谱。

师范唱——跟琴唱——跟录音唱——轻唱

2、唱歌词

听录音——跟录音唱——比赛唱

3、演一演

分小组编创——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美感。

2、巩固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唱《可爱的小象》

1、轻唱歌谱。

2、唱歌词。

3、演一演。

二、唱《两只小象》

1、轻唱歌谱。

2、跟录音唱歌词。

3、演一演。

三、欣赏歌曲《小象》和《大象》

第5课游戏

一、教学内容:

1、表演《火车开啦》

2、聆听《火车波尔卡》

3、聆听《跳绳》

4、表演《拍皮球》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听《火车波尔卡》、《跳绳》,唱《火车开啦》、《拍皮球》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2、学习用快乐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三、教材分析:

1、管弦乐《火车波尔卡》

《火车波尔卡》采用写实的手法,对蒸汽机车启动、加速、到站、做了细致的描绘。它是降B大调2/4拍,快板,复三部曲式。

前把小节是引子。由短笛、长笛吹奏出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构成的汽笛声,由慢到快,由弱到强。引出了八分音符组成的同音反复,表现了火车启动、慢跑到加速运行。作曲家巧妙地用刷子去擦奏松了鼓皮的小鼓,模拟火车的声响使乐曲更有情趣。

随后出现第一部分主题跳进音程明朗欢快,仿佛人们乘坐火车时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旋律。

第一部分B段主题跳跃性较强,更加欢快,还隐隐穿来几声汽笛的鸣叫。

本曲和所做《不刹车波尔卡》与其兄约翰斯特劳斯、所做的《游玩列车波尔卡》和《休假旅行波尔卡》具有相同的性质,是具有描绘性色彩的乐曲。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想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钢琴《跳绳》是作曲家丁善德1953年所作的《儿童组曲》

中的一

丁善德(1911—1995)是中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

钢琴组曲《儿童组曲》由描绘儿童生活的五组画面构成:郊游、扑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蹈等。形象的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个性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通过标题,用故事情节将乐曲贯穿起来,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受。

乐曲《跳绳》通过对儿童所喜爱的游戏的描绘,塑造了孩子们机智灵活的音乐形象。乐曲分三段:

第一段音乐材料简洁,乐曲的力度时强时弱,乐曲的速度时快时慢,演奏的音区时高时低,好似小朋友捉迷藏时,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逐‘逗趣的情景。

第二段的音乐舒展,共同音反复被强调,描绘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是摸索、推测,从犹豫到确定的情景。

后段为再现,乐曲有弱至强,不断向高音区模进,在热烈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让学生在这首乐曲中再一次感受钢琴的音色,感受描绘孩子们生动、活泼嬉戏、玩耍的情景。

3、歌曲《火车开啦》

《火车开啦》是一首大调式歌曲,一段体,有四个乐句组成,全曲的节奏明快、简单,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歌曲一开始采用了火车开动时“咔嚓、咔嚓”声响的象形词,第二句又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第三乐句在高音区进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好似火车在迅疾地飞驰,也表现了火车司机在开动火车的自豪感;最后一乐句是大调式三和弦的分解进行。

歌曲节奏鲜明适合作开火车的游戏。在做动作的过程中掌握学会歌曲。开火车是一个简单情节的集体游戏。除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容、情绪外,还要巩固“X X”的节奏训练,训练学生节奏感与身体动作的协调能力。

4、《拍皮球》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跳绳》,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2、表演《拍皮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跳绳》

1、初听乐曲,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器在演奏?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做动作。

3、找一找,这首乐曲适合书上哪一副图?

三、表演《拍皮球》。

1、听录音,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听老师范唱,学生拍手感受。

3、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一学生跟节奏读词。

4、听教师樊唱,学生心里默唱,记住歌词。

5、听琴边拍手边唱歌。

6、边听乐曲,边自己创编游戏,共同商议。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火车波尔卡》

二、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和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歌词创编

教学难点:整齐地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准备:

1、司机大盖帽

2、节奏图片、多媒体光盘

3、三角铁、双响筒、碰铃、报纸等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师:小朋友大家好!开心的音乐四十分又来到了!

师:老师现在用琴模仿火车的两种声音,小朋友们仔细听,这是火车的什么声音?(教师用手风琴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及火车开动的声音)

生:(回答)

师: wu是火车的什么声音?kaca、hong是什么声音?哦,原来wu是火车的汽笛声、hong是火车大车轮的声音、kaca是小车轮的声音,(出示挂图)

师:刚才老师用琴模仿了火车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小朋友也用你们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车的声音,我们用身边的东西来模仿一下。你看,老师可以用报纸模仿kachakacha的声音,还可以用…老师不说了,我要看看谁想的最与众不同!这儿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果你需要,还可以上来拿,你们也可以为这些声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动作。这三种声音你们三个小组可以任选一种进行表演,来讨论一下:wu:报纸卷成喇叭状、手拉汽笛的动作;

hong:跺脚、拍凳子,单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脚、拍凳子、揉搓报纸、双手握在胸前打转。

师:好,我们刚才模仿了火车的三种声音,现在我们按照这些声音出现的先后顺序来读一读。(学生看老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汽笛声、大车轮声〉〈大车轮声、小车轮声〉,再三组〈汽笛

声、大车轮声、小车轮声〉)

生:(读节奏)

二、欣赏《火车波尔卡》

师: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的感觉是怎样的?火车一晃一晃的,我们的身体是怎样的?

师:想不想坐上火车出去游玩,那好请小朋友们把凳子围成一个圆圈,像坐火车一样。列车马上就要开了,请大家做好上车的准备。(座位摆圆圈)

师:好!开车!列车现在为您播放的乐曲是《火车波尔卡》。请小朋友认真听,一会儿回答老师两个问题:①乐曲总的情绪是怎样的?②坐在火车上仿佛看见了什么?

初听《火车波尔卡》

师:伴随着欢快、活泼的音乐声,列车行使在铁路线上,说一说你在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火车的曲子,请展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在这一遍中,我们的小火车爬了山、下了坡、还钻了山洞可有趣了!(做手势)

复听《火车波尔卡》

师:小朋友都知道火车上有司机,有乘客,那你们说一说,乘客们在火车上都会干什么?

生:(回答)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乘客会做这么多的事呀!那我们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地组合一下,四个人一组,编一编,作为乘客的你会做些什么,呆会请你们上来表演一下,给你们2分钟时间准备。

生:(准备)老师随意抽查。

师:音乐一响就请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地看,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表演的好,可以鼓掌鼓励。

欣赏《火车波尔卡》

三、歌词创编

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开一开火车。(听录音)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辆小火车。小老师们再仔细地听听音乐。

生:(互教)

师:(点评)《火车开了》这首歌我们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听呀,那我们的小司机能不能根据这首歌的节奏换上不同的歌词呢?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五、音乐游戏

师: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平原,××隧道,××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着目标出发吧!

第6课《美好的夜》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摇篮曲》

2、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3、表演《闪烁的小星星》

二、教学总目标:

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4.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三、教材分析:

1.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2.歌曲《摇篮曲》《摇篮曲》由戈特(1746-1791)作词,弗利斯(1770-?)作曲。摇篮曲是乐曲的一种体裁,有带歌词的摇篮曲,也有根据摇篮曲改编的器乐曲。它具有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中速,力度稍弱的特点,给人以安静并有一种轻轻摇晃的动感,表现母亲在亲切温柔地摇着摇篮哄婴儿睡觉的情景。

这首《摇篮曲》是一首单乐段的分节歌,全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6/8拍,节奏平稳,除结尾一小节外自始至终都用了

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聆听《摇篮曲》,并能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2、聆听并学会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能体会歌曲甜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摇篮曲》

1、完整聆听,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复听,自由做轻柔的动作。

三、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聆听歌曲,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复听,跟着歌曲,轻柔地拍节拍。

3、跟录音学唱歌曲。

4、指导学生用连贯、轻柔的声音,唱准、唱好歌曲。

小组讨论结尾的处理方式,并一一试唱。

用自己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等音乐表现手段,来演绎歌曲《闪烁的小星》的不同情感。

2、哟内各个重欢快的动作表演《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不同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演绎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一、主题复习。

1、聆听《闪烁的小星星》律动进教室。

2、复习歌曲

二、主题发展

(一)情绪:高兴,兴奋

1、小星星在天空妈妈的怀里愉快地生活着,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2、有小朋友说星星在玩耍,我们怎么样唱出它们玩耍时的心情呢?

3、小星星高兴得跳起来了!(伴奏采取移调、音域高八度等形式,速度一遍比一遍快)

(二)情绪:紧张、恐惧

1、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呀?

2、小星星,我们赶快悄悄躲起来吧!(用较软弱的声音、缓慢的速度演唱)

(三)《星光恰恰恰》(情绪:激动、兴奋达到高潮)

1、(教师伴奏舒缓、愉悦的音乐)让我来数一数,我们的星星朋友有没有走丢了;1颗,2颗,3颗,4颗,5颗,6颗,哇噻!星星朋友一个都没有少,真是又机灵又勇敢!给它们来点掌声。(学生鼓掌)请注意哦,给星星的掌声很特别,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鼓掌,竖起小耳朵听一听,老师怎么为星星鼓掌:1、

2、

3、

4、

5、6,X X X,这边呢,1、2、3、4、5、6,X X X。

2、我们大家一起数一数,几颗星星在跳舞:

3、再给星星加点鼓励:X X X(恰恰恰)

4、我们心里悄悄地数星星,再给星星加点鼓励。(),X X X(恰恰恰),(),X X X(恰恰恰)。

5、好,让我们合着音乐数星星。(放录音,师生边拍手边念“恰恰恰”)

6、除了拍手鼓掌,还可以用什么好办法?

7、我看有几颗小星星已经要跳出来了,来,让我们围成圈,和小星星一起手舞足蹈吧!(老师做“龙头”随音乐律动)

8、找你的好伙伴来跳舞吧!

(四)情绪:抒情、优美

1、教师唱:风不吹,树不摇,鸟儿也不叫,小星星,要睡觉,眼睛闭闭牢。(学生随伴奏3/4拍,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闪烁

的小星》,呈现摇摇篮和各种睡觉状态,慢慢回座位)

2、下课。

第7课巧巧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2、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

2、学会演唱《粉刷匠》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二、聆听《采蘑菇的小姑娘》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学会演唱《粉刷匠》

1、完整的聆听歌曲范唱。

这首歌唱出了那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心里默唱。

3、试着唱。

4、随录音唱歌词。

如果你是粉刷匠,为妈妈做了一点事,受到妈妈的表扬,心情怎么样?

5、有感情的演唱。

6、用旧报纸装扮自己,试着编创动作。

四、总结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25页)
相关文档
  •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 一年级音乐教案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