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变化

41017034 李光远

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钢铁工业的发展程度通常被视为衡量一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回顾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无一例外是建立在钢铁工业的优先发展上。因此,钢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平稳高速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2001年以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相对较高。通过对我国钢铁工业1992年至2003年CR4、CR5、CR8、CR10的计算,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由1992年的32、35、44、48逐年下降到1999年,2000年有所提高,接着继续下降至2003年的19、24、32、37;分别下降了40.6%、31.4%、27.3%、22.9%。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类型由2001年以前的高度寡占型跌落到低集中竞争型。与此同时,其它钢铁生产大国(区)的钢铁产业集中度都有所提高,日本和欧盟的钢铁产业集中(CR4 和CR1 值)都超过中国的两倍多,美国和独联体基本上在中国的1.5 倍以上。对我国钢铁业集中度的分析刻不容缓。下面从2001年起我将进行具体分析。

2001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1867.97、879.21、824.76、708.53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2.54%、5.9%、5.53%、4.76%,CR4为28.73。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14892.72吨,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为13630.91,占全国比重91.53%。总体各方面产量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是排名前四位的企业钢铁总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2003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2012.89、957.08、778.85、691.77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57%、4.06%、3.30%、2.93%,CR4为18.87。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23581.58吨,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为17418.55,占全国比重73.87%。总产量上升,其中宝钢鞍钢的产量上升,首钢和武钢产量比去年同期水平下降,重点大中型企业产量比重进一步下降,CR4下降。

2004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首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2198.55.1082.79、871.98、819.18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10.31%、

5.08%、4.09%、3.84%,CR4为23.32。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21322.75吨。可以看出全国总钢铁产量在此年有所下降,同时宝钢钢铁产量所占比重大大增加,前四位大型钢铁企业产量比重有所上升,CR4上升。

2005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唐钢、武钢和鞍钢,年常量分别为2380.89、1482、1200.88、1142.58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50%、5.92%、4.79%、4.56%,CR4为24.77。全国总共钢铁产量为25050.92吨。在这一年我国钢铁产量有了大幅度上升,同时排名前四的企业产量所占比重均有所上升,CR4上升至24.77。

2006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唐钢和沙钢,年常量分别为2341.79、2118.1、1695.99、1271.65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7.68%、6.94%、5.56%、4.17%,CR4为24.35,全国钢铁总产量为30507.46吨。在此年,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排名有了很大变动,唐钢和沙钢作为后起之秀进入前四。前四所占的比重有少许下降,CR4有所下降。

2007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鞍钢、沙钢和唐钢,年常量分别为2780.19、2196.76、2069.2、2061.77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5.79%、4.58%、4.31%、4.30%,CR4为18.97,全国钢铁总产量为4.8亿吨。可以看出除宝钢外排名前四的企业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全国产量的大幅提升,CR4大幅下降。

2008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唐钢、武钢和鞍钢,年常量分别为3509.12、3013.44、2660.62、2194.32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6.03%、5.18%、4.57%、3.77%,CR4为19.56,全国钢铁总产量为58177.3吨。可看出CR4虽有小幅上升,总体仍为下降趋势。

2009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宝钢、河钢、武钢和鞍钢,年常量分别为3717.42、3564.27、2921.76、2784.88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5.37%、5.15%、4.22%、4.02%,CR4为18.76,全国钢铁总产量为69243.72吨。CR4进一步下降。

2009年,我国产量排名前四位的钢铁企业分别为河钢、宝钢、鞍钢和武钢,年常量分别为5019.15、4313.24、3849.55、3601.09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6.30%、5.42%、4.83%、4.52%,CR4为21.08,全国钢铁总产量为79627.4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前四位大型钢铁企业的CR4值整体呈

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28.73下降到近几年的不足20,中间仅有稍许起伏。从这可以看出,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与世界大国钢铁行业均成高度集中的情况大相径庭。同时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我国钢铁业的竞争优势,阻碍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几点,下面我将一一进行分析。

首先,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钢铁此类的重型建材需求量大大增长,导致钢铁行业的市场容量大大增加,从而新厂商出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然后,钢铁行业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属于范围经济型行业,但是在我国,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效率等等原因,钢铁属于范围不经济型行业。范围不经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市场所能容纳的企业多,因此市场集中度低。

接着,钢铁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同时我国此类产品创新需求不高,致使厂商势力分布较平均,同时我国对此类产品创新投入不高,最终进一步使集中度降低。

最后,市场壁垒是导致集中度低的另一个原因。由于我国钢铁行业规模不经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等原因,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壁垒较低,新厂商进入容易,例如沙钢、河刚等异军突起的企业。因此市场壁垒度低同样是导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市场因素,我国经济的历史因素、钢铁行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钢铁行业富余人员问题等同样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因此,上述四点原因和中国独有的问题共同导致了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这是我国钢铁产业的顽疾,并在实际生产中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应基于上述给定原因具体分析。解决方式有四:

一、切实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产业进入壁垒。

二、加大钢铁行业科技投入,促进企业产品差异化建设。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管理模式,推动有效并购重组。

四、妥善解决企业负担,消除退出障碍。

我国应健全钢铁行业,努力实施上述解决方式,使钢铁行业成为市场集中度高,垄断程度大的行业,以应对新世纪新的挑战。

钢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59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sodocs.net/doc/1d1922275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593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钢铁工业系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2014年全年钢材产量达11.26亿吨,与2013年相比,增长4.5%。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其任务是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对于少数有实力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将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三大主力,其中房地产用钢仍将是最大的需求通道,预计2015年房地产用钢为4.05亿吨。 《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对钢材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钢材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钢材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钢材技术标准、钢材市场规模、钢材行业潜在问题与钢材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钢材行业投资价值、钢材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钢材行业投资决策者和钢材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钢材相关概述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我国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随着"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钢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一、2005-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 人力资源统计基本情况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对钢铁行业2005-2010年人力资源进行了有关数据调研统计。参与统计企业钢产量的比例达到全国产钢量80%以上,本文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真实性,其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基本代表我国钢铁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1.职工文化结构情况 2010年,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中,博士生人数为878人、硕士(包括研究生班、双学士学位)14756人、本科145002人、专科216287人、中等职业教育150938人、高中249890人、初中及以下199916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博士106人、硕士3251人、本科37029人、专科53568人、中等职业教育30511人、高中38922人、初中级以下37708人。 图1 2010年职工文化结构 图1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人才结构还有待优化,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偏少,高学历文化结构人才还有待提高。 2005年与2010年相比,统计企业中,博士研究生比例增加了%,硕士生增加了1%,本科生增加了%,专科生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减少了%,高中生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减少了%。 表2表明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由粗放式发展逐步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钢铁行业对员工的需求总体上呈现出"学历由低到高"的趋势。 2.职工职称结构情况 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职工为27526人,中级职称的职工为7947 4人,初级职称的人数为90237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其中女职工高级职称6515人、中级职称24011人、初级职称22785人,具有职称的员工占职工总数的%。 2005年与2010年相比,拥有高级职称的职工占总职工百分比提高了%,中级职称提高了%,初级职称降低了%。 图2 2005-2010年职工职称结构变化情况3.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2010年参与统计的企业中,高级技师5246人、技师37201人、高级工261712人、中级工178462人、初级工及以下214896人,其中女职工高级技师413人、技师3441人、高级工44964人、中级工2 9199人、初级工及以下45405人。具有职称和工级的职工总数为894754人,占参加统计职工总数的%。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下)20101230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 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下)
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2-30 14:58:21.0
三、中国钢铁区域市场流向分析 钢铁工业的布局直接决定了钢材的区域流向。 整理 2009 年 70 家重点企业钢材的区域流向, 如表 1 所示。 2009 年这 70 家大中型企业共生产 3.82 亿 t 钢材,占全国钢材总产量 6.92 亿 t 的 55.20%,因此,可以 将其作为样本,对全国钢材市场流向进行分析。在统计的过程中,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比如从首钢 总公司的钢材总产量中扣除位于西南的水城钢铁和贵阳特钢的钢材产量,把水城钢铁和贵阳特钢的钢材 产量纳入西南;将宝钢集团的钢材总产量中扣除位于西北的八一钢铁的钢材产量,把八一钢铁的钢材产 量纳入西北;再扣除位于中南的韶钢和广钢的钢材产量,把韶钢和广钢的钢材产量纳入中南;从河北钢 铁集团的钢材总产量中扣除位于中南的舞阳钢铁的钢材产量,把舞阳钢铁的钢材产量纳入中南;等等。 表 1 2009 年重点企业钢材区域流向统计 单位/万 t 产地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北 西南 华北 6 310 527 184 246 87 19 东北 308 1 740 98 16 5 8 华东 4 483 1 475 7 100 2 513 94 89 销地 中南 1 215 461 657 4 418 132 197 西北 359 39 48 111 1 247 43 西南 153 21 108 550 212 1 851 出口 346 237 301 262 6 40
对表 1 中数据计算整理,得到我国各区域市场钢材绝对输入/输出量流向(在此不考虑进口因素),见图 10。
图 10 2009 年重点企业区域市场绝对输入/输出量(单位/万 t) 结合表 1 和图 10,分别计算出每个区域企业生产的钢材中,供应本地区的数量、区域间净输出量、出口 量、净输出量(区域间净输出量+出口量)、净输出比例,结果见表 2。根据各钢铁区域市场的净输入输 出比例,可以把 2009 年我国的钢铁区域市场划分为 3 种类型:①自给型的西北市场:西北市场净输入比 例为 4.88%,净输入钢材 64 万 t,说明 2009 年西北市场基本实现了自给;②输出型的东北市场、华北市 场和中南市场:东北市场、华北市场和中南市场净输出比例分别为 57.20%、47.90%和 19.00%,分别输出 钢材 2 325 万 t、5 801 万 t 和 1 036 万 t,说明 2009 年这 3 个区域市场“绝对”过剩程度较为严重; ③输入型的华东市场、西南市场:华东市场和西南市场净输入比例分别为 50.55%和 25.93%,分别输入钢 材 7 258 万 t 和 648 万 t,说明 2009 年这两个区域市场钢材需求量较大,需要从其他区域大量调入。其 中华东市场属于我国用钢最多的区域,西南市场的较多输入则与灾后重建有较大关系。 表 2 2009 年中国各区域市场钢材输入/输出情况 区域 华北 供应本地区 6 310 区域间净输出 5 455 出口 346 净输出 5 801 单位/万 t 净输出比例/% 47.90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前言 我国钢贸企业众多,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钢贸的企业有20万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1500 家左右。目前钢贸企业集中度低且多数规模偏小,国内年销售量能够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100万 吨以上的只有6家,而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 每个季度中国钢铁业都在亏损,这也是该行业史上首次全年亏损。我司本年项目审查中钢贸企业无一通过 ,作为担保业务中还会接触到的行业,有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依照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机械制造用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 钢、特殊性能钢、专业用钢(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农机)。与钢贸相关的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 资、制造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用钢量超过50%,钢贸企业作为销售 环节与上述信息有关联。 钢贸行业具有下列特点①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实力偏弱。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③缺乏避险机制, 钢价大起大落风险较大。④定价机制是以供应商为主,话语权不足。⑤经营模式固定、资金需求量大。 钢贸企业未来发展应在于①争夺话语权,与钢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材 品种规格,定需定量的同时拓展市场占有率。③实施规模经营,通过重组并购产生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吨 的大型钢贸企业。 我们认为作为钢贸企业上游的钢铁业多次提速进行跨越式发展,而全国钢材消费量受国际金融危机、房地 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等原因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2011年实 际产能已达6.6亿吨。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1至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形势分析

[编者按:当仲大军先生的《中国土木钢铁经济时代的特点及发展战略》一文发出后,田书华先生传来了他的两篇呼应文章,指出了中国发展钢铁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田先生的这段话:“纵观世界上的工业大国,美国在20世纪钢的积累量达到70亿吨,而我国仅为18亿吨,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美国基础设施搞了100年,地上、地下、天上、海上交通设施齐备,而我国还相差甚远。”另外,作者在来信中还谈到:“对目前我国的高能耗,高污染,虽然是个问题,但也不像一些人宣传的那样严重。目前舆论界是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比如,目前我国钢铁生产能耗大,成本高,也与我国铁矿石品位低有关,我国铁矿石与国外铁矿石相比,品位很低,生产钢铁时能耗当然就大、污染当然就严重。还有,我国炼铁主要靠铁矿石、而欧美日等国目前生产钢铁所用的原料一般是废钢,成本怎么不低呢?”这些论据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马凯、姚景源、郑新立等先生的观点。此文后面的文章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些看法》,敬请关注。]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形势分析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田书华 2004年6月15日 前言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且价廉的金属元素,几乎是所有的产业不可欠缺的基础素材,其制品用途广泛、种类多,没有钢铁就不会有现代的社会,可以说,民生一日不能没有它。

钢铁是由铁矿石提炼,经由加工过程制作成各种用途的制品,其加工切削品或使用过的旧品变成废钢,可以无限次数回收循环使用,是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很方便再生的一种物资。 钢铁经溶解后铸成模型,可轧延成棒状、板状、管状各种用途制品,容易加工又可大量生产,加入极少量其它物质经热处理可改变材料性质增加硬度,或提高铁纯度使物性软化,也可用温度控制高温急冷或缓冷使物性变硬或软;它的唯一缺点是会生锈,为避免钢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氧化生锈,一般都采用涂装物、镀锌等,或熔炼时添加镍、铬制成不锈钢。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钢铁材料是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必选材料”,既是许多领域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也是产量最大、覆盖面极广的功能材料。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此外,一个国家的国防工业需要大量专用特殊钢材,钢铁工业在国防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国历来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把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第一章钢铁行业概况 一钢铁产品的分类。 1.钢的分类:钢可按化学成分、品质、冶炼方法和用途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两类。(2)按品质(主要是钢中所含的杂质元素磷、硫的含量),钢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3)按冶炼方法与脱氧程度可分为: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2.钢材及其分类。炼出合格的钢后,怎样把它制成合适的钢材,这是金属压力加工工艺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压力加工工艺师根据不同工业与工程部门的需要,把炼钢炉炼出的钢水铸成钢坯、钢锭,钢坯或钢锭经压力加工成钢材(钢铁产品)。钢材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钢板、钢管、型钢、钢丝等钢材。 二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烧结。2.炼铁。3.炼钢。4.铸钢。5.轧钢。 三钢铁工业的特点。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

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上)

2000-2009 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上)
地域:国内 作者: 信息类别:行业动态 行业类别:钢 铁 发布人:钢铁行业管理审核 发布时间:2010-12-29 08:45:36.0
一、世界钢铁产业布局演变历程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钢铁产业布局主要有 3 种基本形式:资源依托型、临海港口型和市场邻近型。在二 战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钢铁工业大多属于内陆资源依托型布局。在早期木炭炼铁阶段,炼铁业分布 在木材、铁矿石、河流运输方便和劳动力充分的地方。进入煤炭炼铁阶段后,工厂向大煤田、大铁矿集 中,煤铁复合区是最理想的区位。二战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炼铁焦比的下降,炼铁业由就 煤布局转向就铁布局,形成了 3 种钢铁工业地域类型:在大煤田区建钢铁联合企业;在铁矿区形成钢铁 工业基地;介于煤铁资源运输线上的基地。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钢铁工业基本呈现出两种 发展趋势:从资源依托型到临海港口型;从资源依托型到市场邻近型。 1.从资源依托型到临海港口型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钢铁产品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尤其是伴随着资源和产品市场的国际化,一些国 家的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开始向大型海洋港口附近集中。典型如日本钢铁工业,最初是以原料地指向型为 主的八幡、釜石、室兰,进而在作为钢铁产品主要消费地的工业带内的尼崎、广田、小仓、船町、京浜, 而二战后开始向大型海洋港口附近集中,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钢铁生产所需的水资源,又能依靠海运条件 进口铁矿和煤炭资源,产品出口也比较方便。日本钢铁企业布局变化见图 1。经过多年的空间演化,日 本的钢铁工业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临海型布局,绝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面向太平洋的带状工业区内,形 成长达近 1000km、全世界最集中的沿海钢铁工业带。这个区域集中了日本 85%左右的生产量和消费量, 如图 2 所示。
图 1 日本钢铁工业布局演变
图 2 日本钢铁工业生产量和消费量空间分布 在沿海港口建设钢铁厂,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缩短原料的运输距离,降低原料的 运输成本。但是,在沿海建设钢铁厂需要配套建设港口码头,相应的铁路、公路运输线路,以及公共辅 助系统和市政设施,甚至需要围海造地和开挖港池。因此,在沿海建设钢铁厂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 建设配套设施多的缺点。

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现状及分析研究

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现状及分析研究 钢铁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我国钢铁行业装备及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我国,科技水平较低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大障碍,钢铁行业同样也不例外。其中,技术装备落后是中国钢铁工业目前存在的最大结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钢铁出口产品中,我国的初级产品比重高达60%,而高级产品的比重我国只有20%,仅占美国的30%、日本的27%、韩国的26%。并且,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仅为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远。按生产能力统计,我国有竞争能力的装备约占50%,其余是需要改造和淘汰的。在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炼铁高炉中约有两千五百万吨的生产能力是落后的。在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50%,国际上早已淘汰的复二重机等设备仍在使用。目前,我国在整体装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只有宝钢和天津钢管公司,年产钢能力约为一千余万吨,占全国钢总产量不到10%。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消费量、净出口量以及铁矿石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2004 年,中国生铁产量为2.51亿t,钢产量为2.72亿t,钢材产量为 2.97亿t,焦炭产量为2.09亿t。去年(2005年),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全面完成铁水、烧结矿、焦炭等生产目标,其中共生产铁水1301.18万吨,焦炭535.4万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仅以钢产量而论,中国的钢产量要比产钢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第四位国家的产量之和还要多,占世界钢总产量的 26.31%;焦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其贸易量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由于中国钢铁产品产量高,也就造成了中国钢铁工业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很大。据统计,2003年中国钢铁工业消耗了2.74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16.3%,消耗量仅次于电力工业。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两千年前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而我国资源储量的本并不强,如果不在合理使用上下功夫,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为未来、竭泽而渔、竭矿而采,就会很快耗尽国内资源,而且会加大全球资源供给的压力。(中国的四大钢铁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公司和唐山钢铁股份公司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 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

钢铁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钢铁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一、钢铁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1、钢铁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按照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的观点:一个行业内在的竞争结构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者讨价的能力、客户议价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这五种竞争力量的消长趋势及其综合作用强度,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获利能力。 1.1 钢铁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 在产业经济学中,我们根据市场集中度来衡量一个产业的竞争状况。钢铁行业正是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的产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现有市场的竞争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一点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竞争中已得到体现。2010年底,我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5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9家,粗钢产量合计占全国粗钢产量的73%,其中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3家,粗钢产量合计占全国粗钢产量的54%,而2009年日本前3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就已占到全国粗钢产量的72.24%,这充分说明了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仍较低。在钢铁行业生产能力相对过剩,钢铁市场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行业集中度较低的情况下,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趋于激

烈:首先,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少民营钢铁企业渐渐成长起来,2008年,沙钢集团钢产量在中国钢铁企业排第6位,并以销售收入1452亿元,成功登上世界500 强企业榜第444名,2010年在中国钢铁行业排名第5位,在世界500强排415名,民营钢铁企业的成长加剧了钢铁行业的竞争度;其次,国外钢铁巨头阿塞洛- 米塔尔公司先后入股华菱管线,控股中国东方,实现进军中国钢铁市场的梦想,神户制钢、新日铁等业界巨头,均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的钢铁生产和销售环节,而日本三井、韩国浦项等国际知名商社和企业为扩大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分别在中国建立了27家和18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这些加工配送中心每年分别使用日、韩进口钢材达300多万吨和200多万吨,悄然瓜分着国内的钢铁市场;第三,从目前钢铁企业市场定位上,各产线特别是先进的生产线定位相似,低端产品正常恶性竞争与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并存,产品品种占有率均不高。未来,企业间竞争将向全方位、多层次方向发展,我国钢铁企业将面临成本优势渐失和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的局面。 1.2 上游供应商讨价能力 对于钢铁企业来说,所需原燃材料主要有铁矿石、煤炭、焦炭、废钢、铁合金等,其他配套服务包括运输、电力等,所以上游原燃材料行业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是生产成本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产品价格的变化。其中,铁矿石和煤炭是钢铁企业最重要的原料,但国内矿产资源以低品位矿为主,加工成本大,所以更多依赖进口铁矿石资源,而国际三大矿业公司对海外

某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某钢铁运输企业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钢铁行业的现状: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 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 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 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1,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 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手抬价,对我国钢铁企业形成需求控制。 2,行业不规范,调控不力。受市场需求驱动,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受利益驱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产能扩张无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争原料、抢市场、拼价格,其产品又多是低附加值的大路货,如线材、盘条等,使产品利润被不断走高的原料价格所侵蚀,需求传导、引起连环涨价。 3,急剧增长的钢铁产销量,对国内交通运输形成巨大压力,仅进口铁矿石和出口钢材两项运输总量,2006年铁路运输量就达13.79亿吨(含原辅能源材料)。近几来,钢铁企业进口大量铁矿石,又出口生铁、钢坯和钢材等产品,导致国际海运价格大幅攀升。2007年,巴西、澳洲到宁波港的铁矿石运费已分别由1月份33.64美元/吨、15.93美元/吨,上涨到10月末的85.56美元/吨和36.29美元/吨。 二、污染严重,恶性竞争 1,钢铁工业是耗能大户,也是资源消耗大户,除了需要高品位铁矿石外,还需要大量的辅助材料——煤、焦炭、水、电及熔剂等。 钢铁行业更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是个地道的大污染行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渣留在国内,我国钢铁工业年排废渣高达5亿吨左右,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4%,出口产品近5300万吨,在生产过程中废渣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2.4%。全国钢铁工业每年氟化物气体排放量约250万吨以上,而出口产品部分,留在国内大气中的氟化物约占1/10。虽然国家进行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生产工艺简单、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但由于国外市场需求强劲,大量低端产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