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淘者2019.6.5)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

一、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

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

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代码:31)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代码:32)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代码:33)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代码:39)

4.管理因素(代码:4):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代码:41)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代码:42)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代码:43)

(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代码:44)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代码:45)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代码:49)

此种分类方法是应有最广的,在分析案例中我们也可以按照这种指导思想,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去分析,从而可以形成系统的案例分析,不出现缺项。建议考生搜索下载《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标准,仔细看一下标准内容,不要求记住,但多少有一点印象,对考试是有很大帮助的,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凡是其他类的原因,代码都包含有数字9。事实上在考试中不会要求考生记忆分类代码,只需要结合案例实际情况去对应人、物、管、环的类似的中文表述就行了。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 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

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 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 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 火灾。

9. 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 冒顶片帮。

12. 透水。

13. 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 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 瓦斯爆炸。

16. 锅炉爆炸。

17. 容器爆炸。

18. 其它爆炸。

19. 中毒和窒息。

20. 其它伤害。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其实是提供了一种伤亡事故的标准名称,20种事故类型也是每次考试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种辨识方式是综合考虑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四个方面进行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这种方式用得不多,在这个标准中,主要是要求的掌握20种事故类型,这20种事故类型、或者说是可能存在的危害行为,我们在考试是最好用标准的语言回答,如果我们想当然的编造一些名字,一看就知道是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的,评分的时候不会得高分。需要注意的是,20种伤害事故类型中的起重伤害事故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的区别已经多次考试,比如说,维修起重机过程中,掉下的物体砸中过往行人,属于什么事故类型,这是典型的起重伤害事故,但往往会被我们认为是物体打击、或者机械伤害。关于20重伤害事故的详细介绍,请看本文第三部分内容。

(三)按照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等六类。在这里,主要是考虑有害的因素,从职业健康的角度出发,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大类。建议考生下载《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仔细阅读一遍,加深印象,即使不能完全记住,有点印象对考试也很有帮助。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

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辨识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1)对照、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个方面):

(1)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害、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朝向、风向、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运输线路及码头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包括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等。

(4)建(构)筑物

从库房储存物品、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防爆设施、安全疏散、朝向、采光、运输通道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5)工艺过程

从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等方面对新改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现状评价,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6)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7)作业环境

注意识别存在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部位。

(8)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识别。

上述八个方面的分析,如果考生不便于记住,可以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也可以使分析结果尽可能详实。

三、20种事故类型(危险有害因素)详解

正如前文所述,这种分类方法来源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从标准即可看出,该标准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其分类方法沿用至今,说明还是非常有科学性的。建议考生下载该标准,认真阅读标准内容,该标准除了对20种伤亡事故类型进行解释之外,还有更为详尽的伤害部位对应的失能日标准,这是计算事故损失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轻伤、重伤,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呢?在这个标准中就说的很清楚,失能日105天以下的伤害事故属于轻伤事故,职工死亡1人按照6000失能日计算,等等。在此着重讲述20种事故类型,与之对应的其实就是20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这二者是一体的知识点,请考生注意领会: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伤亡事故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在2018年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题目中,就直接指定了要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的规定来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参考本文末尾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对20种事故类型的名称记得非常清楚,如果胡乱按照我们想象的

名字来编写,肯定就不能得分。

1、物体打击

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爆炸、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挂钩、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住等。

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辊筒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撒料机、滚筒筛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

4、起重伤害

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包括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

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触电等事故。

5、触电

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棵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

6、淹溺

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

7、灼烫

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8、火灾

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比如,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此类事故居于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

9、高处坠落

人由站立工作面失去平衡,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

10、坍塌

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

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发生的坍塌事故。

12、透水

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带、溶洞或与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

13、放炮

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的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

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主要适用于煤矿,同时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场合。

15、火药爆炸

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运输、储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火药与炸药在加工配料、运输、储藏、使用过程中,由于震动、明火、

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炸药的热分解做用,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

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07MPa、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

17、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作,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

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如:

①可燃性气体如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

②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气引起的爆炸;

③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

④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气与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爆炸的事故。炉膛爆炸,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都属于上述爆炸方面的,亦均属于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

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干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20、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案例】某市一化工厂E,占地面积为15公顷,有员工2000人,每天工作8小时,其员工主要为周边村庄百姓。2015年8月14日9时,磺化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按照投料比例加氯磺酸至反应釜中。其中,王某于5月14日刚来到工厂工作,且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在加入催化剂和滴加硝基苯后,由于蒸汽压力不够,当班没有进行升温操作;下一班次同样没有进行升温操作。15日8时另一班次操作人员接班,10时开始对反应釜进行升温,升温时间持续2h,15日20时,该车间一班次操作工王某和李某接班后检查反应釜温度为120°C,继续采取保温措施。

16日5时送样化验,发现反应釜中硝基苯含量大于6%(正常值应小于0.1%),但未采取任何措施。在此作业期间,生产车间主任曾于15日21时对工人到岗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巡视,随后就先行离开。16日7时45分左右,磺化釜回流片式冷凝器搪瓷破裂,钢板被盐酸腐蚀穿孔,造成片式冷凝器循环冷却水进入磺化釜,与氯磺酸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产生大量氯化氢和三氧化硫,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起冲料和爆炸。该事故当场造成王某死亡,2

人受伤。

在调查中发现,该化工厂在2014年曾发生一起反应釜内维修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辨识磺化车间存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2.简述该化工厂反应釜内部维修作业前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参考答案:

1.磺化车间存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①触电——电气设备;②火灾——硝基苯;③灼烫——高温物质;④中毒与窒息——氯磺酸,硝基苯;⑤容器爆炸——反应釜;⑥物体打击——飞出物;

⑦高处坠落——作业平台;⑧其他爆炸。

2.该化工厂反应釜内部维修作业前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①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②实施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并告知作业人员;

③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④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⑤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⑥作业前后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⑦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⑧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⑨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最新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反应活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word版本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定义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二.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

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风险和风险评价: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5.可容许风险与安全: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6.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要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

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 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所以说,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应该是物质、能量在外部条件或自身变化的情况下,失去控制造成伤害或事故的综合作用。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每个标准的具体分类情况详见表1。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89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 基本知识(正式版)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 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 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 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 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 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 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

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至少有1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危害因素辨识可采用(ABCD)方式进行 A.询问与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安全检查表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 D )。 A.组织的所有区域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或由外界提供) D.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和区域 3.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 A )与事故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乘积。 A.可能性 B.时机 C.频次 4.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是(BD) A.设备设施缺陷 B.自燃性物质 C.电磁辐射 D.腐蚀性物质 5.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ACD)。 A.事故发生机理 B.事故发生的原因 C.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 D.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信息 6.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B ) A.消除危害、个体防护、降低危险 B. 消除危害、降低危险、个体防护 C. 个体防护、消除危害、降低危险 D. 个体防护、降低危险、消除危害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 A )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A.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B.曾经发生的事故 C.操作记录报表 8.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E) A.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B.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C.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D.落实员工的安环职防教育培训 E.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一)

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一)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过了解本项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对现场的勘察,对本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 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辨识 建设项目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有二甲苯、甲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三羟甲基丙烷、分散剂、阻聚剂、乳化剂、消泡剂、钛白粉、颜料等,产品为丙烯酸树脂、固化剂(TDI加成物)、PU聚氨酯漆、乳胶漆、丙烯酸外墙漆、水性印花染料色浆。该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原料和产品中二甲苯、甲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固化剂和PU聚氨酯漆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内,甲苯-2,4-二异氰酸酯在《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内。另外该项目的供热系统使用燃料柴油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种物质危险特性和健康危害如表3.1-1: 表3.1-1物质的危险特性和健康危害 序号危险物质危险特性健康危害 1二甲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2甲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危害物质和能量、危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危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一)能量、危害物质能量、危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危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2)危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二)失控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危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危害物质,消除、减弱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发生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危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的现象或状态,很难预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是决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是一种随机事件。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缺陷和设备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有缺陷两方面。 (2)人员失误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人员失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引发危险、危害因素的重要因素。人员失误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不正确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臵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企业概况介绍 丰谷酒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酿酒企业,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12年的富乐烧坊。作为四川白酒业的一匹黑马,丰谷以酒质优异、风格独特、服务精细、创新营销成为川酒新秀的典型代表,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四川省名牌产品”、“川酒新金花”等称号。创造性地研发出中国“低醉酒度”高档白酒三大标准,并荣获“2012中国最具创造力技术”大奖,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中至今唯一获得这一最高殊荣的企业。“低醉酒度”技术的应用,开启了健康饮酒的新时代。丰谷酒业总部占地近2000亩,下设2个分公司、8个专业的曲酒生产基地和数个大型成品包装中心。拥有国家级、省级以上白酒评委23人。具有年产优质白酒逾1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专业酿酒企业之一。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曾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2012中国最具创造力技术”、“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金杯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川酒新金花”、“四川工业企业最佳效益50强”、“四川饮料制造工业企业最大规模10强”、“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奖”、“中国白酒金樽奖最具增长潜质企业”、“四川省名牌产品”等称号,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中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新锐白酒品牌。2001年公司改制以来,公司销售收入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长,累计上缴税金超过数十亿元,增加就业岗位4000余个,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次实习的丰谷酒业分公司,有40几个成品酒储存库房,一个高级成品酒灌装车间,两个标准成品酒灌装车间。多个标准储酒罐。大型储存罐单个容量120t,小型储存罐单个容量60t,标准酿酒生产车间4个,酒窖窖池总占地约60亩。 二工艺分析 2.1对生产工艺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酿酒工艺,二是灌酒包装 工艺。 2.2酿酒工艺主要包括拌粮、搭甑、蒸粮、降温、收窖、发酵、摘酒、储酒,这些内容。收窖前有蒸粮的步骤,温度较高,蒸好的粮要通过行车吊运到降温点, 2.3灌酒包装工艺主要包括:消毒、灌装、检查、装车运输及入库等过程。储罐区和仓库是火灾的重点防治点,储罐区储酒量已超出国家规定的临 界量,属重大危险源。 2.4工艺流程图如图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

附件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

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第3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本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分为三个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施工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投入使用后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1 勘察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1.1桥位选择危险性分析 桥位设计应在保证市政交通规划要求,同时保证桥梁结构本质安全和良好的营运安全状态,保证顺畅地通过设计洪水水位,满足通航要求。桥位选择极为重要,其不仅是城市交通的规划布局要素,同时也是关系到桥墩基础,墩台形式、桥梁结构、上下引道、航道通航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 本项目的桥梁位置,拟建简阳市射洪坝区东南方向,桥梁轴线位于绛溪口下游30米处,(右端连接简阳市老城区滨江路)链条滩上游100余米(左端与射洪坝片区拟建的滨江路相连),跨越沱江。沱江简阳段到达Ⅵ级航道尺度标准,渠化后规划达到Ⅴ级航道标准。 市政桥梁位置选择不当,会影响城市交通安全规划组织,降低桥梁本质安全度,影响行洪和通航安全,影响桥梁安全运营。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加强桥位的论证研究。 3.1.2 桥址的工程地质危险性分析 桥梁破坏及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薄弱和桥位存在不良地质问题。如果在桥位勘测设计中地质勘探工作不细,桥位规定范围内的不良地质问题如断层、塌陷、流沙、岩溶没有查清楚,基础设计又未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则桥梁建成后会出现基础下沉、滑动、倾覆等,使桥跨结构失效破坏,影响通车,严重的导致桥梁倒塌,造成人员伤害和国家财产损失。【2004年9月8日成都三渡水大桥垮塌,尽管表现为上下游过渡采砂造成,但同时表明基础地质的问题存在。】桥址的工程地质勘察和结论是桥梁设计的基础,也是桥梁本质安全的保证,同时还是基坑开挖与桥墩施工安全技术方案的依据。 3.1.3 桥梁建设规模、结构形式、技术标准的危险性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工艺设备和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设备本身是否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安装等是否具有相应资质); 2)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液位计、阻火器、防爆膜); 3)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超限、异常、故障报警); 4)是否具备紧急停车装置; 5)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 1)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是否有足够的强度; (2)密封是否安全可靠; (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 (4)适用性是否强。 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 (2)电气设备是否具备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气的防爆等级; (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 (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 (5)电气火花引燃源的情况; (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是否符合规定; (8)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接措施是否可靠; (9)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制度; (10)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 (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等。 3)锅炉与压力容器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锅炉与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是否失效; (2)承压元件是否失效; (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失效。 3.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 (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 (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 (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 (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 (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 (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 (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 (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 (10)酒后或疲劳驾驶; (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 (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 (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但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1.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跨越机械的部分,未设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不防滑; (2)作业场所光线不足; (3)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合格或无防护装置; (4)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不停机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和设专人监护; (5)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 (6)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盘在帽内,穿裙子、高跟鞋、短裤、拖鞋、围巾或赤脚在现场作业; (7)设备安装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1.2.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切割机、刨床等设备和安装检修等作业过程,其存在的地点即作业地点,其部位主要是以上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转部位。 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2)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发生机械伤害的概率较高; (3)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机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模板

*******************公司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有限公司 2014年06月20日

组长:副组长:成员:

1.企业简介 公司注册生产“大迪牌”自卸车、半挂车、宽体矿用车、水泥搅拌车、厢式运输车100余种专用车产品,是“福田欧曼”“中国陕汽”“中国重汽”“北奔重卡”“重庆红岩”“安徽华菱”等在华北地区重要的委改生产基地。 公司有两个生产车间,一个是下料车间,面积为1.1万平方米,主体为钢结构,主要工序是对铁板进行剪裁、打磨、焊接、切割,用到的主要设备有开平线、剪板机、折弯机、冲压机、焊机、数控切割机等。另一个车间是焊装车间,面积为2.5万平方米,主体为钢结构,主要工序是对下料车间加工好的工件进行焊接、打磨、喷涂、组装,用到的主要设备有焊机、角磨机、起重机等。 2.辨识过程 2.1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灾 1)可燃气体较多,易造成火灾。 本公司各车间大多数采用钢保温结构,主要作业为焊接作业,过程中使用氧气、乙炔、二氧化碳、丙烷气体,这些为助燃、可燃气体,增加了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增大了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气体燃烧猛烈,在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还可能引起爆炸。往往会造成较大伤亡,并给扑救和疏散带来不便。 2)电气火灾 安装在顶、柱、墙上的照明灯具,多采用带状或分组安装的日光灯,数量较多,易发热起火。 低压线路短路火花造成火灾事故。

3)喷涂车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工件喷漆作业过程中使用喷枪进行作业,喷涂材料油漆、稀料,为易燃物,作业人员或周围有明火或火花,容易造成火灾,也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造成人员职业危害。 (2)机械伤害 车间内大型机械较多,大型折弯机、剪板机、冲压机、车床等机械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容易发生磕、碰伤、砸伤、物体打击等机械伤害。 (3)厂内机动车辆伤害 车间内厂内机动车辆频繁进入,经常在车间内、外进行工件转运,作业人员在作业时若不注意,容易造成车辆伤害。 (4)高处坠落 作业人员在升降机上作业时,作业人员不使用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可能发生人员高处坠落。 (5)触电 作业人员在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未安装漏电保护器或电动工具电源线破损,金属外壳带电,造成人员触电。 (6)粉尘 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有害粉尘,容易造成人员职业危害。 (7)噪声 大型机床、折弯机、剪板机、冲压机、车床等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噪声,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 2.2电气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电气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触电、灼伤、火灾、高处坠落。具体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示范文本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 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 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 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 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 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 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 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①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 ②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③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三、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物体打击安全帽 2起重伤害定期检测 3车辆伤害加强车辆检测维护、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4机械伤害防护罩等 5触电漏电保护器、屏护、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等 6火灾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7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8高处坠落栏杆 9中毒加强通风 10其他噪声危害减噪措施、耳塞等;震动危害减震措施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