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书法 间架结构 28法

书法 间架结构 28法

魏碑
董其昌 文征明

书法间架结构28法 (转载)

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云:“夫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者,应以 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是为点笔技法之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李阳冰论笔法云:“夫点不变,谓之布棋。”一字之中,点笔当为至要,而两点以上者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为书。

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者,当思是否直对,如直对,再思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在字之中间者,有在字之左右者。所谓直对,是为重心垂直相对,万不可偏侧。此法应先思后书,目测位置,手后随之。

第4法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者,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然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略向左斜,以化其板。对正之法,是以重心为准,如两笔僵直,神韵必失。

第5法 中直偏右 凡中直者,皆应垂直劲挺、管逐势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屈体弯身是为大忌。右军论中直曰:“紧如春笋之抽寒谷是也。”太宗也云:“为竖必努,贵战而雄。”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须稍有偏右,以化呆板,楷、行同此。

第6法 底竖斜位 凡竖在下方者,皆非全部居中,或偏于左,或侧于右,侧右者多,偏左者少。不居中者,当不可强为,强为居中字身必倒。底竖笔锋所指,必有所向,察之要精,观之务细,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 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其法同“竖笔等距法。”

第8法 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基本相等,楷书即是,行书亦然。竖距虽然相等,但其宽窄当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有因字势各异者,当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 上收下展 上收而下展,下展而上收,凡上下结体之字必择其一。上收者,阴柔华丽,涵蓄谦和,以避让而留地步;下展者,阳刚豪放,行笔雄奇,以开张而壮丰满。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生奇势,对应而求壮和。

第10法 上展下收 上展者,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者,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行笔挥运,应先急后缓,当急不急是为涩滞,当缓不缓是为浮滑。

第11法 上正下斜 上正者,竖笔务须垂直;下斜者,重心则应不倒。上正者以平其势,下斜者以化其板。凡上下结体之字,务须注意斜正,当斜则斜,当正则正。斜而不倒、正而不僵,正中求

其动势,斜中取其稳健。

第12法 上斜下正 凡上下结体之字,上斜下正者居多。上以斜势而呼于下,下以收缩而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求其肃穆,稳重古朴中存于风神。禀阴阳于动静,体物象而成形。

第13法 下方迎就 凡上有撇捺开张、宽博舒展之字者,下方宜上移迎就。上移则为抱紧,下坠必为脱节。上移者,钩环盘纡,紧密而势出;下坠者,中宫散涣,软弱而缓滞。

第14法 左收右放 凡左右结体者,以左收右放者居多。一独体字,如置于左部,其形必变,以收敛而逊于右,“林”、“双”、“晶”即是。

第15法 左斜右正 凡左右结构者,以左斜右正者居多,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有呼无应,字势必殇,有应无呼,无源之水,均不能立。呼者以斜而取势,应者以平而安神。呈左动而右稳,书呼疾而应迟。

第16法 对等平分 陈绎曾《翰林要诀》论书云:“对者宜等,间者宜半。”凡左右结构字,有避让迎就者,也有对等平分者。对等平分,是为高低对等、宽窄平分,不可一方过高、一方过小。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第17法 左右对称 凡左有撇右有捺者均需应平稳对称,其高、低、长、短应识字形而定。撇笔未出,先思捺笔位置;捺笔轻重,当依撇笔长短。顾盼呼应,笔意相连。若撇捺不对称,必重心不稳,其势必危。

第18法 主笔脊柱 字中必有一笔是主,余笔是宾,主不立,宾不随,主不稳,宾不靠。主笔担其脊梁,树其重心;宾笔附其血肉,辅其装饰。主宾相顾,四面停匀。右军云:“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然主笔者,不可长有余而失于短,强逾弩而乏于韧。

第19法 中宫收紧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画,有在虚向,必审于字之精神所注……”中宫者,核心也,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为核心,分领纵展,神韵必生。

第20法 收缩纵展 此为常用之法,学书凡不可悖。收缩为其纵展,纵展反为收缩。一展一收,神采飞动,不展不收,缓弱呆板。包世臣曰:字体收展“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直挚,痛痒相关。”但又不可肆意挥就,全无法度,以少知而炫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

第21法 牵丝粘连 使转粘连,字之精神挽结所在,而行、草者尤甚。清蒋和《书法正宗》云:“字无一笔可以不用力,无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牵丝使转亦皆有力,力注笔尖而以和平出之,如善舞竿者,神注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笔画是筋骨,牵丝为血脉,真行虽别,法度同

一。

第22法 斜抱穿插 两部合一最忌远离,远则疏,离则散,尤两部斜势穿插者为甚。形虽斜而体势不倒,貌虽偏而重心不移。双肩合抱,互带穿插,鳞羽错落,呼应曲直。斜势中应有一番韵律,合抱中更具几分精神。

第23法 大小独具 一幅书作中,无论楷、草、篆、隶,其字必有大小,笔画多者字身宜大,笔画小者字身宜小。大字不可令小,小字亦不可令大,应自然天成,各臻其妙。

第24法 联撇参差 一字多撇者,最忌排牙之状、车轨之形。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云:“一字之中,亦有重(chong)笔,不可不变。”书贵变不离其本,字尚新不悖其源。

第25法 三部呼应 凡三部者,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如只书一部,绝不可成其独字。行书急就,也不可杂乱无章。

第26法 钩趯匕刃 包世臣曰:“钩为趯者,如人之趯脚,其力初不在脚,猝然引起,而全力遂注脚尖,故钩未断不可作飘势挫锋,有失趯之义也。”楷法中,钩身不宜长,犹如匕刃。古人云:“趯峻而势生。”

第27法 围而不堵 围而不堵、守不宜困为“口”之常法。凡书大“口”,均不可堵塞过于严紧,过于严紧使人有呆板、滞闷之感,行书尤甚,古人有“兴致不弘曰速”之说。

第28法 笔画增减 古人多有精妙之法于异写、帖写中,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沿习相传已有公认,今不可乱造,亦不可类推。元陈绎曾云:“太繁者减除之,太疏者补续之,必古人有样,乃可用耳。”

--------来自《书艺公社》




书法的结构 总论



书法的结构 总论
书法的结构也叫书法的布白,布白有两种:一是字体的布白,二是章法的布白。而在字体的
布白中,就是汉字的笔画在一定的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由于每个汉字的不同,笔画多少的不
同,笔画位置的不同,以及笔画的形态的不同,就形成了千变万化、丰富多采的汉字。我们
要在这千变万化中,研究其变化的规律,研究汉字在这方寸之间的组合规律,为写好书法、
表现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汉字的布白如同兵法中的布阵。简单地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万事具备,只欠
东风。”以及“空城计”虚与实的关系等;另:还同四季中的变化,春夏的发散,秋冬的收
敛。一切尽在变化中。在书法的布白中,实与虚的对比,收与放的变化。构成了汉字独特的
艺术特色,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结构。
在研究书法结构的布白的过程中,首先要站在平衡的角度,平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
故平衡是硬道理。平衡

对初学者来说是最难最难的,如同姗姗学步的婴儿,首先要掌握平衡。
只有掌握了平衡,才可蹦啊、跳啊,想去那儿就可以去那儿,否则会载跟头的。书法也是如
此,初学平衡,勿追险绝。只有掌握住了字体的平衡,才可以随意地进行变化,否则应该向
东走去,偏偏走向西,结果离终点越走越远,那不就残了,是达不到目标的。
首先学习书法就要研究书法的“平衡”。笔画的平衡;结构的平衡;章法的平衡。书法和自
然一样,也是以平衡的形式存在的。书法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把作者的真实思想通
过书法传达给读者,使读者接受作者的思想为目的。故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一定要真实,努力、
塌实,不可朝三暮四,故弄悬虚,编造出虚假,虚假会给读者带来不真实的感受,是学习书
法中的大忌。古人讲:“初学分布,但求平正。”这是字体的外部特征,也是不变的真理、
不变自然的规律。在字体的内部,则是对比、变化表现的地方。也是最“精彩”、“灿烂”
的地方。在此对比、变化不可多,多则乱,分不出主次;也不可少,少则缺少变化,不够丰
富。中国的哲学中有“事不过三”的理论。这是结构的中心,是最“灿烂”的地方,故中心
一定要精彩,精彩方能打动人。不管怎么变,最终都是以平衡的形式结束,从此看出平衡是
硬道理。
再者学习书法就要研究书法的结构,这是学习书法的关键。自古以来,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
去揭示书法结构的规律。给我们流下了很多学习书法的宝贵经验,如站在变化的角度,去揭
示书法字体的内部规律。如尽态、错落、欹侧、洗练、呼应、迎让、假借等。还有采用位置
的手法,去揭示书法字体的内部规律。如整齐平整、上下平稳、左右均称、轻重平衡、分布
均匀、对比调和、连续各异、反复变化、内外相称、形象自然、气象生动、格调统一等。对
初学者来说多而繁,不系统、不全面、很难看清书法的本来面目。而我们要站在一个全新的
角度,全面地去审视书法内部、外部的结构特征,使初学对书法的结构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以便能更好地掌握书法的结构和书法的形成规律。
要学会研究汉字形成的基本规律,学会观察汉字的基本方法。要全方位地、立体地、更科学
地,去了解书法、去认识书法、掌握书法。根据汉字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字的外
表是以扁、长、方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从字体的内外、上下、左右、前后,不同的位置
去诠释字体的原本形态。在字体的外部是以对称的形式存在;在字体的内部,是以变化手法
存在。从字体的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包围结构应严格按对比的方法写之。方法是:一、放
射结构;包围结构。二、上紧者下松、左紧者右松、中紧者边松。三、上斜、下正,左斜、
右正、近大、远小;四、小与大、父与子等辨证关系。注意:在字体内部,忌:平均,平均
不是艺术;艺术是对比、艺术是变化,这是字体布白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汉字要有一
个全面的认识。就如一首歌词中所写的:“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艺术的变化
都是如此。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不经作者同意,不可转录。
孔之见与长乐斋
2002年12月8日12点17分完稿






查士标(1655~1698)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和诗人。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明末为诸生,不久即无心功名。工诗文、书画,书法师承董其昌,风格俊逸萧散。擅山水,初师倪瓒,后参以米芾、米友仁、黄公望、吴镇、沈周、董其昌等人画法,所画笔墨纵横、粗犷豪逸,或笔法荒率、墨色浓淡干湿互用、秀润高华,或笔墨生峭劲利,画风枯寂生僻。在当时颇负盛名,为海阳四家之一。有《云山图》、《空山结屋图》、《秋林远岫图》、《云山烟树图》等传世。著有《种书堂遗稿》等。
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新安四家”。
早年崇拜董其昌,因恰巧生年与董其昌同干支,故又号曰后乙卯生,休宁西门人,流寓扬州。他比渐江年轻六岁,与渐江一样也是明"诸生",后来也主动放弃了举子业。不过他出身名门望族,家境殷实,家藏有钟鼎彝器和宋元书画真迹,因而少时即练就了仿元人画作几可乱真的功夫。明亡后他流寓扬州,生活得也较为安逸,因此与渐江的贫病孤僻不同,查士标的性格中更多了些潇洒飘逸甚至玩世不恭的因素。
他de闲散情怀决定了他的绘画气质亦是风神懒散、气韵高逸。他早年即服膺渐江,与渐江一样从学倪云林入手,后来他居扬州时仍然关注渐江的画作并虚心向渐江学习.查士标常常在画上自题"拟云林笔意"、"仿倪云林法"等,而他的"懒标"之号亦从倪云林"懒瓒"之称而来,可谓是风神遥接。由于查士标天性聪慧,并且在扬州多与王翚、恽南田、笪重光(1623—1692)、孔尚任(1648—1718)、石涛等当时画坛和文坛名流结交,相互切磋,转益多师,因此查士标绘画的风格也是多样的,面貌不一,
[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