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视数学文本阅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重视数学文本阅读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重视数学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指导---自主学习”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课题的主要特征是倡导“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先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学生就具备了良好的数学自学能力,就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够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良好习惯和自学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性,是“先学后教”的前提

让学生“先学”我们就必须读懂学生,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先学”的起点。因此,教师每次课前准备之时,我们需要问问自己:我读懂学生了吗?我了解他们吗?学生原来学习了哪些知识?

1、学生原来学习了什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前一年甚至是前三年的教科书、教学用书及教学目标,研读课标。如:北师大版《数学教师教学用书》最后一页附有一张“学段教材内容结构”表,可以清楚地知道“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在每册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呈灰色,老师只要读懂这张表,才能知道学生原来学过的知识,小学阶段还要学习什么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尤其是遇到新接班,教师更要通读学生已经学过的教科书。

2、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仅仅知道学生原来学了什么还不够,还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比如:学生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已有知识基础如何?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结合点在哪儿?思维基础如何?这才是他们“先学”的基点。因此,教师必须以平时教学、作业反馈、检测(有目的地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测)、参阅上学年或上学期的考查试卷、访谈及观察等因素为依据,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与能力。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加减法---“折纸”之前,教师一要知道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就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与“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的加减运算”;二要了解学生对“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的加减运算”是否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运算技能。

3、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适当预测:学生对于新学习内容的兴趣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盲点在哪里?已有经验如何?他们的学习态度会如何?怎样更利于他们学习?基于对这些问题的了解,我们才能准确定位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能学会什么,怎样才能学会,从而加强“后教”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减少“后教”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4、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是什么?学生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读懂学生的差异性是“先学后教”的前提。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关注个体,让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是比较理想教学的状态,更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二、阅读教材——注重知识的理解性,是“先学后教”的关键。。

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学”,先学的载体就是课本,因此教师要重视课本阅读。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指的就是不会学习的人,而会学习的前提就是会阅读。教材是教师执教的根源,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他是数学专家集结过去经验,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任何教辅用书替代不了的。小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以外,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重视课本阅读,更谈为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的垂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对书中的叙术或旁注的概念、定理、思考方法、操作方法、问题与要求,如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性质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相同”换成“同一个数”吗?“0除外”能省略吗?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练习的空

间,从而使学生能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外或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列出导学提纲,以便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时,设计以下导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自学(P85-86):1、观察P85第一幅图,读一读儿歌,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n只青蛙_____张嘴”。

2、认真阅读课本(妈妈比你大26岁)并思考:①、如果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_____岁。

②如果妈妈的年龄为a岁,那么淘气的年龄是_____岁。3、自学P86,要求一边自学,一边摆小棒。4、试一试:省略乘号写出右边各式:m×3,6×a,3×n,a×c。

5、X÷3 4-a 5+b 这三个式子的运算符号可以省略吗?

6、完成P86页的试一试第1、2、3、4题。提示:第3题,先回忆学过哪些公式?再用字母表示;第4题,先回忆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再用字母表示。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挖掘教材——发掘知识的隐含性,是“先学后教”的根本

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想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要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时(如下图)。

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动手操作、旋转并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交流。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前按要求做好学具,再通过观察旋转得到“平角”和“周角”后,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形成的五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如:“平角”、“周角”与“直角”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交流汇报。经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对教材隐含知识的挖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指导---自主学生,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为学生创设“先学”平台与空间,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努力提高“后教”的针对性,教学预设要精心构思,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讨论等自学形式,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