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石后村志

石后村志

石后村志
石后村志

石泉头后村

概况:

该村位于龙泉政府北5公里,西临烟青一级路1公里,北临何家庄村,南临石前村,西邻204国道,东临钟家蓝蒿埠。2012年有居民141户,常住人口440人,均为汉族。该村地处丘陵,有耕地800余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种植。

村内有东西走向河流1条,河边有龙泉1处,泉水干甜,2000年由镇政府出资,把龙泉重修,立龙泉石碑1座,上有即墨市政府江崇冠留名,是即墨墨水河发源地,被列即墨县志。

据《邵氏族谱》记载:永乐年间始祖,震祖原籍从店集镇青山前迁入我村,至今到21世,该村有141户,六个姓氏,邵姓最多115户,王姓11户,梁姓7户,万姓6户,李姓1户,刘姓1户。

历史沿革:

元朝前许尤两家因石缝出水,流出泉水干甜来定居,名叫许尤庄,后许尤两家不知去向,后更改名石泉头村,根据历史记载,明朝年间村东建庙宇一处,庙前有八步三座桥,前有产子湾,后有三步两座庙,石泉头有历史集日逢四、九。

1953年成立石泉头初社属兰泉乡,1954年成立高级社属兰泉乡,1956年成立石泉头大队属灵山区,1957年属林戈庄乡,1958年秋属林戈庄人民公社,1960年底分为两个大队,石泉头前大队,石泉头后大队,1968年4月成立石泉头后村革命委员会,属段村人民公社,1978年恢复石泉头后大队,属段村乡,1995年属段村镇,2013年属

龙泉镇街道办事处。

北京的历史遗迹

北京的历史遗迹 圆明园 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至今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北京的内城城墙周长24里,因城市建设三十年前已拆除,只留下东南角的角楼附近和东便门至崇文门二处明城垣遗址,是北京城历史发展的标志,北京市政府规划将把东便门至崇文门一段建成明城墙遗址公园。公园是一片沿200米长的城墙遗址方向设置的带状公共绿地。这片绿地又分为老北京南城根文化区、现代雕塑公园、东便门角楼市民休闲场所,城楼遗址公园纪念林、北京站南出口及广场等5个功能区。

皇城根遗址公园为展示皇城墙遗迹,体现古都历史风貌,专门在公园北端旧址处复建了一小段城墙,并选取东安门、中法大学、北大红楼、南端点、北端点等节点,挖掘、展示地下墙基遗存,建设自然景观并配以雕塑和浮雕,使北京古城的概括形象更加完整。据文献所记,东安门广为七间,宽约35米,进深约15米,相当雄伟、气派,现在还有历史照片可以窥见其原貌,北京著名的东安门大街和东安市场之得名,就都是因为这个门。修建公园时,在东安门原址处发现了该门的基址遗存,专门在地下开辟了露天的“博物馆”。复建皇城墙和开辟展览,为今人了解、研究中国封建都城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情况,唤起现代人对北京皇城的回忆,提供了丰富而详尽的实物见证。而在公园内兴建的“对弈”、“时空对话”、“露珠”、“掀开历史新的一页”等数十座雕塑、浮雕等景观,宛若一幅幅打开的北京历史民俗风情画。 长城,从东到西绵延万里;从古至今,其修筑延续二千多年。凭临登攀,偏要到悬崖绝壁人踪罕至处,方可见其建造的艰辛奇特。它那雄伟的风姿、美学的价值、防御的功能及所蕴含的军事谋略,都是世界文化遗留中少见的。它是世界的奇迹,深受各国人民的仰慕和赞叹。站在长城上,不论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还是看长城内外苍茫的还山、连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浓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当年这个古战场上飞扬的胡笳羯鼓,闪烁的刀光剑

浦东新区老港镇村志编修工作实施方案

浦东新区老港镇村志编修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浦东新区《关于推进村志编修工作的通知》(浦史办〔2015〕3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承续乡土文化,传承现代文明,各镇需开展村志编修工作。现根据老港镇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村志修编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求真存实、弘扬传统、统筹协调、分工合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谋划,有序推进,逐步编修;要充分认识村志编修的重要意义,营造村志编修的良好氛围,促进老港镇村志编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主要目标 用3-5年时间形成老港镇村志系列丛书。每部村志一般用2年时间完成,字数在30万字左右。 三、组织机构 成立由分管副镇长严伟为组长,办公室主任马克杰为副组长,各村主任为成员的村志编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老港镇村志编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导联络小组,组长由办公室主任马克杰兼任,设信息联络员两名并聘用有修志经验、文字功底好的老同志担任指导员,负责各村村志的业务指导和志稿编写。各村建立村志编修小组,聘用主编和编辑三人左右,主编由各村书记担任,具体负责收集资料,编辑协助主编工作并完成志稿文字打印。 四、主要任务 (一)培训 邀请浦东地方志办公室专家来我镇开展培训,培训对象 - 2 -

为各村主任及编修小组成员,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村志修编的基础知识和要领。 (二)试点 2015年,以东河村、中港村和成日村为试点村,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村志修编工作。 (三)全面开展 在东河村、中港村及成日村完成试点工作以后,其余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开展村志修编工作,在5年内全部完成村志修编工作。 五、相关要求 村志主编拟订村志纲目后报浦东地方志办公室初审,然后根据纲目搜集资料,根据资料完善纲目,上交至镇村志编修指导联络小组,由指导联络小组着手编写初稿。初稿经指导联络小组修改、补充、完善,再交浦东方志办专家审稿,提出修改意见后返回进一步修正,经审定后统一交专业公司排版制作,正规的书稿经评审验收会通过后出版印刷发行。每部志书一般印刷1000本,其中100本送浦东方志办存档,50本送出版社存档。 六、资金保障 老港镇村志修编工作的各项经费由各村垫付,待修编完成后由镇统一转移支付。各村要本着合理适度的原则使用经费,避免出现经费的超支或滥用。 附件:老港镇村志编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老港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6日 - 3 -

精心组织勇于实践-北京地方志

精心组织、锐意进取,认真做好地方志工作 丰台区地方志办公室 各位领导,大家好! 2010年,我区地方志工作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帮助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志书编纂、乡镇志和村志编纂等方面精心组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市、区交给的工作任务。下面,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高质量做好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 按照北京市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为二轮修志提供组织保障 第二轮修志工作坚持了“一纳入、五到位”,即把修志工作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计划之中,坚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健全的修志机构、稳定的参修人员、有力的经费保障是实现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二轮修志启动之初,我区重新调整完善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机构人员,各单位成立了修志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丰台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实施方案》和《丰台区志1991-2010》篇目框架;编制了《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指导手册》,为全区各单位做好工作提供指南;去年3月召开了全区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动员大会。至此,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展开。 为加强二轮修志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区地方志办公室机构进行了重新调整,由之前的区档案局局长兼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调整为地方志

办公室单独设立主任,原专职副主任改任调研员,专门负责主编工作,去年又增加了1名人员编制,经费也得到增加,工作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修志队伍 一部高质量的志书归根结底取决于修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自二轮修志以来,我们始终强化精品意识,注重把好用人关和培训关,将提高修志人员素质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针对二轮修志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人员相对不足的特点,区地方志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单位都分别选聘部分人员充实到修志队伍中。在选聘中,我们注重把好用人关,要求选聘的撰稿人必须熟悉本地区、本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工作情况,且有一定文字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和写作水平、身体健康、有较强的团体协作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还要保证撰稿人在志稿撰写阶段的相对稳定。我们地方志办公室选聘了5人,分别是在我区体制改革、财政、社会治安、党史、地方志编纂等部门工作多年的领导同志。 在把好选人关的同时,对撰稿人组织了两期多种内容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参修人员掌握系统的方志编纂知识和一定方志基本理论。结合二轮修志实际,编写了《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地方志工作文件、领导讲话和志书编纂业务知识。在培训形式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培训与研讨相结合、讲课与座谈相结合等形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结合今年资料长编和志书初稿撰写完成的实际,3月份还将组织几次分散培训,以保证关键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是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着力提高二轮志书的编修质量 资料是志书的细胞,资料工作是志书编纂的基础,一部合格的志书,不仅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篇目,更要有丰富和高质量的入志资料,同时

乡镇村志审稿座谈会主持词

***乡《****村志》审稿座谈会主持词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编委: 《***村志》(送审稿)在各位编委的精心编纂下,在各位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支持下已经于*月完成,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村志》审稿座谈会,会议的任务是请在座各位对《***村志》(送审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建议。下面请允许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向市、县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村在外工作的老领导对《***村志》编写的大力支持、对各级各部门帮助指导以及对***村干部籍群众为《***村志》编写支持配合表示衷心感谢。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老领导、**主任、县直相关部门领导、乡党委政府部分领导、***村三职领导、《***村志》编委等共*余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一是请编委介绍《***村志》编写情况;二是请**宣传部、***保密局、***史志委、***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作审查发言、并提修改意见;三是请编委及其他同志发言;四是**两位老领导作指示要求;五是请乡党委书记总结发言。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编委介绍《***村志》编写情

况,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宣传部、***保密局、***史志委、***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作审查发言、并提修改意见………………………………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议程:请编委及其他同志发言。 …………………………………………………………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议程:请编委及其他同志发言。 ………………………………………………………… 下面,会议进行第五项议程:请乡党委书记总结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各位编委的介绍非常详细,各位领导的点评也十分精确,乡党委**书记也做了总结发言,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请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一并抓好落实。《***村志》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乡人文底蕴,是***文化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我相信《***村志》的编纂出版必将推动我乡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再次对各位编委的辛勤付出,各位领导的帮助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座谈会到此结束,散会!

北京大学民俗研究课程笔记整理

期末复习 2016年5月3日 14:43 \ 一、理论 1、太阳神话理论/比较神话学 缪勒《比较神话学》。主要观点有:语言形成四阶段,语言疾病说,太阳中心说。 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词的形成期,方言期,神话期,民族语言期 语言疾病说:由于语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导致后人对古代词汇的意义及其用法的 知识的缺失,造成后人对古人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字资料理解上的障碍。神话是“语言的疾病”,与语言的特性,包括“词性”、“一词多义”、“多词同义”、“隐喻”等因素 有关。 太阳中心说:古人对创造神话没有多少兴趣,他们只是比较喜欢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自 然现象,自然现象多半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运行规律有关。神话多与太阳的运行及其规律有关。 2、进化论学派/ 人类学派 泰勒《原始文化》。观点:文化进化说,万物有灵论,残余论,心理一致说,多源论。 人类文化的发展就像人类的自然进化过程一样,是按照从野蛮时期、半开化时期、再到文明时期的过程进化的。根据这一观点,泰勒提出了“残余论”的观点,即人类社会的很多 文化现象都是古代社会的遗留物。据此,进化论学派提出了两种原则:心理一致说,即人 类心智结构方面都是一致的,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也基本相同。因此,不同地区的人都会 产生相同的文化现象,即“多源论”。而且,文化的发展都会按照同一条直线进行,虽然 进化的程度不同,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它们最终都会一步步进化到下一个阶段。 神话故事产生的基础是人类蒙昧阶段所信仰的“万物有灵”,是古代社会与文化的“残余物”,会随着文化的“进化”而逐渐“退化”为传说和故事,可以帮助我们“逆向”推导 出原始社会与文化的形态和特点 3、神话—仪式学派 3.1弗雷泽《金枝》。 早期的人类不需要神话,只有仪式,仪式,大多数情况下为巫术仪式,是人类实践和观察 的结果。 当人们不满意仪式的结果或者说人们不再满意简单地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仪式过程的完善 与否,神话就出现了。早期的神话多侧重于描述以往(古代)的成功和失败的仪式,以前 仪式主持人的虔诚和献身精神。此时,神话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为现行的仪式树立典范,而是确立一个仪式评价的标准。 神话源于对“仪式”的描述,仪式在先,神话在后。 3.2拉格伦是神话-仪式学派的重要代表,认为神话与历史无关。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8月5日

志鉴信息 2009年第 56期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8月5日 石景山启动第二轮区志编纂工作 2009年6月19日,中共石景山区委办公室、石景山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石景山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通知》,对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地方志书的书名,确保质量第一、切实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及经费保障、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督查职责及健全和完善奖惩机制等,都明确提出要求。同时下发的还有《石景山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实施方案》、《北京市石景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和《〈北京市石景山区志(1996-2010)〉篇章设置》等3份附件。开始全面启动该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 综观石景山区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的特点,一是编纂实施方案详尽明了。《石景山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实施

方案》文字不多而内容充实,对工作任务、编纂体例、编纂步骤、质量要求、审查验收、组织领导都作出明确规定。 二是组织机构充分体现“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方参与、地方志主管机构组织实施”的原则。为明确地方志办公室与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区长办公会强调指出,“地方志编委会是区政府领导下的临时机构,直接对第二轮编修志书负责,志书出版发行后即终结使命。组建地方志编委会后,不影响地方志办公室的日常组织、指导、协调工作。”与此相应,“两办”文件指出,“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由区地方志办公室指导、督查”,进一步强化了在编纂志书工作中政府主管部门的工作地位。 三是确定了主编负责制的原则。区长办公会依据主编条件和“挂帅出征”的基本要求,一致提议杨博贤同志担任《北京市石景山区志(1996-2010)》主编,将行政与业务领导责任集于一身,为修志工作统一步调奠定了牢固基础。 四是确定了编辑部组建原则。按照工作计划,《北京市石景山区志(1996-2010)》编辑部应于2010年成立,以便于从参编单位工作之始介入协调指导,贯彻“一竿子插到底”的原则。区长办公会授权主管副区长对副主编人选进行审核,届时以恰当的方式予以公布。区长周茂非在区长办公会上特别强调,修志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不要再麻烦离退休老同志,要选择一些年富力强的同志参与其间,具体名单由区志办提出,区政府领导负责协调落实。

北京地方志与民俗研究

北京地方志与民俗研究 [摘要]北京民俗是北京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北京拥有大量的地方志,不同历史时期修纂的地方志对北京民俗的记述,为当下进行北京民俗研究提供了比较系统、翔实、可靠且时空确定的宝贵资料。通过对地方志中民俗资料的发现与解读,可以进行北京民俗史、北京民俗形态、不同区域民俗的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观以及民俗志文本写作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利用地方志民俗资料进行北京民俗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地方志文体的特点以及修志者的观念、水平、工作态度等决定的。因此,进行北京民俗研究,不能仅仅依靠地方志,还需要其他类型的文献作为资料来源。本文之所以主动舍弃其他类型的文献而专注于地方志,主要是为了肯定和提倡它,使其在北京民俗研究中获得与其价值相当的位置。同时,这样做有利于对这类型资料的优缺点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从而发现、提炼使用这一类型资料进行研究时的合适方法。如果不同类型的资料都得到了比较透彻的分析,在综合应用时就可以更好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将北京民俗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 地方志;北京;民俗 北京是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近千年建都史的特殊“地方”,在其演进至今的发展历程中,长期定居或寓居于此的人们创造、享用、传承、累积了十分丰厚的民俗文化,同时也生产出正史、

笔记、诗词曲、类书、散文、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乡规民约、账本、日记、书信、宗教科仪书、善书、药方、日用杂书等形式多样的大量地方文献。这些文献中有些本身就是民俗活动的直接产物,有些虽不是民俗活动的直接产物,其中却不乏对北京民俗的记述和描写。重视地方文献,对北京民俗进行深入研究,是北京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本文中将只关注地方文献的一种——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素以起源早、持续久、类型全、数量多而闻名。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2]收录1949年以前历代地方志共8264种,包括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乡土志、里镇志、卫志、所志、关志、岛屿志等不同类型的方志以及具有地方志性质资料的志料、采访册、调查记等,其中宋代28种,元代7种,明代973种[3],清代5685种,民国1571种。《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4]一书所收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还要多出313种,达8577种之多。地方志作为包含多种类型、记载特定地域之各种信息、被公认具有资政、教化、传史功能的特定文体,其学术价值业已得到学者们的诸多论述,[5]而运用地方志进行研究,在不少领域都已经有了学术实践并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成果。[6]笔者也曾关注北京地方文献与北京民俗研究的关系问题,并已发表《〈北京岁华记〉手抄本及其岁时民俗文献价值》、《〈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及其反映的明代宫廷岁时生活》、《〈帝京景物略〉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兼及关于

《村志》编纂方案2012-5-31

《村志》编纂方案 北京XXXX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五月

目录 北京XXXX文化有限公司简介 (2) 《村志》编纂方案 (3) 一、修志宗旨 (3) 二、修志机构 (4) 三、《村志》编纂委员会 (4) 四、志书书目 (4) 五、志书编纂各阶段及时间安排 (5) 六、装帧设计 (5) 七、印刷发行 (5) 八、修志经费 (6) 九、具体工作配合 (6) 附件 (7) 附件一:志书编纂流程表 (8) 附件二:编辑说明 (9) 附件三:村志目录 (10) 附件四:《村志》质量规定 (16) 附件五:志书照片素材目录 (22) 附件六:免费赠送纪录片一部 (23)

北京XXXX文化有限公司简介 北京XXXX文化有限公司始创于2003年,是一家承编史志的专业单位,是《村志》工作手册、《村志》质量标准的编写单位,具有村志的编修和代审能力。 公司现有修志工作人员300余人,已编纂志书质量得到了民政部、农业部、北京市、中国社科院等有关领导的好评。 我公司以“志书天下,铸造精品”为己任,以“服务乡农、促进发展”为宗旨承编乡镇村志,从素材资料采集、编稿撰写、史实研究考证到排版设计、志稿审定、样品制作、出片印刷、成品备案等实行全程服务,并确保工作进度和志书质量。

《村志》编纂方案 村志全面反映一个村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一部综合性历史资料著作,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科学性、历史性、时代性、百科性、资料权威性、文献性和专业特色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对于记录一方历史、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推进《村志》编纂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特制订本编纂方案。 一、修志宗旨 为抢救珍贵的历史信息,服务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惠及后世子孙,特编纂《村志》,这是时代的昭示,也是历史的使命。 编纂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求实存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系统、准确地记录村内地理自然、政治经济、教科文卫、福利民生、建筑建设、风土人情等方面内容,使志书真正达到“存史、资政、育人”之目的。 二、修志机构 ***《村志》编纂工作由镇党委、镇政府统一领导,由村党(总)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成立《村志》编纂委员会,配合开展修志工作。

村志——文化部分

文化部分 新屯村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村,有悠久的文化底蕴,秀丽的自然风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布依族人民创建并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每年村两委都要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曾用布依山歌译演大型话剧《夺印》,自编自演布依说唱《新屯风云》、《一百八》、《新屯新歌》、《颂十七大〃迎奥运》等节目参加迎春晚会及各类演出。1994年获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授予“布依说唱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近几年来,用布依山歌曲调自编《布依说唱敬酒歌》、《看今朝〃展未来》等节目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在开展文化活动中,有诗词组、歌舞组、山歌组及业余民乐队等文艺小组。其中民乐队挖掘编排演奏的民间古乐曲因旋律韵味独特而几获赴县里和在村的展演,尤其是获邀参加2008年11月“黔西南州首届职工民族文化艺术节”的展演。同年,还协办了由县政府主办、县民宗局承办的具有浓郁布依族风情特色的欢迎仪式,迎接宁波余姚市四大家领导一行对口帮扶望谟十八周年回访调研大型接待活动。2005年7月以来,还先后接待过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栏目组,中央电视台《乡士》栏目摄制组、北京电视台《奥运频道》节目组,云南省罗平县文化局等多家文化传媒及法国旅游团队的专程采访。 一、民族民间文化——布依说唱 新屯村是黔西南州唯一的“布依说唱艺术之乡”,历代的布依儿女传承了优秀的布依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布依民族风情。 布依说唱剧目均取材于农村现实生活,既通俗又高雅,有说有唱,边说边唱,说唱结合。所改编或创作的“削肖贯”曲目段子,比喻贴切,褒贬明朗,感情纯真,充分表现了布依族人民质朴的天

性,善良而诚实的美德,重情谊而恶虚伪的品格。在表演过程中运用布依族的民歌、山歌、大调、小调作唱腔,民间乐器四弦胡、月琴、木叶、勒尤、竹笛、唢呐、箫筒以及打击乐牛皮鼓、小钗、鼓、木鱼、罄等辅以布依民间曲牌如迎新曲、月琴调、敬酒调、上香曲、封坛调、大拜堂、喜相逢、绕坛调等,极富布依族地域特色,深受群众的喜爱。 自六、七十年代以来,新屯村自编自导自演的布依说唱剧目《新屯风云》、《新屯新歌》、《颂十七大〃迎奥运》、《断梳定情》、《王海平》等节目参加迎春晚会、县“三月三”布依文化节及各类演出。1994年获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授予“布依说唱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近年来,协助县政府、县民宗局等部门多次承办了具有浓郁布依族风情特色的欢迎仪式,迎接宁波、余姚等大型调研接待活动。同时还先后接待过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云南省罗平县文化局等多家文化传媒及法国旅游团队的专程采访。2012年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称号,如今的新屯村已具有布依风格的民居文化,多彩的布依民俗文化、神秘的树神文化、多样的石器文化、奇异的布依傩戏文化以及秀美的田园风光,吸引八方游客来休闲观光。 新屯布依说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何时,现在人们已无从知晓。它最原始的形态是以说唱的方式来讲述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是当地布依族人民在过去那种身处深山老林、穷乡僻壤,完全闭塞的环境下,用来消遣娱乐的方式。人们在劳动闲暇之余,围聚在一起聆听民间艺人讲故事,布依语叫“削肖贯”。通常由两位艺人表演:一位讲述故事,另一位为琴师,拎着古老的民族乐器用弦琴做伴奏。讲述的全过程都全部用当地的布依族语言。讲述者在讲述故事时,时而用说白,时而用诗歌,时而用山歌曲调来唱,多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

运河流经的几个点:通州、天津、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 岁时旅行;庙会旅行 庙与祠的区别。 丁世良、赵放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地方志为主,民俗资料分七大类:礼仪民俗,岁时民俗,生活民俗,民间文艺,民间语言,其他等。 北京市《顺天府志》(一百三十卷.清光绪二十八年重印本) P2 岁时民俗 农业种类繁多北京 .饮食 正月:1、《水东日记》名曰“贺新年”。所食之物,如曰百事大吉盒儿者,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共装盛之,又驴头肉亦以小盒盛之,名日“嚼鬼”,以俗称驴为鬼也。 庙会 《北京岁华记》五鼓时,不卧而嚏,嚏则急起,或不及衣,日卧嚏者病也。不卧而语言,或户外呼则不应,日呼者鬼也。夙兴盥漱,啖黍糕,日“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姻友投笺互拜。烧香东岳庙,赛放爆仗,纸且寸。东之琉璃厂、西之向塔寺,卖琉璃瓶盛朱鱼,转侧其影,大小俄忽。 男女 《宛署杂记》且至三日,男女于白塔寺绕塔。且至晦日,家家竿标楼阅阁、松柏枝荫之夜灯,之日“天灯”。

商业:《景物略》初三日至十七日,陈百货于琉璃厂,书画、金玉、骨董均设地摊,而火神庙尤甚,游人杂沓,名日逛厂。 喇叭:《明宫史》初八日,弘仁寺打鬼。其制,以长教喇嘛披黄锦衣,乘车持钵,诸侍从各执仪仗、法器拥护,又以小番僧名班第者,衣彩冑,带黑白头盔,手执彩棒,随意挥洒白沙,前以鼓吹导引,众番僧执曲锤柄鼓、鸣锣、吹角、演 念经文,绕寺周匝,迎祥驱祟。念五日,德胜门外黄寺,行亦如之。 饮食:《帝京岁时纪胜》初九日后,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商业(呈大流,物价依稀为贵) 《明宫史》“人家用粉糁(san米粒)、寒具馈送,遍市鬻之,五花帚(zhou)为号。宴席间尚王瓜、豆荚,一瓜之值三金,豆一金,点茶用椿芽、蒲笋,发之冰下。牡丹、芍药、蔷薇俱有花,较春时薄小,一瓶值数千线,贵戚、倡家插茉莉花。” 出游: 《宛署杂记》十九日,都人集白云观,游治纷沓,志马蒲博,谓之“燕九带”,或曰“阉邱”,或曰“宴邱”。 P26《通州志》十卷清光绪五年刻本 庙会、城隍庙,游行P26 正月“元旦”,家设香烛酒果,拜天地、祖宗,出门贺节。城隍庙中,自隔岁除夕至元旦,有庙场香会。“元宵节”,以果相馈。自十三至十六,各庙鼓楼悬灯,放花炮。其演戏者,曰“灯戏”。男女各游街市观灯,日“走百病”,又曰“走桥儿”。自十五至三十,里二泗娘娘庙有庙场香会。

军坡词源词义考

义同仪异 ——“军坡”词源词义考 海南民间每年一次的祭神、游神乃至迎神赛会活动,大多称为“军坡”;仅祭神、游神、迎神活动而无赛会的,多称为“公期”、“婆期”——此为笔者的认知,不作为这篇考释文章的前提,其结论或推论应在文章结尾得出。“军坡”、“公期”、“婆期”的地域分布在海南东北部、中部的汉族地区,而西部、西南部则另有别称;中部汉黎接壤的少数黎族地区亦有此俗。 “军坡”一词源于何时?“军坡”能否等同“公期”、“婆期”?关注海南民俗与民间信仰的学人与大众在书稿和网络上多有各自的认识。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地方志等资料,考释“军坡”一词出于何时;对“军坡”的形成、发展及内涵和外延进行考述。 一、“军坡”一词的源流 (一)明清时期 对祭神、游神乃至迎神赛会活动记录的海南现存文献和地方志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王弘诲《天池草》卷九《新建谯国诚敬夫人庙碑》记载祭祀先贤神冼夫人的场面:“每令届期,即云集飚附,若三军之奉主帅,曾无敢有越厥志者。……且系以诗曰:……年年诞节启仲奉,考钟伐鼓声渊阗。军魔俨从开府日,杀气直扫蛮荒尘。高阁飞甍新启宇,百灵拥扈神戾止。岁时伏腊走群氓,祝禧报赛歌且舞。羽衣绛节来云房,即之若无视洋洋。奉帝威令俾勿爽,鲸鲵戮死魑魅藏。……”(注1) 碑文中所载场面宏大,不亚于今天新坡镇冼夫人文化节中装军、出军的气势,但并未称此祀神、游神活动为“军坡”。 《正德琼台志》记载的“关王会”亦是典型的祭神、游神、赛会活动:“十一日,卫所扮装关王会游街,至十三日毕集庙中,因演所装游会之戏。军士每于是时为赛。祈保武官心愿各戴枷锁。有沙刀伫立王像前三日者,谓之站刀。甚有剪焚肉香,膊刺大小

北京的老胡同的文章:记忆中的北京胡同

北京的老胡同的文章:记忆中的北京胡同 北京的老胡同的文章:记忆中的北京胡同大凡在北京住过的人,一旦离开了,就总会不断惦念着它,惦念那里大大小小的胡同以及那一扇扇门开向胡同的四合院。每逢春秋佳日,抬头望见胡同和四合院上空高高覆盖着的蓝天,耳边还听得一阵阵传来清越的鸽哨,顿然会惹起无限遐思,有时胡同里还会迈进来一列长长的运煤驼队,那沉重的蹄声和曼长的驼铃时响应和,立刻就会让人意识到离北京城不远就是长城和长城外的朔方沙漠。 胡同,在北京系指街巷通称,据说始于元代。当然,还有不少就干脆叫做某某街、某某巷之类,其长度宽度一般也和胡同相。不论是胡同或街巷,大都是两端通向其他街道,这和上海的里弄大都是一端闭不通行,大不一样。偶尔也有不通行的,则恒在巷口标明为“死胡同”。 北京是座历史遗产无比丰富的首都。不仅有些胡同从寺庙取名,如老君庙、白衣巷、隆福寺街;有些胡同就以旧朝代衙门所在地为名,如司马仓、禄米仓、刑部街、外交部街;还有些胡同很形象地冠以生活实物,如绒线胡同、劈材胡同等等,表明原本是某一行业集中交易或生产之地,几于随处可见。还有的把一系列胡同按号码编排,如东四几条之类,为了简便,把胡同二字省略掉了。有的胡同还显示着过去的高贵门第,如恭王府、遒兹府、遂安伯胡同以至大户人家如史家胡同等等。解放前,北京城南的“红

灯区”是所谓的“八大胡同”,但也并不都带有胡同字样,既有叫百顺胡同的,也有叫韩家潭的。总之,北京的胡同如果好好下工夫研究一番,各有其来历和特点,真可谓是一门饶有民俗趣味的地方志哩。 像我这样住在北京日子奇短的人,知之甚少,实在谈不出多少历史掌故来的。但是,尽管如此,北京的胡同在我的心目中,多少年来,还是不失其为非凡魅力之所在。我在青年读书时代,有幸考入北京清华大学,但一连四年都住在西郊,只有到了周末,才有闲暇进城访师友,淘旧书以至打牙祭。从东单米市大街青年会门前下了校车,就急急忙忙走过金鱼胡同,奔向东安市场内几家旧书店如中原书店等,有时兴之所至,也会搭电车去琉璃厂看看旧线装书。 倒是1935年夏天毕业后,我到北京城内教两所中学,一所是南长街的艺文中学,一所是灯市口贝满女子中学,开始在甘雨胡同六号住了下来。这个胡同和金鱼胡同平行,在北面,相隔两条小巷,东端通米市大街,西端就是王府井大街,地点适中,我每天去两校教课也方便。甘雨六号实则是一所小得不起眼的道观,香火久废,主持的道人索性把它改作变相的北方公寓,供单身客人租用,他就变作二房东了。我还依稀记得道人是个红光满面和善豪爽的胖子,见面总是天气哈哈哈,多话也无。我住在道观后面的右方小院,住房仅一小间,但关起院门,自成院落,显得十分幽静,和大殿前院隔着一道短墙,彼此各不相扰,相安无事。小天井中就在窗前还长着一棵山桃树,有时也会飞来几只小鸟,在枝头啁啾为乐,平添一些野趣。我在备课或批改课卷之余,也

平安建设宣传稿

平安建设 各位父老乡亲、广大村、居民朋友们: 现在我镇就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向同志们进行广播宣传,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收听。 1、什么是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由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国家政权,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公民如何参加“平安创建”活动? (1)、积极做好自身防范,防止受到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侵害; (2)、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3)、向公安机关或基层组织提供、举报社会治安和违法犯罪线索; (4)、积极参加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义务参加巡逻执勤; (5)、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工作,测评电话:***********。 3、自2019年开展平安建设以来,***镇取得了这些成绩。 一是为进一步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强力打击整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针对***镇治安乱点的问题,***派出所多次开展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集中开展盗窃案件高发,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电信诈骗等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我镇派出所破获涉黄刑事案件两件,查处涉黄、涉赌、涉毒、偷盗等治安行政案件共计20余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六十余人,有力地震慑了***镇治安乱点的违法犯罪活动,净化了社会环境,其中打击处理的典型案例有: (1)2019年6月19日,***派出所在小岸坝摧毁两家卖淫嫖娼窝点。将11名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2019年10月10日,***派出所在豆坝村查处以推“跑三公”的方式进行赌博的8名犯罪嫌疑人,并依法对8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严厉打击。

二是大力整治辖区交通秩序,确保全镇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镇派出所、交管办常年上路依法管控路面,打击处理货运超载超限,酒后驾驶,三轮、面包车违法载人载客,两轮车、不戴头盔违法违规行为;安装临崖临水公路防护栏;整治危路,疏理水沟,安装广角镜等。2019年以来全镇所有道路畅通,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三是在辖区内大力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宣传活动和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宣传活动,在重点公共场所、显著位置张贴网格员公示栏、平安建设宣传喷绘等;全面落实村常职干部或综合专干兼任农村村网格员,加强队伍建设,业务工作能力培训,积极向群众宣传普及网格化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知识,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认识。 ***镇各村社区组建红袖标(治安义务巡逻队),在全镇常态化开展(治安义务巡逻工作);***派出所强化指导,采取(民警带队巡逻)等方式,提高街面见警率,如有治安报警能够得到(公安机关的)及时出警和迅速处置,确保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及时维护。我镇派出所报警电话:***。 六是建立专兼职调解员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系统,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调解组织的专业素质;截止目前全镇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覆盖,共建立各级各类公共法律服务站室11个、调委会室14个,登记调解员102人。 二零一九至二零二零年以来,我镇共受理各类纠纷210件,成功调处210件,调处率与调处成功率均达到100%。其中以(南充市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与熊某工亡赔偿纠纷为典型,经过***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反复调解,死者家属最终与该公司达成协议,成功为死者家属争取到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处理本工亡事件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共计122万元,这场纠纷也得到圆满解决。 从去年上级电话调查情况来看,咱们镇广大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度,以及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都不是很高,反映出我镇平安建设宣传的范围还不广,力度还不大,个别村社区落实社会治安的措施还不力。各方面工作还有待加强,

村志范文

《夏杜曹村志》序言 当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置于案头的时候,我相信无论是走出家乡远离故土的游子,还是天天坚守着这片古老热土的父老乡亲,都会为之心潮澎湃。因为悉心研读,见微知著,不仅可以从中感受人情世事沧桑,感知吾村变迁历史,感悟现实生活启示。我们还可以从一个村的发展轨迹中看到一个国家向前跨越的矫健步伐,听到一个时代进步的厚重足音。本村志既是留给每位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史料,也是献给每位想认识夏杜曹、了解夏杜曹的同仁们的一份特殊礼物。 夏杜曹山水绚丽,文化绵长,景致独特,百姓勤劳,民风淳朴。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吾族先辈在这方热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为建设美好家园奉献智慧和力量。当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他们斩木揭竿,奋起反抗,前赴后继,众志成城,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无畏的铁胆忠肠,涌现出象爱国将士曹云剑这样的民族英雄。当鬼子进村,夏杜曹人宁愿战死,不甘坐亡,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夏杜曹人筚路蓝缕,不竭追寻,探索过很多农业农村新路。80年代中期,家家户户进行杂交水稻制种,全村老少齐上阵,亲戚朋友来帮忙,场面宏伟壮观,描绘了一幅“科学种田增效益,规模生产促增收”的壮美画卷,使得夏杜曹在全县名噪一时。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夏杜曹人继承祖辈聪明能干、勤劳肯干、踏实会干、埋头苦干、善于巧干、诚信实干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之际,在永康五金炉火越烧越旺的历史大背景中,夏杜曹虽没有家家点火,户户冒烟,但同样有一批人先知先觉,借改革开放的和煦春风,在西面的山坡上办起了工厂,使一个农业村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夏杜曹人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淀下厚实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风鼎盛,这是人们对夏杜曹村的概括。“一村书法两父子”,“一村高考三状元”,这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每一个夏杜曹村民的荣耀。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史志(村谱)是一个区域历史的真实写照和理性总结。本村志内容丰富,体例编排科学,类目设置合理,资料翔实可靠,行文规范流畅,做到略古详今,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体现了较高的编纂水准。它凝聚着以退休教师曹德明等

浅谈利用地方志推进历史研究

浅谈如何利用地方志史料推进历史研究 地方志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书籍,它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记载了一地各方面的情况,是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它既是政治家治理社会, 了解民情的重要依据, 也是文人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史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对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志所记述的内容与一般史书相比,范围更大,内容更详尽,包罗了一个地区的各个方面。地方志不仅记载了社会政治(包括政党、自治、选举、公署、职官、建制等)、经济(包括人口、实货、田赋、杂税、集市、水利、漕运、救济等)、社会文化(包括风俗、寺观、祠祀、方言、学校、墓冢等),而且记载了自然情况(包括自然现象、地貌、疆域、山川、气候、土壤、植物、动物、矿藏、水文、灾害等);方志不仅记载过去,而且记载现状。史书以时为经,重记过去,要求略今详古,隔代修史。方志以记当代现状为主,要求略古详今,以当代人记当代事,其收录的资料范围更详尽一些,内容更真实一些。此外,方志撰修具有连续性特征,方志所记内容连续不断,不仅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地区,某一空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资料,而且方志的体例和所记载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充增补,更便于看出一个地区的发展变化。由于地方志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档案、家谱、文集、笔记、地方文物、器物、各种社会调查,具有原始性特点,所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基于地方志中所包含的丰富、较真实的史料,史学家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中国史学家还是国际汉学家,都已有以地方志而成巨著者,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就曾参考了1000 余种地方志。大陆比较著名的如余新忠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国会道门史料集成———近百年来会道门的组织与分布》(2004年出版),首次从新方志中梳理了有关近百年来会道门组织、分布及活动状况,将会道门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1;台湾费丝言的《由典范到规范:从明代贞节烈女的辨识与流传看贞节观念的严格化》(台湾大学文史丛刊,l998年版)。又如海外华人史学家瞿同祖在写就他的《清代地方政府》过程中,便运用了《安徽通志》、《长汀县志》、《番禹县志》、《华阳县志》等68种地方志中的史料。萧公权的《中国乡村》、张仲礼的《中国绅士》等都大量运用了地方志的资料2。国外如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学者,在利用中国方志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英国人李约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科技史》就是如此。可以说,方志的史料价值一直以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对历史研究中去。 一、利用地方志推进区域史研究 近期随着区域、地域史研究的盛行,从地方志入手,对于开展整体历史研究、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民众研究等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区域史或地域史,则首先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认为只有把人物、事件、制度甚至史料放在特定空 1赵嘉朱:《试论新编方志的功用》,《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11期。 2吴原元:《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1949——1972》,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67页。

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X、X、X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X-X年)》、《X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X-X年)》及X政办发〔X〕192号文件,进一步推进我县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志工作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和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县十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和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要求,坚持正确方向、依法治志、全面发展、改革创新、质量第一、修志为用的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X县”发展战略,到X年X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提供可借鉴的历史智慧和经验,全面推动县地方志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X年,在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的基础上,做好修志成果的开发运用及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将《X年鉴》作为今后续修县志的资料,各级各部门依法提供志书需要资料,实现县地方综合年鉴公开出版发行,加快信息化和县地方志馆(地情资料室)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化县情研究,开发地情资源,探掘可资

借鉴的历史智慧和经验,发挥地方志独特的资政作用,推进地方志对外交流,加快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县地方志系统机构、队伍及地方志事业体系建设,依法修志、依法治志,努力开创我县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 1.加强二轮修志成果的开发运用。科学运用二轮修志的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旅游开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扎实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创新编辑地情丛书,打造宣传X的文化名片,为第三轮修志做好资料收(征)集、队伍培训及理论准备工作。X年启动第三轮《X县志》编纂工作。 2.大力推进地方综合年鉴工作。到X年,《X年鉴》由X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志办”)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县志办负责对全县年鉴编纂工作的管理监督和业务指导,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部门编纂行业年鉴、部门年鉴。 3.加强部门志、行业志、镇村志及其他各类志鉴和地方史编纂工作。加强对镇、街道、部门、单位、行业志鉴编纂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好名镇名村志组织编纂工作。X年启动全县村志编纂工作,X 年公开出版发行X名镇名村的村志,将地方史编写纳入县地方志工作范围,规范志书评审程序。 4.加快我县方志馆(地情资料室)建设。继续推进X方志馆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志书收藏展示、地情研究咨询、地方文化交流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作用。X年前,县志办牵头,财政局、文化局

地 方 志 与 民 俗 文 化

地方志与民俗文化 柳成栋 地方志是记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文化是地方志记述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民俗入志由来已久,而且日趋系统完整。民俗文化的记述在地方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续修地方志更应加强民俗文化的记述。 一、民俗文化记入地方志由来已久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地方志中记载民间风俗由来已久,在地方志中记载民俗文化,更是我国编修地方志工作的优良传统。 (一)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地方志对民俗的记载 地方志记载民俗始于《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同样也是我国最早的地方志之一。 该书以山为纲,以方向道里为纬,除对有关河流、民族、植物、动物和矿产等地理知识进行了记述,还参考以古代神话,其中不乏民俗内容。对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神话研究极为有用,同时对民俗文化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嗣后,晋朝的地理志《畿服经》,在记载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旧好靡不具悉的同时,也详细记述了民间风俗。 除此以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记录风俗为主的地方志,如东汉时期的《南阳风俗传》、《地理风俗志》和专门记述风俗的《荆楚岁时记》等。《荆楚岁时记》作为一部专记一地风俗的方志,其保存之完整,时代之早,对后世影响颇深。 (二)隋唐之际地方志中关于民俗的记载 到了隋唐之际,因政治、经济和中外文化广泛交流的需要,方志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影响较大的著作有《隋州郡图经》、《元和郡县图志》及《诸郡物产土俗记》、《诸州图经集》等。这类地志著作较为真实,系统地描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成为研究这一时期民俗史的基本依据。 《隋州郡图经》,又名《隋诸州图经集》、《隋图经集记》,100卷,郎茂撰。郎茂,字尉之,恒山新市人。北周时为卫国令,入隋,官太常少卿、尚书左丞。原书约亡于北宋末年。清代王谟有辑本。据所辑的百余条佚文来看,记及北海、博陵、永安、信都、上谷、灵武、新宁、玉林、江都、雁门、上党、常山、河东、太原、龙泉、绎、魏、涿等17郡属县的有关情况。按其内容可归为10类,大都为风俗或与风俗有关。如记水体者曰:“(太原郡)毕发水,今俗亦名妨女泉。大车如轮,水色青碧,百姓祀之,妇人不得艳装衣新彩,临这必雨雹,故云妨女,介子推妹也。”又如记物产者曰:“高邑县房子城出白土,细滑膏润,可以涂饰,兼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