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2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6年第11期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莫小也

东西方美术交流起自于汉代,而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将文艺复兴后的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曾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以来,对于16世纪末至18世纪耶稣会士及其他传教士利用美术作品进行宗教宣传活动,并由此产生的西方绘画对中国画坛的影响等有关课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有关专著、论文以及部分译文(包括港台部分)中讨论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由于条件限制,笔者仅能根据目前所见的有关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导。

我们先回顾一下八十年代以前有关该方面研究的概况。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向达在《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东方杂志》第27卷1号,1930年)论文中,首先提出了“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与西洋美术东传”的关系问题。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利玛窦、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在西画东渐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为总体研究提供了基本线索。此间潘天寿、俞剑华在各自的《中国绘画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商务印书馆,1937年)专著中,以专节讨论了西画东渐的概况。另有论文《龚贤与西洋》(承名世《文物周刊》46期,1947年)、《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宗白华《妇女月刊》7期,1948年),专著《郎世宁修士年谱》(刘乃义,天津,1944年)等。译著与译文主要有石田干之助著、贺昌群译的《郎世宁传略考》(《北平国立图书馆馆刊》第7卷3、4号,1933年),裴化行校注、钱德明撰的《王致诚传》(《震旦杂志》1943年,第4卷1期),《乾隆西域武功考》(伯希和著,冯承钧译,载《中国学报》2∶4——3∶2)。另一部引起关注的重要著作是方豪的《中西交通史》,它以《图画》一章分九节详细地叙述了这一专题,在材料与内容方面都比较充实,尤其注意了西画在民间的影响。五十年代以后,仅有戎克发表过《万历、乾隆年间西方美术的输入》(《美术研究》1958年1期)一文,他对传教士与中国画家的关系,受传教士的影响,明清时期出现的各种新画风、画派,以及当时的西化美术作品有详尽的分析。总之,直至七十年代末,虽然取得的研究成果有限,但毕竟为后人进一步探索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学术界对明清时期传教士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了重新评价,研究工作呈现出百花纷呈的新局面。无论是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还是研究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活动,都必然涉及中西美术交流这一专题。一些美术史家更是大胆探索,开拓新的课题。因此,近年来在该专题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十分令人注目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出现了新的专著以及大量专题论文。专著有聂崇正的《郎世宁》(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杨伯达的《清代院画》(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代表性的论文有:《院画与清代美术思潮》(梁江《美术史论》1986年4期)、《通传与归属——十八世纪欧洲与中国美术交流叙要》(洪再新《新美术》1987年4期)、《1650至1850年间中国绘画之沿革》(〔美〕武丽生《新美术》1992年2期)、《潜变中的中国绘画——关于明清之际西画传入对中国画坛的影响》(袁宝林《美术研究》1995年5期),这几篇文章从宏观上讨论了明清时期中西绘画之关系,并对西方传教士在西画东渐中的作用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八十年代初,王伯敏的专著《中国绘画史》,王逊的遗稿《中国美术史》也对清廷传教士画家的情况有所阐述。近年来对清廷画家郎世宁的研究尤为丰富,《郎世宁和他的历史画、油画作品》(聂崇正《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4期)、《西法中国画的先行者——纪念郎世宁诞生三百周年》(潘耀昌《新美术》1987年4期)、《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吴焯,载许明龙主编《中西文化交流先驱》,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年)等多达十余篇。对其他传教士画家的个案研究也已经开始。有一些论文从侧面记载了这方面的情况,如《油画传入中国及其早期的发展》(水天中《美术研究》1987年1期)、《清代宫廷画家杂谈》(聂崇正《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1期)、《清代宫廷画家续谈》(聂崇正《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4期、《郎世宁中国西域战图的史实及意义》(郝镇华《美术史论》1987年4期)等。总之,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大约有八十余篇。最近才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绘画》专题大型画册,前面有聂崇正《清代宫廷绘画和画家》一文,后面附有图版说明及年表,总共刊有一百五十一种、三百余幅美术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传教士画家的作品,也有大量中西人士合作或虽为佚名、但也近于西洋画风的作品。这部专题画册的问世,对于深入研究传教士的作品,探讨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的关系,无疑是很大的推动。

(二)研究课题的不断拓宽与深入。就人物研究来说,对过去并不作为画家的一些传教士,现在以专门画家称呼,并进行个案研究。其中有像利玛窦、马国贤、王致诚等人。《画家利玛窦》(〔意〕伊拉里奥·菲奥雷《世界美术》1990年2期)一文认为,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的《野墅平林》山水风景画屏“出自利玛窦之手是可信的”。他借另一位意大利专家的口吻提出:“这是把西方绘画艺术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的第一幅艺术珍品。”因此,他再一次重申利玛窦是一位画家。对此苏里文在《东西艺术的交汇》中也有类似意见:利玛窦第一次进京并无成功,便折回南京,大约五年时间,他使南京与南昌地区的传教活动得到发展并相当巩固。此后五十年,那一地区成为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中心,而这个画派的作品,明显地具有欧洲艺术影响的痕迹。1600年利玛窦再次北上时,还将南京教团中一个青年人复制的油画送给山东省漕运总督的妻子。与他十分接近的两位中国修士游文辉与倪雅各均擅长绘画(参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M ICHASL SU LLIV AN ,1989,朱伯雄节译,《美术译丛》1992年2期)。在王庆余的《利玛窦携物考》(《中外关系史丛论》第1辑)中也提到利玛窦是一位画师。尽管利氏能否称得上画家还可以进行讨论,但他至少有一定的绘画能力,他在万历皇帝的宫廷里指导别人复制了带来的油画,他携带的艺术品及传授的绘画理论,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与作用。也有人认为,利玛窦在《译几何原理引》中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自远而近,由大及小”的透视学原理。郭永亮《拿不勒中国学院的创办人马国贤在华史简介》(《大陆杂志史丛书》第4辑5册)一文中,则叙述了马氏作为一名画家在澳门、广州画过不少画,并曾向皇帝介绍欧洲金属版画3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4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6年第11期

与油画的情况。他还在热河夏宫里替皇帝雕刻了不少热河风景,在苏里文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组第一次在国内制作的、融合中西绘画风格的铜版画。因此,可以称马国贤是“将油画与版画传入中国的第一人”(黄时鉴主编《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再如《来自法国的宫廷画师——王致诚》(孟华,载《中西文化交流先驱》),对这位出身于艺术家庭、曾留学罗马的法国传教士画家的一生作了较为详尽的评述,尤其肯定了他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方面的成绩。

除了对画家个人的研究外,近年来还重视对一些融汇中西技法的重大主题画、历史画进行深入分析。这类研究是与国内外有关该专题的一系列活动分不开的。这方面的文章有杨伯达的《〈万树园赐宴图〉考析》、《关于〈马术图〉题材的考订》、《〈乾隆射箭油画挂屏〉述考》、《清代回装嫔妃考》等(均已收入其《清代院画》专著之中),聂崇正的《谈〈康熙南巡图〉》(《美术研究》1989年4期)。杨伯达在故宫博物院主持过一系列明清绘画作品展览,并有机会实际接触各类宫廷艺术作品与明清档案,在对以上作品的分析中,就题材、技法、作者、作品的流传及影响诸问题,作出了权威性的意见。此外,聂崇正曾出席西柏林“地平线八五”世界文化艺术节活动,参观了“故宫博物珍宝展览”,与“欧洲与中国皇帝展览”,写有《西柏林观清廷画记》(《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年3期),《王致诚、艾启蒙和潘廷璋的油画》(《美术》1990年10期),这些都从一个侧面丰富了国内的研究,对流于海外的传教士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该课题的一部分,有关中国画家如何在与传教士接触中,尝试融合中西绘画形式,各种西画形式及其在各地的影响等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研究。《清代肖像画管窥》(聂崇正《美术》1991年11期)一文,分析曾鲸的弟子们——波臣派传“写真”技法以及传教士采用西洋画法描绘肖像的情况。再如《徐璋和他的〈松江邦彦图〉》(施阑《美术研究》1988年3期)、《中国油画二百八十年》(陶永白《美术史论》1988年2期)、《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的演变》(刘凌仓《美术研究》1979年1期)等文是从一个侧面,或从艺术风格,或从作品的影响来进行分析的。聂崇正在上述新编的画册中,强调清代宫廷绘画中西画风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对形象的刻划比较注重光影和明暗效果,使物象具有一定的立体感;二是在描绘自然景色与建筑物时,采用焦点透视的画法。此外,清初宫廷画师年希尧曾在郎世宁等人的帮助下,结合我国固有的制图学知识,参照西方透视画法著有《视学》一书。沈康身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先后发表过六篇论文,其中主要有《从〈视学〉看十八世纪东西方透视学知识的交融和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卷3期,1985年),《〈视学〉再析》(《自然杂志》第13卷9期,1990年),最近他用英文写的《1750年前的中国透视学》将在国外发表。

以上我们粗略地概述了近年来有关该专题的主要成果,下面就目前有争议的一些问题试作共同的探讨。

在研究西画东渐问题时,首先遇到的难点是:是谁、在什么时候将西画传入我国的问题。向达认为,1582年“利玛窦继来中国,而后基督教始植其基,西洋美术之入中土,盖亦自利玛窦始也。”此后俞剑华也认为“自明嘉靖年间,西洋传教士即有远来东土者,及万历九年利玛窦来中国,而后中国之天主教始植其基,西洋学术随之传入,西画之入中土,亦自此始。”然而,以目前

发现的中国第一张油画《木美人》为证,有人提出“西方油画于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已传入我国”,尽管该画作者还无法查明,但可以认为是古代基督教传教士所作(秦长安《现存中国最早之西方油画》,《美术史论》1985年4期)。这与前面一般的说法比较,时间上提前了大约一百多年,同时也为传教士在西画东渐中的作用作了进一步的肯定。此外,方豪曾推想“明季欧洲船舶及侨商之来我国者,既在教士之先,西洋艺术品容易有流入者”,但他也认为西安发现的圣母像是临摹利玛窦所携之画,“似颇可信”。目前已经考证:留有姓名、并留有油画作品的是中国修士游文辉,他曾经在日本向传教士画家尼阁老学习西画,后又长期追随利玛窦进行传教活动,同时也是一名画师。他1607年左右为利玛窦画的油画肖像现存意大利利氏故居(参见苏里文《交汇》)。因此,一般地认为利玛窦等传教士将油画首先传入中国是没有疑问的,而时间与作品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关于西画传入中国的途径,水天中认为主要有三条:即传教士在华的艺术活动;主要出口于广东的商品画(或称贸易画);中国留学生的学习与传授(《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三条途径》,《美术史论》1992年3期)。以上三条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尤其到18世纪末,后两者的情况更为显著。从整体考虑,不能过分夸大传教士在西画东渐中的作用。

第二是明末清初传教过程中传入的西画,究竟发生了多大影响及其意义问题。质言之,这种西画导入的方式是否成功。梁江撰文先介绍了康有为“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的预见和潘天寿的评论:“郎氏诸人之技艺,非通常画史所能希及,实与中土绘画之一大波动。”然后指出事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郎世宁失败了,虽然中国文化艺术那样沉重缓慢的车轮受到一次撞击,感到了震动,但并没有偏离它应有的轨道”,另一方面“郎世宁所代表的西画东渐冲击波,预兆着中国美术必然的变革,对近代、现代美术的发展有更为重要的肇启意义,其历史价值显然超出了石涛一派的革新。”总的是取肯定的一面为主。而袁宝林的文章则是有感于高居翰的著作与郑凯培的论文而写的。高氏强调“明末耶稣会士带来西洋版画的重要,冲击了中国画家的视觉观念,导生十七世纪中国画风的巨大变革”。袁文则认为西画影响的范围与规模是有限的,他比较赞同苏里文的估计:“西方艺术的影响,如果说没有全部消失,也不过像几粒沙子那样,掉入下层专职画家和工匠画家的手里,一直留存到今天。”从单纯的西洋技法来说,它确实“只在宫墙内开花,没有在当时整个中国画坛上结果。不久即归消沉,其影响甚微”(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而洪再新从宏观的角度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双方都没能真正理解对方的艺术价值及其文化内涵。但隔着历史的鸿沟,中西艺术家却通过差异更多地认识了自己,重新确定了自己在传统中的位置”。尽管学者们有不同看法,但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加强了对中国绘画固有规律的认识,对于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也提出新的理论见解。

第三是关于西画对于传教活动起了多大帮助作用的问题。换言之,这些宗教画是怎样推动传教活动的,而宫廷画家又是如何利用他们的身份,在接近皇帝的时候,极力保护他们的同事的呢?就前者而言,袁宝林指出,纳达尔的巨作《圣迹图》“在其问世不久就被在华耶稣会士认作最重要的宣传工具了”,如龙华民、利玛窦都写信要求寄书到中国来,他认为,“如果联系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所收信徒近乎成等比级数增长的状况,我们或也可以推测,这类宗教宣传品应是和它的信众有一定对应关系的吧?”对于后者,吴焯的文章中强调了郎世宁“传教士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他例举郎氏多次请愿谋求缓和禁教,认为“由于郎世宁小心谨慎,颇得皇上,特别是5

近年来传教士与西画东渐研究评述

6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6年第11期

乾隆的赏识,对于前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样,孟华认为,王致诚与乾隆皇帝的“私交”,使乾隆对法国画师另眼相看,从而提高了法国传教团在华的地位。笔者注意到,康熙时代后期,禁教倾向已经十分明显,康熙本人却一次次邀请具有美术专长的传教士来华。乾隆时期,清廷中的洋画家能享受较好的待遇。这是由于一方面西洋画家为了传教确实作出了让步,画一些自己并不喜爱的作品,同时,他们诚心诚意地工作,使皇帝及宫廷贵族有所信服,为传教团继续留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带来了便利。

总之,上述讨论包含了两层意思:西方艺术在传教活动中起了什么作用,即传教士如何利用美术作品来为传教服务的。其次,西画东渐过程中传教士起了多大作用,包括美术作品的东传,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绘画技法如何向中国传播,并对中国的美术产生重大影响的。当然,在接受西方美术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中国美术家、包括中国修士画家也属于这一范围之中。

从上述成果与争议的问题来看,今后的研究中有下列问题须进一步引起重视:

一、对于传教士画家以及修士画家、接受西法的世俗画家的生平与主要事迹还需要作全面系统的研究。目前除了郎世宁以外,大多传教士画家的生平与艺术活动还不清楚,一方面如利玛窦有哪些作品,是否称得上画家?另一方面除了已经知道的人物之外,还有哪些传教士与西画东渐有关?都有待于考查。例如,南怀仁“曾用西洋透视画法作画三幅”(高士奇《蓬山密记》)。利类思“以西洋画法传中国画师,多以清廷历年所藏为题材”(方豪《中西交通史》)。又如游文辉、倪雅各均被称为“善习绘画者”。即使目前熟悉的画家中,艾启蒙、贺泰清、安德义、潘廷璋等人的传记还没有。再如有些人的活动与美术传播直接有关,也应作更具体研究。如早期赴法的留学生高思类、杨德望曾在法国专门学习了绘图与刻版技术,“他们很快就能画简单的图,并刻制在木板上”,他们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回国后还将数十幅画交由法国商船带回给贝尔坦(许明龙《赴法中国留学生先驱——高类思、杨德望》,载《中西文化交流先驱》)。

二、西方绘画理论的撰写、它的内容、传播情况以及这些理论在中国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艾儒略的《画答》、里察森的《画形图说》,均为介绍西洋绘画的理论书,笔者尚未发现原著及专论。对《视学》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可作继续探讨。马国贤、郎世宁等人在清廷均带过学生,王致诚曾萌发用法文撰写中国画论专著的念头,他们是否留下系统的理论,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材料。此外,不少中国画家发表了对西画的看法,尽管这些意见还未形成专著,但可以看出他们对西画的思考,也应引起注意(参见清·松年《颐园画论》)。

三、如何利用世界文化史的背景,来宏观地认识明清时期西画东渐的整个发展过程。文艺复兴首先是从意大利开始的,而传教士画家几乎都与意大利有关。利玛窦、马国贤、郎世宁、潘廷璋、安德义都出身在意大利,王致诚在那里学习美术,马国贤返回那不勒斯创办学院,贺泰清虽为法国人,也成长于意大利。这与文艺复兴最初发生在意大利、并以此为中心席卷欧洲大陆是有必然联系的。以后传教士们的书信,又引起了欧洲近代绘画中心法国艺术家们对中国风的极大兴趣,推动了巴洛克风格向罗可可风格的艺术变革。以往的研究比较注重微观方面,如偏重个人生平、绘画作品与风格,而对宏观的艺术传播及其碰撞、产生新的艺术效应等尚未引起重视,这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这类研究还可以与日本进行比较,他们在吸收西洋绘画后,结合原有的传统产生了诸如“浮士绘”那样的新画种,而中国的“海西法”则没有那种显著特征。

四、如何更好地利用原始文献及原始绘画进行研究。由于过去对这一专题的忽视,大量中外文原始材料还没有得到利用,美术作品或已经损坏,或流失在海外,没有系统的图录。目前藏于国内外已知的作品,一般难以见到。即使印刷品在国内正式发表的也不多。如苏州桃花坞版画藏于世界各地,尤以日本为多,又如《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共五十七图,在法国国立图书馆与东洋文库分别保留一部。马国贤的铜版画、油画在国内外留存情况尚无报导。最近,笔者欣闻去年10月日本町田市国际版画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洋风画”展——从明末至清代的绘画、版画、插图》,并出版了包括数篇论文的图录,这无疑是对此项专题研究的有力促进。如何能在研究中更多地发掘新的文献与作品,这是引导研究深入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国以来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研究述评

崔明德 赵志坚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寡敌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建国以来,淝水之战、前秦政权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除了数部魏晋南北朝史专著之外,还出版了《淝水之战》(李季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淝水之战》(孟岩编写,中华书局1960年版)、《三秦史》(洪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前秦史》(蒋福亚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等专著,在报刊和论文集中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并分别在六十年代初、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三次掀起争鸣高潮,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六十年代初,武汉史学界开会讨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疆域问题时,出现了对淝水之战性质的不同看法,这是第一次争鸣高潮。1979年,黄烈在《中国史研究》发表了《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质及其对东晋的战争性质问题》一文,提出前秦政权已经是一个封建汉化政权。就淝水之战的实质而言,乃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兼并统一战争。在一些著作中赋予以民族战争的性质,纳入侵略反侵略的框框,这是值得商榷的。黄烈的看法引起了争鸣,学术界就判断战争性质和划分战争类型的原则、前秦政权的民族性质、淝水之战的性质、前秦失败东晋获胜的原因等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出现了第二次争鸣高潮。1993年秋,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谢太傅安石与淝水之战学术研讨会”。其中,学者们就淝水之战的性质、东晋获胜与前秦失败的原因以及这一战役的历史影响进行讨论,出现了第三次争鸣高潮。会后即编辑《谢太傅安石纪念论文集》一书,于1994年末在台湾出版发行。下面就建国以来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等研究的主要成果分专题作一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一瞻望。

一、判断战争性质和划分战争类型的原则判断战争性质和划分战争类型的原则,是判断淝水之战性质的一个重要前提。尽管学术界7

建国以来关于淝水之战、前秦政权研究述评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附2特长生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附2:特长生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1 篮球特长生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测试项目 1、助跑摸高(12分)二、测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1)测试方法:助跑起跳摸高 (2)测试要求:助跑起跳摸高(单、双脚不限),每人2次摸高,计摸最高一次成绩为最佳成绩。 (3)评分标准 2、一分钟投篮(14分) (1)测试方法:以篮圈中心投影点为圆心,以4.5米为半径画弧,考生在弧线外进行投篮,时间为1分钟,自投自抢。 (2)测试要求:投篮时,不得出现带球跑或两次运球,不得踩线,否则被判为违列,投中无效;投篮方式不限;每人可测两次,取最佳的一次成绩 (3)评分标准 3、篮球全场运球上篮(14分) (1)测试方法:右手运球从起点出发至第一标志点做右手背后运球,换左手运球至第二标志点做左手后转身运球,换右手运球至第三标志点做右手胯下运球然后上篮(上篮左右手均可)。上篮后自抢篮板左手运球至第三标志点做左手背后运球,换右手运球至二标志点做右手后转身运球,换左手运球至第一标志点做左手胯下运球然后上篮。(测试时考生需做两个来回记总时间,上篮必须上进才能做下一动作) (2)测试要求:每次上篮必须中篮,如不中将球补进,时间连续计算,少做动作一次加时2秒,两次机会取最好成绩。 (3)测试路线如下图

(4)评分标准: 4、比赛实战(60分) (1)测试方法:进行全场(或半场)比赛实战,根据考生人数和具体人数情况进行分组比赛,测试考生的战术运用能力。每场比赛时间,以能够全部观察了解每个考生而定。

(2)测试要求: 个人攻击能力,观察进攻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熟练程度。重点看投篮、突破和传球。 防守能力,观察个人防守、协同防守和防守能力。 战术意识,观察全场比赛中攻守转换速度、快攻意识和个人战术行动能力。 (3)评分标准:满分为60分,按四级评分 优秀:较好做到以上三项(50-60分) 良好:较好做到以上两项(40-50分) 及格:三项中有一项者(30-40分) 不及格者:三项皆差者(30分以下)

西方文明东方起源

西方文明东方起源 只有后来者,才急于寻找身份确证。根本上说,世界文明东西方的分化,首先是欧洲确证自身的需要造成的,也成为后来帝国主义的张本。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借助于伊斯兰威胁论,欧洲完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自我构建。基督 教从此成为欧洲的一个精神支柱,它的发端就是为了针对异己的穆斯林进行普世福音的圣战,不可否认,日后同样针对东方的帝国主义扩张与此有着精神血脉上的嫡传关系。欧洲中心论者所阐扬的欧洲15世纪大发现时代,不过是夜郎自 大式的文明标榜。亚非之间的航海交流很早就开始,并不需待欧洲人发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16世纪对东方 经济的主宰也是吹嘘,它们不过是慢慢混入了原有亚洲贸易体系当中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期,东方并没有因为欧洲对 它同时期的专制堕落想象而沦落,而是仍然一直保持着对西方的绝对优势,中国明清时代的海军实力甚至远远大于整个欧洲的总和。作者着力说明的是,欧洲的崛起不是奇迹,而是东方文明的滋养积渐而成,但也不能否认近代欧洲自身的能动性,近代文明的承载者。欧洲启蒙运动的裂变性,在于一方面吸收了来自东方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被精心构建成为一个否定东方的全新知识体系。正如中国所谓正朔承传的观念一样,欧洲历史及其文明史也被勾勒成一部《传灯

录》——希腊、罗马、基督教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民主和工业革命,仿佛这就是欧洲精神、欧洲文明的衣钵正道,然而,所有后设的传承有序的谱系本身都透着可疑。“言必称希腊”的西方文明发展史,创造一个“永恒的西方”,虚构了历史上东西方的界限。然而,希腊本身就是出于近代欧洲中心论的构想,它的文化既非西方,政体亦非民主。文艺复兴,更是在东方尤其伊斯兰教影响下产生,欧洲抹杀了此前曾大量译介伊斯兰科学文艺著作的史实。启蒙运动,则更多直接和间接吸收借鉴了中国的思想资源,是真正据为已有的拿来主义。亚当·斯密所阐发的英国经济自发放任的原则,实际渊源则来自于中国道家治国“无为”的思想。工业革命和农业革命所依赖的大多数重要科技,全部都是经由全球化商路悄悄传到欧洲,甚至包括蒸汽机原理,都更早的出现在中国人的著作中。并不存在一个孤立的西方,欧洲的发展是被东方推动的,西方文明是后来者,它的真正起源在东方。然而,今天,西方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代表,社会文化发展的“现代性”径直成为西化程度的代名词。西方最终取得了胜利,甚至悄悄掩盖了东方的历史。许多东方包括非洲曾经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国家和种族,被后起的西方指认为“无历史的人”。欧洲文明凌驾于万国,自居优宠地位,根本都是欧洲的自大、残暴与贪婪。欧洲身份的塑造和变化,使欧洲的自我膨胀和帝国主义成为可能。作者尤其比较

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A级测试音乐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音乐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 A 级) 一、通识部分(80%) 注:声乐、器乐、舞蹈考生均需掌握。 (一)读谱知识 1.音名、唱名、半音、全音、变化音及变化音记号。2.各类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形状、时值比例与写法。 3.节奏、节拍、拍子、拍号、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等的写法与含义。 4.连音线、圆滑线、保持音、顿音、延音、滑音、换气等常用记号的写法与含义。 力度、速度、装饰音等记号及常用表情术语的写法与含义。 5.识读旋律片段写出曲名。 (二)欣赏知识 1.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曲式及表演形式,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风格流派及主要贡献。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各民族民间经典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理解其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4.了解我国主要戏曲、曲艺的名称、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 5.聆听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写出作品名称、作者及表演形式。 二、专项部分(20%) 注:考生需掌握相对应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要求。(一)声乐(声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了解人声分类、声乐表演形式。 2.了解中外著名歌剧及作者。 3.了解中外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 (二)器乐(器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中外乐器的类别、名称、特点。 2.了解中外主要器乐演奏形式及器乐作品体裁。3.了解中外著名器乐表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三)舞蹈(舞蹈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我国民族舞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了解芭蕾舞的基本特点和技术要领。 3.了解国标舞的分类及各类舞蹈的名称。 4.了解中外著名舞剧和著名舞蹈家。

基理论考试试题B及答案

2016年三基理论考试试题B及答案 科室:姓名:分数: 1、某男,60岁,近日有夜间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下列哪项有助于心源性哮喘的诊断B A.双肺底湿啰音 B.心脏向左扩大伴奔马律 C.心率>100次/min D.肝大伴下肢水肿 E.咳嗽、咳痰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上升的时间是C 周左右天以内C.一周左右~24小时周左右 3、.下列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不可能出现的是C A.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4、.肺炎并发脓胸的常见病原体是B A.绿脓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大肠杆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链球菌 5、男,72岁,高干。因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受限1d急诊入院。若明确为脑血栓形成,下列治疗正确的是C A.早期大量应用脱水剂 B.绝对卧床休息1周 C.增进缺血区的血液和氧气供应,降低脑代谢 D.以上都正确 E.及时溶栓治疗 6、下列哪种疾病紫癜的原因为血管壁功能异常E A.血友病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白血病 D.严重肝病 E.过敏性紫癜 7、马车从一中年男子的小腹压过,腰与骨盆区疼痛,休克,不能自行排尿,膀胱胀满,直肠指诊,指套上染有血迹。正确的诊断是E A.骨盆骨折并休克 B.骨盆骨折 C.骨盆骨折并休克与尿道损伤 D.骨盆骨折并膀胱破裂 E.骨盆骨折并休克、尿道与直肠损伤 8、.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机制是B A.实质上是脑内静脉循环障碍和静脉破裂 B.高血压可使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形成微动脉瘤导致破裂 C.动脉硬化内膜粗糙,形成内膜溃疡,在高血压作用下而血管破裂 D.脑内动脉外膜不发达,管壁较薄,易致破裂 E.在高血压基础上,合并脑内动静脉畸形易出血 9、在高热环境中进行繁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缺乏钠的补充而发病,被称为A A.中暑痉挛 B.中暑衰竭 C.先兆中暑 D.中暑高热 E.日射病 10、患者,男,52岁,1周来无诱因出现终末血尿4次,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胸片示陈旧肺结核,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下列进一步检查项目中,对该患者明确诊断帮助最大的是B A.静脉尿路造影 B.尿液检查 C.尿路B超 D.膀胱镜检查线检查 11、老年患者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咳嗽、咳痰,痰黏稠,砖红色,胶冻状,引起感染最可能的病原菌是A A.克雷伯杆菌 B.葡萄球菌 C.嗜肺军团杆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12关于甲状腺结节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 A.结节摘除术适用于实质性结节 B.热结节为高功能腺瘤 C.多发结节多为良性病变

专题四 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专题四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考点导图】 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因素:以海洋为依托,多山、多岛、环海。 (2)经济因素: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3)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人文因素: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 2.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4.历史评价 (1)意义: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2)局限:仅“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重 要原因。 二、罗马法 1.演变历程 (1)起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制定,成文法代替习惯法。

(2)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元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阶段: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完善了罗马法,形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基本内容 (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历史影响 (1)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 利益。 (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 (4)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三、奴隶制经济繁荣发达 1.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达到了典型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发展较快,为古希腊辉煌文明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2.古罗马经济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为基础,后随帝国对外征战,获得大量奴隶,出现奴隶经济发展繁荣的局面。 四、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1.产生的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思想主张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3)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为理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主题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时段特征 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公元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文化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人文主义思想,古罗马的法律,犹如璀璨的明珠,为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

声乐考试的要求和测试方法是什么

声乐考试的要求和测试方法是什么声乐考试的要求和测试方法是什么 发声器官无重大疾病,耳、鼻、喉各器官无先天性欠缺,声带、咽部、喉部无慢性疾病,听觉无退化或音盲现象,在音准、音量、 音域、音乐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方面都能正常发挥应有的效能。 在表演专业的考试中,一般是通过无伴奏演唱的方式来检查考生的声带与发声器官的先天条件的,并借此检查考生在音准、节奏方 面有无问题。再就是通过考生演唱,判断考生对歌曲的感受与表达 能力如何,是否真正理解歌词含义,是否能通过歌曲曲的旋律并结 合自身的想象力将歌曲的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 通过专业声乐考查,检验考生的声音、音色、音质、气息的控制能力、共鸣腔体的运用、字与声的结合、声与情的结合能力等。在 歌曲选材上,只要内容健康,古今中外各种歌曲皆可。在唱法上, 没有严格规定,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皆可。 测试方法 (1)音准方面 音准,即通过耳音分辨音的高低是否准确的能力。老师用钢琴弹出某一高音,然后要求考生根据钢琴的音高唱出同样的`音高。一般 从二度音程唱到—十度音程,有时.时也用增递音程如: 1-3、1-4、1-5、1-7、1-2、l-I、1-5、1一3……根据考生唱出的音准程度判断考生这方面的能力。 (2)音量方面 音量,即声音的响度、力度、大小变化等。通常考试时以部队喊口令的方式进行测试。如面对假想的上千人的队伍喊出“立正”、“向右c左,看齐”、“一、二、三、四仑”、“向左(右)转”等,

或模仿部队刺杀训练喊出“杀、杀、杀”。有时此项考试还用远处喊人、山谷回声等练习测试考生声音大小变化的能力。 除此之外,对女生有时还会采用“农妇呼鸡”、“唤猪”“等练习了解她们真假声的情况。 (3)音域方面 音域是指每个人所发出的音的高低极限的范围,即最高和最低音是哪一个音。音域的宽窄对演员运用声音会有一定影响,一般人应该有两个八度如: E-E.G-G.C-C。 考试时,老师在钢琴上弹出音阶或或琶音,要求考生跟着琴唱各种高音如: 1234115671176514321l 135115:l3 4)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方面 对音乐的,感受是一个演员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每个考生的单独演唱或演奏的方式进行测试。要求每个考生能单独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曲艺、地方戏曲这样的形式也可以。考官要从演唱中了解考: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情、气、字、声的运用情况和表现能力。 选择歌曲时,考生应根据自己的音乐素养水平来挑选曲目,歌曲的难易程度以适合自己声音条件为准。在选材上,内容健康、情绪向上的古今中外各种歌曲皆可。 (5)节奏感方面 主要是指音乐方面的节奏感,即包括多种时值的声音强弱、长短的关系。每首乐曲都有其自己的节奏特点和强弱变化规律,除了在演唱、演奏乐曲中了解考生对节奏的感觉以外,老师还可以用手掌

综合素质课程理论试题

1、身体训练是指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和()等身体素质的训练。 A 柔韧 B技能素质 C心肺功能 D肌肉骨骼答案为A 2、身体训练是为了提高(),增强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 A心肺功能 B身体健康水平 C肌肉力量 D协调性答案为B 3、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训练。 A灵敏性 B力量型 C专项身体 D柔韧性答案为C 4、一般身体训练也称全面身体训练,目的是使各项身体素质得到()的均衡发展。 A田径 B篮球 C足球 D专项所需要答案为D 5、一般身体训练的内容十分广泛,多是通过()、球类、体操、滑冰、游戏、越野跑、爬山等多种形式进行。 A田径 B棋牌 C交谈 D静坐答案为A 6、专项身体训练是指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的身体训练。 A 提高专项成绩 B力量型 C灵敏性 D柔韧性答案为A 7、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运动协调性等。 A灵敏性 B爆发性 C肌肉骨骼 D心肺功能答案为A 8、在进行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时,应根据学生的()、训练任务和水平区别对待,要根据项目特点、训练阶段、比赛任务和个人特点合理安排一般和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与比例。A身高 B年龄 C体重 D性别答案为B 9、只有掌握先进合理的(),才能充分发挥运动素质的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专项运动成绩。运动技术越完善,越能有效地利用外力和非代谢能量,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A力量素质 B运动技术 C柔韧素质 D耐力素质答案为B 10、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及其对()的分析,为争取最好的成绩和名次所采用的专门比赛方法的训练。 A自己的能力 B体育明星 C自我身体素质 D对手能力答案为D 11、径赛项目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合理分配跑的速度、体力和选择最佳跑位。它不仅表现在预、复、决赛的各赛次中,而且每次比赛中也有()问题。这对中长跑项目比赛极为重要。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课件下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温故知新: 1.请说出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四大古代文明名称及其产生的大致时间。(埃及文明,公元前3500年;两 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年;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中国文明,公元前2070年。) 2.上述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些文明都处在哪两个纬度之间?古代文明为 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原因大致有:第一,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第二,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14页导入框“木马计”的传说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 b ) a.该亚 b.厄瑞斯忒 c.汉谟拉比 d.胡夫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木马计”就是第一课所学的希腊传说中,厄瑞斯忒的父亲阿伽门农远征特洛伊所使用的。这里提到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激烈碰撞。它反映了当时除了亚非大河流域的东方文明之外,欧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经诞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西方文明之源。(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雅典城邦的繁荣 1.希腊的早期文明为什么被称作“爱琴文明”?(运用课件播放《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代希腊的 地理位置,强调指出: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是一种海洋文明。) 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它的地理范围怎样?(学生结合地图回答: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 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

声乐评分标准

声乐评分标准 60-70分 歌唱姿势正确,能够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音准、节奏尚可,歌唱方法无明显毛病。 70-80分 歌唱姿势正确,音域达到f2以上,音准、节奏、共鸣较好,气息流畅,吐字较清晰,喉头较稳定,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曲目具有一定的难度。 80-90分 自然嗓音条件良好,音域达到g2以上,音准、节奏、共鸣以及气息的运用技巧娴熟,基本功扎实,喉头稳定,音乐感觉好,艺术表现力强,曲目难度较大。 90分以上 嗓音条件很好,音域宽广,歌唱技术全面完美,音乐感很好,演唱艺术感染力强,曲目难度大。 声乐考试内容、形式与评分标准 1、考试目的 声乐就是考生的主考项或副考项之一。 通过考生的演唱,测定考生的嗓音条件、演唱方法、音乐表现等。 2、考试内容与形式 以声乐为主考项或副考项的考生现场背谱演唱歌曲一首,曲目由电脑现场抽签决定。 考试抽签曲目共三首,由考生提供,范围就是中外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与歌剧咏叹调(不包括通俗歌曲)。 注:考试时一律采用由考场提供的钢琴伴奏,考生不可自带伴奏及伴奏带。 3.评分标准 声乐考试满分100分。 评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1)嗓音条件 要求音色明亮、圆润、音质纯净,声音有较大的可塑性,发声器官无疾病,自然音域达到十二度左右。 (2)演唱方法 发声方法基本正确,无不良发声习惯,呼吸、声音通畅,吐字清晰。

(3)音乐表现 能较准确地运用普通话或原文演唱中外歌曲,能较好地表现歌曲情感、音高、节奏准确,演唱较完整。 注:①考生应符合招生规定的身高要求,并且五官端正。 ②考生必须按照要求提供与演唱曲目,否则予以扣分处理。 钢琴考试内容、形式与评分标准 1.考试目的 钢琴就是考生的主考项、副考项或加试项之一。 通过考试测定考生的钢琴演奏水平、综合表现能力与生理条件。 2.考试内容与形式 (1)以钢琴为主考项的考生现场弹奏两首作品,其中背谱弹奏奏鸣曲快板 乐章一首,曲目自选;视谱弹奏车尔尼练习曲一首,曲目由电脑现场抽签决定。 车尔尼练习曲的考试抽签曲目分两个级别组,考生根据自己的钢琴程度从中选择一个级别组。考试曲目从该级别组曲目中抽签决定。 两个级别组分别就是: 第一组:车尔尼299练习曲第12、14、30首。 第二组:车尔尼740练习曲第11、17、21首。 (2)以钢琴为副考项或加试项的考生现场背谱弹奏一首作品。曲目自选,范围就是奏鸣曲快板乐章、乐曲与练习曲。 注:考生弹奏练习曲的速度应接近原谱的速度,反复记号不用反复弹奏。 3.评分标准 钢琴考试满分为100分,评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正确的演奏方法、演奏姿势。 (2)乐曲演奏规范、流畅与完整,基本功扎实,具有正确把握节奏、力度、 速度及音色的能力。 (3)能较好地体现乐曲的内容与风格,具有较强的乐感与艺术表现力。 (4)作品的程度及考生所完成的质量。 注:①考生必须具有学习钢琴的生理条件:十指没有残疾,手指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大

理论考试试卷

养护工技能考试试卷 姓名:所在乡镇:身份证号: 一、选择题 1、路基具体由路肩、边坡、排水系统、()、防护墙等部分组成。 A、挡土墙B、绿化C、标牌 2、路基按其断面形式可划分为路堑、路堤、半填半挖路基和()。 A、沿河路基B、全填全挖路基C、零填零挖路基 3、路肩是公路路面两侧路基边缘内未铺筑路面的地带,其作用是保护公路路面 边缘。分硬路肩和()两种。 A、水泥路肩B、土路肩C、沥青路肩 4、路肩表面平整坚硬,无高低起伏、坑洼不平现象,无车轮碾压痕迹;与路面接 茬平顺,有一定(),能较好地满足路面排水要求。 A、横坡度B、纵坡度C、平坡 5、对于土路肩,当横坡过大时,用良好的()土填补、压实、植草。 A、砂性土B、粘性土C、粉性土 6、路肩上()种植农作物和堆放任何杂物,植草应及时修剪。 A、严禁B、可以C、看其地点 7、边坡是在路基两侧做好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分路堑边坡和()。 A、高边坡B、沿河边坡C、路堤边坡 8、边坡上有()等,应及时挖除,将坑凹地区嵌入浆砌片石。 A、稳定的岩石B、危岩、浮石C、杂草 9、对土路堤边坡较大的冲沟和缺口,修理时应将原边坡挖成()。 A、长方形B、正方形C、台阶形 10、路堤边坡常年受水淹和风浪袭击,冲刷较严重,堤脚被掏空时,可采用()或石笼护坡。 A、木排防护B、抛石护坡C、围墙护坡 11、排水设施指公路上用于排除公路范围内()和地下水的设施。

A、地面水B、边沟水C、路面水 12、排水设施主要有()、边沟、排水沟、跌水 A、截水沟B、盲沟C、渗井 13、对土质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要保持设计断面,及时清除(),保持排水 畅通。 A、落叶B、积水C、淤塞和杂草 14、渗沟、()、渗井如发现沟口长草、堵塞,要及时清除和冲洗。 A、边坡B、路肩C、盲沟 15、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妥善处理()的排水通道,不使发生紊流冲刷山坡以 及防止泥土流入农作物将地面水迅速排走。 A、进水口B、出水口C、盲沟 16、经常检查沿河、溪、渠路段的挡土墙()是否被洪水冲空,墙身片(块)石是 否有脱落等情况。 A、基底B、墙顶C、墙身 17、挡土墙发生裂缝、断缝并且已停止发展,可将缝隙凿毛,清除碎碴和杂物, 然后用()填塞。 A、水泥砂浆B、沙土C、小石块 18、浸水挡土墙受洪水冲刷,出现基底被掏空,但未危及挡土墙本身时,可采取()或用块(片)石将掏空部分塞实并灌浆。 A、木排防护B、抛石加固C、围墙护坡 19、风化的岩体在地下水、雨水、自身重力和巨大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较大的坍 塌,一般都叫()。 A、坍方B、滑坡C、塌方 20、在易发生坍方、崩塌、泥石流和路段边坡坡顶上侧,开挖(),把水引到安 全地点,截断水流,防止渗进岩体内造成坍方。 A、截水沟B、盲沟C、渗井 21、路基不均匀沉降和滑移表现为路面开裂、局部路基下沉,严重路段出现整体 ()。一般常见于路堤和半填半挖路基路段。 A、路基滑移B、路面开裂C、挡墙有裂缝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碰撞与交融 ——从宏观角度理解、驾驭人教版《历史·必修1》 广州市东圃中学朱家鼎 内容提要: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九个专题讲述了古今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的演变及伴随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核心就是国家或地方管理体制的创立和完善过程,而贯穿这一核心的是东西方文明的发展、碰撞和交融。根据这一理念,本文对九个专题作了简要的分析梳理,以祈帮助教师从宏观角度理解、整合、驾驭新教材,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高教学质量,并希望有一个新的思路深入对新教材的研究。 关键词:《历史〃必修1》东西方文明专题内容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进入教学实际,广大教师对新教材教学的研究日趋广泛。多方面的探索,多思路的交织,有困难和困惑,又有开拓和创新。就人教版《历史·必修1》而言,当前许多的探索,主要着眼于对教材进行不同角度、不同线索或不同方式的整合,以求理顺教材中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 教师们的良苦用心,应当肯定。但新教材的编写体系是专题式的,与过去编年式的完全不同,所以教师更应该以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地理解、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或前后贯通的线索,理解编写者的真实意图,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驾驭教材,活用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因为,新教材本身就给教师的创新探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人教版《历史·必修1》,其九个专题是古今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的演变及伴随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它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影响,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同时正确地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但在对教材的整合过程中,许多教师感到无论如何整合,九个专题中的某些专题总是游离于外,难于整合,造成教学的困惑。 若教师能跳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一教材的显性框框,从更高层次审视教材,则可发现:政治制度的演变、生产关系的调整,说到底是一种国家或地方的管理制度的变化,管理制度的不断趋于完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这是“必修1”的核心思想,而贯穿这一核心思想的,则是东西方文明的发展、碰撞和交融。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形成东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并且各自都促进了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发生碰撞、冲突;在冲突中又互相吸取各自的长处,产生交融,使世界在不断走向一体化的情况下,出现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从这一角度感悟教材,我们在教学中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就能较好地解决新课标知识与能力集中、古今中外历史贯通、知识点规模有所扩大等教学的难题,从而轻松把握教材,明确指导学生,真正体会新课标的丰厚内涵。 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钢琴测试重要内容与要求

钢琴测试内容与要求 ( A 级) 代码:YW — 02—A

三八拍、六八拍 注: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见《音乐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代码: YW —02— B 2.伴奏: 为指定的 8—16 小节旋律配伴奏, 安 排指法,并弹奏。 调性: C 大, a 小, G 大, e 小, F 大, d 小 节拍: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 2.伴奏: (1)现场抽签,准备时间 5 分钟。 (2)伴奏编配曲采用五线谱。 ( 3)要求和声正确, 织体恰当, 指法合 理,弹奏完整。 钢琴

音乐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 A 级) 、通识部分(80%) 注:声乐、器乐、舞蹈考生均需掌握。 一)读谱知识 1、音名、唱名、半音、全音、变化音及变化音记号。 2、各类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形状、时值比例与写法。 3、节奏、节拍、拍子、拍号、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写法与意义。 4、连音线、圆滑线、保持音、顿音、延音、滑音、换气等常用记号的写法与意义。力度、速 度、装饰音记号及常用表情术语的写法与意义。 5、根据旋律片段写出曲名。 二)欣赏知识 1、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风格流派及主要贡献。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认识其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4、了解我国主要戏曲、曲艺的名称、代表作品及著名表演艺术家。 5、聆听音乐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及表演形式。 、专项部分(20%) 注:考生需掌握相对应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声乐(声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声乐表演技巧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中外著名的歌剧及作者 3、了解中外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 二)器乐(器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中外乐器的类别、特点及演奏形式。 2、了解中西乐队的组织方式。 3、了解中外著名乐团及器乐表演艺术家。 三)舞蹈(舞蹈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我国民族舞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了解芭蕾舞的基本特点和技术要领。 3、了解国标舞的分类及各类舞蹈的名称。 4、了解中外著名舞剧和著名舞蹈家。 注:A 级基础知识测试的内容以现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 B 级)一、基础知识部分(80%)注:声乐、器乐、舞蹈考生均需掌握。 (一)读谱知识 1、音名、唱名、半音、全音、变化音及变化音记号。 2、各类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形状、时值比例与写法。 3、节奏、节拍、拍子、拍号、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的写法与意义。 4、连音线、圆滑线、保持音、顿音、延音、滑音、换气等常用记号的写法与意义。力度、速 度、装饰音记号及常用表情术语的写法与意义。 (二)欣赏知识 1、了解人声的类别及声乐的演唱形式。 2、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及他们的主要作品。 3、了解我国主要戏曲、曲艺的名称及代表作品。 4、聆听音乐写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及表演形式。 二、专项部分(20%) 注:考生需掌握相对应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声乐(声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声乐作品的体裁。 2、了解中外著名歌剧及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 二)器乐(器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中外乐器的类别及演奏形式。

理论综合考试试卷

理论综合考试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理论综合考试试卷(A卷) 2003- 4- 24————————————————————————————————— A1 型题 (最佳选择题——肯定型) 每一道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问题表述形式为肯定陈述,在 答题时只需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并在答卷 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画一条黑粗线。————————————————————————————————— 1. 心脏复苏时,一般首选的注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氯化钙 E.利多卡因 2. 椎管内麻醉时出现明显低血压首选的处理是: A.头高位,控制麻醉平面 B.50%葡萄糖静点 C.吸氧 D.静注麻黄碱10-15mg E.静脉输液 3. 蛛网膜下腔麻醉时当局部药剂量、容积、比重一定时决定麻醉平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注药速度 B.体位 C.穿刺部位 D.局麻药种类 E.年龄 4. 成人蛛网膜下腔的下界在: A.骶5 B.骶4 C.骶3 D.骶2 E.骶1 5. 臂丛阻滞时最易引起气胸的径路是: A.肌间沟法 B.锁骨上法 C.腋路 D.喙突下 E.改良肌沟 6. 利多卡因一次最大用量(加肾上腺素): A.200mg

B.300mg C.400mg D.500mg E.600mg 7. 患儿6岁,20公斤,角膜外伤行缝合术,用2.5%硫贲妥钠400mg肌注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吸气有鸡鸣音,发绀,您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Mendelson综合征 B.下呼吸道梗阻 C.上呼吸道梗阻 D.呕吐 E.支气管痉挛 8. 能引起肌震颤的药物是: A.箭毒 B.泮库溴铵 C.维库溴铵 D.琥珀胆碱 E.阿曲库铵 9. 安氟醚的MAC为: A.1.3 E.1.6 10. 椎管内麻醉时,术前用阿托品的目的是: A.抑制腺体分泌 B.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C.防止支气管痉挛 D.减少胃肠道蠕动 E.减少局麻药用量 11. 输血反应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变态反应 C.酸碱平衡失调 D.溶血反应 E.出血倾向 12. 成年男性60kg,面颈部,一侧上肢烧伤,应补液体(第一个24h)为: A.2520ml B.3360ml C.1260ml D.4520ml E.30% 13. 7岁小儿头面颈,一侧下肢烧伤,面积为: A.29% B.27% C.34% D.30% E.32%

篮球测试内容及说明

附件一:篮球测试内容及说明 1.考试项目 2.考试办法与要求 (1)专项素质考试办法与要求 ① 助跑摸高 测定身高:预先将测量尺固定在墙上(或在墙上预先画出),考生以两脚并拢、身体保持正直(头的后部、臀部、小腿突出部和脚跟必须同时接触墙壁)的姿势站在标有测量尺的位置,监考教师借助三角尺(数学课教具)测定考生的身高(H )。 助跑摸高:经过助跑,用单脚或双脚跳起,单手向上触摸“摸高板”,助跑距离和助跑考试方法不限。每名考生摸高2次,取其中最高的1次成绩(h )。 成绩评定:助跑摸高的成绩(M )用下列公式计算: H h M -= ② “V ”脚步移动 见图1。考生右脚踩在①圈上,听信号启动,前滑步到②,用右脚踏②后撤步到③,并用右脚踏③,再上步移动用左脚依次踏②和①为一次往返,共往返三次。每人测试2次,计其中1次最佳成绩。 场地要求:①、②、③是直径0.25米的实心圆圈,①、②、③之间为等边三角形,间距5米(起止点从圆心丈量,内角60°) 图1

(2)专项技术考试办法与要求 ①全场综合技术A(变向运球与传接球投篮) 见图2。以右手为例:考生站于端线中点处(篮板下)面向场内。持球听口令(或哨音)按图示路线用右手运球至①处,在任一脚踏上①时做背后运球换左手运球至②处,当脚踏及②时做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右手运球绕过障碍物③传球给站在接球区的陪考员×并接回传球右手上篮。球中篮后抢篮板接右手运球至④,在脚踏上④时做背后运球换左手运球至⑤,当脚踏及⑤时做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右手运球绕过障碍物⑥传球给站在接球区的陪考员×并接回传球右手上篮,投篮不中必须补中(补篮方法不限),球中篮停表。每人2次,计其中1次最佳成绩(X)。(左手考生考试则相反) 场地要求: A:篮球场地上的标志①、②、④、⑤为直径0.5米的实心圆圈,③、⑥为障碍物(障碍物高1.60米,设定在距边线内沿向场内丈量1.5米和中线内沿向前场内丈量1米的点上)。 B:从端线内沿向场内丈量5.8米和边线内沿向场内丈量2.15米的点为①、④圆圈的圆心点。 C:从边线内沿向场内丈量5.8米和中线内沿向场内丈量1.60米的点为②、⑤圆圈的圆心点。 D:接球区是(1.5米×1.5米)正方形,分别设定在测试路线前场的右侧(取边线内沿向场内丈量3.0米和端线内沿向场内丈量5.5米的点向场内划出1.5米×1.5米接球区。 图2

中级工理论考试试卷(B卷)

煤炭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化学检验工》中级工(四级)理论考试试卷(B卷) 命题工种:化学检验工命题单位:煤化工公司质检计量中心命题人:李杰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试卷及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准确书写姓名、单位、准考证号、工种代码; 2、必须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对应的题号中,不允许用钢笔或圆珠笔填涂,在试卷内填涂答案无效,修改时使用塑料橡皮擦除干净; 3、不得在答题卡四周的图像定位点上及周围作任何标记; 4、要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能折叠或弄破; 5、本份试卷共2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40分,将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中填涂“A”,错误的填涂“B”):(A )1、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 (A )2、在0.1mol/LNH4Cl溶液中,除水外,粒子浓度最大是Cl。 (B )3、电解质溶液导电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4、萃取是一种简单、快速、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方法。 (B )5、盐酸标准滴定溶液可用精制的草酸标定。 (B )6、用基准试剂草酸钠标定KMnO4溶液时,需将溶液加热至75~85℃进行滴定。若超过此温度,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B )7、用EDTA配位滴定法测水泥中氧化镁含量时,不用测钙镁总量。 (B )8、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的吸收波长进行比色,这样灵敏度高。 ( A )9、比色分析中,在吸收物质的吸光度随波长变化不大的光谱区内,采用多色光所引起的偏离不会十分明显。 (B )10、分光光度法中,有机溶剂常常可以降低有色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有色物质的离解度,从而提高了测定灵敏度。 (B )11、配位滴定不加缓冲溶液也可以进行滴定。 (A )12、酸碱反应是离子互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反应。 (A )13、重量分析法准确度比吸光光度法高。 (A )14、原始记录可以先用草稿纸记录,再整齐地抄写在记录本上,但必须保证是真实的。 (A )15、天平的分度值越小,灵敏度越高。 (B )16、熔融法分解试料的能力比溶解法强的多,为加快速度,矿石样品最好都用熔融法分解。 (A )17、苯分子具有立体的正六边形结构,各个键角120度。 (B )18、乙醇与水可以任何比例互溶,说明乙醇在水溶液里是一个强电离的物质。 (B )19、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光栅上有污物影响正常使用时,可用柔软的擦镜纸擦拭干净。(B )20、所谓标准分级是依据标准的特点不同将其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层次。 (A )21、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令的形式,明确规定并且允许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的计量单位。 (B )22、配制标准溶液时,使用台秤或分析天平称量的试剂一定要准确。 (A )23、可采用列表法或作图法正确简洁地表达实验数据。 (B )24、在采用作图法表达实验数据时,直角坐标中每格所代表单位变量值即可以是偶

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标准钢琴测试内容与要求

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标准钢琴测试内容与要求 2013版 (A 级) 代码:YW—02—A

音乐基础知识测试内容与要求 ( A 级) 一、通识部分(80%) 注:声乐、器乐、舞蹈考生均需掌握。 (一)读谱知识 1.音名、唱名、半音、全音、变化音及变化音记号。 2.各类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形状、时值比例与写法。 3.节奏、节拍、拍子、拍号、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等的写法与含义。 4.连音线、圆滑线、保持音、顿音、延音、滑音、换气等常用记号的写法与含义。 力度、速度、装饰音等记号及常用表情术语的写法与含义。 5.识读旋律片段写出曲名。 (二)欣赏知识 1.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曲式及表演形式,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了解中外著名音乐家的代表作品、风格流派及主要贡献。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各民族民间经典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理解其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4.了解我国主要戏曲、曲艺的名称、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 5.聆听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写出作品名称、作者及表演形式。 二、专项部分(20%) 注:考生需掌握相对应项目的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声乐(声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了解人声分类、声乐表演形式。 2.了解中外著名歌剧及作者。 3.了解中外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 (二)器乐(器乐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中外乐器的类别、名称、特点。 2.了解中外主要器乐演奏形式及器乐作品体裁。 3.了解中外著名器乐表演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舞蹈(舞蹈考生测试内容与要求) 1.了解我国民族舞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2.了解芭蕾舞的基本特点和技术要领。 3.了解国标舞的分类及各类舞蹈的名称。 4.了解中外著名舞剧和著名舞蹈家。 注:A级音乐基础知识测试的内容以现行的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音乐教材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西方戏剧的起源

戏剧的起源 戏剧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成分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欧洲的戏剧,还是东方某些国家的民族戏剧,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 欧洲戏剧发端于古代希腊祭祀大典上的歌舞表演。古代希腊每年春冬两季都要举行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大典。在春季举行祭典时,有人化装成酒神的伴侣羊人萨提洛斯,众人载歌载舞,颂赞酒神的功绩,称为“酒神颂”。在冬季举行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兽,狂欢游行,称之为“狂欢队伍之歌”。到公元前6世纪末,阿里翁在表演酒神颂时,临时编唱诗句以回答歌队长的问题,主要内容是叙述酒神的事迹。泰斯庇斯则开始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这可以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古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把演员增至2人,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增加了戏剧的因素,并使之在演出中居于主导地位。至此,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已经成型。在公元前6世纪,“狂欢队伍之歌”在希腊本部的墨加拉发展成滑稽戏,可以看作是原始的喜剧。公元前487年,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剧。当时的喜剧只有3个演员,歌队的作用亦不像在悲剧中那么重要,在希腊喜剧的发展过程中,歌队的作用也愈来愈小。 东方民族戏剧的历史比欧洲戏剧要短。印度戏剧起源于公元前1世纪以前,民间迎神赛会上的表演,被看作是民族戏剧的萌芽。到2世纪,印度已经出现了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标志着戏剧艺术已臻成熟。中国戏曲艺术的血缘,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巫觋等多种成分。到周代宫廷的仪式性歌舞,已有模仿性的戏剧因素。作为戏曲中演员艺术的前身,则包括上古时期祈神降福的巫觋以及后来的优伶。到了唐代,古时的歌舞已发展成小型的歌舞戏,周秦以来的俳优表演已发展成参军戏。前者仍以歌舞为主,但已有对人物的摹拟及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后者则以对人物的摹拟和简单的情节为主,也掺和了歌舞的成分。一般认为,中国戏曲发展成完整的、独立的艺术样式,是12世纪宋代的永嘉杂剧,又称“南戏”。在日本,古代人借助面具装扮成天神或恶魔,祈求丰收和生殖后代,这种原始艺“能”可以看作是戏剧的胚胎。在12世纪前后形成的猿乐,加进了杂技、歌舞的成分,主要仍然是用于农村的祭祀活动。到中世纪后期创立了能乐与狂言,前者以歌舞取胜,后者则更注重对话与动作,但也都具有浓重的祭祀性。 歌舞与戏剧有血缘关系,但是,欧洲戏剧与东方的民族戏剧,在发展过程中,情况迥然不同。在欧洲戏剧(以古希腊戏剧为开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歌舞成分逐步减少,而戏剧性的因素却逐步增强并成为主导因素,最终发展成以外部形体动作和对话为基本手段的戏剧形式。而东方的民族戏剧,则多是在戏剧性成分逐步增强的过程中,大量的歌舞成分被保留下来,形成了歌舞抒情性与戏剧性相融合的艺术特点。后者可以中国戏曲艺术作为范例。东、西方戏剧的这种区别,构成人类戏剧文化的两大支脉。 把古代人祭祀性的仪式看作戏剧的起源,说明戏剧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原始社会人们对图腾的崇拜和对动物的摹拟,还是古希腊人装扮成羊人萨提洛斯并进行表演,以及日本人在寺院仪式上的表演,都包含着当众摹拟的成分,而这恰恰是构成戏剧的最重要因素。即使在现代戏剧和当代戏剧中,由演员当众(观众)摹拟(扮演)角色,仍然是戏剧艺术的基本特质。如果把戏剧演出看作一种仪式,它与祭祀性仪式的一致性还在于: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的三角反馈集体体验的形式。当然,祭祀性的仪式虽然与戏剧演出具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