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中农户订单履约决策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订单融资中农户订单履约决策研究

2020-2021年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

中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报告 2020-2021年

概念与定义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范围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以蔬菜、水果、肉禽、水产蛋奶等生鲜食品为研究主体,针对市场渠道、物流(流通)、零售等供应链环节的特征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范围 农产品(初级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半加工 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 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粮食油料类 小麦、稻谷、杂粮、菜籽、 花生果、芝麻等 生鲜食品类 瓜、果、蔬菜、肉禽、蛋 奶、水产等 轻工原料类 原木、原竹、生漆、树脂、 棉麻等 蔬菜水果 肉禽其他 (水产蛋奶等) 生鲜品 包括农业生产者捕捞收获后连续进行 简单冷冻、腌制和自然干制品等,主 要为肉禽、水产的半加工品 轻加工 现场加工 生鲜品 水果切、蛋糕、干货等现场加工或 轻调包装的生鲜食品 农业生产生鲜农产品市场生鲜农产品物流生鲜农产品渠道 消费需求 市场供给 仓储、运输、配送、 加工、包装等 生鲜电商 生鲜超市 农贸市场等 注释:蓝色背景部分为本次报告核心研究内容。

核心观点 结构性供给过剩将生鲜农产品推向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在呼唤更优质的供应链运作体系。根据国务院2020年食物消费标准,生鲜总需求量将达到4.2亿吨,而2018年我国生鲜农产品年产量超过11.1亿吨,这意味着市场进入到结构化的供给过剩时期,开始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买方市场,一切供应链环节需要围绕最终消费者来重新定标,供应链质量的价值进一步放大。 生鲜农产品目前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产业链结构,生鲜电商的爆发或引领农超对接模式提速渗透,加快流通体系优化进程。大型超市、生鲜电商、生鲜超市、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将给供应链整合带来更大的空间,物流管理和冷链布局将成为产品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品牌建设等环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供给不足的阶段,冷链物流体系化成为未来3-5年生鲜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力。商务部15年统计表明,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的比重分别为22%、34%、41%,远不及发达国家95%以上的流通率。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将达到3391亿,并保持15%以上的年增速,未来冷链物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物流企业将在生鲜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市场职能,在渠道优化、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多个非传统物流环节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零售端控制产品标准,物流端掌握交付体验,利用触达客户的优势来建立非生产端的品牌形象或将成为未来生鲜品牌的一个可行路径。

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其包括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都要求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要,保证农产品的原料品质和耐藏性,保证保鲜贮运工具设备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处理工艺水平高、包装条件、优和清洁卫生好,保证现代化管理和快速作业,最终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 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 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和较不稳定; 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缺乏独立封闭的冷链体系。一条完整的冷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只有在四个环节中都使农产品处于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中才能保证其质量、减少其损耗。而目前,我国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各地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而且,任一环节、任一家企业的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如加工环节中一些企业使用不好的原料;贮藏环节中一些企业在常温下装卸时间过长;运输与配送环节中一些企业以保温车代替制冷车;销售环节中一些企业的冷柜温度设置过高,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储存期。 包装、保鲜技术落后,经济损失严重。长期以来,新鲜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但包装粗糙、保鲜技术落后,每年有上万吨的果蔬腐烂,经济损失严重。一些国家进口我国的农产品重新包装后,进入本国市场,其市场价远比进口时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关税下调,国外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更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冷藏运输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而且冷藏运输和冷藏保温汽车非常少,铁路冷藏运输中大部分是陈旧的机械性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装车多是在露天而非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用普通货车运输,最多上面盖一块塑料布或者帆布。此外,原有的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

八大供应链融资产品

八大供应链融资产品 一、保理 保理是指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一种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其基本功能包括账款管理、融资及买方信用担保等。 特点:以应收账款债权转让为基础,银行成为保理项下应收账款新的债权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组合;企业可以在相关额度内随时转让银行认可的应收账款获得可支配资金,融资手续简便。 优势: 1.可以提供更加吸引买方的付款条件,提高市场竞争力; 2.将应收账款管理“外包”给银行,获得专业服务并节约管理成本; 3.办理无追索权保理还能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报表; 4.买方企业也可获得便利:从卖方获得更优惠的付款条件;简化付款手续,减少结算费用;在无追索权保理中自身商业信用免费得到银行信用支持。 业务办理流程: 1.卖方与银行签订保理合同; 2.卖方企业向买方赊销供货,并取得应收账款; 3.卖方企业将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 4.银行与卖方将应收账款转让事项通知买方; 5.银行向卖方发放融资款; 6.应收账款到期日前银行通知买方付款; 7.买方直接将款项汇入银行指定账户; 8.银行扣除融资款项,余款划入卖方账户。 二、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向银行申请的融资业务。特点:还款方式灵活,企业可以直接以自有资金还款,也可以买方到期支付的货款偿付融资;融资期限有一定弹性,企业可以办理新的应收账款质押替代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融资担保,无需再次办理融资手续。 优势: 1.应收账款可以提前变现,有效提高中小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效率; 2.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获得“资金池”服务; 3.应收账款质押既支持融资业务,也支持承兑、保证、信用证等其他授信业务,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业务办理流程: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其冷链物流品控管理.

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其冷链物流品控管理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降低损耗,本文主要综述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品控管理的对策,提出了肉禽类、果蔬类、水产类等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品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规避断链现象;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制冷技术水平;规范加工库存管理;加强物流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先”。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水产、花卉、蛋、奶制品等生鲜初级产品。人们习惯把果蔬、肉类、水产称为“生鲜三品”。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过程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技术保证和管理优化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生鲜农产品的色泽、风味、营养和新鲜度。对具有保鲜、低温及温控要求高的肉禽、果蔬、水产等3大类农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其分类标准,并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品控管理的手段与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近年来,生鲜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对其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学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品控管理,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分类及品控管理策略是本文的要点。 生鲜农产品的概述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水产、花卉、蛋、奶制品等生鲜初级产品。生鲜农产品易腐烂,易受损,难贮存,不适合长时间运输。生鲜农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其鲜活程度上,鲜活程度越高,经济价值越高,受损及腐败程度越高,经济价值相应会下跌。生鲜农产品也可分为初级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加工生鲜农产品三大类。生鲜农产品都极易腐败变质,储存条件要求比普通产品更高。 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 肉禽类的分类标准肉禽类生鲜品受温度的影响以及酶的氧化作用,容易滋生微生物而导致产品质量受损。201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40万吨,其中低温肉、冷鲜肉、冷冻肉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仅冷鲜肉产量就达到万吨。放在冷库储存的肉类,一般分为鲜肉和冻肉两种类型。对于不同的品类,所要求冷库的温度也不尽相同。对于急需配送的冷鲜肉禽类产品,保鲜冷库的温度控制在0℃~5℃之

供应链融资的研究与展望

供应链融资的研究与展望 李翠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供应链融资打破了传统对单一企业的授信模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给物流企业、商业银行本身及核心企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概念出发,总结了供应链融资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的意义并概括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与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核心企业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LI Cui (School of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 China) Abstract: Supply chain finance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redit –granted model of a single enterprise .It can eas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SMEs,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mmercial banks and core businesse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and the pattern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and then analysis the significance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In the third part, the artic le outlines the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lack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Keywords:Supply chain financing; SMEs;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commercial banks; core business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关供应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日渐流行。供应链被看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增值过程,主张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供应链整体及各企业利益的共赢。近几年,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银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根据供应链运行中各企业间的链状关系,围绕某核心企业,从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加工制造、产品的最终完成到最后产品由销售网络到达消费者手里,为这一过程中的若干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提供融资服务,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应用而生。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及其模式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成功案例

供应链融资成功案例 【供应链融资成功案例】解析: 第一:背景资料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将山东、浙江和广东等三省列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渔业(即水产业)按作业水域可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渔蛋白占世界总的动物性蛋白质供应比例约为16%,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金融支持是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世界各国海洋经济发展实践表明,金融支持对渔业的产业整合和优化升级都发挥着先导性作用。但我国渔业产业链中,大量企业通过银行信贷、上市或自身资本积累等方式进行融资,渔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重视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一些行业的实践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为解决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流动资金)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模式。但渔业融资需求在时间、数量、方式、偿还期、偿还方式等都与农、林、牧等产业具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以海洋经济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模式,针对渔业供应链特点来设计供应链金融模式和运作方法。 第二:我国渔业金融现状 在渔业产业化过程中,渔业科技创新和成果的转化、以及企业新技术应用、市场拓展等过程中,渔企都会产生强劲的融资需求。经济发展国家的金融市场较为成熟,多种融资方式可为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我国,近年来国内已经普遍认识到金融支持对渔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但受制于渔业金融是风险性最高的农业金融,在金融市场日益市场化的今天,银行对渔业的支持反而减少了,值得人们深思。渔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主因在于渔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

高产出的特点,融资具有周期长、季节性强、风险大等特点,而金融机构则是风险厌恶者。所以流动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加工、经销企业的难题,而核心企业的资金短缺,则必须会影响到对上游供应商的预付款,出现长时间拖欠货款,最终导致资金链紧张。上游企业的资金短缺导致生产积极性的下降,可见资金的充足程度是整条供应链运作是否通畅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外都得到较快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控制问题。但渔业融资需求在时间、数量、方式、偿还期、偿还方式等都与制造流通业存在较大的区别,需要分析渔业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模式与应用条件。 第三:渔业金融 世界各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金融要素对海洋经济区开发、海洋产业整合和优化升级都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其金融支持方案具有层次性、连续性、区域适应性等特点。CoffeyandBaldock(2000)分析了欧盟渔业部门资助的资金来源结构;Larkin等(2004)认为海洋渔船回购项目的资金既可以来自联邦或州政府拨款,也可以通过私人投资和某些形式的合并获得;Karmakar(2009)分析了NABARD支持海洋食品产业的多种信贷和非信贷机制;Winskel(2007)分析英国海洋能源开发中,私人资本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金融支持的相关研究开始增多,但多限于对策、政策等战略层面。王迅(2006)重点分析金融支持海洋渔业发展中的不适应性表现,并针对此不适应性提出了对策建议;王世表、李平(2007)重点探讨了渔业信贷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需通过优化渔业信贷投向、完善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快渔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促使渔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和君咨询课题组 二零一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京东对供应链的商业理解 (3) 1.1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不在电商,在“三流” (3) 1.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 (3) 1.3 供应链定位分析:把握客户的价值诉求而非仅仅需求 (6) 1.4 供应链效益分析:构建、管理和维系好主、客体网络 (9) 1.4.1 建构良好的商业生态,实现多利益相关者协同的网络 (9) 1.4.2 构建良好的产业内外系统,实现内外流程的一体化 (11) 1.4.3 运用大数据和品质管理,实现供应链网络的维系和发展 (14) 1.5 供应链效率分析:提高资源运用的效率 (17) 1.5.1 供应链资源广度分析:广义看待各类资源而非仅仅物质资源 (17) 1.5.2 供应链资源的深度分析:将资源转化为独特的供应链运营能力 (20) 1.5.3 供应链资源能力的动态分析:保持结构和系统的柔性化 (23) 第二章京东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必然和标杆 (26) 2.1贸易流通领域变革与物流独特性业务 (26) 2.2贸易流通领域供应链金融类型化 (31) 2.3 物流导向型供应链金融模式 (36) 2.4 市场导向型供应链金融模式 (41) 2.5 一体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47) 第三章物流领域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研究 (56) 3.1 物流金融的本质规律与形态 (56) 3.2 物流领域供应链金融创新类型化 (61) 3.3 区域变革发展型物流金融模式 (64) 3.4 广域变革发展型物流金融模式 (68) 3.5 知识型网络拓展物流金融模式 (71) 第四章京东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和发展历程 (78) 4.1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起点——活用账期 (78) 4.2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80) 4.3 京东金融新起点——动产融资 (83) 第五章京东供应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定位 (87) 5.1 京东白条 (87) 5.2 京保贝 (90) 5.3 京东众筹 (92) 5.4 为上下游提供金融+大数据的智能服务 (94) 5.5 农村金融战略 (96)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问题及其路径优化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问题及其路径优 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冷链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在配送运输上[1]。适宜的运输条件,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能节约产品资源,保持产品的影响价值,增加销售收入和减少能源消耗[2]。欧美经济发達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先进,加上重视产品安全工作,其易腐产品100%采用冷藏保鲜运输,运输质量的完好率在95%以上。而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尚未形成标准的体系,由于运输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导致产品损坏和变质的情况时有发生。1958年,美国的阿萨德等认为温度变化会引起质量损失,及冷冻产品质量取决于产品的温度(temperature)、冷冻时间(time)、耐藏性(tolerance)的容许限度,称为3T理论[3]。根据3T理论,在流通过程中生鲜产品品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温度越低,其品质保持的时间越长。在流通过程中因时间、温度的经历而引起的品质降低量是累积的、不可逆的,并且与所经历的顺序无关。新鲜和易腐产品的保质期通常比较短,质量下降是连续的,只有通过合适的低温控制,才能延长其保质期,保证产品的质量[4]。Miroslaw等提出冷链运输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和服务时间的限制,将时间窗与控制温度作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的约束,建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模型[5]。

彭碧涛等研究多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建立多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首先利用基本蚁群算法求解,然后加入变异算子,并采用2-opt算法和元胞自动算法对结果进行优化[6]。Dabia等在合适的时间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从而实现减少配送所需时间和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7]。朱金峰研究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提出VRPTW 问题优化方法,最终发现节约成本法不仅能快速找到物流配送路径最优配送路线,同时满足客户时间窗要求,可以有效降低物流配送成本[8]。本研究的创新点是根据冷链物流配送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在冷链物流配送过程中时间、温度、货损因素。通过合理安排配送线路,从而缩短配送时间,减少货物损失,同时满足客户时间窗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符合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1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1.1冷链运输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国生鲜食品在季节和品种供应方面存在均衡供应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解决菜篮子工程。在保障供给、调节时间和空间市场方面,落后的冷链物流体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供需矛盾日益显著,特别是大型突发性事件中生鲜食品的不稳定供应、异常天气因素和不正常的市场竞争等现象。[LM] 1.2生鲜食品耗损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不适当的包装方法、材料、容器和处理方法,我国肉类、水产品、果蔬等生鲜食品从产地到

学术研究|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其冷链物流品控管理

学术研究|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其冷链物流品控管理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保证生鲜农产品的品质,降低损耗,本文主要综述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品控管理的对策,提出了肉禽类、果蔬类、水产类等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分析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品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规避断链现象;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制冷技术水平;规范加工库存管理;加强物流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先”。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水产、花卉、蛋、奶制品等生鲜初级产品。人们习惯把果蔬、肉类、水产称为“生鲜三品”。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过程包括运输、装卸、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技术保证和管理优化的问题,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生鲜农产品的色泽、风味、营养和新鲜度。对具有保鲜、低温及温控要求高的肉禽、果蔬、水产等3大类农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其分类标准,并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品控管理的手段与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近年来,生鲜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对其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学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及品控管理,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分类及品控管理

策略是本文的要点。 生鲜农产品的概述生鲜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禽、水产、花卉、蛋、奶制品等生鲜初级产品。生鲜农产品易腐烂,易受损,难贮存,不适合长时间运输。生鲜农产品的价值体现在其鲜活程度上,鲜活程度越高,经济价值越高,受损及腐败程度越高,经济价值相应会下跌。生鲜农产品也可分为初级生鲜农产品、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加工生鲜农产品三大类。生鲜农产品都极易腐败变质,储存条件要求比普通产品更高。生鲜农产品的分类标准 肉禽类的分类标准肉禽类生鲜品受温度的影响以及酶的氧 化作用,容易滋生微生物而导致产品质量受损。2016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40万吨,其中低温肉、冷鲜肉、冷冻肉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仅冷鲜肉产量就达到3637.1万吨。放在冷库储存的肉类,一般分为鲜肉和冻肉两种类型。对于不同的品类,所要求冷库的温度也不尽相同。对于急需配送的冷鲜肉禽类产品,保鲜冷库的温度控制在0℃~5℃之间,此时,肉禽类产品可以储存一周左右,若储存时间过长,鲜肉会变质,影响其品质。冻肉即把肉禽类产品放置于冷冻库中,库温控制在-18℃~-23℃之间,可以储存半年以上。在冷冻存储肉禽类产品时,冷冻库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8℃以下,运用性能较好的制冷系统。此外,肉禽类生鲜品在运输期间应使用气密的复合材料包装,控制温度在-18℃以下进行运输配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 发布用户:111.161.17.81 操作系统:Windows XP 浏览器类型:Chrome 25. 发布时间:2013-04-26 00:39:55 发布类型:保险|金融|银行新闻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购销模式正面临两方面的转变:一方面,随着现代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消费者对农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不断上升,生鲜农产品消费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念,消费者不但关注基本效用,如口味、成分配方、制作加工方法等。而且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食品的消费结构向健康环保安全、绿色有机天然、功能性和方便化发展。另一方面,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农产品销售终端的主流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在南美洲,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超市食品零售额占食品销售总额的比例上升到50%~60%;在我国沿海地区,农贸市场正在逐步退出农产品零售环节,如广东省深圳市计划在3到5年内,分步对全市289个农贸市场改造成超市或超市+街市模式,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已经出现明显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研究,有助于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农户适应消费差异化的变化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1],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为对象,围绕农产品经

营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需求,从农用产品采购开始,完成农产品生产作业、收购运输、分销的一系列过程。对于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肉、奶制品等)而言,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生产者到顾客的产品物料链,而且还是一条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的增值链。 二、相关研究成果 对于农产品供应链及相关问题的研究,Gerrit、Trienekens、Jacques等指出,农产品(食品)供应链的优势取决于构建良好伙伴关系、资产专用性和较高的进入退出障碍等;方志权提出利用供应链管理,通过信息规范化、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开拓果蔬市场;张晟义提出涉农供应链概念,将其定义为“以农业原材料作为后续各阶段生产加工和运销主要对象的供应链的总称”,并分析了涉农供应链的特点;杜小芳、张金隆等利用作业成本法对农产品物流JIT配送效益进行评价;陈超、罗英姿等提出构建基于信息代理和信息平台的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本文以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特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产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优化的初步设想。 三、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特点

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与机遇

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与机遇 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与机遇 变化之一,融资模式的整合与扩展 跳出传统银行承兑和抵押贷款的思维,通过整合与扩展,将融资方案打造成一种与供应链时代相适应的融资模式,是物流金融发展 的基本任务之一。保兑仓作为联结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它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也将金融机构有机地融入 产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供应链管理中的金融服务提供者。作为 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保兑仓融资模式,将向以 下两个方面扩展: 其一,融资与监管的整合。金融机构直接授予仓储企业一定信贷额度,仓储企业通过输出管理,派人员对货主企业的原料或成品实 施抵押监管,银行凭仓储企业指令放款。金融机构授予保兑仓一定 的授信额度后,只负责监督和调控授信额度,具体融资事宜完全由 保兑仓自行决定。保兑仓直接同需要融资的客户企业接触、沟通和 谈判,代表金融机构同需要融资企业签订融资合同和监管服务协议,向企业提供抵押融资的同时,对企业抵押的货物提供仓储监管服务,从而将申请融资和货物监管两项任务整合操作,再造一种仓储货物 融资模式,提高了抵押融资业务的运作效率。 其二,仓储与使用的整合。在授信额度内,融资企业在货物仓储期间需要的补库和出库的仓单和凭证,由金融机构的审核,改为保 兑仓的确认。即保兑仓确认的过程就是对这些凭证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间省去了金融机构逐笔确认和处理环节,缩短补库和出库操作的 周期,在保证金融机构融资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融资企业产销供应 链运作效率。 变化之二,单项融资转向综合服务

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分析,保理融资是一项金融创新业务,而这种金融创新业务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存在融资无法收回的风险。既然 保理融资风险体现在收购企业应收账款方面,那么,我国保理融资 的未来走向应向非融资综合服务业务方面发展,即保理融资的最后 结果--收购企业应收账款将更多作为一种承诺的概念而非现实的业务。如同现在流行的期货交易,其交易最后结果是期货的到期交割,但是在全部交易中,最终进行交割的不到交易量3%,到期交割多数 是作为期货交易的概念使用,而很少实际操作。这也正是期货快速 发展的原因和魅力所在。所以保理融资方案发展趋势是:围绕应收 账款所展开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必须明白,保理融资先要 按照协议规定适当选择保理的某些服务项目,如金融机构提供的财 务分析服务和协助应收账款催收服务等等。只有在企业履行规定义务,接受一定服务后,才能真正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保障。保理融 资不是单一贷款业务,而是金融机构综合服务业务。其实,在国际 上保理融资开展比较好的地区都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方面。在欧洲,保理融资一直被当作银行的中间业务来开展,服务费是欧洲各家金 融机构办理保理融资的主要收入来源。 变化之三,担保方式的转变 与供应链融资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我国在融资担保方面将会发生两个明显的转变: 其一,信用担保向外包担保转变。在我国传统融资担保主要分为人(主要是指法人)和物的担保,其中物的担保就是最常用的抵押和 质押,而人的担保主要是指政府、官方信贷机构、金融机构开出的 保函,即信用担保。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直接为企业融资担 保已经不多见,更多是通过出台政策来间接体现。在我国金融机构 信用担保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其实质不是化解而是转嫁金融风险,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制进程加快,金融机构对信用担保方式发生了 转变,更多是通过金融结算和金融创新来实现。所以从构建供应链 融资下的担保体系来看,委托第三方专业担保机构负责担保的外保 担保替代传统信用担保已成为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其具体担保方式 有三种:政府出资建立担保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方式。政府在预 算中安排一部分财政资金组建共同担保基金。互助基金委托专业机

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产销模式探析

1 《商场现代化》2008年9月(下旬刊)总第552期 2008年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 53号)提出:加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落后,我国每年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白白损耗,果蔬损耗量达上亿吨。这种低效率的生鲜物流已成为我国生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符合市场需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已经成为必然。目前,国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已有一些探索性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限于生鲜农产品的单一供应模式,并加以绝对化。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差异很大,不可能整齐划一地采用统一模式。为此,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探索不同核心组织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一、超市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超市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新兴零售业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中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生鲜已成为超市经营的命脉,是“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根据笔者对信阳市百佳、和美等超市的实地访谈了解到,生鲜经营区往往是超市销售最为火爆和最具人气的区域,其收入一般能够占到营业额的10%~30%。由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对改善购物环境,而且在提高食品安全性、保证商品质量和进行深加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目前,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有以下四种模式:1.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超市—消费者。2.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配送公司—超市—消费者。3.经营基地专业公司—超市—消费者。4.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 前两种供应链中间环节过多且与农贸市场作为零售终端没有实质的差别。第三种供应链反映的是经营基地的专业公司向超市供应生鲜农产品的情况,但这种方式所供应的农产品占生鲜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低。第四种方式,即由农民协会向超市供应的生鲜农产品量更少。第三种和第四种模式与超市的经营业态非常匹配,但现实中运用较少。经过繁多的中转环节后,不仅抬高了生鲜农产品价格,也使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品质的要求。而且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增加相 应的成本。一般说来,物流环节越多,损耗就越高,浪费也越大,物流成本越高。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时间性强、保鲜保质困难等特点,物流成本比一般农产品更高。2003年国家商务部正式将“农改超”列入“食品放心工程”,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尽管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经营非常重视,却大多无利可图。国外好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毛利在20%左右,而国内仅为0%~10%。究其原因主要是物流成本太高所致。因此,经营生鲜农产品的超市要突破这样的局限,应该采用第三种和第四种与超市经营业态相匹配的供应链模式,以产销直通的方式减少物流环节,再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以提高超市生鲜的销售额及利润。就目前我国生鲜产品销售现实来看,应该以“农户—农民协会成立的公司—超市—消费者”模式为主。因为第三种供应链模式必须在超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完成,如果只有一两家店,是不可能形成大规模采购模式的。 二、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既是加工销售中心,又是市场信息捕捉筛选中心,还是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近年来,随着农业企业的蓬勃发展,龙头企业纷纷转型,开始注重营销理念的吸收并积极实践,已逐步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型理念。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能够将市场信息迅速地从市场传到农户以让农户的生产找到市场的方向,将农产品及时地从农户送到市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的核心环节是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在该模式下,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以企业为中心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比如:肉类产品有漯河双汇集团、信阳华英集团等企业, 果蔬类产品有上海农工商超市连锁集团,奶类产品有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等,它们均是集农产品生产、商贸、科技、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多角化企业集团,是典型的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主导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具有开拓国际与国内市场的能力和优势,是推行生鲜农产品包装标准化、流通加工精益化、保鲜保管科学化、分拣配货自动化、配送快捷化的主要载体。 在供应链中,龙头企业与批发商或零售行业可以在战略上通 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产销模式探析 周 波 中共信阳市委党校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量稳步增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流通过程的落后,我国每年有30%的果品和40%~50%的蔬菜在到达消费者之前白白损耗,果蔬损耗量达上亿吨。这种低效率的生鲜物流已成为我国生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构建反应灵敏、反馈及时、符合市场需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视角,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探索不同核心组织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模式。 [关键词] 供应链 生鲜农产品 产销模式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介绍及发展

背景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般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点 1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 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和较不稳定。 3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 4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发展现状 在我国由于保鲜技术落后,加之在易腐品低温仓储以及冷藏运输环节没有做到全程的冷链物流,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约有40万吨烂掉。有关估计,我国易腐食品的损耗和浪费每年高达上亿元。另外每年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坏,总量每年达上亿吨,价值约为750亿元。所以,我国果蔬冷链配送潜力巨大。也正是由于在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才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相关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的基本情况。 如2013年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宣布试水冷链物流,为生鲜产品提供冷链宅配服务。“主要是跟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把冷链运输、高端快递、宅配、航空等物流资源统一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以方便生鲜、水果卖家进行冷链配送。”阿里巴巴物流事业部配送总监段志国表示,买家越来越重视蔬果类产品的新鲜度以及品质,这让冷链物流迎来了发展契机。 2014年国内冷链物流飞跃性增长,2015年将是冷链物流变革升级的一年。国家相继颁布了许多支持冷链物流行业的政策法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10 年发改委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 年,建成一批运

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

供应链融资的现状与问题:93家企业样本(上) 2009-8-27 摘要:供应链融资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国内供应链融资的发展仍存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供应链整体的潜在风险较大、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信息技术滞后等阶段性欠缺。因此,我国供应融资应从构建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强化引入供应链融资的激励机制,消解核心企业的后顾之忧,突破供应链融资技术瓶颈等着手。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现状,问题,建议 一、导言:供应链融资的起源和实践 供应链融资①是在贸易融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长期贸易合作关系,主要由商业银行或物流公司主导,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协调的一种新的融资模式。[1]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供应链融资业务②在西方银行业受到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依然稳健。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业在供应链融资领域的创新实践也方兴未艾,深圳发展银行甚至提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产品系列,获得产业界和银行界的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对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网络以及提供供应链融资的银行来讲,供应链融资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③[2]供应链融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信息甄别方式和风险管理理念,对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提供了一种新思维④[3]。 供应链融资模式从诞生到现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在国内获得了快速发展。汇丰、花旗、渣打等国际金融大鳄都将战略瞄向了中国供应链融资市场,并将其作为占领中国市场的捷径。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若干产品出现的历史,比如存货抵押贷款,有据可查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银行。[4]深圳发展银行是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国内银行,2006年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品牌,系统地对供应链中应收、预付和存货提出了结构性的解决方案。继深圳发展银行之后,目前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以及一些传统国有银行都已涉足该项业务。 国内对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有影响力的成果并不多。⑤近两年来,随着供应链融资实践的发展,理论研究也日益丰富。陈晓红、陈建中等(2008)[6]通过系统论述供应链融资的理论基础和实物流程,为供应链融资相关主体开展供应链融资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