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关于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报刊主管部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新闻出版总署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从新闻记者采访基本规范、新闻机构内部管理规范、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准则。为防范失实报道,杜绝虚假新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新闻记者开展新闻采访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禁编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

(一)境内所有新闻机构的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必须坚持持证采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是全国新闻记者职务身份的有效证明,是境内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唯一合法证件。新闻记者在常规的新闻采访活动中应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新闻记者证表明身份,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深入新闻现场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事实真相,全面听取新闻当事人各方意见,客观反映事件各相关方的事实与陈述,避免只采用新闻当事人中某一方的陈述或者单一的事实证据。

(三)新闻记者编发新闻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得发布虚假新闻,严禁依据道听途说编写新闻或者虚构新闻细节,不得凭借主观猜测改变或者杜撰新闻事实,不得故意歪曲事实真相,不得对新闻图片或者新闻视频的内容进行影响其真实性的修改。

(四)新闻记者报道新闻事件必须坚持实地采访,采用权威渠道消息或者可证实的事实,不得依据未经核实的社会传闻等非第一手材料编发新闻。

(五)新闻记者开展批评性报道至少要有两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在认真核实后保存各方相关证据,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准确,新闻分析及评论文章要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做到公正评判、正确引导。

第二条新闻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

(一)新闻机构要严格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建立健全稿件刊播的审核制度。严格实行新闻稿件审核的责任编辑制度和新闻稿件刊播的总编辑负责制度,明确采编刊播流程各环节的审稿职责,坚持“三审三校”,认真核实新闻来源和报道内容,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准确。

(二)新闻机构要规范使用消息来源。无论是自采的还是转发的新闻报道,都必须注明新闻消息来源,真实反映获取新闻的方式。除危害国家安全、保密等特殊原因外,新闻报道须标明采访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姓名、职务和单位名称,不得使用权威人士、有关人士、消息人士等概念模糊新闻消息来源。

(三)新闻机构要严格使用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制度,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不得直接采用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对于通过电话、邮件、微博客、博客等传播渠道获得的信息,如有新闻价值,新闻机构在刊播前必须派出自己的编辑记者逐一核实无误后方可使用。

(四)新闻机构必须完善新闻转载的审核管理制度。转载、转播新闻报道必须事先核实,确保新闻事实来源可靠、准确无误后方可转载、转播,并注明准确的首发媒体。不得转载、转播未经核实的新闻报道,

严禁在转载转播中断章取义,歪曲原新闻报道事实,擅自改变原新闻报道内容。

(五)新闻机构要建立健全新闻作品的署名规则。刊播新闻报道必须署采访记者和责任编辑的真实姓名;不是亲自采编的稿件不得署名;刊播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应署作者的真实姓名。

(六)新闻机构必须完善民意调查结果的刊播制度。刊播涉及民意调查的报道,要使用权威规范的数据来源,谨慎使用网络调查、民间调查、市场随机访问等调查数据,报道中要说明调查的委托者、执行者、调查目的、调查总体、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客观反映调查结果。

(七)新闻机构要严格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新闻记者、编辑职业准入制度。要及时为通过考录和考评合格的记者、编辑办理新闻记者证等从业资格相关证件。所有采编人员必须是与新闻机构依照《劳动合同法》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严禁临时人员、无证记者和无职称的编辑执行采访任务或者担任责任编辑。严禁聘用有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且正处于限制从业期限的人员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第三条新闻机构要建立健全虚假失实报道的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一)新闻机构要建立健全受理公众举报、投诉、核查、处置和反馈工作的程序机制,正确对待虚假失实报道问题,认真听取新闻当事人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意见,受理社会公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投诉,实事求是核查新闻采编环节和采访证据,及时公布核查结果,妥善处理新闻报道引起的纠纷。

(二)新闻机构要建立虚假失实报道的更正制度。凡经调查核实认定报道存在虚假或者失实的,新闻机构应当在本媒体上及时发表更正,消除影响;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损失。

(三)新闻机构要建立健全虚假失实报道责任追究制度。对新闻记者采访不深入、编辑把关不严导致报道失实的,新闻机构要通过本媒体公开道歉,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新闻记者未实地采访,仅凭网络信息或者道听途说编写虚假报道的,新闻机构要公开道歉,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要追究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记者、责任编辑、分管领导等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蓄意炒作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除严肃处理责任人外,新闻机构的主管单位还要追究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责任。

第四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行政监督,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虚假失实报道。

(一)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违反本规定的,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可采取下列行政措施:

1.通报批评;

2.责令限期更正;

3.责令公开检讨;

4.责令新闻机构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

(二)新闻记者编发虚假新闻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或者发表失实报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问题的,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新闻记者证,并列入不良从业行为记录,5年内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终身不得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三)新闻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据《出版管理条例》、《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出版许可证:

1.刊播虚假新闻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发表失实报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2.未按本规定建立健全并实施各项新闻采编管理制度的;

3.拒绝对已确认的虚假新闻报道发表道歉、更正的;

4.未尽到管理职责,致使本新闻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规定,被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或者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

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之 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别 新闻与文学,这两种有着各自发展轨迹和历史的两种文体,近来又出现了相互交融的争议。为了让这两种肩负不同使命的文体保持自己的纯洁性,为其划清泾渭的学者很多。然而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社会对文学和新闻的需求开始显现出新的特点,也有很多呼声要求两种文体取长补短。因此,厘清它们的差异,把握它们的基本目的和原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新闻与文学大有裨益。 80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特别是杰姆逊在北大的演讲,带来了中国叙事学的繁荣。从新闻叙事角度研究新闻以及新闻与文学的差别,成为又一有效手段。 一、叙事目的的差异 在《新闻叙事学》里认为,“叙事是一种思维和表述方式,它能够引领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新闻正是利用“叙事”的方式将“事实”这个本源进行传递和表述,从而影响人的价值观。新闻叙事策略是为了完成叙事行为,达到一定的叙事效果而使用的话语构建策略。”新闻的叙事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将事实进行传递,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因而,新闻叙事在视角、叙事模式、叙事速度的选择上,均以传播效果、和新闻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为目标。 在这一追求中,无论不断更新的新闻报道手段有了多少文学化的趋向,新闻的真实性始终是其底线。而这一目的又统摄了新闻的叙事表达,整个叙事框架都将围绕着新闻“事件”来展开。 文学叙事从来不标榜自己的叙事“真实”。它选择的叙事模式,在根本上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不是围绕某一件事件,努力还原其真实面孔。虽然,同新闻一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也来自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但是作者可

以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实本身修改加工,或者大胆想象。“事件”本身的修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文学作品里,呈现的“事实”并不是叙事的目的,而是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是作品抒情主体的主体意识的承载者。 二、叙事文体的差异 在叙事学里,叙事有三种形态:文学叙事、历史叙事、新闻叙事。文学叙事是种“艺术叙事”。新闻叙事虽也有“艺术化”的手法,但由于目的不同,大体是种“客观叙事”。有学者曾经用“叙事张力”来区别两者。所谓的“叙事张力”,是指叙事模式自身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叙事文体是可以区别于叙事角度、叙事模式等,独立表现叙事特征的一个方面。 从事文学写作的人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无论自己将要下笔的是何种文体,艺术灵感、自由想象总是最最宝贵的创意来源。 文学叙事,因其艺术性,其实并没有普适的叙事类型,因而有学者称其为“非类型叙事”。这种叙事文体可以任由叙事者根据叙事者的主观意愿、表达情感的需要、艺术风格等采取各种各样的叙事文体。就像文学本身涵盖面很广一样,文学叙事的艺术手法是丰富多彩的,是只需服从叙事者思想表达、艺术追求的需要,而没有类型约束的,是自由化、个性化叙事。这种叙事文体本身就可以是审美的对象,并且带给读者的是超越了所述事件本身的情感体验或者艺术魅力。 再来看新闻叙事。相对于文学叙事,无论新闻报道本身的种类有多少,它的各种文体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在创作新闻作品的时候,“艺术灵感”虽然重要,但围绕的中心仍然是事实本身,并且有着严格的原则性考量。 新闻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类型叙事”。如前所述,新闻叙事虽也可采取不同的叙事模式,但是文体并不是完全服从于叙事者的主观意图和叙事需要。不同的新闻叙事文体都是为了展现事实的不同层次和深度,因而本身并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如果新闻叙事采用的文体和写作方式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并且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其真实力量,那么这个新闻作品本身就会受到原则性的质疑。毕竟,还原真实才是新闻的初衷。 有的研究者认为,“近20年新闻形式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内容讲求意境与深

浅谈新闻报道中的“细节”处理

李学杰 [摘要]在一篇新闻报道当中,生动形象、有特点而又紧扣主题的细节描写可增加新闻报道的厚重感,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同时还可使事件以及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从而揭示出新闻事件的本质,避免出现各路新闻内容雷同的现象,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原创性,更容易收到独家报道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新闻报道;细节;处理 细节是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展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反映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新闻报道当中,细节报道是指采访报道者对报道现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周围环境以及现场场景的关注并将其具体地表述出来,它可以真实、准确地再现场景、事件及人物。 一、细节运用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报道中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对于彰显新闻人物以及新闻事件的本质,阐明新闻报道的主题有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在新闻报道中那些空泛的描述以及宽泛的视野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只有当我们把目光集中于一点,对新闻事实作细致、具体的描述,才能把新闻报道的相关内容深深烙进人们的脑海。 (一)可以放大新闻报道中的“小事件” 平时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不太明显的小镜头,而放大就是细节的本质,尤其是在电视镜头上,细节的这一功能表现得更加明显,这就是所谓的特写镜头,会把某些不起眼的小动作放大,从而展示出细节的魅力。 (二)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 新闻作品在写作上常常会有一个通病,即用一些呆板、枯燥的套话和抽象的概念

来对人物活动过程或新闻事件进行叙述,从而导致出现读者无法对新闻产生阅读兴趣的情况,而新闻作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新闻作品中必要的细节描写能使整个新闻报道鲜活起来,从而带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的属性就是对发生不久的事实进行报道,而其中加入细节性的报道可使新闻由呆板变鲜活、由枯燥变生动、由抽象变具体,从而使其更形象生动,更具有立体感和现场感。 (三)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具真实性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报道的真实性可以提高新闻的影响力,其中,细节是构成真实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用事实来说话,才能使所报道的新闻被人们所信服。但是,从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方面来说,只做到用事实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这些目的还必须要加以细节刻画。所以说,新闻在于用事实说话,好新闻作作风与自身的观察分析能力,就一定会使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及可视性增强,从而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准,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的目光,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新闻报道的巨大魅力及影响力,从而打动更多观众的心,使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电视台)在于用细节刻画。还有就是,一个重要的新闻细节可能会决定整个新闻稿件的优劣,甚至有时候一个典型细节就可以成为新闻。 (四)深化主题,使新闻报道更具导向性 在报道中加入细节,不仅可使新闻报道生动丰满、声形并茂,还能使新闻报道更传神,也就是表达主题、深化主题,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具导向性。细节描写中的小事件能以小见大,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使报

2019年整理--在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在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在第八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 ×中共××区第八次党代会今天开幕了。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拼搏,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建成大区、富区、强区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代表中共××区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一、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自年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精神,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大发展、大变化,为建设××、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区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五年,是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人为之自豪和骄傲的五年。 ×——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万元,是年的

倍,年均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万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工业增加值完成了万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工业利税万元,是年的倍,年均增长;财政收入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实现了万元,比年增加了万元,年均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 ×——区容区貌焕然一新。××广场的建设,××北桥的拓宽,兴东路、兴建路、兴北路、北新路等主要街巷道路的扩建和新建,座公厕的新建和维修,全区绿化面积的扩大,特别是经过自筹资金,建起了设施优良,便民开放的办公大楼。五年来城区建设总投资达万元。 ×——“十万富民行动”硕果累累。社区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高标准、高质量的个社区已经建成。种植业、养殖业、家政服务业、手工业星罗棋布,社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劳动再就业和“一帮一”扶贫成绩突出,共安置就业人,全区户贫困家庭有户实现了脱贫,脱贫致富率为。社区文化、卫生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区。 ×——精神文明建设效果显著。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双基”和“双实”工作通过了国家级验收。连续四年保持了市级先进文化区称号。××年进入了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行列。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上级要求的‰和‰以下。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双拥工作获得了市级先进区称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区取得新进展。 ×——社会政治更加稳定。公检法机关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刑事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e9552519.html,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作者:姜胤 来源:《活力》2011年第05期 [关键词]出镜记者;新闻报道;采访对象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 在英文资料中,“出镜汜者”原文为:“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 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闻事实。 一、出境记者的由来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我国的出镜记者比西方国家晚了近20年,现在已经越来越被新闻从业人员所采用,并且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目前,就电视新闻节目当中,根据出镜的目的、采访对象、以及节目时间的长短,出镜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报道出镜记者”,主要针对新闻事件,如日常消息报道、直播和连线报道等等;一种是“人物访谈调查出镜记者”,主要面对采访和报道中的典型人物。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有的直接面对镜头作报道,有的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谈提问,有的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深入现场……应该说,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报道与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在当今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都特别注意发挥其作用。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应该要属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丹?拉瑟,1963年11月22日下午,丹·拉瑟在肯尼迪总统遇刺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在电视上以突发新闻的方式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位时年31岁的记者一口气进行了17分钟的现场报道。 二、出镜记者应该找准角色定位

召开党代会请示

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XX 第X次代表大会的请示 XX党委: 中国共产党XX第X次代表大会于20XX年X月召开。按照党章和有关文件的规定,经XX党委研究,拟于20XX年X月召开中国共产党XX第X次代表大会。现将召开这次会议的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一、XX党组织基本情况 以XX年X月XX日党内统计数据为依据。目前XX共有党员X 人,基层党支部X个,党总支X个。 二、大会指导思想: XX第X次党代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精神要求,联系XX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XX第X届党委的工作,提出下届党委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员工,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动员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立足新常态,构建新优势,再创新动力,谋求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目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开拓创新,服务大局,真抓实干,为全面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 (一)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XX第X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中国共产党XX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选举中共XX第X届委员会; (四)选举中共XX纪律检查委员会。 四、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构成的比例及分配原则按照代表的先进 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经研究确定中国共产党 XX第X次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拟定为?名,其中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占 X左右,医护人员代表占X%和先进人物占代表X%左右,工人代表占X%离退休人员代表占X%。代表名额的分配,拟参照上述各方面的比例要求,按照各党支部的具体情况以及工作需要确定。 五、中国共产党X第X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X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名额 中国共产党X第X届委员会设委员X名,提名候选人X名;书记X名,副书记X名。中国共产党XX纪律检查委员会设委员X 名,提名候选人X名;书记X名,畐U书记X名。 六、选举办法 (一)第X 次党代会代表由各选举单位实行差额选举产生。候选人差额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二十。 (二)第X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由第X次党代会先采取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百分之二十的差额预选办法产生正式候选人,然后采取等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 (三)党委书记、副书记由中国共产党第X届委员会第一次全 体会议等额选举产生;纪委书记、副书记由中国共产党XX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等额选举产生,并经中国共产党XX第X 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以上选举均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浅谈新闻中的文学

浅谈新闻中的文学 浅谈新闻中得文学 新闻与文学属于两个不同得人文学科,两者之间有较大得差距.新闻报道得客观性、真实性以及平铺直叙一直被视为新闻得全然,而对文学作品来讲,它却是一大忌讳.但由于两者都依附语言文字这一工具进行叙述和表现,因此两者之间又不可幸免地存在着某些共同特性.专门是在当代新闻追求细节化得过程中,一些文学元素或文学得表现手法常常被新闻报道所借鉴. 一、新闻中得文学性特征 新闻得本质是信息,然而随着新闻事业得不断进展,以及受众水平得不断提高,受众不仅仅满足于猎取信息,猎取知识,同时还需要一种审美得享受.受众只有在对具有审美趣味得新闻得阅读和观赏过程中,心理才能得到共鸣和满足.新闻在报道过程中所呈现出来得审美意味,事实上确实是一种文学性得表现,这和新闻本身得真实性并不矛盾.新闻和文学真实性得不同要紧表现在:对文学作品而言,需要通过艺术加工,使报道对象具有审美价值,这是文学作品最差不多得要求.对新闻而言,则既要恪守新闻得真实性原则,又要体现一种审美情趣,这是对新闻“报道”这一过程提出得更高要求.也确实是讲,新闻如何表达信息,差不多超越了新闻自身得范畴,让新得信息“报道”附着上文学性得特征. 新闻和文学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看似矛盾得概念,实际上有着内在得联系.首先,二者基本上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反映客观现实得,即便是新闻图片也要用语言文字来加以讲明.其次,文学作品得表现手法常常被新闻报道所借鉴,一些新闻报道事实也常常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C新闻中不但具有文学性,而且文学性也使新闻具有了更高得价值意义.文学中生动得语言、丰富得色彩和独特得叙事方式,都使新闻在报道中具有独特得艺术神韵和美学价值,成为吸引受众得重要因素. 二、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得一致性 从语言学角度来衡量,文学论文联盟语言与新闻语言具有同一性.两者都具有语言得一般特征,基本上对客观世界得文字表述.作为新闻写作得主角,也有可能同时成为文学创作得主角,兼有新闻写作主角和文学创作主角得双重身份.在语言运用上,新闻与文学都要求准确、生动、鲜亮. 从新闻得功能上看,新闻要“传递信息沟通情况”,因此“新闻语言必须要准确,概念明确,论断正确,确实是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情况,报道事实,描写人物容不得半点模糊不清,讲一是一,是二确实是二.”同样,文学语言也必须准确. 鲜亮性也是所有文体得共同要求.新闻媒体是社会得瞭望哨,媒体应通过那些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得、有典型意义得和有新闻价值得事实报道,使用生动鲜亮得语言去维护公众得切身利益和疏导群众得情绪.而文学语言得鲜亮性,则要紧表现在形象和意境得制造上. 生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切叙事性作品具有艺术魅力得差不多特征.新闻语言得生动,要求使用典型、准确、简洁、具体得语言,而且不断地从事件背后提供出尽可能多得价值和材料.文学语言得生动,要紧表现在细腻描写客观事物时,以合理得想象和夸张来抒发主观情感. 三、新闻中文学手法得运用 新闻写作文学化手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借助文学写作中生动形象得叙事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新闻得可读性,使新闻作品既具有报道性,又具有文学性;既具有有用性,又具有审美性得一种报道写作方式.而新闻稿件中常用得文学表现手法要紧有以下几种: 1描写手法.在新闻写作中,恰当运用描写能够把新闻稿件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能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得环境营造气氛;同时能够用实景代替虚言,剔去空洞无物得叙述,增添新闻得形象美,更能托物寓意,形成含蓄得意境.然而,把一堆华丽辞藻胡乱堆砌在新闻报道中,也会

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定稿)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谷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甘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贾忠慧 2011年9月1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甘谷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把握发展大局,坚持科学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及省市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甘谷这一目标,深入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四大战略,圆满完成了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1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5.55亿元,年均增长15.29 %;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37.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年均增长46.8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年均增长20.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7元,年均增长15.32%;农民人均纯收入3329元,年均增长15.13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大面积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地膜穴播小麦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大力推进蔬菜、果椒、养殖等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蔬菜栽培八大模式”面积逐年扩大,效益

显著提高,甘谷辣椒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批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和绿色认证;新建了一批果椒基地和规模养殖小区;劳务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农业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大唐甘谷发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建成投产,已成为全县工业的支柱;“一区两园”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一批建筑建材、化工颜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新恒达化工、天宏鞋业等4户企业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商贸旅游业日趋繁荣活跃。中国供销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已启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市场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现代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加,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多方争取,累计实施了以灾后重建、扩大内需为主的各类项目586个,完成总投资46亿多元。县城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和改造了南北滨河路、南环路、新城路等城区干道,“五纵九横”的城市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县城西区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工程全面实施;新建和改造了冀城广场、火车站广场、滨河公园等一批公共服务场所;实施了城区垃圾和污水处理、给排水等一批市政工程;改造硬化了城区主

新闻文体

一、通讯的含义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通讯的特点 (一)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是消息的扩大和加深。相同处: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不同处:1.内容上。消息侧重于事情;通讯既可写人,也可写事;2.表述上,消息用准确、概括和举例方法叙述新闻事实,不展开情节与细节; 通讯用多种手法,详尽报道人物言行、事迹和事件发展过程;3.形式上,消息的结构相对固定,写作的程式性较强,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通讯的结构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固定格式,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消息标题有引题、正题和副题;有消息头和导语;通讯只有一个标题,有时有副题,用破折号引起;没有消息头和导语; 4.篇幅上消息通常是一事一稿,篇幅较短;通讯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丰富的材料,写较多的人和事;多方面表现,篇幅较长; 5.时效上,消息要分秒必争,时效性强;通讯不如消息严格;不必分秒必争,时效性不强;重大事件、重要会议新闻要迅速见报,先进人物、典型经验可以稍后见报。 (二)通讯的特点 1.文学性 通讯,尤其是优秀的通讯,它给读者的,不仅是新鲜的事实,而且有生动的形象,使它比消息更生动,更富感染力。 2.真实性 凡是进入通讯的内容,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合理想象。” 3.评论性 在通讯中,议论几乎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表达方法,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无论是风貌通讯还是工作通讯,都融进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观点、评价。 4.生动性、形象性 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要有活灵活现的人物活动,有生动的场景、环境描写,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类似电影的特写场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通讯的种类 按报道的内容,通讯分为: (一)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指以反映人物的活动、言行、事迹及其思想为对象的通讯。它在通讯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事件通讯:它以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事件为主。通过对典型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描述,反映时代精神和事物本质。 事件通讯有这些种类:1.举世瞩目的巨大事件。2.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体现时代主旋律的社会新风尚和人们新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的重大事件。3. 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揭露社会不正之风及官僚主义等造成了的不该发生的事件。4. 发人深省的事件。 (三)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就是报道和分析工作中的新鲜经验、探讨工作中的新鲜问题,从中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通讯。 (四)风貌通讯: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旅途通讯、旅行通讯。是指着重描绘现实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的面貌,以及社会变化、时代风尚、社会现状、建设情况、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 它往往采取点面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以舒展轻快的笔触,将人、事、景、物融于风貌之中,展示一幅幅“风景画”、“风土画”、“风情画”、“风俗画”。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月22日)陈一新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9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5%。工业实现倍增发展,千亿产业增至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总产值实现翻番。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获批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擎作用凸显,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率先全面推行区级综合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获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深化交流合作,武汉都市区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三镇三城”均衡协调发展,6个新城加快产城融合,“三旧”改造大规模推进。实施天河机场三期等重大项目,高铁直达能力和中欧班列通达能力居全国前列,阳逻港迈入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81公里,由线成环、通达三镇。“八桥一隧”贯通长江两岸,“三环九射”织密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城管革命”大力度推进。创成国家卫生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交通走在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武汉精神”深入人心,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道德模范人数居同类城市第一。媒体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文化五城”建设成果丰硕,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品质升级,文化产品量质提升,国际性文体赛事逐年增多。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年度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7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持续平稳。就业和再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翻番,609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保障性住房35万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群众健康水平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加强,计划生育政策顺利实施,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 美丽武汉建设特色初显。制定全国首部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出台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和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江滩公园、湖泊公园、绿道等建设大规模推进,建成区绿化率近40%,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进展顺利,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城区长江、汉江岸线整治基本完成,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7天。

试论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郑志勇

试论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 分校(站、点):龙岩电大 学生姓名:郑志勇 学号: 1035001257402 指导教师:傅阿循 完稿日期: 2012年10月23日

试论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正文 (2) 一、绪论 (2) 二、本论 (2) (一)文学创作介绍 (2) (二)新闻学简述 (3) (三)新闻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4) (四)新闻与文学“混流”现象解析 (4) 三、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试论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区别 一、绪论: 本文对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的根本区别展开讨论,同时,就新闻(深度报道)与文学“合流”现象进行剖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它,评价它。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异,新闻(深度报道)与文学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的现象日趋显著,这种新闻与文学“合流”的现象对于更好的传播新闻信息,展示当今时代的风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合流”的现象也造成了一些混乱,以致笔墨官司时起。究其原因,这种新闻(深度报道)与文学“合流”的现象并不是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新闻与文学文体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二、本论 (一)文学创作介绍 1、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 2、文学创作的的必备条件 3、文学创作的特点 (二)新闻学的特征 (三)新闻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四)新闻与文学的差异 1、本质的差异 2、叙事逻辑结构差异 3、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差异 4、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差异 (五)、新闻与文学“合流”解析 三、结论

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佳作评析 ——以新疆都市报《新疆人民情倾玉树》为例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强震,新疆媒体对此灾难性事件做出了连续报道,其中一部分消息来自新华社等媒体,一部分消息则来自新疆本地前去灾区的救援信息。 灾害新闻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报道,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传媒对灾难的报道从传播态度和传播方式到传播内容都缺少“以人为本”的精神。 如今,很多报道只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睛,“一场不该发生的车祸”,“灾难纯属个人行为”等话语,忽略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甚至将个人的感情添加了进去。 更有许多报道将灾难性新闻写成一曲“颂歌”,对官方救援行为进行大篇幅的报道,赞扬,忽略了灾难的本身的新闻性。 如2010年4月21日在新疆都市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新疆人民情倾玉树》。文章将截至20日的新疆对玉树的捐赠情况以及为悼念玉树的各项措施做了报道。是由7篇消息组成的一个稿件。面对地震这样的新闻,更应该体现出人文关怀,而这篇文章七个小标题中只有一个小标题的内容不是捐款,难道捐钱就是唯一的渠道吗?针对这篇稿件,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文不对题 本文分为7个小标题,其中有关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捐款捐物的有5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是有关于影院停映一天的紧急通知,一则是民间赈灾捐款网开通通道的消息。 而本文文章题目为《新疆人民情倾玉树》,如何情倾?文章用它的内容告诉我们,捐款捐物就是情倾玉树。这恐怕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人文关怀吧。 “人民”给人的第一反映为这篇文章是要写给人民群众的,我们应该想像到的是老百姓热热烈烈的向灾区投入自己的一份爱心,而文章的大重点却放在了政府企业的捐款情况上,形成“轻描淡写灾情+党和政府的关怀+灾区人民的决心”的模式。是灾难本身能带给人的警示消失殆尽,无法使人们对灾难带来的伤害形成准确的估计,从而对受灾的人们产生同情以及救助的心理。 文章第一个小标题是新疆首批募捐物资到灾区,其内容详细介绍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捐赠情况,将重点放在了科技厅捐赠物资上,这确实事新疆首批物资,但是感觉是在写新疆科技厅的物资第一个到达了灾区,而不

新闻的主题

新闻的主题、题材、结构 一、新闻主题 1)概念: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作品中起主导作用,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成为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广义主题:也就是报道的中心意旨,如告诉受众一个动态消息,就要准确反映外部世界的变动情况,使他们能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期有效地调节受众的思维和行动。通常是指报道一些社会和自然界信息,诸如科技与经济动态、社会趣闻异事、自然灾害等等,以适应各方面受众对了解客观世界变动情况的正常需求,一般不具有特定的宣传教育目的和明显的倾向性,而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旨。 狭义主题:即通过事实的报道表达某一种思想观点。多指报道国内外政治时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新思想、新风尚和新的成就、经验、问题等,从中宣传我们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教育和激励群众。 2)确立新闻主题的标准 一是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新闻主题必须真实,因此,主题的确定要以开掘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含义为立足点,而不能违背事实去“拔高”,也不能以事实本身不能说明的问题去“强加”。新闻的主题真实是以事实真实为基础的,但主题真实又不等同于事实真实。主题的真实往往离不开正确的立场、观点。主题的失真,除了阶级立场、观点之外,还在与记者的认识水平和认识方法问题。新闻主题的确定,不但要求真实,同时要求富有积极的意义,即既合乎客观事实的真相,又适应现实的需要,以引导人们奋发向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是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新闻主题的确定要正确,就是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和要求,新闻主题的正确,并有针对性,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党的政策、当前形势和客观事实。 三是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一条新闻,通常只能有一个主题,新闻的事实材料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集中地表达一种意向或说明一个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新闻表现手法上可以含蓄,但写作思想必须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同时应透过表现现象,抓住本质,深刻地解释事实的内在规律。 3)确立新闻主题的立足点与角度 新闻主题必须真实,因此,主题的确立要以开掘新闻事实所固有的含义为立足点,而不能违背事实去“拔高”,也不能以事实本身不能说明的问题去“强加”。确定主题的过程,就是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战法思想意义的过程。 新闻常以某一着眼点、侧重点,突出反映事实的内涵。这着眼点、侧重点就是新闻主题的角度。 4)新闻主题确定(如何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只能从新闻所要报道的客观事实中来。新闻的主题寓于事实本身,什么样的事实决定什么样的主题,决不能离开事实去凭空臆造。因此,只有掌握用于写作的事实材料,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深刻认识事实的本质及其特点,这样才能从中提炼出新闻主题。

经典新闻与文学的区别

经典新闻与经典文学的比较之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别经典新闻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经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新闻作品都离不开叙事,下面本文就从叙事方面还对两者进行比较和区分。 一、叙事目的的差异 新闻的叙事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将事实进行传递,获得一定的传播效果。因而,新闻叙事在视角、叙事模式、叙事速度的选择上,均以传播效果、和新闻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一追求中,无论不断更新的新闻报道手段有了多少文学化的趋向,新闻的真实性始终是其底线。 而文学叙事从来不标榜自己的叙事“真实”。它选择的叙事模式,在根本上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不是围绕某一件事件,努力还原其真实面孔。虽然,同新闻一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也来自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但是作者可以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实本身修改加工,或者大胆想象。“事件”本身的修辞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文学作品里,呈现的“事实”并不是叙事的目的,而是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是作品抒情主体的主体意识的承载者。 二、叙事文体的差异 文学叙事文体可以任由叙事者根据叙事者的主观意愿、表达情感的需要、艺术风格等采取各种各样的叙事文体。就像文学本身涵盖面很广一样,文学叙事的艺术手法是丰富多彩的,是只需服从叙事者思想表达、艺术追求的需要,而没有类型约束的,是自由化、个性化叙事。这种叙事文体本身就可以是审美的对象,并且带给读者的是超越了所述事件本身的情感体验或者艺术魅力。 再来看新闻叙事。新闻叙事虽也有“艺术化”的手法,但由于目的不同,大体是种“客观叙事”。相对于文学叙事,无论新闻报道本身的种类有多少,它的各种文体有一定的规范性,并且在创作新闻作品的时候,“艺术灵感”虽然重要,但围绕的中心仍然是事实本身,并且有着严格的原则性考量。不同的新闻叙事文体都是为了展现事实的不同层次和深度,因而本身并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如果新闻叙事采用的文体和写作方式激发了读者的“艺术想象”,并且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超越了其真实力量,那么这个新闻作品本身就会受到原则性的质疑。毕竟,还原真实才是新闻的初衷。 三、叙事模式的差别 从微观角度来看,新闻与文学叙事模式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三个方面: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速度。 1.叙事视角 在叙事学里,任何的叙事过程都包含两个基本元素:事件和其叙述者。叙述者视角的不同,显示出作者与所叙述事件的不同关系,往往带来的叙述效果的较大差别。一般,我们认为有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也叫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 全知视角表明叙述者对文本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整个叙述过程就是在叙述者的视野里展开。文学叙事采用这种视角能够给予读者整个事件清晰的轮廓,并在细致的描摹中把作者的主观情感通过“全知的叙述者”传达读者。由于客观世界时不断变化的,人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所以新闻叙事一般不敢随意使用全知视角,避免主观臆断和违背真实性原则的“合理想象”。 第二种叙事视角是内视角。即以一个或几个人物的视界去感知,文中所叙述的内容就是文中人物所知道。内视角是文学和新闻都会采用的视角。第一人称的记叙能够给予读者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作者虽然使用第一人称,但所叙述的事件可能并不是作者自己。但是在新闻里,新闻的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身,但个别情况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