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随机事件的概率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随机事件的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随机事件的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要点诠释:

1.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某种结果,随着条件的改变其结果也会不同,因此强调同一事件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2.随机事件可以重复地进行大量实验,每次的实验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进行,其结果呈现规律性.

要点二、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频数

在相同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概率

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

n

m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A).

由定义可知0≤P(A)≤1,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 要点诠释: (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求事件A 的概率的前提是:大量重复的试验,试验的次数越多,获得的数据越多,这时用

A

n n

来表示()P A 越精确。 (2)任一事件A 的概率范围为0()1P A ≤≤,可用来验证简单的概率运算错误,即若运算结果概率不在[01],范围内,则运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3.概率与频率的关系

(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事件的概率未知时,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2)频率是一个随机数

频率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的频率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概率是一个确定数

概率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4)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就会逐渐地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这个常数就是概率。 要点三、事件间的关系

(1)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2)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3)包含:事件A 发生时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A 包含于事件B(或事件B 包含事件A); 要点诠释:

从集合角度理解互斥事件为两事件交集为空,对立事件为两事件互补.

若两事件A 与B 对立,则A 与B 必为互斥事件,而若事件A 与B 互斥,则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对立”只能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不会出现多个事件之间相互“对立”. 要点四、事件间的运算 (1)并事件(和事件)

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 注:当A 和B 互斥时,事件A+B 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

P(A+B)=P(A)+P(B)(A 、B 互斥);且有P(A+A )=P(A)+P(A )=1.

(2)交事件(积事件)

若某事件的发生是事件A 发生和事件B 同时发生,则此事件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 要点诠释:

(1)在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时,需先判断相关事件是否互斥,特别是在两事件中有一个或两个是由多个事件组成的并事件时,需仔细分清并事件中的每一事件是否都与另一事件互斥.在不互斥的事件中应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本部分易错点之一.

(2)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情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3)“对立”更多的是一种解题思想,若某个事件的概率不易求解,而其对立事件的概率较易求,则应从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入手求解,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立”思想推广开来即数学中的“正难则反”的思想,若从某个角度解决问题较复杂,不妨考虑其对立面,往往有较好的效果,如反证法的应用等.

要点五、概率的性质

(1)任一事件A 的概率()P A 有:0()1P A ≤≤;

(2)必然事件B 的概率P(B)=1; (3)不可能事件C 的概率P(C)=0. 要点诠释:

概率性质的掌握可以类比频率的性质与概率的关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概率的意义

例1.掷一枚硬币,连续出现10次正面朝上,试就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若硬币是均匀的,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1

2

,由于连续出现10次正面,则下次出现反面朝上的概率必大于

1

2

,这种理解正确吗? (2)若就硬币是否均匀作出判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论? 【答案】(1)不正确(2)硬币不均匀 【解析】 (1)对于均匀硬币,抛掷一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12,大多数次抛硬币时,大约有1

2

出现正面朝上,而对于抛掷一次来说,其结果是随机的,多次重复抛硬币试验,其结果又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实际上,连续抛掷10次均正面朝上的概率为10

1

0.00097662 .尽管比较小,但发生的可能性是有的.对于第11次来说,其出现正面的概率仍为

12

. (2)由(1)知,对于均匀硬币来说,连续1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很小,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这个事件却发生了.根据极大似然法,如果就硬币是否均匀作出判断,我们更倾向于这一枚硬币是不均匀的,即反面可能重一些.

【总结升华】 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即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接近于该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认识了这种随机}生中的规律性,就能使我们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是事件的本质属性,不随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同频率一样,概率也反映了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但概率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不是精确值.

举一反三:

【变式1】某射手击中靶心的概率是0.9,是不是说明他射击10次就一定能击中9次? 【答案】不一定

【解析】从概率的统计定义出发,击中靶心的概率是0.9并不意味着射击10次就一定能击中9次,只有进行大量射击试验时,击中靶心的次数约为9

10

n ,其中n 为射击次数,而且当n 越大时,击中的次数就越接近

9

10

n 。 类型二:频率与概率

例2.某人做了三次向桌面投掷硬币的试验,这三次试验的结果如下:

(1)就这三个表格,谈一谈你对频率是一个随机数的认识.

(2)设想:把这三个表格里面的试验次数不断地增加.预测1:每一个表格里面的试验次数增至原来的10倍时,这三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是0.5;预测2: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这三次试验中,

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预测1、预测2正确吗? 【解析】(1)第一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1499

1000

f =. 第二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2497

1000

f =

. 第三次试验中,正面向上的频率31497499

30001000

f ==

. 12f f ≠,说明相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不同;13f f =,说明不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相同以≠以,说明不同的试验次数下频率可以不同.

综上,就本例提供的信息而言,频率是一个随机数. (2)预测1不正确.

以第一次试验为例,当试验次数增至原来的10倍时,试验次数为10000,这时正面向上的频率是0.5,也就是正面向上的次数刚好是5000,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它有可能是4999,4998,…,也有可能是5001,5002,…,当然不排除它确有可能是5000. 综上,预测1不正确. 预测2正确.

当试验次数不断地增加时,反面向上的频痒就会逐渐地稳定在常数0.5上,即三次试验中,反面向上的概率都是0.5.

【总结升华】 频率()n f A 依赖于试验次数n 、频率n A ,即()A

n n f A n

=

,它是一个随机数.概率P (A )是指随着试验次数n 的增加,频率()n f A 稳定于区间[0,1]中的一个常数,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它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例如,本例的第(2)小题的预测1说明了频率与试验次数、频数有关,它是一个随机数,预测2说明了概率与每次试验无关,它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确定的数.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A 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 1和L 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 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60 (1)试估计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概率;

(2)分别求通过路径L 1和L 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

(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答案】(1)0.44(2)略(3)甲应选择L 1;乙应选择L 2 【解析】

(1)由已知共调查了100人,其中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有12+12+16+4=44人, ∴用频率估计相应的概率为0.44.

(3)A 1,A 2分别表示甲选择L 1和L 2时,在4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B 1,B 2分别表示乙选择L 1和L 2时,在5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

由(2)知P(A1)=0.1+0.2+0.3=0.6,P(A2)=0.1+0.4=0.5,P(A1)>P(A2),

∴甲应选择L1;

P(B1)=0.1+0.2+0.3+0.2=0.8,P(B2)=0.1+0.4+0.4=0.9,P(B2)>P(B1),

∴乙应选择L2.

类型三:随即事件的关系

例3.某县城有甲、乙两种报纸供居民订阅,记事件A为“只订甲报”,事件B为“至少订一种报纸”,事件C为“至多订一种报纸”,事件D为“不订甲报”,事件E为“一种报纸也不订”.判断下列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A与C;(2)B与E;(3)B与D;(4)B与C;(5)C与E.

【答案】(1)不是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3)不是互斥事件(4)不是互斥事件(5)不是互斥事件【解析】(1)由于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即事件A与事件C有可能同时发生,故A与C不是互斥事件.

(2)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与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故事件B与E 是互斥事件;由于事件B发生会导致事件E一定不发生,且事件E发生会导致事件B一定不发生,故B 与E还是对立事件.

(3)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乙报”,即有可能“不订甲报”,也就是说事件B和事件D有可能同时发生,故B与D不是互斥事件.

(4)事件B“至少订一种报纸”中包括“只订甲报”“只订乙报”“订甲、乙两种报”.事件C“至多订一种报纸”中包括“一种报纸也不订”“只订甲报”“只订乙报”.由于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故B 与C不是互斥事件.

(5)由(4)的分析,事件E“一种报纸也不订”仅仅是事件C中的一种可能情况,事件C与事件E 可能同时发生,故C与E不是互斥事件.

【总结升华】一定要区分开对立和互斥的定义,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举一反三:

【变式1】判断下列给出的条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

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

【答案】(1)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3)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

【解析】

(1)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

理由: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是互斥事件,同时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因为还可能抽出“方块”或“梅花”,因此二者不是对立事件.

(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理由:“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

(3)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

理由:有可能抽出的牌既是5的倍数,又是点数大于9,如抽得的点数为10的牌.

【变式2】把标号为1,2,3,4的四个小球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分得一个.事件“甲分得1号球”与事件“乙分得1号球”是( )

(A)互斥但非对立事件(B)对立事件

(C)相互独立事件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类型四:随机事件概率的应用

例4.元旦就要到了,某校将举行庆祝活动,每班派1人主持节目.高一(2)班的小明、小华和小利实力相当,又都争着要去,班主任决定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机灵的小强给小华出主意,要小华先抽,说先抽的机会大,你是怎样认为的?说说看.

【答案】机会一样大

【解析】其实机会是一样的.我们取三张卡片,上面标上1、2、3,抽到1就表示中签,设抽签的次序为甲、乙、丙,则可以把情况填入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甲、乙、丙依次抽签,一共有六种情况,第一、二两种情况,甲中签;第三、五两种情况,乙中签;第四、六两种情况丙中签.甲、乙、丙中签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即甲、乙、丙的机会是一样的,先抽后抽,机会是均等的,不必争先恐后.

【总结升华】抽签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均是相同的,实际上在任何一个抽奖活动中,在前面一个人抽奖而后一个人未知结果的情况下,每个人抽到每张奖票中奖的概率也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中奖率太低,所以真正中奖的概率非常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统计一下发生在你身边的彩票中奖情况.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均匀转盘A、B.转盘A被平均分成3等份,分别标上1,2,3三个数字;转盘B被平均分成4等份,分别标上3,4,5,6四个数字.有人为甲、乙两人设计了一个游戏规则:自由转动转盘A与B,转盘停止后,指针各指向一个数字,将指针所指的两个数字相加,如果和是6,那么甲获胜,否则乙获胜.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如果公平,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公平,怎样修改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答案】不公平

由表可知,等可能的结果有12种,和为6的结果只有3种.因为P(和为6)=

1

124

,所以甲、乙

获胜的概率不相等所以这样的游戏规则不公平.如果将规则改为“和是6或7,则甲胜,否则乙胜”,那么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类型五: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

例5.(2015 四川内江模拟)某超市为了解顾客的购物量及结算时间等信息,安排一名员工随机收集

已知这100位顾客中的一次购物量超过8件的顾客点55%. (1)求x ,y 的值.

(2)求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种的概率. 【思路点拨】(1)由已知得25+y +10=55,x +30=45,故可确定,y 的值;

(2)记A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钟;1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2.5分钟;

2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3分钟;频率视为概率求出相应的概率,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即

可得到结论. 【解析】(1)由已知得25+y +10=55,x +30=45,所以x =15,y =20; (2)记A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钟;

1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2.5分钟; 2A :该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为3分钟;

将频率视为概率可得122010()()()0.3100100

P A P A P A =+=

+= ∴一位顾客一次购物的结算时间超过2分种的概率为0.3.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概率的计算,考查互斥事件,将事件分拆成互斥事件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事件与概率400482 例2】

【变式1】一名射手在某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这个射手在这次射击中: (1)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

(2)射中的环数低于7环的概率. 【答案】(1)0.49(2)0.03 【解析】(1)设“射中10环”为事件A ,“射中7环”为事件B ,则“射中10环或7环”的事件为A ∪B .

∴P (A ∪B )=P (A )+P (B )=0.21+0.28=0.49. ∴射中10环或7环的概率为0.49.

(2)设“低于7环”为事件E ,则事件E 为“射中7环或8环或9环或10环”.由于“射中7环”“射中8环”“射中9环”“射中10环”彼此互斥. 故()P E =0.21+0.23+0.25+0.28=0.97。 从而P (E )=1-()P E =1-0.97=0.03.

∴射中的环数低于7环的概率为0.03.

例6.玻璃盒子中装有各色球12只,其中5红、4黑、2白、1绿,从中取1球,设事件A 为“取出一只红球”,事件B 为“取出一只黑球”,事件C 为“取出一只白球”,事件D 为“取出一只绿球”,求(1)“取出一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2)“取出一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

【解析】由于事件A 、B 、C 、D 彼此为互斥事件,因此可通过两种角度解决此问题. 解法一:视其为互斥事件,进而求概率. (1)“取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513

()()()1234

P A

B P A P B =+=

+=。 (2)“取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

51111

()()()

()123612

P A B C P A P B P C =++=++=. 解法二:应用对立事件求概率. (1)“取出红球或黑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白球或绿球”,即A ∪B 的对立事件为C ∪D , ∴“取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113

()1()1()()16124

P A

B P C

D P C P C =-=--=--=.

(2)“取出一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一球为绿球”,即A ∪B ∪C 的对立事件为D ,111

()1()11212

P A

B C P C =-=-

=. 【总结升华】 求复杂事件的概率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转化成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事件;二是先求对立事件的概率,进而再求所求事件的概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难则反”.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春 西城区期末)在一次射击游戏中,规定每人最多射击3次;在A 处击中目标得3分,在B ,C 处击中目标均得2分,没击中目标不得分;某同学在A 处击中目标的概率为1

3

,在B ,C 处击中目标的概率均为

3

4

.该同学依次在A ,B ,C 处各射击一次,各次射击之间没有影响,求在一次游戏中:

(1)该同学得4分的概率;

(2)该同学得分少于5分的概率. 【思路点拨】(1)设该同学在A 处击中目标为事件A ,在B 处击中目标为事件B ,在C 处击中目标为事件C ,事件A ,B ,C 相互独立,则该同学得(4分)的概率为()P ABC ,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2)分别求出得分为0分,2分,3分,4分的情况,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得到.

【答案】(1)

38;(2)11

16

【解析】(1)设该同学在A 处击中目标为事件A ,在B 处击中目标为事件B ,在C 处击中目标为事件

C ,事件A ,B ,C 相互独立.

依题意1()3P A =

,3()()4

P B P C ==. 则该同学得(4分)的概率为1

333

()()()()(1)3

448

P ABC P A P B P C ==-??

= (2)该同学得0分的概率为211()344P ABC =

??; 得(2分)的概率为1

()4P ABC ABC +=;

得(3分)的概率为1

()48P ABC =;

得(4分)的概率为3

()8

P ABC =;

则该同学得分少于(5分)的概率为11()()()()16

P ABC P ABC ABC P ABC P ABC ++++=

. 【变式2】某省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省份之一,按照规定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全部及格才能毕业,不及格的可进行补考.某校有50名同学参加物理、化学、生物水平测试补考,已知只补考

物理的概率为9

50

,只补考化学的概率为

1

5

,只补考生物的概率为

11

50

.随机选出一名同学,求他不止补考

一门的概率.

【答案】0.4

【解析】设“不止补考一门”为事件E,“只补考一门”为事件F,“只补考物理”为事件A,则

9 ()

50

P A=,

“只补考化学”为事件B,则

1

()

5

P B=,“只补考生物”为事件C,则

11

()

50

P C=.这三个事件为互斥事

件,所以

30

()()()()()0.6

50

P F P A B C P A P B P C

==++==.

又因为事件E和事件F互为对立事件.所以P(E)=1-P(F)=1-0.6=0.4.即随机选出一名同学,他不止补考一门的概率为0.4.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 集Q ;实数集R .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5、若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6、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子集的性质: (1)A ?A (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2)若A ?B ,B ?C ,则A ?C ; (3)若A ≠?B ,B ≠?C ,则A ≠?C. 8、集合的基本运算 (1)并集:}{x x x A B =∈A ∈B 或 (2)交集:}{x x x A B =∈A ∈B 且 (3)补集:}{U x x U x A =∈?A 且e (4)性质:①A A =A ,A ?=A ;②A A =A ,A ?=?; ③()U A A =?e,()U U A A =e,() U U A =A 痧, ()()()U U U A B =A B 痧?,()()()U U U A B =A B 痧?. 9、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10、(一)求函数定义域的原则: (1)若 ()f x 为整式,则其定义域是R ; (2)若 ()f x 为分式,则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集合; (3)若()f x 是二次根式(偶次根式),则其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0的实数集合; (4)若()0f x x =,则其定义域是 }{0x x ≠; (5)若()()0,1x f x a a a =>≠,则其定义域是R ;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集合(jihe)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 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 B,B C,那么A C

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 当无交点则B 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B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2 2 2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必修3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 事件:随机事件( random event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certain event )和不 可能事件( impossible event ) ?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 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 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 ()()()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 古典概率(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 m A P = ? 几何概型(geomeg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 记事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的侧度 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 颜老师说明: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互斥事件(exclusive events):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 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 -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 - A'B'C'D'E'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 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 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2)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用斜二测画法画岀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I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 ???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1、任意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36036090,k k k αα?<,则sin y r α= ,cos x r α=,()tan 0y x x α=≠.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3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循环结构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

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 .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说明:①提示信息在程序运行后原样显示在屏幕上,起提示作用;②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在提示信息后面,即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③每次可输出多个表达式,中间用逗号或分号分开,按原顺序输出;④可以只有提示信息而无表达式,或只有表达式而无提示信息. 注意:①程序中一般要有输出语句;②提示信息要放在英文引号内,即键盘上的“"”,左右相同(课本上的引号是错误的). 4.条件语句 格式1: 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高中数学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精选

高中数学 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算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明确性,有限性,有序性。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内容:1)循环体;2)循环判断语句;3)与循环判断语句相关的变量。 二,基本算法语句(一定要注意各种算法语句的正确格式) 1,输入语句 2,输出语句 3,赋值语句 注意:“=”的含义是赋值,将右边的值赋予左边的变量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直到型 当型 注意:提示内容用双引号标明,并 与变量用分号隔开。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例:求2146与1813的最大公约数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余数为0时计算终止。 为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将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 1210()(()))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再由内及外逐层计算。 4,进位制:注意K 进制与十进制的互化。 1)例:将三进制数(3)10212化为十进制数 10212(3)=2+1×3+2×32+0×33+1×34=104 2)例:将十进制数104化为三进制数 104=3×34+2 ....... 最先出现的余数是三进制数的最右一位 34=3×11+1 11=3×3+2 3=3×1+0 1=3×0+1 ............ 商数为0时计算终止 104=(3)10212 第二章 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关键词)逐个,不放回,机会相等 2,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编号; 2)确定起始数字;3)按一定规则读数(所读数不能大于最大编号,不能重复)。 3,系统抽样的步骤: 1)编号; 2)分段(若样本容量为n ,则分为n 段);分段间隔N k n = ,若N n 不是整数,则剔除余数,再重新分段;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 4)按照 一定的规则在后面每段内各取一个编号,组成整个样本。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比; 2)根据个体差异分层,确定每层的抽样个体数(抽样比乘以各层的个体数,如果不是整数,则通过四舍五入取近似值);3)在每一层内抽取样本(个体数少就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多则用系统抽样),组成整个样本。 5,三种抽样方法的异同点 直到型和当型循环可以相互演变,循环体相同,条件恰好互补。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 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2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文档贡献:smysl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 次多项式,只要作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1221111......a x a x x a x a x a a x a x a n n n n n n n +++++=+++---- 例 题 : 秦 九 韶 算 法 计 算 多 项 式 , 187654323456++++++x x x x x x , 0.4 x 时当= ?运算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 答案: 6 , 6 ()()()()()1876543x :++++++x x x x x 即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 其意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 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algorithm ) 1. 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 2. 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 以是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③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 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 算法含有两大要素: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② 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 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 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 3. 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篇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最全五 篇 奋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努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学习中也是需要的。看到了一道有意思的题,就不惜一切代价攻克它。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一点也不是难事,只要你做到了有兴趣。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家! 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1 1.元素的三性(确定,互异,无序);已知集合A={x,xy,lgxy},集合B={0,|x|,y},且A=B,则x+y= 2.集合代表元素已知集合M={y|y=x2,xR},N={y|y=x2+1,xR},求MN;与集合M={(x,y)|y=x2,xR},N={(x,y)|y=x2+1,xR}求MN的区别。 3.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忘记. 4.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如满足条件的集合M共有多少个 5.韦恩图的应用;某文艺小组共有10名成员,每人至少会唱歌和跳舞中的一项,其中7人会唱歌跳舞5人会,现从中选出会唱歌

和会跳舞的各一人,表演一个唱歌和一个跳舞节目,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6.两集合之间的关系。 7.摩根定律(CUA)(CUB)=CU(AB)(CUA)(CUB)=CU(AB);; 8.你对映射的概念了解了吗?映射f:AB中,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它对应元素的性,哪几种对应能够成映射?A中有m 个元素B中有n个元素,f:AB的映射有多少个?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