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马铃薯块茎空心病的识别与防治

关于马铃薯块茎空心病的识别与防治

关于马铃薯块茎空心病的识别与防治
关于马铃薯块茎空心病的识别与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f8147112.html,

关于马铃薯块茎空心病的识别与防治

作者:曹凤宇付玉思远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12期

摘要针对马铃薯块茎空心病所带来的减产问题,分析空心病发病成因及防治措施,为马铃薯种植提供生产借鉴,促进马铃薯稳产。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空心病;发病症状;原因;防治

马铃薯生性强健,对环境要求不高,种植相对简单,适合多地种植,但在近几年种植过程中,马铃薯块茎会出现空心现象,这属于生理性病害,被称为马铃薯块茎空心病,也被种植户称为马铃薯糠心病,外观无任何症状改变,却会导致马铃薯减产严重,并且马铃薯块茎空心病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了解该病的发病成因,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空心病带来的减产不利影响。

1 发病症状

马铃薯块茎空心病好发于较大的薯块上,多发生于块茎的髓部,切开可见块茎中心出现空荡荡的空腔,外部无任何症状。整个空心呈一种放射的星星形状或扁口形,洞壁呈棕褐色或白色或稻草黄色,空心边缘呈现角状,有时可见几个空洞连接起来。马铃薯出现空心之初薯块中心组织呈水渍状或透明状,或中心出现褐色坏死斑,像开水烫过一般。后期,有的在块茎内部因组织张力增大出现裂缝,引起块茎开裂;有的块茎空心形状呈不规则形或球形,但多数块茎空心呈透镜状或星状,空心会随着块茎的生长而扩大,空心内壁呈现不完全的木栓化层,有的块茎空心部位可见有霉菌,但不会腐烂。有了空心的马铃薯有些物质被其他部位所吸收或被转移,食用起来口感不好,发脆、发硬,淀粉含量极低,营养价值也降低。个头较小的马铃薯一般不会出现空心现象。

2 发病原因

2.1 植株群体结构不合理

种植密度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马铃薯空心率增高的一个因素,种植密度过小、种植密度过大或缺苗太多的地块,由于生长空间太大,生长条件过于优越,致使马铃薯块茎生长过于旺盛,发育过于迅速、内外组织扩展不均衡,出现严重空心。

2.2 肥水供应不合理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 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 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丫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 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 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C条件下,有利于 抱子囊的形成,冷凉(10 一13C,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24 —25C,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r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 小时以上,夜间10,13r,叶上有水滴持续11 —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 0—1 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本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使马铃薯产业发展呈现出:脱毒种薯需求逐渐增加、生产面积逐步扩大、加工能力显著提高、经济贸易份额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脱毒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近8000万亩,年用种量需8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种薯市场。随着全国“科技兴薯”战略的大力推进,脱毒种薯需求将逐渐扩大,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全国实现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平均35%的目标,国内脱毒种薯需求量将达到450万吨。目前,我国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供能力还很低,真正意义上的脱毒原原种(微型薯)不足3亿粒,是阻碍国内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加之各地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还落后和监督体系不健全,致使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另外,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是以鲜食为主,生产品种具有浓郁的温饱色彩,加工等专用品种严重缺乏,这是当前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比较薄弱的标志性现状。 本文从研究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分析,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解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行业细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繁育,生产、需求及马铃薯行业国家产业规划,各省区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运用定量分析法,图例对比,卫星影像对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加工产业情况,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进入门槛条件,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市场前景,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证后提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前景很好和行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分析

我国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分析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属于放线菌目链霉菌属的疮痂病链霉菌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在全球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受到疮痂病病原菌感染后的马铃薯薯块表面会形成红褐色不规则的病斑,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薯的价格。 在我国部分马铃薯种植地区深受该病害的影响,并且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研究对全国四个马铃薯种植作区的九个省份地区进行样品采集,对疮痂病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生理生化、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待测菌株进行系统鉴定,采用小薯片法和萝卜幼苗法对其进行致病性验证。 结果如下:(1)马铃薯疮痂病样品共26个,病斑类型包括网状、凸状、凹状和平状4种。(2)通过对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共获得206株放线菌,其中病原链霉菌共68株,检出率约为33.0%。 经鉴定结果表明,供采样地区所分离病原链霉菌包括S.bobili、 S.galilaeus、S.scabies、S.acidiscabies和S.bottropensis共5种。其中优势菌为S.scabies,各地区病原菌种类如下:吉林省为S.acidiscabies(12株);福建省S.scabies(7株);湖南省为S.scabies(10株);云南省为S.scabies(3株),S.bobili(2株),S.galilaeus(1株);安徽省为S.scabies(1株);宁夏省为S.scabies(21株);山西省为S.bobili(8株);湖北省为S.bottropensis(3株)。 (3)通过对菌株的致病基因(txtAB、nec1、tom A)检测,结果表明,链霉菌致病岛中基因型具有多样性,共检测出两种分别为txt AB+/nec1+/tom A+和 txtAB+/nec1-/tom A-。(4)利用萝卜幼苗和小薯片方法对待测菌株进行致病性验证结果表明,含有txt AB基因的待测病原链霉菌均可在小薯片上定殖并使其产生黑褐色坏死斑,并表现出对萝卜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的室内毒力_张笑宇

第30卷 第4期2009年12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I 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30 No.4 Dec.2009 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的室内毒力3 张笑宇, 胡 俊3, 安智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 010019) 摘要: 采用纸碟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比较了12种(商品名)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的抑制效果。其中5种杀菌剂有一定效果,25%比佳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其次是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可杀得2000),15%细菌先锋可湿性粉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蓝金可湿性粉剂抑制效果较差。通过显微观察被杀菌剂抑制的马铃薯疮痂病菌形态变化发现,25%比佳可湿性粉剂能使病原菌孢子变形,可杀得2000使病原菌气生菌丝断裂,扭曲变形。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菌; 杀菌剂; 毒力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575(2009)04-0047-04 COMPAR I SON T O V IRULENCE O F SEVERAL BACTER I C I D ES ON I NH I B I TI NG STREPT OM YCES SPP. IN P OT AT O IN ROO M EXPER I ME NT Z HANG Xiao-yu, HU Jun3, AN Zhi-hui (A grono m y College of,InnerM ongoli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Huhhot010019,China) Ab s tra c t: It was compared that the inhibiti on of12bactericides t o S trepto m yces s pp.in potat o by paper p late method in r oom experi2 ment.Among5effective bactericides,the highest inhibiti on t o the pathogen was caused by25%B ijia wettable powder,the second was Kocide2000.15%Bacteria vanguard wettable powder,72%Agricultural strep t omycin s oluble powder and30%Lanjin wettable powder was bad in inhibiting the pathogen.Observing with m icr oscope showed that the s pores of pathogen was defor med after used25%bijia wp,mycelial was t w isted,inflated and defor med after used Kocide2000. Key wo rd s: S trepto m yces s pp.in potat o;Bactericides;V irulence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植物病原链霉菌(S trepto m y2 ces scabies,S trepto m yces acidiscabies及S trepto m yces tur2 gidiscabies等)引起的1种病害[1],是1种世界性病害,在北美,亚洲,欧洲各国均有疮痂病危害的报道[2~5]。此病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也普遍存在,尤其生产脱毒微型种薯过程中对栽培基质重复使用时薯块发病较为普遍,发病率达30%~60%[6],有的地区高达90%[7],严重影响微型种薯的质量和销售,威胁微型种薯的生产。有的大田地块发病率也高达33%左右[8]。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近几年马铃薯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08年突破67.2万h m2,跃居全区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第2位,已经逐步成为内蒙古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9],但是由于近几年连年干旱,马铃薯连作,偏碱性土壤,使马铃薯疮痂病发生较为严重,在四子王旗、武川县和呼市郊区发病率为10%~50%左右,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目前对于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主要采取轮作、改良土壤以及选用健康抗病品种等措施,这些措施又往往受到条件的限制,因此选择新的防治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药剂防治方法简单快捷,但是目前关于此病药剂防治的研究尚少,田间试验的几种药剂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此病[7,10~12]。因此有必要筛选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为此笔者进行了12种(包括同种不同厂家或不同批次)杀菌剂对马铃薯疮痂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筛选出最佳防治药剂及其使用浓度,为生产用药提供依据。 3收稿日期: 2009-10-28 作者简介: 张笑宇(1974-),女,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 3通讯作者: E mail:hujun6202@126.co m

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途径

(一)选育抗病毒的优良品种 选育抗病毒的优良品种是防治马铃薯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由于马铃薯可被多种病毒侵染,给育种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各地应根据当地主要病毒病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育抗该种病毒病的品种。 (二)对已感病的优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生产脱毒种薯 所有的马铃薯病毒都能通过薯块传播,种薯是生产中大多数马铃薯病毒病的最初侵染来源,因此采用脱毒种薯是目前防治病毒病害最有效的途径。为了迅速获得大量的优质脱毒种薯,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马铃薯种薯生产采用块茎繁殖,其繁殖系数低,生产速度较慢,而且在繁殖过程中很容易收到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的再侵染,因此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应以县为单位建立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即一代种薯(原原种)→二代种薯(原种)→三代种薯(合格种薯)。 2.加强脱毒种薯生产田的栽培管理,防止病毒再侵染 ( 1)选地隔离选择气候阴凉、地势开阔、有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做种薯生产田,周围至少500~600m内不能有马铃薯一般生产田或其他马铃薯病毒的寄主,如苜蓿、烟草等。 ( 2)种薯催芽与播种催芽课提前出苗,使苗壮苗齐,增加每株主茎数,促进早结薯和成龄抗性的形成。催芽方法同一般大田。春播播期尽量提前,二作区秋播播期适当推后,尽可能避开夏季高温的不利影响及蚜虫发生期和传毒高峰期。采用整薯播种。若切块播种,必须严格进行切刀消毒和药剂拌种。为了获得更多小薯,种植密度一般为每公顷10万~15万株。采用大行距小株距的播种方式。便于培土和增加结薯数。播种时结合施肥施放防蚜颗粒剂。 ( 3)合理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氮,乙方茎叶徒长而延迟结薯和植株成龄抗性的形成。 ( 4)喷药防蚜与拔除病株根据虫情测报,从蚜虫出现开始每隔7~10d喷施一次灭蚜药,每次以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喷施。拔除病株是种薯生产过程中消灭病毒侵染源,防止扩大蔓延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苗高10~20cm、现蕾期、开花期各进行一次。逐垄检查,发现病株连同新生块茎、母薯彻底拔除,小心装袋,带到离种薯田30m外深埋。 ( 5)提前收获和杀秧提前收获可获得更多幼嫩小薯,并可避免病毒传到块茎。较早毁灭茎叶在一定程度上上阻止晚疫病菌和已感染的病毒传到块茎。杀秧的方法有机械杀秧和化学药剂杀秧等。杀秧在蚜虫迁飞高峰后10d进行,再经10d左右收获。这项措施在一季作区只适用于早熟和中早熟品种,对晚熟品种应采取加强药剂防治的措施。 凡进入种薯生产田对人员或使用的工具,事前都要进行消毒,操作人员用肥皂水反复洗手几遍,用稀碱水消毒工具和鞋底。 (三)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其他途径 在中原二作区和南方二作地区采用秋、冬季留种,西南一二季混作区采用高山留种等措施,对减轻马铃薯病毒病害也有一定效果。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案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案 一、症状分析 马铃薯病毒病田间表现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类型可归纳如下: (1)花叶型。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和黄斑花叶之分),叶片基本不变小,或变小、皱缩,植株矮化。 (2)卷叶型。叶缘向上卷曲,甚至呈圆筒状,色淡,变硬革质化,有时叶背出现紫红色。 (3)坏死型(或称条斑型)。叶脉、叶柄、茎枝出现褐色坏死斑或连合成条斑,甚至叶片萎垂、枯死或脱落。 (4)丛枝及束顶型。分枝纤细而多,缩节丛生或束顶,叶小花少,明显矮缩。 二、发病特点 毒源主要来自种薯和野生寄主上,带毒种薯为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种薯调运可将病毒作远距离传播。病薯和病种子(个别)长出的植株一般都有病。在植株生长期间,病毒通过昆虫或汁液等传播,引起再侵染。高温特别是土温高(>25℃),既有利于传毒蚜虫的繁殖和传毒活动,又会降低薯块的生活力,从而削弱了对病毒的抵抗力,往往容易感病,引起种薯退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三、传播途径 以上几种病毒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四、农业防治 (1)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品种基地应建立在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 (2)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3)一季作地区实行夏播,使块茎在冷凉季节形成,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二季作地区春季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早收,可减轻发病。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申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五、使用产品:《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控制、《病毒2号》——预防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 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Y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 M病毒病、S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17)1.5~2公斤;微生物菌肥2~3公斤;各种微量元素肥料0.5公斤。施肥方法:在树的东西(或南北)开一对环状沟,沟深30~40厘米,长160厘米,距中 心干80~100厘米(遇到树根要 切断,以利萌发新根),下一年 施肥沟要变换位置。沟挖好后, 将肥施入沟内,与土充分混拌均 匀,以防伤根,施后要适量灌 水。 1 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与症状 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有西南、宁夏固原市、内蒙古、甘肃定西市与东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产生原因是由多种植物病原链霉菌大量繁殖在其表面引起的,该病菌属于放线菌,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危害块茎以及对降低马铃薯产量。早期被感染的马铃薯表皮呈现为褐色斑点,随着时间增长逐步扩大为褐色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型大斑块,病斑块呈分散、网纹状、裂口状,表皮木质化与粗糙。病斑裂开后其边缘凸起,中央凹陷,颜色为锈色或黑色、暗褐色疮痂。病斑不会深入署块内,仅仅局限于马铃薯块皮部位。 2 产生疮痂病的条件 2.1 种植时与菌种种植 种植马铃薯时上附着菌种,导致马铃薯疮痂病传播。若不能及时处理早期被感染的马铃薯,疮痂病严重程度会随着土壤中马铃薯疮痂病加重,收获完马铃薯后,病原菌还可在土壤中存活,对下次种植有一定影响。 2.2 土壤质地不佳 土壤中水分过大极易引起部分细菌大量繁殖,低洼积水多时发病较严重。下水头常常成为危 害蔓延的重点。土壤温度是引发 马铃薯疮痂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 一,土壤温度为25~30℃时马铃 薯疮痂病极易发生。除此以外, 若种植位置处于河滩旁或碱性沙 壤土、在施肥阶段过多施用可 增加土壤碱性的化肥等,都会为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提供有利条 件。细菌适宜的生长环境为p H 值6~7,这与马铃薯高产的土壤 环境(p H值为5~7)重叠。因 此在高温环境、通气较好、土壤 碱性又极为干燥的情况下,发病 通常会较为严重。 2.3 品种因素 马铃薯疮痂病多发于马铃薯 白色薄皮品种,而褐色厚皮的马 铃薯品种抗病原菌侵袭度较强, 但若对次品种改良极易被病原菌 侵袭。 2.4 土壤中营养失调 若土壤中硼、钙肥等中微量 元素缺乏极易导致马铃薯发育不 良、抵抗病原菌能力下降,进而 发生马铃薯疮痂病。 3 预防马铃薯疮痂病的发 生策略 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多种因素 引起的,想要达到理想的防治效 果,就要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 从各个方面预防,降低马铃薯疮 痂病的发生率。具体措施有以下 几点。 3.1 重视轮作方式 在重病区域可选取禾本科 类或者百合科类、豆科类植物种 植,进行四年轮作。选低碱性土 壤作为种植基底,不仅能保湿还 能排水。 3.2 马铃薯块选取 在选取薯苗时应检查有无病 原菌感染,选取整块无病原菌薯 苗,对于种植后剩余的薯苗应集 中保存或销毁。 3.3 对土壤消毒 在秋季种植马铃薯时,应对 土地进行翻新,使太阳对下面的 土壤进行杀菌,翻深为40厘米; 若在春天种植马铃薯,应在种植 前15天进行旋耕耙平,翻前后选 取广谱抗菌农药喷洒在土地上进 行土壤杀菌。 3.4 种子灭菌 选取生物菌粉对种子进行 灭菌,如使用农用链霉素、滑石 粉、甲托等药物对种植灭菌。 3.5 化肥选取 大量元素化肥残留也是造成 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之一,因为大量化肥残留在土壤 中极易改变土壤酸碱性,因此除 试述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陈红哲,张 潇,黄金涛,刘江南,魏军华 (陕西省城固县种子管理站,陕西 城固 723200) 园艺园林 392019.5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正确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f8147112.html, 正确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作者:唐保文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马铃薯脱毒,如何充分认识马铃薯病毒病给生产带来的危害及要正确认识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43-1 脱毒马铃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中,并为马铃薯种植者所重视,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毒种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趋势,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种植者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优势和潜力的认识及脱毒种薯的应用方面存在误区。针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误区,种植者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正确认识脱毒马铃薯,在马铃薯生产中正确应用脱毒马铃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效优势,从而保障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1 正确认识对马铃薯进行脱毒的原因 马铃薯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因为用来繁殖后代的种薯是水分多而且营养丰富的新鲜块茎,因此比其他谷类作物更容易受到病原的侵袭。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病原侵染的机会,如种薯切块、催芽、播种、田间生长发育、收获、运输和贮藏等。马铃薯生产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易于被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及其类似病原体以及各种害虫侵染的作物。真菌类和细菌类能够通过化学方法防治而解决,危害只在当代表现,病原菌不能积累造成品种退化;而病毒病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有较成功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防治,病毒可以通过种薯无性繁殖过程逐代增殖、积累,从而导致品种退化。 种植退化的种薯,在田间表现出种植变矮,枝叶丛生,生长势衰退,叶片皱缩,出现花叶、卷叶等现象,地下块茎出现变小、变形,薯皮龟裂等现象,使产量大幅度降低,同时商品性状变差,种植效益降低。马铃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上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采用已经退化了的薯块做种,即使给予优良的水肥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也不能获得高产。所以,防治马铃薯退化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黑龙江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但由于病毒病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很长时间限制了黑龙江省各马铃薯生产区的发展,影响着种植者的种植效益,因此进行马铃薯的有效脱毒,并在马铃薯生产中广泛推广使用脱毒种薯,是发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正确认识马铃薯病毒病给生产带来的危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简介

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茎、叶受害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黑色斑块。潮湿时,病斑周围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很明显,薯块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或蓝紫色的病斑,以后扩大,表面逐渐凹陷,病部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二)癌肿病: 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 (三)粉痂病: 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5毫米不等的疱斑,其表皮尚未破裂,为粉痂的封闭疱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孢子囊球),疱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痂的"开放疱"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 (四)早疫病: 该病的发生早于晚疫病,一般从下部老叶首先发病,开始在叶片上形成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具有同心轮纹的暗褐色病斑,故又称轮纹病斑,病斑与无病组织界线分明,严重时叶片干枯。 (五)干腐病: 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 (二)黑胫病: 植株矮小,节短,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发黑,萎焉而死,横切茎,三条主要维管束变成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维管束呈黑褐色,薯块变黑褐色,湿烂发臭,别于青枯病 (三)环腐病: 植株矮小,从下部叶片边缘开始退绿,逐渐向上枯黄,最后枯萎,但叶片不脱落。感病薯块用手挤压有黄色菌液流出,薯皮与薯肉分离,重者皮裂,薯肉腐烂变质,臭不可闻,感病轻的薯块切开后有明显的环状。 (四)疮痂病: 块茎染病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直径为5-10mm。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呈疮痂状硬斑块,有的产生裂口,病斑一般仅限于表层,不深入薯内。 (五)软腐病: 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三、马铃薯病毒性病害 (一)马铃薯卷叶病: 主要表现为叶片小叶向上卷。通常是植株下部或全株叶片变脆,上卷呈筒状。有的仅叶片边缘微向上卷,有的卷曲严重而成匙状或筒状,严重时,叶片变厚,发脆变硬,颜色较深较浓,给人以丛簇凌乱的感觉。生理性卷叶的特点是受害植株卷叶表现较为一致。 (二)马铃薯Y病毒: 脉缩、叶片卷曲、小叶叶缘向下翻、矮化、小叶叶脉坏死、坏死斑点、叶片坏死和茎上出现条纹都是典型的症状。不太敏感品种的反应只是发生轻微的花叶,或者表现不出症状。 (三)马铃薯A病毒: 产生轻微花叶、斑驳,叶脉上或叶脉间呈现不规则的浅色斑,叶面稍有粗缩。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案

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方案 危害马铃署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一般分为两种发病症状,分别是网纹状病斑和裂口状病斑(容易被误认为马铃薯粉痂病)。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描述 该病主要为害马铃薯块茎,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后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开裂后病斑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呈疮痂状,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匍匐茎也可受害,多呈近圆形或圆形的病斑。 二、传播途径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 三、发病因素 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从薯块皮孔及伤口侵入,开始在薯块表面生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或合并成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凹入,边缘凸起,表面显著粗糙.呈疮痂状。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土中容易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较重。 四、推荐产品: 奥力克—青枯立克:中药制剂,与化学药剂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真细菌通杀,双向传导能力强,内含杀菌成份(绿原酸、生物碱等)及营养复壮成份(氨基酸、多糖等),能杀菌、抑菌,调理内循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修复伤口,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同时具有补充营养、辅助生根、提苗快、长势好等作用,连续使用无抗药性,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 大蒜油:高仿类硫醚化合物,真细菌通杀,内吸强(与中药杀菌剂等复配能提高其药效),其气味对空气中病菌孢子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粉虱、蛾类等害虫有驱避作用。 沃丰素:内含氨基酸、腐植酸、多糖、微量元素锌、硼等,补充作物营养,提高光合速率,增强株体免疫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五、总体防治思路及作用机理: 1、种块消毒或喷施定植沟: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块茎。受害叶生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叶柄和茎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薯块发病,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 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防治方法:喷洒杀菌剂,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逐步扩大范围。选用绿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绿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绿亨飓风70%烯酰?嘧菌酯1500倍,绿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每7-10 天左右喷药一次,共喷2-3 次。 马铃薯病毒病有3 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 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绿亨30%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1200 倍液或绿亨6号,配合绿 亨天宝1500倍喷雾效果明显,病情严重时三者混配使用效果显著。 马铃薯青枯病发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 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常见生理病害及防治 一、马铃薯缺素症的识别与防治 (一)缺氮 1.症状缺氮时,植株矮小,生长弱,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片均匀淡绿色继而发黄,并逐渐向上部叶扩展,叶片先沿着叶缘褪绿变黄,并逐渐向中心叶发展,茎叶变小,严重时基部小叶的叶缘完全失去叶绿素并且皱缩,叶片上卷呈杯状或火烧状,叶片脱落,产量低。施氮肥过多,特别是生长后期过多施用氮肥,易引起植株茎叶徒长,组织柔嫩,易感染病害,成熟延迟,块茎产量低。 2.防治措施 (1)缺氮田块早施氮肥,可用作种肥或苗期追肥。注意宁可基肥、种肥少施,苗期追氮,切忌基肥、种肥氮素过多。 (2)植株缺氮时,叶面喷施0.2%~0.5%尿素液或含氮复合肥。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生产上发现缺氮时马上埋施发酵好的人粪,也可将尿素或碳酸氢铵等混入10~15倍腐熟有机肥中,施于马铃薯两侧后覆土、浇水。 (二)缺磷 1.症状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求量少,但却是植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肥料。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缓慢,茎秆矮小纤细,植株僵立,叶柄、小叶及叶缘朝上,不向水平展开,小叶面积缩小,光合作用减弱,色暗绿,严重时基部叶尖先褪绿变褐,并逐渐向全叶扩展,最后整个叶片枯萎脱落。薯块易发生空心,褐色锈斑、硬化,且不易煮烂,发脆,商品性低,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2.防治措施 (1)缺磷田块增施有机肥并沟施过磷酸钙或磷酸二铵作基种肥,基肥以过磷酸钙225~375kg/hm2混入有机肥中,施于10cm以下耕作层中。开花期补施过磷酸钙225~300kg/hm2。 (2)植株缺磷时,在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1%过磷酸钙水溶液。

马铃薯病害防治

马铃薯病害防治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 (一)马铃薯病毒及类病毒的种类与危害 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逐年下降,植株变矮,薯快变小,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如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这种现象称之为退化。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毒。这种病害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它可以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没有商品产量。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类病毒一种,类茵原体2种。专门寄生在马铃薯上的病毒有9种,国内发现的有7种。这7种病毒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4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VMA)、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喜卷叶病毒(PLRV)。此外,侵染烟草、黄瓜、番茄等的一些病毒也侵染马铃薯。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以上几类病毒引发的病症及特点。 1、马铃薯x病毒(PVx) 马铃薯x病毒也叫马铃薯潜隐病毒,由该病毒引起的病叫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或轻花叶病。是马铃薯病毒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一般减产l0%一25%,依马铃薯品种和病毒株系而异。与Y病毒复合侵染造成皱缩花叶时,减产幅度可达50%以上。x病毒很容易通过汁液传播,在田间可借风、机械、人的走动使植株互相接触发生传毒。根与根或芽与芽的接触也能传毒,种植前切块时切刀可以传毒。蚜虫不能传播此病毒,但一些咀嚼式口器的昆虫能传播此病毒。在发育早期感染此种病毒,病毒会很容易运转到新生块茎中,而在生育后期感染这种病毒,则很可能运转不到新生块茎中去。这种病毒在茎尖脱毒中较难脱掉。 2、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Y病毒也称作条斑病毒、条点病毒、沿脉变色病毒、顶端坏死病毒、重花叶病毒。其引起的病害叫做沿脉变色、垂叶条斑、重花叶或皱缩花叶。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危害范围广泛,能造成50%一80%的减产,尤其与PVx、PVA复合感染时减产幅度更大。由PVY侵染的植株轻的不表现症状,进而表现轻花叶、重花叶、粗缩和皱缩花叶。一些敏感品种叶片背面叶脉坏死形成条斑。还有些品种叶柄及茎上也出现条斑坏死。这种现象称作落叶条斑或垂叶条斑(叶片不脱落,枯死后吊在植株上)。带毒块茎长出的植株,表现矮化,叶片簇拥,变小变脆并皱缩;此种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也可通过汁液及嫁接等途径传毒。 3、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的病害叫马铃薯卷叶病。发病后叶片向上卷曲成筒状,并变硬、革质化,用手摸发出像纸一样的声音。该病毒分布极广,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病害。发病严重时可减产80%以上。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影响马铃薯品质。当年感病的植株,症状主要表现在顶部叶片上。通常叶片直立,变为白绿色,小叶沿中脉上卷,随病情发展可扩展到老叶。植株晚期侵染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使病害的诊断变得困难。带毒种薯产生的植株表现矮小、直立,底部叶片严重卷曲并变硬、革质化。幼嫩叶子发黄,略卷。感病后块茎横切面有网状坏死。蚜虫是传播卷叶病毒的唯一媒体。其中桃蚜是最有效的传毒介体。蚜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 [摘要]马铃薯的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因为马铃薯有着高产高效,生长发育时间短和营养丰富的特点,许多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首选马铃薯。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趋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马铃薯产量质量下降,薯块种性退化,且马铃薯病害分布地区广,不易于管理,而且发病情况因气候条件而异。因此了解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毒十分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环腐病4种病害的病原体和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并且针对情况提出了各种相对应的防治方法,设法将马铃薯减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防治方法;常见病害 1概念和现状 马铃薯的别名又叫做土豆、洋芋和山药蛋,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现代化的科技给农产品结构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栽培技术越来越普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跃居世界第一位,它的生长周期较其他植物短,茎叶又十分丰富,所结果实也产量较大价值较高。可目前黑龙江、偏北地区出现了几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和环腐病等,其中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早疫病和晚疫病。许多生物学家也致力于研究开发出许多针对性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 2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的方法 2.1病毒病 2.1.1种植期间出现的症状 导致马铃薯种植业逐渐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病毒病已广泛地通过马铃薯传播,进而危害到马铃薯的种植。这种有害的病毒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马铃薯的卷叶病毒,它的发病症状是受到病毒感染的马铃薯植株会逐渐变矮,其叶子会变得又厚又黄,宁企鹅在植株的下半部分的小叶子会往上弯曲;另一种是马铃薯的皱缩花叶病毒,它是由于X和Y病毒相互混合之后去感染马铃薯导致的。不论是哪一种病害病毒,当温度升高的时候,这些病毒将更快更准的入侵植株,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其中X病毒的传播方式为汁液传播,Y病毒的传播方式为蚜虫或者职业传播,而卷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蚜虫传播。 2.1.2防治的方法 一方面,对于已经受到病毒入侵的马铃薯植株,及时的采取脱毒处理,另一方面,对于还未感染的植株可以选择使用无病毒种植的方法。与此同时还需要广泛而均匀地喷洒药物来防治防范田间的蚜虫。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研究初报_赵伟全

文章编号:1000-1573(2004)06-0074-04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研究初报 赵伟全, 杨文香, 刘大群, 张 汀, 孟庆芳, 张丽蕊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摘要:从中国10个省份采集了马铃薯疮痂病薯,描述了各省疮痂病的症状。在马铃薯疮痂病斑上分离得到80 株链霉菌菌株,通过盆栽试验、小薯片法和萝卜幼苗检测法等3种方法对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发现其中30株 具有致病性。对3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薯片法和萝卜幼苗检测法适于进行马铃薯疮痂病菌 致病性的检测。 关 键 词:马铃薯疮痂病;链霉菌;致病性测定 中图分类号:S 431.13 文献标识码:A Primary study on the potato scab in China ZHAO Wei -quan ,YAN G Wen -xian g ,LIU Da -qun ,ZHANG Ting , MEN G Qing -fan g ,ZH AN G Li -rui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of Hebei , Biocontrol Centre of Plant Diseases and Plant Pests of Hebei P rovince ,Baoding 071001,China ) Abstract :The tubers w hich diseased with potato scab were collected from 10provinces in China , and the scab sy mptoms w ere described .Eig hty Streptomyces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scab lesions .Three kinds of the pathogenicity tests showed that 30Streptomyces strains w ere pathogenic .Inocu - lation w ith pathogenic strains induced scab symptoms in potato ,produced necrotic reaction o n tuber slices ,and sig nificantly reduced shoot height of radish seedl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uber slice bioassay and the radish seedling test w ere suitable fo r identifying pathogenic Streptomyces strains . Key words :po tato scab ;Streptomyces ;pathogenicity test 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 )是由链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害在中国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该病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往往被人们忽视,致使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感病的品种,收获时大多数薯块可感染疮痂病,有的块茎表皮全部被病菌侵染。由于该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使薯块的质量下降,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价值,使之市场竞争力降低,从而带来经济损失。国外报道引起该病的病原链霉菌至少有3种,分别为Streptom yces scabies 、S .acidiscabies 和S .turgidiscabies [1-3]。除侵染马铃薯外,疮痂病菌还可以侵染甜菜、萝卜、胡萝卜等块茎类作物。我国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该病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一大障碍,但还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很多地区对该病还都不甚了解。目前的研究 收稿日期:2004-05-13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3AA 241130) 作者简介:赵伟全(1975-),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分子植物病理学.通讯作者:刘大群(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 -mail :ldq @mail .hebau .edu .cn 第27卷第6期 2004年11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AGRICU LT URAL UNIVERSI TY OF HEBEI Vol .27No .6 Nov .20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