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整理)会计学基础知识

(整理)会计学基础知识

(整理)会计学基础知识
(整理)会计学基础知识

会计学基础知识

一、总论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一系列专门的方法,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对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特点入手,可以更清晰理解会计的涵义: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该主体决定了会计工作仅在该单位范围之内而不是之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记帐主体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并且该活动能够用货币表现出来。

5、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

6、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微观上,是某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上,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1、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只有核算反映的真实情况,监督才有可靠的资料;监督是核算的继续,只有做到严格的监督,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核算:各种经济活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监督: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2、会计的特点

(1)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也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2)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

(三)会计的对象

1、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宏观上: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微观上: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划分的基本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务状况的静态表现,也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体现的是基本产权关系。收入、费用、利润是经营成果的动态反映,也是收益分配表的构成要素,反映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资产

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按照流动性质可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

(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等。

(2)农业资产:包括幼畜及育肥畜、产畜及役畜、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等。

(3)长期投资: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有价证券等投资。

(4)固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劳动资料。附:有的村还有无形资产,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而又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

权、著作权、商誉等。负债负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债务,是需要在未来以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等方式进行清偿的经济责任。

负责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是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

(2)长期负债:是偿还期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等。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是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

(1)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财产物资。

(2)公积公益金: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收益中提取的和其他来源取得的用于扩大再生产及集体公益事业的专用基金。公积公益金的来源:①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收益中提取;②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与其投入资本的差额;③接受捐赠的财产;资产评估确认价值或者合同、协议约定价值与原帐面价值的差额;④征用土地补偿及拍卖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等使用权款项;⑤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转入等。

(3)未分配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收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资产的来源(提供者)有两类:债权人和投资者。

(1)债权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举债形成的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称为债权人权益。

(2)投资者对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拥有索偿权,这部分索偿权称为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二者总额必定相等。

因此有:资产总额=权益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

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和行使管理、服务职能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一般包括经营收入、发生及上交收入、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

费用

费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生产、服务、管理等经营活动及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费用包括生产(劳务)成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及其他支出。

利润

利润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期间(月、季、年)内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的财务成果,是所有收入减去所有支出后的余额。因此有: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计。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独立的经济实体,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即为一个会

计主体。会计主体为会计工作明确规定了活动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严格限制在本主体范围之内,即会计核算应当以本经济组织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核算和监督本经济组织的各项经济活动,反映本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3)实行独立决算。会计主体为会计核算工作规定了空间范围和界限。

(2)持维经营持维经营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合并、分解。只有假定会计主体能够持续正常的运营,从而为资产计价、负债处理、利润确定等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依据。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无限期的持续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提供会计信息。若这一会计期间为一年,通常称为会计年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以日历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期间一般可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份等。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并假设币值是稳定不变的,就是在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以及编制会计报表时,不考虑币值变动的因素。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工作中进行帐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一般规则和准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十三条。

(1)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应当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4)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口径应当一致,相互可比。

(5)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6)及时性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7)明晰性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或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8)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权益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原则。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对称,是以款项的实际收到和付出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原则。

(9)配比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期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和计量,计算出本期的收益。

(1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从保护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

济实力出发,对其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的预计和处理,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11)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12)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正确计算当期损益。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仅仅与本期收益取得相关的支出。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以及以后各项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不仅与本期收益取得相关,而且与多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

(13)重要性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

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

(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和会计核算的特点

1、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农村基层经营管理单位,是以公有土地为基础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其财产归本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特点

(1)经济关系复杂性:与国家、有关部门、其他单位、个人和所属千家万户,有广泛的经济业务。

(2)核算形式多重性:双层经营体制和模式的存在。

(3)核算方法特殊性:不象企业计算成本和利润,不象行政、事业单位不计算收益,只能将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进行对比,计算出收益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进行分配。

(二)借贷记帐法

1、复式记帐: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进行登记的记帐方法。

2、借贷记帐法:是运用复式记帐原理,以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作为记帐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帐规则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3、借贷记帐法的由来: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复式记帐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金融业,形成于15世纪的威尼斯商人,后来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并传入英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借贷记帐法于1905年从日本传入我国,开始在银行和铁路界得到应用,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记帐方法。

4、借贷记帐法的理论基础借贷记帐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结果可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收入-费用=利润(收益)(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4)

以上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内容:

(1)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应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之相对应;反之,有一定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一定有相应数

量的资产与之相对应。

(2)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在一个会计要素的项目发生变化时,在同一会计要素另一项之间,或另一类会计要素的一项也必然发生增减变化,以维持以上公式的平衡关系。(3)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分列于等式的两边,左边是资产和费用,右边是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会计等式对记帐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帐法的帐户结构、记帐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理论,因此说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帐法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基础,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影响“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种平衡关系。因此所有的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变化都离不开以下四种类型:

(1)资产、费用类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同时增加;

(2)资产、费用类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同时减少;

(3)资产、费用类内部变化,引起等额一增一减;

(4)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内部变化,引起等额一增一减。

5、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借贷记帐法是建立在复式记帐原理的基础上,具体的记帐规则,可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为:

(1)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进行登记,在一个帐户中记借方,必须同时在一个或几个帐户中记贷方,或者在一个帐户中记贷方,在另一个或几个帐户中记借方。

(2)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借方帐户与贷方帐户。由于借贷记帐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因此,反映因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各项目变动时,只有以相等的金额登记,才能保持会计恒等式两端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举例如下:

例1:村集体经济组织购入自来水房用水泵一台,支付现金7000元,此业务涉及到“现金”和“固定资产”两个帐户,都属于资产类。借:固定资产—水泵7000 贷:现金7000

例2: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现金5000元存入信用社借:银行存款—信用社5000 贷:现金5000

6、借贷记帐法的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公式

(1)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科目金额=贷方科目金额

(2)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3)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帐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帐户贷方余额合计试算平衡表:在会计实务中通常应用在会计期末,用试算平衡表的方式进行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的试算平衡。

常用的试算平衡表有3种:(1)总分类帐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2)总分类帐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3)总分类帐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试算平衡表。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三)会计科目和帐户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经济内容和经营管理要求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分类的名称。2、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分类的方法与会计要素是一致的,它说明各个科目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是最主要的分类。就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言,可以将会计科目分五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帐科目(又称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总帐科目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定。明细科目一般由各单位根据需要自行确定。根据财政部统一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共设置32个一级科目,其中:资产类13个,负债类6个,所有者权益类4个,成本类1个,损益类8个

基础会计学习总结

基础会计学习总结 【篇一: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很高兴终于念完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 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还是让我学 到了很多知识,以下是我对会计学的一些感触与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指教。谢谢。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会计学基础的知识。虽然时间 不是很长,但是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我对会计这门与生活息息 相关的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 企业运作中。 在学习当中我了解到会计要素,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 财务管理、审计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 性是显而易见的。 我认为,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 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 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 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 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我们必须真实完整 地提供会计信息,不做假账。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 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和准绳进行会计核算,话说回来正是因为 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态度上应该重视它,认真学好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强调它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基础 会计毕竟只是基础会计,它的内容是基础的,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 一定把它定位在这样一个高度:对基础会计中的知识以课本知识为主,不要进行太多太深的扩展,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只要有一个全面 的基本了解即可。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 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 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基础会计学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知识点

1 .什么是库存现金的清查P225-226 清查库存现金是通过实地盘点进行的,清查前,出纳员应将现金收付凭证全部登记入账。清查时出纳员要在场,现钞应逐张查点。一切借条、收据不准抵充现金,并查明库存现金是否查过限额,有无坐支现金的问题,然后将清查结果编制库存现金查点报告表,它既是盘存清单,又是实存账存对比表。 2?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规则是什么P53 概括为同时间登记、同方向登记和同金额登记 (1)同时间登记: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要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在有关的总分类账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明细分类账中进行明细登记。 (2)同方向登记:登记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时,借贷记账方向必须一致。 (3)同金额登记: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合计数相等。 3.会计账簿的种类P186-187 (一)按用途分类(总账明细账序时账辅助账) (1)总账:按总分类账户开设的、用以分类核算与监督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成本和收入等总括核算资料的账簿。 (2)明细账:按明细分类账户开设的、用来分类登记某类经纪业务详细情况、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簿。 ⑶序时账:又称日记账,按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的账簿。 (4)辅助账:也称备查簿,是对未能在序时账和分类账中反映和记录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主要用来记录一些供日后查考的有关经济事项。 (二)按外表形式分类(订本账活页账卡片账) (1)订本账:是在启用前进行顺序编号并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 (2)活页账:是把账页装订在账夹内,可以随时增添或取出账页的账簿。 ⑶卡片账:是由专门格式、分散的卡片作为账页组成的账簿。 4?账户的用途和结构是什么,可以分为哪几类P154 账户的用途:指通过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资料。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基础会计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会计的产生 含义:会计是生产(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条件:1 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由于管理的要求才产生了对会计的需要; 2 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才有可能产生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反映(核算)职能:处理、转换经济数据,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信息 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角度反映。 2、反映已经发生的事实。 3、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内容: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收发、增减和使用;债券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二)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特点: 1、伴随会计核算进行,具有完整性、连续性。 2、利用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 3、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内容: 1、会计资料真实可靠; 2、经济业务合法性; 3、财产安全和完整; 4、财经法纪执行。 三会计的任务:反映财务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提供会计信息。 四会计的目标:为用户提供决策和有用的财务信息 五会计定义: 以为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为目标,以核算和监督企业和各单位经济过程为内容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管理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具。 六会计的特点 1 会计既是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又是经济管理的工具 2 以企业、事业等单位为服务对象

3 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七会计学学科分类 财务会计:(对外报送会计)管理会计:(对内报送会计) 八会计方法-------实现会计职能的手段。 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基础,互相联系,形成了会计方法体系。 九会计核算方法 内容: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与其它核算的关系 业务核算:业务活动中各种手续及其产生记录 统计核算:业务活动中数据搜集、整理与分析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业务活动信息 三者关系:PPT 第二章 一会计对象 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客体,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项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 资金循环: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 资金周转: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 该过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考察:PPT 1、资金进入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发行股票或债券、借款)取得资金。 2、资金的循环周转:表现为供应、生产、销售过程. 3、资金退出企业:经营过程或资金循环周转完成时, 交纳所得税、分派盈利、偿还借款等形式而退出企业。 二会计要素 概念: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内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学基础知识

会计学基础知识 一、总论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一系列专门的方法,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对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从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特点入手,可以更清晰理解会计的涵义: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该主体决定了会计工作仅在该单位范围之内而不是之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记帐主体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并且该活动能够用货币表现出来。 5、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 6、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微观上,是某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上,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职能和特点 1、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只有核算反映的真实情况,监督才有可靠的资料;监督是核算的继续,只有做到严格的监督,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核算:各种经济活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监督: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2、会计的特点 (1)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也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2)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 (三)会计的对象 1、会计的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宏观上: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微观上: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划分的基本项目。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务状况的静态表现,也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体现的是基本产权关系。收入、费用、利润是经营成果的动态反映,也是收益分配表的构成要素,反映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资产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详细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 、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 、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会计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强调不同空间范围的企业所采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重于其法律形式。注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具体应用 6、重要性——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会计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会计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 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 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 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 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 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 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 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 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

2018年度期末会计学基础学习知识重要资料

会计学基础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含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本质属性: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基本目标:为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其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必需的信息。 一些小知识:会计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00年的西周; 唐宋时期产生并完善了十分科学的结算方法。 月计岁会:零星算之危计,总合算之为会; 帕乔利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论述会计复式记账法的著作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 会计监督:包括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会计的基本目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方式向有关各方面提供有益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目标:1.向财务报告是由者提供会计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收托责任履行情况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基本形式(计量处度有三类:书屋亮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反馈,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提供反映未来经济活动的数据与资料,也是现代会计的另一特征。)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会计对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会计对象可被概括地表述为价值运动; 会计要素: 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经济业务所形成的、现在拥有的或能加以控制的、并可期望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资源(加粗的即为资产的特征) 资产分类:1)流动资产: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便现货耗用的资产。 如:库存现金,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 2)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 资产的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过去的经纪业务所引起;是一种承诺的义务;代表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负债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负债的分类:1)流动负债:指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应偿还的债务。 例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 2)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例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负债的确认: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

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很高兴终于念完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以下是我对会计学的一些感触与想法。如有不足之处,敬请老师指教。谢谢。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会计学基础的知识。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经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使我对会计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 在学习当中我了解到会计要素,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财务管理、审计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我认为,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信息中心,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我们必须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不做假账。必须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

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和准绳进行会计核算,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从态度上应该重视它,认真学好它,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强调它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基础会计毕竟只是基础会计,它的内容是基础的,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把它定位在这样一个高度:对基础会计中的知识以课本知识为主,不要进行太多太深的扩展,对会计核算的流程只要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即可。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基础会计学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因此,学习时一定要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例如,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要理解其理论依据;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弄懂为什么要这样做。要防止钻入具体业务处理,而忽略对其原理的学习。我们要善于将讨论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后面阐述的会计 核算具体方法的运用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吃透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时,必须处理好识记、领会和应用的关系。识记是指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

银行会计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作用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志。 (二)会计科目的作用 1、是银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和纽带; 2、是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化的基础; 3、是统一核算口径的基础;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 (一)按资金性质的分类 银行会计科目按资金性质可划分为四大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类。各银行系统因核算上的需要,可增设一些系统内使用的科目。在实际工作中,各银行系统都增设了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 1、资产类科目。 是用于核算银行各类资产的科目,主要有: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放同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抵押贷款、逾期贷款、贴现、贷款呆帐准备、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等。 2、负债类科目。 是用于核算银行各类负债的科目,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财政性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入、应解汇款、汇出汇款、本票、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是用于核算银行投资者对银行净资产的所有权的科目。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 4、损益类科目。 是用于核算银行收入和费用的科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有: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反映费用的科目有: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营业支出、营业外支出等。 5、资产负债共同类科目。 是既用于核算银行资产又核算负债的科目。主要有:联行往帐、联行来帐、辖内往来、全国联行汇差、汇差资金划拨等。 (二)按科目的性质分类 表内科目:反映银行资金运动。 表外科目: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一些重要的业务事项起管理与控制作用,由各行自行设置的备忘科目,如“重要空白凭证”、“银行承兑汇票”等。另一类是用来核算和反映银行日益发展的表外业务,主要包括或有业务及承诺事项,在资金流动前并不构成银行真正的资产和负债关系,但却具有一定的风险。 三、银行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银行会计核算中,会计科目是指进行总括核算的总分类帐户。 而帐户是指核算中的明细分类帐户,又称分户帐。 四、会计科目代号及帐号的编制 (一)会计科目代号

最新会计学基础知识点

会计学基础 名词解释: 1.会计: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财产清查: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3.资产: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权责发生制:指企业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而不是按款项的实际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也就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 5.收付实现制:以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费用的变准。 6.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是用来连续、系统地核算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的手段和载体。 7.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8.谨慎性原则:又称为稳健性原则,它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9.复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或事项,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的记账方法。 10.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据以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也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步。进行会计核算,必须要有会计凭证,即对于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和账务处理,都必须取得书面证明;一切会计凭证只有经过审核无误以后,才能作为经济业务的证明和记账依据,并据此登记账簿。 11.会计主体: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12.财务报告: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报告文件。 论述题 1.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所有者权益和负债虽然同是企业的权益,都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来源,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负债是企业对债权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企业负有偿还的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