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附答案)

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附答案)

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附答案)
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附答案)

复习第一轮: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内容①周天子把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诸侯。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①按照血缘的关系维系分封制。②最突出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③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前221年统一。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内容主要有哪些?对历史有何影响?)

中央:①首创“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特点是权力至高无上,

不受制约。)

②中央机构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能分别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军事监察)③地方:废分封行郡县。(采纳李斯的建议);▲(1)郡县制的特点(与分封制对比)是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2)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P18、P21)①对秦朝: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封建统治,促进社会

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但也造成阶级矛盾激化;②对后世: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沿用、发展。

第三课、第四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古代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皇权日益加强;明清加强的消极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属于监察制度,最早发端于汉武帝时期;特点是位卑权

重,代表中央巡视地方

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内容:中央设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的权力。尚书省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负责执行政令。(2)作用: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

;明成祖朱隶正式设内阁。四、清:

军机处。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继承旨意。标志:皇权加强达到顶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

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签订《北京条约》;③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内容见书P24:最能体

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第4条;英国可凭片面最惠国待遇

享受他国在中国的特权。刺激掀起列强瓜分狂潮的是《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内容见书25,对民族工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第4条;使中国近代社会两大矛盾合流(阶级、中外)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因为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约内容第3条最能体现工具,见书25:

第二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牺牲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

2、义和团运动兴起于19世纪(山东地区),伟大意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第三节、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一、▲主要罪行:(1)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等事变,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2)制造许多南京大屠杀式的惨案;(3)实施细菌战、毒气战;(4)对占领区进行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治华、经济上以战养战;思想上推行奴化教育。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序幕的是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

止内战、一致看日的主张)②标志正式建立的是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三、全民族抗日: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1、

场组织的会战有:①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②太原会战(八

路军取得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③徐州会战(国民党李宗仁领导抗战以来

领导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

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是陕、甘、宁,首府在延安。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和政治基础。五、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胜利的根本原因:实行全民族抗战。意义:①国内意义: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族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②国际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1851年金田起义;②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③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

天京事变(1856年);⑤失败标志天京沦陷;二、▲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期的

1)、内容:①土地分配: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

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产品分配:每产留足口粮,其余归库。③目标: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2)、评价:①性质:太平天国运动的施政,纲领。②革命性(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局限性: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没有

制定;内容主张向西

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2)特点: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意义:性质规模空前的农民。作用:沉重打击清政府和外国侵略

者。(3)失败根本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教训:说明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托

第二节、辛亥革命(1911年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伟大的巨变)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政

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在《民国》上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2、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3、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4、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5、清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号退位。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2)

政体: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的共和制(3)主要内容(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4)意义:①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②进步性: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制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2、成功:①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近代化进程

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性。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共和的方案不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10月1日哦,民产阶级领导第二次巨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199年爆发;导火线:巴

黎和会外交失败

中心:北京转移上海;主力:学生转为工人;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条件和影响:(1)历史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地点:上海;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局限性:没有结合当时中国国情。)确定党成立后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主要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结合国情制定,也称最低纲领,是中国近代第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国民革命(1924年至1927年)1、国共第一次合作(党内合作)标志:国民党以大召开;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体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北伐战争失败原因:主观:中共犯了右倾投降注意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 4.12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7.15革命政变)4、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至1937年,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1927年: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出发点:国情?三篇文章?标志?)

2、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胜利的标志:1936年会宁会师。★遵义会议意义:①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政治;②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什么?③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自己路线方针和正确问题,妥善处理了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毛泽东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过程:1946年爆发;1947年战略反攻:刘伯承、邓小平率部跃进大别山;1948年开始三大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平津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标志是解放南京。

1、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的十月一日开国大典。

2、意义:①国内意义: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主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②国际意义: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推动了其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它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颁布《共同纲领》的会议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任务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作用是临时宪法

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召开。2、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共同纲领》规定实行,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内容:规定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特点(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对中国国情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左倾);三大制度遭到严重

破坏。

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的召开。▲内容:①重新确

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政治路线拨乱反正;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结束了左倾思想的错误束缚,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中国的特殊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发新的时期。(七届二中全会与之共同意义在于)

对比1954宪法)。中共十五大正

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历史任务;1999年正式写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意义:为社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真正保障人民的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理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制度。

2、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问题,但首先在问题成功运用。);2、过程: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1981年叶剑英建议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20世纪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全国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3、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时间?原因:A、主观:综合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国两制”构想被有关方面接收;民心所向,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客观:国际

的支持。邓否决撒切尔夫人提出的用主权对实治权的建议;)

国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是列强强占的历史遗留问题)①历史:①日占台湾50年(1895年至1945年);②1949年国民党败逃,割据台湾。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979年停火、1980年打破隔绝,交流日益频繁;达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八项主张、胡锦涛四点意见;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③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同时不承诺放弃用武力解放;核心(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阻碍因素:岛内的台独分子、外国反华势力;有利因素(见上面):统一的意义:和则两利;国家统一才不会被外国势力所左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题五、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年)

;基本方针:打扫干净屋再请客,

另起炉灶

(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17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最早建交

的是苏联);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互惠互利,和平共处;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边界谈判首次提出。意义: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3、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4、参加万隆会议(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70年代)

世纪中国

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重返联合国;(《乔的笑》于1971年第26届联大。)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趋于缓和;(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两国建交的标志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地位。

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新时期主题:和平、发展、合作)

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国内建设需要和平环境;

小平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的科学论断(虽然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2、调整的表现:奉行不结盟政策(最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长期对外开放;实行无敌国外交。

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全面参

与联合国事务(书本表格);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①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是2001年在上海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②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中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根源: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海,优越的航海条件;山多地少;地中海气候)

2、便利的交通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基本条件。

3、充满活力的城邦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形成。(①城邦概念:是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②最突出特征小国富民③公民是由城邦成年男子组成,奴隶、女性、外邦人没有参政权。)

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594年):1、内容:(1)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2)政治上:①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2、评价:在雅典贵族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陶片放逐法;

改革;1、内容:⑴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其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四、评价:开启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第三课罗马人的法律

一、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建国之后;罗马共和国建

立于公元前1509年)内容:包括刑法与民法、法律诉讼程序法等等,实质是维护罗马制的一部法律.进步性:①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罗马法发展史的起点/诞生的标志)②按律量刑,限制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一定程度保护平民的利益;

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成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

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③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节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目的: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扩大议会的权力。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首任首相是沃波尔;"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一个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行政权扩大;内阁权力膨

胀;

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1、目的: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2、内容:确立美国为总统制共和制。①确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②根据联邦的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结构: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是国家元首;最高立法权归国会(参议院、众议院);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得大于其他两项权力。体现最突出的特点:“制约与平衡”的原则)③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3、▲评价:(1)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立宪法.(2)进步性:三权分立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保护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较美国与英国政体的异同?)。

第三课民主政治的扩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1、内容:①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制。②后来审议通过“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而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二、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

1、前提: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和三次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完成统一。

2、1871年宪法内容: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制。①皇帝是国家元首,掌握大权;首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②议会权力很小。

3、局限性: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最根本的条件是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革命);②思想基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改造和吸收;

②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③原因:它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④主要内容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历史使命⑤意义: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第二课法国巴黎公社――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学说

1、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主要依据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失败(必然)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不

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3、经验教训:必须有统一政党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第三课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1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2、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6日;性质: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结束了资产阶级统治)。

通过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城市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壮大,与中国不同?);在帝国主义国家相对落后的俄国爆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创新。6、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美苏争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实力最强的国家,企图“领导世界”;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冷战”指的是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于战争①揭开“冷战”序幕的是1946年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

②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③经济上提出马歇尔计划,实质是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④军事上成立北约(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

团)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是1955年华约成立。3

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但美苏势

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不同制度的国家互相借鉴学习,推动世界整体发展。④第三世界崛起。(全面冷战的表现有德国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是朝韩战争;对美国霸权主义打击最沉重的是越南战争)

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有哪些?打“√“

、原因:为了发展经济,对抗美苏;2、主

要目标是实现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促进经济的发展。3、过程:①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舒曼计划”的直接推动);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

正式合并,统称为欧共体。(1993欧盟、1999欧元)

外因是美国的援助;内因是①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

战略,大力发展科技产业;②重视教育。2、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和1987年,日本经济排名第二和第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是:①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②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飞。

1、原因是亚非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

2、诞

生于年。3、影响:有力冲击了战后的两级格局。

第三课走向多极化

、原因:内因: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外因:

是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它的解

两级格局的崩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

(一)格局:目前世界格局的特点是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超”指美国,多极指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等(“多极”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实力的变化)(二)表现:1、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行动?)2、▲西欧→加快一体化进程的表现:1991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经济一体化带动政治一体化,从经济联盟发展为政治经济联盟;)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开展联合国外交、注重日美、日亚关系、企图成为军事大国。4、俄罗斯→力保大国地位:面对政治经济危机,普京大幅度改组政府、果断应对车臣问题、强化中央权力;5、第三世界以团结的力量对抗霸权主义,中国发挥重大作用。(三)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朝代歌(模仿菊花台)菊花台——历史书

(柳合青模仿周杰伦《菊花台》)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吴晋偏,宋齐梁,陈的江山被剪断;六朝胭脂粉,在何处成双。

隋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

清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历史书,满是殇,你的容颜已泛黄;读书人断肠,伤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徒留我孤单,落下泪两行。

速记口诀: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知识点

空间集合体 一·空间几何体结构 1.空间结合体:如果我们只考虑物体占用空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它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 2.棱柱的结构特征: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图形叫做棱柱。(图如下) 底面:棱柱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底面是几边形就叫做几棱柱。侧面:棱柱中除底面的各个面. 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 顶点: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棱柱的表示:用表示底面的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棱柱ABCDEF-A’B’C’D’E’F’ 3.棱锥的结构特征: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图如下) 底面:棱锥中的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 侧面: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 顶点:各个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 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棱锥可以表示为:棱锥S-ABCD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4.圆柱的结构特征: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圆柱的轴: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 圆柱的底面: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圆柱的侧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侧面的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柱O’O 注: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5.圆锥的结构特征: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两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轴: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叫做圆锥的轴。 底面:另外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 侧面:直角三角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顶点: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与斜边的交点 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叫做圆锥的母线。 圆锥可以用它的轴来表示。如:圆锥SO 注: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6.棱台和圆台的结构特征 (1)棱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下底面和上底面: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 侧面:原棱锥的侧面也叫做棱台的侧面(截后剩余部分)。 侧棱:原棱锥的侧棱也叫棱台的侧棱(截后剩余部分)。 顶点:上底面和侧面,下底面和侧面的公共点叫做棱台的顶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知识点

专题八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概念介绍(要求了解即可)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 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二、美苏冷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3、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 基本特征:遏制共产主义并且不诉诸战争 ? “铁幕”演说中“铁幕”的含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1、杜鲁门主义(1947年提出) ①内容: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 ②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③标志: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注意】(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①根本目的:以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注意的延续和扩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 3、柏林危机 ①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②表面上是美、英、法与苏联的较量,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4、北约成立(1949年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军事和政治组织。 ②根本目的: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西欧 ③苏联采取的对抗措施:1955年,成立华约 ④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四、美苏冷战的历史影响 1、美苏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和战争的威胁之下。 3、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兵,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4、美苏两国争夺势力范围,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五、“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注意】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属于冷战范围。 1、朝鲜战争: 影响:①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②“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 影响: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

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集锦

2014年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集锦 必修一《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关键词集锦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有: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 二、经济生活一般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具有高质量,才能实现其价值,使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多利润。 3.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地位平等,实行等价交换;开展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市场经济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需要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6.各种市场主体要遵循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安全权、平等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民族尊严受尊重权),使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进行。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实行更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 10.社会主义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二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 两大力量:军与民。 三大阶段: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三大侵略特点:第一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点,战争开国门。第二阶段: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第三阶段:日本大规模侵华旨在灭亡中国。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1)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

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因此,其经济侵略特点,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具体反映在要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日本大规模侵华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侵略中国的主要是日本,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因而灭亡中国是日本侵华的突出特点。 2.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评价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评价。 2.从考查的功能看:不着眼于“是什么”,而是着眼于“为什么”。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的主观题答题模板

1.在《经济生活》非选择题题中,凡是涉及到解决就业措施时,要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2.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时?(1)坚持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内容看材料而进行选择)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材料而定)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看材料而定) (7)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战略。(看材料而定) (8)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材料而定)3.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时,其答题模板是: (1)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现代文词语解释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现代文词语解释 1.独立:独自站立。立:站。 2.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3.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千米,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 湖。 4.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5.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6.万山:指湘江西岸的岳麓上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多。 7.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8.漫江:满江。 9.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10.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11.争流:争着行驶。 12.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13.长空:广阔的天空。 14.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5.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钱,不是真的浅。 16.万类:万物。 17.霜天:秋天。 18.竞:争着。 19.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20.寥廓:之宇宙的广阔。 21.苍茫:旷远迷茫。 22.主:主宰。 23.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24.携来:携:同,来:助词。 25.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 26.峥嵘: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27.稠:多。 28.恰:当,正当。 29.意气:意志和气概。 30.挥斥:奔放。 31.遒:强劲有力。 32.指点:评论。 33.江山:指国家。 34.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35.文字:即变革。 36.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37.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 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38.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39.击水:指游泳。 40.遏:阻止。 41.飞舟:飞快前进的船只。

必修二立体几何复习+经典例题

一、判定两线平行的方法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 就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依据平面几何的定理证明 二、判定线面平行的方法 1、据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 行 3、两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平行于该平面 5、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平行,则也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判定面面平行的方法 1、定义: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两面平行 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面面平行的性质 1、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上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3、两平行平面被第三个平面所截,则两交线平行 4、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五、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线面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 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6、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判定两线垂直的方法 1、定义:成90 角 2、直线和平面垂直,则该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3、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 垂直 4、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 垂直 5 、一条直线如果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它也和另一条垂直 七、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1、定义:两面成直二面角, 则两面垂直 2、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个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 八、面面垂直的性质 1、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八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条件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来源:①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③德国的古典哲学。 (4)实践条件:马克思、思格斯的努力,深入工人运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诞生 (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 ①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②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纲领、目的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③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④指出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的政党。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1.第一国际 (1)成立标志: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于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 (3)原则:①政治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②组织原则:《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4)主要贡献 ①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 (5)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 (1)背景 ①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压境。 ②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③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1871年3月28日成立,它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3)革命措施 ①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②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 ③制度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 ④待遇方面: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工资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失败:1871年5月,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中,即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事件。 (5)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3.第二国际的斗争 (1)成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 (2)第二国际内部存在的斗争:第二国际成立后,内部各种派别斗争激烈,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修正主义思潮泛滥,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 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 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这里的“国际”是指()

高一政治必修一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一政治必修一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供求影响价格 (3)货币(量、值)影响价格 (4)市场(哄抬物价)影响价格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有哪些?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与生活水平成反向变化 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变动影响较大 C、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变动的影响:本商品价格变动与互补品的需求变动成反向变化;本商品价格变动与替代品的需求变动成同向变化。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生产规模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政府为什么要调控物价? (1)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会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利于社会稳定。 (3)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4)可以降低流通成本,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 (1)政府: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C、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D、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E、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 (2)企业 B、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 C、遵守市场规则,不能哄抬物价。 (3)消费者 A、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B、与违规涨价的行为作斗争。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 3、物价水平 4、消费环境 5、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6、社会保障体系体系的完善程度 二、消费的影响有哪些?

必修二空间几何体教师版

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 1、(2011、8)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 视图可以为( D ) 2、(2012、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 B ) (A )6 (B )9 (C )12 (D )18 第1题 第2题 3、(2012、8)平面α截球O 的球面所得圆的半径为1,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2,则此球的体积为( B ) (A )6π (B )43π (C )46π (D )63π 4、(2013、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解析:该几何体为一个半圆柱与一个长方体组成的一个组合体. 半圆柱V = 1 2 π×22×4=8π,V 长方体=4×2×2=16. 所以所求体积为16+8π.故选A. 5、(2013、15)1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AH ∶HB =1∶2,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 ______. 解析:如图,设球O 的半径为R , 则AH = 23R ,OH =3 R .又∵π·EH 2 =π,∴EH =1. ∵在Rt△OEH 中,R 2 =2 2+13R ?? ??? ,∴R 2 =98. ∴S 球=4πR 2 =9π2 . 6、(2014、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B )

A.三棱锥 B.三棱柱 C.四棱锥 D.四棱柱 7、(2015、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B ) (A)1 (B) 2 (C) 4 (D) 8 [基础训练A组] 一、选择题 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棱台 B.棱锥 C.棱柱 D.都不对 解:从俯视图来看,上、下底面都是正方形,但是大小不一样,可以判断是棱台 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3B. 3C. 33D. 3 解:因为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则 3 443 4 S S ==?= 表面积底面积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25πB.50πC.125πD.都不对 解:长方体的对角线是球的直径,2222 52 34552,252,450 2 l R R S R ππ =++===== 4.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A3B32C.23D33解:正方体的棱长是内切球的直径,正方体的对角线是外接球的直径,设棱长是a 3 2323 2 a a a r r a r r r r ===== 内切球内切球外接球外接球内切球外接球 ,,::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试题参考资料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检测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依据是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 D.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5.近代中国有一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6.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右图中的史实发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8.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11.佳士得拍卖公司曾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2.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14.在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高中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必背主观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提纲 一、价格的变动 1.原因 (1)价值决定价格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价格上涨;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多,导致商品过剩时,价格下跌。 2.影响 (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 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 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a、在可以 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b、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 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 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总而言之,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二、消费 1.作用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对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 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亦然。所以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 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所以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④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公司的成功经营 一家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

高中数学必修二__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汇总

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结构 1.空间结合体:如果我们只考虑物体占用空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它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 2.棱柱的结构特征: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图形叫做棱柱。(图如下) 底面:棱柱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底面是几边形就叫做几棱柱。 侧面:棱柱中除底面的各个面. 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 顶点: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棱柱的表示:用表示底面的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六棱柱表示为ABCDEF-A’B’C’D’E’F’ 3.棱锥的结构特征: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且这些三角形有一个公共定点,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图如下) 底面:棱锥中的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 侧面: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 顶点:各个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 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棱锥可以表示为:棱锥S-ABCD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4.圆柱的结构特征: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圆柱的轴: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 圆柱的底面: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圆柱的侧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侧面的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柱O’O 注: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5.圆锥的结构特征: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两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轴: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叫做圆锥的轴。 底面:另外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 侧面:直角三角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顶点: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与斜边的交点 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叫做圆锥的母线。 圆锥可以用它的轴来表示。如:圆锥SO 注: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6.棱台和圆台的结构特征 (1)棱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下底面和上底面: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 侧面:原棱锥的侧面也叫做棱台的侧面(截后剩余部分)。 侧棱:原棱锥的侧棱也叫棱台的侧棱(截后剩余部分)。 顶点:上底面和侧面,下底面和侧面的公共点叫做棱台的顶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__空间几何体知识点

空间几何体 (川诚.樊培整理 ) 一· 空间几何体结构 1.空间结合体:如果我们只考虑物体占用空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它因素,那 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 2.棱柱的结构特征: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 边互相平行,由这些面围成的图形叫做棱柱。(图如下) 底面:棱柱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底面是几边形就叫做几棱 柱。侧面:棱柱中除底面的各个面 . 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 顶点: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棱柱的表示:用表示底面的各顶点的字母表示。如:棱柱 ABCDEF- A’ B’ C’ D’ E’ F’ 3.棱锥的结构特征: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 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 (图如下) 底面:棱锥中的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 侧面: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 顶点:各个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 侧棱: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棱锥可以表示为:棱锥S-ABCD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的棱锥分别叫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4.圆柱的结构特征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其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 柱。

圆柱的轴: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 圆柱的底面: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圆柱的侧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侧面的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字母表示.如:圆柱O’O 注: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5.圆锥的结构特征: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两余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轴: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叫做圆锥的轴。 底面:另外一条直角边旋转形成的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 侧面:直角三角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顶点:作为旋转轴的直角边与斜边的交点 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叫做圆锥的母线。 圆锥可以用它的轴来表示。如:圆锥SO 注: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6.棱台和圆台的结构特征 ( 1)棱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 下底面和上底面: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 侧面:原棱锥的侧面也叫做棱台的侧面(截后剩余部分)。 侧棱:原棱锥的侧棱也叫棱台的侧棱(截后剩余部分)。 顶点:上底面和侧面,下底面和侧面的公共点叫做棱台的顶点。

必修二立体几何经典证明题

B 1 C B A D C 1 A 1 必修二立体几何经典证明试题 1.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 2AA 1,D 是棱AA 1的中点 (I)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 (Ⅱ)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1. 【解析】(Ⅰ)由题设知BC ⊥1CC ,BC ⊥AC ,1CC AC C ?=,∴BC ⊥面11ACC A , 又∵1DC ?面11ACC A , ∴1DC BC ⊥, 由题设知0 1145A DC ADC ∠=∠=,∴1CDC ∠=090,即1DC DC ⊥, 又∵DC BC C ?=, ∴1DC ⊥面BDC , ∵1DC ?面1BDC , ∴面BDC ⊥面1BDC ; (Ⅱ)设棱锥1B DACC -的体积为1V ,AC =1,由题意得,1V =1121132 +???=1 2, 由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V =1, ∴11():V V V -=1:1, ∴平面1BDC 分此棱柱为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1. 2. 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 CD 上的点且1 2 DF AB =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1)证明:PH ⊥平面ABCD ; (2)若1PH =,2AD = 1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 (3)证明:EF ⊥平面PAB . 【解析】(1)证明:因为AB ⊥平面PAD ,所以PH AB ⊥。 因为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所以PH AD ⊥。 因为AB AD A =,所以PH ⊥平面ABCD 。 (2)连结BH ,取BH 中点G ,连结EG 。 因为E 是PB 的中点,所以//EG PH 。 因为PH ⊥平面ABCD 所以EG ⊥平面ABCD 。 则1122EG PH = =, 111 332 E BC F BCF V S E G FC AD EG -?=?=????=212。 (3)证明:取PA 中点M ,连结MD ,ME 。因为E 是PB 的中点,所以1 // 2ME AB =。 因为1 // 2DF AB =,所以//ME DF = ,所以四边形MED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MD 。 因为PD AD =,所以MD PA ⊥。因为AB ⊥平面PAD ,所以MD AB ⊥。 因为PA AB A =,所以MD ⊥平面PAB ,所以EF ⊥平面PAB 。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1111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八九练习 一、选择题: 1.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的著作是( )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共产党宣言》 C.《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D.《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 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3.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个国家是 ( ) A.英、法、美 B.英、德、美 C.英、法、德 D.法、美、德 4.下列哪项不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B.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5.恩格斯曾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恩格斯的意思是( )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要创立理论发展空想社会主义 C.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无产阶级 D.理论只能阅读而不能实践 6.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主要表现在( )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了工作人员的最高年薪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8.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经验是( )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 9.俄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最优越的条件在于( ) A.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强 D.无产阶级拥有广大的同盟军 10.以下最能说明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性质的史实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D.实现了工农联盟民主专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