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道路建材》—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材》—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材》—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材》—实验指导书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

目录

1、砂石材料实验

2、水泥实验

3、水泥混凝土实验

4、沥青材料试验

5、沥青混合料试验

实验一砂石材料实验

试验名称:(一)砂的近似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近似密度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材料近似密度的理解,掌握材料近似密度的测定方法、主要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试验资料的整理。试验器材:

容量瓶、筛子(孔径0.20mm或900孔/cm2)、量简、烘箱、天平、温度计、漏斗、小勺等。

将材料放入烘箱内,在105~110℃温度下烘干至恒重,然后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试验原理:

ρ=

V

m

试验步骤:

1)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水、煤油、苯等)倒入容量瓶中,至突颈下部。并

将容量瓶放在盛水的玻璃容器中,使刻度部分完全浸入,并用支架夹住,容器中的水温应与容量瓶刻度的标准温度(20士2℃)一致。待瓶内液体温度与水温相同后,读容量瓶内液体凹液面的刻度值为V1,(精确至O.1mL,以下同)。

2)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准确至O.Olg,以下同),记为m

1

,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徐徐送入容量瓶中(不能大量倾倒,否则会妨碍容量瓶中空气排出或使咽喉部位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刻度左右为止。

3)转动容量瓶,使液体中气泡排出,再将容量瓶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待液

体温度与水温一致后,读液体凹液面刻度值V

2

4)称取未注入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m

2

)计算出装入瓶中试样质量(两次称量值

m 1、m

2

之差)。

5)将注入试样后的容量瓶中液面读数减去未注前的读数(V

2-V

1

),得出试样的绝

对体积V。

注意事项:

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但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O.2g/cm3,否则重做。

原始数据:

试样名称:

试验结果确定

按下式计算出密度ρ(精确至O.Olg/cm3)

m

ρ=

V

式中m——装入瓶中试样的质量(g);

V——装入瓶中试样的体积(cm3)。

试验名称:(二)砂堆积密度试验 试验目的: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试验通过对细骨料堆积密度的测试,让学生了解堆积密度的测试方法,加深对堆积密度概念的理解,掌握主要仪器的使用方法。 试验器材:

标准容器(容积为1L)、标准漏斗、台秤、铝制料勺、烘箱、直尺等。

放入温度为105土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 实验原理:

'

V m

0'0=

ρ

试验方法及步骤:

1、松堆积密度的测定

(1) 称取标准容器的质量m 1 (kg)。

(2) 取试样一份,用漏斗和铝制料勺将其徐徐装入标准容器,直至试 样装满并超出标准容器简口。

(3)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2

(kg)。

2、紧堆积密度的测定

(1) 称取标准容器的质量m 1 (kg)。

(2) 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标准容器内。装完一层后,在筒底用垫放一根?10mm 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再装入第二层,把颠着的钢筋转九十度,再同法颠击。加料至试样装满并超出标准容器简口。 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2 (kg)。 注意事项:

原始数据:

实验结果:

试样的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lOkg /m 3):

'

V m m 01

2'

0-=

ρ 式中 m 1——标准容器的质量(kg); m 2——标准容器和试样总质量(kg); V /

0——标准容器的容积(m 3

)。

按规定,堆积密度应用两份试样平行测定两次,并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试验名称:(三)砂的颗粒级配实验

试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

试验仪器:

实验筛细集料试验套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天平天平称量1 kg,感量1 g。

摇筛机

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

浅盘、硬(软)毛刷、容器、小勺等。

样品经缩分后,先将试样筛除大于10 mm的颗粒,并算出筛余百分率。若试样中的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取每份不少于550 g 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置于烘箱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试验原理:

M x =〔A

2

+A

3

+A

4

+A

5

+A

6

-5A

1

〕/(100-A

1

)

实验步骤:

1)将实验筛由上至下按孔径大小顺序叠置,加底盘。

2)称取烘干试样500 g,倒入最上层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约10 min。

3)将整套筛从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顺序在洁净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至

每分钟的筛余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通过的颗粒并入下号筛中,并与下号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每个筛依次全部筛完为止。如无摇筛机,也可用手筛。

4)称量各号筛上的筛余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上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

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试样总量的1%,否则须重做。

5)计算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精确至0.1%)

6)计算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精确至1.0%)

7)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注意事项:

筛分析实验采用两份试样平行实验,以其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精确至0.1,若两次实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应重新取样实验。

原始数据:

砂样取样数量克。

结果确定:

累计筛余百分率(%)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16 0.315 0.63 1.25 2.50 5.00 10.00

筛孔尺寸(mm)

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

x

(精确至0.01)

M

x =〔A

2

+A

3

+A

4

+A

5

+A

6

-5A

1

〕/(100-A

1

)

结论:按M X该砂样属于砂,级配属于区;级配情况。

实验二水泥实验

试验名称:(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试验目的:

用水量与水泥凝结时间及安定性有很大关系,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做准备,其结果不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

试验器材及试样制备:

标准稠度测定仪凝结时间测定仪净浆搅拌机

试验原理:

为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等技术性质而采用的规定的水泥稠度称为标准稠度。

试验方法及步骤:

该试验有调整用水量法和固定用水量法,这里只介绍固定用水量法。

1)称取水泥试样500g,水142.5g。

2)试验中须与水泥接触的物件用湿布擦拭一次(包括搅拌锅、搅拌翅、测定仪、

刮刀、勺子),目的是不影响用水量。

3)将水泥倒入搅拌锅内,把锅升至工作位置,开机后徐徐加入拌和水。

4)搅拌时间由程控器控制,先慢搅120s,停机15s,再快搅120s,停机时用刮

刀将锅边及搅拌翅上的净浆刮下。

5)搅拌时,调整好标准稠度测定仪,锥尖与锥模口平,拧紧螺丝,指针调零。

6)净浆搅拌完毕,将锅取下,用勺子一次舀起足够量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刮

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擦干净刮刀抹平表面,立即放入仪器,拧开螺丝,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读取其下沉深度S值(mm)。整个过程应在.90s 内完成。

注意事项: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 mm时,应采用调整水量法测定

原始数据:

水泥标号拌和方法室温

相对湿度拌和物体积

数据处理:

沉入度记录表

结论:

该砂浆的沉入度为:

S =

试验名称:(二)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试验目的:

凝结时间包括初凝和终凝两项。其中初凝时间是一项重要指标,国家标准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如该项指标不合格,则水泥必须报废处理。由于课时关系,这里只测初凝时间。

试验器材及试样制备: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

试验原理:

测水泥由加水开始至失去塑性所须要的时间。

试验步骤:

1)称取500g水泥试样,用水量依据标准稠度测定结果,搅拌过程和前面试验

一样;注意加水完毕要记录时间。

2)搅拌完毕,将锅取下,用勺子将净浆装入带玻璃底板的圆模内,振动至无气

泡排出,用刮刀刮平,立即移入养护箱内(注意,多组一起试验时应各自做好标识)。

3)30min后做第一次测试,以后每15min一次,接近初凝时每5min一次;测

试时,把圆模放于试针下,针尖与净浆面轻触,拧紧螺丝,1~2s后放松螺丝使试针自由沉入(注意,早期无阻力,为防止试针撞断应轻扶住);当试针停止下沉时观察读数确定试针尖至底板的距离(圆模高度为40mm),该数值为2~3mm时,判定为初凝,当针尖距净浆上表面数值为1~0.5mm时,判定为终凝。

4)每次测试做好记录,测试后立即将试模移入养护箱,并擦拭试针。如果因课

时关系未能得出结果,可依据是否超过45min来评定该项指标。

注意事项:

早期因无阻力,为防止试针撞断应轻扶住,接近初凝时务必使其自由下落

原始数据:

试验结果确定:

试验名称:(三)水泥体积安定性检验

试验目的:

检验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以决定水泥是否可用,该项指标不合格,水泥做报废处理。

试验器材

水泥净浆搅拌机煮沸箱雷氏夹雷氏夹膨胀值测量仪

试验原理:略

试验步骤:

有试饼法和雷氏法,有争议时用雷氏法

搅拌方法同凝结时间测定,教学中可用凝结时间测定剩余的净浆。

取适量水泥净浆置于涂油的玻璃片中间,在桌角振动玻璃片使净浆摊开,用擦拭干净的刮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一边转动玻璃片,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

试饼做好标识,置于养护箱内养护24±2h,脱去玻璃片;检查是否完好,将试饼放入沸煮箱,在30±5min内加热,而后恒沸3h±5min,沸煮结束后放掉热水冷却至室温用直尺和肉眼检查试饼外观有否变形及裂纹,没有即为合格。

注意事项:

原始数据:

试验结果确定:

实验三水泥混凝土实验

实验名称:(一)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方法

2)检验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1)按配合比称量各材料

2)将拌板和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水泥倒在拌板上,用拌铲自拌板的一端

翻至另一端,直至颜色均匀,再加入石子翻拌均匀。

3)把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小铲分3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每层用捣棒插捣25

次.垂直地提起坍落度筒,测量筒高与塌落后的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4)测定坍落度后,观察粘聚性,用捣棒轻轻侧击拌和物,如锥体逐渐下沉,表

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即为粘聚性不好.

5)提起坍落度筒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骨料外露,则表明保水性不好.

如无这种现象,则表明保水性良好.

注意事项:

◆拌合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在10分钟内完成.

◆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使用前应先湿润.

◆坍落度的提离过程应在5-10秒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

个时间应不间断,并应在150秒内完成.

原始数据:

水泥标号设计坍落度拌和方法

室温相对湿度拌和物体积

实验器材:坍落度筒捣棒磅秤天平拌板拌铲

数据处理:

校正坍落度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各材料实际用量(KG)水泥

石子

结论:

达到设计坍落度要求的配合比为:

实验四沥青实验

实验名称:(一)针入度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针入度的测定可以确定石油沥青的稠度。

实验器材及试样制备:

针入度计(如图Ⅰ-22所示,连杆、针与砝码共重100±0.05g)、标准钢针、盛样皿、温度计、水槽(恒温水浴)、平底保温皿、金属皿或瓷皿、秒表、砂浴(用煤气炉或电炉加热)等。

加热样品并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直至样品流动,但

加热

时间不超过30min。加热时石油里沥青加热温度不超过软

点90℃,焦油沥青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60℃。将样

品注入

试样皿内,其深度应大于预计穿入深度10mm,放置于

15℃~30℃

的空气中冷却1h~1.5h(小试样皿)或1.5h~2.0h(大

试样皿)。

冷却时须注意不使灰尘落入,然后将试样皿浸入25±0.1℃的水

浴中,水浴的水面应高于试样表面10mm以上。小皿恒温1h~1.5h,

大皿恒温1.5h~2.0h。

实验原理:

该方法是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得深度即针入度。测定的针入度值越大,表示沥青越软即稠度越小,反之,针入度值越小,表示沥青稠度越大。

试验方法及步骤:

1)调整螺丝6,使三角底座水平。

2)用浸有溶剂(汽油)的棉花将针擦干净,然后将针插入连杆中固定。

3)将恒温的试样皿自水槽中取出,置于水温严格控制为25±0.1℃的平底保温皿中,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高度应不少于10mm,再将保温皿置于针入度计的旋转圆形平台上。

4)调节标准针使针尖与试样表面恰好接触,移动活杆使与标准针连杆顶端接触,并将刻度盘指标调整至“0”。

5)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5 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由地针入沥青试样,经规定时间(5 s),放开按钮,使针停止下沉。

(注:如采用自动针入度仪,记时与标准针落下贯入同时开始,经5s,放开按钮,使针停止下沉。)

6)再拉下活杆使与标准针连杆顶端相接触,这时,指针也随之转动,刻度盘指针读数,即为试样的针入度,用1/10mm表示。

7)在试样的不同点重复试验3次,各测点间及测点与金属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mm;每次试验时,都应检查保温皿内水温是否恒定在25℃;每次试验后,将针取下,用浸有溶剂(汽油)的棉花将针尖端附着的沥青擦干净。

注意事项:

重复试验时,应在试样的不同点贯入,各测点间及测点与金属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0mm;每次都应检查保温皿内水温是否恒定在25℃;每次试验后都应将针取下,用浸有溶剂(汽油)的棉花将针尖端附着的沥青擦干净。

原始数据:

实验温度:

实验时间:

实验荷重:

数据处理:

以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沥青的针入度,取至整数。3次试验所测针入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应超过表Ⅰ-10的规定,否则重测。

针入度记录表

实验结果确定:

该沥青的针入度为:

实验名称:(二)沥青延度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延度的测定可以确定沥青的塑性。

实验器材及试样制备:

延度仪及试样模具(见图Ⅰ-23)、

瓷皿或金属皿、、温度计、金属板、

恒温水浴、甘油滑石粉隔离剂、脱

脂棉、平刮刀、工业酒精、食盐等。

1. 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磨光的金属板上及侧模的内侧面,然后将试模在金属垫板上卡紧。

2. 将沥青加热熔化,直至完全变成液体能够倾倒。石油沥青加热温度不得高于试样估计软化点110℃,煤焦油沥青加热温度不得高于试样估计软化点55℃。然后将试样从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并缓缓注入往返多次,使沥青略高出模具。

3. 浇注好的试件在空气中冷30min~40min后,将试件连同金属板浸入温度为25±0.1℃的水浴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自模的中间向两端将高出模具部分的沥青刮去使沥青面与模面齐平,表面光滑。然后再将试件和模具一起放入水浴中恒温1—1.5h。

4. 检查延度计滑板的移动速度是否为5±0.25cm/min,然后移动滑板,使其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实验温度(偏差为±0.5℃)

实验原理:

延度是沥青塑性的指标,该方法是将沥青试样制成8字形标准试件(最小断面1 cm2),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拉伸速度拉断时的长度(以cm计)即为延度。

试验方法及步骤:

1)将试件模具自板上取下,取下试件侧模,然后将模具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的金属柱上。试件距水面和水底的距离不小于2.5cm。

2)当延度计中水温为25±0.5℃时,开动延度计的电动机,此时仪器试件不得有振动,观察沥青的延伸情况,在测定时,如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则加入酒精或食盐水,调整水的密度与试样的密度相近后,再进行测定。

3)试件拉断时,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即为试样的的延度(cm)。

注意事项:

将试件连同金属板浸入温度为25±0.1℃的水浴时,水浴容量至少为10 L,试件浸入水中深度不得小于10 cm ,水浴中设置带孔搁架,搁架距水浴底部不得小于5 cm 。

原始数据:

实验温度:

拉伸速度:

数据处理:

取平行测定的3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延度值。如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5%,则去除该值后取余下两个的平均值,如两个值均超

过平均值的5%,则需

重新试验。

延度记录表

实验结果确定:

该沥青的延度为:

链表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链表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链表的建立方法 2.掌握链表中节点的查找与删除 3.掌握输出链表节点的方法 4.掌握链表节点排序的一种方法 5.掌握C语言创建菜单的方法 6.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当前所有电脑硬件环境均支持 2.软件环境:Visual C++6.0 三.函数功能 1. CreateList // 声明创建链表函数 2.TraverseList // 声明遍历链表函数 3. InsertList // 声明链表插入函数 4.DeleteTheList // 声明删除整个链表函数 5. FindList // 声明链表查询函数 四.程序流程图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node//定义存储节点 { int data;//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结构体指针 } *linklist,node;//结构体变量,结构体名称 linklist creat (int n)//创建单链表 { linklist head,r,p;//定义头指针r,p,指针 int x,i; head=(node *)malloc(sizeof(node));//生成头结点

r=head;//r指向头结点 printf("输入数字:\n"); for(i=n;i>0;i--)//for 循环用于生成第一个节点并读入数据{ scanf("%d",&x); p=(node *)malloc(sizeof(node)); p->data=x;//读入第一个节点的数据 r->next=p;//把第一个节点连在头结点的后面 r=p;//循环以便于生成第二个节点 } r->next=0;//生成链表后的断开符 return head;//返回头指针 } void output (linklist head)//输出链表 { linklist p; p=head->next; do { printf("%3d",p->data); p=p->next; } while(p); printf("\n") } Status inser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插入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s; while(jnext; ++j; } if(!p || j>i-1) return -1; else { s=(node *)malloc(sizeof(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return 1; } } Status delec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删除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q; while(jnext) { p=p->next; ++j; } if(!p->next || j>i-1) return -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设计循环单链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设计循环单链表 2、实验日期: 2013-3-26 3、基本要求: 1)循环单链表的操作,包括初始化、求数据元素个数、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 2)设计一个测试主函数实际运行验证所设计循环单链表的正确性。 4、测试数据: 依次输入1,2,3,4,5,6,7,8,9,10,删除5,再依次输出数据元素。 5、算法思想或算法步骤: 主函数主要是在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中删除第i个结点,其主要思想是在循环单链表中寻找到第i-1个结点并由指针p指示,然后让指针s指向a[i]结点,并把数据元素a[i]的值赋给x,最后把a[i]结点脱链,并动态释放a[i]结点的存储空间。 6、模块划分: 1)头文件LinList.h。头文件LinList.h中包括:结点结构体定义、初始化操作、求当前数据个数、插入一个结点操作、删除一个结点操作以及取一个数据元素操作; 2)实现文件dlb.cpp。包含主函数void main(void),其功能是测试所设计的循环单链表的正确性。

7、数据结构: 链表中的结点的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SLNode; 8、源程序: 源程序存放在两个文件中,即头文件LinList.h和实现文件dlb.cpp。//头文件LinList.h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struct Node *next; }SLNode; void ListInitiate(SLNode **head) //初始化 { *head=(SLNode *)malloc(sizeof(SLNode)); //申请头结点,由head指示其地址 (*head)->next=*head; }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 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 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如果只提供基础培养基而不提供血清,绝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生长的。血清对于我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样的血清才算是合格的血清呢? 合格的血清需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无细菌,无真菌,无支原体检测,无病毒污染。血清一般呈现为淡黄色,透明状液体,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成分,会略有黏稠。以全式金公司的TransSerum EQ Fetal Bovine Serum (FS201-02)为例,它通过了牛腹泻病毒、牛副

单链表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顺序表的创建、取值、查找、插入、删除等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1)硬件设备:CPU为Pentium 4 以上的计算机,内存2G以上 (2)配置软件:Microsoft Windows 7 与VC++6.0 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设计原理: 单链表属于线性表,线性表的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因此,对于某个元素来说,不仅需要存储其本身的信息,还需要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 设计方案: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各个程序段,最终通过主函数实现各个程序段的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用户输入非法数值,所以要在程序中写入说可以处理非法数值的代码。 设计流程: 1. 引入所需的头文件; 2. 定义状态值; 3. 写入顺序表的各种操作的代码; 写入主函数,分别调用各个函数。在调用函数时,采用if结构进行判断输 入值是否非法,从而执行相应的程序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include // EOF(=A Z 或F6),NULL #in clude // srand( ) ,rand( ),exit (n) #in clude // malloc( ),alloc( ),realloc() 等 #in clude // INT_MAX 等 #in clude #in clude #in clude // floor(),ceil( ),abs() #in clude // cout,ci n #in clude // clock( ),CLK_TCK,clock_t #defi ne TRUE 1 #defi ne FALSE 0 #defi ne OK 1 #defi ne ERROR 0 #defi ne INFEASIBLE -1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实验报告

. 实验一、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一、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三、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主函数============== void main() { char ch[10],num[10]; LinkList head; head=CreatListR1(); //用尾插入法建立单链表,返回头指针printlist(head); //遍历链表输出其值 printf(" Delete node (y/n):");//输入“y”或“n”去选择是否删除结点scanf("%s",num); if(strcmp(num,"y")==0 || strcmp(num,"Y")==0){ printf("Please input Delete_data:"); scanf("%s",ch); //输入要删除的字符串 DeleteList(head,ch); printlist(head); } DeleteAll(head); //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 //==========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链表实验报告

链表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二 系别:嵌入式系统工程系班级:嵌入式11003班 学号:11160400314姓名:孙立阔 日期:2012年4月9日指导教师:申华 一、上机实验的问题和要求: 单链表的查找、插入与删除。设计算法,实现线性结构上的单链表的产生以及元素的查找、插入与删除。具体实现要求: 1.从键盘输入10个字符,产生不带表头的单链表,并输入结点值。 2.从键盘输入1个字符,在单链表中查找该结点的位置。若找到,则显示“找到了”;否则, 则显示“找不到”。 3.从键盘输入2个整数,一个表示欲插入的位置i,另一个表示欲插入的数值x,将x插 入在对应位置上,输出单链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4.从键盘输入1个整数,表示欲删除结点的位置,输出单链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5.将单链表中值重复的结点删除,使所得的结果表中个结点值均不相同,输出单链表所有结 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6.删除其中所有数据值为偶数的结点,输出单链表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7.(★)将单链表分解成两个单链表A和B,使A链表中含有原链表中序号为奇数的元素, 而B链表中含有原链表中序号为偶数的元素,且保持原来的相对顺序,分别输出单链表A和单链表B的所有结点值,观察输出结果。 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包括程序的结构,数据结构,输入/输出设计,符号名说明等) 创建一个空的单链表,实现对单链表的查找,插入,删除的功能。 三、源程序及注释: #define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define TRUE 1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单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单链表 专业班级:11软会四班 指导教师:吉宝玉 日期:201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1、 (2) 2、 (2)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3) 四、算法设计思想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五、算法流程图 (4) 六、算法源代码 (4) 七、运行结果 (9) 1、 (9) 2、 (10) 3、 (11) 4、 (11) 5、 (11) 6、 (12) 7、 (12) 8、 (13) 9、 (13) 八、收获及体会 (14)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单链表的结构特点和相关概念; 2、学会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插入、删除、查找、 输入、撤销、逆置、求前驱和后继等并实现其算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头插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并用算法实现该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输出、求前驱和后继、再把此单链表逆置,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每次操作的结果当所有操作完成后能撤销该单链表。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用VC++6.0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XP 硬件:内存要求:内存大小在256MB,其他配置一般就行。 四、算法设计思想 1、定义一个创建链表的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创建一个链表,并为下面的函数应用做 好准备。 2、定义输出链表的算法,通过对第一步已经定义好的创建链表函数的调用,在这一步 通过调用输出链表的函数算法来实现对链表的输出操作。 3、定义一个遍历查找的算法,通过此算法可以查找到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是否存在。 4、定义查找链表的每一个前驱和后继,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对链表 的前驱和后继的查找工作。 5、定义插入节点的算法,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并结合这查找前驱和后继的算法便可以 在连链表的任意位置进行插入一个新节点。 6、定义删除节点的操作,这个算法用于对链表中某个多余节点的删除工作。 7、定义一个逆置单链表的操作,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逆置输出单链表。 8、定义一个撤销链表的算法,这个算法用于删除单链表中的所有节点,使链表为空。

链表实现多项式相加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题目:链表实现多项式相加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2012年10月17日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链表的运用方法; 2)学习链表的初始化并建立一个新的链表; 3)知道如何实现链表的插入结点与删除结点操作; 4)了解链表的基本操作并灵活运用 2、实验内容 1)建立两个链表存储一元多项式; 2)实现两个一元多项式的相加; 3)输出两个多项式相加后得到的一元多项式。 3、算法基本思想 数降序存入两个链表中,将大小较大的链表作为相加后的链表寄存处。定义两个临时链表节点指针p,q,分别指向两个链表头结点。然后将另一个链表中从头结点开始依次与第一个链表比较,如果其指数比第一个小,则p向后移动一个单位,如相等,则将两节点的系数相加作为第一个链表当前节点的系数,如果为0,则将此节点栓掉。若果较大,则在p前插入q,q向后移动一个,直到两个链表做完为止。 4、算法描述 用链表实现多项式相加的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node{ int exp; float coef; struct node*next; };

void add_node(struct node*h1,struct node*h2); void print_node(struct node*h); struct node*init_node() { struct node*h=(struct node*)malloc(sizeof(struct node)),*p,*q; int exp; float coef=1.0; h->next=NULL; printf("请依次输入多项式的系数和指数(如:\"2 3\";输入\"0 0\"时结束):\n"); p=(struct node*)malloc(sizeof(struct node)); q=(struct node*)malloc(sizeof(struct node)); for(;fabs(coef-0.0)>1.0e-6;) { scanf("%f %d",&coef,&exp); if(fabs(coef-0.0)>1.0e-6) { q->next=p; p->coef=coef; p->exp=exp; p->next=NULL; add_node(h,q); } } free(p); free(q); return(h); } void add_node(struct node*h1,struct node*h2) { struct node*y1=h1,*y2=h2; struct node*p,*q; y1=y1->next; y2=y2->next; for(;y1||y2;) if(y1) { if(y2) { if(y1->expexp) y1=y1->next; else if(y1->exp==y2->exp) { y1->coef+=y2->coef; if(y1->coef==0)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答案汇总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试程序 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nkList CreatList(void); //函数,用头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 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C语言链表实验报告

链表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链表操作的实现--学生信息库的构建 二、实验目的 (1)理解单链表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定义 (2)掌握单链表存储基本操作 (3)学会设计实验数据验证程序 【实验仪器及环境】计算机 Window XP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学生成绩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单链表,按学号排序 2、对链表进行插入、删除、遍历、修改操作。 3、对链表进行读取(读文件)、存储(写文件) 四、实验要求 (1)给出终结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程序)-打印版 (2)对程序进行答辩

五、实验过程、详细内容 1、概念及过程中需要调用的函数 (1)链表的概念结点定义 结构的递归定义 struct stud_node{ int num; char name[20]; int score; struct stud_node *next; }; (2)链表的建立 1、手动输入 struct stud_node*Create_Stu_Doc() { struct stud_node *head,*p; int num,score; char name[20]; int size=sizeof(struct stud_node); 【链表建立流程图】

2、从文件中直接获取 先建立一个 (3)链表的遍历 (4 )插入结点 (5)删除结点 (6)动态储存分配函数malloc () void *malloc(unsigned size) ①在内存的动态存储区中分配一连续空间,其长度为size ②若申请成功,则返回一个指向所分配内存空间的起始地址的指针 ③若申请不成功,则返回NULL (值为0) ④返回值类型:(void *) ·通用指针的一个重要用途 ·将malloc 的返回值转换到特定指针类型,赋给一个指针 【链表建立流程图】 ptr ptr ptr->num ptr->score ptr=ptr->next head pt r s s->next = ptr->next ptr->next = s 先连后断 ptr2=ptr1->next ptr1->next=ptr2->next free (ptr2)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 一细胞培养概述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大量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让其贴壁或悬浮生长,形成均匀的单层细胞或单细胞悬液。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即将少数的细胞加入培养瓶中,贴壁后彼此间隔距离较远,经过繁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集落,称为克隆。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把活体的组织取出,分成小块,直接置于培养瓶底或通过胶原纤维血浆支持物的培养瓶底来进行培养。 特点:1.,组织不失散,细胞保持原有的组织关系。2,形成生长(cut growth)或形成由扁薄细胞构成的单层细胞培养物。3,在体外生长时,细胞间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活体中器官或器官一部分取出,在体外生长、生存,并使其保持器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培养。 特点:1,培养的器官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长和分化,存活数周或1 年。2,观察受限,只能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或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优点:.1.活细胞:同时、大量、均一性、重复性;2.可控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调控;3.研究方法多样: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4.应用广:不同物种、年龄、组织,正常或异常缺点: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仍不完全相同;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三细胞的形态和类型由不同生长方式造成的差异 呈悬浮生长时,因生长在液体环境中,胞内渗透压高于周围液体环境,因此胞体基本呈圆形。呈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细胞,开始为圆形,很快过渡成扁平形,并逐渐恢复至原先的细胞形态. 细胞来源: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细胞按生长方式:贴壁型细胞(Monolayer cells);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 cells)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按细胞形态(贴壁细胞):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贴壁型生长细胞或锚着依存性细胞 处于体外培养状态下的贴附生长型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单一而失去了在体内原有的某些特征。形态各异反映其胚层起源。如来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多呈上皮型;来自中胚层的则易呈成纤维细胞型。分为成纤维型细胞;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 贴壁型细胞形态比较 成纤维型细胞: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中胚层间质起源 上皮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细胞中央有圆形核;紧密相连单层膜样生长;内、外胚层细胞如皮肤、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 游走型细胞: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细胞质经常伸出伪足或突起;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羊水细胞培养的早期 多形细胞型:难以确定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如神经组织的细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