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了解整个丝网印刷实用技术请登陆https://www.sodocs.net/doc/2310270026.html,/永佳印花机械/ihome/myblog)朋友们,前面我们对丝网印刷的材料、器械、制版过程、印刷过程都作了详细讲解,而且还有一些重复和罗索,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民朋友和文化较低的朋友。我曾经看过几本有关丝网印刷的书,他们讲的都比较深,文化较低的朋友不容易理解。而且没有土法印花的办法。都要购买一些不必要的设备,我们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写这本书的。所以在书中我们尽量讲的详细一点,重复和罗索不要紧,这只能加深你的印象,不会有别的影响。如果我们写少了,找不到你要的东西,你就会烦躁,觉得可惜。为了大家能更好的掌握丝网印刷技术,下面我们再讲一下在丝网印刷当中容易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无论在那本教科书中,讲解的都是正规的操作方法。但是在正规的操作方法下,也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叫经验。在这里我们也将这些经验告诉大家,以便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解决。

1、糊版现象。丝网印刷中的糊版现象是指丝网印版图文通孔部分在印刷中不能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印刷质量,严重时甚至会无法进行正常印刷。丝网印刷过程中产生糊版现象是多种多样的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分析糊版原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检查。

(1)承印物的原因。丝网印刷承印物是多种多样的,承印物的质地特性也是产生糊版现象的一个因素。例如:纸张类、木板类、织物类等承印物表面平滑度低,表面强度较差,在印刷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掉粉、掉毛现象,因而造成糊版。

(2)车间温度、湿度与油墨性质的原因。丝网印刷车间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如果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油墨中的挥发溶剂就会很快地挥发掉,油墨的粘度变高,从而堵住网孔。另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如果停机时间过长,就会产生糊版现象,时间越长糊版越严重。其次是,如果温度低,油墨流动性差也容易产生糊版。

(3)丝网印版的原因,制好的丝网印版在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干燥后方能使用。如果制好版后放置过久不及时印刷,在保存过程中或多或少就会粘附尘土,印刷时如不清洗,就会造成糊版。

(4)印刷压力的原因。印刷过程中压印力过大,会使刮板造成弯曲,刮板与丝网印版和承印物不是线接触,而呈面接触,这样每次刮印版都不能将油墨刮干净,而留下残余油墨,丝网印版,残留的油墨经过一定时间就会结膜造成糊版。

(5)丝网印版与承印物间隙不当的原因。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小,间隙过小在刮印后丝网印版不能脱离承印物,丝网印版抬起时,印版底部粘附一定油墨,这样也容易造成糊版现象。

(6)油墨的原因。颗粒大,在丝网印刷油墨中的颜料及其他固体原料的颗粒较大时,就容易造成堵住网空的现象。荧光油墨、金属油墨的颗粒都较大。另外,所选用丝网目数及开口面积与油墨的颗粒度相比小了些,使较粗颗粒的油墨不易通过网孔而发生封网现象也是其原因之一。如果使用这些油墨印刷时,而且选择的丝网开口度越小,网目数越高,产生糊网现象的可能性就越大。对因油墨的颗粒较大而引起的糊版,可以从制造油墨时着手解决。主要方法是严格控制油墨颗粒度不宜过大。从现代制造油墨技术水平来看,解决油墨颗粒较大的问题不是一件难事。

干燥快,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而黏度增高,在网孔处形成瞬间干燥,以堵住网孔(干燥后结膜)而造成糊版现象。特别是在使用蒸发干燥型油墨时这类现象更为突出。蒸发干燥型油墨是通过使用溶剂进行干燥,所以在印刷时必须选择恰当的溶剂控制干燥速度,另外还要注意生产车间的通风情况及温度,湿度状况等。在选用油墨时要考虑气候的影响,一般在冬季使用快干性油墨,在夏季使用慢干剂,如果使用慢干剂还发生糊版现象,就必须换用其他类型油墨。使用氧化干燥型油墨,糊版现象出现的不是很多,但在夏季如果过量使用干燥剂,也会产生糊版现象,一般夏季要控制使用干燥剂。

使用二液反应型油墨时,由于油墨本身干燥速度慢,所以几乎不发生糊版现象,但偶尔也有发生糊版现象的。

黏度高,在印刷过程中,油墨黏度增高,造成糊版的主要原因是:丝网印版上的油墨由于溶剂蒸发,致使油墨黏度增高,而发生封网现象。如果印刷图文面积比较大,丝网印版上的油墨消耗多,糊版现象就小。如果图文面积小,丝网印版上的油墨消耗小,油墨在丝网印版上往返时间长。随着油墨多次在丝网印版上的移动,黏度逐渐增高就容易造成糊版。这种情况下要经常换用新油墨,可防止糊版现象的发生。

油墨的流动性差,会使油墨在没有通过丝网时便产生糊版。这种情况可通过降低油墨黏度提高油墨的流动来解决。

2、油墨与承印物粘合不牢。有关油墨粘着故障非常多,三聚氰氨,苯酚树脂,尿素树脂等热硬化树脂类及电镀金属类几乎都使用具有优良粘着性能的二液反应型油墨。这种油墨可用于多种印刷,它的强有力的粘结功能已被人们所重视,并已取代了氧化聚合性油墨。

(1)对承印材料进行印刷时,很重要的是在印刷前应对承印材料进行严格的脱脂及前处理的检查。当承印物表面附着油脂类,粘接剂,尘埃物等物质时,就会造成油墨与承印物粘接不良。塑料制品在印刷前处理不充分也会造成承印物粘接不牢的现象。

在印刷前通常可以采用对承印物进行去污处理的方法,另一方面提高印刷车间防尘能力,增强油墨与承印物的粘接力。印刷前与用户商定检查粘结实验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做法。实验方法一般都规定要进行胶带实验,抓刮实验,弯曲实验等。

(2)作为承印材料的聚乙烯膜,在印刷时为了提高与油墨的粘着性能,必须进行表面火焰处理。如是金属材料则必须进行脱脂,除尘处理后才能印刷,印刷后应按照油墨要求的温度进行烘干处理,如果烘干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故障。另外,在纺织品印刷中为了使纺织品防水,一般都要进行硅加工处理,这样印刷时就不容易发生油墨粘着不良的现象。

(3)玻璃和陶瓷之类的物品,在印刷后都要进行高温熔融,所以只要温度处理合适粘结性就会好。但在其他情况下,严格的讲,承印物和油墨仅是粘在了一起,所以容易发生油墨的粘和性好与坏的问题。实验粘接物好与坏的简单方法:当被印刷物是纸张时,可把印刷面反复弯曲看折痕处的油墨是否剥离,如果油墨剥离,那麽他的粘结强度就弱。另外,将印刷品暴露于雨露之中,看油墨是否容易剥落,这也是检验油墨好坏的一个方面。

(4)印刷后的油墨质量还可进行耐光性、耐气候性、耐药品性等实验。展示在室外的招贴,展示板,电饰招牌等丝网印刷品,特别需要耐光性,它与粘合性能一样要预先实验才行。为了防止这些故障,首先应选择适合于承印材料的

油墨及溶剂,并正确使用。同时必须准确掌握材料的性质,进行必要的处理。

(5)油墨本身粘接力不够引起的粘接不牢。发现这种情况,最好使用更换其他种类油墨的方法。稀释溶剂选用不当也会出现粘接不牢的现象。在选用稀释溶剂时要考虑油墨的性质,以避免出现油墨与承印物粘接不牢的现象发生。

应该注意的是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甚至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应全面地分析问题。

3、印刷品产生毛刺。在丝网印刷产品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印刷墨迹边缘出现锯齿状毛刺(包括残缺或断线)。理想图像应该是印刷墨迹边缘光滑整齐。

产生毛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在于丝网印版本身质量问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感光胶分辨力不够,致使精细线条出现短线或残缺。

(2)曝光时间不足或曝光时间过长,显影不充分,丝网印版图文边缘就不整齐,出现锯齿状。标准的丝网印版,图文的边缘应该是光滑整齐的。

(3)丝网印版表面不平整,进行印刷(确切地说刮板在工作)时,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仍旧存有间隙,由于油墨悬空渗透,造成印刷墨迹边缘出现毛刺。

(4)印刷过程中,由于丝网印版膜层接触溶剂后发生膨胀,造成膜层膨胀,由于丝网丝的经纬线及网孔部位膨胀程度不同,使得膜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在印刷时丝网印版与承印物接触面,局部出现间隙,印刷时由于油墨悬空渗透,印刷墨迹出现毛刺。膜层在接触溶剂后同样会产生横向膨胀,出现锯齿状毛刺,并使图象线条变细。

为防止锯齿状毛刺的出现,可从下述几方面考虑解决的办法。

(1)选用高目数丝网制版。

(2)选用分辨力高的感光材料制版。

(3)制作一定膜厚的丝网印版,以减少膨胀变形。

(4)尽量采用斜交绷网的方法绷网。

(5)精细线条印刷,尽量采用间接制版法制版,因为间接法制版出现毛刺的可能较小。

(6)在制版和印刷过程中,尽量控制温度膨胀因素。

(7)使用温膨胀系数小的感光材料。

(8)提高制版质量,保证丝网印版表面平整光滑。

(9)应用喷水枪喷洗丝网印版,以提高显影效果。

4、着墨不匀。图文部分的油墨厚度不匀,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就油墨而言是油墨调配不良,或者正常调配的油墨混进了硬粒,印刷时,由于溶剂的作用发生膨胀,软化,将应该透墨的网孔堵住,起了版膜的作用,使油墨无法通过。

为了预防这种故障,调配后的油墨(特别是旧油墨),使用前要用非常细的网过滤一次再使用。在重新使用已经用过的印版时,必须完全除去附着在版框上的旧油墨。印刷后保管印版时,要充分的洗涤(也包括刮板)。如果按上述要求做了,着墨不匀的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刮板的问题,如果刮板前端的尖部有伤损的话,会沿刮板的运动方向出现一条条痕迹。特别是印刷透明物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着墨不匀。所以,必须很好的保护刮板的前端,使之不发生损伤,如果损伤了,就要用研磨机认真的研磨。

印刷台的凹凸也会影响着墨均匀。凸部墨层薄,凹部墨层厚,这种现象也称为着墨不匀。另外,承印物的背面或印刷台上沾有灰尘的话,也会产生上述

故障。

5、印刷品墨迹表面产生气泡。承印物在印刷后墨迹上有时会出现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承印物表面附着灰尘以及油迹等物质。

(2)印刷时油墨本身有气泡或黏度不均匀。由于油墨黏度较高,油墨表面张力大,油墨中的气泡难于从油墨皮膜中逸出而滞留在膜层中。如果油墨黏度低油墨表面张力小,气泡就会自行消失,因而也不会出现印刷品墨迹起气泡的现象。尽量使用疏水性溶剂,油墨本身产生气泡时,可在油墨中加入适量消泡剂以减少气泡,尽量使用慢干性溶剂,延迟干燥时间,以防止油墨表面张力过大,使气泡自行消失。

(3)印刷速度过快或印刷速度不均匀。适当降低印刷速度,保持印刷速度的均匀性。

如果上述几条措施均不能消除印刷品中的气泡,可考虑使用其他类型油墨。

6、膜层出现网痕。承印物在印刷后其膜层表面有时会出现丝网痕迹,出现丝网痕迹的主要原因是油墨的流动性较差。丝网印刷,是油墨通过丝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图文的,印刷过程中,刮板刮印后,当丝网印版离开承印物时,印迹表面通过油墨的流动将丝网痕迹添平,印刷品墨迹表面呈光滑平整的油墨层,如果油墨流动性差,当丝网印版抬起时,油墨流动比较小,不能将丝网痕迹添平,就得不到表面光滑平整的膜层。为了防止印刷后出现丝网痕迹,可采用如下方法。

(1)使用流动性大一些的油墨进行印刷。

(2)可考虑使用干燥速度慢的油墨印制,增加油墨的流动时间使油墨呈渐进性固化。

(3)在制版时尽量使用丝径较细的单径丝网。

7、印刷位置不准。

印版的尺寸、印刷机、供纸装置等即便都很准确,但如果承印材料的形状不整齐,印刷时就会产生误差。

例如在纸类的多色印刷中,常常会发生印完一种颜色之后,由于印张的过度干燥,使尺寸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第二色套不准的现象,有时因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印版的尺寸也会发生变化。另外,由于各种成型容器的形状大小很难保持一致,就容易造成定位不准的故障。

8、印刷品尺寸扩大。

丝网印刷后,有时会出现印刷尺寸扩大,(泛泛的讲叫失真),印刷尺寸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油墨黏度比较低以及流动性过大,丝网印版在制作时尺寸扩大,也是引起印刷尺寸扩大的原因。

为避免油墨流动性过大而造成印刷后油墨向四周流溢,致使印刷尺寸变大,在印刷过程中要使油墨的流动性符合印刷要求,可考虑在流动性过大的油墨中添加一定量的增稠剂,以降低油墨的流动性,还可使用快干性油墨,加快油墨在印刷后的干燥速度,减少油墨的流动。在制作丝网印版时,要严格保证丝网版的质量。

9、墨层表面会出现龟裂。

丝网印刷后承印物表面墨层出现龟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溶剂的作用和温度变化较大引起的。一般苯乙烯制品使用酒精和石油系溶剂类弱溶剂也会发生

龟裂。一些承印物材料由于本身的因素也会导致龟裂的现象发生。

为了防止龟裂的现象发生,在选用溶剂时要考虑油墨的性质和承印物的耐溶剂性,可选用耐溶剂性,耐油性强的材料作为承印物的材料。注意保持车间温度均衡。在多色套印时,要使每色印刷后充分干燥,并严格控制干燥温度。一般的说,注意了以上几个方面,就可有效的控制墨层的龟裂现象。

10、洇出溶剂。

调配彩色油墨,应事先计算好油墨用量,要求在短时间内,不多不少的调好所需用量。为此,应首先记住基本色即一次色的种类和色调,在此基础上再由一次色配成二次混合色,三次混合色,调配时必须快速准确。在印刷时,墨量的多少对要求墨层厚的丝网印刷是举足轻重的,量少了不但会使印刷暂时终止,而要再次调与原色调一样的油墨,则是极困难的,量多了则造成浪费。

油墨的色调,在印刷纸张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没有多大差别,调色比较容易。但是,陶瓷用的色料,只有在烧炼氧化后才开始显色,因此调色需要有多年的经验。用墨量大的印染工厂都是由老的技术人员按照调色系统统一调色后,再把它分配到各个机器上使用的。纸张印刷用的(特色墨)生产厂家负责调配。

通常不能在光线不足或有直射日光的地方调色,应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调墨时要注意多色同时调配,因多色排列时会发生视觉错觉。比如,在阳光下看黄色比白天看时浅,看红色看久了眼睛会疼,以致在判断微妙的二次色,三次色时就会发生困难。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混合溶剂时如搅拌不充分,印刷品图案的周围就会洇出溶剂,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11、丝网印刷品的蹭脏。

丝网印刷品在印刷后,有时会发生蹭脏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油墨干燥不充分引起的。

通常在使用氧化干燥型油墨印刷时,蹭脏现象比较多,这是因为,丝网印刷的油墨层比较厚,而氧化干燥型油墨表面干燥速度快而内部干燥慢,当印刷品和印刷品或者印刷品与其他物品接触时,就会产生蹭脏。一般在油墨中加入轱干燥剂或铅干燥剂可以提高油墨的干燥速度,起到防止出现蹭脏的作用。另外,在印刷品堆放时,不宜过多重叠码放(由于印刷品过多积压,也容易产生蹭脏),印刷品在堆放前必须要干燥充分。

使用蒸发干燥型油墨,可以减少蹭脏现象。

在印刷时严格遵守工艺要求,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也是避免产生蹭脏现象的一个重要措施。

12、印刷品堆放发生粘连。

丝网印刷品印刷后,再堆积过程中印刷品之间会发生粘连现象。有时发生粘连现象会使印刷品发生质量问题,甚至会报废。发生粘连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印刷后,印刷品油墨干燥不充分。在油墨未干透时,就将印刷品叠放堆积,造成蹭脏和粘连现象。

(2)丝网印刷油墨的组成材料选用不当也是造成印刷品之间粘连的原因。当油墨中的合成树脂皮膜形成物质类软化点比较低时和油墨的挥发性不好时,就会出现粘连现象。通常蒸发干燥型油墨所使用的是热可塑性树脂,这种树脂耐热性较差。如果印刷后油墨皮膜上残留有溶剂,而造成油墨皮膜软化,而出现印刷物粘连。特别是在夏季,由于气温比较高也容易引起印刷物之间的粘连现

象。

(3)印刷所用油墨对承印物有一定溶解作用,同样会造成印刷物之间的粘连。印刷所使用的溶剂中,有些溶剂对承印物溶解性很大,当印刷后,油墨对承印物表面产生一定量的溶解,这时虽然油墨表层已经干燥,但油墨与承印物接触部分尚未干透,在叠放时,重力作用下就会发生粘连现象,承印物是软质乙稀材料时印刷后乙烯材料中的部分可塑剂出现向油墨皮膜移动,致使油墨皮膜软化,导致最后发生粘连现象。

(4)为了防止粘连现象,首先要选用适合于承印物材料的油墨、溶剂。其次选用干燥速度较快的油墨,并注意充分干燥。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一般光泽型油墨容易引起粘连,所以要充分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故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有些故障所产生的原因和另外一些故障所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在丝网印刷工作中,要综合的看待质量事故,要将故障产生的原因结合与之相关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13、印版漏墨:承印物上或油墨中如果混入了灰尘,印刷时在刮板的压力下这些灰尘会把版膜刮伤;油墨中的溶剂也会使印版产生针孔,这些都是造成印版漏墨的原因。

如发生漏墨,可采取应急措施。用胶带或纸带从版的背面贴补,这种作业应迅速进行,否则一但版面的油墨干燥就非用溶剂全面擦洗不可。擦版时也会造成版膜剥离。应尽量注意。

印版油墨最容易发生在存墨的地方,所以制版时就要注意加强这些地方。

承印物是金属板或硬质的塑料板时,在给料过程中它的尖角有时会把印版刺破,这一点应特别注意。

印刷开始前要对印刷进行检查或修补:文字的错误要修正,版膜的针孔要补好,印版的四周要充分加强,然后再开始印刷。在印刷中应尽力避免因印版、油墨、刮板等故障造成停机。

14、油墨黏度软硬故障。

为了适合印版和其他条件的要求,调节油墨的软硬度是极其重要的,这一工作需要熟练的调节技术。

油墨黏度与图案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1)使用的油墨过硬,透过性较差,从印刷品的表面看,有很多地方出现丝网的网纹。纠正的方法是加粗网孔或加大印压,还可加入溶剂使油墨变软。若油墨流动不良时就应该更换油墨,有时还可以更换刮板,用较软的刮板来印刷。

(2)油墨过软。在刮板的运动方向上会滋出油墨,印刷图像也比印版图像粗一些。其纠正的方法是使油墨变硬些或更换硬一些的刮板,还可以改变刮板的角度,使刮板角度增大到接近于直角。同时还应该注意版面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是否过小。理想的印刷品的图文粗细与印版图文的粗细一致,膜层表面光滑,看不见网版的网纹。

(3)关于油墨软硬的限度,原则上是把油墨放在印版的图文部分上,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油墨靠自身的重量和流动性不能从网版的网孔中自然下滴即可(印染用的油墨除外)。关于硬度的限度,原则上是在刮板的压力下油墨通过印版压印在承印物表面上,在干燥过程中印刷品的网纹完全消失成为平滑面,这样的油墨硬度是最好的。

为此,首先要求油墨本身的作业性能要好,所谓作业性能,就是油墨易于使用的性能。作业性能要求油墨必须有适当的硬度和良好的透过性,流动性和干燥性等。

通常情况下,进行网点和细线印刷时,应使用硬一些的油墨使干燥放慢,与此相反,在进行粗线条或实地版图案印刷时,使用的油墨要稍微软一些,干燥的速度要快些。因此可根据印版图像和印版网孔来增加或减少油墨的黏度。

15、印压过大造成的故障:印刷时由刮板加到印版上的印压,能够使印版与被印物之间呈线状接触就可以了,不要超过。这种必要的压力是由版面的张力、刮板的长度、以及印版与承印物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决定的。印压如果超过了所要求的压力,压出的墨量也不会增多,相反由于压力过大会造成刮板尖端过于弯曲,以致使刮板不能充分刮墨。若印版与承印物面呈面接触,会造成印刷品色泽不鲜艳,还容易使刮板损耗,版膜剥离,同时丝网也容易伸缩,造成印刷图像变形,印刷品质量下降。总之,印压过大可以说有害无益。丝网印刷是各种印刷方式中印压最小的一种印刷,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是印不出好的印刷品来的。

如不加大压力不能印刷时,应减少版面与承印物面之间的间隙,这样刮板的压力即可减少。

三、印版的维护。

1、印版的寿命:在刮板长时间的刮动下,正常的印版强度也会下降,直至破损,这称为印版的寿命。根据制版的方法印版的寿命有长有短,一般说,直接法感光制版比间接法感光制版的寿命长。直接法的印版在正常状态下能经受2~3万印,间接法的碳素纸法只能印刷3千左右,剥离软版印版比碳素纸印版寿命长。

间接法的印版破损过程,不是一下子版膜从丝网上脱离下来,而是部分被破坏的版膜先行脱落下来。与此相反,直接法的印版,其图文线条不断变粗,有时由于油墨溶剂的作用,版的里面发生破损,使印刷不能进行。这种现象,在梅雨季节湿度大的时侯更容易发生。

2、印刷后印版的处理。

丝网印版印刷后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如下处理。

(1)第一次印刷后,如果丝网印版还要进行第二次印刷,则必须将丝网印版上残留的油墨清洗干净,保证图文部分网孔不被油墨堵住,然后经充分干燥后,妥善存放好。以备下次使用。

(2)丝网印版印刷后,如不再使用,而且打算报废丝网,则可将网框四周的油墨清洗干净,以备再用。

以上我们讲解丝网印刷中对印刷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时,大多以油墨进行讲解,没有提及涂料色浆、胶浆、牛仔浆等,但在很多方面油墨与涂料色浆、胶浆、牛仔浆等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做重复,因此,多以油墨出现,所以,以上我们讲解丝网印刷中对印刷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对涂料色浆、胶浆、牛仔浆等也是适用的。在出现故障时也应以此进行对照,排除故障。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 制定:品管部二零零七年九月一日

一、印前准备 印刷主任 1、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状况安排各机台的生产,针对不同的客户及订单明确其质量要求 2、各机台调校OK后负责确认首件 印刷机长:根据主任的安排,按生产流程指引进行产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机器运作状况,执行及维护保养 2、阅读工程单、样书,检查锌版 3、明确并分配各组员的工作及职责,监督组员不得乱动职责外的机器与零部件(例:双张控制器必须 为机长调校,任何二手不可随意调动更改) 4、按要求校版,校好版通知主任签样后方可批量生产 印刷二手: 1、阅读工单、样品,清楚其要求标准 2、根据分配的职责与分工进行机器的调校(装拆印版、补充油墨、调校飞达、装纸等) 3、对印刷纸张数量的确认 二、印刷过程 印刷主任:对各机台进行不定期的巡视稽查,避免过程中产生明显的色差和其它异常 印刷机长: 1、根据确认的首件进行批量生产,把握过程质量的控制,确保印张质量的稳定 2、根据客户要求、产品允收标准、排除过程产生的不良品 3、对车头数进行正确把控,防止订单欠数 印刷二手:除完成生产过程的机器操作外应根据其职责对过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三、印后事项: 1、印刷完毕,机长确认此板产品为OK品即挂上产品标识卡 2、产品标识卡的填写项目包括:客户名称、工程单号、货品名称、订单数、此板产品实数、生产机 台、机长姓名、印刷完成时间、可收纸时间、质量确认、第几板共几板等

四、质量责任划分与处理细则 4.1时间划分的定义 质量责任确认时间:机长确认该板产品质量OK,挂上产品标识卡之时起,为质量责任有效确认时间质量损耗时间:机长印刷完毕该板时所填写的可收纸时间以外的耗时为质量损耗时间(如:点墨屎、全检等) 可收纸时间:印出之后至印张表面层油墨干燥至不拖花、过底的时段为可收纸时间【通常受产品表面的墨量及吸墨性能而决定(粉纸类一般为3H,咭纸类一般为2H,书纸类一般为1H)】注: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后加工急等着做货交客需特殊对待;如大墨位、大墨量且其表面吸墨性能又差的产品其干燥时间可适当延长。 4.2损耗的定义 4.2.1正常损耗:指校机时所需及生产过程因中途停机再开机所需的损耗 4.2.2异常损耗: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异常所产生的损耗 4.2.3合理损耗:指校机及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损耗不超过公司或订单规定的放数,均视为合理损耗4.2.4特殊损耗:指因产品生产工艺难度大,正常损耗的放数不足于过程的损耗,经公司高层确认同意增加的损耗均可视为特殊损耗 4.2.5突发损耗:因机器故障等突发性情况所产生的损耗统称为突发损耗 4.3质量责任的划分: 4.3.1对发现未按流程规定进行作业(如未签首件批量生产、未阅读清楚工单、样书而生产、未对机器进行保养与性能调试便生产等)而未造成直接损失的给予责任机长、部门主任各20元/次予以扣款4.3.2对发现未按流程规定进行作业(如未签首件批量生产、未阅读清楚工单、样书而生产、未对机器进行保养与性能调试便生产等)而造成直接损失的将按以下三种情况予以处理: A 第一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30%扣款(机长:20%、主管/二手各5%) B 第二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60%扣款(机长:40%、主管/二手各10%) C 第三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100%扣款(机长:60%、主管/二手各20%) 4.3.3对于校版纸、白页等致命缺陷的不良品流入到后加工的按10元一张计予扣款,对于流入到客户处的则给予20元一张的扣款(机长:60%、二手40%) 4.3.4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和客户不能接受的严重不良品导致返工的则按返工人数* 每人实际返工时数* 平均每人每小时的实际工资费用给予责任人扣款 4.3.5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和客户不能接收的严重不良品导致客户投诉则给予责任机长30元、责任二手20元每次的责任扣款 4.3.6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和客户不能接收的严重不良品导致客户退货的则按实际经济损失给予责任人扣款(处理原则参照4.3.2与4.3.4) 4.3.7异常损耗以补纸单上的金额损失给予责任人追究责任(处理原则参照4.3.2),突发性损耗超过500PCS将根据4.3.2的原则标准予以处理。

印刷质量控制流程

质量控制流程 一、目的:控制进料品质、检验生产过程、保障产品合格出厂。 二、范围:采购、生产、仓储、销售、物流。 三、流程: 3.1进料检验流程图: 3.1.1材料检验是指采购来的生产性原辅材料以及外协加工的半成品、成品。 3.1.2材料进厂相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通知IQC进行检验,不允许未经检验即办理入库。 3.1.3检验依据和标准:

3.1.3.1客户要求质量标准或样品; 3.1.3.2与供应商双方确认标准; 3.1.3.3与采购单相符; 3.1.3.4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3.1.4抽检方法: 3.1. 4.1主要原辅材料、纸张、胶水、膜、亮皮、油墨、 淀粉;按每批到货50件以内的不低于3件,100件以内的不低于5件,100件以上的每增加100件须增加3件,有内包装的每件不低于3?5包。 3.1. 4.2化工类材料项目中的环保性和保质期抽检率不低于20% o 3.1.4.3从运输工具的上、中、下、左、右不同的地方抽样。 3.1.5检验合格处理流程:检验合格后的材料填写进料检验记录 表,通知仓库入库同时在入库单上签字。 3.1.6检验异常处理流程:检验有质量异常的材料不能入库,立刻 填写原辅材料采购质量异常报告,详细说明质量异常原因。 3.1.6.1名称不符,级别不同,规格错误拒收; 3.1.6.2有明确要求的标准与实物不符拒收; 3.1.6.3过保质期或即将到保质期拒收; 3.1.6.4有破损、部分受潮、散落等能够通过返工的,整改后复检 合格的可入库;由IQC跟踪其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1.6.5填写采购质量异常信息反馈表给采购部,由采购部通知供 应商整改; 3.1.6.6不良品整改结果复检报告和不合格品退货报告。 3?2生产过程检验流程图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98703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公开文件,共4页) 一、目的: 规范品质异常处理流程,提高品质异常处理的时效性,确保来料质量及生产的正常运转,同时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制程、出货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定义: 3.1 来料品质异常: a、不符合相关检验标准要求,且不良率超过质量目标时; b、合格物料制程中发现重点物料不合格时; c、有经过改善且有效果确认,但又重复发生品质异常时。 3.2 制程品质异常: a、使用不合格的原料或材料; b、同一缺陷连续发生; c、不遵守作业标准或不遵守工艺要求; d、机械发生故障或精度磨损; e、其他情形影响到产品质量时。 3.3 出货品质异常: a、客户投诉或抱怨; 四、职责 4.1 来料品质异常: 品质:a.负责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异常描述”部分; b.负责将《来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发送于采购,抄送工程、生产; c负责品质异常改善结果确认。 采购:负责将《来料检验报告》、《品质异常联络单》发送给供应商并及时与供应商联系跟踪供应商及时回复“原因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将结果回复品质部. 4.2 制程品质异常: 品质部: a,负责品质异常之最终判定; b,负责确认品质异常责任部门; c,负责主导品质异常案例的处理过程; d,负责对责任单位的改善结果进行追踪确认

异常责任单位: a负责品质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临时措施及长期改善对策并执行。 生产部: a负责品质异常的改善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其它相关单位: a在需要时进行异常改善的配合 4.3 出货品质异常: 品质部: a负责将品质异常通知各部门及确定责任部门; b负责异常改善后的跟踪确认; c负责处理客户抱怨 异常责任单位: a负责品质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临时措施及长期改善对策并执行。 生产部: a负责品质异常的改善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营业部: a负责将客户抱怨反馈给相关部门。 其它相关单位: a在需要时进行异常改善的配合 五、工作程序: 5.1 进料品质异常: 5.1.1 依相关检验标准判定不合格,针对不合格物料标示“不合格”,并立即移至不良品区域。 5.1.2 异常成立4小时内开立《品质异常联络单》通知采购。 5.1.3 采购接《品质异常联络单》后4小时内转责任供应商。 5.1.4 供应商需于1个工作日内针对异常物料提出临时对策,如对异常内容有疑问,需在4 小时与品质相关人员确认清楚。 5.1.5 供应商必须在《品质异常联络单》要求的期限前(如无明确要求,默认为《品质异常联络单》发出后2个工作日内)回复完整的改善方案。 5.1.6 品质部对供应商回复内容进行确认,针对改善措施不合格部分予以退件,要求供应商重新回复。改善措施合格,则报告予以归档,跟踪后续进料品质状况,依5.1.7执行。 5.1.7 针对供应商改善后产品加严检验,连续追踪3批无异常予以结案,转正常检验;连续追踪3批中途发现不良现象仍存在,则重复5.1.2-5.1.7。 5.1.8 如供应商改善措施回复后连续2个月无进料,则强制结案,后续进料依正常检验执行。 5.1.9

印刷前常见问题《大全》

帮助 | 留言交流 | 首页我的图书馆主题阅读精彩目录精品文苑Tags会员浏览好书推荐 印刷前常见问题《大全》(转载) 飞鸟飞过收录于2009-11-20 阅读数:公众公开 tags:印刷 我也要收藏 印刷色序安排的特殊要求印刷证券时,一般先印花纹,后印图案、文字和数字。 复制套色版画一类的原稿时,印刷色序安排应尽可能和套色顺序一致。年画、月历等有专色边框的一类印刷品,专色边框通常最后印。需要采用里印工艺的印刷品,其印刷品色序一般和表印的色序相反。有上光,烫金(烫电化铝)、覆膜要求的印刷品,工艺流程中一般先印色墨,后上光、烫金和覆膜。但是,对于具的某些特别要求的印刷品,需要在电化铝上加印其他颜色时,上述工艺流程就要改变,同时心须注意油墨的黏着性不要大于电化铝印物的黏着性以及先印墨层对电化铝的黏着性。印刷品上要印金、银墨时,由于金、银墨的附着力小、金、银墨应放在最后印,如果金、银墨上有文字、图案,应最后单独印文字等。四色印刷中最后印黄墨的优越性。①由于黄墨的透明性好,安排在最后一色印刷便于足够的白光射入上下墨层,得到鲜艳、明快的色彩,有利于印刷品实现更好的色彩还原。②黄墨具有较快的干燥性能,又具有较大的印刷面积。将黄墨安排在最后一色印刷,既可以防止因黄墨干燥速度过快而引起的玻璃化,又可以充分利用其印刷面积大,又能很快氧化结膜的特点,遮盖在其他墨层表面,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泽度。总之,在具体的印刷过程中,要根据印刷品的质量要求,按照叠印规律灵活选用最佳的印刷色序,从而扬长避短,控制色彩偏差,印刷出最理想的印刷品。问:印刷品套印不准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转)答:在评价印刷品质量时,通常我们最常用的两个标准一个是颜色一个就是套印,可见实现良好而准确的套印对于印刷出好的产品是多么的重要。套印一般指的是各色图文被转印到承印物规定的几何位置上,各色图文的轮廓套印精度符合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对于某些印刷品(例如:精密的国界线,导航图等),基本套印不仅包含有上述的要求外,还要求图文必须符合原图尺寸。一般套印准确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同一张印刷品上的不同色,而且同一印刷品的正背两面,同一批产品的印张之间都应当达到相当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套印不准的原因多种多样:从工作流程上看,几乎每一个环节(材料准备,制版,印刷)都会成为产生套印不准的根源,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对这些原因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参考。一、制版:1. 拼版(由于CTFilm的使用日益广泛,在拼版中导致的套印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只是在手工拼版中还是很多见的)。出现的问题一般只能重新拼版、晒版。细心操作一般可以避免。2. 软片在储存的过程中发生变形。3. 晒版导致一般在一次晒版中不多见,常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 制定:品管部 二零零七年九月一日

、印前准备印刷主任 1、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状况安排各机台的生产,针对不同的客户及订单明确其质量要求 2、各机台调校OK后负责确认首件 印刷机长:根据主任的安排,按生产流程指引进行产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机器运作状况,执行及维护保养 2、阅读工程单、样书,检查锌版 3、明确并分配各组员的工作及职责,监督组员不得乱动职责外的机器与零部件(例:双张控制器必须为机长调校,任何二 手不可随意调动更改) 4、按要求校版,校好版通知主任签样后方可批量生产印刷二手: 1、阅读工单、样品,清楚其要求标准 2、根据分配的职责与分工进行机器的调校(装拆印版、补充油墨、调校飞达、装纸等) 3、对印刷纸张数量的确认二、印刷过程 印刷主任:对各机台进行不定期的巡视稽查,避免过程中产生明显的色差和其它异常 印刷机长: 1、根据确认的首件进行批量生产,把握过程质量的控制,确保印张质量的稳定 2、根据客户要求、产品允收标准、排除过程产生的不良品 3、对车头数进行正确把控,防止订单欠数 印刷二手:除完成生产过程的机器操作外应根据其职责对过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三、印后事项: 1、印刷完毕,机长确认此板产品为OK品即挂上产品标识卡 2、产品标识卡的填写项目包括:客户名称、工程单号、货品名称、订单数、此板产品实数、生产机台、机长 姓名、印刷完成时间、可收纸时间、质量确认、第几板共几板等

四、质量责任划分与处理细则 4.1 时间划分的定义 质量责任确认时间:机长确认该板产品质量0K挂上产品标识卡之时起,为质量责任有效确认时间 质量损耗时间:机长印刷完毕该板时所填写的可收纸时间以外的耗时为质量损耗时间(如:点墨屎、全检等) 可收纸时间:印出之后至印张表面层油墨干燥至不拖花、过底的时段为可收纸时间【通常受产品表面的墨量及 吸墨性能而决定(粉纸类一般为3H,咭纸类一般为2H,书纸类一般为1H)】注: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后加工急等着做货交客需特殊对待;如大墨位、大墨量且其表面吸墨性能又差的产品其干燥时间可适当延长。 4.2 损耗的定义 4.2.1 正常损耗:指校机时所需及生产过程因中途停机再开机所需的损耗 4.2.2 异常损耗: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异常所产生的损耗 4.2.3 合理损耗:指校机及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损耗不超过公司或订单规定的放数,均视为合理损耗 4.2.4 特殊损耗:指因产品生产工艺难度大,正常损耗的放数不足于过程的损耗,经公司高层确认同意增加的损耗均可视为特殊损耗 4.2.5 突发损耗:因机器故障等突发性情况所产生的损耗统称为突发损耗 4.3 质量责任的划分: 4.3.1 对发现未按流程规定进行作业(如未签首件批量生产、未阅读清楚工单、样书而生产、未对机器进行保养与性能调试便生产等)而未造成直接损失的给予责任机长、部门主任各20元/ 次予以扣款 4.3.2 对发现未按流程规定进行作业(如未签首件批量生产、未阅读清楚工单、样书而生产、未对机器进行保养与性能调试便生产等)而造成直接损失的将按以下三种情况予以处理: A 第一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30%扣款(机长:20%、主管/ 二手各5%) B 第二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60%扣款(机长:40%、主管/ 二手各10%) C 第三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100%扣款(机长:60%、主管/ 二手各20%) 4.3.3 对于校版纸、白页等致命缺陷的不良品流入到后加工的按10 元一张计予扣款,对于流入到客户处的则 给予20 元一张的扣款(机长:60%、二手40%) 4.3.4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和客户不能接受的严重不良品导致返工的则按返工人数* 每人实际返工时 数* 平均每人每小时的实际工资费用给予责任人扣款4.3.5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和客户不能接收的严重不良品导致客户投诉则给予责任机长30 元、责任二手20 元每次的责任扣款 4.3.6 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和客户不能接收的严重不良品导致客户退货的则按实际经济损失给予责任人扣款(处理原则参照4.3.2 与4.3.4) 4.3.7异常损耗以补纸单上的金额损失给予责任人追究责任(处理原则参照4.3.2),突发性损耗超过500PCS 将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供应商来料异常管理流程 1. 目的: 规范来料产品的异常处理流程控制,提高来料合格率。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外购零部件及外包加工件。 3. 职责与权限: 3.1生技部:负责检测治具的制作。 3.2质量中心:负责来料异常的提出、分析、处理。 3.3生产部:负责来料异常协助处理。 3.4研发部:负责来料异常的分析、处理。 3.5生管部:负责确认来料品上线使用时间。 3.6采购部:负责来料异常与供应商的纠通取得异常的处理。 4. 名词定义: 4.1不合格:未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4.2 A类: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4.3 B类: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4.4 C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5、异常处理流程控制 5.1 IQC依据检验指导书、封样、评估报告等资料检验,发现来料品不满足质量要求。 5.2 IQC将自已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经工程师、部门主管核对确实为不合格品。 5.3 IQC 立即填写《供应商异常矫正单》进行处理。 5.4 质量中心主管主导组织针对异常讨论,参与人员:采购、PIE、质量中心经理、研发工程师、研发总监、厂部厂长及其相关人员。 6、异常分类: 6.1 外观不良:表面有划痕、水印、字体不清、表面气泡、砂眼、黑点、缺料、油污、毛刺、变形、色差、氧化及电镀层脱落、标识规格错误、无料号贴纸、无出厂检验报告等。 6.2性能不良:尺寸与图纸不符、适配过大,过小、色温,波长,亮度不符、电压,电流不符等。 7、异常处理方式 7.1将不良品返回供应商进行返工、返修、报废等。 7.2将不良品需进行特采使用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 8、特采分类 8.1需进行挑选使用时。 8.2需增加零部件才能满足产品的最终使用功能时。 8.3需增加工艺进行满足产品的最终使用功能时。 8.4降低产品的质量要求,特采条件接收使用时。 8.5需要机加工才能满足产品的最终使用功能时。 9、扣款规定 9.1特采使用需扣除工时费用20元/H。

印刷日常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印刷日常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印刷注意事项: 1、拖刀、起线、粘棍皱纸、套偏等质量问题处理方法必须灵活运用,平时多留意、 勤挑刀,多刮棍上粘的墨就能有效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2、印刷时每1-2天清洗滤网一次。 3、经常挑刀避免起线。 4、装版时一定要将有跟踪线的那边向有版齿的方向。 5、检查墨泵是否盖好,预防溅墨到产品上。 6、版轴一定要每天加油,防止版轴磨损。 7、印刷过程中应注意:温度、湿度、速度、版深浅、刮刀角度、油墨的粘度、松 版(走位)、快干剂与慢干剂的比例等。 8、红、黑、绿、色墨越稀,覆盖越好(但字偏粗); 9、丁酯、异丙醇、无水酒精统称为慢干剂(快干封版要加丁酯);乙酯是快干剂(粘 辊要加乙酯)。 10、金字印出效果不上金(不够亮)时,可加2-3两透明黄(12.5秒-13.5秒) 11、日常开油墨、溶剂配比: 底墨:溶剂(乙酯:异丙醇=1:1):原墨=2(桶):1(桶),16.5秒-17秒。 面墨:溶剂:原墨=1:1,18.5秒-19秒。 色墨:溶剂(丁酯:异丙醇=7:3),有时是全丁酯,21秒-23秒。 金墨:全丁酯、粘辊时加少量乙酯,13.5秒-14秒。 醇墨(水墨):18.5秒-20秒,具体由是新或旧版来决定。 看情况要加:调墨油(字糊或重影时加调墨油)、慢干剂、冲淡液、调金油等。 印刷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偏位(即横向套偏): 是指有二个或以上的印版在印刷过程中不对称、或套印不正确。检查是否版轴螺丝没有固定好或烘箱温度是否过高。 主要表现有:往同一方向偏、往相反方向偏 处理方法: 1、通知其他员工在半成品上放上标记; 2、有针对性进行打版,发现哪一种颜色套偏就调校该版的位置,调准后马上在 半成品上放上标记; 3、如果是经常性套偏就要检查有没有版松,版轴固定座有没有锁紧,没有锁紧 就要重新锁紧;

印刷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条例 质量检查是检查和认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满足客户要求的一个重要过程,认真把好产品质量通过印刷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还可以较好地防止或减少各种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对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提高车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一、车间工序堵漏管理办法 1、凡是造成以下三种情况之一,不管错误大小一律按照堵漏对待。 ⑴形成质量隐患可能引发质量事故; ⑵使后工序生产难度加大、生产效率降低; ⑶会造成直接或间接成本增加 2、不管本工序的工作内容中是否规定了必须要检查,只要检查出错误就算堵漏。 3、各工序操作人员在正式生产前必须严格按照工序质量控制检查表进行检查堵漏。 4、操作人员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管理人员反映,及时进行处理和是否属于堵漏的认定;其他未现场处理的堵漏情况应在工序流转卡上填写清楚,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5、如果存在错误没有检查出来造成了损失,按照公司产品质量处罚条例处理; 6、每周在质量分析会上对堵漏情况进行分析,把应该检查的堵漏项目增加到各工序质量控制检查表中,以便于各工序检查。

7、堵漏奖励的资金来源于出错工序,具体奖惩条例见公司质量管理奖惩细则。 二、印刷车间质量自检及上下工序互检管理办法 1、各工序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工序要求和工序质量控制检查表做好自检工作,生产结束后按照生产流转卡管理办法做好自检记录。 2、本工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有问题产品必须加条标示清楚,否则按照自检未发现认定,下工序如果检查出来可以给予奖励; 3、对于有计数器且计数误差小的机台应该认真记录转交数量和消耗数量,误差不得超过规定范围;无计数器或计数误差大的机台应认真统计本工序消耗,转交数量通过上工序数字计算; 4、各工序须将自检过程中的抽样标识清楚且分开放置以便巡检和下工序检验; 5、各工序在正式生产前必须对影响本工序质量的前工序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对本工序质量没有影响的前工序质量问题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检查; 6、各工序应该认真填写消耗,每周由质量管理人员按照生产流转卡内容对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奖励处罚。 7、具体奖惩条例见公司质量管理奖惩细则 三、车间印刷机台签样制度 1、车间印刷签样实行两级签样制度,首先由各机台机长按照自检要求确定签样样张,在按照产品类别由生管科管理人员签字确认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包装袋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包装袋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油墨在基材上附着力差 1.1油墨附着机理 润湿:附着牢度是印刷基材薄膜与油墨连接料分子间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兼容性:油墨的连接料与基材的极性相近,兼容性好。(一定要选择与印刷物相匹配的油墨) 1.2附着力不牢的原因及对策 基材因素。 a.基材表面的电晕处理度不够,未达到应有的张力或者处理后的基材表面由于存放环境差,存放时间过长,造成表面张力衰减而失效。一般要求PP、PE的表面张力≧38mN/m,PET ≧50mN/m,NY≧52mN/m。在使用前应检查每批膜的表面张力。 b.基材在加工中大多添加了一定的润滑剂、防静电剂、防潮剂等,这些添加剂随时间推移,从薄膜中慢慢渗透到表面,在薄膜表面形成一层弱界面层,影响油墨附着力。因此,薄膜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检测表面张力。可用达因笔测试。 基材因素 基材吸潮的因素。如,PA、PVA、PT等材料易吸潮而降低粘着力,这类基材应在良好条件下(控温控湿)储存,在使用前充分预热。 油墨用错型号,混用了不同型号油墨。凹印的油墨种类很多,有表印、里印油墨,不同材料对应不同油墨,各种专用油墨一定要对应使用,否则附着牢度不够,生产前应核对操作工艺指令。 油墨白化。油墨变质、白化使附着力极度下降。 油墨干燥不充分。干燥不足,内部残留溶剂多,另外,一定的干燥温度对一些树脂连接料的粘合力提高极为有利 二、套印误差 套印误差大都是印刷中的常见缺陷,其现象是,在多色套印过程,每一色不能完全重叠,有一定的偏差。 2.1人员素质 因为套色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员工要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印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到用心、细心、责任心。工作时要做好自检、自查,多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

印刷质量控制方案 制定:品管部 二零零七年九月一日

一、印前准备 印刷主任 1、根据生产计划与物料状况安排各机台的生产,针对不同的客户及订单明确其质量要求 2、各机台调校OK后负责确认首件 印刷机长:根据主任的安排,按生产流程指引进行产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机器运作状况,执行及维护保养 2、阅读工程单、样书,检查锌版 3、明确并分配各组员的工作及职责,监督组员不得乱动职责外的机器与零部件(例:双张控制器必须为机长调校,任何 二手不可随意调动更改) 4、按要求校版,校好版通知主任签样后方可批量生产 印刷二手: 1、阅读工单、样品,清楚其要求标准 2、根据分配的职责与分工进行机器的调校(装拆印版、补充油墨、调校飞达、装纸等) 3、对印刷纸张数量的确认 二、印刷过程 印刷主任:对各机台进行不定期的巡视稽查,避免过程中产生明显的色差与其它异常 印刷机长: 1、根据确认的首件进行批量生产,把握过程质量的控制,确保印张质量的稳定 2、根据客户要求、产品允收标准、排除过程产生的不良品 3、对车头数进行正确把控,防止订单欠数 印刷二手:除完成生产过程的机器操作外应根据其职责对过程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三、印后事项: 1、印刷完毕,机长确认此板产品为OK品即挂上产品标识卡 2、产品标识卡的填写项目包括:客户名称、工程单号、货品名称、订单数、此板产品实数、生产机台、机长姓 名、印刷完成时间、可收纸时间、质量确认、第几板共几板等

四、质量责任划分与处理细则 4.1时间划分的定义 质量责任确认时间:机长确认该板产品质量OK,挂上产品标识卡之时起,为质量责任有效确认时间 质量损耗时间:机长印刷完毕该板时所填写的可收纸时间以外的耗时为质量损耗时间(如:点墨屎、全检等) 可收纸时间:印出之后至印张表面层油墨干燥至不拖花、过底的时段为可收纸时间【通常受产品表面的墨量及吸墨性能而决定(粉纸类一般为3H,咭纸类一般为2H,书纸类一般为1H)】注:特殊情况除外,例如后加工急等着做货交客需特殊对待; 如大墨位、大墨量且其表面吸墨性能又差的产品其干燥时间可适当延长。 4.2损耗的定义 4.2.1正常损耗:指校机时所需及生产过程因中途停机再开机所需的损耗 4.2.2异常损耗:指在生产过程中因异常所产生的损耗 4.2.3合理损耗:指校机及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损耗不超过公司或订单规定的放数,均视为合理损耗 4.2.4特殊损耗:指因产品生产工艺难度大,正常损耗的放数不足于过程的损耗,经公司高层确认同意增加的损耗均可视为特殊损耗 4.2.5突发损耗:因机器故障等突发性情况所产生的损耗统称为突发损耗 4.3质量责任的划分: 4.3.1对发现未按流程规定进行作业(如未签首件批量生产、未阅读清楚工单、样书而生产、未对机器进行保养与性能调试便生产等)而未造成直接损失的给予责任机长、部门主任各20元/次予以扣款 4.3.2对发现未按流程规定进行作业(如未签首件批量生产、未阅读清楚工单、样书而生产、未对机器进行保养与性能调试便生产等)而造成直接损失的将按以下三种情况予以处理: A 第一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30%扣款(机长:20%、主管/二手各5%) B 第二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60%扣款(机长:40%、主管/二手各10%) C 第三次给予直接经济损失金额的100%扣款(机长:60%、主管/二手各20%) 4.3.3对于校版纸、白页等致命缺陷的不良品流入到后加工的按10元一张计予扣款,对于流入到客户处的则给予20元一张的扣款(机长:60%、二手40%) 4.3.4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与客户不能接受的严重不良品导致返工的则按返工人数* 每人实际返工时数* 平均每人每小时的实际工资费用给予责任人扣款 4.3.5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与客户不能接收的严重不良品导致客户投诉则给予责任机长30元、责任二手20元每次的责任扣款 4.3.6因校版纸、白页等致命次品与客户不能接收的严重不良品导致客户退货的则按实际经济损失给予责任人扣款(处理原则参照4.3.2与4.3.4) 4.3.7异常损耗以补纸单上的金额损失给予责任人追究责任(处理原则参照4.3.2),突发性损耗超过500PCS将根据4.3.2的原则标准予以处理。

品质异常处理作业规范

品质异常处理作业规范 1.目的:为了规范异常处理作业流程,对品质异常及时有效处理,尽快将产品送至客户手上;并 及时查明异常发生原因,以寻求解决对策,提出预防措施,避免再发,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凡本公司加工的模具、零配件、模锻件经检验判定不符合图纸要示或客户要求,均 按本流程进行处理。对进料检验、外协加工检验的不合格处理也可按本文件规定进行作业。 3.职责分工 3.1质检: 3.1.1工件检测/进料检验、外放工件的检验,异常发生后开立《品质异常处理记录 表》并编号存档; 3.1.2核对制造损失金额及材料损失金额; 3.1.3制作异常资料的统计及分析月报表; 3.1.4协助处理工段退货的异常并协助生产单位对重复异常作技术研讨; 3.1.5通知主导责任单位召开重复异常的技术研讨会及作效果追踪。 3.2锻造主管:在模具/零配件进行异常处理过程中,判定模具/零配件在锻打工序时是否 可以使用,如涉及烧焊或影响产品的功能、尺寸及外观时需找项目经理及技术部门判定。 3.3技术、项目(跟项目和客户直接对话者): 3.3.1工件/产品进行异常处理过程中,判定工件/产品是否可以使用; 3.3.2异常发生时确定处置方式并与客户协商。 3.4技术:根据异常编写加工工艺或根据工段异常重新设计图形。需重制时,重 新下料。 3.5各加工单位: 3.5.1负责工段自主检查及按加工作业规范进行加工前确认; 3.5.2召开异常工件检讨会,实施研讨会所拟定的对策。 3.6异常发现单位: 3.6.1他工序发现异常开立《品质异常处理记录表》,填写异常现象后交质检; 3.6.2自主发现和质检人员发现异常时开立《品质异常处理记录表》并判定异常责 任单位和责任人。 3.7责任单位: 3.7.1异常发生的原因追查及拟定解决对策; 3.7.2收到异常单后,责任人对异常工件进异常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 3.7.3责任人找锻造主管、项目、技术等相关单位人员进行异常单的处理。 收到异常单后4小时内处理完成。 3.8仓库/统计:报废工件与表单等签收。 4 作业流程图 4.1品质异常处理作业流程(见附件一)

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印前制版的工序很复杂,影响最终印刷品质量因素很多,笔者在文中将对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及它们会如何影响印刷品的质量作一些论述。 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如果在印前制版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所用的印刷材料再好、印刷机的质量再高、装订再精美也都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印刷品。印前制版是能否制作生产合格印刷品的前提。如果印前制版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给后工序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图像扫描的质量控制 印刷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颜色的复制,而颜色又常常是通过图片来表达的。图像扫描就是将图片上的颜色信息通过扫描设备转换为可存储和可编辑的数字信号,然后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排版软件等应用软件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因此,能否对图像进行准确的高质量的复制,也就是尽可能地保留原稿上的阶调、层次、反差和饱和度等信息,是衡量图像扫描质量的基本标准。印刷原稿可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两种。其中,反射稿分为照片、印刷品、手绘稿和打印稿等等;

透射稿分为正片和负片。由于每种类型的原稿都有它不同的特性,所以在扫描定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每种原稿的特点。 图像扫描质量的评价: (1)定标准确 对原稿进行准确的定标是能否真实还原原稿的基础,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图像反差的大小以及高光、暗调损失多少等问题。例如对于透射原稿,若原稿的反差正常,白场应选择在密度D:0.35—0.50处;若原稿偏薄,需要加重色量,白场一般应选择在密度D:0.20—0.35处;若原稿较闷,需要作得明亮些,白场一般应选择在密度D:0.60—0.80处。(2)阶调齐全、清晰度高 阶调是整幅画面的层次结构。阶调齐全就能使画面完整,这是由于在最暗处和最亮处很容易丢失层次,尤其在大面积由浅白色组成的画面的边缘部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说阶调是图像颜色复制的躯体的话,那么图像的清晰度可以说就是图像复制的灵魂。清晰度能使视力集中:一幅图像是否清晰,是其能否引起注意的最主要因素。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1 目的: 为了使品质异常发生时处理过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使重大品质异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防止相同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品质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本公司或客户需求2 范围: 来料检验、制程控制、出货检验 3 定义:重大品质异常是指品质问题严重有必要开具《品质异常报告》,并由品质部进行特别跟进的质量事件 3.1来料检验 3.1.1当进料检验需要品质工程师确认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制程控制 3.2.1 制程外观不良达10%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2 制程组装不良达8%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3 制程性能不良达3%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4 制程条件不能满足工艺需求而导致停线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2.5 制程连续3天重复出现的品质问题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出货检查 3.3.1 出货检查外观不良达5%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2 出货检查性能不良达2% 时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3.3.3 出货检查连续3天同一款产品重复出现同一个的品质问题开具《品质异常报告》 备注:以上描述的不良范围每个月月底按照品质异常汇总进行修订,逐步强化。 4 运作流程: 4.1 在生产过程中,当作业人员发现产品出现品质异常时第一时间通知生产组长确认,由生产组长开出《品质异常报告》给到生产主管确认后交予生产文员进行编档之后交品质工程师。 4.2《品质异常报告》的填写必须清楚地写明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批量数、批号、异常数量、不良率、异常状况的描述 4.3 品质工程师对异常的现象进行初步确认,并在《品质异常报告》签收,然后找到PIE,由PIE对异常进行分析处理。 4.4 PIE接到《品质异常报告》后,需在一个小时内对原因进行分析及给出临时方案,如一个小时完成不了,需上报上级主管给予协助处理,现场原因分析清楚后,PIE针对生产实际状况制订临时方案,临时方案里面必须包括仓库原材料库存,生产在制品,成品的处理,并将临时方案填写至《品质异常报告》中; 4.5 由PIE,品质,采购对临时方案进行评审确认是否可行,如异常是设计或者制程不良时,无需采购对临时方案进行评审,当异常为来料不良时,才需采购对此加工方案进行评审)。 4.6 生产部按照评审合格的的方案进行实施。由PIE对异常临时解决方案进行指导,品质部持续跟踪处理结果是否可行。 4.7 品质工程师按照PIE给出的原因分析找到相关责任部门,要求半个工作日内(采购部因需与供应商沟通,可与品质部协商延长此时间,但需在报告上注明。)给予出长期纠正预防措施。(涉及到来料问题,需采购联系供应商解决,并由PIE及品质工程师对供应商回复进行跟进验证). 4.8 品质工程师依《品质异常报告》进行跟踪验证、确认效果 4.8.1 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实施改进措施 4.8.2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改进措施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宁波远大成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编制:版号: 审核: 受控状态: 批准: 分发号: 2017.9.9 发布2017.9.9实行 品质部发布

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1.0目的: 规范品质异常处理作业,使品质异常发生时处理过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使品质异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改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相同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处理品质异常的成本,满足客户质量要求。 2.0范围: 品质异常、制程异常、出货前异常、客户抱怨 3.0定义: 3.1品质异常 3.1.1产品品质异常: 3.1.1.1不符合相关检验标准要求,且不良率超过质量目标时。 3.1.1.2有经过改善且有效果确认,但又重复发生品质异常时。 3.1.1.3客户抱怨及退货时。 3.1.1.4其它情形,影响到产品品质时。 3.1.2 制程异常 3.1.2.1不遵守操作标准操作。 3.1.2.2虽然照操作标准操作,但因各种标准不完善,以致无法控制变异原因。 3.1.2.3使用不合格的原料或材料。 3.1.2.4机械发生故障或磨损。 3.1.2.5其它情形,可能存在品质隐患时。 4.0职责 4.1品质部: 4.1.1负责各生产部门质量异常不良的提出 4.1.2负责不良现象及不良比例的确认和判定,临时对策效果的确认及不良物料的处理。 4.1.3负责质量外观不良类的最终判定与裁决。 4.2技术部:

4.2.1负责评估退货品返工及返修作业指导书中要求工装夹具的制作; 4.2.2负责指导退货品返工及返修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4.2.3负责对产品及零部件图纸、技术参数标准进行更新,经客户确认合格后重新下发至所涉及车间。 4.3生产部: 负责按品质部/技术部临时对策的执行,并配合处理相关不良品处理。 4.4销售部: 负责接收客户投诉并反馈信息至技术、品质,投诉分析完成后把 处理结果反馈至客户。 4.5其它部门: 在问题涉及时负责问题的分析、措施的提出及执行。 5.0工作程序: 5.1进料品质异常: 5.1.1 来料检验(IQC)依相关检验标准判定不合格,针对不合格物料标示“不合格”,并通知仓库立即移至不良品区域。 5.1.2异常成立1小时内开立《品质异常处理单》通知采购/生产管理部门。 5.1.3采购接《品质异常处理单》后1小时内转责任供应商。 5.1.4供应商需于1天内针对异常物料提出临时对策,如对异常内容有疑问,需在1天内与相关人员确认清楚,必要时到现场确认。 5.1.5供应商必须在《品质异常处理单》要求的期限前回复完整的改善方案。5.1.6 品质工程师(SQE)针对供应商回复内容进行确认,针对改善措施不合格部分予以退件,要求供应商重新回复。改善措施合格,则报告予以归档,由来料检验(IQC)跟踪后续进料品质状况,依5.1.7执行。 5.1.7来料检验(IQC)针对供应商改善后产品加严检验,连续追踪3批无异常予以结案,转正常检验。 5.1.8如供应商改善措施回复后连续2个月无进料,则强制结案,后续进料依正常检验执行。 5.2制程品质异常: 5.2.1制程发现产品不良,应立刻停止生产。 5.2.2如异常属现场作业人发现,需立即找车间主任、检验(QC)确认不良现象可否接收。如异常可接收则继续生产,不可接收依5.2.3执行。 5.2.3 制程检验(IPQC)依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判定,确认不良成立时,要求生产部门改进和修正。 5.2.4 针对已生产产品依产品编号.往前追溯,直至良品。

印刷过程中32个常见问题解答

1、制版时标签,原稿要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其分色原理是什么? 答:彩色画稿或彩色照片,其画面上的颜色数有成千上万种。若要把这成千上万种颜色一色色地印刷,几乎是不可能的。印刷上采用的是四色印刷的方法。即先将原稿进行色分解,分成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色版富士施乐,然后印刷时再进行色的合成。所谓“分色”就是根据减色法原理,利用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将原稿分解为黄、品、青三原色。在分色过程中,被滤色片吸收的色光正是滤色片本身的补色光,以至在感光胶片上Adobe,形成黑白图像的负片、再行加网,构成网点负片,最后拷贝、晒成各色印版。这是最早的照相分色原理。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印前扫描设备将原稿颜色分色、取样并转化成数字化信息,即利用同照相制版相同的方法将原稿颜色分解为红(R)、绿(G)、蓝(B)三色活动,并进行数字化,再用电脑通过数学计算把数字信息分解为青(C)、品红(M)、黄(Y)、黑(K)四色信息。包装印刷城 2、印前图像为什么要加网? 答:因为印刷工艺决定了印刷只能采用网点再现原稿的连续调层次,图若放大看,就会发现是由无数个大小不等的网点组成的。我们看到网点大小虽然不同,但都占据同等大小的空间位置包装贸易,这是因为原稿图像一经加网以后,就把图像分割成无数个规则排列的网点,即把连续调图像信息变成离散的网点图像信息。网点越大,表现的颜色越深,层次越暗;网点越小糊盒,表现的颜色越浅,表示的层次越亮。每个网点占有的固定空间位置大小是由加网线数决定的,例如,加网点目数为150lpi,则在一英寸的长度或宽度上有150个网点。网点空间的位置和网点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食品包装,例如C50%代表的含义是网点大小占网点空间位置的50%,100%是指网点大小全部覆盖网点空间位置,即印刷中所称的“实地”,0%由于没有网点,只有网点空间位置重组,所以这块地方就没有油墨被印上。显然挂网目数越大,网点所占空间位置越小,能描述的层次就越多,越细腻。事实上,原稿的层次和色彩就是通过这种挂网的方法被再现出来的。 3、什么是印刷色? 答:印刷色就是由不同的C、M、Y和K的百分比组成的颜色原稿,所以称为混合色更为合理。C、M、Y、K就是通常采用的印刷四原色。在印刷原色时,这四种颜色都有自己的色版,在色版上记录了这种颜色的网点,这些网点是由半色调网屏生成的,把四种色版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所定义的原色。调整色版上网点的大小和间距就能形成其他的原色。实际上乳品包装,在纸张上面的四种印刷颜色是分开的,只是相很近,由于我们眼睛的分辨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分辨不出来。我们得到的视觉印象就是各种颜色的混合效果,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原色。可变数据印刷 Y、M、C可以合成几乎所有颜色票证印刷,但还需黑色,因为通过Y、M、C产生的黑色是不纯的,在印刷时需更纯的黑色,且若用Y、M、C来产生黑色会出现局部油墨过多问题。 4、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设备有哪些?软件有哪些? 答: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由图文输入部分、图文处理部分、图文输出部分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具体组成如下: (1)图文输入部分设备:扫描仪、数字照相机、计算机。软件:设备驱动软件,及MAC和PC机的操作系统。 (2)图文处理部分设备:计算机。软件:1.计算机软件:图像处理类软件为Photoshop、Painter。2.图形类软件为:FreeHand设计,CorelDraw。3.排版软件为PageMaker,QuarkXpress。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及方法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及方法 摘要:品质人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要及时发现反馈生产中的品质异常状况,并督促现场执行改善措施、追踪其改善效果,保证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品质人员的工作职责 1、熟悉所控制范围的工艺流程 2、来料确认 3、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检验(首检、巡检) 4、作相关的质量记录 5、及时发现反馈生产中的品质异常状况,并督促现场执行改善措施、追踪其改善效果 6、特殊产品的跟踪及质量记录 7、及时提醒现场对各物料及成品明显标识,以免混淆 8、及时纠正作业员的违规操作,督促其按作业指导书作业 9、对转下工序的产品进行质量及标识进行确认 品质异常可能发生的原因 生产现场的品质异常主要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来料、自制件批量不合格或有批量不合格的趋势。品质异常的原因通常有: A. 来料不合格包括上工序、车间的来料不合格 B. 员工操作不规范,不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新员工未经培训或未达到要求就上岗 C. 工装夹具定位不准 D. 设备故障 E. 由于标识不清造成混料 F. 图纸、工艺技术文件错误。 品质异常一般处理流程 1、判断异常的严重程度(要用数据说话) 2、及时反馈品质组长及生产拉长并一起分析异常原因(不良率高时应立即开出停线通知单) 3、查出异常原因后将异常反馈给相关的部门 (1)来料原因反馈上工序改善 (2)人为操作因素反馈生产部改善 (3)机器原因反馈设备部 (4)工艺原因反馈工程部 (5)测量误差反馈计量工程师 (6)原因不明的反馈工程部 4、各相关部门提出改善措施,IPQC督促执行 5、跟踪其改善效果,改善OK,此异常则结案,改善没有效果则继续反馈 怎样做才能尽可能的预防品质异常 SPC是一款专门分析品质异常的工具,它主要是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项目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区分出过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