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8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宿迁市2017年中考试卷

语 文

第一部分(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依次填写)。(3分)

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zh ì( )、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w ǎn ( )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 )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读一篇篇散文,就像和一个个高尚的人在谈话。 2.默写。(8分)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4)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5)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他山之石,____________。(《诗经》)

(7)陶渊明的《饮酒》中,最能展现作者热爱自然、心胸旷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①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推进,令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到体育产业中。②花样翻新的运动软件,为健身者量身订制健身计划。③这些软件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承健身技能,为人们健身提供了便利。

(1)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7分)

【材料一】月球俗称月亮,是围绕地球公转的一颗自然固态卫星,至今约有46亿年历

史。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高达127.25℃,夜晚低至零下

183.75℃。由于没有大气__甲__(隔绝/阻隔),紫外线比地球表面强得多。因此在月球表面会见到许多__乙__(光怪陆离/千姿百态)的现象。

【材料二】?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1)阅读材料一,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甲、乙两处的横线上。(2分)

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

弘楚中学团委会准备于2017年9月28日晚上7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

(2)阅读材料二,参照示例,用形象化的语言为该活动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示例一: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 示例二: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敏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

第二部分(50分)

二、诗歌鉴赏(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

。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乾更落,风处急纷纷。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上

--------------------

--------------------

--------------------无

--------------------

效------------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客见赵王①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②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⑤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亲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故至今不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买马而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辍耕之.垄上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2分)

勇气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②懦弱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那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的一段逸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抵抗,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的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语文试卷第3页(共18页)语文试卷第4页(共18页)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8页)

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治疗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

(选自《爱默生随笔精选》,有删改)

10.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文意,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本文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城市里的菜地

晓 寒

①河对面那一大片狭长的河洲,都用来种菜,河把土地分开,同时也把生活分成两种。我的窗户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面镜子,照山照水,照一座小城,照出一片菜地的丰歉。

②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来到这座小城以后,渐渐疏离了农事,把一片菜地当成风景看了。我是菜地里的常客,有闲了就去,点一根烟,慢慢地,边走边看。黄瓜花开了,偷偷绕过巴掌大的叶子,高举在阳光中,泼辣辣地黄,做好了招蜂惹蝶的准备。苦瓜开始显山露水,沟沟壑壑都在膨胀,一刻不停地忙着扩充自己的地盘。芹菜拱出来,挤眉弄眼,芽尖上的泥土还没来得及抖落干净。白菜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肿大,不起眼的白菜,也学会了用夸张的比例来表现自己的憨态可掬。这些花朵,叶子,瓜果上,都挂着不同的节令。像超市里货物上贴着的标签。菜地,已成为我另一本鲜活的日历.....

。 ③我母亲很少来城里住,城市在她眼里,一身的毛病,你看你住那么高,抬起脑壳一看吓死人,夜里睡着了都不踏实;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屋;街上车子打架,走条路都提心吊胆。而她一辈子生活在村庄里,打开大门就对着田垄和山冈,到处撒满了稻子,瓜菜,花草树木,鸡鸭牛羊,喊一嗓子就有人答应,这种敞亮和温情是城市里拿钱都买不到的。

④有年春天,儿子过生日,母亲破例来住了两夜。一天傍晚,我领她去菜地里看看。一路过去,母亲指指点点,这个菜栽得好,你看苗嫩葱葱的,以后肯定结得多;这块不行,要赶紧松土,放肥,再不搞就迟了。你看这人不能懒,人一懒,地也懒了。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母亲几乎没停过嘴巴,脸上的表情也阴晴不定。

⑤一根藤蔓爬到沟里来了,母亲把它牵回架子上,一条虫子在叶子上爬,母亲把它捉了,母亲在不自觉中就把这些事做了。各种瓜菜,没有一样是闲着的,拔节的拔节,长个的长个,散发着不同质地的清香。在里面走着,亲切,踏实,知道自己离土地最近,离庄稼最近,离根最近。

⑥这晚,母亲显得很高兴,大概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处地方。不过,并没有因为一片菜地,使母亲改变对城市的看法,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很少进城。我回家去,母亲总会去菜园里摘些菜给我带走,每次摘菜的时侯便会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老样子。过了几年,母亲再一次问我,河边那块菜地还好吧?我说好着哩。母亲不再说话,看样子她对我的回答很满意。

⑦事实上,那块菜地早已经被推平,几条街道纵横穿过,一些商品房从上面拔地而起,菜地以另一种形式变得高耸幽深,河的这边和那边都变成了同一种生活。那些菜如今被埋在了城市的底下,人在上面走过,汽车从上面碾过,只有日子还在流转,雨仍然从天空落下。

(选自2017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为什么说菜地已成为他另一本“鲜活的日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的标题是“城市里的菜地”,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母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7分)

18.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

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描写的是《朝花夕拾》中的无常。

B.《巴黎圣母院》中,刑场上的卡西莫多撕心裂肺地说要喝水,人们却不断诅咒。

爱斯梅拉达把水壶送到他唇前,这个不幸的丑人流下了也许是人生的第一滴眼泪。

C.《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凭三庄联防,机关密布,易守难攻。梁山好汉孙立利用和

祝家庄老师栾廷玉同门师兄弟的关系,打入庄内,里应外合,攻下祝家庄。

D.《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卖掉人和车厂并抛弃虎妞,二强子踢死老婆并逼女儿卖

身,阮明因没借到钱而告发曹先生,这些自私冷漠的人物体现了社会的凉薄。19.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4分)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是。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

他揭开,老孙再走罢。?大圣作了准备,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看。?

(1)联系相关情节,写出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结合选文或上下文相关情节,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点。(说出一点即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0分)

七、作文(50分,含书写5分)

20.请以“网里网外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语文试卷第7页(共18页)语文试卷第8页(共18页)

江苏省宿迁市2017年中考试卷

语文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答案】挚

juān

【解析】要读准字音,要注意拼音书写的规范。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答案】(l)江春人旧年

(2)了却君王无爷事

(3)大渡桥横铁索寒

(4)江山代有才人出

(5)在乎山水之间也

(6)可以攻玉

(7)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解析】(l)~(6)只需根据上下句的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添字和漏字。第(7)句为理解默写,要从《饮酒》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热爱自然、心胸旷达的诗句。

3.【答案】(1)①去掉“随着”或“令”

(2)③把“传承”改为“传授”或“教授”

【解析】第①句的语病为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除“随着”,让“全民健身事业”作主语,也可删除“令”,让“科技手段”作主语。第③句的语病为动宾(传承……技能)搭配不当。“技能”不能“传承”。应是“传授”或“教授”。

4.【答案】(1)阻隔

光怪陆离

(2)月,中华文化一道靓丽风景

(3)

5 / 9

—6—第二部分

二、诗歌鉴赏

5.【答案】(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解析】(1)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角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然后分析其作用。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

(2)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

三、

6.【答案】A

【解析】A项中的“遣”的意思都是“派遣”,动词。B项中“相马”的“相”是观看的意思;“相藉”的“相”是相互的意思。C项中“买马而善”的“善”的意思是“好的、强健的”;“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D项中“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和实意动词“去,往”。

7.【答案】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解析】解答时要在理鹤的基础上按照音节和意义进行停顿划分。“然而”句首连词,需要停顿:“王不待工”与“而与建信君”为两层意思,表示转折关系,要停顿。

8.【答案】(l)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隐隐约约,或现或隐。

【解析】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句式特点,如第(l)句“此皆……”为判断句;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用法,如第(2)句中的“斗折蛇行”的“斗”、“蛇”为名词作状语。

9.【答案】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的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

【解析】说客先由买马谈起,看起来毫不经意,实际上己经将要说的话作了谋划安排。选马要等相马之人,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好贤明的大臣。通过选马与治国的类比,昏庸的赵王才有所悟。

四、

10.【答案】首先由人的本性是怯懦的说起,提出勇气的可贵;然后从“外界的鼓励”“了解环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念”等三个方面谈获得勇气的途径(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获得勇气):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具有勇气(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

【解析】议论文的思路是围绕着“论点”展开的,其大体思路是提出论点,分析论证论点,得出结论。本文围绕“勇气”,提出了相关论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答时要紧扣“勇气”二字,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提炼。

11.【答案】第③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意思对即可)

【解析】先找出使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解答时可以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如“当……”就如同“正如”“可是”等进行判断。其作用是对相关观点进行论证。

12.【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

【解析】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既要写出句子的字面意思,还要探究其在文中的深层含义,要围绕“勇气”“信念”“乐观”等关键词展开。

13.【答案】示例:鼓励会让人获得勇气。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特别紧张,愣在台上,这时候,看到班主任对我竖起大拇指,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发挥出色。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7 / 9

—8 —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联系全文,从②~⑥段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回答;自己的生活实践(经历)要能够证明相关论点。表达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 五、

14.【答案】“鲜活的日历”是指不同的蔬菜标志着不同的时令季节,我一路走来,顺次看到它们就像翻开一张张日历,菜地己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去看菜地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解析】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鲜活的日历”在文中指什么,然后将“菜地”与“我”的生活“旧历”等联系起来分析。

15.【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各种蔬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它们生机勃勃(富有活力)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菜地的喜爱。

【解析】首先判断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要从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情感特点两方面展开分析。

16.【答案】菜地是连接母亲和城市的纽带;母亲对菜地的感情代表了老一辈人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具有典型意义;写母亲其实也是写作者,对作者来说菜地具有“根”的意义;母子对话内容和菜地的现实遭际形成对比,加重悲剧色彩,深化了文章主旨。

【解析】解答时,要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两方面分析,要梳理出“菜地”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把握母亲对“菜地”的情感以及“菜地”的含义。

17.【答案】交代菜地的结局(城市这块令人感到亲切、踏实的菜地被无情吞没);与前文中菜地的生机勃勃形成对比,与“我”和母亲的愿望形成反差,表现“我”的痛心:结尾具有鲜明的画面感,余韵悠长,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结构:照应文章的开头(或首尾呼应)。

【解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围绕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有点题、照应、总结、深化中心等。 六、名著阅读 18.【答案】D

【解析】涉及的名著有《朝花夕拾》《巴黎圣母院》《水浒传》和《骆驼祥子》,D 项中刘四爷抛弃虎妞是因为封建的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二强子拉车不足以养家糊口,逼迫女儿卖淫,踢死老婆,人性已经泯灭;曹先生给阮明不及格分数,阮明告他是革命党。 【考点】名著的情节。

19.【答案】(l )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作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做个蠛蠊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

趁二魔揭起帖子看时飞出去了。

(2)示例一:孙悟空拥有人的聪明才智,选文中写他连说“天呀!孤拐都化了!”“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哄骗二魔开葫芦。示例二:孙悟空具有人爱清洁(怕脏)的特点,开始想撒尿使葫芦摇得响来哄骗妖

怪,但因为怕“污”到衣服而没做。示例三:孙悟空虽然聪明但也有粗心大意的一面,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应,就会被收进葫芦,但仍然心存侥幸,以为不是真名就没事,结果被装进去了。

【解析】考查的名著是《西游记》,相关内容见《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第(l)题考查具体的情节,要写出孙悟空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经过:第(2)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所谓的“人性”是指孙悟空具有人的情感和性格,解答时要联系相关的情节。

【考点】名著的内容及理解。

第三部分

七、作文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是“世界”。“世界”的含义很丰富。可以指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如大干世界,也可以指社会状况,如“资本主义世界”;还可以指某种领域或人物活动范围等,如“内心世界”。“网”是本题的第二个关键词,“网”可以实指网状的事物,如“渔网”“蜘蛛网”,也可以指虚拟的现代通讯网络,如因特网;此外,“网”还可以虚指人际关系,如“关系网”等。“网里网外”是对“世界”的限定,意思是“网里的世界”和“网外的世界”,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的世界。写作时,先要确定“网”和“世界”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据此确定写作的内容;可以用设问的方式获取写作思路:如“网里网外”是怎样的一个世界?“网里”和“网外”的世界是怎样的关系?如何走出(或走进)“网里网外”的世界?……以此打开写作思路,进行写作。

9 / 9

2017年上海卷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C)(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④常识解释并不总是奏效。出现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咬了,就像月饼被咬一口就会却一块,这当然是常情。但天狗是为月食特设的:不咬月亮的时候它在干什么?为什么每次咬了月亮还必定吐出来?至于细致、系统观测到的现象,仪器观察和实验产生的结果,常识不知道这些事,当然更谈不上由这些事形成什么道理。理论家知道这些事情,而且特别关注这些事情,恰恰是因为常识不能为它提供良好的解释。异常的事情特别能显示理论的解释力。 ⑤理论的解释不是凭空而来。理论靠什么提供解释?靠讲道理。从何处讲道理?从常识。除了包含在常识里的道理,还能从哪里找到道理?还有什么我们能够理解的道理?理论家在成为理论家之前先得是个普通人,是个常人。爱因斯坦说的“科学整体无非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也是在这个方向上说的。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念天地之悠悠,。 (2)乱花渐欲迷人眼,。 (3)问君何能尔,。 (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人 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 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

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 陶醉沉浸俗艳鲜艳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B.《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伤仲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D.“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2017上海语文春考卷(含答案)

2017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l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 (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秦风·蒹葭》) (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2分) 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B)。(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 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就是自然而然。“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④至于山水画,最早的文献也出自东晋。画家宗炳,因为老病,不能亲历山水,所以图绘下来以了却山水之思,山水画就成了真山水的替代品,可供“卧游”。中国山水画,固然有不表现人之活动的纯粹山水,但更大量的,则在山水间绘有或行或卧、其小如豆的高人雅士,以及结于山坳水滨的几椽草庐茅屋。在古人的观念中,这是人与自然的最高和谐,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离开了人,虽然完整,但那是寂寞而缺少生命的。山水画集中了画家对山水的观察和想象,移于尺幅间,石涛山水卷轴所钤“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中国艺术的真精神。也就是,从发现到创造,人可以集自然山水之美于画幅,咫尺千里,条挂厅室,朝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语言运用 10分 1.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按题记分,一共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想象别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荀子的《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诗句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 2.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2分) 道家意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物我不分的意境。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在道家那里,真正有一种澄心观物的超越的态度,①物与我、人与自然也真正地融为一体了。②儒家凸显主体(我)的地位,③在儒家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单向的;④道家则是淡化主体(我)的地位,在道家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双向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另一种是无我意境。道家贵无,在他们看来,既无本体,也无主体;既无物,又无我。⑤在艺术中,⑥衍生出无我意境来了。陈来先生说,庄子、陶渊明体现了无我之境。蔡报文先生也说:“‘无我之境’就是‘庄学之意境’。”此类意境属老生常谈,故不举例。总之,陶渊明、李白等人的诗境是道家意境的杰出代表,山水诗、玄言诗、山水画中亦多有道家意境。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D)(2分) A.阁下亲自莅临指导,我倍感尊贵。 B.小明,要多向老师同学不耻下问,这样学习才能提高。 C.老李,家母古稀之庆,我特来恭贺! D.张兄,奉上拙著一本,敬请斧正。 二阅读与鉴赏 7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7分) 给“直升机父母”的七条忠告 南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附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8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 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 .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 .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 .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 .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 .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 .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卷 --------------------上--------------------答 --------------------题 --------------------无--------------------效 ------------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_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___________·登建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_________________,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常识和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空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呢?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作“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判断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修正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河南省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版)

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四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试卷 12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A.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 B.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 C.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 D.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 3.古诗文默写(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2)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校对版)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的《·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 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

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

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6学年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6.12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_____·劝学》)(2分)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八声甘州》)(1分)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2分)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3分) 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___________________。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 ①主席:作为主持人,在我两边雷声贯耳的同时,眼前也交织着两组截然不同的世纪画面,忽而是伤感的咏叹调,忽而是激荡的主题曲。对20世纪的回忆会是凯歌高奏还是摇头叹息?让我们再听听双方的总结陈词吧。 ②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要在这里指出对方辩友的是,从我方一辩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今天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讨论的前提条件,您不能以此来作为它的论据。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喜事,有什么忧事啊! ③对方辩友,世纪回眸,有喜有忧。我方与对方辩友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这点上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您到最后也没有告诉我,一旦人类自身走向了终结,那么所有的发展与成就都将灰飞烟灭,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取决于我们的忧患意识啊! ④很高兴对方二辩在陈词中,就已经替我们明确地区分了什么是恐惧意识,什么是忧患意识,而且承认了忧患意识确确实实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那么,我在这里应该告诉大家,我们就是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忧患意识使人类迈向更美好的明天。在这里,我想提出,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喜忧之事常常是同一立场的两个方面。乐极生悲,满常招损,不可不察。 ⑤另外,明确发展是主流,并不能直接得出喜大于忧的结论,应该分析主流是如何出现的,如何确立的以及如何继续保持这种主流。人类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灾难性的问题,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醒吗?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忧患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