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刷工艺技术在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印刷工艺技术在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印刷工艺技术在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印刷工艺技术在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印刷工艺技术在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是艺术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综合知识的集结,多科学的交融,常规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艺术设计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应刷工艺课而言,体现得更为突出,艺术设计学平面设计专业和印刷工艺专业看起来似乎界限分明,一个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另一个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但是由于现代平面设计基本上是特指为满足机械化印刷生产所进行的设计,其目的是满足视觉语言信息的传达和传播,而印刷工艺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因此对印刷工艺的良好运用对平面设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高等艺术设计印刷工艺课教育任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在传统教育的观念与体质的束缚和影响下,印刷工艺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根本和有效地解决。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时代。印刷工艺的不断发展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像印刷品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人们对图像印刷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及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图像印刷品的生产分为印前艺术设计和印刷复制2个阶段。印前艺术设计阶段是产品的策划、设计并形成样品的过程,前艺术设计和印刷复制在图像印刷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

制造一件好的包装装潢印刷品,需要设计与制版、印刷三者密切配合,缺一不可。书籍是传播文化和信息的一种载体,包装纸盒是保护和美化被包装物的一种载体,它们都是一种将文字、图片、印刷工艺等元素高度统一的载体。由于消费者的年龄、文化的差异以及职业、民族的不同而产生审美上的差异,这就决定了这些因素不能草率统一。书籍的页面和包装纸盒装潢图案的图文并茂向来是消费者喜爱的方式,加上如今快餐式的文化消费特点,催生了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纯文字的书籍和只有文字没有图案的包装纸盒已越来越少,图文混排的特点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将图文处理和印刷设计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出版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印刷工艺已渗透到书籍设计各个领域之中,翻开书籍的历史,书籍始终伴随着印刷技术的革命而创新。书籍设计不同于绘画作品,它必须依靠印刷工艺及材料才能转换设计者的思维,物化书籍形态美。书籍是工艺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现代设计者应了解和运用印刷工艺,而更好服务于设计。因为,任何精湛的印刷技术都是设计作品赖以实现的必要手段,是设计者创意物化成书籍的重要环节;同样,没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再好的创意也

难以实现。其次,高质量的印刷技术也提高了书籍本身的质量,实现书籍的社会价值。反之,书籍形态的不断演变也促进了印刷技术的革新,所以,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紧密相连。本论文于书籍设计与印刷工艺关系的大框架,以印刷工艺的特征,材料的选择,印前的图文处理,印后加工等五个方面为出发点,结合本人在印刷厂的切身体验和调查,提出了书籍设计者应是集艺术和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由于当代社会的信息获联手段众多,消费者对印刷设计的要求日益提高,有的消费者甚至仅通过对书籍封面和页面或包装纸盒的外观结构和装潢图案的印象作为其购买的判断标准。因此,这就要求设计者提高设计水平。对所要设计的稿件的文字、图像、图形等各种信息进行编排组合,形成书页或包装的外观图案,达到清晰顺畅、赏心悦目的目的,提高自身的图形的传播比文字更加直观,它不仅传达信息,同时也能弥补人们对文字理解的不足,它在信息的传达上是对文字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说,其传达性超过了文字,因为图形的视觉冲击力比文字更强。在原始时期,原始人类就已用图形作为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即使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图形的视觉认知功能仍然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因为图形在传达上比文字更具有优势,它较少受文化、语言和地域差异的限制,是属于非语言传播的范畴,具有视觉的直观性和跨语言、跨文化限制的便利性。一幅优秀的图形设计可能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跨越地域的限制和语言的障碍甚至文化背景的差异来进行无声的交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图形具有国际性。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图形无处不在,比如标志图形、宣传海报、招贴、吉祥物等等。图形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和手段,它不仅能传达记事性质和表现个性,也能够帮助人理解、表现概念、传达思想,它易于被识别和记忆,对受众产生影响,不仅具有明晰的言词表达功能,更能够像文字一样清晰地体现思维。图形在传达意义上是通过人们的感觉经验,诱发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记忆和联想而展开的,这种凭借感觉经验而展开的记忆和联想是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的,而且图形具有形、意、色等多种因素,因而传达的范围更广。相反,图形的设计必须需要符合视觉美的要求,它主要通过构图、造型以及色彩上的视觉美来吸引人们观看,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接受图形所要传达的观念的信息。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产物,而图形设计又是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和人们的生活甚至每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图形设计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之一,其意义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设计者意图的表述。图形语言的表意存在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在界定图形所表达意义时,会因民族、文化、心理习惯、语

言等差异而产生意义上的不同。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它有别于标志、图案,并且不是一种简单的以审美为目的的装饰符号,而是在特定思想意识支配乇的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组合的一种蓄意刻画和表达形式。虽然图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内在的语言却十分丰富,它有时是在美学意义上的升华,有的时候蕴含深刻的哲理,同时也是印前处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在了解具体的创意语言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图形以及创意的相关理论知识。图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构成视觉传达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也是设计师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与计划、并且与公众沟通的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所谓的“图形”,英文是“Graphic”,其意义和印刷的关系紧密,中文含义则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印刷以及种种媒体的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用以传达信息、思想及观念的视觉形式。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很多生产厂商对印刷材料的样品和有效说明没有投入足够精力。他们通常都会宣称他们生产的材料多可以作为良好的印刷承载物且兼容多种后期加工工艺。实际上却不像他们所说的这么理想,印刷厂和后期加工方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完善你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设计师必须自己承担起材料生产商和印刷厂商沟通的任务,而且必须忽视手头上其他棘手的问题,首先面对材料的种种局限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而这种忽视却能带来独一无二的结果。对于某种材料缺乏全面的认知会迫使设计师另辟巧劲达到设计目的,而正是种无奈的选择却孕育着不可思仪的设计创新。

设计与印刷业的关系非常密切,设计的作品大多都要印刷成成品, 印刷是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加工工艺。它通过印版将文字或图形制成大量的复制品。每个时代的印制厂具和手段都为设计师界定了设计方式的表现效果和历史框架。印刷与设计的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休戚相关的。所以做平面设计的除了学会应用软件以外,还必须懂印前制作方面的知识,比如字体, 颜色,开本尺寸,菲林输出时,排版设计的注意事项等。排版设计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切视觉传达艺术施展的大舞台,排版设计是伴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并体现着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风貌等方面,被广泛地应用于报纸广告、招贴、书刊、包装装潢、直邮广告(DM)、企业形象(DI)和网页等所有平面,影像的领域。为人们营造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提供了广阔天地,排版设计艺术已成为人们理解时代和认同社会的重要界面。

设计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讲求创意,印刷科技讲求突破,两者一脉相承,如形随影,双方如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势必可提升整个印艺界的水平。对印刷知识的匮乏阻碍了许多平面设计师的发展。因为不了解,许多设计师认为自己的设计就是电脑屏幕上的样子,这很危险,因为技术的原因,它与实际的输出效果还有较大的差距。不熟悉印刷的

特性与缺陷,许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不断地给印刷找麻烦,设置障碍,这很愚蠢。平面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印刷知识有许多,比如说各种品牌印刷机的性能、同一机型不同规格的性能、不同品牌油墨的性能、四色油墨与专色油墨的特性、不同品牌、规格、品种纸张的性能、特殊工艺、后期加工及装订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在做设计时需要为客户考虑的问题。

平面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作品的实现,在商业化的今天,作品的实现只依靠书写或手绘已经不可能,大多数作品的实现要依靠印刷技术。而在另一方面,印刷工艺若不经过设计与作品进行连接,它就仅仅只能作为一种技术存在,没有设计,印刷工艺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共生关系。

首先,平面设计对印刷工艺转化为作品成品的整合作用。印刷工艺不能直接转化为作品,因为印刷工艺作为一种技术产生的只能是一种功能结果,无法直接连接社会的需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不仅仅只考虑到客户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美学、心理学、经济要素和其他社会文化环境,平面设计师将所有需求进行整合才能设计出印刷精品。在一件平面设计成品中,印刷工艺的要素不是产品的唯一要素,除此之外的大量非工艺或非技术的要素如文化因素才是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

其次,印刷工艺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和制约。按印刷类作品服务对象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出版印刷、广告印刷、包装印刷和特种印刷四个大类,可知印刷涉及的范围广泛,平面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所涉及对象的特点及在作品实现时的方式,这样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印刷作品的制作加工工艺十分复杂,如印前的出片制版、打样,印后的覆膜、上光、烫箔、压型、装订粘合等,之间设计的工艺流程、加工设备、加工材料繁多,每个步骤都设计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让作品更完美地按照设计师自己的意图实现出来。还有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对印刷成品进行修改,当设计作品变成印刷成品后在发现错误和问题,几乎都是无法修改和挽回,即使有时可以利用一些补救措施,但最终的作品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制作成本的提高。

印刷工艺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如果能得到设计师的充分运用,将平面设计与现代最新的印刷工艺结合起来,设计师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展并且能够更加符合自己的设计意图。印刷工艺的改进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可以从历史上明显的看出,在工艺方面,印刷术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照相排版、电子分色制版到现在的桌面出版系统,并且在现代工艺的演进更为快速,设计师如果跟不上印刷技术的步伐,那么设计出来的产品也不能很好地与时代接轨;在新材料方面,最突出的一次变化是蔡伦发明的蔡侯纸引起的印刷术甚至是文化的革命,很难预测在不久的未来又有什么新的承印物或者新类型的油墨带来另一场革

命,这些变化设计师比客户敏感,设计师应该更能把握技术前沿的脉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新技术方面,可能出现新的印刷设备或者新的印刷技术,如果现代的设计师只具备传统设计师的基本能力,不能够熟练的运用电脑,那么他的发展潜力是很小的。

一个完整的印刷品,从在平面设计时设计素材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运用印刷工艺印刷成品,设计与工艺的关系得到体现; 一件精美的印刷品都是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结晶,更是平面设计的创意设计和印刷工艺的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姓名:王丹

班级:视觉传达133班

学号:1312100305

学习窦桂梅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窦桂梅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这个充满新意的季节,我于3月29日至31日和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一起前往郑州参加了全国名师窦桂梅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研讨活动。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我惊叹于窦桂梅老师对教材的全新的、深度的解读,惊叹于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的“温度”“广度”和“深度”,但追根问底,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窦老师读书、思考的基础上。窦桂梅老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底气、大气、灵气,即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涵养浩然之气。” 这次研讨活动之一是窦桂梅和她的团队教师进行的课堂教学展示,每一位老师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语文教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基本功。特别是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中的精彩朗读展示,使我深深的明白朗读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的精彩朗读会使自己的课堂蓬荜生辉,更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千万别忽略你在课堂中的每次精彩的范读。既然是范读就要有个样子,给孩子读课文要理解课文的意思基础上去读,表达是要将中重音好,重音就能表达你对课文的理解,其次作为以教师朗读时,准确是第一位的,段与段之间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心中要有数,最后朗读与说话之间不要有太明显的区别,对自己的声音、语气、情绪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真正做到“情”、“声”、“气”三者相结合名师的教学让我觉得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还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怎样去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就能看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到底怎样。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带领学生推敲的字词、句子,然后巧妙地将这些语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本次研讨活动之二就是窦桂梅团队的精彩报告,窦桂梅老师的《改造我们的课堂》准确的提出了我们的课堂“改什么”、“造什么”、“保什么”的问题,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我们现有问题的百病之源,怎样消除现有弊端,减负增效是根本。那么,该从哪里改?还是课堂!要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就要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课堂上要以学生的学习增值为中心组织教学。她介绍了清华附小“1+X”的教学模式,1为学生预学,X为学习增值,通过“预学单——公学单——延学单”使学生真正做到有兴趣、可选择、重实效、轻负担,获得最多的知识,取得更多的进步。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悟出了一点点:人活着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从事一份事业,更是应该有种精神的。只要心中有“梦”,生活就会是的“快乐”的,前途就会是“光明”的。我们大多数教师缺的就是这种勇往直前的激情。 现实是客观的,心态却是可以调整的。永葆的是对事业精益求精的激情,宁静的是对名与利的淡泊。我们应该像窦桂梅一样,笑对生活,享受生活。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艺术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6-12-22T17:07:38.3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2月总第213期作者:张辉 [导读] 过去我粗浅地认为所谓艺术就是美术、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和文学等,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不相关联的。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251800 摘要:我尝试着把思想品德教学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艺术成分,用艺术化的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在美感中扩大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思索未来的情感世界,努力打造富有艺术魅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造 过去我粗浅地认为所谓艺术就是美术、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和文学等,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不相关联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应更多地开设综合课程,软化学科界限,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统整而实用的知识世界。思想品德课其概念、观点和原理抽象思辨,理论性较强,而中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缺乏、知识水平有限、科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和掌握时有一定难度,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进而心生厌倦。为使思想品德教学走出困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取得教学新成果,我尝试着把思想品德教学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艺术成分,用艺术化的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教学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在美感中扩大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思索未来的情感世界,努力打造富有艺术魅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一、挖掘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形象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生动鲜活。 万物皆有形,形象性是艺术的外显特征,思想品德课堂同样需要形象性。教师只有善于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生动鲜活。 1.思想品德语言形象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上可采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形象化,例如:讲授“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水滴和大海的关系”,个人就是大海中一滴水,大海是由水滴组成的,而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干涸。于是,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在这里,我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水滴和大海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个人与集体”这一抽象关系,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感觉亲切、理解深刻,无形中就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2.教学方法形象化。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小品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和探索中理解思想品德概念、原理,化抽象的结论性知识为形象的动态性知识。例如:在教学“如何珍惜名誉”一课时,课前让有关学生准备好,课堂上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正确处理身边类似问题的方法。在组织“树立法制观念”教学时我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理地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深刻理解了概念含义、知识原理的要求,体验到了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 二、挖掘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富有感染力。 思想品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主要运用理性,以理服人;同时,它作为一门艺术,则主要运用情感,以情感人而导之以行。首先,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情感性的教态:用自己饱满的教学热情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用趣味性、激励性、富有悬念、饱含幽默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清晰、和谐、有韵律及节奏感的语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受到鼓舞;将内心对教材的情感融进教学内容。给教学信息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感情色彩,也就增强了学科本身的吸引力。 三、挖掘思想品德教学的审美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美的气息。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内在之美,教学过程如果融进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那么就能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比如:思想品德教材语言的简约美、知识的严谨美、图片的形象美、谚语名人名言的哲理美等。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体验这些美。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思想品德概念、观点、原理用语言描述起来感到非常吃力,难以理解,这时我就利用一些音像资料、图片、谚语、名人名言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形象美、简洁美、哲理美。 四、挖掘思想品德教学的创造因素,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具生命力。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性更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诱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创造气氛,促进智力运动,在充满激情的探索中提升能力、增添活力。例如:在教学“树立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节约保护资源”时,教材是用图片和材料来说明,虽然形象但学生对树立节约和保护的资源意识理解仍有困难,不能达到引导学生践行的目的。于是我就把数学计算方法引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数字计算:在夏季日常生活中淋浴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洗一次澡可节水60升,一吨水按2.00元计算,全国13亿人一天能节约多少元?学生计算后得出:可节省1.56亿元。这道数字计算不仅使学生很容易地领会树立节约和保护资源意识的重要意义,而且激发了学生去践行。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的艺术美是时代的需要。打造艺术魅力无穷的思想品德课堂,展现思想品德知识的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上星期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后,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思考课堂教学艺术,思 考教师这个重要角色,思考自己该怎么样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德育是无处不在,德育重要,但不能单挑出来。原来数学教师就是数学 学科德育中的重要人物。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就是对学 生认真负责,让学生学好数学,引导学生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积极乐观踏实认真的人。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报 告视频里提到的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从五个层面来评价,就是一个 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好数学基础的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 是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品味 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境界的教师;一个好的数 学教师一定是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从这五个层面来评价我觉得 挺有道理的,但这五个层面每层都意味深长,让我深深思考,什 么是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又如何在数学 课堂中教出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很值得 我思考和探究。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课堂教

学也需要艺术。那如何使教学有艺术,我想这肯定需要老师有很 深厚的知识底蕴。吴正宪老师刚开始就讲“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学生经历的不同,为什么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呢?”。吴老师 又接着讲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思考“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听到这句话,让我自问“什么是三维目标?”,经过查询才知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 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为数学 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 中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但是,不 少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理解, 过于求新求全,产生了许多尴尬。 那如何才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吴正宪老师通过两个教学案 例来让老师自 己思考。通过观看这两个案例,我还是没弄明白具体该如何 落实三维目标。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思考了影响课堂效果的因 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面学生学习现实 教师的课前调研很重要,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掌握已有的 知识情况,能充分读懂学生,认真分析学情并根据学情制定合适 的教学设计,直面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认真思考怎样使学生感兴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姓名:张卫华 工作单位:奉新县冯川一小 论文题目: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冯川一小张卫华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数学知识的传递,其间关乎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语言的力量来完成。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粗浅认识: 1. 数学教学语言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严密性很高的学科。要表达数学的思想,传达数学的知识,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很高。数学教师对概念、规律、法则等知识点的叙述要严谨,一定要在自己熟练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叙述。 例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句话如果说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就不严密了。这两句话虽只有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添”表述的是一种动作与行为,而“加”所表述的是一种运算过程,显然,在这句话中,用“添”更确切。 再例如,老师平时喜欢说诸如“57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正确,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57”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还有像“是、比、占、转化”等,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思维更严密,从而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 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深入思考,开启思维。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去年过第16个生日,而奶奶的孙子去年过第18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当学生的思维“断路”时,教师引导学生想:(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浅谈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浅谈课堂教学艺术》 心得体会 上星期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之后,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思考课堂教学艺术,思考教师这个重要角色,思考自己该怎么样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德育是无处不在,德育重要,但不能单挑出来。原来数学教师就是数学学科德育中的重要人物。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就是对学生认真负责,让学生学好数学,引导学生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积极乐观踏实认真的人。观看了吴正宪老师报告视频里提到的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从五个层面来评价,就是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好数学基础的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境界的教师;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从这五个层面来评价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但这五个层面每层都意味深长,让我深深思考,什么是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教出数学味道、数学品味、数学境界和人文精神,很值得我思考和探究。 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浅谈课堂教学艺术》才知道原来课堂教学也需要艺术。那如何使教学有艺术,我想这肯定需要老师有很深厚的知识底蕴。吴正宪老师刚开始就讲“同样的课堂同样的学生,学生经历的不同,为什么学习效果就不一样呢?”。吴老师又接着讲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思考“如何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听到这句话,让我自问“什么是三维目标?”,经过查询才知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具有统帅全局、导向和调控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划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具体分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并指出这四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但是,不少教师在定教学目标时,由于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理解,过于求新求全,产生了许多尴尬。 那如何才能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吴正宪老师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让老师自 ;; 己思考。通过观看这两个案例,我还是没弄明白具体该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思考了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面学生学习现实 教师的课前调研很重要,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情况,能充分读懂学生,认

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等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教后反思,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

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发表时间:2019-04-08T16:00:06.09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作者:于爱丽[导读]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思想意识也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教育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提出后,素质教育成为校园教学的主要方向,其能够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 256651 于爱丽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思想意识也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教育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在新课改理念提出后,素质教育成为校园教学的主要方向,其能够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重点了解到课堂中的教学艺术,希望能够在根本上发挥这一教学效果,提高初中学生整体素质,向社会输送全能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艺术 前言:在初中校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治信息,保证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帮助学生养成最佳的思想品质。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更是为初中校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因此还需要转变教师观念,渗透教学艺术,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 一、围绕教材目标和主题开展教学 初中校园所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文化、经济、政治,其中不同的领域包含着不同的知识内容,这也造成学生在学习中难度比较大,教师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还需要全面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按照教材中的内容科学有效的制定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的任务。在这其中就要求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制定出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案,这样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树立争正确的思想意识。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守旧的教学观念,避免出现旧思想对教学工作的禁锢,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出有趣的话题,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也需要为学生营造出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按照学生探讨和思路和内容,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推动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敬畏生命》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与生命有关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对自己查阅的故事和实际案例进行探讨,如,某陈姓男歌手吸毒事件,这些是当时的热点话题,并且设计到娱乐圈,学生的兴趣很高,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事件向学生渗透爱护生命的思想,进而形成教学艺术。 二、加强多媒体情境教学有效构建 最佳的教学氛围能够让课堂变得活跃,学生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之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是如此,教师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工作进行中,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构建,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如,利用视频、多媒体、微课等形式,让学生在这些高科技设备的支持下,提高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有效的减少和降低学习的难度,例如:在学习《认识自己》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按照课堂中教材的核心内容,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课堂上,让学生学生进行多媒体视频的观看,可以选择《乔哈里视窗理论》的视频内容,配合简单的文字,向学生介绍和分析其中的知识点,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后也能够更加深刻的反思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后期的学习中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最终形成更好的自己。 三、巧妙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 在开展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全方面的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教学艺术,不仅仅能够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加直观和清晰的了解到相关法治信息内容,也能够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思维理念,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所以在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为了能够保证加深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主要知识的印象,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和引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课堂中主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和探究学习活动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理解相关知识点,使其在讨论和交流中成长,这也是教学艺术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工作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对比和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也可以相互之间渗透学习上的技巧,以此保证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习惯,也能够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例如:在开展这一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清楚的区别概念之间的差别,就可以组织小组进行探讨,并且总结每一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在班级中公布,这样的交流过程能够让学生成长,也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校园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长久以来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教师也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提升。而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就是,虽然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也初具认知水平,但是整体的思维和智力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低,所以很难客观、公正的对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这也突显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以上内容中本文提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希望能够改善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顺生.讲究“慢艺术”,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细节[J].中学课程资源,2018(08):65-66. [2]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对教师的期待与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24-28. [3]康利.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学生获得感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8(03):5-9+1.

《课堂掌控艺术》读后心得体会

《课堂掌控艺术》读后心得体会 读了蔡楠荣老师撰写的《课堂掌控艺术》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该书从课堂掌控的必要性、含义、构成以及影响教师课堂掌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让我知道了掌控实际上是指主持、掌握、控制,不使之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学生有着自己的自主权,教师只不过在整体上、全局上对课堂进行引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有如下体会: 第一、一个高效的课堂,必须要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障。这样的话,教学过程就如行云流水,老师便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处理生成问题上,便能和学生意趣盎然地沉浸在知识海洋的起伏跌宕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课堂渐进发展。因此,老师须掌控课堂秩序。 第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是的,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热烈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还要掌控课堂氛围。 第三、课堂教学的动与静是相对的,动、静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把握好动与静之间的度。教师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入手,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对学生来讲都是必要的,对其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教师在掌控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适度调控来营造最佳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老师要掌控好动静度。 第四、从现代学习理论出发,教师的最重要职责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动态生成型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涵养的最大考验,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相继诱导,触类旁通,真正还学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鲜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和问题,从而是学生获得预设外更丰富的知识。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不仅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内在生命成长发展的需要,还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更是教育永恒、真正的价值追求。 只有成功地掌控、驾驭了课堂,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因此,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技艺,让我的学生学得开心,让我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上好课的教学艺术》读后感

《上好课的教学艺术》读后感 新城实验学校李丽平 放假期间,我拜读了《上好课的教学艺术》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看了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那么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课堂导语要有艺术性,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下几点问题:忌重知轻能、忌冗长拖沓、忌平淡刻板、忌牵强附会、忌言独角戏。课堂导语的设计也要多种多样,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察颜观色、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组课堂信息。课堂上,学生多了,课堂表现总会不一样,有专心听讲的,也有精神溜号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地表扬遵守课堂纪律、专心致至学习的学生,使学生的精力集中起米。这是表扬法:临时让不注意听讲的同学回答教师提出的教难问题,他回答不上米,以此来提醒他,使他白觉地纠正错误,专心学习。这是提问法:课堂教学45分钟中,大部分学生精神疲意,这时可讲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笑话或题外话,使学生紧张的精神松弛一下。经过休整,学生可以恢复精力,提高学习效

率。这是休整法:有时上课出现突发事件,如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吵架,影响课堂纪律。教师为了使教学既能继续进行,有能脱身处理偶发事件,可以采用分身法,布置一两道紧密、配合本节教学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又能处理突发事件。这是分身法.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幽默法和嫁接法。幽默法就是以幽默的语言提示学生,让他们知道应该专心学习,不能精神溜号。例如一位教师正在上课,忽然有只喜鹊在窗外叽叽喳喳地叫,当时,许多小朋友的目光被喜鹊吸引,影响了上课。这位教师不仅没有训斥学生,反而幽默地说:“刚才大家上课很认真,把喜鹊都感动了,还高兴地说:“多好的小朋友啊,上课真专心啊!”经老师这么说,学生们意识到刚才精神溜号是不对的,很快集中精力学习。嫁接法就是把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偶发事件,引导到课堂教学上米,犹如植物栽培的嫁接。如,一位教师正在讲课,一只燕子飞进教室,绕了一圈又从进米的那个窗户飞出去了。燕子闯进教室,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这时,老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说说刚才燕子飞行的路线像我们学过的哪个数字?”同学们立刻回答说,像“6”,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被引导到学习上来。想想白己平时遇到这种类似情况,并没有把课堂突发问题解决掉,只是一味的批评,通过书中举的实例,使我意识到了课堂确实是一门艺术,应该不断的反思。这木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适用性”。教学艺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理解、感悟和运用,才能运用恰当,挥酒自如,发挥效益。本书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尤其是丰富的案例中,采撷精华,在理论阐述的同时,透彻分析时间案例,让我不仅仅体味

(完整版)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卫辉市上乐村镇第二中学李艳敏 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得与技术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艺术,就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就要懂得怎样利用技术搞好这门艺术工作。对此,本人略谈仅有拙见。 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声语言的默契配合,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自己钻研掌握的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传授给学生,这又需要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技巧方面倍下功夫。每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规范书写字符,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注意无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身教配合言教,使学生领会教师所讲知识,并彻底掌握。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与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也只有适应了这些要求,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才能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进而转化为对学科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的推行素质教育。 在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应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反思和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此,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它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显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有两大目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

学科教学(美术)专业考试大纲

学科教学(美术)专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旨在考核考生对艺术基本原理的掌握与理解,其中包括重要的概念、基本原理的内涵与运用、对艺术现象的理论阐释等。本内容为美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内容,它与美术创作、美术理论研究都有着学科基础的意义。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中外美术史(占20%); 2.世界近现代设计史(占20%); 3.综合设计(占60%);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总分150分。 其中名词解释10分,简答题10分,论述题40分,综合创作9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请自带相关绘图工具。 中外美术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主要艺术流派,代表性画家,艺术作品等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情况,及对美术史知识分析运用能力。 二、考试要求 1. 准确把握中外美术史论的基本概念及其范畴。 2. 了解掌握中外美术史论的基本特点及与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 3. 熟练运用中外美术史论理论知识分析研究相关问题。 三、考试范围 (一)中国美术史: 1、史前及先秦美术

2、秦汉美术 3、魏晋地南北朝隋唐美术 4、五代宁元美术 5、明清美术 6、近现代美术 (二)、外国美术史 1、原始古代美术。 2、欧洲中世纪美术。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4、17、18世纪欧洲美术。 5、19世纪欧洲美术及美国美术。 6、20世纪美术:主要包括西方美术和亚洲美术。 7、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 四、考试参考书: 1《中国绘画史要》何延喆天津人民美术史出版社 2《西方美术史要》郭文堉天津人民美术史出版社 世界近现代设计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世界近现代设计历史的基础知识及一般规律的系统掌握和了解。 二、考试要求 1. 准确把握世界近现代设计历史的发展规律、特征及基本内容。 2. 综合运用设计史基本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现代设计史 1. 现代设计的发展 2. 现代设计教育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节课下来,怎么来看这堂课的教学艺术含量,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为什么会有各色各样的看法呢?因为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的;欣赏艺术的眼光也是不同的;大家的自身功底也是不同的;听课者的角色也是各异的:对教师来说,它是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学校领导来说,它是评价教师的一个尺寸;对于研究者来讲,它又是收集事实资料的主要方法,等等。 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用神奇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当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空间,教学过程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洋溢着温馨,天天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学习时,我们才能自豪地说:这个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向往的地方,是师生幸福的殿堂。在这享受的课堂中,我们教师是泥土。泥土不但把爱献给花,也同样献给草,从不厚此薄彼。相信在教师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虽然林黛玉不会武术但会吟诗绣花,她是成功的;鲁智深不会种花赏月,但会舞刀弄棍,他同样是成功的。我们坚信:成功从来不是一种模式。如果哪一天学生们付出了青春、健康和快乐,所有的一切,不但仅是为了“高考”这个件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新课改离成功就不远了。而此时我们的教师不再是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观点的复印机、思想的克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前进的同伴人,成长的催化剂。而这时的课堂就象诗人杜甫所说的“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的复合地,是师生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地。 课堂教学艺术应该讲究本色,研究课堂教学,通常人们总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层面上,注重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和选择。其实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不为生计而教,不为功利而教,不为完成任务而教,不为应付检查而教,不为表演作秀而教。即使事有例外,情有特殊,但教师的主观意识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该如此。那么“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基于以上的理解,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不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一种表达,它拒绝花拳秀腿,无须标新立异;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展开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感悟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感悟 发表时间:2009-03-18T17:31:11.107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2009年第1、2期合刊供稿作者:郭俊珍 [导读] 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刺激。 艺术是创造,创造是新奇,新奇是强刺激。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正是基于此原理,即通过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和活动进行艺术加工,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感动,给学生以美的体验,使学生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摆进去,自觉地力求一般性的听、说、读、写升华到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变苦为乐,化紧张为轻松,从而愿学、乐学、会学、善学。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加强和进行艺术性教学呢? 一、教态艺术 1.营造美的情境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端庄的仪表、得体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标准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工整漂亮的板书和广博深厚的知识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此外教室的巧妙布置,座位的合理编排等方面都能给学生以美感。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 2.引发美的情感 中学英语阅读课文体例丰富,选材广泛,有的反映中外文化习俗、体育竞赛、音乐、人际关系、保护动物;有的反映名人生平、体态语言、戏剧、文学、环境保护、航天技术;有的反映英语国家的历史和地理、生物、探险、保护古迹以及世界粮食问题等。“这些内容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启迪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辨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美育不只是包括审美或美感,它还包括创造美、建设美、净化人的心灵、抵制丑恶、美化社会环境等内容。” 3.挖掘教材中的内涵美 (1)诙谐美。它是最高层次的美,最能反映人的思想品味和文化素养,也是人们渴望达到的精神境界。英语中的幽默与笑话更是不胜枚举,它们集中反映出英美人的机智与风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谐趣文,品味其中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其“幽默细胞”,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幽默,做一个品格健全的人。 (2)含蓄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生活中可应用一些比如委婉语或暗喻等手法,达到“明话暗说”的效果。既传达了信息,又避免庸俗和尴尬。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多由锋芒毕露或用词不当而引起的。社交需要含蓄美,外交更需要含蓄美。作为英语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还要锻炼自己对外交流的能力。在交往中善于含蓄是语言美、修养高的表现。 4.获得应用英语的成就感 中学英语中的功能表达涉及面甚广,诸如问候、介绍、告别、看病、就餐、通知、建议、劝告、祝愿、约会、购物、通电话、谈天气、提供帮助、表达意愿等等。这些功能表达本身就向学生传授了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应用礼貌用语的习惯;节日庆典用英语写名信片,互致贺辞,传递美好的心愿,使学生感受应用之美;举办圣诞晚会,传唱英语歌,表达美好的情感;有的写作爱好者勤于笔耕,并有英语习作见诸报端,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之美。 二、语言艺术 英语的语言艺术在于如何发掘出英语语言美的特点和内涵,并把它用于教学实践,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美的语言环境,带来美的享受,从而产生一种新奇、有趣的感觉,进而在欣赏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在享受中运用英语、巩固英语。教学语言美要求教师讲课时,要用英语讲授,尽量不用汉语;教师的语音、语调正确、甜润、声音和语速适合学生,既不太响,也不太快,语言纯真、流利、简明;教学语言美还要求教师讲课时生动、幽默,这本身就体现了英(美)人语言特点,使平淡、乏味的英语课充满欢声笑语,生机盎然。生动需要教师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形象直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一定要努力创造出优美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英语课,达到学而有趣,学而有效。 三、板书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有着其它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往往凝结着一堂课的精华。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兴趣和知识的掌握。板书的艺术性一方面表现于字体的美观、工整,另一方面表现于整个黑板板面设计与科学安排。 英语板书的形体艺术性要求字母写法要合乎标准外,还要求字母与字母、词与词、句与句、行与行之间距离结构合乎美感规律,既不拥挤,也不松散;既不上窜下跳,也不东倒西歪。板书设计要合理,原则上一节课使用一个板面,少数部分可随写随擦。课题要写在中上方;重点和难点内容写中间;次重内容写两边,以便可以擦了再写。中间板书内容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简洁明了。 四、演示和表演艺术 演示和表演是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可缺少的技能和手段。演示和表演的艺术在于教师巧妙地运用实物、动作、对话、小品等来选好突破口。创造出一定的语境,进行显示和再现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的特点。努力把学生引到真实的生活情景,紧扣学生心弦,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走进课本,走向知识,从而激发其思维和实践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英语课堂必须一改以往那种刻板僵硬的程序化模式。而是师生共同步入的一种审美境界。要形成一个教与学,知识与能力,意志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教学应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堂的艺术性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