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7年申论高分范文7篇下载(国考、省考都有)

2017年申论高分范文7篇下载(国考、省考都有)

2017年申论高分范文7篇下载(国考、省考都有)

第一篇:

【2013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

【题目】

“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800~1000字。

【参考文章】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者:申论花木君)

三万里残阳山河无疆,五千年汉唐高风激扬。时光的流逝,消却了奕耀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光芒,却也为我们留下了“能言”的文化宝藏。在这些文化宝藏中,既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和价值理念的竞争,因此,加强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要内炼其“心”。从记载民众生活的《诗经》到承载传统精神内涵的婚礼、建筑、吃住,民俗不仅是社会形态的体现,更是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传承。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及外来文化的侵蚀,传统的民俗文化渐渐的消逝于历史长河。拯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文化安全意识着手,将民俗文化的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将文化安全注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将民族文化的发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让其在心与心、行与行中传承。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要外塑其“形”。不管是重申报、轻保护,还是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其损害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割裂的是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做精做细,既要与时俱进,同时应去粗取精,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将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构建民俗文化传承人人有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人参与的保护机制,形成以专家学者为主体,广大民众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有效推进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要兼修其“法”。传统文化的失落,不仅源于我们思想上不够重视,也凸显了行动上缺少有效的保护制度。当今美国的价值理念能够遍行世界,除了其强势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更为重要的在于形成了有效的保障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还应修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使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违规拆建、盗窃文物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违法行为,通过法律的约束形成良好的保护、发展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总之,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工程。

PS:《内外兼修写出好申论》系列课程中第三节课“结识花木体”有具体讲解,搭配使用,效果最佳!

第二篇:

【2014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

【题目】

给定资料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文章】

莫让忙碌遮慧眼且把平和植心间

——慢下来倾听美丽中国的心跳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然而,历经三十六年的高速发展,今日的中国已然面临水域开阔而暗流涌动,大河奔腾而泥沙俱下的发展现状--竞争白热化,每日快节奏奔波劳碌,民众俨然置身“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应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慢下来,去审视我们的现状,去明晰我们的行为,去倾听美丽中国健康、积极、自信的心跳。慢下来,需要外塑其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解决民众心态失衡迫在眉睫。为此,需要强化行政引导,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同时,重视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政策扶持、收入差距调整等手段调节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关爱提高民众的积极情感,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慢下来,需要内修其心。当前,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出现了信任和诚信危机,盲目跟风的现象突出。为此,我们应善于发现,敢于面对,勇于承认,充分发挥政府、主流媒体的“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找寻民族文化的根基,保持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独立思考”的特质,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民众的智慧、创造力和自主选择能力,引导民众沉下心来,真正坚守自己,避免盲目的社会心态、“预先失败”的窘况。

慢下来,需要兼修其体。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材料观点)。对此,需要完善并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假日福利的实现,通过宏观引导与调控努力让社会的节奏慢下来,营造宽松公正的社会氛围,为民众创造发展自我的条件与空间,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与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活”。

莫让忙碌遮慧眼,且把平和植心间。慢下来是体验幸福的钥匙,是缓解社会心态失衡的必要选择,更是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营造健康、积极、自信社会心态,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举措。

以分析问题为主:

【2015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题目】

“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化。”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文章】

科技创新多元应美丽中国现“帅性”

——发展依赖创新复兴要靠科技(作者:申论花木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科技创新的目的、价值及如何更好的将科技与人文发展、民生应用相协调等也成为热点议题。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是促进人文、科技协调发展,开启“中国梦”的至关重要的钥匙。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需秉承“个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科技无疆界,但“国情有界”。纵观中国发展历史,从洋务运动到近年频生的“山寨”现象,“生搬硬套”、简单的“拿来主义”无法成为民族发展的通衢大道。正如个性化的定制和服务是中国盾构掘进机与国际“巨头”竞争时的一张“王牌”,我们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科技创新、科技运用的成果,但更要走前人、其他国家没有走过的路,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国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相结合,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推动中国科技与运用走向世界。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要保持“理性”。“无创新,则无出路”,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但创新不是盲目而为,更不是主观臆断、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普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等缺陷,仍缺乏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发明创造,没有形成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中国的科技创新需要立足现实、坚守“理性”,持续传承和发扬高铁在浴火重生中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代表性技术的有益经验,在对内挖潜与对外拓展中有效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走向世界。

尊重科技创新精神,兼怀多元理念应着眼“人性”。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严谨的,但严谨不等于“呆板”,人文与科学能够对接,科学与人文可以交融。在我们的科技创新中,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牢牢结合,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坚守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人民可见、可用的生活领域,打造中国自己的“iphone”“windows”,凸显科技创新对“人”需求的因应和关怀,实现科学与人文齐飞,精彩与务实一体。

高尔基说过,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中国要发展,出路在创新,中国要复兴,关键在科技。只要我们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让科技创新与人文发展相结合,一定能实现强国、富民、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

【2015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给定材料6”中划线句子写着:“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结合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文章】

且把人文植心间莫让科技失光泽

——科技与人文交融共建和谐美丽新生活(作者:申论花木君)

当手机、电脑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当新技术的运用让世界触手可及,当信息技术的普及逐步打破社会闭塞的鸿沟,我们已然迎来了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人生、改变世界的发展新天地。但与此同时,新技术有没有可能穿透社会结构的屏障?科技如何与人文交融等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议题。为此,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坚守人文与科技交融的发展理念,让科技闪耀人性的光芒,共建和谐美丽新生活。

科技与人文交融是民众融入社会、融入世界的钥匙。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接近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分依赖科技、技术也扼杀了我们的“感性情怀”,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家庭和亲属关系维系的情感纽带,让情感变得空洞、灵魂变得空虚。科技终究是为人服务的,在注重科技创新的同时,更需以人性应有的光辉、情怀来审视我们的发明、创造、运用,让技术插上人文的翅膀,戴上世俗生活的帽子,引领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赖以生存的世界,让科技为我们融入社会、融入世界创造渠道和便利。

科技与人文交融是赋予科技新生命的雨露。科技改变生活,更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但高铁事故的惨剧、马航失联的悲伤也提醒着我们科技创新、运用中所存在的不足。科技是严谨的思维和创造,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科技对于发展的作用、价值,衡量科技在大众化、商业目标、社会发展的地位,寻求科技创新与人文情怀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生活的智慧,是更好绽放科技生命力应有的态度。只有当科技被赋予生活化的特质,更多关注人的需求,才能更准确的表达出科技创造最深邃的思想,科技的价值才能发挥到极致,契合人类发展的特性。科技与人文交融是共建美丽新世界的催化剂。美国的iphone能联通中国的亲情,中国的海尔同样能保鲜美国人多样的生活。科学无疆界,技术无国籍,普遍的人文情怀方才构建了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当今的时代,科技是一种工具,但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它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希望,承载着我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期待。打破陈旧观念的藩篱,摒弃科技是呆板的见地,最大限度的解放和激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远非石器时代,远非“独乐乐”的封闭时代,科技创造需要且能够注入更多人类普遍的感知和情感,注入更多“求同存异”的共识,在科技与人文交融、国家与国家一体中创造美丽新世界。

归根结底,科技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今天的我们处在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科技的人性化、生活化、大众化。人文精神能滋养我们的情怀,科技同样能让我们的生活绽放更加华美的光彩。我们正以包容的姿态接近科技、身携人文,逐步解开未来世界的奥秘。

PS:《内外兼修写出好申论》系列课程中第三节课“深交花木体”中有具体讲解,搭配使用,效果最佳!

第三篇:

【2016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真题】

【题目】

“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见解明确、深刻;(2) 思路明晰,语言流畅;(3)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 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文章】

衣食住行市井声一政一策皆关情

——好的政策是民生之福、发展之幸(作者:申论花木君)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优美的词韵流露了诗人的家国情怀,浩然之心更彰显了社会治理之术--以民为本完善落实行政政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倾听心声、立足民意,才能出台好的政策,在满足公民意愿、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基础上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

好的政策浇灌出理性之花。从网络谩骂到随意的地域攻击,从人情淡薄到狭隘的成功学大行其道,不仅引发了民族道德滑坡的担忧,也衍生了社会心理失衡等难题。好的政策立足民众所需、所盼、所急,能直指人心、温暖人心,能抓住民众需求之源、社会问题之本,引领民众正确看待发展中的问题,持续性的解读自我、塑造自我,在理性思考后祛除浮躁和盲目,进而找到心灵的归宿、发展的方向,创造和谐、诚信、友善的美好生活。

好的政策能绽放德治之美。鄂温克生态移民工程强制将狩猎人变成驯鹿人,最终导致了一个群体迷失在繁茂的森林中。令人遗憾的案例一次次告诫我们:出发点再好的政策,一旦脱离民众只会适得其反。正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药,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好的政策必须立足民心、贴合民情,只有尊重民俗,尊重大众的生活信仰,紧扣民众发展的需求来制定并调整政策,才能真正彰显德治理念,发挥出好政策的善治效力,从而规避纸上谈兵的自以为是,避免“屁股决定脑袋”的傲慢与偏见。

好的政策可锻造文明之魂。社会是群体的聚合,政策是治理艺术的体现。从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到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从户籍制度的变革到养老政策的调优,一系列惠民举措之所以能广受欢迎,就在于坚守了公平的准则和底线,找到了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抓住了人类文明应重视的“尊严和正义”。好的政策是民心所向,是施政所指,只有与人民心心相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制定出好的政策,让工人与白领、猎户与个体户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文明之光。

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民生问题就是施政问题,只有对民心民情民意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PS:《2016年国考真题实战》系列课程中第七到第十节课有针对此题的详尽讲解,搭配学习,效果最佳!

第四篇:

【2014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真题】

【题目】

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文章】

心怀“问题意识”兼蓄“过程之理”

——辩证看待幸福与缺陷(作者:申论花木君)

五千年风雨激荡龙腾九州,八万里山川镌刻壮丽中国。今日中国,穿越于历史的山峡,水域开阔却暗流涌动,大河奔腾却泥沙俱下。当一句“你感觉你现在幸福吗?”问遍大江南北,当面对镜头的人们回答幸福亦或是不幸福时,我们深知:打造中国经济新支点、着力改善国民生活水平时,必须引导民众辩证的看待幸福和缺陷。

辩证看待幸福与缺陷要心怀“问题之识”。有学者感慨“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时代”,从延绵江北江南数万里的雾霾到绿洲幻化成烈日风沙,从生难有立锥之地到“舌尖上的中国”屡现危机,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问题的烦恼、愤怒和“绝望”。“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面对问题时应有的态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进步的纽带,当眼里有问题时心中也就有了期待,当心中有了期待时工作也就有了变化和发展。心怀幸福之渴望,直面问题和缺陷,是认识能力提升的表现,更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辩证看待幸福与缺陷要深知“过程之理”。古人云“过犹不及”,眼里、心中“唯以问题看天下”,难免会“一叶障目”、群情激愤。任由问题焦虑意识在眉间心上肆意蔓延会裹挟成极端情绪,固化为偏激狭隘的认识;“只让问题遮望眼”只会心灰意冷间“不识身在幸福中”。发展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进步就是问题之中解决问题,我们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不能期望十年、百年、万年之事朝夕解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问题和缺陷,不切实际的空喊口号是天真幼稚,超越阶段的舍本逐末是轻浮狂躁。问题必须直面,过程无从压缩,与国情对接、跟现实对表才能还原问题的真实意义,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程。

辩证看待幸福与缺陷要广寻“解题之策”。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抽象的价值只留存于理论之中,空洞的口号不应深值于问题之体,理清问题和过程的关系才能摒弃急于求成的冒进,才能找到正确的逻辑和方法。我们深知“知易行难”,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从教育公平到“让民众生活的更有尊严”,正以实事求是、日拱一卒的精神和理性推行渐进式改革,逐步逼近问题的最终解决。

问题意识看清现状,过程意识凝聚共识,解题之策促进发展。转型期的中国问题更加突出,崛起下的中国公众更加敏感,改革和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但心怀“问题意识”,兼蓄“过程之理”的我们正在突围,美丽中国必将落地生根,成为人人共享、代代相传的现实。

第五篇:

【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联考真题】

【题目】

英国探险家乔?与洛里曾参加了人类前三次攀登珠峰的尝试。当随队记者问及“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他说:“因为山在那里”请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明确;(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文章】

创业者心中的山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激三千里。从丁磊到马化腾,从张朝阳到马云,一个个响亮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老少皆知的创业成功事迹。很少有这样一个时代,青年当之无愧成为了社会创业创新的主角;很少有这样一种机遇,只要创业者心怀创业之“山”--梦想和眼光,并敢于攀登,就能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乘势而起,建功立业。

心怀创业之“山”,创业方能吐丝成茧。天宽地广,海阔云飞,自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全社会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但沙滩上盖不了高楼,虚功上兴不了伟业,创业不是成本成册的策划书,不是指点江山的口若悬河,而是实践中苦其心志的煎熬,是行动中劳其筋骨的折腾。人人有热血,人人有机遇,但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只有心有“山”之念,胸有“山”之情,有锐意进取、实干苦干之行,才能在困境中打通创业的龙门,如春蚕一般在求得生存的基础上吐露出胸中之丝,一展抱负。

心怀创业之“山”,创业方能破茧成蝶。“高手在民间,破茧就成蝶”。年轻人说:只要给我一台电脑,创业一切皆有可能。但我们同样应该正视:“有可能”绝不等于“成功”,13亿人中只有一个马云、马化腾,成千上万的创业企业也只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冲出了阵地,走到了创业者为之艳羡的山顶。时代对我们敞开怀抱,时代容纳我们的梦想,但创业成功始终是小概率事件,中国平均的企业寿命不足5年,小微创业型企业求存、求发展更是艰难。每一次创业成功的背后都包含了不为人知的失败、探索和苦楚,正如蚕茧丝有万千,唯有历经艰辛、百折不挠寻找方法和突破口,进而去冲破虫茧的束缚,才能化而成蝶。作为创业者也只有心怀创业之“山”,不忘目标感、使命感,不忘身兼的社会情怀,才能突破简单追求个人财富的牢笼,走向更广阔的创业天地。

心怀创业之“山”,创业方能振翅高飞。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青年人通过微商、互联网、众筹将创业梦照进了现实。但随着创业的推进和年岁的增长,不少创业者身上也开始出现了小富即安的守成心态,失去了创业初期那种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更缺少取舍和勇于决断的魄力,最终导致团队分崩离析,创业功败垂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心有创业的那座“山”,不忘创业的初心,才能始终保持一颗创业者的奋进心,保持一股敢为人先的闯劲干劲,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藩篱和瓶颈,进而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引领、激励更多年轻人去创业、创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敢于做梦、能够追梦的时代,只要我们心中有创业梦,勇于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就可能冲上时代的前沿、登上创业的山顶,成最新事业、建不世之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