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届高三地理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2019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

文综地理

广东汕头澄海的剪贴、彩绘、纱灯等民间手工制造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初期,澄海抓住国际玩具产业转移的契机,生产的廉价玩具畅销世界。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玩具市场出现追求产品个性化的现象,澄海玩具业通过模仿、创新,增长迅速企业数量大增。2005年之后。受玩具市场专利技术壁垒加重、成本上升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开始抱团发展,形成20多家龙头企业和多个知名自主品牌。被誉为“中国玩具礼品之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澄海的人文历史背景为改革开放初期玩具产业的出现提供了

A. 廉价劳动力

B. 产业基础

C. 广阔市场

D. 充足原料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企业格局特点是

A. 小企业、大产业、大市场

B. 大企业、小产业、大市场

C. 小企业、小产业、小市场

D. 大企业、大产业、小市场

3. 2012年,一些龙头企业将玩具业与文化高端产业结合,形成了“动漫+玩具”的澄海模式,该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最大优势是

A. 龙头企业间协助关系加强

B. 拥有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

C. 玩具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D. 专利授权带来的收益升高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

1. 读材料可知,澄海的剪贴、彩绘、纱灯等民间手工制造业历史悠久。澄海的人文历史背景为改革开放初期玩具产业的出现提供了产业基础。故选B。

2. 读材料可知,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玩具市场出现追求产品个性化的现象,澄海玩具业企业数量大增,形成许多小企业。随后企业开始抱团发展,形成20多家龙头企业和多个知名自主品牌。被誉为“中国玩具礼品之都”,形成大产业、大市场。故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的企业格局特点是小企业、大产业、大市场。故选A。

3. 进行科技创新,将玩具业与文化高端产业结合,融入大量技术,形成了“动漫+玩具”的澄海模式,该模式专利授权带来的收益升高,给企业带来优势。故选D。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

左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右图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

A. 储水量

B. 蒸发量

C. 下渗量

D. 径流量

5. “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

A. 减少雨水径流量

B. 提供观赏景观

C. 保护生物多样性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6. “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

A. 中心商务区

B. 高级住宅区

C. 停车场附近

D. 街心公园内

【答案】4. C 5. A 6. B

【解析】考查“绿色街道”的生态功能。

4. 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故选C。

5. “绿色街道”可以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其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小了地表径流,有利于排除积水和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选A。

6. “绿色街道”交通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故选B。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科技领先和环境友好为核心内容,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

战略意义。表1为我国部分省市在沿海11个省市中,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因素的排名(排名越靠前越有利)及影响因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推测对沿海各省市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因素排名贡献最小的是

A. 基础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科技人才因素

D. 环境因素

8. 与天津相比,广东在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 海岸线系数更大

B. 海岸线经济密度更大

C. 海洋专业人才更多

D. 海岸带环境质量更优

【答案】7. A 8. D

【解析】考查影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因素。

7. 读材料可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科技领先和环境友好为核心内容,经济、科技、环境因素是核心因素,基础因素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对沿海各省市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因素排名贡献最小的是基础因素。故选A。

8. 广东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因素的排名第一,天津综合因素的排名第八。广东与天津相比,经济、科技、基础因素没有明显优势,故广东与天津相比在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优势是环境因素,即海岸带环境质量更优。故选D。

长江流域某河段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今年来枯水期最低水位呈下降趋势。下图示意该河段及河段内2个水文站的横断面(河床剖面),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 造成该河段枯水期最低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水库蓄水

B. 河段蒸发加剧

C. 河流下切侵蚀

D. 流域降水减少

10. 上游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枯水位下降,河段内沉积物颗粒数量和平均粒径的变化分别是

A. 增多增大

B. 减少增大

C. 增多减小

D. 减少减小

11. 该河段枯水期常出现新增浅滩碍航现象,为维持枯水期河流航道的正常运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 丰水期放水冲淤,扩展航道宽度

B. 流域内植树造林,减少泥沙淤积

C. 跨流域调水入江,增加河流流量

D. 加固河漫滩边坡,稳定航道宽度

【答案】9. C 10. B 11. D

【解析】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河道整治措施。

9. 读材料结合图形可知,长江流域某河段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图中看出2015年河床加深,由于河流下切侵蚀,造成该河段枯水期最低水位下降。故选C。

10. 水库修建后增加了库区以下河段落差,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河段内沉积物颗粒数量减少和平均粒径增大。故选B。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茶园目前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生态茶园的建设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

左图、右图示意我国南方某铁观音原产地的生态茶园。铁观音茶树属于喜阴植物、喜湿怕涝、好酸喜肥。茶园一般在一年中的春、夏、秋季采茶三次,受气候影响,春茶、秋茶较嫩,品质和价格比伏(夏)茶高,香椿树是喜光、深根系的落叶乔木,生长速度较快。我国南方某铁观音茶园正在开展“伏季休茶”“套种椿树”等生态恢复措施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

(1)说明该茶园适宜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茶园中伏茶品质较差的原因。

(3)分析“伏季休茶”能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的原因。

(4)说明茶树间“套种椿树”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

【答案】(1)地处亚热带低山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季较长,湿度大;地处阴坡,避免光照过强,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防涝);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2)(任答3点即可)夏季高温光照强,茶树生长迅速,不利于营养物质积累(营养物质不足),嫩度降低,品质下降;茶树病虫害易发,施用农药频繁,茶叶农药残余较多;茶树短时间多次采摘,健壮树冠无法形成(不利茶树生长),茶叶质量较差(3)(任答3点即可)伏茶经济效益低,伏季休茶可减少伏茶生产成本;减少地力消耗(培养健壮树冠),有利茶树生长;可压缩低档伏季茶比重(减少低档茶积压);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秋茶和来年春茶和产量和质量上升(4)椿树生长速度快,夏季枝叶茂密,能遮荫挡光、挡风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大气湿度、降低茶园温度);落叶等残体积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根系可以保持土壤(固定土壤),雨季减缓坡面径流,减轻茶园水土流失,增加花园生物多样性,优化茶园生态环境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生态农业。

(1)读材料可知,铁观音茶树喜阴、喜湿怕涝、好酸喜肥。可从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分析茶树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处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雨季较长,湿度大;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地形为低山丘陵,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图中生态茶园地处阴坡,避免光照过强;南方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呈酸性,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

(2)伏茶品质较差的原因与夏季高温光照强,生长迅速,嫩度降低,营养物质积累少;茶树病虫害易发,施用农药频繁,茶叶农药残余较多;短时间多次采摘,不利茶树生长,茶叶品质下降。

(3)“伏季休茶”能提高茶业经济效益从减少地力消耗,利于茶树生长;伏茶经济效益低;减少农药的使用,提升其他茶品的产量和质量等方面阐述分析。

(4)茶树间“套种椿树”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主要作用从椿树夏季枝叶茂密遮荫挡光、挡风改善茶园小气候;落叶等残体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根系固定土壤,雨季减缓坡面径流,减轻茶园水土流失,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作答。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潜在蒸散发量表示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散量(包括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量),潜在蒸散发量的多少主要受气温、湿度、辐射等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潜在蒸散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可以估算区域干湿状况、作物需水量,进而

为水资源合理规划提供依据,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时出现水量赤字,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发量,且土壤蓄水良好,则水量可能有盈余。图8示意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分布。

(1)描述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处于山间盆地的甲地潜在蒸散发量较大的原因。

(3)指出种植同类农作物情况下,乙、丙两地农业灌溉水量较大的地区,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答出3点即可。沿(安第斯)山脉两侧呈明显带状分布,西部沿海地区、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大,(安第斯)山脉内部的河谷盆地相对较大,(安第斯)山脉山顶高海拔地区(及两侧山坡)相对较小(2)答出4点即可。甲地(安第斯山脉内部的河谷盆地)地处山区河谷地带,受地形阻挡,降水较少,大气湿度小,易蒸发;纬度较低,气温高,海拔相对较低,且多晴天,太阳辐射强,蒸发较强(3)答出4点即可。丙地,丙地地处西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缺少水汽抬升条件,降水较少,受沿海寒流离岸信风的影响,降水少,空气湿度较小,潜在蒸散发量较大,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水量盈余较少,土壤湿度较小,需要浇灌用水较大

【解析】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潜在蒸散发量的影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

(1)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要先整体后局部。读潜在蒸散发量等值线图可知,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沿安第斯山脉两侧呈明显带状分布,西部沿海地区、东北部地区相对较大,山脉内部的河谷盆地相对较大,山脉山顶高海拔地区及两侧山坡相对较小。

(2)读材料可知,潜在蒸散发量的多少主要受气温、湿度、辐射等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山

间盆地的甲地潜在蒸散发量较大的原因与甲地降水较少,湿度小易蒸发和蒸发较强有关。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内部的河谷盆地地带,地形阻挡降水较少,湿度小易蒸发;纬度较低海拔相对较低,气温高且多晴天,太阳辐射强,蒸发较强。

(3)乙、丙两地种植同类农作物情况下,农业灌溉水量较大的地区是丙地。因为丙地地处西部沿海平原地区,缺少水汽抬升条件,且受沿海寒流离岸信风的影响,降水少,空气湿度较小,潜在蒸散发量较大;读材料可知,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时出现水量赤字,土壤湿度较小,需要浇灌用水较大,故灌溉水量较大的地区是丙地。

14. 【旅游地理】

全城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组织民众围绕当地的旅游业创办相关产业,从而实现以本土资源旅游为中心全方位、系统化的开发保护。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现代化程度相对落后,但生态文化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独特性保护较好的地方,尝试全城旅游与扶贫相衔接,取得精准扶贫和返贫率低的良好效果。

说明发展全城旅游在扶贫和抑制返贫中的作用。

【答案】答案:答出其中5点即可。整合优化各种旅游资源,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改善基础设施,提高通达度;全方位系统化开发本土旅游资源,能促进旅游业发展,可提高当地收入,

围绕当地的旅游业创办相关产业,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政府和民众收入从而帮助民众脱贫;可持续利用保护性的开发能进一步激发民众对资源开发的参与度和资源保护的热情;当地生态文化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独特性保护较好则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强,能促进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当地旅游业能持续发展,保证当地收入持续增加,能维护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抑制返贫

【解析】考查旅游资源开放条件的评价及发展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

读材料可知,全城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并组织民众围绕当地的旅游业创办相关产业,从而实现以本土资源旅游为中心全方位、系统化的开发保护。可看出其作用有整合优化各种旅游资源;围绕当地的旅游业创办相关产业,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全方位系统化开发本土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全城旅游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方式;生态文化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独特性说明旅游资源质量高,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强,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5. 【环境保护】

20世纪70年代,湖南某地引进欧美黑杨作为护堤的防护林。欧美黑杨喜湿、适应性強、生长

快,在湖南湿地种植很快成为优势种群。由于欧美黑杨林木蓄积量大,人们在洞庭湖区滩地大量种植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经济林,阻滞了湖水流动,促使生态向陆地生态转化,严重危害洞庭湖生态安全。下图示意洞庭湖某滩地欧美黑杨林。

说明洞庭湖区湖滩湿地大量种植欧美黑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答案】答出其中5点即可。黑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挤压其他物种生长空间,造成本地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农户施用化肥农药,污染湖水,加之黑杨(快速生长导致)枯枝落叶多,湖水富营养化严重;黑杨破坏当地原有生态环境,促使湿地生态环境向陆地生态环境转化,湿地面积减小;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原有生态平衡破坏,湿地内生物多样性减少;树木阻碍湖水流动,导致排水不畅,泥沙淤积加速,湿地调蓄功能减弱,增大洪水威胁【解析】考查湖滩湿地大量种植欧美黑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完整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地理高考真题天津卷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5—7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5.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9.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初一地理考试分析报告

初一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一、命题思路 本次考试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和读图综合题两类。在命题过程中,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具体命题思路如下: 1、知识点覆盖面广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各重要知识点,重要区域都有所涉及,如七年级考查了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地区等各大洲的知识点 2、重视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 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是认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学生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升华为综合能力。如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以大洲地形和气候为重点,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试题都着重考查了这些主干知识。把核心知识的考查放到了首位,保证了考试的有效性。 3、重视对地理图表的考查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提取、分析、推理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学好地理的工具。试题中几乎所有的题目都配用了相应的图表,呈现了“无图不成题”的局面。图表的设计,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判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思维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法的形成。 4、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综合性强 试题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考查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社会生活、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决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 5、联系生活,设置情境,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套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考点的语言表述上将原本呆板的词语转化为活灵活现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等。

2018年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答案】1. C 2. 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

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 项正确,A、C、D项错误。 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答案】3. D 4. B 【解析】 3.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4. 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 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2016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铁厂中学罗正友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50分); 二、读图综合题(50分)。 1、第五章所占分值22分,选择题20分。考查内容为各大洲的相 关基础知识以及时区的实际运用、地图分类、地理与风土人情等内容。 2、第六章是本册书的重点,本次考试所占分值为46分,选择题 18分、综合题28分。考查内容覆盖面广、重点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较多。 3、第八章所占分值为32分,选择题10分、综合题22分。考查 内容为各地理分区、国家的工农业、宗教语言、人种分布等。 | (二)试卷总体特点 1.难度适中、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2.设置情境考查地理知识、地理能力。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基础知识,覆盖面广。 4.着重考查学生地理的学习能力。 二、成绩分析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 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本次考试中,单项选择题的失分率不高,总体情况较好。综合题第24大题、26大题第一小题、28题、29题的第三小题、30题的第4、5小题失分率太高,特别是26题第1小题八个班仅有5位同学答对。这些题主要考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难度并不大,这些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这些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不容易记忆;其次,同学们课后用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较少,不能及时复习使得知识遗忘的很快。失分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并且看书不认真,抓不住重点。针对以上失分率较高的题目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保障;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图中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就是要在以后的复习教学中,将知识点落实更准确,并且要求学生准确的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除此以外,还是要注重学生的书写问题,避免再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出现。 。 四、考后反思 考试评卷过程中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地理学习方法没有灵活掌握,知识迁移能力低,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巩固双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 试卷紧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做到了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题型结构比较合理,体现了地理新课标接轨的方向。试卷设计体现了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中学地理教材。试题能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 2、命题的知识和考点的分析 在本次考试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注重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考查,并注意了地理知识和认知地理能力的统一。如综合题27题的第(6)题,考查学生考试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让学生更多地把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实践来掌握。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适当兼顾覆盖面。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各部分比例力求与课时要求保持一致,对重点知识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所以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最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如选择题的24题。 付表:命题的知识和考点 3、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各类题型的数量比例比较合理,突出重点,如经线和纬线、地球的运动”这两知识点是重点内容,所以题型数量所占的比例大。同时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综合题主要是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卷面的设计合理,试题的覆盖面较广,且大部分题目都力求达到课本知识的再现,以便更多地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注重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知识认知层次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文化素养。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 第1页共5页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含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时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学&科网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区

202003高三地理试题解析版

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监测 地理试题2020.03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陕西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平均海拔1072米,曾经是“陕北的米粮之仓”,如今成为“苹果之乡”。苹果树是乔木,树冠高大,可达15米。近年来洛川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有序推进苹果矮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标准矮化种植园。“洛川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含糖量高,香甜可口,畅销国内外。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洛川县果进粮退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流转 B.市场需求改变 C.城乡统筹发展 D.引进种果技术 2.苹果矮化栽培的主要优点是 A.适于密植,增加产量B.耐旱抗寒,提升品质 C.根系发达,保持水土D.管理方便,易于采摘 3.洛川商家在上海开设果行零售苹果,主要是因为上海 A.消费市场巨大B.有政策的支持 C.运输条件便利D.劳动力素质高 【分析】本题组考查的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难度较小; 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是国内重要的城市品牌之一。图1是对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数量和国家园林城市数量的统计。据此完成4~5题。

高三地理月考考质量分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景谷一中高三年级月考质量分 析(地理) 一、试题分析 1.考查内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分析、人口迁移、工业区位因素、世界地理分区的气候、地形分析和规律的理解和综合利用。 2.试题难度属于中等难度。 3.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阅读、地理位置的定位、分析和运用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4.试题具有学科性、实践性、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和能力性 5.试题模式基本与高考试题模式相符。 二、成绩分析 1.第九次月考实考人数168人,及格51人,及格率30.4%,332班及格14人,333班及格12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4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3,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1,335班平均分47,342班平均分53。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5分。70-79分7人,60-69分44人,50-59分55人,40-49分45人,30-39分15人,20-29分2人,0-10分0人。 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6题, 1.第十次月考实考人数171人,及格50人,及格率29%,332班

及格11人,333班及格9人,334班及格7人,335班及格9人,342班及格14人,年级平均分55,332班平均分56,333班平均分53,334班平均分53,335班平均分54,342班平均分55。最高分77分,最低分 26分。70-79分8人,60-69分42人,50-59分76人,40-49分39人,30-39分5人,20-29分1人,0-10分0人。2.选择题(客观题)得分约为7题。 三、问题分析 1.地理基本概念不清,地理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地理基本规律掌握不扎实,运用地理知识灵活的。综合的思考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2.利用文字材料、图标等提供的信息条件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的能力较弱,分析并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弱。 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对于所要解答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的回归教材相应的知识内容上去分析答题。 4.答题不规范,抄材料、错别字时常出现。 5.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平时做题训练不够,对于新题或生题没有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变通。 6.客观题(选择题)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排除法,出题人的心理,主观题(综合题)答题没有形成规范性、条理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学生在主观题的答题过程中写得很多,对的很少,丢分大。 7.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地理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有的题反复做

上海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高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半个月内清晨6点出现的月相示意图. 3.当月球出现在天际最高位置甲处时,其月相是() A.满月 B.上弦月C.新月 D.下弦月 4.当月球出现在天际的乙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日食、大潮B.日食、小潮C.月食、大潮D.月食、小潮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60°50°40° 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6.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7.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8.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2020高考地理模拟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几内亚的铝矾土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易于开采,所以该国被称为“铝矾土王国”。2015年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仅有50万吨,但在2016年,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就达到了1300万吨,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某企业要在甲地建设电解铝工厂,有利的区位因素是() ①水能资源丰富②陆路交通便利③芳动力廉价丰富④本地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中国某集团是一家集氧化铝、电解铝、铝制品为一体的大型铝业集团,2015年开始与新加坡韦立(航运)国际集团、烟台港集团

合作开采乙地区铝矾土矿,该集团选择合资伙伴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研发能力 B.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 C.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 D.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利润 表1为某国家四个城市的有关资科,据表完成3-4题。 3.下列城市中,终年盛行西北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乙地分布的自然带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陶溪川文创街区立足世界瓷都景德镇,以文化为端,以陶瓷为基,在保护利用陶瓷工业产的墨础上,通过活力再造,结构改造,环境管造,轴传统,时尚、艺术、科技于一体,建设成为工业遗产成功转型的样本,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业界形成了“构溪川现象”。火热的陶溪川,引来天南海北的精英荟萃,据此完成5-7题。

5.“陶溪川现象”成功的主要基础是() A.政策扶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高知名度 D.科技发达 6. 陶溪川文创街未来发展方向是() A.改革陶瓷技术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扩大陶瓷市场 D.加快城市化进程 7.“陶溪川现象”成功的成功() A.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B.明显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C.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 D.加速了人口向外迁移 梅原产中国南方,在中国传统火化中,它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华北地区梅的正常花期为3-4月。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和温度,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引种、育种。据此完成8-9题。 8.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长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②长日植物起于高 ③长照植物多在春开花④长日照植物多在秋季开花 ⑤海拔高的植物多为低温长目照⑥海拔高的植物多为高温短日照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9北京花匠为使梅在春节期的提前开放的有效办法可能是()A.推迟种植时间 B.自天用黑布笼罩 C.白天放在背阴处 D.提高环境的温度 多年来看,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鄱阳

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二模地理科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学科特点鲜明,揭示学科内涵。 选择题1、2题考查人口与城市知识,注重学生从表格数据获取信息判读甲省的人口问题。3、4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并分析成因,天气异常的原因分析,图文资料设计,其设问精巧灵活。5、6题考查工业区位。7、8题考查产业结构及环境问题,要求学生能从结构图中分析判断出正确答案。9、10题考查香水百合开花季节。11题考查时间计算问题。 选择题图像,图文信息丰富多样,设问重视揭示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强调知识,技能方法的灵活运用,对考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有效考查。有助于开阔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必考题,能紧扣区域主题,注重理性分析。 36题围绕宁夏枸杞生产优势气侯条件,沙湖没有干涸,且面积还有扩大趋势原因,从地理学评价银川市郊建一个大湖泊是否合理。设计题目,图文并茂,既考查学生从文字和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又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选作题,关注现实问题,倡导学以致用。 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的试题设计,注重结合图文资料,思考现实问题,其设问分别为,分析西安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分析广西镉污染事件危害较大的原因及水电站在这次污染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试题设计取材鲜活,贴近现实,有助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地理问题和感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倡导了学以致用的学风。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有效的答题技巧。如,36题第1问,能从气侯要素。如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做答。选做题旅游条件的评价掌握了基本的答题模板,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 2、学生能够分析判断出题目考查的能力。如36题第2小题,学生能从题干中审清题目的要求,在干旱沙漠区,湖泊没有消亡,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原因。 3、有个别同学也会评价某种地理现象的合理性问题。如36题第3小题。 4、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掌握了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力,并分析探究原因的能力。如第1、2小题,但不能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准确描述。 5、有部分同学也会论证,探讨事物的能力。如37题第

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 0 1 8 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 1 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答案】 1.C2.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 A 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图 2 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难度适中,但是谈化了以识记为主、不便于命题、不便于能力考察的知识点。试题重视考查能力,强调知识建构过程,试题情境材料力求新颖。试题还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价值。从试卷内容上看,高三一模地理卷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地图为载体,内容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三册,高中地理选修三本和初中区域地理多数单元内容,分值分布较为合理。从试题表达方式上看,尽量以图表为切入口,反映了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运用不灵活,部分概念理解不清楚 选择题6、选项里涉及到的区域,第2、4、7题、地理事物分布的区位因素答不出,综合题有些区域快速发展的原因答不出、防震的方法等多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出错。做大题很多时候答案写的都不够全面。 2、审题不清导致失分 选择题图第四题城市各种功能区应如何布局的题,第8题“低碳经济”大环境下的工业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环境”;综合题第一题第二问题目中谈到了“我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日本东南部太平洋受到影响”、“美国西海岸也收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并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学生只从“美国西海岸”只一

个角度答题,造成失分。 3、语言表达不准确,不会运用地理术语答题 综合题第二题第二小问,题中问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学生答非所问,还有把社会经济条件写上去的,选做题,学生有适合把握不了选做题的难易程度,不知道哪道题好做,有丢分严重的情况。 5、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能力较弱 综合题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学生能够将课本上的几点用上,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足,未能将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如。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注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训练 基本概念教学应注意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要注意概念所蕴含的思想,基本规律教学应注意规律的建立过程及应用条件,更要关注规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块训练旨在帮助学生高效的架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快速的辩异识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2、协调把握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 1)自然地理的复习中要意识地应用和渗透理科思维方法。摒弃死记硬背,注重方法提炼和思路的形成。 2)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时区的计算、等值线的判读、经纬网的定位等。

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一、总体评价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二、试题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 肥料 B. 原料 C. 能源 D. 产品 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1. B 2. C 【分析】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题详解】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高考地理测试题及解析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8月,苹果公司供应链数据显示,在巴西和印度建立代工厂并未减轻苹果公司对中国的依赖。在中国,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雇用了上百万工人为苹果组装设备,其中富士康目前在中国有29个生产点,和硕有12个。除代工厂外,中国占苹果公司的全球供应商比例由2015年的44.9%上升到2019年的47.6%。据此完成1~3题。1.苹果公司在印度建厂的直接目的是 A.利用当地原料B.降低生产成本C.提升产品性能D.规避关税风险 2.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的生产特点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研发能力强 C.空间布局集中D.原料来源广泛 3.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中国供应商依赖性强②中国有巨大的消费市场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④对中国代工厂依赖性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组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 第1题:苹果公司在印度建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主导因素是劳动力。印度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生产成本低。故答案选B。 第2题: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主要进行组装环节,故劳动力需求量大。答案选A。 第3题:苹果公司难以撤离中国,说明中国的优势和吸引力很大。结合苹果产业特点和中国情况,很显然“③对中国矿产资源依赖性强”错误。苹果产业不属于资源型产业。故答案选B。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598.92万增至989.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1506.49万增至2149.78万。下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据此完成4~5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组成和结构 本次试卷共42小题,总分100分,题型采用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类。1~3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31、42题为综合题,共40分。考试范围为八年级上册第五、六章内容。 2、命题要求 试卷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检测、评价。突出学习的阶段性,注重基础,突出主干,控制难度,具有检测的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目标性,强调在教学重点处命题,严格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和比例命题。 3、试卷特点 试题取材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涉及案例、读图能力思考、地理问题探究。诱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新教材的文本内容,更要注意图表、案例、读图思考、问题探究的学习,防止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僵化学习,只有真正通过理解相关地理知识之后,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试卷特别重视地图学习,试卷中涉及到的地理图表共9幅,目的是检测、考查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分值大多在20~28分之间,较容易的题有1~5、8、9、1 2、16、 19~30题,中等题有6、7、13~15题,较难题有10、11、17、18题。 其中1~4题较容易,但由于印刷问题,图像不是很清晰,看不清,许多学生做错了。 第10题:本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学生对诗人余光中和他的诗《乡愁》不了解,不知道诗中的“这头”指的是哪里。 第11题:许多学生没有抓住题干,日全食是自西向东扫过,在四个选项中,成都是位于最西的一个城市。 第13~15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34个省所在位置的熟知情况,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全做对,没掌握的只能猜。 第17、18题,考查了学生对地理计算的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对人口自然增长

高三一模地理质量分析

2015年2月高三一模文科地理试题质量分析本次省一模考试文综试卷仍采用分科组题方式,依据陕西省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教学指导意见,在试卷题型、结构、分值、题量等方面与往次考试和高考基本一致;试题依托教材,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侧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和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结合能力要求,以考查必修内容为主,对选修内容的考查渗透于非选择题中,联系当前实际,突显人文学科教育特点。试题难度较期末试卷有所提高,特特别是客观题部分。 本套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非选择题3个,共56分。此次考察范围涉及相 教版地理必修及选修内容,试题综合性较强。 一.试题、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1题和2题主要考察气候因素中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题的难度系数为0.67,平均分为2.66,2题难度系数为0.88,。学生的答题情况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知识。难度系数分别为0.5和

0.35.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图:

选项人数比例% D 466 49.57 B 193 20.53 C 130 13.83 A 126 13.40 留空25 2.66 第四题学生的得分率为百分之33.3,难度较大。 选项人数比例% C 332 35.32 A 277 29.47 B 154 16.38 D 152 16.17 留空25 2.66 选项人数比例% C 355 37.77 B 261 27.77 D 226 24.04 A 72 7.66 留空26 2.77

选项人数比例% A 370 39.36 C 209 22.23 B 171 18.19 D 165 17.55 留空25 2.66 7题和8题以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为背景,主要考察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部分知识,难度系数分别为0.61和0.65,学生 选项人数比例% C 570 60.64 B 206 21.91 A 90 9.57 D 49 5.21 留空24 2.55 CD 1 0.11 选项人数比例% B 610 64.89 C 129 13.72 A 95 10.11 D 83 8.83 留空23 2.45 拔变化情况的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察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地形因素中的坡向、海拔对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及光照的影响。难度系数分别为0.56、0.3、0.44,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告一段落,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利于未来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末统考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共分四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30分);二、连线题(10分);三、读图题(36分); 四、材料分析(24分);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多种原因,学生考试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2、第一题选择题,包括30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连线题,要求将相关地理内容与其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连线。由于是属于地理基础内容,所以得分率还算可以。 第三题是读图题。计四个插图,都是教材上的原图,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第四题是材料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能力。包括两部分内容:(1)介绍巴西迁都情况;(2)探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从学生答题成绩看,得分率仍然不高,这说明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很差。不能够活学活用,机械地学,机械地背,没有具备“地理的头脑”。

三、综合分析: 一、取得成绩: 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能够发挥“死记硬背”的优势,有效地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从而得到较高的相关地理得分。 二、存在问题: 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2、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资料分析的能力很欠缺,直接影响到相关部分考试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