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设计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车身涂胶的种类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涂胶工艺的设计指导。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结合汽车整个制造过程所涉及的工作部位以及功能等实际情况,可将车用胶粘剂分为焊装工艺用胶、涂装工艺用胶两大类。

焊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点焊密封胶、折边胶、膨胀减震胶;涂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焊缝密封胶和抗石击涂料两类。粘结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汽车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震和内外装饰的作用,还能够代替某些部位的焊接、铆接等传统工艺方法,实现相同或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简化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的效果。在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是在焊接前涂布在钣金件搭接处的一种密封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2

折边胶

用在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等卷边结构处,粘结强度高,可完全取代点焊结构。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3

膨胀减震胶

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车身覆盖件与加强梁之间常常用到这类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4

焊缝密封胶

涂于车身焊装后焊缝上的密封胶。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2.5

抗石击涂料

抗石击涂料用于车身底板、挡泥板、轮罩内板等部位。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3车身涂胶的基本要求

车身涂胶工艺以涂胶图的形式输出,要求涂胶图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描述零部件设计喷涂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涂胶图必须要求注明打胶位置、打胶宽度、厚度及用量要求。

4车身涂胶的设计规则

白车身的涂胶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则:

4.1

涂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主要用在车身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部位,或者焊缝密封胶无法进行涂抹的部位。主要在焊装车间使用,白车身中主要使用部位为:前竖板与前围板搭接处、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搭接处等等。一般使用直径为¢6mm的打胶枪进行涂抹在两焊接边的中心位置,要求打胶速度平缓,涂胶均匀过渡,不允许出现间断现象。

4.2

涂折边胶

主要应用在车门、机盖外板与内板的包边涂胶。一般定义包边胶的宽度为5mm,特殊最小可以减小到3mm,或者3-5mm之间均匀过渡(如图1)。

图1

4.3

涂膨胀减震胶

主要应用在:四门和两盖外板与内板之间,间隙5~6mm;顶盖与横梁之间,间隙4.5mm,具体如下图2的b值。

顶盖外板

顶盖横梁

图2

4.4

涂焊缝密封胶

焊缝密封胶涂抹方法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涂抹要求具体见表1。在白车身涂胶过程中,焊缝密封胶应用面积广,几乎所有与车身外界相通的焊接搭接边均需进行涂胶密封,主要包括:前围板与空气室搭接处、前机舱与前地板搭接处、前地板与后地板搭接处、后地板与后围板搭接处、前地板与前门槛内板搭接处、后地板与后门槛内板、后轮罩内板搭接处等等。

表1

5输出

通过本阶段设计输出的车身涂胶图,指导后续车间工艺的涂胶过程实施。

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准化:

批准:

版本:00

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

编号 代替 密级商密×级▲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技术规范 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 2007-9-20制订2007-12-30发布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言 本规范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而编写,其中设计流程部分参照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现行工作流程。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海清 本规范批准人: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2007 白车身过孔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M1,N1类汽车密封系统的设计。 本规范规定了轿车白车身各种装配孔、工艺孔的设计要求。 2 BIW过孔分类 3 BIW过孔大小 3.1穿透性凸焊螺栓过孔

3.2凸焊螺母过孔 注:第二、三层零件过孔大小根据实际焊接情况而定,如果焊接误差大则过孔需要相应加大。 3.3总装螺栓螺母过孔 注:第二、三层零件过孔大小根据实际焊接情况而定,如果焊接误差大则过孔需要相应加大。

3.4卡子固定孔大小 注:由于各种线卡、塑料卡子、油管卡子等种类繁多、形状各异,所以卡子过孔大小需要根据具体的卡子要求来定;一般来说,如果过孔是方孔,需要倒 R1的角。 3.5焊接用孔

注:焊枪过孔大小需要根据焊点个数和焊枪大小来定;夹具定位孔的大小需要根据零件总成大小来定,总成越大,孔越大。 3.6涂装过孔 注:涂装排水孔大小需要根据密闭腔体和涂装液排出速度而定,对过孔形状没有具体要求,但要考虑堵头形状。 3.7总装工具过孔 总装工具过孔大小需要根据工具的大小、形状而定,如果是套筒或者起子,可以打φ30以上大小的孔。 3.8总装零部件过孔 总装零部件过孔需要根据零部件的大小、形状而定,如玻璃升降器、锁等零件的安装过孔。 3.9 BIW减重孔 BIW减重孔主要作用是减小BIW重量,孔的大小和形状根据零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3.9.1 冲压工艺性要好; 3.9.2 不能影响车身的强度和刚度; 3.9.3 不能影响车身的密封性等NVH性能。 4 BIW过孔形状

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同捷汽车

同济同捷科技企业标准 TJI/YJY 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2005-XX-XX发布2005-XX-XX实施 同济同捷科技发布

TJI/YJY 前言 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本标准于2005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提出。 本标准由同济同捷科技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强

TJI/YJY 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1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性引用文件 《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 3术语和定义 3.1车门、外倾角 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 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与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 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 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 3.5双曲率玻璃 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 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3.7 门板鱼嘴处 即车门板锁安装面上U型槽口类似鱼嘴处。 3.8 车门长度 门板鱼嘴处到铰链中心线的距离,如图1:

白车身前舱设计规范

XXXX有限公司 白车身前舱设计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2017- - 发布 2017- - 实施 XXXX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规范白车身前舱设计流程,清楚设计要点,规避设计风险,为后续新车型的前舱设计做参考。 1 范围 1.1 本规范适用XXXX有限公司研究院各项目组。 1.2 本规范适用于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设计规范 4.1 与前保险杠总成的安装配合要求: (1)直接安装在前舱边梁上,两侧和翼子板用卡扣或自功螺钉连接。 (2)通过水箱下横梁进行与前舱的连接,两侧直接用塑料件进行倒钩安装,有些前保在水箱下横梁中部加安装点。 (3)在安装时要考虑安装的方便性。 (4)要考虑前雾灯的空间布置。 (5)为保证前格栅通风量在左右加挡风板,挡风板一般安装在散热器上下横梁上,上横梁加密封条,下横梁加挡泥板,以保证风能大量的吹到散热器上,以满足空调的需求。 (6)前防撞梁或前边梁上要预留前拖钩安装点,国内一般采用的是直接做拖钩板或是加拖钩杆,国外在这基础上增加前拖钩总成如T形。 (7)前舱下部增加底盘装甲,便于在行驶中抗击石子的撞击。 4.2与前舱盖总成的安装配合要求: (1)前舱撑杆主要分气顶杆与手动撑杆两种,不管那种撑杆都要求翼子板安装横梁与机盖内板保持一定的间隙最好是≥35mm,如用手动撑杆还要考虑在机盖关闭时撑杆另一头的安装固定和撑杆本体的空间要求。 (2)在设计缓冲块安装面时左右要用平移方式不能对称(因缓冲块左右通用)。(3)前舱前部与前舱盖总成的密封条有两种安装方式, 一种是安装在水箱上横梁上,一种是安装在前舱盖内板上,水箱上横梁的安装面要与前舱盖内板间隙是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设计规范

白车身涂胶图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车身涂胶的种类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涂胶工艺的设计指导。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结合汽车整个制造过程所涉及的工作部位以及功能等实际情况,可将车用胶粘剂分为焊装工艺用胶、涂装工艺用胶两大类。 焊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点焊密封胶、折边胶、膨胀减震胶;涂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焊缝密封胶和抗石击涂料两类。粘结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汽车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震和内外装饰的作用,还能够代替某些部位的焊接、铆接等传统工艺方法,实现相同或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简化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的效果。在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是在焊接前涂布在钣金件搭接处的一种密封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2 折边胶 用在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等卷边结构处,粘结强度高,可完全取代点焊结构。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3 膨胀减震胶 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车身覆盖件与加强梁之间常常用到这类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4 焊缝密封胶 涂于车身焊装后焊缝上的密封胶。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2.5 抗石击涂料 抗石击涂料用于车身底板、挡泥板、轮罩内板等部位。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3车身涂胶的基本要求 车身涂胶工艺以涂胶图的形式输出,要求涂胶图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描述零部件设计喷涂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涂胶图必须要求注明打胶位置、打胶宽度、厚度及用量要求。 4车身涂胶的设计规则 白车身的涂胶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则: 4.1 涂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主要用在车身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部位,或者焊缝密封胶无法进行涂抹的部位。主要在焊装车间使用,白车身中主要使用部位为:前竖板与前围板搭接处、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搭接处等等。一般使用直径为¢6mm的打胶枪进行涂抹在两焊接边的中心位置,要求打胶速度平缓,涂胶均匀过渡,不允许出现间断现象。 4.2 涂折边胶 主要应用在车门、机盖外板与内板的包边涂胶。一般定义包边胶的宽度为5mm,特殊最小可以减小到3mm,或者3-5mm之间均匀过渡(如图1)。

汽车设计-白车身涂胶轨迹图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白车身涂胶轨迹图设计规范模板

白车身涂胶轨迹图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车身涂胶的种类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对涂胶工艺的设计指导。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结合汽车整个制造过程所涉及的工作部位以及功能等实际情况,可将车用胶粘剂分为焊装工艺用胶、涂装工艺用胶两大类。 焊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点焊密封胶、折边胶、膨胀减震胶;涂装工艺用胶主要有焊缝密封胶和抗石击涂料两类。粘结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汽车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震和内外装饰的作用,还能够代替某些部位的焊接、铆接等传统工艺方法,实现相同或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简化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的效果。在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是在焊接前涂布在钣金件搭接处的一种密封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2 折边胶 用在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等卷边结构处,粘结强度高,可完全取代点焊结构。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3 膨胀减震胶 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车身覆盖件与加强梁之间常常用到这类胶。主要用于焊装工艺。 2.4 焊缝密封胶 涂于车身焊装后焊缝上的密封胶。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2.5 抗石击涂料 抗石击涂料用于车身底板、挡泥板、轮罩内板等部位。主要用于涂装工艺。 3车身涂胶的基本要求 车身涂胶工艺以涂胶图的形式输出,要求涂胶图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描述零部件设计喷涂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涂胶图必须要求注明打胶位置、打胶宽度、厚度及用量

要求。 4 车身涂胶的设计规则 白车身的涂胶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则: 4.1 涂点焊密封胶 点焊密封胶主要用在车身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部位,或者焊缝密封胶无法进行涂抹的部位。主要在焊装车间使用,白车身中主要使用部位为:前竖板与前围板搭接处、后轮罩内板与后轮罩外板搭接处等等。一般使用直径为¢6mm 的打胶枪进行涂抹在两焊接边的中心位置,要求打胶速度平缓,涂胶均匀过渡,不允许出现间断现象。 4.2 涂折边胶 主要应用在车门、机盖外板与内板的包边涂胶。一般定义包边胶的宽度为5mm ,特殊最小可以减小到3mm ,或者3-5mm 之间均匀过渡(如图1)。 图1 4.3 涂膨胀减震胶 主要应用在:四门和两盖外板与内板之间,间隙5~6mm ;顶盖与横梁之间,间隙4.5mm ,具体如下图2的b 值。 图 2 顶盖外板 顶盖横梁

白车身设计规范

白车身设计规范 一、冲压件设计规范 1.孔 1.1钣金上的冲孔设计要与钣金冲压方向一致。 1.2孔的公差表示方法 1.3过线孔 1.3.1过线孔翻边 1.3.1.1过线孔翻边至少要3mm高。此翻边对钣金起加强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此孔的密封性。 1.3.1.2如果通过过线孔的零件是面积≤6的固体,或者钣金足够厚,使其在不借助翻边时也能够承受住过线孔安装时的压力,那么此过线孔可以不翻边。 1.3.2过线孔所在平面尺寸 1.3. 2.1过线孔为圆孔(半径设为Rmm)时,孔周圈的平面半径应为(R+6)mm 1.3. 2.2过线孔为方孔时,孔周边的平面尺寸应比孔各边尺寸大6mm。

1.4法兰孔 1.4.1 1.5排水孔 1.5.1排水孔设计在车身内部空腔的最低处,其直径一般为6.5mm。 1.5.2对于车身内部加固的防撞梁,应同样在其空腔的最低处布置排水孔。 1.5.3在车身结构件的空腔及凹陷处必须布置排水孔。 1.6空调管路过孔

1.8管道贯通孔 2.圆角

3.边 3.1密封边 3.1.1行李箱下端 3.1.1.1.为了使水排出止口,如图所示需要留出3.0mm的间隙。 3.1.1.2安装用止口应该具备恒定的高度和厚度(用于弯角的凸缘除外)。 3.1.1.3车门开口周围的止口厚度变化,包括制造变差的范围通常在1.8mm至6.0mm之间。厚度的极端值会产生较高的插入作用力和密封条稳定性等问题。 3.1.1.4止口厚度的变化在任何位置不得超过一个金属板的厚度。如果可能,仅可以使垂直的止口产生厚度变化,绝对不要使弯角半径产生厚度变化。止口厚度的阶段变化会使密封条托架中的水渗漏。 3.1.1.5应该避免带有焊点的止口出现燃油和其它润滑油,这些物质会降低稳定性。 3.1.1.6止口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

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同捷汽车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JI/YJY 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2005-XX-XX发布 2005-XX-XX实施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TJI/YJY 前言 开闭件是车身中工艺较复杂的部件,它涉及到零件冲压、包边焊接、零部件装配、总成组装等工序;开闭件也是车身上安装附件最多的总成,对尺寸配合和工艺技术都要求严格。开闭件是车身关键运动件,其灵活性、坚固性、密封性等方面的缺点易暴露,对汽车产品的使用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因此,生产商对开闭件的制造均十分重视,开闭件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直接反映了生产商的工艺制作水平的高低。 为了严格控制本公司汽车车身开闭件设计质量,我们参照国内外汽车白车身开闭件设计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汽车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意在对本公司设计产品进行指导、评估和监督,让汽车车身开闭件的设计有据可依。 本标准着重强调的是开闭件设计规则,而各部分相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请参考相关国标。 本标准于2005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及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 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傅强

TJI/YJY 开闭件设计规则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身开闭件的术语、一般轿车的设计规则,及其设计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轿车车身》、《现代轿车车身设计》 3术语和定义 3.1车门内、外倾角 铰链轴线在x=0平面上的投影及z轴之间的夹角。 3.2车门前、后倾角 铰链轴线在y=0平面上的投影及z轴之间的夹角。 3.3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 车门铰链所能开启的最大角度值。 3.4车门最大开度角 车门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值,一般是指限位器的最大开启角度值。3.5双曲率玻璃 是指在某两个方向都存在曲率的玻璃,而我们常常所说的双曲率玻璃一般存在于垂直的两个方向,即存在于圆环面上。 3.6 滚压条 一种新型的窗框产品,它以滚压工艺为主,产品的特征多数为等截面,以光顺曲线为引导线。复杂的特征使得它具有能固定多根密封条的功能,而且投产滚压生产线相对价格较便宜,因此,这种技术多用于日系车上。 3.7 门内板鱼嘴处 即车门内板锁安装面上U型槽口类似鱼嘴处。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归纳了[BIW]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长春宇创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基本原则 2.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评注:周边造型匹配[面差、分缝影响外观];周边安装匹配[焊接装配、安装件的连接、安装空间] 2.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评注:结构的强度、刚度与横截面积有关系,与周边的展开的周长也有关系,“红旗3”轿车的一个宣传点就是其前防撞横梁为六边型。 2.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四大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冲压工艺要求 3.1 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R≈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1)板件最小弯曲半径

2) 弯曲的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其值h ≥R+2t 。见上表。 3)弯曲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R 中心的距离L 不得过小 ,其值L ≥2t 。见上表。 4)圆角弯曲处预留切口。 5)凸部的弯曲 避免如a 图情形的弯曲,使弯曲线让开阶梯线如图b ,或设计切口如c 、d 。 r ≥2t n=r m ≥2t k ≥1.5t L ≥t+R+k/2 3.2在设计钣金件时,考虑防止成型时起皱,应在适当的地方(如材料聚集处)布置工艺缺口,或布置工艺凸台、筋。 3.3 孔与孔,孔与边界距离应大于2t ,若在圆角处冲孔,孔与翻边的距离应大于R+2t 。 开孔时尽量不要开在倒角面上,以避免模具刃口早期磨损。 正冲孔孔径与最大倾斜角 拉深件或弯曲件冲孔的合适位置

汽车设计-汽车白车身数据发放规范模板

XX公司企业规范 编号xxxx-xxxx 汽车设计- 汽车白车身数据发放规范模板

汽车白车身数据发放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白车身数据发放内容、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汽车白车身产品数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 术语和定义 3.1 QS数据: 最初版数据,包含CAS数据、截面定义、整车参数以及竞争车型信息等;用作工艺厂房规划、平台通过性、CAS工艺可行性分析,车身性能初步判断分析等校核。 3.2 TG0数据: 粗略的三维数据,表达零部件在整车位置上的基本外形尺寸,车身主要结构,用作零部件采购定点,工艺分序分析,制造工装设计及成本初步预算,白车身性能CAE分析验证等。 3.3 SE数据: 即工艺分析数据,用作详细的工艺分析数据。 3.4 TG1数据: 工艺分析确认,CAE方案验证等,可以用于软模设计。 3.5 TG2数据: CAE最终验证,工艺可行性分析最终验证数据,经产品设计开发部门完成设计、审核、批准,工艺技术部门完成审查、确认,产品、工艺信息表达较为完全,达到白车身数据基

本要求,可用于软模加工,并可用于进行工艺实施、模、夹、检具设计开发的白车身数据,主要包括3D数据及其它产品说明性技术文件。 3.6 NC数据: 可用作正式模具制造加工用数据。 4 数据内容及质量要求 4.1 QS数据 4.1.1 数据内容 a)包含白车身主断面(3D),截面须包含料厚信息与初始材料信息。 b)CAS数据。 c)整车参数定义。 d)竞争车型信息,含逆向数据,EBOM。 4.1.2 数据质量及技术资料要求 a)主断面数据满足QZTB 05.005《车身主断面设计规范》要求; b)3D数据需达到SE数据要求; c)EBOM满足公司《BOM、数据管理规定》; d)CAS数据包含轮胎及后视镜,含有车身外观分缝信息。 4.2 TG0数据 4.2.1 数据内容 a)车身所有外覆盖件数据(车身主要外覆盖件包括侧围外板、翼子板、顶盖;门、前后盖内、外板);主要内板数据(前/中/后地板、侧围内板、前挡板、前轮罩本体后轮罩内/外板、前/后纵梁本体、座椅横梁本体);

汽车设计-汽车前围板设计规范

汽车设计- 汽车前围板设计规范

目录 1.概论 (2) 1.1主要目的 (2) 1.2相关内容 (2) 1.3适用范围 (2) 2.前围板总成主要功能定义 (2) 2.1前围板总成功能概述 (2) 2.2前围板安装功能、孔及标准件的功能介绍 (2) 3.前围板设计对碰撞及刚度的影响 (7) 3.1前围板布置对碰撞的考虑 (7) 3.2前围板总成设计刚度和NVH方面的考虑 (10) 3.3合理布置加强筋提高前围板NVH性能 (10) 4. 前围板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11) 4.1 前围板设计和布置流程及注意点 (11) 4.2右舵对前围板设计的影响 (16) 5. 前围板加工制造及注意事项 (17) 5.1前围板模具设计及选材事项 (17) 5.2前围板焊接、涂装事项 (17) 5.3部分车型的历史问题 (18)

汽车前围板设计规范 1 概述 1.1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指导前围板总成设计,提供一个前围板总成设计的思路。 1.2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前围板总成设计的过程,首先对前围板在整车中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尤其是安装功能,以及前围板总成对整车的碰撞和NVH方面的知识做了简要的概述,同时对前围板总成设计要点作了描述,最后对前围板在加工制造方面作了阐述。 1.3 应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XX公司各平台车型的前围板总成设计。 2 前围板总成主要功能定义 2.1前围板总成功能概述 前围板又称前围板或防火墙,是前舱中的一个重要构件,其功能主要有: 1)是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实现良好驾驶环境的关键件; 2)满足多种件的安装; 3)提高整车性能功能,主要包括碰撞,整车刚度以及改善座舱的环境等。 2.2前围板安装功能、孔及标准件的功能介绍 下面以某车型为例,介绍一下前围板的安装功能,因安装零件比较多,下面是以各分系统来一一阐述其安装功能。 2.2.1底盘件

白车身三维设计规范

白车身零部件三维设计规范

车身三维设计是汽车工程化设计的关键阶段。主要设计工具是三维设计软件CATIA_V5设计需要完成车身上各个零件的三维模型,焊接打点图、挤胶图及螺母、螺栓图,零件的定位位置、零件的压紧位置,零件的料厚方向等。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让车身设计人员进行车身三维设计时,依据规范的设计规则,了解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车身三维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从而缩短设计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产品可靠性。 编制:_________________ 校核:_________________ 审定: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

车身三维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车身三维设计的规则及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M N类汽车的车身设计。 2引用标准 CATIA_V5的start model 文件。 《汽车常用术语统一规定》 3术语 3.1设计前的相关工作 在用CATIA对零件进行设计时,要求使用start modeI格式。为此,先进行下面工作:a)、将Start Model 模板文件“start model Chang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stitute pa” 和“ start model Changan automotive engin eeri ng in stitute weldi ngr载至U本 地机器上。 b)、新建一个PART时,采用“ File—New from”菜单命令,然后找到“ start model Changan automotive engineering institute part 文件。 图3.1

结构胶对白车身模态的影响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机械工程与技术, 2019, 8(1), 17-24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25506941.html,/journal/met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25506941.html,/10.12677/met.2019.81003 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Adhesive on the Mode of White Body Zhidan Xu1,2, Fulei Shi1*, Chaochun Lian1 1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e, Saic-GM-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Liuzhou Guangxi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Jan. 3rd, 2019; accepted: Jan. 21st, 2019; published: Jan. 28th, 2019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body design, the body mainly adopts integral design, which takes almost all of tor-sion and bending load. Meanwhile, the body mode can influence directly some key indicators of car body, such as NVH performance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hite body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adhesive and 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adhesive on body mode. This paper first took a modal test on the white body. Then, a modal test on the white body after gelatinizing the typical areas of body was taken.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body modes was explored by comparing the three kinds of glue solution. Keywords White Body, Body Mode, Structural Adhesive 结构胶对白车身模态的影响 徐志丹1,2,史付磊1*,练朝春1 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广西柳州 2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9年1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21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28日 摘要 目前在车身设计领域,车身多采用承载式设计,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扭转和弯曲载荷,车身的模态会直接*通讯作者。

车身数据检查规范标准

车身数据检查规范 2015-05-23制订2015-06-15发布 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部

车身数据检查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汽车的白车身数据检查。 2.白车身设计流程图 3.适用流程阶段 此规范用于数据冻结前的工程化设计阶段。即上图刷红阶段。 4.检查内容: 4.1干涉,搭接及孔的检查: 4.1.1 干涉检查

在CATIA装配里,打开要检查的总成,进行干涉检查: 对检查的结果进行筛选: 只选出干涩的部分进行校验,注意不包括凸焊标件的干涉。 对筛选出的干涉结果检查时,一般干涉值≦0.02mm时,不认为是干涉。对干涉值大于0.02mm的做好记录(可CATIA直接导出)。

4.1.2 搭接检查: 4.1.2.1 件与件的边缘处搭接: 以避免焊装时件与件干涉。 4.1.2.2 件与件的R处搭接: 间隙1.5mm只作参考,不能做到的地方适当放宽。内外板R值大小错开2mm以上 4.1.2.3 件与件无焊点不贴合处搭接:

不贴合处间隙不小于2mm。 4.1.3 孔的检查: 4.1.3.1:孔尽量做在凸台上(特别是定位孔) 4.1.3.2 标件开孔

4.1.3.3 定位孔及过孔 定位孔垂直于车体线,最好大于φ10,过孔一般R取值大2mm 4.1.3.4 孔边距 孔到边缘的距离增加到5mm或3t以上。 4.2焊装分析 4.2.1 焊接边宽度 ⑴悬挂式点焊机:Φ13、Φ16 ------焊接边宽度:14~17mm ⑵固定式点焊机:Φ20 -----焊接边宽度:21mm以上 局部地方在焊钳活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焊接边宽度最小10mm,需工艺部门确认。 4.2.2 焊钳通过孔 W ≤ 130 mm ΦX ≥Φ50 mm ; W > 130 mm ΦX ≥Φ80 mm

汽车车门钣金设计规范模板

XXXX公司企业规范 编号:xxxx 汽车车门钣金设计规范模板 XXXX发布

车门钣金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车门钣金的术语、一般汽车车门钣金的设计规则以及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可参考执行。 2.车门基本简介 2.1车门钣金概述 1.作为外覆盖件,起装饰作用,保证装配后外观效果,需保证翼子板、侧围、前后门之间的间隙平度满足要求; 2.有效保证车门密封性,避免出现漏水、风噪,导致顾客抱怨; 3.为开启件,需满足开启及关闭的易操作性; 4.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证车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5.保证车门很容易的装配到车身骨架上; 6.为车身附件安装(外开把手、后视镜、外水切、昵嘈、内水切、门护板、门锁、扬声器、防水膜、升降器等安装)提供必要安装点及型面; 7.保证升降系统的正常运行; 8.保证行车门在行驶过程中不出现振动;不产生噪音; 9.车门售后可更换及可维修性; 10.具有承受一定作用力的刚度及强度

2.2车门结构类型 车门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车型不同,车门结构形式一般有旋开式车门如图2.1所示、滑动门以及外摆式车门等,还有一些轿车上使用了上下车极方便的鸥翼式车门。目前轿车车门使用最多的是旋开式车门,应用较多的轿车车门结构全尺寸内外板结构(整体式)、滚压窗框结构(分体式)以及半开放式车门结构(混合式),其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图2.1 旋开式车门 2.2.1整体式----即车门面板与门框部分一体成形。由全尺寸的冲压外板、全尺寸的冲压内板和嵌在内外板间的窗框导轨组成,导轨为U 字形滚压成型件,焊接在内板上,最后外板与内板总成通过包边方式闭合起来,这种车门板金结构在许多早期的车型被普遍采用。 优点:具有较好的完整性,整个车门的刚度较好,一体冲压出来的门板尺寸精度较高,并且加工工序较少、工艺简单。 缺点:窗框外边框通常较宽大,窗框的可装饰性不强,对造型有限制,不太符合现在造型的要求,而且全尺寸的门板需要较大的冲压模具,对冲压模的要求也比较高,整套模具的成本很高,由于窗框是一体冲压而成,废料面积较大,材料利用率较低。

车身主断面设计规范汇总

车身主断面设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选择主断面位置的原则,车身主断面设计的主要要点和要求,车身主断面图的标注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车型车身主断面设计。 2 引用文件 无 3 术语和定义 3.1 主断面 能反映结构关系、控制后续结构设计工作的主要断面 4 设计输入及输出(附录A) 5 设计工作内容 5.1 配合样件测量 5.2 根据点云逆向设计(参考)主断面 5.3 根据项目输入条件,结合正向设计理念,建立二维主断面。 5.4 根据造型变动修改主断面 5.5 与数模进行符合性检查,保持两者统一。 6 技术条件与质量控制要求 6.1 车身主断面必须经过相关检验程序的检查。 6.2 断面符合性检验要求 6.2.1 所有断面均要作符合性检查,必要时可同时对左右对称部分作断面检查; 6.2.2 配合面是否有干涉和间隙; 6.2.3 焊接边的接合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2.4 安装密封件的配合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2.5 开闭件配合间隙及外观分缝间隙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均匀; 6.2.6 主要控制尺寸标注是否有遗漏; 6.2.7 密封条压缩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密封条的断面是否正确,密封条与钣金、装饰板的配合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6.2.8 图面上的件号是否与明细栏相一致; 6.2.9 所选标准件的规格是否合理,如:尺寸大小、螺距、长度等; 6.2.10 座标系是否有误; 6.2.11 图面及尺寸标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6.2.12 发现主断面与数模不一致处,要说明原因,并要指出以哪一个为准,作相应修改后保持两者相一致。 6..3 检验项目 按主断面检查的规定进行100% 的校对,由主管专业工程师抽检。 7 设计规则、设计定义与要求 7.1 概述 7.1.1车身主断面是指能反映出车身不同部位上主要的、并控制后续结构设计工作的关键断面。 7.1.2主断面设计是白车身设计中品质控制的关键内容,它能体现出部件的焊装关系、关键尺寸要素、公差设计、工艺合理性等诸多设计要素,是国外设计公司控制车身设计品质的重要方法。 7.1.3主断面设计,在车身设计中分三个阶段控制车身设计品质 7.1.3.1第一阶段在参考样车拆解过程中结合测量的点云、公司数据库、车身部件资料、专家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后完成《主断面初步设计报告》。根据不同车型一般在车身不同部位设计55~80个主断面实现全车的设计控制。 7.1.3.2第二阶段在车身设计过程中,《主断面初步设计报告》作为指令性技术文件贯穿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过程。设计过程中,如遇到协调原因,与初步设计有偏差时,必须办理更改审查手续。 7.1.3.3第三阶段时工艺数模、NC数模分两次按《主断面初步设计报告》在车身数模的相应位置作切剖断面进行主断面符合性检查控制。 7.1.4 设计过程中造型变动时,主断面要一起予以修改。 7.1.5 对于重要位置的部分,要做密集断面检查。 7.2 要求 7.2.1 选择主断面位置的原则 7.2.1.1应将位于剖切区域内的所有零件按装配状态(除密封条压缩按自由状态)剖切,安装密封件的剖切断面的方向为法向,其它剖切部位的断面应尽可能平行于坐标轴方向。 7.2.1.2 应尽可能多地反映剖切部位的特征信息。 7.2.1.3 应反映密封件的安装方式。 7.2.1.4 汽车纵向对称中心平面(Y0)、车门铰链及限位器部位、车门锁及锁扣部位、大灯安装部位、保险杠安装部位等为车身的必剖断面。

白车身切割工艺及应用

白车身切割工艺及应用 随着轿车市场需求的多样化,整车企业不断通过丰富车型种类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不断提升整车的连接质量、匹配质量,控制制造成本以取得质优价优的竞争优势。在白车身制造过程中,除了焊接、胶接、折边等常规工艺外,车身切割工艺也逐步应用。本文通过介绍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切割工艺应用,从产品设计及车身制造工艺两个方面分析车身车间采用切割工艺的原因驱动,探讨了白车身制造中实施车身切割工艺的设备类型及应用方案,为整车开发同步工程及为白车身切割工艺方案的深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1 白车身切割工艺 汽车白车身是指尚未进行喷漆的汽车车身,一般主要包括底板、左侧围、右侧围、车顶、后围板、四门及前后盖等车身部装件。白车身制造过程一般是通过定位工装将需要拼合的零件进行定位夹紧后,综合运用电阻点焊、涂胶连接、螺栓连接、冲压铆接、折边等工艺将冲压单板零件及进厂级分总成零件在车身车间连接成包含四门两盖的白车身总成。而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存在侧围分拼或白车身制造主线上将冲压过程余料或总成上未割孔零件,在车身车间进行过程余料去除或割孔的工艺,如图1所示。白车身切割工艺是指通过专用设备将成形零件的边缘修切整齐,或切成所需形状,或割出制造过程用孔等去除金属的工艺,从而解决产品设计及冲压零件搬运的制造问题,并满足整车造型及匹配质量等要求。 2 车身切割工艺实施驱动 2.1 产品造型设计 产品工程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造型设计直接影响白车身外覆盖零件状态,如白车身的侧围外板零件。一般情况下,外覆盖件在完成冲压后,由机器人带机械手从模具中将冲压零件取出,并搬运放置到零件传输皮带,由传输皮带输送至人工下料工位。在机械手放零件及皮

白车身焊装夹具设计手册

焊装夹具设计手册 一概念及名称 1 . 基准点及车线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汽车坐标系的原点规定为车前轮轴心线的中点。 TL或X――表示车长以车前轮为原点向车尾方向为正,向车头方向为负。 BL或Y――表示车宽以车的对称中心线为原点,面对车的行驶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WL或Z――表示车高以车前轮为原点,向上为正,向下为负。见图1-1;有时,汽车生产厂家也可自行规定基准点及坐标系的位置。 图1-1 由于夹紧位置的需要而将夹紧单元旋转一定角度时,其车线的标注如图1-2,其中α≤45o

图1-2 2.夹紧单元(POST) 一个典型的夹紧单元通常包括L板、支板、夹紧臂、定位块、垫片、回转销、定位销、定位销连接板、到位止动块或限位块,、连接板、气缸等。见图1-3 图1-3 3.夹具 一套完整的夹具一般包含若干夹紧单元(POST)、基板(BASE)、举升机构(LIFTER)甚至旋转机构。根据操作方式可划分为手动夹具、气动夹具及液压夹具;根据控制方式可划分为气控夹具、电控夹具等。见图1-4(手动夹具), 见图1-5(气动夹具)。

图1-4 图1-5二基板(Base板) Base板一般由槽钢与钢板焊接而成。槽钢多采用10#、12#、14b#、16#、20#、25b# 等,钢板厚度多采用t=20mm或t=25mm(此为加工完成的厚度,选用毛料时,因考虑加工余量,相应的板厚取t=25mm或t=30mm)。对于小夹具或滑台等亦可采用t=30~40mm的钢板焊接而成,而对于总拼夹具以及顶盖装焊夹具,其滑台及支架则可采用矩形方管与钢板焊接而成。 的最大外形尺寸 对于Base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焊接及加工的工艺性,以及吊装、运输等方便 大于2m 而对于较宽大的Base,为了使其便于加工,往往将其划分为若干个Base,Base间则以支架相联接,此时该Base的单侧或双侧就需加工。见图2-2(单侧),见图2-3(双侧)。

白车身结构设计的原则

QJ/ZX 03.0X—2007 Array 5 白车身结构设计的原则 5.1 基本原则 5.1.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5.1.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5.1.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应首先确定在满足整车性能、结构、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上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本公司或国内(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5.1.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满足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5.1.5 除非有更优越的结构,逆向设计时应尽量保持与样车一致。 5.1.6 白车身设计应坚持经济性原则。 5.2 零部件结构选用原则 5.2.1 新开发零部件应采用当前国内外技术成熟、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零部件。 5.2.2 改型产品应尽可能选用基础车型中的技术成熟、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零部件,以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减少产品的开发费用和零部件的管理费用。 5.2.3 对于有产品系列规格要求的零部件,应按标准规定的规格选择设计。 5.3 钣金件设计的原则 5.3.1 结构复杂化,以求最大强度、刚度设计 车身钣金结构尽可能复杂化,在大于50x50mm的区域内布置加强凹坑、筋等特征; 车身钣金结构尽可能复杂化,尽可能用自由曲面代替平面。 5.3.2 轻量化设计 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应选取较薄的料厚; 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应考虑布置减重孔; 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不应出现不必要的零件。 5.3.3同一零件设计 对于一些零部件(如一些小的加强板,比较规则的纵横梁等),可以考虑设计成自身是关于某一面对称

通用GM泛亚PATAC车身设计规范

车身设计规范 一、冲压件设计规范 1.孔 1.1钣金上的冲孔设计要与钣金冲压方向一致。 1.2孔的公差表示方法 1.3过线孔 1.3.1过线孔翻边 1.3.1.1过线孔翻边至少要3mm高。此翻边对钣金起加强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此孔的密封性。 1.3.1.2如果通过过线孔的零件是面积≤6的固体,或者钣金足够厚,使其在不借助翻边时也能够承受住过线孔安装时的压力,那么此过线孔可以不翻边。 1.3.2过线孔所在平面尺寸 1.3. 2.1过线孔为圆孔(半径设为Rmm)时,孔周圈的平面半径应为(R+6)mm 1.3. 2.2过线孔为方孔时,孔周边的平面尺寸应比孔各边尺寸大6mm。

1 1.4法兰孔 1.4.1 排水孔1.5 。1.5.1排水孔设计在车身内部空腔的最低处,其直径一般为6.5mm 1.5.2对于车身内部加固的防撞梁,应同样在其空腔的最低处布置排水孔。 1.5.3在车身结构件的空腔及凹陷处必须布置排水孔。空调管路过孔1.6

1.7螺栓过孔 2 1.8管道贯通孔

圆角2. 。对于在同一个件上喷涂两种不同颜色的零件,要设计分界特征,并且最小特征圆角为2.11.5mm 3

边3. 密封边3.1 行李箱下端3.1.1 3.0mm的间隙。3.1.1.1.为了使水排出止口,如图所示需要留出。3.1.1.2安装用止口应该具备恒定的高度和厚度(用于弯角的凸缘除外)之间。厚度的极端值会产生较6.0mm1.8mm至3.1.1.3车门开口周围的止口厚度变化,包括制造变差的范围通常在高的插入作用力和密封条稳定性等问题。止口厚度的变化在任何位置不得超过一个金属板的厚度。如果可能,仅可以使垂直的止口产生厚度变化,3.1.1.4 绝对不要使弯角半径产生厚度变化。止口厚度的阶段变化会使密封条托架中的水渗漏。 3.1.1.5应该避免带有焊点的止口出现燃油和其它润滑油,这些物质会降低稳定性。止口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3.1.1.6 4 3.1.2行李箱上端为了防止水从密封条止口泄漏并且进入行李舱,可按下面结构进行设计:

pcb焊盘与孔设计工艺规范

P C B焊盘与孔设计工艺规范 (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P C B焊盘与孔设计工艺规范1. 目的 规范产品的PCB焊盘设计工艺,规定PCB焊盘设计工艺的相关参数,使得PCB 的 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MC、EMI 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 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空调类电子产品的PCB 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 的设计、PCB 批产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3.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TS—SOE0199001 <<电子设备的强迫风冷热设计规范>> TS—SOE0199002 <<电子设备的自然冷却热设计规范>> IEC60194 <<印制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 (Printed Circuit Board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terms and definitions) IPC—A—600F <<印制板的验收条件>> (Acceptably of printed board) IEC60950 4.规范内容 4.1焊盘的定义 通孔焊盘的外层形状通常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具体尺寸定义详述如下,名词定义如图所示。 1)孔径尺寸:若实物管脚为圆形:孔径尺寸(直径)=实际管脚直径+0.20∽0.30mm(8.0∽ 12.0MIL)左右;若实物管脚为方形或矩形:孔径尺寸(直径)=实际管脚对角线的尺寸 +0.10∽0.20mm(4.0∽8.0MIL)左右。 2)焊盘尺寸:常规焊盘尺寸=孔径尺寸(直径)+0.50mm(20.0 MIL)左右。 4.2 焊盘相关规范 4.2.1所有焊盘单边最小不小于0.25mm,整个焊盘直径最大不大于元件孔径的3倍。 一般情况下,通孔元件采用圆型焊盘,焊盘直径大小为插孔孔径的1.8倍以上;单面板焊盘直径不小于2mm;双面板焊盘尺寸与通孔直径最佳比为2.5,对于能用于自动插件机的元件,其双面板的焊盘为其标准孔径+0.5---+0.6mm 4.2.2 应尽量保证两个焊盘边缘的距离大于0.4mm,与过波峰方向垂直的一排焊盘应保证两个焊盘边缘的 距离大于0.5mm(此时这排焊盘可类似看成线组或者插座,两者之间距离太近容易桥连) 在布线较密的情况下,推荐采用椭圆形与长圆形连接盘。单面板焊盘的直径或最小宽度为1.6mm或保证单面板单边焊环0.3,双面板0.2;焊盘过大容易引起无必要的连焊。在布线高度密集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圆形与长圆形焊盘。焊盘的直径一般为1.4mm,甚至更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