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

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

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
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

集合

【知识清单】

1.性质:确定性、互易性、无序性.

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子集(包含于“?”)、真子集(真包含于“≠

?”).

4.集合子集个数=n 2;真子集个数=12-n

. 5.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6.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题型一、集合概念

解决此类型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时刻不忘运用集合的性质,用的最多的就是互易性; ②元素与集合的对应,如数对应数集,点对应点集.

【No.1 定义&性质】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方程022=++-y x 的解集为{}2,2-

②集合{}

R x x y y ∈-=,1|2

与{}R x x y y ∈-=,1|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是{}1,0

③集合{}01|<-x x 与集合{}R a a x x ∈>,|没有公共元素 A.0 B.1 C.2 D.3

分析:①中的式子是方程但不是一个函数,所以我们要求的解集不是x 的值所构

成的集合,而是x 和y 的值的集合,也就是一个点.

答案:A

详解:在①中方程022=++-y x 等价于?

??=+=-020

2y x ,即???-==22y x 。因此解集应为

(){}2,2-,错误;

在②中,由于集合{}

R x x y y ∈-=,1|2的元素是y ,所以当R x ∈时,112-≥-=x y .同理,

{}R x x y y ∈-=,1|中R y ∈,错误;

在③中,集合{}01|<-x x 即1,|,画出数轴便可知这两个集合可能有公共的元素,错误.故选A.

2.下列命题中,

(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集合B 的元素; (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 (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不可能相等. 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分析:首先大家要理解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或等于N 中元素的个数;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真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N 中元素的个数.

答案:C

详解:(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故(1)正确; (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或等于集合的B 元素,故(2)不

正确;

(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故(3)正确; (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可能相等,故(4)不正确.故选C .

3.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Q P +中的元素是b a +,其中P a ∈,Q b ∈,则Q P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9 B.8 C.7 D.6

分析:因为P a ∈,Q b ∈,所以Q P +中的元素b a +是P 中的元素和Q 中元素两两相加而得出的,最后得出的集合还要考虑集合的互易性.

答案:B

详解:当0=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为1,2,6; 当2=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3,4,8; 当5=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6,7,11;

由集合的互异性得Q P +中的元素为1,2,3,4,6,7,8,11,共8个,故选 B.

4.设数集M 同时满足条件

①M 中不含元素1,0,1-,②若M a ∈

,则M a

a

∈-+1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集合M 中至多有2个元素;

B .集合M 中至多有3个元素;

C .集合M 中有且仅有4个元素;

D .集合M 中有无穷多个元素.

分析:已知M a ∈时,M a

a

∈-+11.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条件多求出几个M 集合的元素,找出规律并且判断元素之间是否有可能相等,从而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答案:C

详解:由题意,若M a ∈,则

M a a ∈-+11,则M a a a a a ∈-=-+--++

1111111,M a a a

a ∈+-=+-

11111

1

,则

M a a a a a a ∈==+--

+-+

221

11111,若a a a -+=11,则12-=a ,无解,同理可证明这四个元素中,任意两个元素不相等,故集合M 中有且仅有4个元素.

----------------------------------------------------------------------------------------------------------------------

【No2. 表达方式】

5.下列集合表示空集的是( ) A.{}55|=+∈x R x B.{}55|>+∈x R x C.{

}

0|2

=∈x R x D.{

}

01|2

=++∈x x R x

分析:本题考查空集的概念,空集是指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

答案:D

详解:012=++x x ,

031141<-=??-=?

∴方程无实数解,故选D.

6.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8,6,4,2,0; (2){} ,81,27,9,3; (3)?

??

??? ,87,65,43,

21; (4)被5除余2的所有整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分析:描述法就是将文字或数字用式子表示出来.但是要注意题中给出的元素的范围

详解:(1){}是偶数且x x N x ,100|<≤∈;

(2){}+∈=N n n x x ,3|;

(3)?

??

???∈-=

+N n n n x x ,212|; (4){}Z n n x x ∈+=,25|.

======================================================================

题型二、不含参数⑴

⑴中的参数是指方程的非最高次项系数

解决此类型题应注意: ①区分∈,?,≠

?的区别;

②会用公式求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③B A A B A ??= A B A B A ??=

两方面讨论和从?=?=??=B A B A .

【No.1 判断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给出下列各种关系

①0≠?{}0;②0∈{}0;③{}?∈?;④{}a a ∈;⑤{}0=?;⑥{}?∈0;⑦{}0∈?;⑧?≠

?{}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⑧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⑦

分析:本题需要大家分清∈,?,≠?三个符号的意义和区别:∈--“属于”,用

于表示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包含于和真包含于”,用于表示集合和

集合之间的关系.

答案:A

详解:①错误,应为{}00∈;②③④⑧正确;⑤⑥⑦应为?≠

?{}0;

2.若U 为全集,下面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1)若()()U B C A C B A U U =?= 则, (2)若()()?==B C A C U B A U U 则, (3)若?==?=B A B A ,则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分析:本题应先简化后面的式子,然后再和前面的条件对比.

答案:D

详解:(1)()()()U C B A C B C A C U U U U =?== ;

(2)()()()?===U C B A C B C A C U U U U ;

(3)证明:∵()B A A ?,即??A ,而A ??,∴?=A ; 同理?=B , ∴?==B A ;

----------------------------------------------------------------------------------------------------------------------

【No.2 子集、真子集】

3.从集合{}d c b a U ,,,=的子集中选出4个不同的子集,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U 都要选出; ②对选出的任意两个子集A 和B ,必有B A ?或A B ?. 那么共有 种不同的选法.

分析:由①可以知道选出的子集中一定有?和U ,我们要求得只剩两个集合。

根据②(以B A ?为例)可以从讨论A 中有1个或2个元素有几种选法来确定B 的选法.注意A 中不可能有3种元素,因为这样B 中会出现U 和A 中的元素,与题意和性质不符.

答案:36

详解:由题意知,集合必有子集?和U ,只需考虑另外两个集合

如果A 中含有一个元素,有4种选法,相应的,B 集合中有6中选法,共24种; 如果A 中含有两个元素,有6种选法,相应的,B 集合中有2中选法,共12种;

即总共有36种选择。

4.已知集合{}

032|2=--=x x x A ,那么满足A B ?的集合B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分析:本题求的是A 集合的子集个数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0322=--x x ,则1-=x 或3,

则集合{}3,1-=A ,其中有2个元素,

则其子集有422

=个,

满足A B ?的集合B 有4个, 故选D .

5.若集合B A ?,C A ?,且{}4,2,0=C B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为( ) A .3个 B .4个 C .7个 D .8个

分析:集合B A ?,C A ?,说明A 同时是两个集合的子集.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集合B A ?,C A ?,且{}4,2,0=C B .即A 为{}4,2,0的子集,

而{}4,2,0中有3个元素,共有823

=个子集;

即满足条件的A 的个数为8; 故选D .

----------------------------------------------------------------------------------------------------------------------

【No.3 集合间的运算】

6.设全集(){}R y x y x U ∈=,|,,集合()?

??

???=-+=122|,x y y x M ,(){}4|,-≠=x y y x N , 那么()()N C M C U U 等于________________.

分析:首先要注意本题要求的是点集,M 集合的含义是不含有()2,2-的直线上的点

集,M C U 表示的就是()2,2-;N C U 表示4-=x y .

答案:(){}2,2-

详解:()24:≠-=x x y M ,

M 代表直线4-=x y 上,但是

挖掉点()2,2-,M C U 代表直线4-=x y 外,但是包含点()2,2-;

N 代表直线4-=x y 外,N C U 代表直线4-=x y 上,

∴()()(){}2,2-=N C M C U U .

7.已知{}06|2

=+-=px x x M ,{}

06|2

=-+=q x x x N ,则{}2=N M ,则=

+q p ( )

A.21

B.8

C.6

D.7

分析:从{}2=N M 入手得,2既是M 的元素又是N 的元素,那么代入便可以

求出p 和q 的值.

答案:A

详解:由已知得,N M ∈∈2,2

所以2是方程062

=+-px x 和062

=-+q x x 的根,故将2代入得,5=p ;16,0==q q . 所以21=+q p .

8. 已知方程02

=++c b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1x ,2x . 设{}21,x x C =,{}9,7,5,3,1=A ,

{}10,7,4,1=B ,若C B C C A =?= ,,试求b ,c 的值。

分析:对C B C C A =?= ,的含义的理解是本题的关键,B C C B C ??= ;

详解:由B C C B C ??= , 那么集合C 中必定含有1,4,7,10中的2个。

又因为?=C A ,则A 中的1,3,5,7,9都不在C 中,从而只能是{}10,4=C 因此,()1421-=+-=x x b ,4021==x x c .

======================================================================

题型三、集合含参

解决此类型题应注意:

①遇到子集需从?和不是?两方面讨论,如?=?=??B A B A 或. ②会解各种类型的不等式. ③如果方程中的最高次项系数含有参数,要记得对参数是否为0进行讨论.

【No.1 集合vs.集合】

1.设{}a U -=1,4,2,{}

2,22

+-=a a A ,若{}1-=A C U ,则a 的值为( )

A.1

B.2

C.3

D.4

分析:因为{}1-=A C U ,所以U 中必含元素1-,A 中必不含元素1-.

答案:B

详解:因为{}1-=A C U ,所以a -=-11,解得2=a .

2=a 时,422=+-a a ,满足{}1-=A C U . 所以实数a 的值为2.

242+-=a a ?022=--a a ?2=a 或1-=a 2=a 代入 {}1-=A C S 成立

同理1-=a 代入无解,故舍去.综上2=a

2.已知集合(){}11log |2<-=x x A ,集合{}

R b a b ax x x B ∈<+-=,,0|2

(1)若B A =,求b a ,的值;

(2)若3=b ,且A B A = ,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1)中B A =得出A 和B 中不等式的解相同,那我们算出集合A 的解集,

再由韦达定理求出b a ,即可;

(2)由A B A = 可得A B ?. 题目中只要看到类似A B ?这种子集问题,必然要先讨论B 是否为?,因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也是一种情况必须要讨论.

详解:(1)由()11log 2<-x 得210<-

由B A =知,02

<+-b ax x 的解集为{}31|<

=+-b ax x 的两根分别

为1和3. 由韦达定理可知,??

??=+=3

13

1b a ,解得4=a ,3=b ,即为所求.

(3)由A B A = 知,A B ?.

①当?=B 时,有0122

≤-=?a ,解得;

3232≤≤-a

②当?≠B 时,设函数()32

+-=ax x x f ,其图象的对称轴为2a x =,()()??

?

??

??<≤≥-=≥-=>-=?3

21031230410

122a

a f a f a

解得432≤

综上①②可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32[-

----------------------------------------------------------------------------------------------------------------------

【No.2 集合vs.不等式】

3.设集合{}R x a x x A ∈<-=,1|,B={}

R x b x x ∈>-,2|.若B A ?,则实数a ,b 必满足( )

分析:做这种题首先要先会解绝对值不等式,然后再比较端点即可.

答案:D

详解:{}a x a x A +<<+-=11|

{}

b x b x x B +-<+>=22|或

因为B A ?,且?≠A 则有

b a +-≤+21或b a +≥+-21 即3≥-a b 或3-≤-a b

即3≥-a b ,选D.

4.集合{}52|≤≤-=x x A ,{}121|-≤≤+=m x m x B ,

(1)若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当Z x ∈时,求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

(3)当R x ∈时,没有元素x 使A x ∈与B x ∈同时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问题解决要注意:(1)A B ?中的分类讨论;(2)集合的非空真子集的个

数=12-n ;(3)当R x ∈时,没有元素x 使A x ∈与B x ∈同时成立能得出A 与B 没有交集,当中还要考虑B 是否为?.

详解:(1)当121->+m m 即2

当121-≤+m m 即2≥m 时,要使A B ?成立,

需?

?

?>+-≥+51,

121m m m 可得32≤≤m .综上所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3≤m .

(2)当Z x ∈时,{}5,4,3,2,1,0,1,2--=A ,

所以,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542

2

8=-.

(3)∵R x ∈,且{}52|≤≤-=x x A ,{}121|-≤≤+=m x m x B ,又没有元素x 使A x ∈与

B x ∈同时成立

则①若?≠B 即121->+m m ,得2

②若?≠B ,则要满足条件有:???>+-≤+51,121m m m 或?

??-<--≤+212,

121m m m 解之,得4>m .

综上有2m .

----------------------------------------------------------------------------------------------------------------------

【No.3 集合vs.方程】

5.已知集合{}

06|2

=-+=x x x P ,{}01|=+=ax x Q 满足Q ≠

?P ,求a 所取的一切值.

分析:这类题目给的条件中方程的最高次项系数含有字母,一般需分类讨论.要从0=a 和0≠a 两个方面进行解题.

详解:因{}

{}3,206|2-==-+=x x x P ,

当0=a 时,{}?==+=01|ax x Q ,Q ≠

?P 成立.

又当0≠a 时,{}?

??

???-==+=a ax x Q 101|,要Q ≠

?P 成立,则有21=-a 或31-=-a

,

21-=a 或3

1=a .

综上所述,0=a 或21-=a 或3

1=a .

6.已知集合{}

R x x ax x A ∈=--=,043|2. (1)若A 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A 中元素的个数代表方程0432=--x ax 的根的个数,不过首先要讨论a 是否为0.

详解:

(1)∵A 中有两个元素,

∴方程0432

=--x ax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

??+=?≠a a 1690,即169->a

∴16

9

-

>a ,且0≠a .

(2)当0=a 时,?

?????-=34A ;

当0≠a 时,若关于x 的方程0432

=--x a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 169+=?,即

16

9-

=a ; 若关于x 的方程无实数根,则0169<+=?a ,

即16

9

-

故所求的a 的取值范围是169

-≤a 或0=a .

7.已知集合{}0132|2=++=x x x A ,(){}

012|2

2=+++=x m x m x B ,若A B A = ,求

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与第7题类似,第7题是先讨论a 是否为0,而本题的答案中先讨论的是

B 是否为?,在这种类型题中,两种方法兼可.

详解:{}

????

??

--==++=21,10132|2x x x A ,

∵A B A = ,∴A B ?, ①当?=B , 若0=m ,不成立; 若0≠m ,则0

2

-m ;

②当{}1-=B 或?

?????-21, 若0=m ,2

1

-

=x ,成立; 若0≠m ,则0=?,3

2

-=m 或2=m , 经检验,2=m 成立; ③当?

?????--=21,1B ,

则()()???

???

???? ??-?-=???

??-+-=+-211121122

2

m m m ,无解,不成立. 综上:3

2

-

======================================================================

题型四、韦恩图像

解决此类型题应注意:会用韦恩图表示集合关系与运算

1.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多少人?

分析:解此类题型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韦恩图像法. 解析:

设单独加数学的同学为x 人,参加数学化学的为y 人,单独参加化学的为z 人.

依题意?????=++=++=++2113426z y x z y z y x ,解得??

?

??===1812z y x

∴同时参加数学化学的同学有8人,

答: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8人.

2.设全集U 是实数集R ,函数

4

12

-=

x y 的定义域为M ,(){}11log |2<-=x x N ,则如

图所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 .{}12|<≤-x x

B .{}22|≤≤-x x

C .{}21|≤

D .{}

2|

分析:本题要注意y 的定义域:04040

4222>-????≠-≥-x x x

答案:C

详解:由题意易得{}22|>-<=x x x M 或,{}31|<<=x x N ,而阴影部分表示

(){}21|≤<=x x N M C U ,选C .

3.设全集U=R ,()

{

}12

|2<=-x x x A ,(){}x y x B -==1ln |,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

为 ( )

A.{}1|≥x x

B.{}21|<≤x x

C.{}10|≤

D.{}1|≤x x

分析:由图可知所求为A B C U ,还要注意解A ,B 集合时应遵循指对运算的规则.

答案:B

详解:()02212=<-x x ,因为x y 2=是增函数,

所以()02<-x x ,

故20<

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21|<≤=x x A B C U .

======================================================================

题型五、创新题型

解决此类型题应注意: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新定义.

1.对于集合M 、N ,定义:{}N x M x x N M ?∈=-且|,()()M N N M N M --=⊕ , 设{}

R x x x y y A ∈-==,3|2

,(){}x y x B -==2log |,则B A ⊕= ( )

A .??

?

??-

0,49

B .??

?

???-

0,49 C .[)+∞??

? ??-∞-,049,

D .()+∞??

? ??-∞-,049,

分析:创新题型一般都是根据题中所给的出的式子算出结果。那么由题意得,

()()A B B A B A --=⊕ ,{}B x A x x B A ?∈=-且|,{}A x B x x A B ?∈=-且|.A 集合所求的是x x y 32-=的值域,B 集合所求的是()x y -=2log 的定义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

由492332

2-??? ?

?

-=-=x x x y 得??????-≥=49|y y A ;

由()x y -=2log 得0

由{}N x M x x N M ?∈=-且|得{}[)+∞=≥=-,00|x x B A ,

??? ??-∞-=????

??

-<=-49,49|x x A B ,

由()()M N N M N M --=⊕ 得[)??

? ??

-∞-+∞=+49,,0 B A . 故正确答案为C.

2.定义集合A 与B 的运算“*”为:{}B A x B x A x x B A ?∈∈=*但或,|.设X 是偶数

集,{

}5,4,3,2,1=Y ,则()Y Y X **=( ) A .X

B .Y

C .Y X

D .Y X

分析:()Y Y X **整体算上去比较复杂,所以要分开先计算Y X *.

答案:A

详解:首先求出{}4,2=Y X ,Y X ,的并集再去掉交集即得

{} ,10,8,6,5,3,1=*Y X .同理可得(){}X Y Y X ==** ,10,8,6,4,2

3.定义一个集合A 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的幂集,记为()A P ,用()A n 表示有限集A 的元素个数,给出下列命题: ①对于任意集合A ,都有()A P A ∈; ②存在集合A ,使得()[]3=A P n ;

③用?表示空集,若?=B A ,则()()?=B P A P ; ④若B A ?,则()()B P A P ?;

⑤若()()1=-B n A n ,则()[]()[]B P A P n ?=2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

分析:已知幂集()A P 为子集所组成的集合,()A n 表示有限集A 的元素个数,那么需要根据集合的概念和运算对命题进行分析.

答案:B 详解:

对于命题①,A A ?,因此()A P A ∈,命题①正确;

对于命题②,若集合A 的元素个数为m ,则集合A 的子集共m

2个,若()[]3=A P n ,则

32=m

,解得N m ?=3log 2,命题②错误;

对于命题③,若?=B A ,由于A ??,B ??,因此()A P ∈?,()B P ∈?,所以 ()()[]B P A P ∈?,则()()?=B P A P ,命题③错误;

对于命题④,若B A ?,对集合A 的任意子集A E ?,即对任意()A P E ∈,则B E ?, 则()B P E ∈,因此()()B P A P ?,命题④正确; 对于命题⑤,设()n B n =,则()1+=n A n ,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1

2+n ,即

()[]n n A P n 222

1

?==+,集合B 的子集个数为n 2,即()[]n B P n 2=,因此

()[]()[]B P A P n ?=2,命题⑤正确, 故正确的命题个数为3,选B.

======================================================================

PS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数0不能构成集合 B.数0构成的集合是0 C.数0构成的集合是?

D.数0构成的集合的元素是0

2..2

2

,,,,,b a b b a a 构成集合M ,则M 中元素的个数最多是( ) A.6 B.5 C.4 D.3

3.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

N n n y y ∈+=∈,1|32

B.{}

N y N x y x y x ∈∈=+∈,,0|),(022 C.{

}

N x x x ∈=-∈-,09|32

D.{}

N n n x x ∈=∈,|2

4.集合?

?????∈=+=

=*,,5,|N q p q p q p

t t A 且其中的所有真子集的个数为( ) A.3 B.7 C.15 D.31

5.已知方程0152

=+-px x 与052

=+-q x x 的解集分别为A 与B ,且{}3=B A ,则

=+q p ( )

A.14

B.11

C.7

D.2

6.若{}{}{}a a

a ,3,2,1,3,3,2,12

= ,则a 的取值集合为( )

A.{}1,0±

B.{}2,1,0--

C.{}2,1--

D.{}

2,2,1,0--

7.设全集R U =,(){}

12|2<=-x x x A ,(){}x y x B -==1ln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

A .{}1|≥x x

B .{}21|<≤x x

C .{}10|≤

D .{}1|≤x x

8.设全集R U =,(){}02|<-=x x x A ,(){}01ln |<-==x y x B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的集合为( )

A .{}10|≤

B .{}21|<≤x x

C .{}1|≥x x

D .{}1|≤x x

9.给定集合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B A x B x A x x B A ?∈∈=但或,|*,又已知

{}2,1,0=A ,{}3,2,1=B ,则B A *等于( )

A.{}0

B.{}3

C.{}3,0

D.{}3,2,1,0

10.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Q x P x x Q P ?∈=-且|,如果{}1log |2<=x x P ,

{}12|<-=x x Q ,那么Q P -等于( )

A .{}10|<

B .{}10|≤

C .{}21|<

D .{}32|<

11.定义?

?????∈∈+

==?B y A x y x

xy z z B A ,,|,设集合{}2,0=A ,{

}2,1=B ,{}1=C ,则集合()C B A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3 B.9 C.18 D.27

二、填空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1)空集没有子集.

(2)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真子集. (3)任一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集. (4)若A B ?,那么凡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则必不属于B .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①由所有非负奇数组成的集合;

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③所有周长等于cm 10的三角形组成的集合;

④方程012

=++x x 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

???≤∈+-∈=5,12|n N n n N n A 为

4.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活动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

5.集合{}012|>+=x x A ,{}

21|<-=x x B ,则B A = .

三、解答题

1.已知集合{}043|2=+-∈=x x R x A ,()(){}

0431|2=-++∈=x x x R x B ,要使

A ≠?

B P ?,求满足条件的集合P.

2.设集合{}7127|≤-≤-=x x A ,{}231|-≤≤-=m x m x B , (1)当3=m 时,求B A 与()B C A R ; (2)若B B A =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若关于x 的不等式062

2

<+-t x tx 的解集()()+∞∞-,1, a ,求a 的值.

4.已知不等式:

11

32

>+-x x

的解集为A . (1)求解集A ;

(2)若R 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a ax 112

+<+;

(3)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使关于x 的不等式:()x a ax 112

+<+的解集C 满足?=A C .

高中数学必修四----常见题型归类

高中数学必修四 题型归类 山石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题型一:终边相同角 1.与 2003-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是______________,最大负角是_________。 2.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________。 3.若角α与5α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则角α的集合________ __ 。 题型二:区域角 1.第二象限的角的集合为______ __ 2.如图,终边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的角的集合是______ __ 3.若α是第二象限的角,确定2α的终边所在位置 .确定2 α 的终边所在位置 . 题型三:弧度制 1.若扇形的面积是1cm 2,它的周长是4cm 2,则扇形圆心角的弧度数为 . 2.若扇形周长为一定值c (c >0),当α= ,该扇形面积最大.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题型一:三角函数定义

1.α是第二象限角,P (x ,5)为其终边上一点,且cos α= 4 2x ,则sin α的值为 . 2.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y=0上,则sin α= ,tan α= 题型二: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与角所在象限的关系 1.4tan 3cos 2sin 的值。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无法确定 ( ) 2.已知|cos θ|=cos θ,|tan θ|=-tan θ,则θ 2 的终边在 ( ) A .第二、四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一、三象限或x 轴上 D .第二、四象限或x 轴上 题型三:三角函数线 1.设MP 和OM 分别是角 18 19π 的正弦线和余弦线,则MP 、OM 和0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2.1sin 、1cos 、1tan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同角公式 1.化简1-2sin200°cos160°=________. 2.222tan1tan 2tan 88tan 89sin 1sin 2sin 89 οοοοοοο ???????++???+的值为________. 3.已知ααcos sin 2 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α αααcos 9sin 4cos 3sin 2--; (2) 4sin 2α-3sin αcos α-5cos 2 α. 4.tan110°=k ,则sin70°的值为 ( ) A .-k 1+k 2 B.k 1+k 2 C.1+k 2k D .-1+k 2 k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讲解学习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习题库(50道题另附答案)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sin x,则f(t)=-t2+t+1,∵ |sin x|≤1, ∴|t|≤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的二次函数f(t)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

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 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 4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 π π和,求该慧星与 地球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 的方程为1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 π 时,由椭圆的几何 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 (3/π π=∠=∠xFA xFA 或。作 m FA FB Ox AB 3 2 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32(3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 2 31 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 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点拨,引导不到位;是教师制定的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难点出现了不合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级的认知水平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发展。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个缺乏: 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缺乏对旧知识分析应用的螺旋上升的应用设计;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对听课的反思听课决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 四、征求学生意见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

的渠道。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六、记教学再设计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我相信,当教学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必然会冲破经验的束缚,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上面的高一数学教学反思,对于大家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我: 附送: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2000字 高中数学考试反思2000字

高中数学必修一常见题型归类

常见题型归类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题型1集合与元素 题型2 集合的表示 题型3 空集与0 题型4 子集、真子集 题型5 集合运算 题型5.1 已知集合,求集合运算 题型5.2 已知集合运算,求集合 题型5.3已知集合运算,求参数 题型6 “二维”集合运算 题型6自定义的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题型1 映射概念 题型2 函数概念 题型3 同一函数 题型4 函数的表示 题型5 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值 题型6 求解析式 题型7定义域 题型7.1 求函数的定义域 题型7.2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问题 题型8 值域 题型8.1 图像法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2 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3转化为反比例函数,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4 利用有界性,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5单调性法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6 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题型8.7 几何法求函数值域 题型9 已知函数值域,求系数 1.3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 题型1 判断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2已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参数 题型3 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题型4 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范围 1.4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 题型1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2 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解析式 题型3 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参数 题型4 已知函数的奇偶性,求值或解集等 1.5函数的图像 题型1 函数图像 题型2 去绝对值作函数图像 题型3 利用图像变换作函数图像 题型4 已知函数解析式判断图像 题型5 研究函数性质作函数图像 题型6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指数函数 题型1 指数运算7 题型2指数函数概念 题型3指数函数型的定义域、值域 题型4 指数函数型恒过定点 题型5 单调性 题型6 奇偶性 题型7图像 题型8方程、不等式 2.2对数函数

(完整版)高二数学归纳法经典例题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21217 51531311+=+-++?+?+?n n n n Λ. 请读者分析下面的证法: 证明:①n =1时,左边31311=?=,右边3 112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那么当n =k +1时,有: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 ??+--++??? ??-+??? ??-+??? ? ?-=3211211211217151513131121k k k k Λ 322221321121++?=??? ??+-=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自然数n 等式成立. 评述:上面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假证,假就假在没有利用归纳假设n =k 这一步,当n =k +1时,而是用拆项法推出来的,这样归纳假设起到作用,不符合数学归纳法的要求. 正确方法是:当n =k +1时. ()()()()32121121217 51531311++++-++?+?+?k k k k Λ ()() 3212112++++=k k k k ()()()()()() 321211232121322++++=++++=k k k k k k k k

()1 121321+++=++=k k k k 这就说明,当n =k +1时,等式亦成立, 例2.是否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使得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先令n =1,2,3时找出来{a n },然后再证明一般性. 解:将n =1,2,3分别代入等式得方程组. ?????=++=+=603224 26321 211a a a a a a , 解得a 1=6,a 2=9,a 3=12,则d =3. 故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当n =1,2,3时,已知等式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大于3的自然数,等式 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因为起始值已证,可证第二步骤. 假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 a 1+2a 2+3a 3+…+ka k =k (k +1)(k +2) 那么当n =k +1时, a 1+2a 2+3a 3+…+ka k +(k +1)a k +1 = k (k +1)(k +2)+ (k +1)[3(k +1)+3] =(k +1)(k 2+2k +3k +6) =(k +1)(k +2)(k +3) =(k +1)[(k +1)+1][(k +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也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使a 1+2a 2+3a 3+…+na n =n (n +1)(n +2)成立. 综合上述,可知存在一个等差数列a n =3n +3,对任何自然数n ,等式a 1+2a 2+3a 3+…+na n =n (n +1)(n +2)都成立. 例3.证明不等式n n 21 31 21 1<++++Λ (n ∈N). 证明:①当n =1时,左边=1,右边=2.

中考试引发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北师大版必修.docx

期中考试引发的数学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每位教师来讲,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寻求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浅谈几点: 一、对基础知识的思考 初、教材间的跨度过大。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向量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数学。因此,教师对教学的反思首先从概念开始,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这个时候就需要重视概念的阅读。 教学过程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布——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白色画布”,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白色画布”上“涂抹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习题库(50道题另附答案)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sin x,则f(t)=-t2+t+1,∵|sin x|≤1, ∴|t|≤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的二次函数f(t)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 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 4 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 π π和,求该慧星与地球 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的 方程为1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π 时,由椭圆的几何 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 (3/π π=∠=∠xFA xFA 或。作 m FA FB Ox AB 3 2 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 ??+-=-=)32(3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 2 31 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 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不忘审题,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有意识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许中银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按事先约定的计划已圆满地结束了。从考试的结果看与事前想法基本吻合。考试前让学生做的一些事情从成绩上看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考前考后的一些东西总结。(1)考试的内容: 本次考试主要考查内容为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必修4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从卷面上看,必修1集合部分占29分,约占总分的18%。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部分140分,约占总分的88%。必修4三角函数部分14分,占总分约为8.5%。从分值分布看基本合理。(2)考试卷面题型分析。 卷面上只有填空和解答两种题型。 第I卷第1小题“设集合M={}{}R y y y y x∈ x x x 22 = , ,, = R =, ∈ N 则M∩N=”为集合交集问题,放在此处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较难。第2题考查补集、子集问题。第3小题为计算题,根式计算问题。4,5,6,7为一般性问题应准确性还可以。第10题为偶函数定义域为[]a a2,1-,要考虑端点关于原点对称,有不少学生不太熟悉这种形式。第12题是关于恒成立问题,因为组内集体备课未强调,有的人讲,有的人没有讲,但也有很同学做对。13题为考 1,但是在考场上没有做出来的还是很多。14前讲过的原题答案为 24 题较难考虑画图后比较端点大小,没有讲过这种问题的班级做对的学

生很少。 第II卷解答题15题一般性集合问题, 16题一般性二次函数问题,考查奇偶性,图象,单调区间,值域等等。17题为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初学又没有复习深化,大多数人被扣分,对m的讨论不全。第1小题对第2小题有诱导错误嫌疑。18题因为没有将分段函数总结在一起扣分,其实扣分也不太合理。 19题,第1小题用定义证明单调性过程比较规范,第2小题有同学用特值法求出m的值但缺少验证奇函数过程。 20题,较难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一般学生只能做第1小题和部分第2小题,第3小题较难又涉及到参数和恒成立问题,全校仅有数人能完整解答出来。 (3)考试成绩分析与反思 笔者教两个班,高一(2)班为普通班,入学成绩较低一些,高一(24)班为二类重点班,入学成绩介于高分与低分之间。从考试结果看,好的入学成绩的学生基本上考出较好成绩,差的入学成绩基本上考出一个差的成绩。无论教育制度怎么改,量化出来的分数始终是最让师生关注的,总结大会上各级领导也基本上以分数或者分差多少来评论教师的个人业绩,多少年来似乎从未改变过。每一个师生的成绩总要拿出来晒一晒,分数好一点的人暗自庆幸我终于不在“批评”之列,不管其他学校老师的书是怎么教的,不管其他班级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师生的目标就是过了本校的对手,这样,日子也许会好过一些。这也是多少年没有改变过的事情。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

10道经典高中数学题

1.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又S6=36,Sn=324,S(n-6)=144,则n=? ①Sn是等差数列 S6=a1*6+6(6-1)/2*d=36,则2a1+5d=12......& 最后六项的和S=an*6-6(6-1)/2*d=6an-15d S(n-6)=Sn-S=324-(6an-15d)=144,则2an-5d=60......@ &+@:a1+an=36 Sn=(a1+an)/2*n n=18 ②解:Sn-S(n-6)=a(n-5)+a(n-4)+......an=324-144=180 而 S6=a1+a2+...a6=36 有 Sn-S(n-6)+S6= a1+a2+...a6+ a(n-5)+a(n-4)+....an =6(a1+an)=180+36=216 那么 (a1+an)=36 Sn=n(a1+an)/2=324 即 36n/2 =324 所以 n=18 2.已知f(x)=(x-1)^2,g(x)=4(x-1),f(an)和g(an)满足,a1=2,且(an+1-an)g(an)+f(an)=0

(1)是否存在常数C,使得数列{an+C}为等比数列?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设bn=3f(an)-[g(a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1)存在 C=-1 证明如下 (an+1-an)g(an)+f(an)=0 将f(x)、g(x)带入并化简 得4an+1 - 3an -1 =0 变形为4(an+1 -1)=3(an -1) 所以an-1是以3/4为等比 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2)an-1=(3/4)^n bn=3f(an)-[g(an+1)]^2 将f(an) g(an+1)带入不要急着化简先将an+1 - 1换成 3/4 (an-1) 化简后bn=-6(an -1)^2=-6*(9/16)^n bn是首项为-27/8等比是9/16的等比数列 Sn=a1(1-q^n)/(1-q)=54/7(9/16)^n-54/7 已知函数f(x)=x^2+ax+b,当实数p,q满足p+q=1,试证明pf(x)+qf(y)>=f(px+qy) pf(x)+qf(y)>=f(px+qy) <=> px^2+pax+pb+qy^2+qay+qb>=(px+qy)^2+apx+aqy+b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慧诚教育2017年秋季高中数学讲义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________构成的集合(或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2.元素 构成集合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知识点二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属于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_____A . 2.不属于 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________集合A ,记作a ________A . 知识点三 集合的特性及分类 1.集合元素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3.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 知识点四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 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知识点五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子集与真子集

2.子集的性质 (1)规定:空集是____________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________. (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_. (3)如果A?B,B?C,则________. (4)如果A?B,B?C,则________. 3.集合相等 4.集合相等的性质 如果A?B,B?A,则A=B;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六集合的运算 1.交集

高中反思总结800字

期中考试反思800字 反思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迎来了期中考试,考试前,我们紧张地准备复习。考试虽然过去了,但是也不能放松。就像妈妈说的,学习就像行车,而每一次考试就像到了加油站。要认真检查自己的车辆,做好加油、加水、维修等一系列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安全迅速地行驶。经过检修,我发现我的“车子”上有四处急需“维修”的地方,否则它将影响到今后的正常行驶。 一是基础知识不太牢固。语文有生字,数学有概念,英语有单词等基础知识。俗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基础知识就像是涓涓河流,就像是高楼大厦的地基,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我的一些生字就没有学牢固,比如“波涛滚滚”的“滚”字,到现在也不知道写的对还是错,总是稀里糊涂,应付了事。老师给我打错了,改一遍,又忘了。总是这样,写了忘,忘了写,天长日久,什么时候才会呀?数学概念、英语单词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今后,不能再稀里糊涂了,对待学习一定要认真细致。 二是数学开拓思维的题目不愿思考。以前,我们的卷子上总有一些拓展思维的思考题,让我们开拓思路,举一反三。而我总是怕麻烦,不想动脑子,等着第二天老师讲了我一抄黑板的答案就ok了。妈妈说:人的大脑就像一部机器,越运转越灵活。可是我就是偷懒,遇到难题,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怕我的大脑要慢慢地生锈了。今后,我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使我的大脑越来越灵活。 三是读书不善于思考,作文质量不高。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但是总是看个热闹,从不认真思考,没有真正吸收其中的营养,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道理。因为读书没有用心,所以作文水平也没有提高。妈妈说我作文“假大空”, 总是用一些华丽的语言来堆砌文章,老是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好的文章既使语言朴实,只要感情真挚,同样能感染人,影响人。我的作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如果能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体现自己的思想,妈妈说我的作文就能上一个大台阶。 最后,我还有一个粗心的毛病。这个“恶魔”已经跟了我好几年了,害的我丢了不少分,挨了不少的打。可是我不明白,它怎么这么顽强,赶也赶不走呢?现在我知道了,只要细心,这个无恶不作的坏蛋就无路可逃了。妈妈说,细心还在于平时生活中就要有条理,不莽撞。我可不愿成为张飞、李逵那样的英雄好汉,我要成为“智多星”。我一定从点滴小事中养成细心、细致的好习惯。 再过两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不把遗憾再带到下一个“加油站”,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到时再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反思二: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一样重要,有时还意义非凡。考好了,心里甜滋滋的,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的赞扬、同学们的羡慕和父母的喜悦;考得不好,老师会失望,父母会生气,还可能会面对同学轻视得眼光和讥讽的话语。以我微薄之见,考好则已,考不好也别灰心,如果上要考虑长辈的夸奖,下要考虑同学的冷嘲热讽,则必败无疑。考好不骄,考不好不气馁,以平平和和的心态应考,反而能考好。但是,说到容易,做到却难。 这次期中考试不仅给我们查找自己不足的机会,还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在中考的时候,你的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一定已经是牢不可破的。这次期中考试,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经受了失败、痛苦和成功的洗礼,得到了磨练、反省和升华自我的机会,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期中考试取得了高分,固然可喜,因为它是过去一个阶段汗水的结晶。但这个成绩不能代表全部,不能代表将来。成功自有成功的喜悦,以此为动力,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常考题型整理归纳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常考题型整理归纳 题型一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求离心率、准线、 双曲线的渐近线是常考题型 . 22 【例 1】(1)已知双曲线 a x 2- y b 2=1(a >0,b >0)的一个焦点为 F (2, 0),且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圆 (x - 2)2 +y 2=3 相切,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22 A.x2-y2=1 A. 9 -13= 2 C.x 3-y 2=1 22 (2)若点 M (2,1),点 C 是椭圆 1x 6+y 7 22 (3)已知椭圆 x 2+y 2=1(a >b >0)与抛物线 y 2=2px (p >0)有相同的焦点 F ,P ,Q 是椭圆与抛物线的交点, ab 22 若直线 PQ 经过焦点 F ,则椭圆 a x 2+ y b 2=1(a >b >0)的离心率为 ___ . 答案 (1)D (2)8- 26 (3) 2- 1 22 解析 (1)双曲线 x a 2-y b 2=1 的一个焦点为 F (2,0), 则 a 2+ b 2= 4,①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b a x , a 由题意得 22b 2= 3,② a 2+b 2 联立①② 解得 b = 3,a =1, 2 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x 2-y 3 =1,选 D. (2)设点 B 为椭圆的左焦点,点 M (2,1)在椭圆内,那么 |BM|+|AM|+|AC|≥|AB|+|AC|=2a ,所以 |AM| +|AC|≥2a -|BM|,而 a =4,|BM|= (2+3)2+1= 26,所以 (|AM|+ |AC|)最小=8- 26. ) 22 B.x - y =1 B.13- 9 =1 2 D.x 2 -y 3=1 1 的右焦点,点 A 是椭圆的动点,则 |AM|+ |AC|的最小值为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一、选择题 1.设,21,a b R a b +∈+=、则2224ab a b --有( ) A .最大值 1 4 B .最小值14 C .最大值 212 - D .最小值54- 2. 某校有6间不同的电脑室,每天晚上至少开放2间,欲求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现有四 位同学分别给出下列四个结果:①2 6C ;②6 65 64 63 62C C C C +++;③726 -;④2 6A .其中 正确的结论是( ) A .仅有① B .仅有② C .②和③ D .仅有③ 3. 将函数y =2x 的图像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函数y =2x +6的图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 a →的坐标可以是(-3.0);②a →的坐标可以是(0,6);③a →的坐标可以是(-3,0)或(0, 6);④a →的坐标可以有无数种情况,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不等式组? ??>->-a x a x 2412,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B .(-3,1) C .(-∞,1) (3,+∞) D .(-∞,-3) (1,+∞) 5. 设a >0,c bx ax x f ++=2 )(,曲线y =f (x )在点P (0x ,f (0x ))处切线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为[0,4π ],则P 到曲线y =f (x )对称轴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 A .[0,]1a B .0[,]21a C .0[,|]2|a b D .0[,|]21 |a b - 6. 已知)(x f 奇函数且对任意正实数1x ,2x (1x ≠2x )恒有 0) ()(2 121>--x x x f x f 则一定正确的是( ) A .)5()3(->f f B .)5()3(-<-f f C .)3()5(f f >- D .)5()3(->-f f 7. 将半径为R 的球加热,若球的半径增加R ?,则球的体积增加≈?V ( ) A . R R ?3 π3 4 B .R R ?2π4 C .2π4R D .R R ?π4 8. 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将它沿平行于BC 的线段PQ 折起,使平面APQ ⊥平面BPQC ,若折叠后AB 的长为d ,则d 的最小值为( ) A . a 43 B .a 45 C .4 3a D . a 410 9. 锐角α、β满足β α βα2424sin cos cos sin +=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π≠ +βα B .2π<+βα C .2π>+βα D .2 π=+βα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经典例题

例命题“若=,则与成反比例关系”的否命题是1 y x y k x [ ] A y x y B y kx x y C x y y .若≠ ,则与成正比例关系.若≠,则与成反比例关系.若与不成反比例关系,则≠k x k x D y x y .若≠,则与不成反比例关系k x 分析 条件及结论同时否定,位置不变. 答 选D . 例2 设原命题为:“对顶角相等”,把它写成“若p 则q ”形式为________.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否命题为________,逆否命题为________. 分析 只要确定了“p ”和“q ”,则四种命题形式都好写了. 解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两个角相等;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是对顶点,则这两个角不相等;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例3 “若P ={x |x|<1},则0∈P ”的等价命题是________. 分析 等价命题可以是多个,我们这里是确定命题的逆否命题. 解原命题的等价命题可以是其逆否命题,所以填“若,则 0P p ≠{x||x|<1}” 例4 分别写出命题“若x 2+y 2=0,则x 、y 全为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分析根据命题的四种形式的结构确定. 解逆命题:若x、y全为0,则x2+y2=0; 否命题:若x2+y2≠0,则x,y不全为0;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0,则x2+y2≠0. 说明:“x、y全为0”的否定不要写成“x、y全不为0”,应当是“x,y不全为0”,这要特别小心. 例5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b≤-1,则方程x2-2bx+b2+b=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若∪=,则”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B B A B [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分析应用相应知识分别验证. 解写出相应命题并判定真假 ①“若x,y互为倒数,则xy=1”为真命题; ②“不相似三角形周长不相等”为假命题; ③“若方程x2-2bx+b2+b=0没有实根,则b>-1”为真命题;

高中数学教师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 ( )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回想起来,我已经工作了五个年头,一份春华,一分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我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由于这一学年担任学校实验班的数学课,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现将本学期教学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一、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课程 俗话说,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自山东省实行新课程以来,我是第一年带新课程的新授课,对新课程的认识了解还不够,因此,必须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并结合山东省的考试说明,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二、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三、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备课中我着重注意了这样几点:1、新课程与老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3、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本节内容的要求;4、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情况;5、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6、本节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典型例题和习题;7、本节内容在数学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8、本节内容哪些是学生可以自学会的,哪些是必须要仔细讲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9、本节内容的重点如何处理,难点如何突破,关键点如何引导,疑惑点如何澄清等 在教学过程过,特别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还特别重视学生对公式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基本运算的训练,重点抓解答题的解题规范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整理

数列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基本量的思想: 常设首项、(公差)比为基本量,借助于消元思想及解方程组思想等。转化为“基本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1)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 a 的公差。 (a>0且a ≠1); 2)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数列{}log a 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log a q ,其中a 是常数且 0,1a a >≠,q 是{}n a 的公比。 3)若{}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3.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比较

4、典型例题分析 【题型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1,且a1,a3,a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Ⅱ)求数列{2}的前n项和.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0, 由a1=1,a1,a3,a9成等比数列得12 1 d + = 18 12 d d + + , 解得d=1,d=0(舍去),故{}的通项=1+(n-1)×1=n. (Ⅱ)由(Ⅰ)知2m a=2n,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2+22+23+…+22(12) 12 n - - 21-2. 小结与拓展:数列{}n a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n a a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 a,其中a是常数,d是{}n a的公差。(a>0且a≠1). 【题型2】与“前n项和与通项”、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 例2 已知数列{}的前三项与数列{}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1-}是等差数列.求数列{}与{}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8n(n∈N*) ① 当n≥2时,a1+2a2+22a3+…+2n-2-1=8(n-1)(n∈N*) ② ①-②得2n-1=8,求得=24-n, 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 ∴=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 ∴数列{+1-}的公差为-2-(-4)=2,∴+1-=-4+(n-1)×2=2n-6,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道(另附详细答案)

高中数学经典题型50 道(另附详细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数学习题库(50道题另附答案)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解法2 令t=sin x,则f(t)=-t2+t+1,∵ |sin x|≤1, ∴ |t|≤1.问题转化为求关于t的二次函数f(t)在闭区间[-1,1]上的最值. 本例题(2)解法2通过换元,将求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转换的思想.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沟通数学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转换的关键,转换的目的是将数学问题由陌生化熟悉,由复杂化简单,一句话:由难化易.可见化归是转换的目的,而转换是实现化归段手段。

2. 设有一颗慧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 的焦点处,当此慧星离地球相距m 万千米和m 3 4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慧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32 π π和,求该慧星与 地球的最近距离。 解:建立如下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0,(c F -处,椭圆 的方程为122 22=+b y a x (图见教材P132页例1)。 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3 π 时,由椭圆的几何 意义可知,彗星A 只能满足)3 (3/π π=∠=∠xFA xFA 或。作 m FA FB Ox AB 3 2 21B ==⊥,则于 故由椭圆第二定义可知得????? ??+-=-=)32(34)(2 2 m c c a a c m c c a a c m 两式相减得,2 3)4(21.2,3 2 31 c c c m c a m a c m =-==∴?=代入第一式得 .3 2.32m c c a m c ==-∴=∴ 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 3 2万千米。 说明:(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焦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c a -,另一个是.c a + (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

最新高二数学考试反思500字

最新高二数学考试反思500字 高二数学考试反思(一) 考卷发了下来,我漫不经心地看着试题。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试题出奇的难。而且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来做。我的心一紧。糟糕!这时,一股难闻的油墨味更加扰乱了我的心情,使我更加糊涂了。不过还好,几经波折,总算也做出了几道题。但好事并未持续多久,不一会,我便遇到了难题,虽然如果我静下心来做,肯定能做出来,况且试题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这次考试题目平均难度普遍偏高,时间又很短,我只能选择暂且跳过它,做其他题目。可是,尽管我用尽全力,还是在在做倒数第三题时下课了。老师给我们延长了考试时间,可是倒数第二题太难了,我只能做想多比较简单的作图题,做完后,上课铃声准时打响。许多人也只得被迫交上了考卷。 又到了报成绩的时刻了,往常的这时,我总会兴高采烈,但是这次听说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及格,我也紧张了起来。结果,正如我预想的那样,我是71分。绝望、悲伤涌上了我的心头。 这次考试告诉了我,不能再骄傲了,数学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基本学科了,我们基本知识都学完了后,现在是真正的几何知识。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快速掌握它!

高二数学考试反思(二) 这次数学,我没有考好,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哎,我只考了72分。我开始自卑,好像天空没有往常的湛蓝,而是一片昏暗。我的心中希望的火苗已被扑灭,我对数学失去了希望。 我好像离开这个竞争的世界,希望没有烦恼,但是失败总是避免不了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考验呀!对呀,失败是成功之母,终于有一天,我会走向成功之路的! 此时,我懂了,我懂得要珍惜时间,把空余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六年级学习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又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但是成功一向都不容易,许多时候,你得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这篇课文,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能获得成功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就跟我们的学习一样,成绩掌控在我们手中,命运由我们改变。 现在,乌云从我的心上飘过,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大地,彩虹挂在天边。自卑消失了,自信荡漾在我的心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