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登革热疑似病例处置报告流程图

登革热疑似病例处置报告流程图

登革热疑似病例处置报告流程图

登革热疑似病例处置报告流程图

就诊病人

预检分诊

↓↓

非传染病病人疑似登革热病人

↓↓

普通门诊就诊发热门诊

报告主管部门,院内专家会诊↓

疑似登革热病人

24小时内网络上报县疾控中心,同时报县卫生行政部门↓

转定点医院

登革热诊疗指南(第二版)

登革热诊疗指南 (2014年第2版) 2014-10-1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

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流行特征。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 三、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一)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

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 学校学生处辅导员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上报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相关信息。 5、发生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学校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1、晨检应由辅导员或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并将晨检结果记录在班务日志上。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辅导员及科任老师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疑似登革热病例处置流程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三水区人民医院发热病人(疑似登革热)处置流程 病人就诊 分诊 发热病人(疑似登革热)其他病人 发热门诊/感染内科门诊(先验血常规)普通诊室 疑似病例,医生填写《疑似登革热病例送检表》 发病3天后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 临床诊断病例 轻症可居家隔离治疗 住院病例收入感染内科隔离病房非登革热病例 疑似/确诊病例(报疫情) 重症病例(报医务科、院感科)治愈出院(院内区内专家会诊,填表上报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请市专家会诊转诊 三水区人民医院 2015年5月5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传染病报告流程

传染病报告流程 (1)初次报告 责任报告人(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应立即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初次报告”项),做好疫情登记,并立即将报告卡交医务部的疫情管理人员(双休日及节假日立即报告总值班)。 (2)订正报告 负责报告人对已报告过的病例诊断进行更改(如疑似病例确诊、临床诊断病例更改诊断、分裂或分类改变)或发现填卡错误时,必须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在规定时限内重新填写、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卡类别”选择“订正报告”项,填写新的“诊断日期”(确诊日期)和“填卡日期”。 (3)死亡报告 对已填写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因该传染病死亡时,临床医生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再次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卡上标识“订正报告”,同时注明“死亡日期”。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再次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对初诊死亡的病例无需两次报卡,在“初次报告卡”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用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即可。

(4)填卡要求 填卡医生要按照《传染病报告卡》所附“填卡说明”,对卡中的内容逐项认真仔细填写,注意自己清楚、项目齐全及准确。 住院期间诊断为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卡,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接诊医生要立即补填、补报《传染病报告卡》。 (5)慢性传染病的报告 在作出乙肝、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首次接诊时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再次复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且在同一年度内可不再进行报告。 (6)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 各科疫情报告卡的送交、报告必须符合法定时限(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2小时内、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方式和我院的有关规定。杜绝迟报、漏报、漏登现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疾控中心进行报告。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不论甲、乙、丙类),应当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区疾控中心报告。

登革热试题及答案

登革热诊疗指南培训试题 1、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 B ) A、4-13 B、3-15 C、4-15 D、3-14 2、2014年版登革热诊疗指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登革热感染分为哪两种临床类型?( A ) A、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B、普通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C、典型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D、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 3、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哪三期?( B ) A、急性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B、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C、急性发热期、出血期和恢复期 D、急性发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 4、重症登革热实验室指征?( D ) A、血小板快速下降 B、血小板快速下降和白细胞升高 C、HCT升高 D、血小板快速下降和HCT升高 5、登革热急性发热期常见热型?( A) A、双峰热 B、稽留热 C、驰张热 D、波状热 6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 ) A.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 B.潜伏期为1—3天,发热同时出皮疹 C.没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 D.登革热没重症病例 7登革热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C ) A.急性期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口服补液为主,监测生命体征 C.高温应以药物为主 D.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8登革热的诊断依据有( D ) A.流行病学资料:疫区蚊子叮咬史 B.临床表现有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 C.实验室检查有包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病毒分离阳性、登革热抗

体阳性 D.以上都是 9登革热的临床分型有( D ) A.典型登革热 B.轻型跟重型登革热 C.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D.以上均是 10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中高危人群有( ABCDE ) A、二次感染患者 B、伴有糖尿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等基础疾病者 C、老人或婴幼儿 D、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E、孕妇 11症登革热的诊断指标中包括( ABCDE ) A、退热后病情恶化 B、腹部剧痛 C、持续呕吐 D、嗜睡,烦躁 E、少尿 12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登革热后,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重症登革热( ABCDE ) A、皮下血肿 B、黑便 C、急性心功能衰竭 D、休克 E、肝脏损伤 13革热的治疗措施(ABCD )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补液:口服补液为主 D、可给与安定、安痛定等对症处理。 E、伴有胃出血时可给予插胃管引流 14预防登革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 )

传染病上报及流程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 卡片编码: 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患者姓名: 填写患者的名字( 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 , 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 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 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 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 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性别: 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 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 不必既填出生日期, 又填年龄。 实足年龄: 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 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 默认为岁。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工作单位: 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 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 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 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 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 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职业: 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 在相应的类别前打√。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发病日期: 本次发病日期。 诊断日期: 本次诊断日期。 死亡日期: 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 疾病名称: 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它传染病: 如有, 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 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 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 退卡原因: 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 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报告人: 填写报告人的姓名。 填卡日期: 填写本卡日期。 备注: 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 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 注: 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登革热诊疗指南

登革热诊疗指南 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黄毒科(F1aviviridae)黄病毒属(F1avivirus)。DEV属虫媒病毒B组,血清学上分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简称DHF) 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登革热主要以高热、头痛、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此类型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但病死率很低。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血浆外渗,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伴有休克的称为登革休克综合征(DSS)。近几年来,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洲的一些国家,DHF流行较为严重,已成为该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属黄病毒科,共有四种血清型(DEN-1, DEN-2, DEN-3和DEN-4)和多种生物型。成熟的病毒颗粒核心直径约30 nm,由单股正链RNA与壳蛋白C构成,外包一层厚约10nm的脂质包膜,包含膜蛋白E和膜蛋白M。RNA有一个开放性阅读框架,约含11000个核苷酸序列,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7和非结构蛋白。结构蛋白包括核壳蛋白C,包膜蛋白E和M。包膜蛋白E诱导生成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保护性抗体。抗E的抗体具有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最外层为两种糖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有型和群特异性抗原,用中和试验可鉴定其型别。登革病毒结构与其它黄病毒相近,4个血清型可与其他B组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可交叉免疫反应。 登革病毒不耐热,60度30min,100度2min均可使之灭活,但可耐用低温及干燥,对寒冷的低抗力强,在人血清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感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二)传播媒介已知有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不同地区中不同蚊种所起的作用不一样,如在太平洋岛国及我国的广东、广西,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传播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可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 (三)易感人群在新疫区各年龄均普遍易感,但青壮年的临床表现较明显。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 目前确认有四种型别的登革病毒,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暂且不可靠。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1 前言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蔓延。我国登革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国外地方性流行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绝大多数患者为成人,重症病例多为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临床医师对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救治经验不足。为规范登革热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登革热诊疗与防控指南》[1]、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WS216-2018)》[3],于2018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登革热诊断和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涵盖或解决登革热诊治及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具体患者时,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合理的诊疗方案。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3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等级[根据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和制定及评价(GRADE)分级修订],见表1。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 2 术语 DENV:是登革热的病原体,可分为4个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 非结构蛋白1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1蛋白): DENV基因组编码的NS1蛋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大量分泌于患者血清中,可作为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二次感染异型DENV可出现ADE,是重症发病机制之一。 输入性病例(Imported case)和本地感染病例(Indigenous case):输入病例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类。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 d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境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 d 内离开本县区(现住址)、到过本县区外的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本地病例指发病前14 d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4]。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的通知 国卫发明电…2014?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登革热患者医疗救治,保障人民群众 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近期登革热诊疗情况,我委组织 制定了《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可从国 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 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4年10月11日 登革热诊疗指南 (2014年第2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 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

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其中2型重症率及病死率均高于其他型。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流行特征。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 三、临床表现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 资 料 泉州鲤城百信医院 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系统,由疫情报告员组织疫情报告工作。 二、各种疫情报告员均应法定传染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 三、各科门诊大夫接诊传染病人,一旦确诊或疑似甲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医务科。 四、临床科室医师,应及时准确填报疫情卡片,如漏报、迟报、谎报疫情,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疗缺陷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 1、门诊、病区建立疫情报告登记本。接诊医务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书写工整,无涂改,及时准确、完整,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2、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到各科室收取疫情报告卡,及时核对,登记。 3、接诊医务人员对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疫情直报人员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4、发现实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立即通过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疾控中心盒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由疫情直报人员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5、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由疫情直报人员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报告。 6、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由疫情直报员每日上午9点前收集全院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整理、核对后,10点前必须登陆报告系统,按照系统有关提醒,首先检查前次报告是否审核通过,然后完成上网录入报告,并在相应传染病报告卡顶端注明“已回报”字样。 7、网络报告完成后,疫情管理人员将疫情卡集中统一保管。 8、需要对已报传染病做出订正报告和死亡报告时,由医务人员填写订正卡或死亡卡。疫情管理人员改卡,网上直报,做好登记后集中收集管理工作。 疫情报告程序图 (见下页) 一、预检分诊流程 分诊 疑似传染病患者传染病人陪护者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医院就诊流程图

医院就诊流程图 (门诊) (住院) 患者拿到辅助结果后到就诊医 生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处方医助带领患者到 收费室 患者就诊 导医台(挂号信息请填写完整规范) 内科 外科 中医科 B 超室 化验室 药房 (门诊医生开血常规、彩超、甲功初筛入院指针)达标开具 入院证和住院预交金(入院证填写完整、疾病符合ICD-10标准 和患者初步沟通自费项目和报销比例) 离院 收费室、入出院处(入院登记资料按照身份 证和医保卡填写完整) 护士站(生命体征测试分床等基础资料填写完毕后患者带到 医生处)备注:住院床位分好后不能随意更换,保证七吻合 患者资料交住 院医师 了解病史信息自费告知等信息患者签字 确认,完毕后带患者入住病房 电脑下医嘱(医嘱符合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合理用药,中药需要开中医会诊单会诊内容和用药符合辨证施治)门诊主任每天查房住院医记录好,在病历中体现并执行,所有住院医保患者医嘱改变和停止由住院医执行并做好记录,门诊医生进行指导商讨,执行由住院医。门诊医生不能修改病历内容 护士核对执行 检查单交患者 办公护士拿处方单

患者输液和治疗 住院医师出院医嘱(患者出院前一天应提前告知患者和办公护士,在交接班黑板上记录并做好交接班登记记录)医生把出院证明交办公护士核对患者等候 出院证明到办公护士处,办公护士核对患者住院所有信息做到医嘱 和执行单一致等资料无误后并执行出院医嘱完毕 核对无误后把出院证明和出院带药交患者,患者到 一楼办理出院 出入院处办理(电话核实是否所有手续办理好) 收费室(再次核对所有信息是否正确无误后进行费用费用传递和明细传递结算打印发票,患者费用多退少补) 离院 住院医师完善病历 办公护士核对资料完整性护士长顺序整理、护理质量科主任质量评分 护士长 病案室 回访患者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流程图.doc

一、预检分诊流程 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 非传染病患者 门诊医生、护士预检普通门诊就医 疑似传染病患者传染病人陪护者 感染科预检、就诊 医学观察、防护措施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门诊治疗 转感染科住院治疗 首诊医生医护 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

二、传染病人就诊转诊流程 导医台、挂号室 分诊 门诊医生、护士预检 传染病患者 感染性疾病科就医 非住院者需要住院者 门诊治疗 转感染科住院治疗或传首诊医生医护 卫生知识指导或发健康教育处方对就医环境消毒处理

三、传染病报告卡传递流程 首诊医生诊断患者为传染病时立即填写传染 首诊医生将传染病报告卡立即送交预防保健 科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员收到各科室的传染病 报告卡后,认真审核报卡质量 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员核实无误后,登记报告 卡收录卡登记簿和传染病登记簿 预防保健科专职人员按时限实行网络直报 网络直报结束后,立即进行纸质报告卡与 每天浏览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将流调修

四、 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递流程 首诊医生发现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保健科(节假日报总值班)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 分管院长 门诊部 院感科 医务科 护理部 物业处、安全保卫科 急诊科 供应室 感染疾病科 特 药 急 住 预防保健科立即电话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登记、传真并做好如下工作 物 检 房 消 救 院 确 无 毒 诊 菌 资 、 、 箱 观 放 检 隔 察 、 物 、 射 验 分管院长 车 辆 离 转 品 设 院感科 医务科 护理部 急诊科 供应室 感染疾病科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

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指导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登革热,参考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登革热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指南》,结合我国登革热疫情及临床特点,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 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病毒在pH 7~9时最为稳定,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毒的媒介伊蚊。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四)流行特征。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601099,股吧)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各省均有输入病例报告,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可引发本地登革热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较多。 三、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感染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一)急性发热期。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日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就诊流程图

预检分诊及发热患者就诊流程图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二、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抓捕、剥食旱獭、野兔等野生动物。 二、在放牧、工农业生产时,不要在旱獭洞周边坐卧。 三、牧羊犬在抓捕、咬食旱獭后可能会携带鼠疫菌,请尽可能不要与牧羊犬亲密接触,发现有牧羊犬在叼食旱獭情况及时按照联系卡上的电话报告。 四、在疫源地内放牧、工农业生产时,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腋下及大腿根肿痛等不适情况后,与周围人保持10米以上距离,及时佩戴口罩并按照联系卡上的电话报告,由专业人员指导您服药并安排人员上门诊疗。 五、发现并报告死亡旱獭、野兔及举报猎捕贩运销售旱獭违法行的,可获得实物或现金奖励。 告知单位(盖章) 告知人: 被告知人: 告知时间: 年 月 日 二、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抓捕、剥食旱獭、野兔等野生动物。 二、在放牧、工农业生产时,不要在旱獭洞周边坐卧。 三、牧羊犬在抓捕、咬食旱獭后可能会携带鼠疫菌,请尽可能不要与牧羊犬亲密接触,发现有牧羊犬在叼食旱獭情况及时按照联系卡上的电话报告。 四、在疫源地内放牧、工农业生产时,出现发热、咳嗽、头痛、腋下及大腿根肿痛等不适情况后,与周围人保持10米以上距离,及时佩戴口罩并按照联系卡上的电话报告,由专业人员指导您服药并安排人员上门诊疗。 五、发现并报告死亡旱獭、野兔及举报猎捕贩运销售旱獭违法行的,可获得实物或现金奖励。 告知单位(盖章) 告知人: 被告知人: 告知时间: 年 月 日 单位公章)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 支持!】 可编辑word,供参考版!

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

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第2版。 (1)登革热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2)重症登革热的诊断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登革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急性发热期-邪犯肺卫证 临床表现:发热,畏寒,头痛,身痛,面红目赤,倦怠,舌淡红,苔薄白或厚白,脉浮滑或数。 2. 极期 (1)湿热郁遏证 临床表现:高热畏寒、或不畏寒,身热不扬,头痛,周身疼痛,倦怠乏力,口渴,呃逆或呕吐,小便短赤,大便黏腻不爽,舌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数或洪数。 (2)气营(血)两燔证

医院看病流程图

门诊患者就诊与费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普通门诊就诊流程 患者就诊流程医院科室费用信息 挂号窗口 挂号挂号费 候诊、分诊 医生诊治 是否需要检查 开具检查单 划价/缴费 相关科室检查 提出治疗意见 检查报告 是否需要住院 办理住院手续 开具处方 划价/缴费 取药 病人离院 治疗 门诊分诊处 门诊临床科室 门诊划价/收费 窗口 门诊医技科室 门诊医技科室 门诊临床科室 住院部 门诊临床科室 门诊划价/收费 窗口 门诊药房 门诊收费室 门诊临床科室 化验费 检查费 药品费是 否 否 是 是否门诊 治疗 否是 划价 收费 门诊治疗室 门诊治疗室 治疗费 注:在传统手工操作模式下,医院的划价与收费工作是分离的(上图红色标注部分)。医技、药品和其他收费项目的划价需要病人直接到相关科室去进行,病人在往返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划价。在实施信息化之后,由于医院各种药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统一存放在系统中,可以在任意一台经过相应授权的工作站上被检索到。患者可以直接在任一收费窗口同时完成划价与收费事务。极大的简化了患者就诊流程。

1.1.1 急诊 急诊患者就诊与费用流程,如下图所示: 急诊就诊流程 医院科室 费用信息 患者就诊流程 急诊挂号窗口 挂号 挂号费 医生诊治是否危重病人 开具检查单 划价/缴费 相关科室检查 提出治疗意见检查报告是否需要住院 办理住院手续开具处方 划价/缴费取药 急诊接诊室 门诊划价/收费 窗口门诊医技科室 门诊医技科室 门诊临床科室 住院部门诊临床科室门诊划价/收费 窗口门诊药房 门诊临床科室化验费检查费 药品费 急诊抢救 是否需要检查 是 是 否 否 是 否 抢救室 救护费血费留观费 门诊治疗室门诊收费室否 病人离院 是 是否门诊治疗 划价 治疗 门诊治疗室 收费治疗费 注:信息化之后的流程变化与普通门诊相似。

登革热诊疗指南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先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登革热诊疗指南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 (每空5分,共20分) 1、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 ( B ) A、4-13, B、3-15, C、4-15, D、3-14 2、2014年版登革热诊疗指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登革热感染分为哪两种临床类型?( A) A、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B、普通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C、典型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D、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 3、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哪三期?( B ) A、急性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B、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C、急性发热期、出血期和恢复期 D、急性发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 4、重症登革热实验室指征?( D ) A、血小板快速下降 B、血小板快速下降和白细胞升高 C、HCT 升高 D、血小板快速下降和HCT 升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可灭活,但在4℃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 2、登革热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3、登革热属于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现后应于 24小时内上报。

4、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5、登革热的预防是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问答题:(共30分) 1、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中高危人群是哪几类? 答:高危人群是: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 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幼儿园传染病报告流程图(最新)

根据传染病防治的有关实施办法以及教委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杜绝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成员名单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主要职责工作小组成员要统一认识,把握“预防为主,立即报告,快速处置”的原则,提高全园师生员工防范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例如(口罩,温度计或者红外线测温仪、消毒液、酒精等)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一旦发生传染的疫情,应及时将患传染病的人员和接触人员进行隔离,并上报给上级。 三、疫情防控工作流程 1、老师加强宣传与培训。利用宣传栏、专题展板、微信、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在家长中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同时把好幼儿晨检关,增强全园师生抵御传染病的能力。 2、有效措施杜绝疫情的发生。加强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玩具,滑滑可用酒精消毒剂进行擦拭,每天对幼儿的餐具进行消毒。 对幼儿的睡眠室和教师办公室等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加强餐具的清洁消毒,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四、信息报告 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本预案,首先向园长报告,如园长不在则向其他行政人员报告,然后向教委应急办报告,同时向当地医院报告。报告时应明确疫情发生的范围以及程度等,以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五、家长沟通机制:

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开展新冠状病毒的宣传教育,通知家长接送孩子都到门口,一律不可以进入校园,指导家长疫情期间不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场所。 六、应急处置 1、在园内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应急小组领导应组织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通知家长,马上送医院诊治,同时立即上报当地医院。 2、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活动室或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迅速切断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3、幼儿园一旦发现传染病,停止组织集体活动。 4、发病人员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员前往探望,幼儿园应对生病的孩子进行跟踪了解,孩子病愈返校时须出示医院有效健康证明。 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按照“科学排查、及时上报”的原则,特制订本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流程 一、疫情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各班班主任保育员 幼儿园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园长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电话:***-***** 二、幼儿园疫情报告员职责: 1.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时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人民医院患者就诊入院、出院流程图

患者入院、住院、出院(死亡)连续流程图 患者门诊就 诊 挂号收费处白天有10个窗口,夜间有1个窗口,并代办就诊住院手续 向就诊人群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门诊咨询服务台及分 诊台 门诊挂号 各科门诊医师诊治 白天门诊药房开放3个窗口配药,夜间住院部药房21点以后按门铃取药 交 费 急诊科 分诊室根据病情分诊 120接回的病人 对疑似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由 护士分 诊 普通患者分流到内、外、妇、儿、五官、口腔、康复、皮肤等科室 就诊(专 家门诊) 病情较重者分诊至急诊科 老、弱、病、残、孕由护士护送至就诊科室和辅检科室检查、治 疗、取药 将病人排队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急诊内科 急诊外科 急诊儿科 急诊观察室留观 急 诊抢救室抢救 绿色生命通道 内镜室夜间急诊随叫随到 感染性疾病科(发热、腹泻门诊) 检验(血库)影像(B 超、CT 、放射)24小时值班应诊 需要住的病人,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床单元 快速检测, HIV 初筛、细菌培养、快速血型鉴定 等 住院收费室办 理相关住院手 续 如需住院手术或抢救,电话通知二线会诊,并通知病区(手术室)做相关准备 病区住院 ICU 重症监护 手术室手术 如确诊为感 染性疾病, 就地隔离,报疾病控制中心处理 护送病员至相关科室护士站与当班护士进行病情交接,并双签字 患 者 入 院 病区护士根据病情准备好床单元及用物、通知医生 医生询问病史、检查

病员 迎接病人、作自我介绍、病情允许称体重 初步诊断 佩戴腕带、测量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 告知、签署协议 完成入院告知、入院评估及清洁护理 开医嘱 检查治疗 与医生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与护理 病情控制(好转) 病员病情严重符合转院指 针/病员或家属(监护人)要求转院 病员或家属(监护人)提出申请 出院 医生告知自动出院的不良后果 上报医务科(节假日报行政值 班) 病人或家属(监护人)坚持自动出院 与转入医院联系 医生告知转院相关事项,家属签字 申请人签字注明:自动出院,后果自负 医生出具病情说明 正常出院 医生根据病情开出院医嘱 患者死亡 办理转院手续 开出院带药、出院证明 护工(秦师)对 遗体进行穿戴 住院处完清住院住院费用(特殊情况下可先转院再完清) 医师、护士出院指导 移送至太平间 对无名氏或家属不清楚遗体处理的,由 病房护士通知殡仪馆 住院处办理出院手续、完清住院费用 病员自行前往转入医院 监护人陪同前往转入医院 医院医护人员专程护送病员前往转入医院 病 员 离 院 转入医院接收 门诊(电话)随访

患者入院、出院流程图

患者入院流程图 患者办理挂号,门、急诊医师就诊。 (紧急情况应边抢救边办卡) 医师就诊后确认住院,患者同意。 (医师开出《住院证》) 危、重患者住院(医护人员护送) 普通患者住院(医护人员引导) 家属办理住院手续时,患者可同步送病房,并通知病房做好急救准备 到住院处交费 办理住院手续 住院病房 护士接诊 (登记、评估、宣传、通知值班或经营医师、安排床位等) 医师接诊 (查看、检查、抢救、开出入院 医嘱等处理) 住院

医院患者出院流程图 患者出院 医师提出 (按规定允许出院) 患者提出 (要求自动出院) 告知患者 (出院医嘱内容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随访等) 医师下达出院医瞩、完成相关出院 病历资料和医学证明 (常规情况出院前一天完成) 患者签署风险告知书 (患者及家属要签署要求 自动出院风险告知书) 护士完成工作 (通知患者出院,通知药房备药、取药, 出院健康宣教指导等)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告知患者携带门诊病历、预付款收据、医保卡、现金、有关身份证件办理出院手续等) 住院收费处 (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

转院流程图 急诊非本院收治 范围病人 住院病人病情变化出现非本院收治范围疾病 申请外院专科 医生会诊 初步评估后告知病人/家属转院原因途中风险 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 确定诊断 符合会诊医院 专科收治标准 病人危重搬动有风险 病人生命体征 允许移动 告知家属根据家属意愿 告知患者技术签署同意书 主管医生完成出院记录办理 出院手续 签署告知同意书后自动出院 暂时留院治疗情况允许时 告知同意书 签字 病人无转院条件告知家属病危 通知根据家属意 打印急诊病历其他检查报告单交患者 执行危重病人 抢救 自动 出院 情况允许时 转院记录 转院 与120救护车医生交接 上级医院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