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答案(打印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填空(27分)

1、我们的食物主要是由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构成。

2、在检测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遇到碘会变蓝色,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3、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 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 4 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 4 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 2 份左右。’

4、按味道分类,我们可以把食物分为酸、甜、苦、辣、咸五种。

5、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

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6、要使饮食有益于健康应该做到:选择食品要卫生,营养搭配要均衡,饮食时间要有规律,饮食多少要适量。

7、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二、判断(用“√”或“×”表示)(14分)

1、少年儿童要多吃以肉类为主的食品配餐,这样才能长得高,智力好。(×)

2、小明学习很刻苦,回到家中也不放弃学习,边吃饭边学习。(×)

3、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经常不吃早餐不利于人的生命健康。(√)

4、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每天饮用会有益于人的生命健康。(√)

5、即使是赤日炎炎的夏天,冷食也不宜吃的过多。(√)

6、说到底,是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因此,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应该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7、面包和馒头都是含淀粉比较多的食品。(√)

三、选择(12分)

1、①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③是人体的能源;

②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身体抵抗力等作用。

①蛋白质水盐类②维生素③淀粉脂肪

2.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主要时期,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应该讲究营养卫生,第一,食物要②,不然就会因缺少某种营养而得病;第二,进食要适量,③会营养不良,①会得肥胖等疾病。

①吃的过多②多样化③吃的过少

3.下列能为我们提供较多纤维素的是②。

①南瓜和莴苣②韭菜和芹菜

4.各种食物中均含有的营养素是②。

①纤维素②矿物质

5.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是②。

①营养②卫生、无毒、无污染

6.合理的饮食应该①。

①荤素搭配②依口味选择

四、连线(15分)

五、观察实验(16分)

1、请你为自己配置一顿早餐,说一说这样配置的原因。

答:牛奶加麦片,吃一个苹果。

这些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2、蛋白质、脂肪、淀粉。

六、问答题(16分)

1、配餐主要有哪几种?请你每种配置一份。

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如香肠。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如咸鸡蛋。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如油条。以甜食为主的配餐,如饼干。

2、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说一说今后该怎样做。

答: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吃东西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的搭配。不要边看书边吃饭。要讲究卫

生。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一、填空(30分)

1、食盐放入水中并溶解后,我们便得到了食盐水,食盐水的科学名称叫食盐溶液。

2、我们尝一尝食盐溶液,感觉它的味道是咸的。这说明食盐仍存在于水中,并没有丢失。

3.把沙子放入水中,不论你是否搅拌,过一会儿沙子都会沉到水底。这说明沙子不能在水中溶解。4.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5.搅拌、加温、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6.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7.做饮料时,每次都要对每种配料定量选取,

并且多次配制才能发现哪种最好。

8.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所以说水是人体构成的重要成分。

二、判断(用“√”或“×”表示)(12分)

1.自然界中的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 √ )

2.由冰到水的过程叫做溶解。 ( × )

3.溶解在水里的物质虽然看不到了,但并没有消失。 ( √ )

4.高锰酸钾在水中能溶解。 ( √ )

5.水能溶解自然界中的许多物质。 ( √ )

6.成功地制作一种饮料,不但要有科学的配制方案,还要经历一个不断尝试不断调适的探究过程。(√ )

三、选择(12分)

1.属于溶解的是①。

①水把食盐变成了极微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小颗粒。②温度把冰变成水。

2.属于溶液的是③。

①小米粥②冰水③白糖水

3.在同样的条件下,溶解比较快的是②。

①粗盐②细盐

4.一般地说,可溶解的物质,在①的条件下溶解得快。

①温度较高②温度较低

5.可溶解的物质,在①的条件下溶解得快。

①快速搅拌②慢慢搅拌

6.自来水厂水质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是③。

①沉淀②过滤③消毒

四、连线(8分)略

五、实验(18分)

1、请你配制一种饮料。把饮料名称和配制比例写在下面。

答:我配制的是运动员饮料。用到的材料有:糖60份、柠檬酸2份、香精1份、盐1份、纯净水200份。

2、设计对比实验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答:把两份同样多的白糖分别放入两个水量相同的水杯中,一个用小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结果搅拌的杯子中,白糖很快溶解了.

六、名词解释(4分)

溶解: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七、思考回答(10分)

把你除掉水里杂质的方法写出来。

答:沉淀、过滤、消毒。

八、创意题.(6分)

自己设计一个自来水加工厂,把你的设想写出来。

答:先取水,然后沉淀、过滤。再加消毒液消毒。最后供水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一、填空(34分)

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 30 多万种。

2.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植物的根一般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直根类和须根类。葱的根为须根,芫荽的根为直根。

4.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5.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6.在光合作用中,“绿色食品加工厂”是指叶绿体,生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植物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7.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人和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8.在植物的茎中,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是筛管,自下而上主要运输水分的是导管。9.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些,可以促进根吸收水分,还可以使空气湿润一些。

10.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温度和水。

二、选择(10分)

1.果实和种子都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是 a 。

a.花生 b.枣树 C.马铃薯

2.主要吃地下茎的植物是 b ,吃植物的叶的是 a 。

a.白菜 b.马铃薯 c胡萝卜

3.生有须根的植物是 a 。

a.小麦 b.大豆 C.芹菜

4.生有主根的蔬菜是 b 。

a.大葱 b.芫荽 c.大蒜

5.人们主要用根部作食物的植物是a,吃植物的花的是 b 。

a.萝卜 b.黄花菜 c.藕

三、判断(用“√”或“×”表示)(14分)

1、植物所需的水分是靠茎运输的。 ( √ )

2、探究过程中的猜想是否科学,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 √ )

3、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方,可以看见柏树和桃树同在一块土地上茁壮成长。这说明植物的生存与环有关系。 (√ )

4、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的部分都是根。(× )

5、茎是植物身体的主要部分。 (× )

6、“根深叶茂”形象地说明了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7、在果树上选取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环割,可以让叶制造的养料积存在上部,以利于果树结果。(√)

四、名词解释(8分)

1、蒸腾: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2、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五、写出下列植物主要的食用部分(6分)

1、水稻:种子

2、苹果:果实

3、藕:茎

4、西红柿:果实

5、菠菜:叶

6、胡萝卜:根

六、画图(4分)

七、观察实验(8分)

用塑料袋罩住植物的茎、叶,扎进口袋,放在阳光出,过一段时间,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现象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能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子的气孔中跑出。

八、思考回答(16分)

1、有些植物的根在成熟后,根会变得非常肥大,请你举出3种这样的植物。

答:大丽花、地瓜、胡萝卜。

2、你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了哪些植物?把观察的经历简略写一写,并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课余时间与同学互相交流。

答:我观察过柳树、仙人掌等植物。仙人掌的叶子是许多小刺,茎是绿色的,很肥厚。我的收获是,观察时要带上放大镜等工具,观察时要仔细。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A)

一、填空(23分)

1、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 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 4 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 4 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 2 份左右。

2、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3、在光合作用中,“绿色食品加工厂”是指叶绿体,生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植物生长所需养料和氧气。

4.植物的根能固定固定植物。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也吸收了。

5、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 2000 至 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6、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

7、食盐在水中溶解得快慢与

搅拌、加温、研碎有关。

二、选择(12分)

1、下列可成为枣汁饮料配方的是①。

①枣汁4份、水4份、白糖2份

②枣汁1份、水4份、山楂汁4份、冰糖1份

2、通过吸收周围的热,把体内水分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的现象叫做②。

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

3、根吸收的水分通过②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①筛管②导管

4、遇碘能够变蓝色的营养素是③。

①蛋白质②矿物质和水③淀粉

5、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②。

①依口味选择②科学搭配

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由①提供的。

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

三、判断(16分)

1、过滤可以除掉水中所有的杂质。(×)

2、凡是绿色植物,叶子中都有叶绿素。(√)

3、以肉、蛋、奶为主的饮食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4、不吃早餐可以减肥,使人们更健康。(×)

5、即使是在酷暑季节,也不应该吃过多的冷食。(√)

6、植物是靠自身制造的营养生长的。(√)

7、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种类。(√)8、植物的茎都是生长在地面以上的。(×)

四、名词简答(8分)

1、溶解: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2、水的净化: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五、观察实验(14分)

1、花生中含有油脂,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答:把花生米放在一张白纸上,来回摩擦几次,白纸上会有油渍。

2、请你配制一种饮料。把饮料名称和配制比例写在下面。

答:我配制的是运动员饮料。用到的材料有:糖60份、柠檬酸2份、香精1份、盐1份、纯净水200份。

六、思考题(18分)

1、叶子的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

答:蒸腾作用能使空气变得湿润,还能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2、人们在哪些方面应用了溶解?请举例说明

答:洗衣服时,把洗衣粉放入水中进行溶解。

做糖水时,把糖放入水中进行溶解。

3、哪些植物中含有的淀粉比较多?举例说明

答:土豆中含有的淀粉多。把土豆切开,在切面上滴上碘酒,发现变成了蓝色。

七、选作题(9分)

植物身体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茎的作用是输送水分和养分。花、果实、种子的作用是进行繁殖。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B)

一、填空。(22分)

1、(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2、米饭粒上滴碘酒会看到米饭粒变(蓝)色,说明里面有(淀粉)。

3、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把每吃的食物如果分成10份,其中米面类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类应占(2)份。

4、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净化)。

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5、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7、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多数是(光合作用)制造的。

二、判断题。(16分)

1、包装食品过了保质期,只要超出时间不长,还可以食用。(×)

2、青蛙有营养,所以我们可以捕食青蛙。(×)

3、溶解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没有什么危害。(×)

4、做一杯很好喝的饮料很容易,秘方也不难得到。(×)

5、水中可以无限制的溶解食盐。(×)

6、萝卜是由直根膨大形成,里面贮藏有丰富的养料。(√)

7、菠菜的根是直根,大葱的根是须根,它们的根不同,作用也就不同。(×)

8、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子是绿色的,如果除去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不再是绿色的。(√)

三、选择题。(16分)

1、食物中含有( C ),燃烧时发出像有烧焦头发的气味。A、淀粉B、脂肪 C、蛋白质

2、蛋类主要营养是( C )。A、水B、脂肪C、蛋白质

3、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A )。A、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B、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C、在油中溶解了

4、下列方法哪种使砂糖能很快溶解。( C )。

A、搅拌

B、加热

C、既加热又搅拌

5、以下哪种植物可以捕捉昆虫之类的小动物:( A )

A、猪笼草

B、兰花草

C、狗尾草

6、下列物质中,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C )

A、沙子

B、食用油

C、食盐

7、下列事物中,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C )

A、酒精

B、砂糖

C、面粉

8、下列现象中,是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 C )

A、食盐溶解在水里

B、酒精溶解在水里

C、雪碧

四、连线题:我们吃的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请连线:(6分

五、分析题:(8分)

答:不合适。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 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小亮设计的食谱中牛奶、肉蛋、油类太多。

六、设计一个“加快肥皂块在水中溶解”的实验:(12分)

(1)实验名称:加快肥皂块在水中溶解

(2)实验器材:两块一样的肥皂块、玻璃棒、小刀、热水、冷水

(3)实验过程:

1、用小刀把其中一块肥皂块切成粉末状,并放入热水中,另一块直接放入冷水中。

2、用玻璃棒对热水中的肥皂搅拌,另一个不搅拌。

3、观察、比较两个烧杯中肥皂块的溶解快慢。

4、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七、问答题(20分)

1、为什么在移植植物时,要使根部带有较多的泥土?

答:是为了保护根系,特别是其中的根毛,以便移栽后尽快吸收水分,有利成活。

2、猪肉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说说你是如何鉴别的?

答:把肥猪肉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上面会有油渍,说明猪肉中含有脂肪。把瘦猪肉用火烧,会闻到一股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猪肉中含有蛋白质。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一、填空(30分)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而欧洲直到18世纪后期才发明了热气球。

2、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至 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3、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4、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力越小,这是因为空气越来越稀薄。

5、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6、厨房里的排气扇应安装在厨房的上方。

7、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8、热气球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至今,仍然有人喜爱乘热气球在天空邀游。9.自来水钢笔,墙壁上的橡皮挂钩,抽水机等都应用大气压力。

二、选择(10分)

1、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②。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

2、两块带水的平板玻璃合在一起,人们就不容易把它们掰开,这是因为②的缘故。

①两块玻璃互相吸引②大气压力

3、当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①的方向运动。①相反②相同

4、利用空气有弹性而制作的物体有①③。①汽车内胎②小火箭③篮球

5、当炉火比较旺时,挂在炉子上方的手帕会①。①不停地飘动②静止不动

三、判断(用“√”或“×”表示)(10分)

1.火箭就是利用反冲原理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的。(√)

2.孔明灯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3.在同样的情况下,皮球充的气越多越有弹性。(√)

4.气球吹得越大,其反冲速度越快。(√)

5.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大气压力无所不在。(√)

四、回忆实验,回答问题(30分)

1、a、实验现象:

b、解释这种现象:

c、实验说明了什么:

2、仔细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a、这是个检验什么的实验?

b、实验现象:

c、实验结论:

3、给你水槽、水轮、杯子设计实验,说明水流的力量与水位有关系。

实验材料:水槽、水轮、玻璃杯、水

实验过程: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水轮转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水位低时,水轮转得慢,水位高时,水轮转得快。

实验结论:水流的力量与水位有关系。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五、思考问答(10分)说说瓶“吞”鸡蛋的秘密。

答: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六、请你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搞一项小发明。(10分)

答:制作水火箭。先制作一个小火箭,把它固定在瓶塞上。在瓶中装上四分之一的水,然后向水中充气,水在气体压力下推动火箭升空。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一、填空(23分)

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不同。

2、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如银、铜;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如羊毛、棉花。

3、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

4、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5、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6、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7、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8、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9、物质的密度越大,热在其中传递的速度越快,反之传递的速度越慢。

10.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浅色衣服吸热少;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这是因为深色衣服吸热多。

二、判断(用“√”或“×”表示)(12分)

1、“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向周围发射”。据此可以说,热是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传递的。 (√)

2、在生活中,我们不但需要保温材料,也需要散热材料。(√ )

3、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吸收的主要是太阳的辐射热。( √ )

4、在一定条件下,物体既会吸热,也会释放热。 ( √ )

5、气体比液体较容易传热。(× )

6、冬天,用铁制的火炉取暖,人可以获得三种方式传递的热;通过炉体获得传导热,通过空气获得对流热;通过炉火获得辐射热。(√)三、选择(12分)

1、热在固体中传递方式是②,传递方向①。

①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②传导③辐射④对流

2、冬天,人们喜欢穿毛皮衣服,这是因为它们①。①保温性能好②能产生热量

3、制作太阳能集热器,应选择①材料。①深色②浅色

4、太阳能集热器,应朝向太阳②。①与地面垂直放置②与太阳光垂直放置

5、制作散热器应选择①的材料。①密度较大②密度较小

6、烤制食品主要用的是②。①传导热②辐射热

四、名词解释(8分)

1、传导: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2、辐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五、分类(5分)

1、生活中,为了避免烫伤,人们大量使用了热的不良导体,请你举出5个实例。

答:汽车方向盘、炼钢工人穿的石棉工作衣、铁锅的把手、锅盖上的捏手、热水瓶软木塞

2、棉花会生热吗?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花、细线

实验过程:1、先记录下温度计的度数。2、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用细线捆住。3、过6分钟后再记下温度计的度数。

实验现象:温度计的度数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棉花不会生热。

七、思考问答(16分)

1、说一说酒精灯的实验方法。

答: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2、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使水变热的?

答:当集热器吸收太阳光以后,温度开始上升,水温也随着升高。水温升高后,便进入水箱的上部,水箱下部的冷水便六道集热器的下方,在集热器内受热后又上升。这样不断地对流循环,水温逐渐升高。

八、创意题(8分)

请你设计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答: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终测试卷

一、填空(28分)

1、在检测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遇到碘会变蓝色,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2、当你在一杯水中加糖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发现,食糖不再被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这时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3、搅拌、加温、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4、植物的根一般分为两大类,它们是直根类和须根类。葱的根为须根,芫荽的根为直根。

5、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也吸收了。

6、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 2000至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7、自来水钢笔,墙壁上的橡皮挂钩,抽水机等都应用大气压力。

8、物质的密度越大,热在其中传递的速度越快,反之传递的速度越慢。

9、在金属中,最容易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铝和铁等。

10、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量、水位和水速有关。

二、选择(12分)

1、除掉水中细菌的方法叫②。①过滤②消毒

2、空气受热后密度会②。①变大②变小

3、处于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①。①四面八方的大气压力②来自上方的大气压力

4、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①。①中国②法国③美国

5、热在真空中是以②方传递播的。①对流②辐射③传导

6、燃烧时,会发出像烧焦头发气味的营养素是②。①脂肪②蛋白质

三、判断(16分)

1、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释放出氧气。( √ )

2、力是在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3、神州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

4、我们所吃的烤制食品是通过热辐射加工制作的。(√)

5、偏食是不科学的饮食,不利于人生命的健康。(√)

6、冬天穿羽绒服暖和是因为它能生热。(×)

7、力不但有大小、方向,还会施加在某一点上。(√) 8、水与水银相比,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四、连线(6分)萝卜--根藕--茎韭菜--叶玫瑰----花苹果----果实玉米---种子

五、列举(6分)1、人们利用水的浮力的事例:轮船、潜水艇

2、人们利用大气压力的事例:水泵抽水、钢笔吸墨水

3、人们利用水流力量的事例:利用水流力量发电、利用水流力量冲浪。

六、观察实验(14分) 1、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玻璃杯、纸板、水

实验过程: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2、将纸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3、先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现象。

4、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杯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把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棉花会生热吗?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花、细线

实验过程:1、先记录下温度计的度数。2、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用细线捆住。3、过6分钟后再记下温度计的度数。实验现象:温度计的度数没有变化。实验结论:棉花不会生热。

七、问答题(18分) 1、热传递的方式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方式。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2、怎样正确实验酒精灯?(答案在第五单元)

3、什么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

答: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四年级科学(上册)综合测试卷(A)

一、填空(27分)

1.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搅拌、加热和研碎。

2.在树皮中运输养料的细管叫筛管,它把养料由上到下运输到树的全身各部分。

3.大气压力是指物体所受到的无形压力。

4.因为热空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会在空气中上升。

5.大气中物体所受到的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6.大气层是地球周围包围的厚厚的空气,它大约有 2000~3000 千米厚。

7.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量、水位、水速有关。

8.瓶子能够“吞”鸡蛋是大气压力的作用。

9.盖棉被穿棉衣之所以感到暖和,是因为它们具有保暖性能,并不是它们生热造成的。10.热的良导体是指容易传热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是指不容易传热的物体。

二、选择(12分)

1.叶的蒸腾作用是在②条件下进行的。①释放热②吸收热

2.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②。①法国②中国

3.制作太阳伞应选择②。①深色伞衣②浅色伞衣

4.处于大气中的物体会受到①的大气压力。①四面八方②来自上方

5.遇碘能变蓝的营养素是①。①淀粉②脂肪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①水的浮力是水对水中物体向上托起的力。②大气压力是指大气从上方对物体施加的力。

三、判断(用“√”或“×”表示)(12分)

1.过滤不能除掉水中的全部杂质。(√) 2.热在任何物体中都能传递。(√)

3.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受到了大气压力的影响。(×) 4.充气玩具里有被压缩的空气,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5.力不但有大小和方向,还会施加在某一个点上。(√) 6.说到底,人类的各种食物都是光合作用提供的。(√)

四、分类(6分)

1、热的良导体:金、银、铜、铝、铁

2、热的不良导体:瓷、纸、玻璃、木头、皮革、空气

3、最不容易传热的物体:羊毛、羽毛、棉花、石棉

五、名词解释(6分)

1、光合作用: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2、辐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六、观察实验(16分)

1、物体(物质)的密度不同,传递热的本领也不一样。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2、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解答。

把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一些凡士林,分别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不久就会发现火柴有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脱落。这说明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七、问答题(21分)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有哪些?哪些物体中含有这些营养?各举出一例。

答: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比如,粮食中含有淀粉、纤维素、维生素。肉类中含有脂肪、蛋白质。所有食物中含有矿物质和水。2、热传递的方式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辐射、传导、对流三种方式。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

3、在地球上,大气压力处处相同吗?举例说明。

答:不相同。比如,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就越小。

四年级科学(上册)综合测试卷(B)

一、填空(38分)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2、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它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3、除去水中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水的净化。沉淀、(过滤)和(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4、飞机、火箭都是利用(反冲)的原理飞上天的。而瓶“吞”鸡蛋则利用了(大气压力)。

5、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6、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 )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 )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 )份左右。

7、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8、一株完整的植物有六大器官,它们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9、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

10、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1、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筛管)。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

1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13、因为大气层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4、水流能够产生力量;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水位和(水流的速度)。

15、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16、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

二、判断题:(20分)1、蛋白质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2、叶的光合作用可以让空气湿润。(×)

3、食盐能溶解于水,在水中不断加盐,都会溶解。(×)

4、热如果不依靠物质就不能直接向周围发射。(×)

5、筛管是自下而上运输养料的。(×)

6、夏天卖雪糕的在雪糕外面过一层棉被,是为了保温。(√)

7、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

8、太阳的热是通过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9、冬季雪后,在雪上撒些煤渣,让雪化的更慢些。(√)10、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人们呼吸会越困难。(√)三、选择题:(12分)1、叶子在蒸腾作用时从气孔中跑出来的是( C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分

2、物体(A )时,吸收的热量大。A、斜放B、直放C、平放

3、下面那种物体最容易传热?(B ) A 玻璃B银C水银

4、下列不是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是(C )A、刚出锅的馒头冒热气B、热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C、礼花飞上天空

5、下列事物中,不能溶解于水的是( C )A酒精B砂糖C面粉

6、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利用了大气压力(D )A 塑料挂钩 B 抽水泵 C 钢笔吸墨水 D 小火箭

四、知识应用题(6分)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这告诉我们什么?叶子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答:叶子是绿色的,告诉我们叶绿体能产生叶绿素。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五、实验操作题(24分。)1、研究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水轮、水槽、玻璃杯、水

实验过程: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大而均匀。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现象。4、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5、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6、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水轮转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水流量小时,水轮转得慢。水流量大时,水轮转得快。水位低时,水轮转的慢,水位高时,水轮转得快。

实验结论:水流力量的大小与水的流量和水位有关系。水的流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2、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

3、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与物体颜色有关。

实验材料:两支温度计、黑纸、白纸

实验过程:1、把两支温度计的开始温度调成一样。2、把两支温度计放到木板上,一个用黑纸盖上,另一个用白纸盖上,放在阳光下。3、过一会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盖黑纸的温度计的读数高。

实验结论:物体吸热的本领大小与物体颜色有关。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一、填空题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 二、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天气 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 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A.雨 B.雪 C.冰雹 D.雾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层云 C.卷云 D.白云 二、填空题 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通常是灰色的。()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 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14.纤细的云状云是()。()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三、填表题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等级小雨大雨大暴雨 24小时的 0.1-9.910.0-24.925.0-49.9 50.0-99.9 100.0-249.9 ≥250.0 降水量 (毫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人教版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 第一节鸟和哺乳动物 1.鸟的特征:鸟有羽和翼,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如图所示: 3.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它们都用乳汁喂养后代;用肺呼吸. 3.鱼的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大部分有鳞,用鰓呼吸,用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作进行运动。 第二节动物的分类 1.昆虫的特征: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如图所示: 2.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一般没有鳞和甲。它们的幼体用鰓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3.爬行动物的特征: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4.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椎,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的分类如图所示: 第三节我国的珍稀动物 (1)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2)人类为了获取资源而疯狂猎盗。 (3)人类修建的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3.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的等级划分: 濒危:指动物的野生群体数量已降到濒临灭绝的程度。而且危险依然存在。 易危:指野生动物群体数量明显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稀有:指动物自定名以来,记录的数量就有限。 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第四节用种子繁殖 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等一般不相同。 2.菜豆种子和蚕豆种子的都是种皮和胚两 部分组成,其中胚由胚芽、胚根、子叶组成。如图所示: 3.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适宜的温度;2.一定量的水(种子不能被水全部浸没);3.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和阳光。 4.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后形成的。 5.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有:1.靠风传播(例蒲公英、柳树、芦苇、玉米、水稻等); 2.靠动物传播(例:苍耳等); 3.靠水流传播(莲蓬、椰子); 4.靠自身力量传播(例:望天树、凤仙花); 5.靠动物粪便传播(草莓等). 第五节不用种子怎么繁殖 1.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脱离母体后,能生根发芽,长成与母体一样的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科学家还发明了用植物的局部组织培养新植株的技术。 2.马铃薯、甘薯等可以靠根繁殖;月季花等可以靠茎繁殖;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可以靠叶繁殖。 第六节动物的繁殖 1.很多动物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昆虫、鱼、鸟和两栖动物的受精卵都是在母体外孵化的,这种繁殖方式叫卵生。哺乳动物受精卵是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从母体中生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科学教案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二、教学目标

(完整)四年级人教版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人教版)期末各单元复习精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和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2、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16、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7、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18、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9、(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0、(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2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变化。 3.我们可以通过气温、降水量、云量、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量,云量。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天气预报图中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可以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稳定不再变化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9.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清晨的温度最低,一天中下午2时左右的气温最高。每天的气温变化特点是先上升后下降。27℃读作二十七摄氏度。 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只要看箭头的方向就可以确定,如果风向标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看红旗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就是红旗飘动的相反方向。我们一般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1.在我们简化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0”表示无风,数字“1”表示微风,数字“2”表示大风。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级记为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最高等级为12级,最低为0级。 13.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用降水量来衡量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粗细均匀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0.1~9.9毫米的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为特大暴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