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________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

________m/s;

(4)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_______。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小便于准确定位、计时 4.00 0.3 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s

v

t

=;

(2)[2]实验中,斜面应尽量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3]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4][5]由图示可知

s AB=10.00dm-6.00dm=4.00dm

s AC=9.00dm

t AC=15∶35:23-15∶35:20=2s=3s

AC段的平均速度

9.00dm

3dm/s0.3m/s

3s

AC

AC

AC

s

v

t

====;

(4)[6]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s

v

t

知,

平均速度会偏小。

【点睛】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2.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

时间t/s路程s/cm

00

412

824

1236

1648

2060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答案】

s

v

t

=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

s

v

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 =_____cm ;BC t =_____s ;AB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做法对吗?_____。理由是_____。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 刻度尺 秒表 使小车停止运动,便于计时 使小车获得动力,自行下滑 10.0 1 0.025 小 不对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 v t

=

,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4][5]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板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

(3)[6][7][8]由题意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所以 10.0cm 0.0cm 10.0cm AC s =-=

小车从B 点到C 点需要的时间

15:35:235:35:221s BC t =-=

小车从A 点到B 点通过的路程为

10.0cm 5.0cm 5.0cm AB s =-=

小车从A 点到

B 点需要的时间

15:35:225:35:202s AB t =-=

根据s v t

=可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 0.05m 0.025m/s 2s

AB AB AB s v t === (4)[9]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路程=10.0cm AC s 一定,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使所测AC 段的时间AC t 变大,根据AC AC AC s v t =

可知,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小。 (5)[10][11]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

4.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 处。

(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 处,测出AB 的长s 1=120cm ,小车从斜面顶端A 处滑下达到B 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3s 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_____m/s 。

(2)把金属片移到AB 的中点O 处,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O 点处的时间t 2=2s ,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_____m/s 。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 3=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O 段的平均速度AO v 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较_____(选填“大”或“小”)些,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来源】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答案】0.4 0.3 0.6 大 小 时间

【解析】

【详解】

(1)[1]把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B 处,用刻度尺测出AB 的长

1120cm=1.2m s =,

又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A 处滑下到达B 点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3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111 1.2m =0.4m/s 3s

s v t ==;

(2)[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2s

,路程

21

1.2m0.6m 2

s=?=;所以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 2

20.6m

=0.3m/s 2s

s

v

t

==;

(3)[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

31

1.2m0.6m 2

s=?=,所用的时间为

33s2s1s

t=﹣=;所以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 3

30.6m

=0.6m/s 1s

s

v

t

==;

(4)[5]由图可知,若小车过了A点再计时,所测得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偏小,路程不变,

s

v

t

=可知这样会使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5)[6][7]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__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AC

v偏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1v=_______m/s;若2s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

v________m/s;

(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图象的是_________.

① ②

③ ④

【来源】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v=

s t 小 增长 大 0.24 0.2 ③ 【解析】

【分析】

【详解】

(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一些,所计时间偏小,由公式v =

s t 知所计算出的速度偏大;

(4)由图知,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 AC =5s,总路程:s AC =120cm=1.2m ,

故全程平均速度:v 1=AC AC s t =1.2m 5s

=0.24m/s ; 上半段的路程s AB =0.6m,小车运动时间t AB =3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2=AB AB s t =0.6m 3s

=0.2m/s ; (5) 由图知,BC 段时间t BC =2s,s BC =0.6m ,

所以:v BC =BC BC s t =0.6m 2s

=0.3m/s , v BC >v 2,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图像中①表示小车静止不动,②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④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③正确.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 的像A'B'________.

(2)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

(3)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所示见解析所示 h与s成正比

【解析】

(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分别做出由A、B两点在透明纸上的像,从而得出AB的像,如图所示: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

(3)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即h与s成正比关系;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见解析所示 (2). 见解析所示 (3). h与s成正比

【的距离】(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2)找出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

(3)可以看出,当像离小孔越远,像的大小是变大的.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

(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5)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等于_____;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面;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不点燃虚 A 30°靠近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物体成的像以及确定成像位置,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完成实验。

(2)[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3]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

(4)[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所以硬币成的像依然在a 处,故选A。

(5)[5]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是30°。

[6]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即靠近镜面。

[7]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虽然如图乙所示,虽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是此时右侧纸板与左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线。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 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 刻度尺、③ 光屏、④ 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⑤ 火柴。

(1)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或调整角度,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

B.蜡烛A与白纸面不垂直

C.人不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

(2)小明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B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______。(3)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A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不能虚

【解析】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另一侧的上方或下方,故选A;

(2)[2]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然而蜡烛A与蜡烛B是相同的,则蜡烛A与蜡烛A 的像是重合的,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

(3)[3][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而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薄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实验时,选用的蜡烛a和b的形状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然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______(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上实验操作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3)如图乙所示,某同学使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在玻璃板后看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正好是8mm,则该同学所用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__mm。

【答案】前面反射大小 b 等效替代法 4

【解析】

【详解】

(1)[1][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想看到像,即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蜡烛a点燃后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该同学应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不是在后面;

(2)[3]选用的蜡烛a和b的形状完全相同,这样可以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大小关系,从而对比蜡烛a和蜡烛a的像大小关系;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然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5]以上实验操作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用蜡烛b替代蜡烛a的像,从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6]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下图所示,作出蜡烛烛焰在厚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两个虚像,分别是'S和''S,设厚玻璃板的厚度是x,物与厚玻璃板

-,第二个虚像第一个面之间的距离是L,可知道第一个虚像与第二个面之间的距离是L x

的像距等于对应的物距,即

-+=+

8mm

L x x L

x=。

可求得4mm

10.小丽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小丽选择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此时应用了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3)在确定蜡烛的位置时,眼睛应在______ (填“A”或“B”)侧观察;

(4)点燃A蜡烛,小心的移动B蜡烛,小丽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5)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 (填“实”或“虚”)像;

(6)把点燃的蜡烛A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像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7)如图乙,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_____________.

【答案】较黑暗 B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等效替代法 A 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像的位置偏离水平面不能虚不可靠只是做一次实验,结论没有普遍性,应该多次改变位置对比物距和像距 45°

【解析】

【详解】

(1)[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这样所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

[2]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3][4]选择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蜡烛B与蜡烛A完全相同,用B代替A,这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3)[5]在确定蜡烛的位置时,眼睛应在A侧观察,这样即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如果在B侧观察,是看不到蜡烛A的像;

(4)[6]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像的位置偏离水平面;

(5)[7][8]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6)[9][10]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因为只是做一次实验,结论没有普遍性,应该多次改变位置对比物距和像距;

(7)[1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连线垂直镜面,连接A和A1两点,然后在连线上作垂直平分线,这条垂直平分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了45°.

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乙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水的沸点是_____℃;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_____。

【答案】甲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98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泡上升时,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那么气泡体积会变大,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因为冷水加热,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想要的温度,用热水会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3)[3]从图丙可以看到,第4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可以推测水的沸点是98℃。

[4]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2.小阳和小娟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两位同学利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进行规范实验,并依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都是_____°C,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当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为图丙中的______(选填“a”或“b”)。实验表明:水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温度

_____。(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答案】98 小于 a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C,所以水的沸点都是98°C。

[2]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说明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前,低层水温高,上层水温低,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因为热胀冷缩,气泡越来越小;沸腾时,杯中水温一致,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生成水蒸气对气泡进行补充,

所以气泡会越来越大。所以当水沸腾后水中的气泡为图丙中的a,b为沸腾前的气泡变化。

[4]实验现象表明,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持续吸热。

13.如图甲所示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的温度是______℃.

(3)她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

012345678910

/min

温度

4-2-000001234

/℃

(4)在第5 min时,物质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可知,冰熔化时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答案】使冰受热均匀4固液共存吸不变

【解析】

(1)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其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故此时的温度是4℃.(3)采用描点法绘制图象如下:

(3)图示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上面与0℃以上第四个小格对齐,因此该温度计的读数为4℃.(4)从2min到第6min是晶体熔化过程,故在第5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5) 观察图像可知,从第2min到第6min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故可得出: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点睛:图象上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对应好横纵坐标采用描点法就可以画出图象.

1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 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_____℃。

(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d)、(e)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在下面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象________。

(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说明当地气压__________(大于或者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触及烧杯底部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48℃ d 见解析 97℃小于不变

【解析】(1)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的液泡碰到烧杯的底部了,这样测量结果不准确。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零刻度以上,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40+8=48℃。(2)d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景;(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从水的沸腾图象可以看出,5分钟后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水的沸点是97℃,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说明当地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

15._______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123456789

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

(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______。

【答案】蒸发 b a 内部表面 7 吸热水的沸点是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3]图a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然后消失。

(1)[4][5]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6]从记录数据看出,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7]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8]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98℃时开始沸腾,那么水的沸点是98℃。

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6.如图所示,张沐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cm;

(2)张沐同学把蜡烛移到A处,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张沐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老师所戴的眼镜是______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此时最合理的办法是______。【答案】10.0 左缩小凸会聚向上调蜡烛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像和物大小相等,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和像距大小都等于两倍焦距,而物距是20.0cm,那么该凸透镜焦距为10.0cm。

(2)[2]张沐同学把蜡烛移到A处,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即所成的清晰像在60.0cm到70.0cm之间,那么光屏应向左适当移动。

[3]由上述可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4][5]假设老师所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的作用是把光线发散,那么蜡烛的光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再经过凸透镜,最后所成的清晰像在光屏的后方,但是题中是把光屏往左移动得到清晰的像,这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老师戴的不是凹透镜;假设老师所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的作用是把光线会聚,那么蜡烛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再经过凸透镜,最后所成的清晰像在光屏的前方,题中是把光屏往左移动得到清晰的像,这与题意相符合,所以老师戴的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4)[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烛焰会向下移动,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烛焰、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应在同一高度,此时最合理的办法是向上调蜡烛。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镜至______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课后,小丽和小明又尝试,当他们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

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放大 40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图乙中物距为15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2]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将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将物距变为30cm,也就是要将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处。

(2)[3] A.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所以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成虚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所以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小丽和小明相距2m,小丽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明肯定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而小丽的眼睛离凸透镜距离小于1倍焦距,所以,小丽的眼睛无法看到这个实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据C的分析,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

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 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 A.nm B.μm C.mm 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cm,cm,cm,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cm B.cm

C.cm D.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 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18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s内的平均速度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B . C . D. 2.(3分)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他以身边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3.(3分)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 沿同一道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 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 4.(3分)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的科学道理是() A.声音不能通过空气传播 B.大地不能传播声音 C.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D.固体传播声音比空气快 5.(3分)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原因是() A.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6.(3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7.(3分)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细心的小轩发现水箱接口处使用不同水管,出水口水流喷射的远近不同.于是,小轩想探究“水压相同时影响水管出水口水流速度大小的因素”。为此,他提出了三个猜想:①与水管的长度有关;②与水管的内径大小有关;③与水管的材质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从而使接口处水的压强________。保持出水口的高度h不变,通过____________来反映出水口水流速度的大小.在接口处接材质相同的不同水管多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长度l (cm) 内径d (cm) 喷射距离s(cm) 1 40 1.014 2 1.516 3 2.020 4 70 1.012 5 1.515 6 2.017 7 100 1.011 8 1.513 9 2.014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比较序号________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比较序号1、2、3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 _____。 (4)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 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③,接下来的操作应该为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 【答案】不变喷射距离刻度尺 1、4、7或2、5、8或3、6、9 水管内径越大,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大越小用内径和长度相同,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使接口处水的压强不变,需控制水箱中水的深度不变。 [2]水流速度的越大喷射距离越远,可以通过喷射的距离反映水流的速度。 (2)[3]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水管长度、水管内径、喷射距离。 (3)[4]比较1、4、7或2、5、8或3、6、9发现实验中水管材质和内径相同,而水管长度不同,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内径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比较1、2、3或4、5、6或7、8、9发现当水管材质和长度相同,而内径不同,内径越小,水管长度越长喷射距离越短,说明当材质和长度一定时,水管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4)[6]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水管长度越长,内径越小,出水口水流速度越小。 (5)[7]猜想③为出水口水流速度与水管的材质有关,所以为验证猜想③应当用内径和长度相同,但材质不同的水管多次实验。 2.为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小波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 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波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选择图_____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让两个纸锥从更_____的地方开始下落; (2)小波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 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 车站上并排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2. 在学校“使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个常识,可知留下如图1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 B. C. D. 3. (2020呼和浩特)如图2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图像中描述准确的是( ) 图2 A B C D 图3

4.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前内的平均速度是,后内的速度是,则该汽车在这内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5.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6. (2020湖北宜昌)如图4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7. 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8.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9. 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水准,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有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格式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__(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____________ m/s.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思源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小0.03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速度公式v=s t .(2)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 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3)由图中知 s AC=10.0cm,t AC=3s,v AC=AC AC 10.0cm 3s s t ==3.3cm/s=0.033m/s. 【点睛】 (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s t 测量;(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m/s; (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

初二上册物理习题全集含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3分) 1. 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 线运动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2. 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 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 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 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 为参照物时,人是 5. 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 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 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 以为参照物. 6. 不变,经过的路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7. 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8?“旭日东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的?

9. 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他看到 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10. 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 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11. 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 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2. _______________ 不变,沿着__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13.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____ 做参照物。 15?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___ 做参照物。 16?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 17.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_____ ,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 是________ 的。 18?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__ 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____ 为参照物。 19?以_________ 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 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 步卫星是运动的。它绕地心旋转一周需___________ h o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A ) A. 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2. 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C ) A. 地面 B.咼山 C.飞机 D.白云 3. 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 飞机(A ) A. 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2016-2017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中,小宇逐枚轻轻地向杯中放入回形针,并数 出到水开始溢出时一共放入了多少回形针,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2.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Hz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5℃ C.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26.5℃ 3.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 ...光源的是 A. 自行车尾灯 B.霓虹灯 C. 太阳 D.萤火虫 4.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5.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利用其能量准 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 ..的是 A方向性好 B.穿透力强 C.能量集中 D.遇物反射 6.如图所示为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内的情景.他们在天宫二号内可以直接通话,但 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以及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以及答案 你越是害怕物理期中考试,直接影响到你的物理复习的进度和质量。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42分) 1.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2.下列四个成语都涉及声音,其中不是强调声音响度这一特征的是( ) A.如雷贯耳 B.高唱入云 C.声如洪钟 D.低声细语 3.下列关于声的利用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B.利用B超为病人作检测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 4.一个五角形光源,垂直射在一个三角形小孔上,在小于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的一光斑是( )

A.三角形 B.方形 C.五角形 D.圆形 5.小明同学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1所示,他所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6.灯光下,小明为了能从镜子里看清楚自己的脸面,则( ) A.脸朝灯,镜面背着灯 B.脸朝灯,镜面也朝灯 C.脸背着灯,镜面也背着灯 D.镜面朝灯,脸背着灯 7.为了保护工人的听力不受损害,车间的噪声应控制在( ) A.90 dB B.50dB C.70dB D.120 dB 8.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镜面的大小 B.物体本身的大小 C.物体距镜子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都一定会聚在焦点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10.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镜子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 一、选择题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质量抽查)【答案】40.0cm 25 cm/s 小同一位置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知道,AB段的距离 S AB =80.0cm-40.0cm=40.0cm [2]又因为测得时间t AB=1.6 s,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40.0cm 25cm/s 1.6?s S v t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s v t =知道,平均 速度会偏小。 (3)[4]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所以实验中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即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2.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2月份)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6分) 1.苹果的密度为0.9g/cm3,合kg/c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将下列光学现象按形成的原因归类(填序号)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海市蜃楼③猴子捞月④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⑤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⑥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 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属于光的反射的是;属于光的折射的是.3.如图所示是一次性打火机,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讲话时,对方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播的. 5.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眼(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 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1)甲、乙均为实心铁球,若甲、乙的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球质量比为; (2)体积相同的甲、乙实心球,若密度之比为2:3,则甲、乙两球质量比为;(3)甲、乙两实心球,若质量比为2:3,密度比为1:3,则甲、乙两物体的体

积比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7.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B.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一定相等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 D.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8.下表是一些物质在标准大气压的熔点和沸点,那么,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9.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铜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 C.将铁块从20℃加热到90℃后,铁的质量不变 D.将一个铜块放在空气中和水中,质量是不同的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学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这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声音的响度要低一些 C.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1.下列测量正确的是() A. 测量木块的长度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Word 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S 1,斜面长为S 2. (1)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 【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小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通过的路程s=s 2-s 1,则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21v s s s t t -==;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s t = 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 .s-t 图象,路程s 不随时间t 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 不符合题意. B .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 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v-t 图象,速度v 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 2.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10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10圈铜线的宽度为_____cm ,铜线的直径为_________cm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 A. 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熔化后汽化 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2.一个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平面镜前面,他看不到自己的脚的像,如果此人要看到自己的脚的像 A.应该向前移动 B.应该向后移动 C.向前或向后移动都看不到 D.向前或向后移动都能看到 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4.汽车驾驶室旁的观后镜,其种类和用途分别是: A.凸面镜,扩大司机的观察范围 B.凸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C.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D.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6.某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的大型电子钟的显示如图所示,那么要是回头直接看钟, 它的显示应为: A.20:15B.21:05C.21:15D.20:05 7.如下图所示,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得出: A.甲、乙两声音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两声音的响度相同 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 D.乙声音的响度大于甲声音的响度 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9.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 10.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造型美观B.减少外界的噪声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如图所示,光线从物质甲斜射入乙,甲、乙两种物质是空气、水,从图中 可知,物质甲是_____,物质乙是_______,入射角是____°, 折射角是______°。 12、下图是小悦同学的一幅写生画,在仔细观察后,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其 中的两个物理现象:1)________________;2)____ ____________。 1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光 在真空中的速度要小____,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是______,声音 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声音速度要______。 14、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 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 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音 色”) 15、秋天的夜晚,明月当空,繁星点点。我们漫步在林荫小道上,微风和煦,传 来阵阵树叶的沙沙声,抬头见天空中的那一轮弯月,低头看到月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大地上形成一个个____形的光斑,好像在大地上撒了一地碎银……在这美好的夜晚,你可曾想到:树叶的沙沙声是由于树叶的____产生的,这个声音是通过_____传来的。大地上的光斑实际上是月亮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作_____成像。 16.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十五分之一秒,人要能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________米。(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7.在医院中,医生诊断病人时,常用的听诊器及B超都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而超声波洁牙及超声波碎结石都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 18.坐在教室里的同学能听出教室外的是某同学说话,是根据______来判断的,蚊子、苍蝇飞过身边时,我们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它们的振动频率高于___赫兹低于____赫兹,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蜻蜓从身边飞过时,却听不到声音。感冒发烧的人比正常人向外辐射 的_______多强。 19.如图所示,一激光器将一束光射到一空容器底部,容器底出现一亮点P,现往向容 器中加水,在加水的过程中,亮点P将______(填“向左移”或“向右移”或“保 持原位置不动”) 20.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_____反射,人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到同 一个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_____反射。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 A B C D 5题图 6题图 7题图 11题图 12题图 14题图 19题图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③所示,用手指轻叩课桌,使正坐在对面的同学刚好听不到叩击声,再让对面的同学将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 (4)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 (5)如图⑤所示,我们把水倒入瓶中时,通常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瓶中水的多少.【答案】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由高变低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真空不能传声音调变化 【解析】 【详解】 (1)小纸片的跳动是由于扬声器振动造成的,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原因正是由于里边纸盆的振动; 所以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敲击瓶子时,声音主要是瓶身和水柱振动发出的,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从左向右敲打瓶子,音调由高变低; (3)敲课桌的另一端的时候,耳朵贴在桌面上是靠固体传播声音; 耳朵离开桌子的时候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所以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用同样的力度轻叩课桌,这时对面的同学则能听到叩击声. (4)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手机播放的音乐声逐渐减弱,经过科学推理可得:真空不能传声; (5)往暖水瓶中灌水时,是由暖水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所以可以通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 2.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

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试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A 、相等B 、甲高于乙C 、甲低乙D 、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D 、先降低后升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A 、先下降后上升B 、上升C 、下降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 B 、一定升高 C 、一定不变 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 、放热,温度不变 C 、吸热,温度不变 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 、固态B 、液态C 、固液共存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A 、凝固B 、升华C 、先升华后凝华D 、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