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精品解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莆田城厢区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2)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与人交往,应将别人视为自己的“镜子”,随时“正衣冠”,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河流大野犹嫌束(2). 回乐烽前沙似雪(3). 夜阑卧听风吹雨(4). 洪波涌起(5). 江春入旧年(6). 随君直到夜郎西(7). 择其善者而从之(8). 其不善者而改之(9). 何当共剪西窗烛(10). 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犹、嫌、回乐烽、阑、夜郎、剪”等字词容易写错。

2. 下列句子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 只有用爱来托举生命和希望,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B. 福州脱胎漆器轻巧坚牢,光亮美观,造型古朴大方,装饰丰富多彩,不褪色,耐温,耐腐蚀。

C.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D. 《小欢喜》这部电视剧受到家长热捧的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只有”改为“只要”;

C.语序不当,将“有能力战胜困难”与“有勇气面对困难”位置互换;

D.重复累赘,可去掉“的原因”或“是因为”;

故选B。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美丽乡村多彩福建》这本书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在历史、山水、街巷、风俗中构建出大气磅.① ( A.bàng B.páng)礴的美丽乡村,多彩福建的甲( A.浑厚 B.雄厚)意蕴。它如一fú② ( A.幅 B.副)长长的画卷徐徐展开;池塘里的春草,热闹的庙会,飞起彩虹的稻田,让人流口水的美食,乙( A.穿针引线 B.飞针走线)的绣女,说着故事的弹词演员,巷子里提着西瓜灯走月亮的孩童,在机声隆隆的

车间里汗水沾湿了额发的丝织女工……丙。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让人百感交集②如歌如诉③一切都娓娓道来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答案】(1). B(2). A(3). A(4). B(5). D

【解析】

【详解】(1)考查根据拼音选汉字。

①大气磅礴,读音为dà qì páng bó,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形容气势浩大。故选B。

②“幅”和“副”的区别:“幅”读作fú,“副”读作fù。它们都可以作量词,在运用时很容易混淆,所以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区别。“幅”作量词时,和布帛、图画有关系,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如:一幅画,五幅布;“副”作量词时,它和成套或成组的事物有关系,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耳环,一副象棋。一副眼镜,一副手套;有时也和人物的态度、表情有关系,如:一副嘴脸,一副笑脸。故选A。

(2)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甲处,A.浑厚:形容(人物)敦厚;形容(艺术风格等);朴实雄厚;不纤巧;形容(声音)雄健有力。

B.雄厚:(实力、物力、财力)充足,丰富;实力雄厚;形容事物雄健浑厚或者充足丰富。

语境是形容“意蕴”用“浑厚”合适。故选A。

乙处,A.穿针引线:穿针引线,意思是使线的一头通过针眼,比喻从中联系、拉拢。

B.飞针走线: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语境是说“绣女”,故用“飞针走线”合适。故选B。

(3)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作答此题,可以从句子间的内在逻辑角度进行分析。先“娓娓道来”,且此句与“说着故事的弹词演员”相对应,再“如歌如诉”,是弹词演员说故事的声音呜呜动人,像在怨恨又像在思慕,像是在哭泣又像是在倾诉,最后是“让人百感交集”,人听到之后的感受。故选D。

二、阅读(7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 下列对这两首诗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甲诗中“排”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直冲云霄、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

B. 乙曲前三句描写了九种独特景物,言简意赅,顿挫有致,意韵深远。

C. 甲诗、乙曲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D. 在表达手法上,甲诗是议论、描写兼抒情,乙曲则主要是描写。

5.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甲诗表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抒发了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乙曲表达了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或“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游子漂泊他多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甲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乙诗是借景抒情,借秋景抒发羁旅之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对比,作答时要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理解。《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独特的感受,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表达了一种豪迈乐观的情感;《天净沙?秋思》则借景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借秋日凄凉、萧索之景,“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変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乙】枭逢鸠①。鸠曰:“子将安之②?”枭曰:“我将东徙③”鸠曰:“何故④?”枭曰:“乡人皆恶⑤

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⑥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选自刘向《说苑》)【注】①枭(xiāo):同“鸮”,又称鸺鹠,即猫头鹰。鸠(jiū):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②将安之:打算到哪里去。将,打算、准备。安,哪儿、哪里。之,去。③徙:迁徙,迁移。④何故:什么原因。何,什么。故,原因、缘故。后文中的“故”为“所以,因此”之意。⑤恶(wū):厌恶,讨厌。⑥更(gēng):改变。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缀:(2)弛.担持刀弛:

(3)一狼径.去径:(4)屠暴.起暴: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B.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C.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D. 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9. 甲、乙两文均把深刻的主旨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但两文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却有所不同,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概括。

【答案】6. (1)连接,紧跟(2)解除,卸下(3)径直(4)突然7. C

8. (1)狼也(太)狡猾了,可一会儿两只狼就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2)同乡的人都厌恶我叫,因此向东边迁徙。

9. 甲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通语言描写来刻画枭和鸠的形象。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2)句意为:放下担子拿起屠刀。弛,解除,卸下;

(3)句意为: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径,径直;

(4)句意为:屠夫突然跳起。暴,突然。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句意为: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停顿节奏为: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亦,也;黠,狡猾;而,表转折;顷刻,一会儿;之,助词,的;变诈,巧变狡诈;几何,能有多少;(2)皆,都;恶,厌恶;以,因为;故,原因,缘故;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徙,迁徙,迁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分析。甲文“屠惧,投以骨”“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可知,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乙文“鸠曰”“枭曰”可知,主要是通语言描写来刻画枭和鸠的形象。【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乙文: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打算到哪里安家呀?”猫头鹰说:“我要向东边搬迁。”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猫头鹰说:“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开学

四月的早晨,雨点偏偏爱上你,在你开学第一天就送你一程。抬手摸拨额头上的雨迹,我不禁加快脚步来到校门口。

“这位同学,请伸出你的手。”一位保安正拿着一把手枪式的测温仪对我说道。我朝左前方入校通道一看,一位值日老师在那位手撑雨伞的同学前额上体测一下,就顺利放行,前面的同学正有序地朝着教室走去。难道这位保安不懂检测吗?我第一时间心里想到。“怎么还要伸手?”保安透过口罩说:“你脸上淋雨,额头温度会偏低,手腕处测温更准。”我还第一次长见识,保安都这样内行。于是伸出左手露出手腕,只听“吱”一声,“正常。”我再次抬手挥挥汗雨夹脸的水珠赶上前行的同学。

走近教学楼,只见一张立式广告牌上贴上“戴口罩,勤洗手”的标语,一层教室走廊连排装上十来个洗手池,台面上还安放着瓶装洗手液等配套物品。这时,学校副校长站在走廊边对我们说,洗个手,再进教室。我和旁边几位同学一听立马走近洗手池,手刚一靠近,还没找到开关,只见一股清水直冲手心。这时一位同学喊了一声,“自动冲水,真高档。”这时,副校长插上一句,“洗手池是村部老人会捐送,这自动开关是咱校毕业的学子捐送的。”我双手搓着幽香的洗手液泡,心中默念,人家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我要手“筑”健康,心存感恩。

走进教室,再次接受一次体温检测,我找准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班主任站在台上开始准备开学第一课的视频播放。只见他转身面对同学,问了声:“你们刚オ洗手了吗?”大家异口同声答道“洗了。”“那全球洗手日是几月几日?”教室里突然静了下来,班主任说道,10月15日。接着,班主任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示范“内外夹攻大立腕”“七步洗手法”,还讲述了“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行拜师礼,净手净心”的“洗手”寓意所在。

下课后,同学们来到洗手池,纷纷效仿洗手,齐念“内外夹弓大立腕”,高唱:冲刺中考,咱们洗好手,手拉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读写空间》)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时空为序,以我在开学第一天的见闻感受来组织材料,文脉清晰,层次分明。

B. 我还第一次长见识,保安都这样内行。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对保安的佩服和尊重,深层含义在表达校园防

疫复课期间大家增长抗疫防护见识,为开学保驾护航。

C. “雨点偏偏爱上你,在你开学第一天就送你一程。”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客观描绘自然环境,寓情于景。

D. 文中以“手”作为贯穿全文的联缀物,既顺应情节的发展,又凝练文意。

11. 根据提示,将划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提示:从“手”的角度提取信息。

抬手摸拨额头上的雨迹__________我再次手挥挥汗雨夹脸的水珠

老师讲解示范“洗手”___________同学们___________

12. 文章要做到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找出与开头写“雨”相照应的语句。

13. 写出文中体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语句,简要分析它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4.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冲刺中考,咱们洗好手,手拉手,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10. C 11. (1). 伸出左手露出手腕(2). 双手搓着幽香的洗手液泡(3). 纷纷效仿洗手

12. 抬手摸拨额头上的雨迹一位值日老师在那位手撑雨伞的同学前额体测一下你脸上淋雨再次抬手挥挥汗雨夹脸的水珠

13. 侧面描写:“洗手池”是村部老人会捐送,水龙头是本校毕业的学子捐赠的。是我生发感慨的原因,增扩文面,深化主题。(意思答对即可)

14. 为防控疫情,保证复学工作顺利推进,大家“手拉手”众志成城,提高“洗好手”的卫生防控意识,看到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积极举动,增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奉献精神,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念和冲刺中考的信心。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C.“客观描绘自然环境”有误。拟人的修辞手法是把人的主观感受赋予到客观的物上,故这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主观描绘自然景物,寓情于景。

故选C。

【11题详解】

考查情节的梳理及概括。根据题干要求,需从“手”的角度来提取信息。可以结合已知信息确定需要概括的内容的答题区域,然后找到找到与手相关的内容加以概括。①结合第②段中的“于是伸出左手露出手腕,

只听‘吱’一声,‘正常。’”可概括出:伸出左手露出手腕。②结合第③段中的“我双手搓着幽香的洗手液泡,心中默念,人家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我要手‘筑’健康,心存感恩”可概括出:双手搓着幽香的洗手液泡。③结合第⑤段中的“下课后,同学们来到洗手池,纷纷效仿洗手”可概括出:纷纷效仿洗手。

【12题详解】

考查伏笔和照应。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照应指前文写了一个内容,后面要再提到,前后文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根据题干要求,从后文中找到能体现“雨”的语句即可。例如第①段中的“抬手摸拨额头上的雨迹”,第②段中的“一位值日老师在那位手撑雨伞的同学前额上体测一下,就顺利放行”“你脸上淋雨,额头温度会偏低,手腕处测温更准”“我再次抬手挥挥汗雨夹脸的水珠赶上前行的同学”等语句都说明了下雨,与开头“雨”形成照应。

【13题详解】

考查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思是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联系上文,找到体现帮助别人的内容进行概括。结合上文可知,“洗手池是村部老人会捐送,这自动开关是咱校毕业的学子捐送的”,这是村部老人和学校毕业的学子对学校的帮助,体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从侧面进行描写,故运用了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力补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等。本文中,“我”正是听到了这样的消息才引发出“心中默念,人家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我要手‘筑’健康,心存感恩”的感慨,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4题详解】

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理解语句,要结合文章内容、文章主旨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阅读文章可知,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洗好手”是讲卫生的体现,强调要“洗好手”,就是提高“洗好手”的卫生防控意识。“手拉手”指手和手拉在一起,体现了团结协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品质。在疫情期间,学校众志成城,保证复学工作顺利推进;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积极行动,这是大家在万众一心、共同抗疫。而大家团结协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疫,肯定能战胜疫情和冲刺中考,这就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念和冲刺中考的信心。

(四)(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多少事,从不急

曾昭安

①一位大妈早上去广场散步,看到有个老头儿拿着海绵笔在地上写大字,忍不住凑上去看。老头儿看

了大妈一眼,提笔写了个“滚”字。大妈心想:“看一下至于吗?”

②老头儿又看了大妈一眼,又写了个“滚”字。大妈再也忍不住了,上去一脚就将老头儿踢倒在地……

③警察来了,问其缘由,老头儿委屈地说:“我就想写句‘滚滚长江东逝水’”,刚写开头两个字,就被她踹倒了。”

④所以呀,朋友们,凡事别急,要沉得住气!沉不住气,往往不能冷静地判断是非,反而可能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造成憾事,甚至招来灾祸。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遇到不顺心之事或受到他人伤害时要冷静沉着应对,妥善处理,不要太冲动,不要轻易生气,更不要在对方把话说完或弄清事情原委之前急于动气发怒!唯有沉得住气,才能理性地想出应付事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这才是智者所为。

⑤一位行者,上山求学,双眼盯着远方的山,心里想着一定要在日落前到达。于是加快步伐,不料一不小心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最后只能一瘸一拐地龟速行进,无法按时到达。他因此焦灼万分,还一个劲地抱怨山太高,路太陡,乱石太多,时间太赶,却独独不明白是自己心太急。

⑥我们不也常常如此吗?行色匆匆,是这个时代的节奏;满脸焦虑,是身处时代洪流中人的生存状态。也许你也曾在深夜思考人生,想着如何快点赚到很多的钱,想着如何快点走上人生巅峰,越想越急,越想越难以入眠。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无能为力,也不是资质愚钝,只是太着急,连坐下来静看一本书的时心也没有。

⑦做事太着急,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甚至还会南辕北辙,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北宋名相王安石只轰烈一时的变法,正是因为过于激进着急才走向末路。他想在短短数年间便将所有改革全面推行,却忽略了每一项改革会带来的连锁不良反应该如何化解,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还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⑧其实,这世上的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只有日积月累达到了量变的条件,才能有质变。“书圣”王羲之在成为书法大家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字,甚至将一池水都染成了墨色;动画大师宫崎骏在绘制《悬崖上的金鱼姬》时,仅一个水母从海底浮上来的动画稿,就画了1613张……

⑨成大事者,从来都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甘愿花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沉潜,为自己蓄势,待时机一到,破冰而出,一鸣惊人!

(有改动)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老头儿和大妈因“滚”字而发生争执,让我们在啼笑皆非中感悟生活。

B. 只要我们沉得住气,冷静地判断是非,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C. 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D. 文中富有文采的谚语名言,增添了文章的文学韵味,让读者回味无穷。

16. 从全文看,怎样才能做到“多少事,从不急”?请简要概括。

17. 毛泽东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与本文的说法是否相悖?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答案】15. B 16. ①遇事沉得住气,不冲动,理性地想出解问题的办法;②遇事不急不躁,从容不迫,懂得为自己蓄势,待时机一到,一鸣惊人。

17. 不相悖,这两种说法的

指向性是一致的。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毛泽东告诉我们:大自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如果我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変化,就会落伍,被时代无情地抛弃。“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要珍惜时间,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多做事情。本文阐述的是我们做事要沉得住气,以理性应对事变,用沉着行事来适应时代发展。

【解析】 【详解】1.B.从文章的总结句“成大事者,从来都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甘愿花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沉潜,为自己蓄势,待时机一到,破冰而出,一鸣惊人!”可知,“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说法太绝对,文章没有表达“一定”的意思。故选B 。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通读全文,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根据④段的“遇到不顺心之事或受到他人伤害时要冷静沉着应对,妥善处理,不要太冲动,不要轻易生气,更不要在对方把话说完或弄清事情原委之前急于动气发怒!唯有沉得住气,才能理性地想出应付事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最终解决之道,这才是智者所为”可提炼出:遇事要沉得住气,不冲动,要理性地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⑧段的“其实,这世上的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只有日积月累达到了量变的条件,才能有质变”,第⑨段“成大事者,从来都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甘愿花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沉潜,为自己蓄势,待时机一到,破冰而出,一鸣惊人”可提炼出:遇事不急不躁,懂得为为自己蓄势,待时机一到,一鸣惊人。

3.本题考查观点理由的表达。解答时先表明观点,然后阐述理由,理由要充分,语句要通顺流畅。首先表态:不相悖;然后阐述理由:本文说的是决定做一件事情不能着急,要沉得住气,理性地想出应付事变的方法,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沉潜,为自己蓄势,慢慢来才可能会成功。《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毛泽东于1963年创作的一首反霸权主义的词。毛泽东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则点明这场反霸权论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势在必争,不能坐待历史作出结论,而必须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争取时间,以加速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可见两种说法的指向性是一致的。所以不相悖。 (五) (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7月10日,教育部关工委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推出“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精准有效地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本次活动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给孩子提供有形的物质能量,还要给孩子提供无形的精神能量,如父母榜样的力量、家庭的氛围、家风家训、家族精神的传承等;明确了教育不能只注重增进孩子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积极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教育也不应仅局服于学校教育,还需与家庭教育携手。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材料二】

【材料三】

2005年,9岁的李婧磁被父亲李铁军从学校接回家“自己教”。李铁军曾对媒体表示,要将女儿李婧磁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11年后,有媒体到李铁军家中采访时发现,因为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资源,以及课程安排随心随机,20岁的李婧磁的美术、音乐水平均一般,且其坦诚无法答出初中试卷。

18. 下列对料材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一一家庭教育公开课”活动的目的是让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

B. 提供父母榜样的力量、家庭的氛围、家风家训、家族精神的传承等精神能量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C. 李婧磁被父亲从学校接回家“自己教”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课程安排的随心随机。

D. 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具有系统教学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学校教育携手,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19. 请用简洁的语言从材料二的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20. 家长该如何做,才能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请简要括。

【答案】18. C 19. 示例:①家庭氛围越好,学生的学业成绩优良率和行为习惯优秀北越高;②家长的陪伴是很有必要的,每天30分钟以上的陪伴会对孩子的语文成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0. )示例:①家长要了解科学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有形的物质能量和无形的精神能量;③家长既要注重孩子知识的增长与技能的提升,还要积极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④多花时

间陪伴孩子;⑤与学校携手,家校同教育。

【解析】

【18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根据【材料三】“因为缺乏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资源,以及课程安排随心随机”可知,选项原因概括不全面;

故选C。

【19题详解】

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一是家庭氛围与学生学业成绩优良率、行为习惯优秀率统计图。统计图显示,家庭氛围3至4分的学业成绩优良率、行为习惯优秀率的数值比家庭氛围1至2分和家庭氛围2至3分的高,由此可知,家庭氛围越好,学生的学业成绩优良率和行为习惯优秀率越高。图二是家长陪伴孩子时间与孩子语文平均成绩对比图,对比图显示,家长陪伴孩子时间与孩子语文平均成绩息息相关,家长陪伴孩子时间越多,孩子语文平均成绩就越高,每天陪伴30分钟以上,孩子的语文平均成绩与每天陪伴30分钟以下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说明每天30分钟以上的陪伴会对孩子的语文成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据此概括出两条主要信息:①家庭氛围越好,学生的学业成绩优良率和行为习惯优秀北越高;②家长的陪伴是很有必要的,每天30分钟以上的陪伴会对孩子的语文成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0题详解】

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结合【材料一】“此次活动的目的是精准有效地帮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可知家长应了解科学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结合【材料一】“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给孩子提供有形的物质能量,还要给孩子提供无形的精神能量”可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有形的物质能量和无形的精神能量;结合【材料一】“明确了教育不能只注重增进孩子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积极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可知家长既要注重孩子知识的增长与技能的提升,还要积极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结合【材料一】“教育也不应仅局服于学校教育,还需与家庭教育携手”可知家长要与学校携手,家校同教育;结合【材料二】中的家庭氛围与学生学业成绩优良率、行为习惯优秀率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家长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结合【材料二】中的家长陪伴孩子时间与孩子语文平均成绩对比图中数据,可知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据此分点概括。

(六)名著阅读。(6分)

21. 根据句子,写出《朝花夕拾》中相应的人物。

①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②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①中的“他”是______,②中的“她”是______,③中的“他”是______。

【答案】(1). 寿镜吾(或“寿怀鉴”)(2). 衍太太(3). 范爱农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要认真阅读原著,了解内容,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①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情况,对寿镜吾先生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师。

②衍太太是鲁迅所著的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

③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范爱农外貌:“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他仍“瞪着他多白的眼”,虽是身处逆境,穷愁潦倒,但他斜眼看人的渺视目光,总是透出他傲岸不群的豪爽和自尊。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语段描写的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利用“项下骷髅”帮助唐僧师徒渡河的?请简要概述。

【答案】语段中描写的人是沙悟净(或“沙僧”“沙和尚”)。他用绳索把项下九个骷髅绑成九宫,把观音菩萨的葫芦安放在其中,变作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帮助唐僧师徒渡河。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名著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①结合小说内容,结合“一头红焰发蓬松”“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等重点句子,可知人物是沙悟净。沙悟净,又称沙和尚、沙僧、金身罗汉。降妖宝杖是沙僧使用的武器,由鲁班以吴刚砍下的桂

树枝所制,外型两端细中间粗,曾被妖怪形容像擀面棍。

②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吒与悟空同去。木吒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师徒过河。后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归去来兮,苦问归时何太晚?归是兴犹未尽时的意念,归是迷途知返时的执若,归是久别思亲时的热切。晚归的人,给你带来哪番经历和感想?

请以“晚归”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例文:

晚归

那天晚上,秋天的夜幕像黑色的雾,笼罩着整个小区,将缎带一般、贯穿小区的人行小道捂得严严实实。一阵风吹过,落叶哗哗落下,冷不丁地打在我的脸上,让我不寒而栗。我低着头,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心中充满着恐惧和忐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回家晚了,我不知道爸爸妈妈会怎样训斥我。

“笃、笃”在我准备叩响第三下时,门被打开了,妈妈站在门口,眼中充满了担忧。“儿子,你可回来了。我和你爸爸都急死了!”我一时不知怎么应答,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快进来吧。”妈妈拉着我的手,把我拽进了家,然后转身进了厨房。“你干嘛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你妈急的把你们老师和同学家长几乎都问了遍。”爸爸责怪着我,但语气中带着浓浓的父爱。“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放学后去图书馆看书了,看着看着,太着迷了,忘记了时间。”我惭愧地低下头说。“肚子很饿了吧?快洗手吃饭。”妈妈心疼地摸摸我的头。

可乐鸡翅,尖椒炒豆腐,蒜蓉西兰花,哇,都是我爱吃的菜!此刻,我才感觉到很饿。我夹起一根鸡翅,像只小饿虎似的,三下五除二地滤出了骨头。“你妈早就做好饭了,见你没回来,我和你妈都没吃,一直等着你的。”爸爸喃喃地说着。我这才发现,所有的菜都没有动过,爸爸妈妈一直挨着饿,在焦急地等着我回家。我手中的筷子停在了半空中,将头深深地埋下,哽咽着。“好了,好了,安全回到家了就好。以后早点儿回家,如果有特殊情况及时给爸爸妈妈说下。”妈妈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我的身旁,右手轻抚在我的肩膀上,将我揽入怀中。

我一直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可就是这一次晚回家,置爸爸妈妈的担忧而不顾。我内心懊悔极了!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早回家,不让爸爸妈妈再为我担心。

夜幕还是像黑色的雾,笼罩着整个小区,但是,不知从谁家窗户射出的那缕橘红的灯光,穿透了这黑

色的雾,让行人感到温暖,不再恐惧,不再行色匆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全命题”的形式。分析引导语:引导语化用诗句,诠释了“归”的内涵,并以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路,激发写作欲望。分析全命题:命题“晚归”,可以有多种理解。一种是本义上的晚归。如,下了晚自习时,老师又留下来找自己谈话,分析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在学习上的得失,一起探讨将来前进的方向。然后两人一起去宿舍楼的方向走去。这次的晚归让自己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决意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再如:周日一家去自驾游,虽然郊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景致,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在无边的春光里放飞着欢乐。回来得很晚,但大家都意犹未尽。又如:联系当前疫情,父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期间,每天都是很晚回来,甚至还会连续加班。父亲的晚归,甚至不归,诠释了一种光荣的责任,体现了一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另一种理解是引申义上的晚归。如:升入初中以后,自己逐渐迷失了,沉迷于网络游戏,胡乱交友,把大量的时间都荒废了。一直到初三以后才幡然省悟。于是痛改前非,努力学习。虽然回归正途晚了些,但浪子回头金不坏。这段经历值得自己永远铭记。写作本文,文体应选择记叙文或散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或抒情来点明主旨,抒发真情。

相关主题